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聊聊李鸿章
查看: 3092|回复: 8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李鸿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9-23 20: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梧桐前几天展示了她们同学在刘公岛的聚会照片,背椅刘公岛,面临大海,书生意气,正是中年好时光。威海的刘公岛离青岛也就一箭之地,我一直很想去又一直不敢去,今年春节假日期间,孩子要去荣成看天鹅,于是去了一趟威海,归途中,同学说,去刘公岛吧,于是就去了。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隔海相望大连、旅顺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大清京畿北防的门户。从市区坐轮渡,也就半个小时。上面有大量的北洋水师炮台,还有丁汝昌纪念馆、甲午战争纪念馆,老驴低着头仔仔细细看了那些战争遗迹,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海口,不禁想起了100多年前的那场空前海战......

        1894年9月14日,北洋水师的5艘军舰冒着滚滚黑烟与日本的联合舰队不期而遇,一场号称19世纪最大的海战一触即发,定远号首先开炮,2分钟后日舰进行还击,5个小时后,北洋的五艘军舰沉没,而日本联合舰队虽有5艘舰艇被重创,但无一沉没。北洋水师逃回威海湾,避而不战。

        而日本随即在辽东半岛登岸,如遇无人之境,1天时间则攻克淮军重兵把守的旅顺军港,烧杀抢掠,无恶不做。1895年2月,日军顺利登陆威海湾,半个月占领刘公岛,军港内的26艘军舰几乎全部击沉。耗费360万白银,号称亚洲第一舰的定远号自炸沉没,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7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2个月后,李鸿章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看看那场战争,看看那款条约,老驴扼腕长叹,悲鸣不已。老驴可以接受任何失败,但唯独不能接受对日之失败,老驴可以接受任何条约,但唯独不能接受马关之条约。

      那么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输的如此之惨,作为淮军当家人的李鸿章,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9-23 20:57 |只看该作者
搬个小板凳,竖着耳朵,仔细聆听,为什么会输那么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9-23 20:57 |只看该作者
搬个小板凳,竖着耳朵,仔细聆听,为什么会输那么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9-23 21:03 |只看该作者
期待!

故事都很熟悉,但很欣赏老驴的文笔。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9-23 21:04 |只看该作者
我都没好意思跟,寻思给三味留几层楼先续。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9-23 21:09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7-9-23 21:04
我都没好意思跟,寻思给三味留几层楼先续。

我在安徽合肥居住过。合肥两个名人故居,一个是包拯,一个是李鸿章。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9-23 21:35 |只看该作者
     李鸿章生于1823年,属羊,安徽合肥肥东人。有意思的是,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袁世凯都属羊,这5个人的历史,几乎可以展示整个晚清的历史。而晚清在西方人看来,无疑是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晚清之屈辱,运也,命也!

     李鸿章自幼聪颖,16岁中秀才,25岁中进士,27岁朝考得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清朝的科举基本上承袭了明朝的科举制度。如果要走仕途,一般必须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关,殿试分三甲,一甲就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的人数就比较多了,李鸿章那年是二甲第13名。这个成绩应该是很不错了,他的恩师晚清大儒曾国藩是屡试不第,后来才取得了三甲第58名,他的死敌左宗棠则一生没有取得进士的功名,左宗棠引以一生之憾。殿试及第的考生称为进士,进士的优良者进翰林,翰林的优良者称为庶吉士,庶吉士的优良者则可授编修。从上面这些分析来看,李鸿章的文采和书法都是非常优秀的,但他常被后人称之为不学无术,看来有失偏颇。

     当然李鸿章素有大志,不会被一个编修的职位所蒙蔽终生,故纸堆里求功名不是李鸿章的理想。我们来看一下他20岁进京赶考时候写的一首诗。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吴钩是一种兵器,红袖杂谈以前的一个砖手就叫手把吴钩。这首诗展现了李鸿章远大的志向,他要永垂青史,封相拜侯,李鸿章少年从自比霍去病,所以投笔从戎是必然的。

    1859年,李鸿章给他的恩师曾国藩写了一封信,投入曾府门下。晚清的官场非常讲究关系门第,朋友圈分为四种,师生,同年“同一年考中进士”,同乡,婚姻。其中师生关系和同年关系最为官场所看重。那么李鸿章与曾国藩是师生关系,同时,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年,有了这两层关系,李鸿章在曾国藩那里得到重用,看来不成问题、

    那时候的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节辖五省,湘军的当家人,当时在安庆设营,是大清最为倚重的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军。

   李鸿章年轻气盛,曾国藩却非要杀杀他的威风。曾国藩凡事讲究一个早字,他在《曾国藩家书》里面就要求家里的内眷要5时即起,洒扫庭除,那么他的大营,也是4时即起,5时开灶。李鸿章很不适应早起的习惯,曾国藩就更狠,你不起床,全军大营不吃早饭,干嘛?等着你啊!这叫叫李鸿章很不好意思,从那时候就改变了晚起贪睡的习惯。

    李鸿章作为幕僚,主要给曾国藩起草重要的文件,比如上奏。但是李鸿章一直不满足于此,另外他对曾国藩用人和军事方面的布局也多有看法。譬如曾国藩启用李元度,但李鸿章认为李元度言过其实,马谡第二,不堪大用,另曾国藩准备把大营安扎在祁门,但李鸿章认为祁门地势低洼,属于死门。于是两人就多次争吵,李鸿章也负气出走了两次。

    李鸿章就像一只大雁,他太想飞向蓝天,自由翱翔,终于一个机会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9-23 21:42 |只看该作者
北洋水师之所以惨败是因为用了哑炮的缘故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9-23 22:00 |只看该作者
置顶开聊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9-23 22:19 |只看该作者
      1861年,太平天国的精锐部队忠王李秀成率12万大军进攻上海,当时的上海是巨商云集,富甲天下。而当时上海的守军只有3万绿营兵和1000多名华尔的洋枪队。于是上海富商就推荐几人千里乞援,哭倒在安庆大营。曾国藩沉吟良久,准备出兵相助。原因有二,第一是进攻上海可以有效牵扯南京之守敌,第二就是为了筹饷。大清的部队很有意思,出兵作战,国库不出钱,全靠自己筹措,这是因为大清借鉴明朝失败的原因,薄赋税政策。我们看一下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就知道,一个仓10多个村子,只设一名征粮官,征完粮即走。所以大清的赋税还是很轻的。那么作为湘军,他们穿的衣服后面是一个勇字,这种地方武装,所谓团练,更是需要自己筹措粮草。打完仗后,曾国藩需要带着账簿到户部那里去报销账务。当然镇压太平天国的所有花销,慈禧太后御笔一挥:实报实销。这就让湘军和淮军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因为里面的猫腻太多了。

       那么派谁去上海呢,曾国荃,曾国藩的九弟,这是第一人选,可是人家是准备打下南京的,慈禧太后说了,谁打下南京给谁封侯,上海那地,曾国荃看不上。左宗棠?也是理想人选,可惜浙江战事正紧。鲍超,这是员虎将,可是进攻南京的打援离不开他。命运之神终于降临到李鸿章门前。

      李鸿章主动请缨,曾国藩同意了。三个月后,李鸿章从安徽带来了一只部队6000余人,这就是淮军的雏形。

     豫东、鲁东南、淮北,自古属于黄淮泛滥区,灾民最多,乞丐最多,骗子最多,土匪最多。河南人民因此现在还遭受很多不实的骂名,这都是因为历史原因所造成。那么淮北也是一样,自古民风彪悍,朱元璋起兵也是从淮北招募壮勇。

    李鸿章回到淮北老家,仅仅三个月,就招募了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等几股地方匪勇,带到安庆后,曾国藩又亲自按照湘军建制进行训练、曾国藩参考戚家军的方法训练士兵,所以湘军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的。曾国藩除了亲自训练淮军,还陪嫁了很多优秀的指挥官,特别是赠送给李鸿章一支虎军——程学启部。

    就这样,影响晚清40年的淮军成立了。掀开大清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是靠八旗军打天下,绿营兵削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淮军保疆护京,后来的淮军打了一系列恶战,彪炳历史。不过现在他们只有6000人。

   上海富商花了18万两白银,雇了7艘英国的快艇,千里运兵,从太平军眼皮底下运到了上海十六里铺。为什么要雇佣英国快艇呢。因为那个时候,英军宣布中立,清军和太平天国都在拉拢英国,对英租界,天平军是秋毫无犯。但是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奕䜣跟英国达成口头协议,英国有中立改为支持大清剿匪,但是太平军以同是天主教,天下皆弟兄的思想在极度拉拢英国,所以英国虽然偏向大清但与太平军并没撕破脸。

   当李鸿章千里运兵,抵达上海的时候,踌躇满志的李鸿章却遇到了当头一棒。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9-23 22:35 |只看该作者
碧箩春水 发表于 2017-9-23 20:57
搬个小板凳,竖着耳朵,仔细聆听,为什么会输那么惨?

把你的小说发过来吧,很想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9-23 23:22 |只看该作者
       憋了几天几夜的淮军一下船,是衣衫褴褛,满嘴脏话,浑身臭气,上海的绅士淑女们看了以后是大失所望,掩鼻而去,“来了一群叫花子兵”。松江府知府吴煦也非常的失望。不过李鸿章不为所动。他需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

      上海的外围作战,主要是靠的绿营兵和洋枪队,不久他们就纷纷战败,太平军进逼到了上海的近效虹桥。李鸿章对淮军将士们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弟兄们该我们上阵了! 李鸿章亲自坐在虹桥桥头指挥作战,面对2万多气势汹汹的太平军,李鸿章是不允许后撤一步,过桥则斩。淮军将士的战斗力表现出来了,是大败太平军。

     不靠洋枪队就能打败太平军的消息很快传遍上海滩,淮军一战成名。后面又经过机场恶战,淮军终于在上海立住了脚跟,赶走了太平军。李鸿章顺理成章的由署理江苏巡抚成了实授。

    巡抚比现在的地方大员权利要大的多,从二品,兵权,财权,吏治,狱讼四大权利于一身,是真正的上马打仗,下马安民的大官。李鸿章做了江苏巡抚后,对淮军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洋枪洋炮的配置率达到十之六七。

    曾国藩对此深不以为然,曾认为,士兵战斗力靠的是忠勇,与利器干系不大。但李鸿章却不这么认为,他亲自观摩了华尔的洋枪队作战,对于洋枪洋炮是崇拜的五体投地。

    上海解围后,淮军出兵苏州,在苏州,李鸿章做了一件军家之大忌的事情,那就是杀降。守卫苏州的八大王,杀了幕王谭绍光,向李鸿章投降。李鸿章同意了,洋枪队的首领戈登作为见证人。

     然而在授降的过程中,李鸿章程学启部却在宴席上把太平军的八大王全部杀掉,然后对驻扎在苏州的8万太平军进行了屠杀,一时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苏州杀降。

     曾国藩听后,不置一词,默许之。洋枪队的戈登却不让了,提溜着枪直接找李鸿章拼命。英国人还是有他们自己的操守,但是李鸿章却被太平军的诈降弄怕了,别的不说他的哥哥李翰章差点被降兵杀害。李鸿章找了他的好朋友,英国人赫德,当时他是中国税务司司长,从中说和,并且给了戈登1万大洋,给了洋枪队60万大洋,这件事情才平息了下来。不过从此李鸿章跟洋枪队结怨,后来李鸿章瞅准机会裁撤了洋枪队,其辎重武器全部武装了淮军。所以当时的淮军战斗力是湘军中最强的。

     打下苏州,打下常州后,下一步打哪呢?南京!可是南京是曾老九的禁脔,人家已经围了2年了,李鸿章好意思抢人家到口的鸭子吗,所以李鸿章对刘铭传部下达命令,远远驻扎在南京城边,只看不打。曾国荃打下南京城后,曾氏兄弟对李鸿章是感恩有加。

    曾国荃打下南京城后是烧杀抢掠,太平天国的府库也被一哄而抢,里面到底有多少银子,谁也不知道,天文数字。反正打下南京后,曾国荃的湘军是个个发了大财。

    李鸿章当然眼馋,但是不敢得罪曾氏啊,于是李鸿章出兵向西打嘉定嘉兴了,进了浙江地界。浙江是人家左宗棠的地盘,你来干什么,左宗棠是大为不满,从那时以后,李左交恶,势成水火。

   李鸿章一生有两大死敌,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翁同龢。这两个人跟李鸿章打的是不可开交。李鸿章拿掉了左宗棠的左膀右臂的胡雪岩,而左宗棠也打败了李鸿章取得陆权派的胜利,左宗棠得到了新疆,李鸿章丢了琉球。那么翁同龢,作为帝师,跟光绪帝交情深厚,对北洋水师是处处掣肘,定远的号的维修军费是迟迟批不下来,致使定远号7年未有大修,大东沟之战,定远号第一炮只好,竟然自己震碎了舰桥,甲午战败后,那笔军费才批了下来。后来李鸿章失运后,翁同龢托袁世凯向李鸿章讨要文华殿大学士的职位,被李鸿章怒斥。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9-24 00:10 |只看该作者
     1864年7月20日凌晨三点,一匹驿马累死在储秀宫外,800里加急的快报,送到了慈禧的门前。慈禧这人讲究矫情镇物,面对800里加急,她不慌不忙,让太监宫女梳洗打扮了整整一个时辰,她才从太监那里接过了快报:南京城已破!

      南京城已破当然是好事,大清的心头之患解除了,同时作为议政王的奕䜣还非常迫切南京府库的银子来充实大清的国库。大清的国库真的是太穷了,就是在乾隆最富的时期,库银不会超过7000万两,而同治初期的国库常常不到1000万两。而大清所需要的花销又实在是太多了。不要说别的,就一个内务府每年的花销没有200万拿不下来。大清整个皇宫的花销,并不是直接从国库中开支,而是通过内务府。所以即使皇帝的用支也是紧巴巴,乾隆为什么重用和珅,因为和珅作为内务府总管他会理财,他能带来银子。但是从嘉庆,道光时候,这两位皇帝就非常的节约了。慈禧后来要建颐和园,也是从内务府开支,但是内务府没钱,于是慈禧从醇亲王那里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260万两,虽然这260万白银后来还给了北洋海军,但就是这次挪用,慈禧被史学家诟病至今。

     上面说了,慈禧和奕䜣眼巴巴的盼望着南京伪政权的国库来解决大清的燃眉之急,但是等来的确实曾国藩长篇累牍的封赏名单和厚厚的一大摞报销账单,唯独没有等来银子。

     这件事,慈禧没说,奕䜣没说,不过曾国藩睡不着觉了,为什么?不要说曾国荃在南京城烧杀抢掠,影响极坏,就单单湘军尾大不掉的事情就够大清皇帝猜忌的了。

    曾国藩这人是儒家立人,道家治事,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急流勇退向来被道家所推崇,于是曾国藩开始裁撤湘军,湘军十之八九被曾国藩撤掉了。

     但是李鸿章不以为然,他呢,一切是实利主义者,淮军是他手中的一把王牌,他不仅不裁撤,而是却到处扩军。

     湘军裁撤后,捻军四起,曾国藩临危受命,镇压捻军,但是曾国藩指挥不动淮军啊,再加上曾国藩对来如风,去无踪的捻军是束手无策。清政府只好派李鸿章出来围剿捻军。李鸿章作战灵活,根据捻军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针锋相对的措施,几年之后,东西两部捻军全部剿灭。

    从剿灭捻军这一点来看,李鸿章的作战能力已在曾国藩之上,那么还有一件事就更展示了李鸿章傲人的才华。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9-24 00:39 |只看该作者
           法国人很有意思,人家英国来是为了通埠,日本人来了是为了要钱,而法国人就是一门心思的传教。

    1870年,天津的一座法国教堂被天津人一把火烧了,同时法国的传教士数名被天津人杀了,而凶手不仅仅有平民百姓,还有当地的衙门要员。这可棘手了。曾国藩当时署理直隶总督,这事自然归他处理。曾国藩经过调查,传言中的中国婴儿被法国传教士当做治病标本的事,纯属子虚乌有,死掉的孩子是因为瘟疫流行而死,传说中的挖鼻割耳根本没有这回事。

      面对大沽口外气势汹汹的法国舰队,面对天津义愤填膺的中国子民,曾国藩是左右为难,最后的裁定是一命换一命,准备杀掉带头闹事的20多名中国人,一时舆论大哗。曾国藩遂以眼疾为由辞掉直隶总督仍回到了两江。

    那么接替曾国藩的正是李鸿章,李鸿章来了以后,充分展示了他的痞子作风,最后这件事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答应给法国重修一座教堂,然后从监狱随便提溜出几个死刑犯杀掉后,这件事就平息了。

    实话说,这件事李鸿章做的漂亮,当然他也占了一个光,不为别人所道,那就是李鸿章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正赶上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法国在欧洲自顾不暇,远东中国的那点事,已经没有心思去追究了。

   李鸿章因为天津教案,得到了大清的赏识,所以以后很多的条约签订,基本上都落在了李鸿章身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9-24 01: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深夜读史。
楼主辛苦了。

期待下文,晚安。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9-24 01: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香樟树下 发表于 2017-9-23 21:42
北洋水师之所以惨败是因为用了哑炮的缘故

败说话,看着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9-24 05:45 |只看该作者
把枯燥的历史讲成津津有味的故事,三味先生做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9-24 05:51 |只看该作者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17-9-23 22:35
把你的小说发过来吧,很想看!

谢谢这位朋友,我的小说《我的绯闻男友》,害怕大家笑话,没敢发过来,发个链接吧,还望前辈多指正。http://bbs.tianya.cn/post-1178-475-1.shtml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9-24 06:04 |只看该作者
碧箩春水 发表于 2017-9-24 05:51
谢谢这位朋友,我的小说《我的绯闻男友》,害怕大家笑话,没敢发过来,发个链接吧,还望前辈多指正。http ...

春水人美文字也美,常来玩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9-24 07:24 |只看该作者
碧箩春水 发表于 2017-9-24 05:51
谢谢这位朋友,我的小说《我的绯闻男友》,害怕大家笑话,没敢发过来,发个链接吧,还望前辈多指正。http ...

发过来吧,准受欢迎!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7-9-24 08:10 |只看该作者
来看了,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9-24 09: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六星百家讲坛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9-24 10:00 |只看该作者
老驴不错。

没有曾国藩,大清这条破船早沉了;有了李鸿章,修修补补,苟延残喘了一段。

曾国藩、李鸿章都是世之英雄,无论后人如何评价。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9-24 10:12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回帖,我先继续更新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9-24 11:08 |只看该作者
        耶鲁大学的名人堂里,在小布什和克林顿的相片之间,有一张中国人的照片,这个人就是容闳。容闳广东香山人,在美国传教士的资助下,他成为耶鲁大学,当时还叫耶鲁学院的毕业生,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容闳毕业回国后,被曾国藩所看中,做了两件为后人称道的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为江南制造局购买机器。

      1864年,曾国藩给了容闳75000两白银,远涉重洋到美国采办能制造机器的机器,主要就是制造军火的机器。因为当年李鸿章算了一笔账,一个小型火炮的炮弹就是30两白银,一支来福枪就得50多辆白银,这太贵了。容闳不辱使命,来到美国,当时美国正值南北战争,战事正酣,但容闳还是设法采购了100多种机器,运回上海。李鸿章得到这批机器后,着丁日昌督办。江南制造局实行官体商办的运行方式,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当时江南制造局制造一支步枪,成本大概是20两白银,而西人却只有10两。

    后来李鸿章又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津沽铁路等等,都是这种官体商办的模式,说白了就是国有企业。但是同期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却很快产生了三菱、三井、友和等大的私有制企业,生产力与大清不可同日而语。

    大名鼎鼎的0式飞机就是三菱的代表作。

   第二件事,就是留美幼童
   在容闳的极力撮合下,曾国藩和李鸿章先后派出120名中国幼童远涉美国新英格兰学习西学,这批孩子个个资质聪慧,很快就克服语言关,其中22名考入耶鲁大学,4名考入麻省理工学院,1名考入哈弗大学,2名考入哥伦比亚大学,

    这批孩子受到了格兰特总统的欢迎,也受到了马克吐温的欢迎,也受到了美国康省居民的欢迎,因为他们太优秀了,他们很快学会了棒球,划船,各方面与美国人无异。当然这批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他们越来越感觉到大长辫子的束缚,越来越感觉长袍马褂的约束,所以他们平时都把辫子挽起来藏在帽子后面,穿的是西服,打的是领结,等到大清官员过来检查的时候,他们才恢复原样。这逐渐惹怒了大清的守旧实力,弹劾之书雪片般的飞到李鸿章的手里。终于因为几个孩子跟着当地的家庭参加教堂礼拜把矛盾推向了终点,1881年,李鸿章一道命令,留美幼童全部终止学习,提前回国。

     留美幼童实际上最后一直是李鸿章全力打造的,因为曾国藩死的早。所有经费全是李鸿章筹办。李鸿章定的宗旨就是:中体为本,西体为用。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大清的思想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到你们美利坚学的只是技术、所以李鸿章只允许这批孩子学习工程,铁路,电报等等专业,什么法律,医学,文学、神学统统不学。当这批孩子把蓄发当做一种耻辱,把信教当做一种时尚的时候,李鸿章们认为我们出钱资助的这批孩子学成后还能为大清服务吗,他们忘本了。

    就这样,蓓蕾刚要绽放,青果已经开始,却被李鸿章掩杀在襁褓中。容闳在1921年的《容闳自传》里对李鸿章是破口大骂。

    2010年,中国《幼童》摄制组到美国耶鲁大学实地采访的时候,耶鲁大学的档案馆兴奋的把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照片和衣物拿出来给他们展示,令摄制组惊讶的是,里面竟然有大量日本孩子的照片。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几乎全体西华,无论文化还是制度都已经渐渐向西方靠拢。1873年因为朝鲜江华道事件,日本派公使到天津会见北洋大臣李鸿章。带着三眼花翎的李鸿章看到日本公使一身西服革履的时候,楞了!

     你们日本人明治维新,老夫很佩服,但是你们连衣服也换成了西装,这难道不是一种令老祖宗耻辱的事吗

日本公使回答,我们日本现在所做的事,一切欣欣向荣,即使老祖宗在世也会欣然同意。

    李鸿章遂批示道:数典忘祖,不可共语,多说无益,滚吧、

    留美幼童回国后,大部分去了天津电报局,铁路局,也有的去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幼童中只有四名完成了四年的本科学业,其中学习铁路工程的詹天佑,成了中国的铁路之父。还有唐绍仪成了中华民国的第一届总理,还有很多成为北洋大学,北京大学的校长.......


    容闳为大清带来了技术的革命,带来了文化的革命,可惜都被李鸿章们给扼杀了,但是日本却正在迎头赶上,这个时候,你还在为甲午战争失败找一舰一弹之缘由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7-9-24 11:34 |只看该作者
这个时候,你还在为甲午战争失败找一舰一弹之缘由吗?

这句话有水平。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9-24 11:45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期待更新。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9-24 11:45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期待更新。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9-24 11:50 |只看该作者
曾国荃的政治眼光与曾国藩差得太远,不然历史就要改写了。
但是算他听从曾国藩的劝诫守卫上海,恐怕也没有李的能力和眼光进行下一步扩充和发展吧。

左宗棠和曾国藩两个人也怪有趣,曾国藩似乎一直以大局为重,隐忍左的胡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9-24 11:52 |只看该作者
刘公岛的照片不是梧桐发的,好象六星集会姑苏转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