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弯弯铁底河
查看: 196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弯弯铁底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10-26 11: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北原 于 2015-10-26 13:59 编辑

                          弯 弯 铁 底 河

                               阳夏村夫

   由开封往太康去,偏东南有一条106国道。这条国道到了太康境内一个名为“龙曲”的集镇时,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在西北穿境而过,蜿蜒向东复又折而东南,经郑寨、窑后、铁佛寺,至朱口镇小李村汇入涡河。小河虽不大但很古老,名字又非常别致,叫铁底河。龙曲因这条河道弯曲似龙而得名,至今有一千多年了。
   据《太康县志》记载:“1934年8月底,国民党泛东挺进军四纵队十二支队曹十一部,在通许县河不朗口村扒开黄河大堰堤,黄水流入太康县境,铁底河沿岸被淹。”曹志生,原名曹国明,尉氏邢庄人。和土匪陈新银、师世英等11人拜把子,年龄最小,故名曹十一。1950年被陈留专署镇压。河水怪吼着冲出堤坝,冲垮了农民赖以生存的二分盐碱地,卷走了低矮的草房,——黄土打墙,麦秸盖顶,房顶两头多盖着半片破缸,以防麦秸被大风刮走,会水的青壮年撑着秫秸筏子(用多根长秫秸杆子编排捆扎起来制成。人站筏上,用力撑篙,筏子航行平稳,多用来捕鱼)各处去救人(很多人家爬到瓦房顶上或树杈上)。
   窑后是龙曲东南十来里铁底河沿岸的一个村庄。小时候,我去那儿走姥娘家,到村东北角的铁底河去游玩,看流水潺潺,看人们捕鱼。这地方儿一到汛期,水满满的,可行秫秸筏子。那时候,男人喜欢划着筏子,到河里撒网捕鱼。只见他站在秫秸筏子上,先背对目标水面,将旋网顺着绳头一圈圈盘在左手腕,右手攥紧理成放散状的网脚,使出浑身力气朝身后甩开,旋网就呈弧形,像一只巨大的倒扣着的降落伞,“歘”地一声落入水中,溅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在河里觅食的成群的鹅鸭,吓得“嘎嘎”地四处逃窜,栖息在水边苇杆上美丽的翠鸟发出一声清脆的鸣叫,闪动翅膀飞向远处。稍等片刻,等鱼网完全沉到水底,他一点一点地把网拖过来,网里的鱼儿由于受到惊吓,拼命地跳跃挣扎着。有尺把长的红尾巴鲤鱼,有筷子长的草鱼(俗称混子),也有样子很怪的火头,——头扁,嘴阔,有点像鲶鱼,细鳞,色黑,有浅黑色的不规整的大斑,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锐的骨刺。
   铁底河右岸是龙曲。东边紧靠106国道,西北濒临铁底河,坐落在国道与河道环绕的椅子圈里,自古是汴梁通往皖地的交通要道,又是水东(贾鲁河以东)地区睢(县)、杞(县)、太(康)抗日根据地。这地方儿的临街店铺多是泥墙(也有里生外熟——里墙是土坯,外墙是青砖)瓦顶,上覆鱼鳞似的灰色小瓦,一垄子紧挨着一垄子,错落有致。屋脊正中立着烧制的泥塑兽头,两端高耸着造型简洁的鸱吻,屋檐上整齐地镶嵌着三角形的滴水(一种用泥土烧制的瓦片),檐下便是漆成浅灰色或暗红色的大门,门楣上雕刻着金瓜、佛手之类吉祥饰物,门板上垂着茶杯粗细的门环。门多是铺闼子门,一般用槐木或榆木制作,结实耐用。一扇扇长方形尺把宽的厚厚的门板嵌在门楣和门脚上的凹槽儿里,上门时顺住凹槽儿一推,便上得严丝合缝。若开门做生意,就一块一块卸下,按“东一、东二”或“西一、西二”次序,斜靠墙上。门面有多宽,铺闼子门就有多宽,中间的两扇门装有门转子可自由开关。也有例外,像东门外的源汇当铺、恒泰货栈等,都是清末古式建筑,只有两扇大门。如今,许多店铺早已换成了卷闸门、防盗门或感应自动门,铺闼子门倒成了稀罕的门面。店铺生意幌子除正规老字号的名人书法匾额,还有不少形象招牌,修车的什么也不写不画,只在木桩上钉一只马车轮胎。酒店多用一面长方布旗,镶上狗牙子边儿,旗子潲白了也不换。生意幌子的形象招牌也早已换成了喷绘,名字也新奇,有的尽往大处攀,“重庆饭庄”,就是一家几张桌子的饭铺,掌勺的大师傅连同前台的跑堂都是老板一身两任,里里外外唱独角戏。“大上海商城”,实际上是两口子开的夫妻店,经营范围从针头线脑到烟酒百货。“香港美发厅”其实只有一把推子,一把剪刀,外加一个吱吱作响的转椅;有的既土且俗,诸如“狗二炒货”、“刘老五野味”、“郭麻子摩配”;有的还颇有怀旧意味儿,诸如“老搬运站物流”、“生产队地锅”。这些喷绘招牌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叫人眼花缭乱,成了一道风景。
   这地方儿自古出产棉花,素有“金杞县银太康”之说,生产队时期麦棉间作,所打粮食不多,寅吃卯粮,只好杂以红薯、野菜度过饥荒。近年因为种植棉花管理起来麻烦,价钱也不高,农民就大面积改种秦椒(辣椒,这地方儿俗称秦椒),专门卖给湖南、四川爱吃秦椒的地方,龙曲镇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之乡”。同样面积的土地,如今赚的钱远远超过了过去。土地的“种植者”和“所有者”不再一致,是一个新的变化。有的全家外出打工赚钱,责任田无人耕种,便把田地委托给亲戚或邻居;有的人家因办厂或经商,无暇再种地,便把自家的责任田交到愿种的农户手里,用此法保住土地,留下日后的退路。地里的收入由种植者所有或缴纳少量的租金,每亩一年只三四百元。儿时的伙伴布袋哥颇有眼光,成立串串红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流转方式又承包了铁底河两岸七百多户农民两千多亩土地,逐步形成连片规模化种植,专门从事生态农业开发,在麦田里套种无公害辣椒,夏末秋初,满坡遍野,一片片红绿相间,堆锦积玉。数百户农民除了每年每亩可领到1300元的租金,还可以到公司打工再多挣一份工资。
   清明时节,我回了一次家乡,一天闲走,去看看青少年时代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重新走进我熟悉的村庄,听到村庄里特有的鸡鸭狗羊的合唱,鼻子里沁满油菜花的香味儿,望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心里有一种异常亲切的皈依感。重新握住父老乡亲们起了老茧的手,听他们谈论天气阴晴、儿女亲事、地里收成等诸样家常,一种温馨感油然而生。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铁底河畔盘桓驻足,可听到远远的集镇上一阵一阵朦朦胧胧的叫卖声。沿路盖起一幢幢豪华气派的二层小楼,村中则是一个院子接一个院子,多是老房子,有些还住着人,有些已然坍塌,有些已人去屋空,弥漫着淡淡的荒凉。一条窄窄的水泥路沿着铁底河的走向,从西北往东南蛇行而去。川流不息的轿车、农用车在乡间水泥路上鱼贯而行。环顾集镇内外,南门外边三五一群的村姑,有聚在一起取乐的,有领着孩子玩耍的,从她们中间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东门外边有十来位老汉聚在一起悠闲地下棋搁方打牌、谈天说地,显得悠闲满足。不知不觉,我就走向铁底河大堤。岸边杨柳树的斜枝朝大堤两边抄过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条上好的林荫小道。伫立岸上,眺望着附近村庄,但见屋舍俨然,鳞次栉比,树影烟环。春初水暖,大堤内外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菖蒲,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就会吐出紫灰色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桥下流水潺潺,男人用潜水泵汲水灌溉农田,女人则在河边洗衣服。——俨然一派江南景致。
   有谁知道,在抗日烽火燃烧的岁月,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激战?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政委兼水东独立团政委、中共水东地委书记唐克威,从华北辗转来到水东地区睢(县)、杞(县)、太(康)抗日根据地,指导农民进行抗日斗争。因为患有脚气,不能走路,唐克威就骑马指挥战斗。1943年1月27日,部队在杞县常营村突然被日军二十余辆汽车包围。唐克威率部突围,跃马横跨龙曲镇郑寨村西南的铁底河,却不幸跌落水中。敌人纷纷围攻上来,高喊:“捉活的——,捉活的——”为了保守秘密,唐克威连文件嚼碎咽下,引枪自尽,年仅30岁……
   这里的辣椒为什么这样红?它是烈士的血染成!
    俱往矣!风雨沧桑,昔日的战场成为沃野良田。
    绿树簇拥的长堤下,弯弯的河水像一道白练,远远望去,仿佛纤纤清流融入了蔚蓝的天空;就近观之,宛若满眼新绿浸透了澄明的河水。大堤外平畴绿野,坦荡如砥,一领领齐整的麦田如一块块碧毯,黄艳艳的油菜花在微风中婆娑起舞。远处传来布谷鸟“咕咕——咕!”接连不断的叫声。麦田里,几个身着大红衣衫挽着裤腿的年轻姑娘正在移栽辣椒苗子;国道边,三五个老年妇女在店铺里从大堆陈年干辣椒里挑拣黄皮落子,小伙子们则打包、搬运、装车,准备用大型卡车连夜运往湖南、四川等地。于是,这优美的春日农事图很快就成了铁底河畔又一道新景观……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0-26 11:48 |只看该作者
想起韩红的《家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0-26 11: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锦瑟 于 2015-10-26 11:52 编辑

小时候,我去那儿走姥娘家,到村东北角的铁底河去游玩,看流水潺潺,看人们捕鱼。这地方儿一到汛期,水满满的,可行秫秸筏子。那时候,男人喜欢划着筏子,到河里撒网捕鱼。只见他站在秫秸筏子上,先背对目标水面,将旋网顺着绳头一圈圈盘在左手腕,右手攥紧理成放散状的网脚,使出浑身力气朝身后甩开,旋网就呈弧形,像一只巨大的倒扣着的降落伞,“歘”地一声落入水中,溅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在河里觅食的成群的鹅鸭,吓得“嘎嘎”地四处逃窜,栖息在水边苇杆上美丽的翠鸟发出一声清脆的鸣叫,闪动翅膀飞向远处。稍等片刻,等鱼网完全沉到水底,他一点一点地把网拖过来,网里的鱼儿由于受到惊吓,拼命地跳跃挣扎着。有尺把长的红尾巴鲤鱼...........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0-26 11:5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0-26 14:08 |只看该作者
铁底河的变迁……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0-26 22:52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10-26 11:48
想起韩红的《家乡》了————————————————

感谢关注。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0-26 22:53 |只看该作者
北原 发表于 2015-10-26 14:08
铁底河的变迁……

谢谢高看。顺颂秋安!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0-26 22:54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10-26 11:50
小时候,我去那儿走姥娘家,到村东北角的铁底河去游玩,看流水潺潺,看人们捕鱼。这地方儿一到汛期,水满满 ...

童年的记忆至今难忘。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