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鞋匠论史之:安帝阎皇后
查看: 6659|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鞋匠论史之:安帝阎皇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7-23 11: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5-7-24 08:50 编辑

  邓太后去世后,28岁的汉安帝终于亲政。他亲政后立即开始了反攻清算,首先是逼蔡伦自杀,然后默许别人陷害邓太后的兄长邓陟,致使邓陟自杀,并趁机收拾掉了邓氏家族其他人,最后,他将平原王刘翼废为都乡侯。
  
  看来,安帝其实与邓太后有着不小的仇恨,这仇恨的由来是因为邓太后长期把持朝政,而不归政于他吗?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虽然史学家常常指责邓太后贪恋权位,并且有两个证据支持:第一是:当年曾有个叫杜根的郎中,认为安帝年纪不小了,邓太后应该归政于安帝,上书邓太后。安帝继位是十三岁,所谓的年纪不小怎么也应该超过当年亲政的和帝,所以这件事发生的年代大约是永初年间。而邓太后收到上书后的反应是大怒,当即命令手下将杜根与他一同上书的郎官装进麻袋里,当殿打死,然后扔出城外,并派人看守。这杜根命大,居然不死,又假装了三天尸体,直到眼睛里长出蛆来,看守人以为真的是死了,杜根才得以活命。
  
  第二个证据是:邓太后执政晚年,同族人邓康认为邓太后秉政日久,她百年后会给族人带来灾难,劝太后及早放手。不过邓太后不从,邓康就装病不见邓太后,邓太后派人到他家里询问,而派去的人恰恰是邓康家里以前的丫环。这丫环到了邓康家,趾高气扬,被邓康责骂,回去就和邓太后进谗言,邓太后大怒,免了邓康的官,并剥夺了邓康的族藉。
  
  这两个证据似乎真能说明邓绥贪恋权位。但其实不然,邓绥也是有苦衷的。
  
  前文已经解释过相关废长立幼的原因。而邓绥不肯归政,也是有原因的:
  
  这位汉安帝,当年因为聪明,所以被邓太后立为皇帝。但他逐渐长大后,邓太后发现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所以,曾起了废掉安帝之心,而这其实也是汉安帝为什么要废掉平原王刘翼的直接原因:
  
  刘翼是章帝第六子,河间王刘开的儿子。刘开在历史上很有贤名,深得百姓爱戴,而且他的一个孙子和一个重孙,分别成为了后来东汉的桓帝与灵帝。元初六年(即公元117年)时,邓太后将和帝兄弟们的儿子召进京师教育,刘翼也在其中。当时的刘翼聪明好学,风度翩翩。邓太后一见就非常喜欢,于是就命令刘翼留在京师。因为先前的平原王刘胜无子,祭祀乏人,就以刘翼奉刘胜之祀(不清楚这个辈份是怎么算的,按说刘翼是刘胜的兄弟)并命令刘翼承袭平原王爵。
  
  这对于安帝来说,是个极为不安的信号,因为从宗法制上讲,刘翼继承刘胜之后,成了汉和帝关系最近的宗亲,联系到太后久不归政,再联系到自己时常违背邓太后意愿,再加上身边的乳母与太监们的不断火上浇油,于是对邓太后就有了很深的怨恨。
  
  不过,废立皇帝那是天大的事情,安帝虽然不让邓太后满意,但也没有什么大过失,所以直到邓太后死,安帝的皇位依然是有惊无险。不过,长期积压产生的愤怒,终于在邓太后死后暴发出来,所以才有了安帝前面的举动。
  
  刘翼先被废为都乡侯,幸亏他闭门不出,谢绝宾客,才得幸免。后来,父亲刘开见他封邑太小,就上书朝廷,愿意将河间国的蠡吾县献出来,所以刘翼就成了蠡吾侯。刘翼死后埋在那里,他的儿子刘志成了来的汉桓帝,将刘翼墓改称博陵,蠡吾县因名为博陵县,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博野县。
  
  那么,前面对于邓后不归权的两个证据就有了很好的解释:杜根很可能让邓后认为受人盅惑,而杀一儆百。邓康之事,则是因为邓太后实在不放心将权力交到安帝手里。
  
  所以,既使她贪恋权位,但在她统治之下,百姓能安居乐业,而百官也能尽心尽职,恐怕时人还在感慨她天不假年。
  
  那安帝是个好皇帝吗?
  
  安帝的意思是宽容和平。从做人来说,他亲政后也能听得进意见,下诏求贤,减轻百姓负担。但这只是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如关了己,则就相反了。另外,他重用外戚和宦官,对他们十分信任,只要有意见是针对他们的,安帝就不听了。
  
  当时的外戚一是耿氏族人,二是宋氏族人,三是阎氏族人。安帝的父亲是清河王刘庆,母亲是刘庆的妾叫左小娥,早死,而元配是耿姬。所以,安帝大权在握后,重用耿姬之兄耿宝,后来又任命他为大将军。
  
  安帝的祖母就是当年被窦太后害死的宋贵人,所以安帝秋后算帐,逼死蔡伦,并重用宋氏族人可以理解。至于阎氏族人,则是因为他的皇后也姓阎。
  
  安思阎皇后讳姬,思的意思是谋略没有什么差错。与安帝一样,这个谥号肯定值得商榷。不过,阎皇后的谋略表面上看来确实没有什么差错,只是老天和她开了个玩笑而已。
  
  与前面几位皇后不同,这阎皇后的出身略差一些。她不是功臣,不过明帝时,祖上有两位曾为汉明帝的贵人。但明帝朝那是抑制外戚的时候,所以阎家未见得显贵。阎皇后有才色,邓太后当朝时,选入后宫,据说安帝很宠爱她,所以第二年,在邓太后认可下,她被立为皇后。
  
  邓太后忙于国家大事,阎皇后就在后宫称王称霸。她生不出儿子,而后宫李氏生了儿子,就是后来的汉顺帝。阎皇后就仿效当年窦太后,只是手段更进一步——直接毒死了李氏。然后一不作二不休,未免顺帝即位后反攻倒算,直接进谗言使汉安帝废掉了汉顺帝的太子之位。
  
  安帝根据史书记载,只有这一个儿子。他之所以废掉太子,大概是想着自己还年轻,还会有儿子。只是废掉太子的第二年,就死在了出巡路上,此时他亲政只有三年,年三十二岁。
  
  安帝确实不能算什么好皇帝。最重要的罪证就是他重用的这些外戚和宦官,另外包括一个乳母王圣。
  
  耿宝身为大将军,却党附江京与李闺这些宦官,甚至为江京的弟弟出仕,跑去请求当时的太尉杨震,请求杨震将江京之弟辟为太尉属官,被杨震拒绝,转而就与江京等人诋毁杨震,致使杨震被免官后,忧于国势,奋而自杀。而他本人最终也兔死狗烹,被阎显迫害而死。
  
  江京和李闺身为太监,因为常年服侍安帝,又与安帝志同道合(共同痛恨邓太后),所以安帝亲政后,这二人权倾朝野,并且作威作福,多有不法,甚至仿造圣旨命令朝廷的将作大匠为自己盖府邸,而安帝看在眼里,却不闻不问。
  
  他的乳母王圣,被封为野王君,等同于公主。王圣的儿子、女儿也经常出入皇宫,在朝里兴风作浪。而安帝本人,则喜欢巡游,不理朝政。当然,不是不理,而是交给了上面这些人。而他本人,也终于死在了巡游的路上。
  
  公元125年,安帝死于宛城,在位十九年,亲政三年,年三十二岁。
  
  阎皇后此时表现出了她深有谋略的一面。她担心废太子在京城,如果安帝死讯传到京师,作为安帝的唯一儿子,汉顺帝极有可能被朝廷中留守的公卿大臣推举上皇位。于是效仿当年赵高和秦二世,秘不发丧,假托皇帝生病,星夜兼程返回京城。第二天一早,还命令司徒到太庙为安帝祈祷,晚上才宣布了安帝的死讯。
  
  随后,就是立章帝的孙子,济北王之子刘懿为帝,并迅速干掉了有可能分取胜利果实的耿宝、樊丰、王圣一伙。
  
  阎太后看来是想效仿自己名义上的婆婆邓太后当年的功业。而她这一番安排,也确实天衣无缝。只是,此时不同往时,而她未必有邓太后当年在朝中的人望与根基,而老天似乎也和她过不去,于是她失败了。
  
  失败是因为这个后来被称为汉少帝的刘懿死了,也只当了二百多天皇帝。刘懿当皇帝的时候多大,史书已不可考,从称为少帝来看,不会大到哪里去。而前面被废的太子刘保,也就是汉顺帝,在十几个太监以命相搏的血腥宫廷政变中,夺回了皇位,阎皇后最终在宫廷政变中失势,被幽于离宫,第二年死去。
  
  而阎家兄弟,则在这次政变中被杀,家属被发配到了现在的越南。
  
  随后将是梁氏族人的天下,而著名的拔扈将军梁冀则出于梁氏,并左右了将来东汉王朝的走向,不过,那是随后的故事了。
  
  而安帝一朝,可供讲述的怕只有杨震了。
  
  杨震是杨修的高祖,这个家族从杨震起到杨修他爹杨彪,屡世是东汉朝的太尉,而且一直以清廉和文学著称,只是东汉朝廷于此时靠几个清廉能干的大臣,已无法挽回颓势了。
  
  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人。他年轻时不愿作官,一心专研学术,所以很有名望,五十岁以后,当时的大将军邓陟听说杨震很才名,就将他提拔作官,后来曾担任荆州刺史。
  
  杨震时的荆州刺史,于西汉时相同,仍为六百石,成为二千石高官那是东汉末年的事。所以,杨震从刺史位置上被提拔为太守,路过昌邑县时。他在荆州刺史任上举荐的人才王密正任昌邑县令,就去看他。
  
  王密出于对知愿之恩的感激,晚上送给杨震金(铜)十斤,杨震说:“我知道你的为人,所以当年举荐你,你为什么不知道我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离开了。
  
  这便是著名的暮色却金的故事。杨震这个人,一生不收礼,他的子弟平常只吃素食,出门都依靠步行。杨震官至三公,年俸万石。但却一直严格要求子弟,也不许他们广置产业,他的志愿就是要求后世子孙永为清白官。
  
  外戚与宦官弄权时,杨震不屈与争,多次上书安帝,他不但拒绝耿宝为李闺兄长求官的请求,还拒绝阎显为自己亲戚求官的请求。所以,时间长了,皇帝不喜欢他,这些人更是恨他。只是因为杨震素有名望,所以不敢加害。
  
  直到江京等人假传圣旨的把秉被杨震掌握,江京等人终于在安帝面前陷害杨震,致使杨震被免官并敢出京师(但仍然不敢加害)。
  
  杨震于路对子侄讲,因在朝廷为三公,却无力肃清奸佞,无颜面对上天。死后命子弟以平常棺材装殓,不入祖坟,不许立祠祭祀。然后,饮药而死。
  
  杨震死后,太监们命令党羽居然于路劫留杨震灵柩,让棺材暴露于野,然后强行令杨震的子侄们充作邮差。顺帝继位后,才下诏为杨震平反。
  
  据说他下葬那天,有一只丈余高的大鸟,一直守在杨震坟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直到杨震棺木入土才飞去。当时的人就立石鸟象于其墓前。
  
  这是个拥有伟大人格的人。死时年七十余。
  
  至于阎皇后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刘保?这大概得益于东汉王朝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废太子多能善终,这与刘秀是个仁慈的人有关。也与阴丽华是个善良的人有关。她当年善良对待被废的郭皇后与其儿子废太子东海王,所以成为了东汉的惯例。
  
  因而也为汉顺帝后来能登上皇位,留下了遗惠。
  
  只是东汉江山,在随后的岁月里已是江河日下了。(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7-23 12:00 |只看该作者
占个沙,先加分是没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23 12:22 |只看该作者
详尽而波折,皇家事终难脱一个字事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23 12:23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有种感觉,相比于其它朝代,好象汉朝皇族早折的特别多,尤其那些风口浪尖上的。不知是汉朝遗风不正,还是其它朝的没有暴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7-23 14: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老闲的文史水平,我感觉至少能在市级文化馆做个研究员,关键就看有没有慧眼识珠的领导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7-23 14:50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5-7-23 12:23
现在有种感觉,相比于其它朝代,好象汉朝皇族早折的特别多,尤其那些风口浪尖上的。不知是汉朝遗风不正,还 ...

很奇怪啊,这个问题恐怕很难解释了,有种说法可能是近亲结婚造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23 14:51 |只看该作者
西风 发表于 2015-7-23 14:37
老闲的文史水平,我感觉至少能在市级文化馆做个研究员,关键就看有没有慧眼识珠的领导了。

唉,能不能上百家讲坛?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7-23 14:51 |只看该作者
西风 发表于 2015-7-23 14:37
老闲的文史水平,我感觉至少能在市级文化馆做个研究员,关键就看有没有慧眼识珠的领导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7-23 14:51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7-23 14:50
很奇怪啊,这个问题恐怕很难解释了,有种说法可能是近亲结婚造成的

应该不是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7-23 14:53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活的时间长的皇帝不多,短命的却不少,不之是东汉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7-23 14:54 |只看该作者

我看啥时候整一篇,扯扯这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7-23 15:12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7-23 14:54
我看啥时候整一篇,扯扯这事

这个……不好找资料吧,基本上哪个当朝皇帝也不会允许留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7-23 15:13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7-23 14:53
历史上,活的时间长的皇帝不多,短命的却不少,不之是东汉

这不是活的长短问题,大汉朝的许多都是夭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7-23 15:57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5-7-23 15:12
这个……不好找资料吧,基本上哪个当朝皇帝也不会允许留

可能猜测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7-23 15:57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5-7-23 15:12
这个……不好找资料吧,基本上哪个当朝皇帝也不会允许留

虽然猜测不好,但试着推理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7-23 18:2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波云诡异的宫廷斗争,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而已,谁也不是永远的主角。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7-23 22:12 |只看该作者
太复杂了!!!老闲你老人家是北大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7-24 08:29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23 18:25
波云诡异的宫廷斗争,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而已,谁也不是永远的主角。

不过好象都是殊途同归
所以,武则天很幸运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7-24 08:29 |只看该作者
流云一朵 发表于 2015-7-23 22:12
太复杂了!!!老闲你老人家是北大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有多复杂?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7-24 08:30 |只看该作者
流云一朵 发表于 2015-7-23 22:12
太复杂了!!!老闲你老人家是北大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这话听起来,像你是北大的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7-24 16:3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7-24 16:3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7-24 19: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7-24 22:42 |只看该作者
闲过懂得真多,看的书能拉五车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7-24 22: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五车哪够,冠盖满六京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7-25 00:13 |只看该作者

我这,其实不过读书笔记,共同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7-25 00:14 |只看该作者
三棵树! 发表于 2015-7-24 22:42
闲过懂得真多,看的书能拉五车吗?

就是好看个文言,简直痴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