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半日闲 零基础学诗歌(二)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查看: 31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零基础学诗歌(二)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4-8 09: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4-8 17:15 编辑

二,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我们大家都知道,诗歌是上古时期的先民们,在从事集体生产活动中孕育产生的初民文学。西汉《淮南子》中,关于诗歌的起源是这样描述的:“今夫举大木者,前呼‘斜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由此可知,先民在日常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自然地喊出了有节奏的劳动号子,这种劳动号子也就是最原始的诗歌。

另外,诗歌的发展与宗教娱乐活动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期的诗歌常常伴随着舞蹈。《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上古时期,有一个名叫“葛天氏”的部落。这个部落在进行祭祀活动时,会有三个手持牛尾巴的人,一边歌唱,一边跳舞,反复吟咏八段歌词。因年代久远,歌词已经失传,但大致内容应该是有关图腾崇拜、劳动生产的。

《吴越春秋》记载了一段远古时代的诗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首诗歌。这段诗歌描述的是古人从工具制作到狩猎的全过程:砍断竹子,制作弹弓,用泥土做弹丸,射向欲擒获的猎物。此诗虽然只有短短八字,但节奏明快、画面感极强,把远古时期先民们的劳动场景赫然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中国古代诗歌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在历代创作流传过程中历经了多次嬗变。从上古时期先民们的口头创作,到巅峰期的盛唐,诗歌的形式和题材随着时代的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丰富。这期间,较有代表性的诗歌集是春秋时期的《诗经》。

《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十五国风,即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包括“小雅”、“大雅”,是是贵族士大夫所作的诗歌;“颂”则分为“周颂”、“商颂”、和“鲁颂”三部分,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里收录的诗歌以四言为主,也有部分句式长短不一的杂言。诗篇多回环往复,优美动人,如: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转辗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先秦时期,各地都有自己的民歌民谣。前面说过,《诗经》中的“风”,就是指各地的民歌。当时,有专门的采集者到各地去收集歌曲。《汉书·食货志》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农忙时,周朝廷就派出专门的官员到全国各地去采集民谣(采风),目的是为了解民情。

《关雎》是“诗三百”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在诗人的引领下,我们在盈耳的鸟鸣声中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来到这片长满荇菜的沙洲,领略上古时期淑女与君子的绵绵爱情。此篇语言朴素优美,被后人视为周秦时期爱情诗的典范。

《诗经》中的诗歌作品,以国风部分最为朴实生动、贴近百姓生活。因此,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句在民间流传,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卫风·击鼓》)等等。

《诗经》作品由于年代久远,又因多为民歌民谣,除了极少数篇章外,作者大都已不可考。到了公元前三、四世纪,中国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诗人诞生了,他就是楚国三闾大夫屈原。

因为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人们把他的作品和后来楚国诗人创作的形式相同、及汉代人仿效这种题材所写的诗歌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楚辞”与《诗经》朴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迥然不同,它的风格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其中诗歌行文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文采华美,具有浓郁的楚地特色和巫文化印记。“楚辞”诗句长短不一,多用“兮”等语气词,婉转悠扬。其中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一般认为,“楚辞”和《诗经》因为产生的地域不同,它所代表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中原文化,那么“楚辞”则是当时南方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人们常说的“风骚”,“风”就是国风,泛指《诗经》;“骚”就是“离骚”,泛指“楚辞”。

秦代由于国祚短暂,加之严酷的***统治,文化教育几近停顿,诗歌更是乏善可陈。历史进入西汉,由楚辞发展而来的散文体式“赋”逐渐兴盛,而继承《诗经》传统的诗歌体裁,则是乐府诗。汉乐府秉承“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特点,以叙事为主。其中有很多反映民间疾苦的叙事名篇。

汉代乐府诗中,已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五言作品。到了汉末《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古代诗歌的主要艺术形式五言诗体,已基本走向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发展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承上启下、成就卓著的诗人,如曹操父子、阮籍、陶渊明、梁武帝、元帝、谢灵运等。他们创作的诗歌或纵横恣肆、或辞藻华丽、或率性天成。其中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则成为了传世名句。

六朝时期诗歌除了五言诗的创作之外,七言诗也渐渐增多。如曹丕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
这种句句押韵的诗,被称为“柏梁体”,一般认为是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与群臣联句所创。另外,南朝宋诗人鲍照的五言、七言及杂言诗的创作已经非常娴熟。他的代表作是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鲍照潇洒俊逸、自由浪漫的诗风,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乃至对“诗仙”李白乐府诗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影响。

经过历代诗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到了初唐时期,形成了一种格律严谨的新诗体——“近体诗”。从此,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开始走向它的鼎盛时期,以至千百年来在中国文坛上大放异彩。

(参考资料:《诗词写作入门》、《诗词格律》等)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4-8 09:30 |只看该作者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4-8 10:43 |只看该作者
我很喜欢先秦时期的诗歌,自由浪漫,不拘一格。
我以前看过带注解的诗经,古人的词句很凝练,表达的感情直接奔放。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4-8 10:44 |只看该作者
重新学习一下诗歌的起源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4-8 11: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4-8 11:30 编辑
怀璧其醉 发表于 2024-4-8 10:44
重新学习一下诗歌的起源

明天去汉中,走走子午古道,看看三国古迹,尝尝陕西美食。回来再慢慢学、慢慢写。争取学完、写完、吃透、入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4-8 12: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确实,诗词根本在于言之有物,贴合生活实际。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4-8 12:58 |只看该作者
周一楠 发表于 2024-4-8 12:31
确实,诗词根本在于言之有物,贴合生活实际。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4-8 13:08 |只看该作者
跟着上第二课,历史上最可惜的是很多诗歌都被人为改过,我们也不知道诗词本来的样子,不过诗经还是要好好读读,当做诗词启蒙的重要教程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4-8 15:07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4-4-8 11:18
明天去汉中,走走子午古道,看看三国古迹,尝尝陕西美食。回来再慢慢学、慢慢写。争取学完、写完、吃透、 ...

祝游玩愉快看历史古迹,品当地美食,回来又会有新的素材和灵感。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4-8 16: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4-8 16:58 编辑
花间可可 发表于 2024-4-8 13:08
跟着上第二课,历史上最可惜的是很多诗歌都被人为改过,我们也不知道诗词本来的样子,不过诗经还是要好好读 ...

确实,历史上的一些诗歌原始句子与现在看到的有差异。如李白的《夜静思》中“举头望明月”,日本版本是“举头望山月”。现今常见的唐诗《枫桥夜泊》,与近些年发现的古代版本差异更大。

我文中举得例子《燕歌行》里的句子“群燕辞归鹄南翔”,有的版本是“群雁辞归鹄南翔”。莫衷一是。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不是诗词专家,只要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尽量做到少出错误就很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4-8 16:53 |只看该作者
怀璧其醉 发表于 2024-4-8 15:07
祝游玩愉快看历史古迹,品当地美食,回来又会有新的素材和灵感。

嗯嗯,必须有点收获才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4-8 21:21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4-4-8 16:53
嗯嗯,必须有点收获才好。

等你回来,看你的游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