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论坛 《街亭之战疑案集解之三》
查看: 10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街亭之战疑案集解之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3-6 16: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街亭之战疑案集解之三》
                                                                            作者:闻所欲闻

      在上文《街亭之战疑案集解之二》中说道,马谡在诸葛亮还未到(或刚到)街亭时,从街亭南山冲下山来与张郃决战,结果中了张郃的如意算盘,遭到灭顶之灾。在这一失败过程中,有个被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唯一认可的,也为后人的评议所点赞的王平将军的行为亮点。对此我仔细研究了街亭之战马谡败亡的作战细节过程,发现王平将军在街亭之战全过程中的行为、动机,并非全和诸葛亮和后人的看法一致,论述如下(顺便也分析、演绎了马谡被张郃击败的具体作战过程):

                                                            三、张郃对王平“疑其伏兵”吗?
      诸葛亮北伐到达祁山,马谡作为诸葛亮北伐的先遣军,被派往街亭一路,王平此时是马谡部队的先锋军。
      王平将军在马谡与张郃的街亭之战中,经诸葛亮与后世评论家认可的亮点具体有二:
      1、“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三国志·王平传》
      在张郃部队还没有到达街亭时,王平以自己长期的作战经验,连续规劝没有带过兵的马谡采取的许多不当的营、防措施,但马谡没有听。
      2、“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三国志·王平传》
      在马谡军被张郃部队击败后,一些突围冲出张郃部队包围圈的军队“众尽星散”,只有先锋军王平所领千人部队冲出包围圈后,到达某处敲响战鼓自卫,并且收拢了许多听到战鼓跑来的马谡部队官兵,慢慢回到诸葛亮在街亭的大营。据说王平此时没有再被张郃部队攻击,是因为“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三路分兵将领皆战败(马谡在街亭、高详在列柳城、赵云在箕谷)。特别是街亭之战,损失巨大。由于王平将军在街亭之战中有如此业绩,回到汉中以后,诸葛亮检讨北伐战况,以“(王)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王平将军在街亭战役一举成名,不仅得到诸葛亮的嘉奖、封侯和提拔,而且得到后世史学家和广大历史爱好者们的称道,一提到马谡,人们每每都要提到王平与其对比,以证明马谡的无能。甚至现在的王平家乡还以古人王平的事迹为亮点搞起旅游开发!以当时和千年以来人们的共识,王平将军成为蜀汉的至少二流英雄人物是不成问题滴。
      然而,经我仔细研究了街亭之战的史实信息,发现王平将军在街亭的所作所为并非像现在人们所认识的那样优秀,至少是有着个人的小算盘存在。
      既然只是王平个人的小算盘(心理动机),又不影响人们对于街亭之战大局的认识,你为何要揭露王平将军的隐私呢?何况“心理动机”这玩意儿是很难被人接受的东东,你说他有这动机,我还说他有那动机呢,人家心里想的什么东东,咋能被你看到呢?
      呵呵……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动机,可以表现在他的行为之中;而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总包涵着他的思想动机在内。
      另,能够由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深入地、准确地认识他的思想动机,这不正是研究历史人物、研究现实人物所必需的认识能力吗?我以前所写的历史研究文章,大都深入到历史人物的思想动机领域,这种研究是历史科学、历史辩证法的根本认识所在之一: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至于怎样去认识人的行为表现和他思想动机、还有同其所处客观环境的关系,以后再探讨吧,现在我要根据王平在街亭的行为表现,揭示一点他的还不为人知的个人动机。
      前面所说的王平的第一个亮点我看不出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第二个亮点:“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这一段史料记载其中的:“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这是张郃的广而告之?是诸葛亮对于张郃行为动机的判断?或当时无人所知,是陈寿后来在魏国弄到的史料?还是王平对张郃行为动机的揣测?
      一个历史事实(哲学所谓的存在),你不把它完全、彻底滴搞清楚便以此夸夸其谈,这有“盲人摸象”之嫌。就“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这个历史人物动机的来源:
      (1)张郃当时广而告之说本人怀疑对手有伏兵。
      这种推论好像有点大傻。张郃的想法属军事机密,无论如何当时不会传到王平、诸葛亮的耳朵去。
      (2)是诸葛亮对于张郃行为动机的判断。
      这种推论好像有点抢先。诸葛亮不先问王平张郃为什么不来打你,而是替王平说“你的兵这么少,张郃不打你是怀疑你有伏兵吧?”
      估计没有这种大傻诸葛亮,不叫王平开口而自己代王平先说。现在人都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不像演义小说里的诸葛亮那么神,也不至于到了这种地步。
      (3)是陈寿后来在魏国弄到的史料。
      有人是这么估计的:当时人都不知道张郃是怎么想滴,陈寿后来写《三国志》找到魏国史料记载张郃的作战想法写上去了。
      我不同意这种意见。因为史载“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诸葛亮北伐败回汉中以后,在所有北伐的将军中,只有对王平将军给予如此之高的奖励、提拔,加官进爵带重用,而王平将军不是自我表达一番,和由他人佐证在街亭之战中的种种正面作用使诸葛亮相信了,一个魏国降将王平怎么会在诸葛亮心中有这么高的形象和能力呢?
      前面说过王平在街亭之战的亮点之一“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这是诸葛亮提拔重用王平的重要依据,如果当时没有“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这个合理解释,王平只有一千多兵,张郃数万部队来个几千加马队一千,一下就把王平部队吃掉了,怎么你王平还能“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诸葛亮在街亭的大营?(这个记载也从一个时间侧面证明了诸葛亮已到街亭的史料记载的准确性。否则马谡在街亭大败时诸葛亮如还在祁山或西县,王平要走三百里地回到诸葛亮那里,不早在途中被张郃骑兵部队追上消灭了,哪里还有“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这等事情!)
      因此,“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这个解释,不可能是陈寿的“事后诸葛亮”:在写《三国志》的时候找到的魏国史料记载。
      以上排除了其它可能性后(还有什么可能性?),“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这个解释只能是:

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3-6 16:17 |只看该作者
      (4)因为张郃没有派部队追击王平,而使王平能够“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王平把对张郃这种行为动机的揣测告诉诸葛亮:“魏将张郃疑其(王平有)伏兵,不往逼也”。
      这里说个小插曲: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史料记载“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的历史时间程序给来个乾坤大挪移,挪移到张郃部队还没有到达街亭时,王平因说马谡不听,要求马谡分军给他另处驻扎!(请看《三国演义》的有关章回描写,就不在此多说)
      以前我信了,我相信罗贯中的这种历史事件时间乾坤大挪移就是历史的真实!这是我从事研究历史以来被别人指出的最大历史认识错误(是被一个叫狼烟千里的网友mm发现的,恐怕到现在还有众多历史研究者没有注意到:这个历史时间程序的挪移只是演义小说的臆造而不是历史事实)!
      王平如果和马谡事先分兵两处,马谡部队在山上,易守难攻。而王平部队人少,张郃早就会把王平周围几十里地面侦查透了,哪有什么伏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王平把街亭情况源源不断地告知诸葛亮怎办?张郃不早把王平那点兵踏平了!
      正因我中啦罗贯中的“奸计”出了大错,以后就极其注意罗老在《三国演义》中设置的种种“历史陷阱”,反而给我在这种历史陷阱中得到很多反向启发!我的文章《刘备、诸葛亮和刘表躲猫猫》就是反《三国演义》之道写成的:“罗贯中的诸葛亮”跟从刘备出山时间的历史乾坤大挪移让我破掉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们都看走眼了,刘备三顾茅庐以后诸葛亮根本没有马上跟着刘备出山,而是在之后约一年左右才跟刘备会合出走。这正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言归正传。上面说到王平认为“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诸葛亮信了。
      我不信,我不信魏将张郃怀疑王平所在地有伏兵而不去揍死他,王平那点小兵还不够张郃部队塞牙缝的!
      假如,假如张郃并没有怀疑王平所在地有伏兵,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张郃没有派部队去干掉王平而扩大战果?
      以上疑问要从马谡部队是怎样被张郃部队大部分消灭的说起。
      实际上街亭之战中,双方最心急火燎、意欲消灭对手的主将不是马谡,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张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逐渐向着街亭靠拢而来要与马谡合击张郃,只要诸葛亮到达街亭形成战斗力,张郃部队就会被夹在中间两面受攻,……等等,文章前面已经说过了。
      因此,张郃除了切断马谡山上的水源,使其饮食困难,还会不断地派部队试探着进攻南山,试图在诸葛亮到达街亭形成战斗力之前,早日找到消灭马谡的办法:“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三国志·张郃传》。这里的“击”,不应只是指马谡下山与张郃的最后一搏,而是指包括张郃派兵进攻南山的数次试探性打击(当然张郃部队的进攻是不奏效的,街亭南山非常易守难攻)。
      张郃数次进攻南山,给马谡手下的几位将军产生了一种错觉:这张郃号称名将,打仗也不咋地,几次进攻南山不也给我们打下去了嘛?
      他们不知道这只是张郃的试探性手段,或许张郃正要马谡与他手下那些无名下将产生这种“不咋地”的错觉,他好从中做鬼。因此,张郃部队进攻南山犹如一鼓作气,败下山来好似丢盔弃甲,引得马谡的将军们(张休、李盛、黄袭等)心里直痒痒,真想就此跟着张郃败军部队冲下山与其决斗一番!
      当然,诸葛亮还没有到达街亭,南山的兵力不足以打倒张郃部队,加上虽然被张郃断了水源,山上还有少量存水,饮食正常,下山决斗并不是急需的军事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街亭战场的形势发生了种种矛盾性变化:
      (1)张郃部队仍然是“松松垮垮”,进攻南山很不奏效,显出败军之象。
      (2)诸葛亮主力部队已经接近街亭!又在某山头点火狼烟发指示,要求马谡等待。
      (3)街亭南山的存水已用尽。
      前两项变化对马谡部队有利,而后一项变化对马谡部队很不利,因此第二项也随时间拖长成为不利因素——再等下去我们不是要饿死渴死了吗,怎么打仗?甚至第一项有利条件再等下去也化为不利因素了:张郃只要派人带着绳子上山捆人就行了,没有水做饭吃哪里还有力气反抗?
      张郃部队这时又开始进攻南山了!所谓“猴子不上树,多敲几遍锣”,马谡手下的“猴子将军”们开始骚动起来:冲,冲下山去,冲下山与诸葛丞相大军会合是十拿九稳的事,这样就能摆脱现在的困境!以张休、李盛为首的将军要求马谡冲下山与张郃决战,黄袭将军没有吭声,王平说还是等等为好,马谡此时心烦意乱、毫无主见:他们都有道理,都有道理啊,丞相之命又不能违抗……。
      张郃部队和马谡部队接触打起来了,结果不出马谡的将军们所料,张郃部队“败”得很惨,下山逃跑时队形混乱、互相踩踏,恨爹娘少给了两条腿!张休、李盛见此情状,立即要带头冲下南山,马谡只好命王平先锋开路冲下山去……。
      这街亭战场最后一仗的结果就如史料记载的那样,张郃包围南山断其水源后,诱使马谡部队下山——“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张郃见马谡部队终于在诸葛亮主力在街亭形成战斗力之前,被自己的“败战策略”勾引下山,立即命骑兵部队冲出,截断马谡将军们与他们所带部队之间的联系,冲散其首,消灭其身。俗话说“人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张郃为的是诸葛亮在街亭形成战斗力之前迅速歼灭马谡的有生力量,把马谡群龙无首的部队大部兵力赶往南山对面的小河边消灭之(河边现有古战场的万人坑遗址,见萨苏文章《马谡的街亭》介绍)。至于那些包括马谡在内的无名下将,随他们去吧,他们活着,下次还由他们带兵来才好……。
      以上依据史料所作的街亭历史战场演绎结束了。以下话说王平率他的先锋军冲出张郃部队的包围圈后,眼见得数里以外的诸葛亮大营隐约在望,只要迅速跑回诸葛亮刚刚建立的临时宿营地就没事了。面对并不复杂的局面,这时的王平却多了一个心眼,盘算开了:
      马谡命我们冲下山来,现在看来很不妥。一是违背了诸葛丞相之命,诸葛丞相没有发信号叫我们下山攻击啊?二是中了张郃的奸计了,张郃显然对我们冲下山早有准备,刚下山部队就被截成几段,大部分士兵还在包围圈里没有出来。我身为先锋,要是先跑回诸葛大营,肯定会被人看成是逃跑!但再冲回张郃的包围圈,诸葛大军如不跟着来救,我回去找死啊?就蹲在这里?对,就蹲这里吧。退有逃跑之嫌,进有找死之嫌,不进不退看看形势再说。再把我的先锋战鼓擂起来,让诸葛丞相看看,我是不怕死的人,这样也能吓唬张郃的小股部队不敢来捣蛋。于是就有了“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的历史记载。
      王平“鸣鼓自持”了一段时间,一些“星散”的马谡部队官兵,或许也不敢直接跑回诸葛大营落个逃跑之名,听见熟悉的鼓点响,一起向王平“蹲点”处跑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丞相也没有动静,张郃的小股追逐部队也大都回去了,怕是没有冲出包围圈的马谡部队已经被张郃围歼得差不多了,这时该回诸葛大营了,再不回去张郃骑兵腾出手来就麻烦了,于是王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马谡街亭之战败后,问题又提出来了,王平回到诸葛大营,向丞相解释自己躲在某处不进不退,而张郃不愿追击,是因为“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那意思是说:不是我不想冲回去救,而是我也处于被打击、歼灭的危险之中,幸而我隐蔽得好,张郃不知道我的底细。并且我还擂响了战鼓,只要丞相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冲出去战斗!
      按当时的军事形势态势:
      马谡部队被张郃引诱冲下山来,张郃部队冲击、驱散马谡部队的首脑部分,把大部分马谡部队的生力军拦截下来,集中主力围歼于清水河边,张郃哪有精力和更多的部队去追逐消灭少量的马谡部队的头头们?主要是诸葛亮大军已经到达街亭,如过度追击惹动诸葛亮的主力前来决战,围歼马谡部队主力军的计划就很难完满结束,……这正是:麻桔打狼——两头都怕!
      结论是,张郃不愿追击、消灭王平,一是因为诸葛亮大军已经到达街亭,二是因为要集中军力围歼马谡部队的生力军,所以对王平那点兵力没有注意罢了。“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只不过是王平将军为自己不进不退的战场行为的开脱性解释。
      诸葛亮信了,诸葛亮相信王平对张郃不出兵打击、消灭他的动机解释是合理的!其间王平又收拢了一些失散的马谡部队,结合王平对马谡上南山时的一些规谏,于是就有了“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的历史记载。
      王平将军因祸得福也!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3-6 16: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版大多文盲,不喜研究这些。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3-6 18:20 |只看该作者
花钱没买着 发表于 2024-3-6 16:20
本版大多文盲,不喜研究这些。

文盲还现代政治军事经济外交都能谈天说地、滔滔不绝啊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3-7 08:45 |只看该作者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3-6 18:20
文盲还现代政治军事经济外交都能谈天说地、滔滔不绝啊

她是文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