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人死为大 拒绝死的三六九等 采纳卒年等级细分
查看: 71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死为大 拒绝死的三六九等 采纳卒年等级细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11-24 11: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1-24 11:36 编辑

公理力:人死为大 拒绝死的三六九等 采纳卒年等级细分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2


(一)为何事生事小,事死事大?

对丧葬文化极端讲究,东西方皆然。人们信奉生命终点死者为大,皆因生命起点小得嚎啕大哭(一笑)。老话儿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有更不堪的,固执于生带把的——女权代表小炸毛有理由搂不住火,而其中朴素到家的缘由无非是:延续香火,养老送终——抱定无人送终乃人生之大不幸!
亚圣孟子亦有言:“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足见古人对丧葬礼仪之尊崇。但若不求甚解,此话容易成为事生虚伪尽孝“薄养厚葬”之怪现状之肇因。那么,孟子何出此言呢?

事生尽孝长辈,乃获得情感、心灵安慰与满足之幸事。若有不周,由其反馈即可领会,亦可求教于人。而丧葬事死之事,面对的是未知“冥界”。事死礼俗等是否合乎逝者本意,完全无从知晓。又加丧葬乃不吉之事,逝者生前身后,尽孝者均不忍或不宜请教。人在遭受情感异常冲击下,又易走极端,或草率行事,或陷于迷信泥潭,难以自拔。尤其丧葬大事必然有亲朋、乡邻、同事等众多社会关系介入,欲令各方均满意,就绝非易事,较之事生尽孝更难为之无疑。这才是亚圣本意。

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正如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就必须一分为二,扬弃封建迷信部分。据闻有人为了给活人脸面贴金,给逝者准备冥币、家电、车、房等还嫌不够,竟然还有奉上纸糊美女的荒唐事儿,就完全跑偏了!

(二)采纳卒年“等级”细化——关于逝者阳寿的遣词

由于新中国上世纪的特殊历史,内地媒体和民间对于逝者去世年龄的表述,大多不那么讲究。这在港台甚或海外华语圈眼中,往往就显得不够庄重严谨。说难听点,就是弄丢了文化;再直言不讳点,就是没文化!国人熟知的那点套话无非是,某某某终年NN岁;过于年轻者才表述为,某某某NN岁英年早逝等极少贫乏变通。

近年来,随着内地传统文化复兴,丧葬礼俗亦呈恢复传统规矩苗头。公某以为,这项大礼仪迟早与港澳台及海外华语圈一致起来。考虑到这一不动声色悄悄“补课”趋势,即使不屑于“文化”俩字儿的某些个网友,为避免坏菜给人写讣告遣词“得年七十有五”挨揍的尴尬,花点儿打情骂俏之余的闲暇,弄清卒年表述“等级”细化的道道,在丧葬大礼节上力求严谨庄重不含糊,也不该有异议。

事实上,与华夏文化悠久深厚的丧葬礼俗相适应,在港台甚至包括海外华语圈,表述生命终结的丰富遣词与敬语亦有其特定规矩。根据逝者阳寿不同,卒年遣词主要包括:终年、得年、享年、享寿、享高寿、享耆寿、享嵩寿等多种说法。其中,除了前两个词“终年”和“得年”,后面几个均为敬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遣词并非多么古老,大多属明清小说以来数百年间的漂变成果。笔者查阅手头的民国36年首版《辞海》和1979年版《辞海》,均未收录这些词条。1982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只收入“终年”“享年”区区俩词条。这也是将本篇纳入“语言文字漂变
”小系列的主要依据。

“终年”是一个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词。该词在内地媒体应用相当宽泛,用于各年龄逝者,基本都不会错。例如:
(2022年11月1日)关羽扮演者陆树铭先生逝世,终年66岁。
(2022年10月7日)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创始人艾·里斯先生逝世,终年95岁。

而在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讣告、讣闻、悼词等语境,则应据逝者年龄,严谨选用上述用词,一般规矩如下。

—— “得年”遣词于较年轻逝者:据台湾教育机构编纂的辞书(下同),用于不足30岁。但公某颇认同一个合理观点:考虑到当代人寿命显著增长,“得年”用词可上延至45岁以下,并不显突兀。
—— “享年”敬词于中年逝者:台湾等地区用于30~59岁。当代用于45~75岁范围,才比较恰当。想象一下,对于不足45岁英年早逝者,何忍谓之“享”了什么“年”呢?
—— “享寿”敬词于高龄逝者:台湾等地区用于60岁及以上。当代用于75岁以上,方显贴切。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但七十挂零的当代人还精神着呢!拒绝60岁寿宴者众多,70岁免提“寿”字者同样不少,对该年龄段的逝者,也是同理。
—— “享高寿”敬词则宜专用于寿星逝者:卒年过百,采用该敬词尚显到位。

这里是内地媒体对高龄逝者遣词造句的两个实例: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病逝,享年94岁。
(2021年06月17日)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该两例中,对高寿94岁和100岁的逝者用“享年”,固然不算错误,但更严谨要求,就有欠讲究之嫌了,分别用“享寿”“享高寿”才更显庄重。

港台和海外中文媒体就来得庄重些,例如:
(2020年)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于5月15日上午在上海长海医院去世,享寿80岁。
(2022年)2月9日,据台媒报道,知名影帝常枫去世,享寿98岁。
(2022年10月11日)好莱坞老牌演员安吉拉·兰斯伯瑞在洛杉矶家中去世,享寿96岁。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殡葬业还有更细的划分:29岁以下过世称“得年”;30至59岁用“享年”;60岁至89岁则用“享寿”;90岁至99岁称之“享耆寿”;100以上称“享嵩寿”。

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有一段,描叙主人公的父亲年仅45岁过世,讣闻中竟用了“春秋四十五岁”字眼。对此,主人公的解释是:
四十五岁,只怕不便写作‘享寿’;有人用的是‘享年’两个字。侄儿想去,年是说不着享的;若说那‘得年’、‘存年’,这又是长辈出面的口气。侄儿从前看见古时的墓志碑铭,多有用‘春秋’两个字的,所以借来用用,倒觉得笼统些,又大方。

这段话中一个重要信息是,“得年”、“存年”的讣文措辞,是用于长辈对晚辈的。这类英年早逝的情况基本都属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就解释了上述遣词规矩的合理性。

(三)拒绝死的三六九等——关于“死亡”的遣词

既然“前戏”中提到“的、地、得”的错用现象,这里顺便再插几句。小标题中“死的三六九等”难道不该是“死得三六九等”吗?呵呵,即使不提语境,后者也只能很牵强地成立。而含义则明显不同:前者仅指“死”的名称有三六九等之分;而后者则勉强可解释为指“死”的行为过程(动词)。说那个海滩6岁童“死得很惨”,“得”乃不二选择。而愣说有人“死得三六九等”,就很别扭。唯一可辩解的一丝机会是,按本系列首篇词性转换的思路,把“三六九等”形容词化,用“得”字才勉强不算错,但拗口是抵赖不掉的。至于可不可以用“死地三六九等”?公某的回答是,你说“死天三六九等”,也没城管找你麻烦!
另外,或许有人已注意到,上文出现“遣词于”“敬词于”,那是名词动词化用法,目的是避免与同一句后面的“用于”重复。下面回归正题。

早在N年前首发的“汉语的优势”小系列中,公某就曾提到中文关于死亡的用词有上百个之多!国人需要继承所有这类文化财富是一回事,但21世纪的今天,是否仍需遵守其中的三六九等规矩,则完全是另一码事。

一般而言,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不吉之事,死亡这个字眼本身在很多时候也就成了禁忌。众多代指死亡词汇的出现,首先是因为避讳的需要,其次是彰显森严等级制度的需要。早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礼记·曲礼》中,就已经有明确规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崩,本义山陵坍塌之意。古代认为,帝王之死,对于社稷而言,犹如大山倒塌一般,地动天摇,山崩地裂。万民惶恐哀伤,追思怀念。所以,自周代开始,帝王之“死”就被称为“崩”。如《汉书·高帝纪》:“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另,古代皇帝出征被称为御驾亲征,皇帝之死又称“驾崩”。

值得一提的是,据英国媒体报道,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前几年,英国镇府高层相关方面就与BBC之间有一个暗语约定:一旦女王咽气,就称伦敦塔桥崩塌。竟与中国古代皇帝驾崩之称几乎完全一致。

薨,得名于象声词“轰”,为诸侯王之死专用词。诸侯之死,虽不如大山崩塌一样震惊天下,但也如小山垮塌一样有轰轰之声,因而得名。唐朝有具体规定:三品以上者亡故称“薨”。清代对“薨”字的使用仍有严格界定:凡王、公、侯、伯等世爵之死均称为“薨”。

卒,本意思指终了、完结,尽也。
大夫死了称“卒”。唐朝时规定,五品以上者称“卒”。后来,文人墨客之间多以卒代死,而不在意官品或爵位。

禄,意指俸禄,即今天的薪资。古代称士死为“不禄”,即不再享用帝王俸禄。

死,通澌,意指人死后如冰消澌解。死是庶人用词,属最低下者。唐朝规定,五品以下者皆称“死”。

另外,由于死亡者年龄、死因等不同,叫法也有不同。如《礼记
·檀弓上》:“君子曰终,小人曰死。”此处小人指普通百姓。而《周禮·天官·疾醫註》则称:“少者曰死,老者曰终。”《释名》:“少壮而死曰夭,如取物中夭折也。”《说文》:“殇,不成人也。”是指幼年夭折或为国捐躯者。

此外,丧字,篆书是从哭从亡之意,即人体精气神消散,也是死亡的委婉说法。但丧有一个特定含义:特指从人死亡之初,至埋葬之后一段段时间的专用称谓。因此有哭丧、吊丧、治丧、发丧、奔丧、丧事、服丧等说法。

通过上述官方死亡遣词规矩,不难看出,在封建时代官场与人世间,人的森严等级甚至延伸至对生命终结的表述上。无需赘言,这是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必须革除。一般,可完全弃用某些词;在历史表述中为语境协调计,不得不使用时,则需弄清其规矩,不可用混。

重点是,作为现代人,对人的社会属性最基本的认识,唯有建立在人生而平等的法理基础之上。对任何人死亡的表述,也就不容许建立在社会地位的高下之上。可以容许的差异表述,只能建立在诸如对生命终止本身及其逝者社会(包括家庭)
贡献的价值判断上,以及表达情感与立场倾向的需要上。

而汉语言文字对于死亡的表述,尚有数量众多含义丰富又不带等级色彩的词汇可满足这类表达的需要。不再赘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11-24 11:12 |只看该作者


灭零,忙完再看。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1-24 12:10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11-24 11:12
灭零,忙完再看。

嗯,忙正事儿要紧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11-24 13:12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挺好的帖子,咋热不起来呢。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1-24 13:19 |只看该作者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2-11-24 13:12
学习了,挺好的帖子,咋热不起来呢。

像你这样识货的太少啊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11-24 13:23 |只看该作者
嗯,嗯。
电视剧《知否》里小辈儿请安也是不同辈分有不同的词儿。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11-24 13:54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1-24 13:23
嗯,嗯。
电视剧《知否》里小辈儿请安也是不同辈分有不同的词儿。

有些很有道理的老规矩,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丢失了还真是可惜。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11-24 15:30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24 13:54
有些很有道理的老规矩,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丢失了还真是可惜。

辩证看。有些东西的丢掉,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也不一定都是坏事。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11-24 17:15 |只看该作者

60以上的叫享年
60岁以下叫英年
比较通俗易懂
享寿、享高寿,这两个词不通。
可以直接用:寿89,高寿100,加个享字有点多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11-24 17:23 |只看该作者

死者为大,我认为不是指丧葬活动的规模。
我的理解应该是指从感情上的尊重,因为人死不能复生,死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了,不必再追究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11-24 17: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2-11-24 22:19 编辑

还【人死为大】呢,那不过是意淫。一个活人都不被尊重的地方,死后就更不当回事了。你若噶屁,想安静而不被打扰的,全须全尾的埋了都不可得,都是奢望……

噶后,你先会被扣在殡仪馆的玻璃罩子里,与烧鸡的唯一区别是:你穿着生前从没穿过的衣服,身下铺着滑稽可笑的,金灿灿的棉被。

然后,你会经历一场包含领导致词,生前照片大屏回放,大家排成一圈集体围观等各俗套,诡异的葬礼环节。如果这时没有裸女热舞,音乐放的不是“今天是个好日子”,你就算赢了……

接着,会冲上来几个身强力壮的后辈或殡仪馆工作人员,打开玻璃罩,抓起棉被的四角,把你从罩子里拎出来,放到一个带轮的铁皮台子上,随后推着台子,直奔炼人炉……

台子是干净的,拎你时你没张嘎(翻背),推着台子跑的时候你没被颠出屁来,那就又赢了一次。

再后,你就被推进炼人炉,爬大烟囱了……

这时你会意识到你和烧鸡的唯二区别是:烧鸡是先烧,再被围观,你则是先被围观,然后再烧。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11-24 18: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2-11-24 18:26 编辑

再后,你烧剩下的骨头渣会被盛放在一个铁盘子里让亲属过目,这时骨头渣摸着是烫手的,要晾一晾,放凉了才能进骨灰盒。

殡仪馆会派一位端庄的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一边一块块的拿起你的骨头渣往骨灰盒里放,一边还会介绍,这是腿骨,这是躯干,这是头骨,这是手骨……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在一边介绍你身体各个部位的同时,还会依据你这些部位编套祝福词送给你的家属后辈。

放置是有顺序的,先下后上,后放头骨和手骨。最后盖骨灰盒盖子时,还会咯吱咯吱的用力压一下。

工作人员的祝福词里,没把你的手骨像鸡爪一样,称作“搂钱的耙子”,你就再赢了一次。

当然,若烧之前没清炉子,或排队炼人的顺序搞错,拿来的根本就不是你的骨头,那你就彻底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11-24 18:20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2-11-24 18:17
再后,你烧剩下的骨头渣会被盛放在一个铁盘子里让亲属过目,这时骨头渣摸着是烫手的,要晾一晾,放凉了才能 ...



灰飞烟灭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11-24 22:08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1-24 15:30
辩证看。有些东西的丢掉,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也不一定都是坏事。

确实不能一概而论,扬弃这个概念好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11-24 22:16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11-24 17:15
60以上的叫享年
60岁以下叫英年
比较通俗易懂

呵呵,果然是女人思维啊
上面刚认证了“享年”,然后就不能接受“享寿”了……

既然认同“寿80”,前面是不是也该“年60”?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1-24 22:2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11-24 17:23

死者为大,我认为不是指丧葬活动的规模。
我的理解应该是指从感情上的尊重,因为人死不能复生,死已经 ...

你的理解大致没错,只是古人口中的“死者为大”远不只是不追究了,更进一步是:死者说得都是对的!

所以,“死者为大”也是一种需要扬弃的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11-24 22:44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2-11-24 17:50
还【人死为大】呢,那不过是意淫。一个活人都不被尊重的地方,死后就更不当回事了。你若噶屁,想安静而不被 ...

从头至尾都散发着腐尸味的思维。
原来,你螃蟹还是心理辫子都没剪掉的家伙!

就是贵为清朝皇帝,也有几位延续其女真传统死后火化的,至少皇太极和儿子顺治帝是的,末代溥仪也是。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11-24 23:00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2-11-24 18:17
再后,你烧剩下的骨头渣会被盛放在一个铁盘子里让亲属过目,这时骨头渣摸着是烫手的,要晾一晾,放凉了才能 ...

先来诚实回答这个问题:你螃蟹准备土葬还是火葬?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