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酒 巷 衣赐履解读《资治通鉴》之楚汉相争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衣赐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衣赐履解读《资治通鉴》之楚汉相争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3-2-15 10:57 |显示全部楼层
44萧何自污名节透露出的古代官场用人悖论

衣赐履按:今天讲萧何。从史书记录来看,萧何简直是宰相的范本,其忠诚、识见、能力,都是当世无双,再参考杨立新的扮相,颜值似乎也还说得过去,可谓“完人”。然而,对这个完人,刘邦却五次三番加以试探,甚至最后干脆扔大狱里去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从萧何身上,来探究一下,古代帝王的用人之道。
193年,秋季,七月初五,萧何去世。
衣赐履说:回顾萧何的一生,基本上是忠诚守义的一生,是谦虚谨慎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套用老人家的话说,萧何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他的人生。
萧何是沛县丰邑人,刘邦的亲老乡之一。萧何从小就是学霸级的人物,秦行法制,倡导以吏为师,人民群众都跟着官吏学法,萧何学习能力极强,很年轻时就通晓法律,无人能及,然后,在沛县县令手下谋了个差事,做主吏(辅佐县令的低级官员)。
你要以为萧何只是个会学习的书呆子,那你就错了,他还一名出色的公务人员。秦***御史到泗水郡督察工作时,发现萧何处理公事有条有理,清楚明白,在郡公务考核中,又是名列第一(可能有点象现在的后备干部)。御史非常看好萧何,打算回咸阳后向上级申请,调萧何到朝里为官,然而,萧何似乎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就喜欢在家乡呆着,一再向御史辞谢,才没有被调走。
你要以为萧何只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那你又错了,他还非常善于人际交往。刘邦在当泗水亭长之前,经常惹祸,萧何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刘邦当了亭长之后,萧何也经常罩着他。后来,刘邦以官吏的身分到咸阳服役,官员们都奉送他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他五百钱。
衣赐履说:萧何恐怕就算是张居正口中的“循吏”,与刘邦的交往,一方面显示出萧何的识人能力(包括后来识韩信),另一方面说明,萧何维系关系的能力也是杠杠的。
刘邦起事后,萧何督办公务。前207年,刘邦入咸阳,手下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秦宫室,将秦朝宰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妥善收藏保管,这些都是刘邦了解天下形势及后来治理天下的宝贵的信息库。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之后,任命萧何为宰相。
衣赐履说:萧何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远见。汉朝能够很快进入轨道,萧何保留的这些资料至关重要。所谓汉袭秦制,大体从此而来。
205年,刘邦率军出关,与项羽争霸天下,萧何留守关中,辅佐太子,治理大后方。萧何从不越权行事,他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总是先禀报刘邦,得到同意后才施行;如果事情紧急,来不及禀报,有些事就酌情处理,等刘邦回来后及时汇报。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刘邦经常被项羽打得找不着北,落荒而逃,部队溃散,全靠萧何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
衣赐履说:综上,萧何当得忠诚、干练,有远见、视野宽,然而,刘邦却对他并不甚放心,时常敲打。
204年,刘邦与项羽对峙于京县、索城之间(河南省荥阳市一带),仗打得艰苦,但刘邦却时不时派遣使者慰劳萧何。有个鲍先生对萧何说,汉王在前线风餐露宿,危机重重,却老是派使者来慰劳您,那是对您不放心啊,我觉得,不如派遣您家族中能打仗的人到前方军营中效力,汉王必定更加信任您。
萧何依计行事,刘邦龙颜大悦
202年,天下一统,刘邦称帝,封赏功臣,萧何位列功臣榜榜首。
196年,因参与到阳夏侯陈豨(读如希)谋反事中,淮阴侯韩信被吕后诱杀(详见拙文《韩信非死不可,因为他是尝过人血的狮子》)。此时,刘邦亲征陈豨尚未回来,听说韩信已死,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相国和丞相都大略相当于宰相,相国比丞相地位高一些),加封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国的卫队。许多人都来祝贺,唯独故秦朝东陵侯召平(召读如邵)表示哀悼。
召平说,相国大人啊,大祸临头啦!
萧何笑了,说,老召啊,我是吓大的吗?
召平说,你不是吓大的,我是。你想啊,皇上统军在外,风吹日晒,既危险又辛劳,而你留守朝中,不用担心战事之险,他反而增加你的封邑,还派五百人的卫队来保护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萧何说,什么意思呢?
召平说,这是因为淮阴侯趁皇上不在京城时谋反,皇上对你也有所怀疑了。设置卫队是保护你吗?那是监视你啊!
萧何大惊,说,那怎么办?
召平说,也好办,你直接辞让封赏不受,然后把你的家产拿出来,捐助军队,皇上心里就踏实了。
萧何依计行事,刘邦龙颜大悦。
衣赐履说:此时,英布、彭越还没有反,如果萧何做他们的内应,还真是不好说。如果单纯赏赐萧何五千户,尚可理解,因为,除掉韩信毕竟是萧何的计谋。但加五百人的卫队,则十分古怪。似乎读史至今,还没听说过类似的事情。
196年,七月,英布反,刘邦再次亲征。前方战事吃紧,刘邦却隔三差五派人回来询问萧相国在做什么。萧何能干什么?不就是在后方安抚百姓、处理政务吗?而且,再次搜罗家产捐助军队。
有个宾客对萧何说,相国大人啊,你就要灭族啦!
饶是萧何脾气好,气也不打一处来,说,我特么是吓大的啊!
宾客说,你不是吓大的,我是。听我说哈,你是当朝相国,功勋第一,你的功还能再加吗?
萧何说,不能了。
宾客说,你当初一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有十多年了吧?人民群众都说你好。你都这把年纪了,别人都享受人生去了,你老人家还是那么勤勉地做事,你是想干嘛呢?你如此受百姓的爱戴,你想把皇上往哪儿搁?皇上之所以屡次询问你的情况,那是怕你震撼关中。
萧何听罢,也是一震,问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如之奈何?
宾客说,也没啥,只是不知你舍得钱财,却舍不舍得名声?
萧何说,此话怎讲?
宾客说,皇上担心百姓爱戴你,就是说你的名声太好了,你只需要做点欺男霸女的恶心事儿,把名声搞臭就行了。
萧何说,欺男霸女?有点那个,我做不来。
宾客说,要不这样吧,你搞点强买强卖的事儿,放点高利贷什么的,只要能败坏名声,皇上就会安心。
萧何虽然觉得不爽,但还是依计行事,果然,刘邦又龙颜大悦
衣赐履说:这三次龙颜大悦,得来不易啊。
刘邦灭了英布回来,有老百姓拦路告御状,状告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屋,数量还很多。刘邦大喜,心说,萧何啊萧何,想不到你也是贪利之人啊!回到宫里,萧何晋见。刘邦笑着说,好你个萧相国,有你这么为人民谋福祉的吗?
说着把老百姓的告状信递给萧何,又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谁知萧何看了告状信后,竟然没太当回事儿,话锋一转,对刘邦说,老大,长安一带土地狭窄,而上林苑(皇家花园)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让百姓们进去耕种粮食,收完粮食,留下的禾秆正好可以作为禽兽的饲料。
刘邦大怒,说,萧何!你特么收了奸商们多少钱财,居然为他们要霸占我的上林苑!
说完,让人把萧何关起来,交给廷尉(司法部长)审理。过了几天,王卫尉(皇城保安司令,姓王,名不详)问刘邦,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把他关起来?
刘邦说,我听说李斯辅佐嬴政的时候,有了成绩归主上,出了差错自己承担。如今萧何这家伙,大量地收受奸商钱财而为他们请求占用我的上林苑,以此向百姓讨好,所以把他铐起来治罪。
卫尉说,为百姓请命,这是宰相的职责,陛下怎么怀疑相国收受商人钱财呢?况且陛下与项羽对阵数年,陈豨、英布反叛时,陛下又亲自带兵前往平叛,当时相国留守关中,他只要动一动脚,那么函谷关以西的地盘就不是陛下的了。萧相国不趁着这个时机为己谋利,现在却贪图商人的钱财,这没道理啊。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哪里值得效法呢?陛下怀疑相国,似乎有些浅薄!
衣赐履说:刘邦本来就是随便捏了个罪名惩罚一下萧何,结果被这个卫尉专门点破,心里十分不爽。
刘邦听了这话,心里这个气啊。不过,还是于当天派人放了萧何。萧何年纪也不小了,一向谦恭谨慎,入见刘邦,赤脚步行谢罪。
刘邦耍起无赖,说,相国大人,算了吧!你是为人民群众才算计我的上林苑,我没有答应,我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恶棍,而你则是贤明的萧相国。我所以把你用镣铐拘禁起来,就是要告诉老百姓,特么的都是我的错。
衣赐履说:大家看到没有,从刘项争霸时起,刘邦就开始敲打萧何,然后萧何不断认错,连着出现三次“萧何依计行事,刘邦龙颜大悦”,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照理,萧何又忠诚又能干,刘邦完全可以高枕而卧,但为什么总是跟萧何过不去呢?要说萧何功高震主,也不至于,刘邦是马上皇帝,大汉建立之后,平韩王韩信、平陈豨、平英布,都是御驾亲征,萧何再怎么也震不了主啊。要说萧何谋反,在刘项争霸时,这么说还有点道理,但是天下一统之后,韩信、彭越、英布这样能带百万之众的诸侯王都纷纷谢幕,一个文官出身,一仗没打过的萧何,他反个什么劲呢?这样的完美相国,刘邦为什么就跟他过不去呢?
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以致昨天卡在这里,公号都没有更新。晚上隐隐约约做了一梦,似乎是刘邦一边喝酒一边骂人,我把大意记录下来。
刘邦独白:我靠!萧何,你特么想干嘛?你是德智体美劳,样样都第一啊!这本来就让人不爽,现在还动不动为老百姓请命。好不容易发现,你小子也与民争利,强取豪夺百姓田产房屋,老子刚高兴了没几分钟,原来又是你小子跟老子耍诡计,还是要为老百姓请命!是可忍孰不可忍!少客气,先关起来再说!特么的还不能杀了你,名声太好,杀了你显得老子真的是夏桀、商纣之流了!特么的杀杀你的威风再说。我靠,还没咋地呢,那个什么卫尉就冒出来了,还特么说你跺跺脚,关中就是你的了,我靠!我看你老小子出来怎么办?如果你跟我叫板,质问我凭什么抓你,老子就再修理你。不成想,你特么就像块海绵,见了面就磕头下跪说自己有罪,你特么什么人啊!罢了罢了,去吧去吧,在你面前,老子就承认是夏桀、商纣吧!靠!赶紧滚!
刘邦这段独白,似乎有点道理。我猜,当一个臣子过于完美,没有瑕疵时,做帝王的恐怕就不大放心了,至少是相当不爽。西汉末年,出了一个王莽,到时我们会讲到他,就是道德真君,一点毛病没有,全天下的人都说他好,结果,这个道德真君夺了汉家天下,把大汉朝拦腰斩去十来年。
刘邦为什么不放心?因为,只要有缺点的臣下,都可以收拾,但萧何这样的完人,想收拾他,硬是没有抓手
从萧何的遭遇,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官场之中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用人法则,帝王驾驭臣子,怎么驾驭?就是要找有缺陷的臣子。这些缺陷,我不想收拾你时,就没毛病;我想收拾你时,不但可以要你的命,而且可以夷你三族。也就是说,公开声明的,不是实际用人的标准;实际用人的标准,绝不公开出去。所以,当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时,在士人圈子里,仿佛一声惊雷,引起巨大的喧哗和骚动。这种表面与实际的严重分歧,我称之为古代官场用人悖论。
萧何生前购置田地房宅,必定选位于穷乡僻壤的;他主持家政,也从不起建高墙大屋。他说,如果我的后代贤德,就学我的俭朴;如果后代不贤,这些劣房差地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抢夺。
衣赐履说:这样的人,你能奈何他?
附一个小故事,挺能说明问题。因为没找到出处,请大家自行参详。
宇文泰苏绰问对
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问大臣苏绰,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配备官员)。
宇又问,何以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又问,贪官何以用?
苏绰答,对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臣下的忠诚。臣下忠诚,皇帝安心,社会就稳定。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予其权,以权谋财,官必喜。
宇又问,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
苏绰答,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必须维护你给官员的权力,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没有贪官保护你的皇权,你怎么巩固统治?
宇文泰消化了半天,又问,贪官既用,又罢弃之,何故?
苏绰答,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髓也。千古帝王之术就是:用贪官培植死党以结其忠,除贪官以清除异己,杀大贪官以平民愤收买人心,没收贪官财富以充宫用、自用。
之后,苏绰又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不能用清官。因为清官自认为有道德优越感,做什么事有自己的见解,如果皇帝做的事他不同意,他就会出来叫板,搞得皇帝没脾气。想惩治他吧,还没什么借口,如果杀了他吧,老百姓就会认为皇帝是昏君,所以,不论从哪个方面考虑,都不能用清官。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3-2-18 09:23 |显示全部楼层
45南越王赵佗捋了捋冲天辫儿,问,你看我和刘邦谁更高明?

衣赐履按:今天讲讲南越王赵佗,这也是个传奇人物,自封南越武王,吃香喝辣一辈子,活了一百多岁,把他孙子都活死了,呵呵。
196年,五月,刘邦下诏,任命秦王朝南海郡(广东省广州市)尉(民兵司令)赵佗,当南越王(首府番禺,广东省广州市)。派陆贾前往授予印信符节,使镇抚南方所有百越部落,永不侵犯南方边疆。
陆贾是楚国人,很早就以幕僚的身份随从刘邦征讨天下,此人口才了得,估计与当时的另一名嘴——高阳酒徒郦食其(读如立义鸡)在伯仲之间,常常代表刘邦出使各诸侯国,属于职业外交家。
214年,精力旺盛的秦始皇嬴政,组建远征军,进攻南越陆梁地(南越,指广东和广西。陆梁,指五岭山脉南北的华南地区,民性好斗,被称为陆上强梁,所以叫陆梁),设置桂林郡(广西百色市北)、南海郡(广东省广州市)、象郡(广西崇左市),发配罪犯跟平民五十万人到五岭山脉,跟南越土著杂处。
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病重将死,他召来龙川(广东省龙川县)县令赵佗,对赵佗说,秦朝暴虐无道,天下都十分怨愤。听说陈胜等人已起兵造反,不知怎样才能安定。我们南海虽然地处偏远,我也担心盗贼匪兵到这里来侵占地盘。我本想切断秦朝修筑的通往内地的新道(秦始皇开凿五岭山陉),做好准备,观望天下形势,奈何病重,把这事儿耽搁了。咱们番禺城,北有大山(五岭山脉)险要,南有大海(南海)阻隔,东西几千里,有很多中原人(估计指的是上文中嬴政发配到此的那些人)可辅佐治理,我看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王国。郡中的官员,没有人足以商议,所以召你前来,让你知道我的想法。
任嚣说完,便为赵佗写下委任书,请他代理南海尉的政事。
衣赐履说:此处有点意思。始皇建郡县,其他地区的郡长官称郡守,但南海郡则为郡尉。我有两种推测,一种是始皇设郡,也分三六九等,类似现在的市,有直辖市,有地级市,还有县级市,南海这样的郡,虽然地盘大,但是偏远,综合实力弱,级别比中原地区的郡要低,所以最高长官是郡尉,而非郡守。另一种是,南海郡也有郡守,但被郡尉任嚣架空了,尉是民兵司令,手上有兵,架空上司,也不是不可能。
任嚣死后,赵佗立即发出檄文通知横浦(广东省南雄县)、阳山(广东省阳山县)、湟溪关(阳山县西北二十公里茂溪口)等地方***,说,盗匪即将攻击,各地立即断绝交通要道,集中兵力戒备。稍后,利用法令,诛杀秦***任命的官员,派出自己的亲信党羽,代理各地长官。秦朝灭亡后,赵佗立即出兵占领桂林郡、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衣赐履说:此处颇有意思,原文为“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赵佗想自立,当然要清除秦朝任命的官员,特别是那些对他不服的,然而,他并没有直接派兵把他们抓来砍头,而是“以法诛”,可见,秦之法制,推行地相当深入。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权大于法,法便失去稳定性,随掌权者的意思任意变形,其发挥出的威力,让人汗出。
陆贾来到南越,赵佗头上盘着南越族的头髻(竖成一撮,立在头上),伸开两脚坐着接见他(跟刘邦一个做派)。
陆贾见他这个样子,就说,您是中原人士(赵佗是东垣人,刘邦改东垣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由这话可了解,当时的中国,仅只扩张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虽设立郡县,仍被看作蛮荒化外)),亲戚、兄弟、祖先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违反天性,抛弃华夏冠带,想以区区南越之地与汉朝天子相抗衡,大祸就要临头了!秦朝丧失德政,各地诸侯、豪强纷纷起兵反抗,只有汉王能先入关中,占据咸阳。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成为他的部属,他可以说是极强大的了。但汉王起兵巴、蜀后,便横扫天下,终于诛杀了项羽,消灭了楚军。只用五年时间,平定海内,这不是人力能够做到的,而是天意如此!如今,皇上听说你在南越称王,却不协助天下诛杀暴逆,满朝文武都请求派兵来剿灭你。但皇上怜悯百姓刚刚经过兵事劳苦,所以暂且打消这个念头,派我来授给你君王印信,颁发符节,互通使臣。你应该亲自到郊外迎接,向北称臣才是,哪里知道你居然是这种态度,还想以区区南越国与朝廷叫板!皇上要是知道了,掘了你家祖坟,杀光你的宗族,再派一员偏将率领十万大军,灭你的国要你的命,易如反掌!
听完这番话,赵佗大惊失色,立即离开坐位,向陆贾谢罪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已久,太没有礼仪了。
顿了一下,又问,我与萧何、曹参、韩信比,谁高明?
陆贾说,似乎是您高明些。
衣赐履说:我每次看到这儿,都会不由笑出声来。
赵佗捋了捋冲天辫儿,说,那么我与汉朝皇帝比,谁高明?
陆贾憋了半天,才没笑出来,说,你特么除了发髻盘得比皇上高,腿叉得比皇上还开以外,还想比什么!皇上是继承三皇、五帝的伟业,统一治理中国;中原人口以亿计算(柏杨先生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十个百万是一亿,三十年代后期,十个千万是一亿),土地方圆万里,物产殷实丰富;皇上能把政权集于一家之手,是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的事。你南越国臣民不过几十万,还都是蛮夷,散布在崇山大海之间,就相当于是汉朝的一个郡而已,岂可与汉朝相提并论!
赵佗大笑,说,我没有在中原兴起,所以在这里称王;如果我在中原,怎么就见得不如皇上!
陆贾说,呵呵。
衣赐履说:呵呵。
之后,两人开怀畅饮。就这么吃吃喝喝聊聊,过了几个月,赵佗很感慨,说,南越这地方,特么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直到你来,我才能听到这些新鲜事儿啊。
赵佗向汉朝呈献价值二十四万两的贵重礼物,又送价值相当的礼物给陆贾个人。陆贾终于使赵佗接受汉朝***封的南越王爵位,令他向汉朝称臣,遵守汉朝法律约束。陆贾回到长安报命,刘邦大为高兴,任陆贾为太中大夫(中级国务官)。
衣赐履说:陆贾这人很有意思,也知足,最终也没封侯,但其纵横官场之间,享受活色生香,优哉游哉活到七十多岁。文帝时期,陆贾再次出使南越国,依然圆满完成任务,到时我们再讲。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3-2-22 09:22 |显示全部楼层
46英雄垂暮,已无余力唱大风——刘邦换储风云(上)

衣赐履说:一般而言,当了皇帝,除了不能不死之外,其他的事儿,基本上都可以“心想事成”。刘邦离世前,叛乱都已平定,北方与匈奴基本保持了和平,南方安抚了南越王赵佗,但,这一件事儿,却是真的有心无力,没办法解决。太子刘盈,宽仁温良,刘邦不喜,就想废掉太子,换成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然而,除了戚夫人本人,竟再无一个支持刘邦换储。事实上,他死之后,戚夫人悲惨命运,刘邦早已明镜一般,然而,又能如何?
定陶美女戚姬,甚得刘邦欢心。前208年,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叫刘如意。前200年,刘邦封刘如意为代王,前198年,赵王张敖被贬,改封刘如意为赵王。
衣赐履说:我也是服了刘邦。前209年才开始闹革命,前208年,戚夫人就给他生了个儿子。合着一直没闲着啊!以前我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似乎,一个王朝是否强大,与帝王的生殖能力几乎是完全正相关,那些雄才大略之主,往往性能力也是超常的,子女众多,例子就不用举了。那些行将末路的王朝,帝王的性能力往往也很弱,最典型的就是大清,到了同治、光绪,连儿子都生不出来了,满清能不灭亡吗?
刘邦总觉得太子刘盈过于仁慈懦弱,而刘如意更像自己,虽然封他为赵王,却把他长年留在长安。刘邦出巡关东,戚夫人也常常随行,日夜在刘邦面前哭泣,想要立如意为太子。而吕后因年老色衰(其实也就三四十岁而已),常留守长安,与刘邦愈发疏远。刘邦逐渐将换储之事提上议事是程,然而,臣下一致反对,但刘邦也没放弃这个想法。
吕后惊恐,不知该怎么办。有人建议说,皇后娘娘啊,赶紧找张良问计啊!吕后立即派老哥建成侯吕泽找到张良,吕泽见到张良,一把纠住袖子,说,张先生,救命啊!
张良说,侯爷啊,别开玩笑了,谁敢要您的命啊,呵呵呵。
吕泽说,谁跟你开玩笑啊!现在皇上打算换太子,难道你没听说吗?我那老妹子和我们都快急死了,你居然还在这里蒙头睡大觉呢!
张良说,皇上以前是采用过我的一些计谋,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那时处于危急之中,而如今天下安定,皇上换不换太子,这是他的至亲骨肉之间的事,是他的家事,我们进谏有毛用啊。
吕泽开始耍无赖,说,老张,我不管那么多,反正,你今天不给出个主意,老子不走了!
张良实在没办法,说,这事儿啊,不是那种口舌争辩的事儿,得借点儿势。
吕泽说,怎么讲?
张良说,如今,天下能人基本上都被皇上拢住了,只有四个人,皇上曾经召他们来,居然他们不肯来。这四个人年级都很大了,他们躲藏在山野间,坚守他们的道义,不肯做汉朝的臣子。正因为这四个人的这种举动,皇上反而很敬重他们。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珠财宝,让太子写一封信,用谦恭的言辞邀请他们,预备好安车(可以躺在里面睡觉的车子),派能言善道的人去恳请他们过来辅佐太子,他们应当会来。来了以后,把他们当作贵宾,让他们时常跟着太子入朝,一定要让皇上见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并询问他们。一问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有可能会改变对太子的态度。
吕泽大喜,一道烟跑了。然后,吕后让吕泽派人携带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迎请这四个人。四个人果然来了,就住在吕泽府第中为宾客。
衣赐履说:这个事儿不管真假,但是张良确实厉害,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到这四个老汉的。有点像围魏救赵,赵国快完蛋了,齐国为了救赵,却去攻击魏国,此番,为了保全太子,却找来四个不搭界的老汉,这种思路,恐怕正是张良之辈高于我等常人的地方吧。
197年,刘邦和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廷上公开发生争执,刘邦要换太子,就好像要了周昌的命一样,周昌宁死不让步。这周昌,有必要多啰嗦几句。周昌也是沛人,和刘邦是纯老乡。周昌有个哥哥叫周苛,是刘邦最器重的大将之一。前204年,项羽大军围困荥阳,五月,刘邦用陈平计,逃离荥阳,留韩王韩信、大将周苛守城。六月,荥阳城破,项羽许周苛三万户封地,招其投降,如此大方,对项羽可是破天荒的,说明,连项羽都非常看中周苛。周苛不降,反而劝项羽投降刘邦,项羽大怒,把周苛扔进大锅煮成了肉汤(详见拙文《刘邦的两个活命法宝:常跑路、听人言》,韩王韩信后来投奔匈奴,汉将柴武劝其重新回归大汉,韩王韩信说有三个原因没脸回来,其中之一就是这次守荥阳,周苛死节,而韩王韩信只是被俘)。
周苛如此人物,老弟周昌也不是吃素的,刘邦第一次封侯时,十八个侯,周昌排第十六,可见,战斗指数也是杠杠的。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萧何、曹参等人对他都非常敬畏。周昌曾经有一次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正撞见刘邦抱着戚夫人亲嘴儿,周昌老脸一红,掉头就跑。岂料刘邦一点儿不在乎,光着脚就追出来了,一把抓住周昌,骑在周昌的脖子上,晃着周昌的脑袋,问,周夫子,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周昌梗着脖子,昂着头,吼道,你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放周昌去了。但是,更加敬畏周昌
这回,周昌强烈反对换储,刘邦问,老子要换太子,跟你有个毛关系?你反对什么?
周昌是个结巴,说话口吃,又急又怒之下,说,臣、臣、臣口不、不、不能言,但臣知、知、知道不能这、这、这、这样做,陛下要废太、太、太子,臣、臣、臣、臣不奉命!
刘邦本来也是气得七窍冒烟,听周昌嗑嗑巴巴说话,竟然“噗嗤”乐了,这下子,气儿就泄了,换太子的事也就只能暂告段落。吕后在旁边偷听,等刘邦走了,她把周昌叫来,二话不说,一头跪拜下去,泪水喷涌而出,对周昌说,要不是您,太子就完了,我替太子拜谢您!
衣赐履说:皇后向臣子跪拜诶!那可是吕后,杀人不眨眼的吕后诶!这得多大的恩德,才能得吕后一拜?可想而见,吕后的心悬在什么地方!吕后再阴毒,对周昌的这一拜,一定是真心的。要知道,太子一换,不仅是太子刘盈的命运,以吕后为首的吕家班的命运,也很可能如同高速公路上刹车失灵的大巴,要么追尾,要么冲上了隔离桩,其结局殊难预料。我不断想像这个场景,突然发现,吕后,在这一时刻,还像个女人,像个母亲,她是真的害怕了,要么天堂,要么地狱,没有别的选择,也正因为此,对戚夫人恨入骨髓,“人彘”虽惨,我相信,非如此不能解吕后心中之恨。吕后拜周昌有多真诚,恨戚夫人就有多深刻。
刘邦换太子,始终换不了。心下十分担心赵王刘如意的安全,特别是,一旦他死了,刘如意怎么办!符玺御史(掌玺监察官)赵尧建议说,不如为赵王配备一个地位高而又强有力,平时能让吕后、太子及群臣敬惮的宰相(封国宰相一般由汉***任命,这样,一方面帮助封国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也是皇权对诸侯的一种制约)。
刘邦说,你看谁合适?
赵尧说,周昌。
刘邦便任命周昌为赵国的宰相,令赵尧代替周昌为御史大夫。
衣赐履说:尽管周昌强烈反对更换太子,似是太子刘盈一党,然而,为了保护刘如意的安危,刘邦又任周昌为赵国宰相,事实上,周昌为保护刘如意的安全,确实殚精竭虑,极尽忠诚。周昌心之公,刘邦量之大,让人叹服。
刘邦平叛英布之后,回沛县老家小住,与乡亲相聚甚欢,曾做一首《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宇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出征英布之前,刘邦已经得病,平叛时,又被流矢所伤,刘邦自知时日无多,换储之事,憋在心头,强行换储,不仅吕后不服,大臣们也不服,赵王刘如意即使坐上了皇帝宝座,也不一定能坐安稳;然而不换储,以吕后的阴险刚强,戚夫人、刘如意母子的命运,几无法想像,肯定是完蛋,只是不知惨烈程度如何而已。
英雄垂暮,已无余力唱大风,哪怕是大汉皇帝,连“家事”都搞不定啊!此时,我想起刘邦最爱说的那句话:如之奈何?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3-2-25 09:15 |显示全部楼层
47美人起舞,鸿鹄一曲尽悲声——刘邦换储风云(下)

衣赐履按:昨天我们讲到,刘邦想换太子,受到各种阻扰,然而,换储之心,依然未死。
195年初,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张良劝谏,刘邦不听,张良就托病不再理事。太子太傅叔孙通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最后已经到了撒泼的程度了,说,皇上,您要是非换太子不可,老臣就一头撞死在大殿上!
刘邦只好说,行啦,我只是开玩笑而已!
叔孙通纠住话把儿不放,说,开玩笑!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一旦动摇,天下就会震动,这种事情怎么能开玩笑呢!
刘邦简直是无语了,恨不能把这帮家伙都吊起来抽屁股,心说,老子立哪个儿子当太子,是特么老子自己的事,你们特么的怎么这么来劲!想是这么想,又奈何不得这些臣子。刘邦明白群臣的心都不向着赵王,于是暂时放下此事不提。
衣赐履说:这里其实碰到一个皇权和相权之争的问题,对“相权”,我们不作严格区分,其实就是皇上和臣僚之间,谁说了算、怎么样说了算的问题。从历史上看,不管是皇权还是相权,如果是压倒性胜出,一般这个***算不得太成功,那种皇权和相权有可能相争,但实力相差不太多的时候,往往政治是清明的,政令是通达的,社会是相对平稳的,一般干不出什么太出格的事儿来,相互制衡的道理就在这里。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皇权可以忽略不计,如曹操雄才大略,中国北方统治尚算清明,但因为没有制衡,这种清明是不稳定的,稍有风吹草动,国家机器立即失控。
某日,刘邦设置酒席,太子刘盈在旁侍侯。刘邦看到有四个白发老汉跟着太子,四个人年龄加起来恨不能一千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壮美奇特。刘邦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四个人上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大惊,说,我靠!你们就是商山四皓啊!我访求各位好些年了,你们都躲着不见我,现在你们为何跟随我儿交游呢?
四人说,陛下轻慢士人,我们讲求义理,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
刘邦说,烦劳几位老爷子好好调教保护太子吧。
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飘然而去。刘邦目送他们走了,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看来,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注:“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角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后来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戚夫了哭泣起来(发自内心的悲鸣啊),刘邦心头一酸,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于是唱道:
鸿鹄高飞,
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翮读如何,意为鸟翅),
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
当可柰何!
虽有矰缴(矰读如增,矰缴就系有丝绳用以射鸟的短箭),
尚安所施!
意思是:大雁啊,天鹅啊,飞在千里高空。羽翼已经长成,能够纵横四海。能够纵横四海啊,你能怎么办?虽然手上有射麻雀的短箭,能对纵横四海的大雁、天鹅怎么办?
刘邦一连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流泪,刘邦起身离去,酒宴结束。刘邦最终没更换太子。
衣赐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就义啊!刘邦强行换太子行不行?不行。因为,没有人支持戚夫人,刘邦一死,可以肯定,吕后带着一班老臣,立即废了赵王如意,关起戚夫人。除非,刘邦杀了吕后和太子,然而,那是亲老婆和亲儿子诶,刘邦下不去手诶。
《史记》中主要讲了张良、周昌和叔孙通反对刘邦换储。叔孙通是太子太傅,当然要维护太子。张良是刘邦的智囊,现在是一边炼丹当神仙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上班,刘邦当然想得到他的支持,然而没有。周昌是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并称为三公。三公职责的一般划分是,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从职责设定上看,对换储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宰相啊。是不是有点奇怪,宰相萧何哪里去了?怎么没有记录他的意见?
史书篇幅有限,不可能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然而,我们可以推测,萧何一定是发表过意见的,并且,与其他大臣意见一致,至少是不支持换储。所以,刘邦才会去问半退休的张良,管监察的周昌。就算这些人都反对,刘邦也没有完全放弃换储的想法。然而,商山四皓居然出现了,刘邦立即明白,换储没戏了。原因是太子刘盈羽翼丰满了吗?非也!太子究竟什么成色,他当爹的能不清楚吗?刘邦是从商山四皓身上,看到了太子背后的力量,刘邦自己都没能把四个老汉招来,但是太子招来了,这说明,所谓的羽翼丰满了,是太子背后的力量太强大了!戚夫人母子,根本不是对手啊!罢了罢了,还换个茄子啊!
此时的刘邦,已无余力唱大风,哀舞悲歌伤离别。
几十年之后,汉武帝刘彻从曾祖父身上吸取了教训,临死前,杀了最他疼爱的老婆钩弋夫人,留下一句名言,子弱母壮,必乱天下
下面讲件似乎不搭界的事儿,刘邦杀樊哙。
樊哙,沛人,不但是刘邦的亲老乡,而且是刘邦的亲担挑儿,樊哙的老婆吕媭(读如需)是吕后的亲妹子。樊哙功劳之大,在刘邦封的第一批十八个侯中,排第五啊!刘邦和樊哙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
去平叛英布之前,刘邦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躺在宫禁之中,下令谁也不见。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这样的老革命都不敢进宫。一连过了十多天,没人能见到刘邦,简直就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还得了!樊哙听到消息,来了,一把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才敢跟着进去。入得刘邦寝宫,见他枕着一个宦官的大腿躺在那里。樊哙痛哭流涕,说,老大啊,想当初,我们跟随你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老大你怎么如此疲惫不堪啊!你病成这样,我们都惊慌失措,你却不肯接见臣僚商议国家大事,难道老大你只想和一个太监诀别吗?难道你忘了赵高作乱的往事吗?(赵高矫诏,杀扶苏,立胡亥,大秦崩,详见拙文《始皇一崩,巨轮失控》)
刘邦听罢,大笑,一跃而起。
樊哙与刘邦如此亲密,刘邦却要杀樊哙,这是什么情况?前195年,二月,刘邦命樊哙以宰相身份,率军攻打燕王卢绾(详见拙文《燕王卢绾被夺王爵,活该!》)。此时,刘邦依然病重,有人报告说,樊哙和吕氏结党,只要皇上一驾崩,樊哙就要带兵把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全部杀死。刘邦听说之后,勃然大怒,命令陈平、周勃直奔前线,见到樊哙立即斩首。陈平因惧怕吕后,并没有执行刘邦的命令,而是把樊哙解赴长安。到达长安时,刘邦已经去世,吕后就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衣赐履说:刘邦要杀樊哙,常被人拿来作为刘邦残暴、大杀功臣的证据。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啊。
我们可以肯定,在刘邦离世之前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是煎熬,每一天都很无力,每一天眼前都是血淋淋的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结局已定,然而,贵为天子,他竟无能为力!刘邦让陈平去诛杀樊哙,既不是他神经已经错乱,也不是要杀功臣,而是最后向吕氏家族的抗争啊。我杀不了吕后,杀不了太子,杀吕后的妹夫还不行啊!
结果是,连樊哙也没杀了,呵呵。
刘邦死前,吕后请示后事,说,老公啊,你百岁之后,萧何也会去世,谁能接替他的位置?
刘邦说,曹参。
吕后问,谁能接替曹参?
刘邦说,王陵。不过王陵有点憨,要请陈平帮助他。陈平智慧超人,但没有魄力,不能够独当一面。周勃也是人选,他敦厚而不擅言词。然而,将来保护刘家平安的,必然是他,可以任命他当太尉,作为准备。
吕后又问,谁接替周勃?
刘邦已十分衰弱,叹息说,再以后的事,你已经用不着担心了。
四月二十五日,刘邦在长乐宫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衣赐履说:不知为什么,写到此处,我竟然流下泪来。刘邦的无力感,可能是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是皇权的绝对权威还没有建立,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政治,有其自身的轨迹,个人,哪怕是天子,也会力有不逮。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知道;怎么做对怎么做错,不知道。这种无力感,刘邦如此,戚姬如此,吕后也是一样。吕后死时,担心她那些封了王的兄弟子侄们啊!然而,不但吕氏全部被诛杀,就连她的亲孙子们(惠帝刘盈的儿子们),那可都姓刘啊,就因为身体里流着吕氏的血,也都全部被诛杀。
如果刘邦听过张学友,他死前一定哼唱的是那一句:我早已看见,一出悲剧正上演……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3-2-25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衣赐履读通鉴之《楚汉争霸》连载完毕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3-5-31 12:19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我现在已经解读到东晋了,还得十来年才能把通鉴弄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