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每月一读】瓦尔登湖的浮光掠影
查看: 2618|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每月一读】瓦尔登湖的浮光掠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6-3 21: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坡度 于 2022-6-5 17:13 编辑

    1


    手头的这本《瓦尔登湖》一共三百页,二十二万字,第一版发行于1949年,1982年二次印刷。百度得知这本书还有好几个译本,以徐迟为首译,眼前的这本就是他的。刚又搜了一下,结果告诉我此译为佳。


    统共三百页的著作,居然用了七十页的篇幅对经济进行论述的确让我有点想不通,到现在也没搞明白梭罗的心里装着一只什么样的“鬼”,为什么要把这个主题写得如此纷杂。诚如一些人对这本书的评论,它的确也成功地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屡见困惑与不解。


    迄阅毕二十二页的时候停顿至今天上午,期间半个月肯定是有了,意思很清楚,我已不想把它读完了。没想到居然又将它翻至七十页,然鹅卵是因为上午九点的时候在微信里见到提醒,id“重磅企鹅”问我《瓦尔登湖》的阅读进展。我结结巴巴,起初顾左右而言他,继而便觉得有些惭愧,因的确答应鹅兄暇以这些日子谈一谈对《瓦尔登湖》的体会——险些就失信了。于是重又向鹅兄宣布了自己的决心,一定利用假期好好翻篇。


    “经济”一篇的要义无非在围绕衣食住行发表作者的心得与见解,梭罗的滔滔不绝完全可以用梁实秋的一句话概括——“吾有一桌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吾亦不复他求。”可他却非要写得这么详细,谈之于泛泛,对此我也非常不解,为什么要这么洋洋洒洒呢?


    一边读着,一边使眼前的生活和这本书发生关联,又努力让文字转换成画面,使它活泼一些。“经济”一篇谈及之方方面面当然还要以那个时代为背景。当时的瓦尔登湖地区一英亩土地价8美元,又据梭罗称,当时那里的工人平均日薪0.6到0.9美金,也就是说付出十天左右的劳动就可以拥有这么一片土地了——当然,作者并没有详细描述这样的土地在当时究竟可以发挥出怎样的经济效能。梭罗说每年只需付出六周的劳动不仅可以得到自己一年的口腹所需,还有多余的产出可以出售,换以货币购买其它生活用品。当然我注意到了,倘以孔乙己和梭罗作比较的话,常常摇头晃脑的先生之生活品质或更优于后者那么一丢丢吧?


    共鸣当然有所发生,阅毕这篇“经济”让我近来的想法又获支撑,坚定了我从日常的消费里节省出一笔钱用以购买一辆电瓶车的决心。我已在实体店看到过它了,并从销售人员的口中了解过这辆电车的性能,它非常合乎我的要求,绝对可以让我的出行辐射到这所城市的任何地域,这是梭罗肯定不曾想到过的人类可以采取的旅行方式,因为他肯定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产品会被我们研制并生产出来。当然我也想不出来梭罗的那座在当时仅仅花费28美元的木屋是怎样搭建的,它究竟会简陋到什么地步呢?


    于“经济”一篇可以料想剩下的阅读体验仍须求诸于晦涩,但我的准备已经很充分了吗?从头至尾,于“经济”中不曾发现梭罗在他展示的帐本里对牙刷和肥皂的消费有所记录,不知其他读者有没有这个发现。这个存疑能不能从下文得到解答呢?



2022.06.0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6-3 21: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坡度 于 2022-6-16 13:16 编辑

2


    生活圈的形成亦如罗马不能在一天里建成。不同的人群对生活圈的功能会有各种希望和要求,拜城市化的决策仍被不断落实,各地生活圈的内容和功能日趋完善,人族的物欲越发易于得到满足了,又因电信的基础建设仍被推进,联网之技术空前发展,获取物资的途径之便捷是梭罗这种古人绝不曾想到的,遑论孔子。


    然而生活真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吗?读毕梭罗对他的生活地区的描写及他对阅读的理解两节,思想的马达被这些文字发动起来,但因我的脑袋对这些“燃料”的“混合”与“压缩”的方法生疏得太久,便不能马上使之产生最经济的能效,又且,这部隐形的“机器”的确多年不曾进行“保养”了。譬之于润滑马达的机油,我的大脑对“全合成”的知识添加得太少了,而且并未形成规律。


    幸亏办法还是有的,最简单而有效的还是比较,但它也是有个前提,首先要在心里有所预防,比较出来的结果万一又会造成伤害呢?


    “一箪食一壶浆,回也不改其乐”,对生活的乐观梭罗能出颜回之右乎?《瓦尔登湖》这本书所折射出的思想境界和它意欲表达的哲理其实我族的古人对此早有阐述:知足常乐。


    把视线穿越几千年之后又把它收回,让它和某物保持水平,或形成夹角,再次进行比较并判断,筛选,查漏补缺……一些主要的材料格外地刺起眼来,此刻有以下几种:金属,玻璃,水泥,木头。当然,这时我也听到了一些风声,闻及食物的味道,对距离的感觉也较平日清晰了很多——这些感知马上让我念及一种指数,它的名字叫“幸福”。


    它有多少呢?


    显然这得求诸所谓的“心”,而这颗“心”却并不能予我确切的答案,因为它的跳动和收缩仍被温度的变化制约,仍因肾上腺素的分泌速度和多少而产生多样的判断,结果常常并不一致,还有就是,这颗“心”的老化程度也会对幸福的理念与要求及时修改,适时补充,或删除。


    然而自梭罗至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生产要素却并不曾发生纤毫变化,我说的是它们:金属,玻璃,水泥,木头。应该还有很多别的东西,比如我马上又想到了这些:煤炭,石油等等矿物质……


    当然,方法的发现和改良让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愈高也越来越合理,甚至可以循环使用,这是科技的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假如梭罗能活到现在,他会不屑甚至鄙夷手机的使用么?据《瓦尔登湖》的“经济”所言,有生之年的梭罗只收寄过两次信件,对此我不敢置信。


    物非而人是,基因的序列之重组密码却仍被掌握在一只无形的手中,血型的不同令性格迥异,自然条件的区别又会促成性情的多样,但在这些非物理性元素里有一种的变化的周期几乎仍保持为零,它的名字叫“自私”。


    不得不这么认为,梭罗之隐居于瓦尔登湖百分之百出于为了他自己好。

    欧耶!

2022.06.04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6-3 21: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坡度 于 2022-6-4 16:56 编辑

3

    十年来本小区的人员变化的确显著,尤以我家对面那间房子里的两足动物之表情为丰富——因为这套房子被出租了,又因为这些租客由于我所不知的原因而行踪不定,交替莫测,也就是说,房东的确不愁客源,但我换成他的立场思考过很多次了:为什么这些租客不愿意在这里住得更久一些呢?


    这是一个由五栋小楼组成的聚居区,统共不足三十户。十年来已经死掉四个人了——他们与我曾互为彼此生命中的访客,在和他们建立的两种社会关系(邻居和亲属)中当然以我和母亲为最好。


    其实我家隔壁那间房屋也被出租很久了,只是因为父亲在装修的时候令工人把阳台凿穿并安装了大门,所以我们的出入便多了一个通道。诚然,父亲对这间房子进行装修时的条件对他极其有利,因为他行动得早,其他即将搬来的邻居还在他们的大脑里进行各种预算,也就是说,他占到了先入为主的便宜。念及,我对父亲的佩服又多了一次,或者说,这种情感在回忆的影响下再次得到了稳固。


    刚刚看完梭罗在《瓦尔登湖》写到的他在隐居森林尽头时遇到的一些访客,男男女女林林总总,怀着各种目的去拜访他。但梭罗仅对一位客人做了最详尽的描写,那是个夯货,译文里也以“笨伯”为形容。梭罗却最喜欢他,为此不惜颇费笔墨。这是在打开这本书以来让我最感有趣的一篇,换言之,也就是说我在这次阅读名著的过程中第一次真正地体验到了自己的思想和作者碰撞出了火花,集多年之经验,我也是非常不喜欢巧舌如簧的人,尽管他们经常传输以我全新的知识,可以扩展我的思想纬度,谈吐也十分得体,用语精湛。


    他是一个工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梭罗说他掌握了很多工作的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其中对他的一段描写此刻又在脑中浮现:他伐木的手法是与众不同的,他从不会在最后用绳子把大树拉倒,而是用斧头把树干削至勉强保持平衡的程度,那么最后的工序便只要轻轻地把它一推。我不知道梭罗的原意乃在夸奖这位工人的经验丰富还是诚如他在这本书里提倡阅读的好处无非为了给自己增添生活的勇气那样推崇这个人物的大胆——于简单中求胜。


    不禁联系到眼前的现实,这个小区里的所有的人物——谁最简单而勇气可嘉又能和我认真地攀谈一番呢?

    噫!微斯人么?


    我曾和自家的狗狗付诸过攀谈和交流,用过语言,也递过眼神,吹过口哨,收获颇丰,却还是以失望居多,它真的太会思考了,并且被我发现并肯定很久了,这个小畜非常懂得如何巧妙地和我保持各种距离,使我难以达到目的。它也是我生命里的一位访客,坦白地说我并不喜欢它,然而我却知道它在我的生命里将留下非常难以磨灭的印记。



2022.06.04.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6-3 21: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坡度 于 2022-6-5 17:36 编辑

4

    院子的东北角有棵不知其名的树正茁壮成长着,如果前年不被姨父锯断过的话它的高度应该更让我为之叹观。记得好像锯断后还用开水烫过它的根部,可它竟活下来了。我对它的敬佩胜过这个院子里所有的人,这里的一切生物。


    不知是一阵风把这颗种子吹来,还是小鸟把它衔来,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会不会是个秋天呢?因为它的生长之处距这堵高墙太近了,如果那阵风从东边吹来的话我觉得有点不科学,因为这堵墙的确很高,五个人叠起来架成人梯的高度,并且每个人的身长都得和我相仿,我有一米七八。所以我觉得当它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从天上掉下来的话坠落的地点不该离墙这么近,说到这里思路很快就又乱了,各种猜测,可能之多,匪夷所思,实在无法判断它是怎么来的,如此恰好地掉进墙根处的这个也是被砖砌成的使墙体得到一定支撑的平台,是什么作用让它恰好滚进平台上那条缝隙的呢?


    这也太巧了。它的生长之处又被姨父家搭建的阳台遮去了阳光。以我在这个院子里十年之久的晾衣经验判断,每天的阳光停留此处最多不会超过十分钟。念及,突然开窍了——难怪它的叶子如此硕大,最大的一片可以捂住两张像我这么大的脸。的确太难为它了,应该怎样形容它的意志呢?姥姥不疼妈妈不爱的,它到底是怎么战胜姨父的阳台的呢?


    瓦尔登湖其实并不大,梭罗对它进行过测量,结果是“圆周一又四分之一英里”,换算成公制的话差不多两公里。作者又在书里向我算出它的面积大约六十一英亩,一个足球场≈一点六英亩,那么这片湖面也就相当于四十多个足球场那么大,遑论我们的太湖了,它应该比苏州的金鸡湖还小很多呢吧。


    妙在瓦尔登湖为森林环绕,而我刚刚提及的两个湖泊却没有。


    把视线从眼前的院子移动至墙外,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清澈的瓦尔登湖里的优游着的梭鱼仿佛就在眼睛里,这种操作就是所谓的穿越吧。这是一般人所很难做到的,就像刚刚说起的那棵树,它的不按道理生长。


    梭罗的写作水平迄此不敢恭维,当他把瓦尔登湖的面貌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对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却还停留在他制作面包的过程,那段描写的确很生动,活灵活现。


    读完“经济”那篇的翌日,又念及一个问题,于是去请教。方知牙膏出现的时候梭罗已经死去很多年了。但肥皂却早就出现了,为什么在他的账目里不曾出现相关记录呢?


    读《瓦尔登湖》迄此最大的收获是我又习惯在心里经常问个为什么了,此刻又念及当作者在湖水里洗澡的时候是如何消除寒战的呢?据称那里的水温即使在夏天也能把西瓜浸得像冰镇过似的。



2022.06.05.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6-3 21: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坡度 于 2022-6-16 06:45 编辑

5

    计算了整整一天,还是想把驾照增至A1,那样的话根据单位的相关规定就可以把我的工资提高一个档次,确切的数字是每月可多录得三百块收入。但增驾的这笔费用却须自理,打听下来的结果是须支付一万三或一万五,所以未免有些纠结,因这个成本的回收得历时三年多。关键是我很快又想到将来退休的话我的养老金会怎么算,是不是还会跟我的驾照挂钩?


    还有一个因素也让我煞费脑筋,因为两个持B照的同事正在增驾,料想他们能顺利换证,那么的话,他们的工资会对我形成反超,不仅如此,我的A2驾驶资格也将为他们所不屑。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利益那么不容忽视,模糊了很久的一句话就这么深刻了起来:爱拼才会赢。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陷入停顿已有多日,还有一百页了,如果能恢复之前的翻阅速度最多两个半晌的功夫就可以把这本书看完了。这几节真的很没意思,我觉得并不是自己读的不够用心,而是因为书中的描写并未使我的好奇保持新鲜,反而愈不得要旨了,确有必要对森林里的一草一木一啄一饮如此大费周章绘声绘色么?由是想起不同的意见:这部名著到底好在哪里?


    联系到昨天的纠结,当然又会想到梭罗的计算。他是这么思想的:收入的增加大多会促进物欲的膨胀。那么反之就是若使物欲得到克制的话也可以让账面上的数字变得好看起来。这个道理想通得很快,因为它已被我实践过了,迄今快有一年了吧,我的消费不再像以前那么任意,储蓄的意识日益加强,所以我的经济情况的确有所好转——尽管最近的通货膨胀抵消了部分盈余。


    戒烟的念头又在心里重上议程,这当然是受益于阅读《瓦尔登湖》的结果,倘真的尽快实施,斤斤于增驾的事也会很快消除吧?


    “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金句又在眼前浮现。

2022.06.16.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6-3 21: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坡度 于 2022-6-18 13:19 编辑

6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在“喜马拉雅”听完的,我说的是这本《瓦尔登湖》。


    这是一次很不一样的体验,大部分的内容靠视觉录入,其余则靠双耳灌输,先在大脑里把声音转换成文字,经过处理后重新转换成视频,这样的“再加工”还属首次,所以我尽量让自己避免挑剔朗诵者的水平,中音即可,语速平缓,幸运的是在这个叫“喜马拉雅”的app里第一次认真地把自己的耳朵托付给一个朗诵者的决定迄此令我未感失望,声情从容,这个人对《瓦尔登湖》的朗诵肯定历经排练。遗憾的是我却已经想不起来他的名字了。


    阅读的氛围很难形成,各种干扰因素此起彼伏,思想既难以彻底冷静,对《瓦尔登湖》的形成的理解就肯定是片面的。但总体的阅读体验还算不错,因为至少还是得到了一些启发,更因在这个过程里发现自己的一些态度和观念与梭罗竟好像有点不谋而合,这当然也是难免的,因为我们的身体构造趋同所致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梭罗于我又何异?


    最后一章的“阅读”完成于今天的凌晨,题为“结束语”,仍经耳道得以灌输。迄端午节的前夜始,终于刚刚,对这本书的体会和理解还以困惑为主,可这种感觉却也是让我读到《瓦尔登湖》里最后一个符号的动力,所谓好奇害死猫就是这个道理吧,不撞南墙不回头,也可以这么说。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哈姆雷特的多样性既得到了公认,《瓦尔登湖》又岂能一统人们对它的见解?现成的例子就在眼前,国内的“红学”还不够沸沸扬扬么?


    我以为《瓦尔登湖》所欲表达的思想和我们的“道家”相承于一脉,“天做盖地当床”是老子说的,《瓦尔登湖》是不是发扬并光大了这个思想体系呢?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肯定注意到了,梭罗对中国的文化是有所研究的,并且颇为深入,要不的话岂能引用得这么熟练?


    “一只鹅再怎么打扮还是一只鹅”,这是梭罗说的,也是我在阅读《瓦尔登湖》到最后时刻如遇醍醐的一句话,立刻便在心里形成了一幅活泼的画面:


    鹅,
   

    鹅,


    鹅,


    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022.06.18.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6-3 21: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6-3 22:28 |只看该作者
不留买路钱滴路过,,,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6-4 09:34 |只看该作者
哈哈,逼出来的文字里,处处透露着敢怒不敢言。还有,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
你若不抵抗,我也得去读……
你是有多不坚强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6-4 12: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2-6-3 22:28
不留买路钱滴路过,,,

好说好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6-4 12:53 |只看该作者
晏晏 发表于 2022-6-4 09:34
哈哈,逼出来的文字里,处处透露着敢怒不敢言。还有,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
你若不抵抗,我也得去读…… ...

鹅哥爱惜人才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6-5 11:44 |只看该作者
这读书笔记傍大款厉害
是不是可以把“阅读笔记”与“瓦尔登湖”隔离一下,保持2米距离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6-5 11:49 |只看该作者
有个姓李的,其版本号称是159年来最好的译本
后生可畏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6-5 17: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2-6-5 11:44
这读书笔记傍大款厉害
是不是可以把“阅读笔记”与“瓦尔登湖”隔离一下,保持2米距离

改题目了。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6-5 21:49 |只看该作者
我的是李暮译本,几年前翻了一下,没看完。
今年尝试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6-5 22:27 |只看该作者
不错啊,记这么多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6-8 01:01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读得仔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6-13 22: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2-6-13 22:47 编辑

重新看坡度的读书笔记。很认真,很不错。
今天也翻出书来,重新阅读。

对于梭罗,他出生于181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只活了45岁,家里有一个铅笔制造厂,他原可以继承家业,他曾经试制过一种新型铅笔,可是,在这种铅笔真的可以为他带来利益时,他却不想干这个营生了。

1945年,梭罗26岁时,在爱默生购买的土地上的瓦尔登湖边,建了一座小木屋,一个人住在那里,与自然为伴,写了这本书,书中是这三年的所见所思所悟。

在中国,有老庄,有隐士的传统。

中国的隐士,大多是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失望,而遁入山林或大隐于市,他们是一群可以入仕而不入的人,他们通过避世而避祸,或者显示和现实格格不入的高洁。

而老庄呢,是对世俗生活的超越。

梭罗或许也受过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受天人合一的影响,所以他也不是做隐士,避世,而是想尝试人可以活着的另一种方式,物资简单质朴,而精神可以极度丰富,生活于是因为内心的丰富多彩而永不枯燥,趣味无穷。
而这,其实一直是我热爱的生活方式。
安静,简单,自娱自乐。

爱默生一直是梭罗的伯乐,他一直对梭罗很看重,可是梭罗从整体精神上和爱默生是不相符的,他们是亦师亦友的朋友,但是却是不同方向背道而驰的朋友,所以爱默生对梭罗的欣赏,并不能让他们成为知己。
爱默生认为,梭罗其实是一个有实干精神的人,他的动手能力非常强,他完全可以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啥的做一点事情,或者说做出一点成就来。
而梭罗其实是活在内心的人,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和先行者,他对爱默生那种热闹的入世的方式,并不以为然。
并且传说中,梭罗爱上过爱默生的妻子。
但是梭罗的爱,仅仅是精神上的,也非常纯粹。
他一生孤独,一生耽于思考,一生写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或许他需要一个理解和说话的人,或许他作为男人,在作为助理,帮着照顾爱默生家庭的时候,曾经心疼过爱默生的妻子,她非常不容易,一个人带着孩子,准备爱默生的各种聚餐,爱默生爱热闹,有无数的聚会,也有外面的女人,也常年住在外地,而他的妻子,一直忙碌,辛苦,孤单。
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困惑,这种纯精神上的爱恋,是不是也是不纯的?如果这也不纯粹,那么作为人,就活得和动物差不多吧。

当然,这一切或许真地只是传说而已。
梭罗给了我们一种思考,就是如何凭着自己的内心过完一生,如何和自然和睦相处,用最朴素的方式生活。
在梭罗活着的时候,他一直默默无闻,不被人了解。甚至被人当成另类。
而很多年以后,因为《瓦尔登湖》,我们才发现,他其实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他是一位先行者,生前,他和爱默生无法同日而语,而身后,他并不比爱默生差。他是一位超越时代的身体力行的先行者。
他带来的思考影响很多人,并且会一直影响下去。

现代社会的我们,仿佛生活总是在别处。
我们有太多的责任,对家人对自己,于是我们为生活而疲于奔波,我们只能利用假期,逃进山水里,做世俗短暂的逃离者。
我们做不成隐士,也做不了梭罗,因为过于孤单和安静,又很快让我们回到喧嚣的烟火中,觉得这一切才是正常的人的活着的方式。

因为梭罗,总有一些人,用一些特立独行的方式,给了我们启发。
这个世俗生活之外,有山水有大自然,有更广阔的星空,有更深邃的内心世界。
世界过于喧嚣,而安静里,从来不是枯燥,也可能是更多的丰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6-13 22:47 |只看该作者
临屏随便写几句,跟着坡度。
现在重新去读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6-14 23:37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6-13 22:27
重新看坡度的读书笔记。很认真,很不错。
今天也翻出书来,重新阅读。

四手这篇可以单发,坡度好像读得打瞌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6-15 23:30 |只看该作者
轻言 发表于 2022-6-14 23:37
四手这篇可以单发,坡度好像读得打瞌睡了

坡度写得用心,
我今天有空只读了一点,还没有读完一章,等读多了,再写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6-16 03:50 |只看该作者
轻言 发表于 2022-6-14 23:37
四手这篇可以单发,坡度好像读得打瞌睡了

更了,稍微慢了点,你啥态度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6-16 03: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2-6-5 21:49
我的是李暮译本,几年前翻了一下,没看完。
今年尝试一下,

快点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6-16 03: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6-13 22:27
重新看坡度的读书笔记。很认真,很不错。
今天也翻出书来,重新阅读。


时代不同了,换位思考有点难度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6-16 03: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6-13 22:47
临屏随便写几句,跟着坡度。
现在重新去读书了。

期待四手同学新鲜的阅读体验。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6-16 15:39 |只看该作者
坡度 发表于 2022-6-3 21:27
3

    十年来本小区的人员变化的确显著,尤以我家对面那间房子里的两足动物之表情为丰富——因为这套房 ...

我能不能说,我关注的,居然是读后感外面的生活细节?譬如:伐木。再如,与一只狗狗的交流?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6-17 12:38 |只看该作者
坡度 发表于 2022-6-3 21:27
4

    院子的东北角有棵不知其名的树正茁壮成长着,如果前年不被姨父锯断过的话它的高度应该更让我为之 ...

想起来了。一棵树的灵感在这里。。。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6-17 16: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江小蝶 发表于 2022-6-17 12:38
想起来了。一棵树的灵感在这里。。。

昨天下班发现那棵树又让我姨父给砍了,刹那觉得砍在自己身上似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6-17 22:48 |只看该作者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陷入停顿已有多日,还有一百页了,如果能恢复之前的翻阅速度最多两个半晌的功夫就可以把这本书看完了。这几节真的很没意思,我觉得并不是自己读的不够用心,而是因为书中的描写并未使我的好奇保持新鲜,反而愈不得要旨了,确有必要对森林里的一草一木一啄一饮如此大费周章绘声绘色么?由是想起不同的意见:这部名著到底好在哪里?


    联系到昨天的纠结,当然又会想到梭罗的计算。他是这么思想的:收入的增加大多会促进物欲的膨胀。那么反之就是若使物欲得到克制的话也可以让账面上的数字变得好看起来。这个道理想通得很快,因为它已被我实践过了,迄今快有一年了吧,我的消费不再像以前那么任意,储蓄的意识日益加强,所以我的经济情况的确有所好转——尽管最近的通货膨胀抵消了部分盈余。
这两段,充分说明坡度读进去了,
寂静之书,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6-18 09:56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6-17 22:48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陷入停顿已有多日,还有一百页了,如果能恢复之前的翻阅速度最多两个半晌的功夫就可 ...

我读完了,也算比较认真地完成了鹅哥的嘱托。哩哩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