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阅读2022】02:当我们成为《成年孤儿》
查看: 7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阅读2022】02:当我们成为《成年孤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2-12 03: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当好友九畹向我推荐美国作家亚历山大·李维关于如何治疗丧失双亲之痛的心理学著作《成年孤儿》时,我有些诧异。因为据我所知,九畹的父母年纪不大且硬朗,她似乎没有必要阅读这本号称帮助成年孤儿找到归宿的心灵读本。当然,不能排除她推荐此书的良苦用心,毕竟我有过幼年永别生父、壮年痛失继父的悲伤经历。
  年过八旬的母亲心态平和、身体康健,我似乎也无阅读此书的必要,但考虑到如此拒绝一本好书实在不够理性,借口也过于牵强,于是便利用一早一晚的碎片时间,或是于紧张的工作中忙里偷闲,用了将近3周时间,认认真真读完了这本极为特别的著作,算是完成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心理建设。
  何为成年孤儿?作者的观点非常明了——一旦双亲亡故,我们就成为成年孤儿,都要面对独一无二的疗愈之旅,之后真正长大成人
  显然,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对父母健在或父母一方仍然在世的朋友而言,这个话题甚至有些冒犯或无理,显然不是一个可以广泛探讨的话题。
  不过,我们似乎也应当承认,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正常情况下,父母都会早于我们离开人世,这既是生命中最深沉最难解的痛楚,亦是获取生命真相、迎接成长的重要节点。
  认识到这一点,读者就会发现确实无法以轻松的心情阅读《成年孤儿》。暂且看看此书的章节标题吧,无论是讲述父母双亡后身份认同危机的我们不再是谁的小孩了,还是探讨如何直面来势汹汹的哀伤风暴,包括引导读者以理性的姿态上好失去父母的这堂课,近而在学会在哀伤之海中泅泳,只需瞅一眼这些标题,就足以令人陷入悲伤的泥潭难以自拔。
  这份悲伤,源于为人子女者对生身父母最原始而持久的情感依赖。事实上,当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便有了对归宿感和安全感的强烈恐惧,而生命旅程中最初的归宿感和安全感,只能源自父母,并且终其一生。而这,恰恰是我们极力避免谈论父母生死问题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人们还下意识或故意调低父母亡故对自己的伤害,最明显的佐证,莫过于不少人在配偶或子女意外离世时表现出的比父母亡故更为强烈的悲伤和痛苦。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似乎已经习惯回避失去双亲的痛苦,很少探讨由此带来的改变。譬如,在城里,包括城乡结合部,亲人的丧事不再像千百年来那样在故乡和老屋举办,至亲家人也不再亲自替亡者清洗身体和更换寿衣,更不在家里堂屋或客厅停放棺椁和遗体,而是全部交由殡仪服务人员一手包办;同时不再暂停日常工作举行哀悼,就算是亲生子女也会尽可能简化亡故父母的丧事程序,以期尽快返回工作岗位。所有这些,都表明当代人比先辈们更愿意回避死亡这件事。
  而在中国偏远山村,情况似乎有所不同。比如在我的重庆开州山乡老家,无论男女,到了六十岁,就开始正大光明甚至大张旗鼓地为自己准备后事——用上好的木料打造棺椁,按照自己的体型准备里里外外的寿衣;棺椁不仅要漆得油黑发亮,还要停放在家里通风最好的房间;寿衣叠得整整齐齐,存放于密封性能最好的木箱之内,夏天还要拿出来晾晒。在我们老家,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从不避讳死亡和离别,有的甚至早早寻觅好自己的墓地;与人谈起死亡时,神情自然,极为洒脱。在这些山乡智者看来,寿终正寝,坦然离去,本来就是生命的最好结局,实在没有必要担心或恐惧。
  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这么想,但对他们已经成年的子女,问题似乎就要复杂得多,要么明里暗里反对父母早早地自备丧事所需,要么陷入困惑:如何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怎么处理父母亡故引发的心理危机?
  而如何正确认识父母,亦是我们成年后必须直面的隐秘心理问题。
  一般意义上,父母都是无私而伟大的,但并非所有父母都值得子女尊敬孝顺,对父母不满甚至仇视的成年人大有人在。然而,不少人正是在痛失双亲、成为成年孤儿后,才明白对父母的误会误解有多么可笑!
  现实生活中,不时会出现父母在世时不尽孝心、父母去世后大办丧事的咄咄怪事。虽然不能否定他们借此表达哀思与懊悔的基本动机,但这样的儿女似乎并不在意自己成为成年孤儿,一切不过是演戏,甚至连父母的死亡都成为他们标榜自我的平台或道场。
  是不是应当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原生家庭的好与坏,其实是父母的无奈与现实,为人子女,唯有心甘情愿地或无可奈何地接受。
  是不是应当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不管父母的学识高低,他们都是我们最重要的老师。父母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师,但却在我们身上刻下了太多他们的影子——性格与气质,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对待配偶与子女的态度,我们成年后的诸多言行总是与父母如出一辙。实际上,夫妻恩爱的家庭,其后代的婚姻往往也比较和谐幸福;反之亦然。
  所以,请别抱怨父母,在绝大多数亲子关系里,父母都应当功大于过。父母不是万能的,无法给予我们想要的一切,请相信他们已经竭尽全力爱我们。
  所以,在你还未成为成年孤儿之前,请宽恕并善待父母吧。他们用生命教会我们善待生命,以父母的角色教会我们如何为人父母,以一生的打拼和努力告诉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一句问心无愧
  对大多数人而言,痛失双亲确实是莫大的痛苦,于是用哀伤折磨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悲痛欲绝。但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丧亲之痛最终趋向淡化和遗忘,人们由此真正走向成年、走向成熟,亦走向属于自己的生命终点。
  在本书作者看来,生命的繁衍就像一路向前的世代列车,每一代人都拥有一节属于自己的车厢——我们和兄弟姐妹在同一节车厢中,父母那一代人在前面的车厢里,更前面是祖父母的车厢,我们后面的车厢则属于下一代。父母在世时,我们的视线被前方父母的车厢挡住了,只能从两侧瞥见窗外的景色;等父母过世,前面的车厢不见了,于是我们头一次看见前方出现的截然不同的景象;而接下来,我们就将成为下一拨逝去的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治疗难以避免的心理创伤?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表达哀伤,释放压力。直面哀伤,尽情哀伤,之后释然并迎接新生。
  ——转移注意力。不管多悲伤,先学会度过接下来的几秒,也就是从当下最紧要的事做起,并坚持适度运动。
  ——寻求外在支持。没有人可以独自面对哀伤,应当提醒自己属于人群,多多向他人请教,学会从他人那里获得勇气,借用外力分担忧伤。
  ——做一些快乐有趣的事情。让自己快乐一点,并不是对哀伤的背叛,因为生活还将继续,实在没有必要深陷悲伤的泥潭。
  不得不承认,丧亲之痛虽然很痛,但终将烟消云散。一个生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带走一切,而往往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新生与成长。毕竟,坚强而尽可能幸福地活下去,才是对已故父母的最好回报。

  渝夫2022126日晚草于天津河东,212日晨完善于重庆开州山乡老家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1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2-12 15:51 |只看该作者
如何面对父母离世,确实是个沉重的话题。父母在,尚知来路,父母去,只剩归途。我父亲去世已经八年,很多东西还是无法细想,有时感觉,他就活在我记忆的一个房间,而我主动把那扇门封住了。什么时候会打开,我不知道,或许,等我能云淡风轻地说起时,一切才算过去吧。现在,还不行。

谢谢渝夫参与书房读书活动,祝写作愉快!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2-13 04:36 |只看该作者
轻言 发表于 2022-2-12 15:51
如何面对父母离世,确实是个沉重的话题。父母在,尚知来路,父母去,只剩归途。我父亲去世已经八年,很多东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