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论坛 残军的前世今生(陆续补充中)
楼主: 四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残军的前世今生(陆续补充中)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21-5-14 17: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霓裳旖旎 于 2021-5-14 17:57 编辑

(四)历史,来去留痕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不仅看到有关残军官兵从境外回国投诚的资料,也看到1950年云南解放后,很多民众越境进入缅甸的资料(回忆录),觉得很有必要专门写个章节。

自1950年后的30年中,残军回国投诚的官兵人数非常之高,相当于残军最鼎盛时期官兵总数的近30%。由于本书重点偏于残军的前生今世,其它人群则一带而过。如有可能,以后会专门再述。

1950年,李国辉、谭忠率残部进入缅甸,经历了李弥与柳元麟时期,至残军第二次撤台,前后共11年的时间。在10多年的时间里,云南很多“高成份”(地主、富农、资本家)的民众,为了躲避大陆各种运动的冲击而背井离乡。另外,还有部分“低成份”民众是因为“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不饱饭而离开家乡。这部分民众到底有多少人,史料尚未披露,所以各方均无准确的数字。

从1966年到1976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贯穿了整个文革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大陆输出红色武装斗争理论,东南亚各国共产党武装斗争风起云涌的时期。来自全国各地,在西双版纳插队落户的知青,尤其是那些出身不好的“黑五类”知青,在国内无法享受参军、上学(工农兵大学生)、选拔进入工矿企业的机会,于是抱着一腔热血参加了缅共。据参加过缅共的知青回忆,正式登记在案的知青不下3000人,估计人数在5000-10000人,其中主要以云南籍知青为主。

作为当年知青的一员,曾经在云南插队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的大陆作家邓贤在《流浪金三角》一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云南知青,以及由大陆进入泰缅地区知青的情况。柏杨在《金三角·荒城》一书中,也提及到云南女知青,后被称为台湾作家的曾焰。她与同为知青的丈夫杨林,在金三角生活了10多年,写下了大量有关金三角的文字。她的丈夫杨林,是大毒枭坤沙开办的满鑫叠大同中学的老师,在1982年泰国军警扫荡满鑫叠行动中,为保护学校而身亡。

而其他台湾作者,或是不太了解这段历史,难于找到相关资料;或是主观上原本淡漠这段历史,于是下笔忌重着墨甚浓。


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政府主席林明贤

林明贤,广东文昌人,出生于广州。1968年到云南边境插队,后出国加入缅共。1969年为缅共东北军区三零三部队特务营战士,历任班长、排长、炮兵营政委、旅参谋长、第二旅旅长。参加拨波山伏击缅甸政府军战斗,击毙缅甸军第二快速机动师副师长丹貌上校,荣立一等功;1971年参加滚弄战役,在萨尔温江战役中,因作战勇敢二次被缅共授予缅甸人民英雄称号,丛林作战勇敢又富有睿智,数度受到缅共中央的嘉奖。在缅甸素有“缅甸的小林彪”、“丛林林彪”之称。为创建缅共人民军解放区立下赫赫战功,为缅共新星。1972年任八一五军区司令员,辖七六八旅、六八三旅;1974年当选缅共中央委员,并任北方分局副书记,时年29岁;1987年官至缅共中央书记。他是缅共人民军内部最早和缅甸政府和解的高级将领之一,娶了被称为“果敢王”的缅甸华侨彭家声的女儿为妻。林明贤曾为彭家声平定了杨茂良兄弟兵变。林部绝大多数领导人是中国知青。

1950年春,滇桂黔三省全境解放,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和滇桂黔边纵队奉命合编为云南省军区,边纵所属各部队逐步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军区、广西省军区和贵州省军区的17个军分区。当地方军区(军分区)成立后,各项对国民党残军的工作逐步推进。由于,地方军区(军分区)的官兵很多都来自本地,熟悉当地的人土风情,对进入缅甸境内的国民党残军,进行的宣传与情报工作得心应手。

2011年,在一篇题为《七千残军回国投诚记》的文章中,作为当年云南边防部队中的一员,作者孙纯福详细披露了有关残军回归祖国的情况。
1955年昆明军区成立,随后建立了“敌军工作站”,各边防连队设“敌工小组”,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专门开办了“对云南境外国民党军残部广播”专题节目,云南省政府与云南军区共同制作各种版本的“安全回家证”输送到缅北。

云南省政府、云南军区颁发的回家证

“回家证”上面是一家团圆或母望子归的图片,并特别注明:一、凡持此证向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投诚者,准予通行,并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招待食宿;二、愿回家者发给路费遣送回家;无家可归的由人民政府安置生产或介绍职业,家庭生活确实困难者可报请人民政府予以适当救济;三、携带武器或有其他立功表现来投诚者,按功劳大小另外发给奖金。在大陆政策的感召下,此时期前来投诚的残军官兵达3000余人。

对外残军的广播,由起初的每周两次,后发展到每天一播。广播的内容,有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云南省军区发布的规定,如“凡过去因受帝国主义、国民党欺骗而实行武装对抗者,只要你停止武装对抗行为,与帝国主义,蒋帮特务坚决割断关系,回到祖国大家庭来,接受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的领导,人民政府一律不咎既往,并保护其生命财产之安全”。对受骗的土司头人武装当了国民党残军的,政策更为宽大。规定:“因受骗而实行武装对抗之土司、头人,只要诚心悔过,回到祖国怀抱,人民政府可不收缴其武器。对于剿匪有功者,并论功给奖”。对起义投诚的境外残军,郑重宣布:“不论他们过去罪恶大小,一律不咎既往,都给予公民权;给予生活出路和妥善安置,有工作能力的适当安排工作;起义有功者给以奖励。”

《对云南境外国民党军残部广播》专题节目对境外国民党军残部一播出,立即在金三角残军中引起巨大反应。起初是士兵们悄悄收听,后来发展到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头目们也开始收听。在观望一段时间后,开始有个别士兵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带着枪过境向我边防部队投诚。1957年后,开始有整班、整排的残军向我军投诚。
1958年5月8日,残部第三军二纵队三团二营二连李小壮副连长率一个排25人,从西盟县小黑山178号界桩,进入云南向边防部队投诚;1961年2月8日,西盟军区马俊国部,南锡支队连长杨发祥率41人过境投诚。

就这样,从1951年至1981年,经过30年的工作,解放军共争取境外国民党军残部官兵共7207人回国投诚,其中包括军官77名。根据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指示,鉴于境外国民党军残部与台湾当局在组织上已无隶属关系,残军大多数人员已成为合法公民,在泰缅边境山区安家落户,不再危害大陆,至1981年底,大陆停止了对残军的瓦解工作。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21-5-14 17: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霓裳旖旎 于 2021-5-14 18:07 编辑

八、金三角的毒枭们

泰国政府在金三角泰方一边设立的标识

20世纪,缅泰老边境金三角地区和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金新月地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交界的银三角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源。联合国资料统计,1949年金三角鸦片生产只有37吨;50年代中期,金三角鸦片生产量达到600吨;到60年代末期,金三角鸦片产量剧增至1000吨,占世界鸦片总量的百分之50%;至90年代,鸦片生产已经创纪录地超过2500吨,海洛因产量达250吨之多,占世界鸦片总量的85%。

金三角武装贩毒势力,除了残军之外,还有另外三股大的贩毒势力。而这三股贩毒势力,又与残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鸦片大王” 罗兴汉

第一代“鸦片大王” 罗兴汉
罗兴汉(Lo Hsing-han,1934年-2013年),出生于缅甸掸邦果敢,缅甸名字叫“畏蒙”。1948年罗兴汉考入果敢县官立小学,毕业后进入土司杨振才开办的,由国民党教官执教的军事培训班学习。结业后,罗兴汉进入杨家私人武装任分队长,深得杨家二小姐*的喜爱与信任。杨家失势后,罗星汉又加入了残军。

杨二小姐

杨金秀(Olive Yang ,1927年—2017年),人称“杨二小姐”,出生于果敢,父亲杨文柄为缅北土司,母亲是中国镇康县的望族闺秀。1947年杨二小姐嫁到了木邦土司段家;1959年果敢实行民族自治,为维护杨家末代土司的权力,32岁的杨二小姐开始了4年的执政历程;1963年8月杨二小姐被缅甸政府军逮捕,此后度过了5年的牢狱生活;1968年杨二小姐出狱后离开了果敢定居仰光;1971年杨二小姐的哥哥,杨氏家族最后一任土司杨振材因嗜酒如命患上喉癌去世,从此杨氏家族退出了果敢的历史舞台。

1954年残军第一次撤台后,罗星汉与缅甸政府合作,出任果敢自卫队队长,瓦解了老东家杨家的武装,并取而代之,当上了“果敢县人民主席”。此后,在缅甸政府的庇护下,他一面配合政府打击地方反政府武装,一面武装贩卖毒品,每年贩卖鸦片数量约200吨左右,总额在600、700万美元之间。罗兴汉拥有数千匹骡马的马帮从事毒品贩运,他还自建若干个海洛因提炼工厂与毒品仓库。

罗兴汉的毒品,产供销一条龙。他是金三角地区第一代“鸦片大王”。1973年缅甸政府受到各方压力,要求罗星汉解除私人贩毒武装,双方谈判破裂,罗星汉被缅甸政府通缉。同年7月16日,罗星汉在泰国被警方抓获;8月2日罗星汉被泰国警方移交给缅甸政府,关在仰光永盛监狱中,熬过了近7年的时光。

1980年6月14日,罗星汉被缅甸政府特赦。1989年9月3日,罗星汉自费1600万元,邀请国际上禁毒相关组织和国家领导人来到缅甸,在果敢老街焚烧了200公斤鸦片,向全世界彰显了他本人禁毒的决心。此后罗星汉涉足石油、天然气、航运和工程等行业,出资修建了腊戌至木姐公路,首都内比都与仰光的机场。罗星汉将早期贩毒的原始积累逐渐洗白后,成为了缅甸华人中的首富。

(二)“毒枭之王”坤沙

“毒枭之王”坤沙

坤沙(Khun Sa,1933年-2007年),中文名字张啟福(张启富、张奇夫),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父亲为汉人,母亲是当地掸邦女子。坤沙成年后娶了莱莫山土司的女儿,于是自己也沿袭了土司一职。坤沙是**大学的学员,毕业后曾加入残军李文焕的部队。此后,坤沙建立自己的武装,逐渐由小到大。

1961年残军第二次撤台,在台湾的授意下,坤沙接收了残军未撤台官兵1000多人(枪),趁机填补了残军撤退后的空白,并在张苏泉的辅佐下打败了金三角最大的毒枭罗星汉,取而代之成为整个金三角的霸主。在顶峰时期,坤沙控制了整个金三角近80%的毒品贸易,是名副其实的“毒枭之王”。

坤沙选中泰国清莱府距泰缅边境仅8公里的万欣德村作为其主要基地,并将其命名为“满星叠”。1968年坤沙在满星叠创办了大同(中文)中学的前身——满星叠小学。1976年4月25日,满星叠大同中学成立,坤沙自认董事长,承担了学校一切经费及教师薪资。此后几十年大同中学成为泰北地区知名的中文学校。


满星叠大同中学校徽

1969年台湾委托坤沙担任了“华侨协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华侨联合会,中华民国的政治团体,成立于1912年1月26日,由海外归国华侨吴世荣等发起在上海成立,得到国民党大佬黄兴、宋教仁、陈其美、伍廷芳等支持。成员以同盟会会员为核心,“以一方面对于政府欲补助其建设,一方面对于华侨谋未来之幸福”为宗旨。宣布政纲为谋求联合统一广大在外侨胞;尊重华侨之权利;促进政府确定将来对华侨之政策;谋求保护海外移民,着重收回权利,发展海外贸易。

上世纪80年代,坤沙控制了长达400公里的泰缅边界线,缅甸掸邦东部与泰国清迈、清莱、夜丰颂接壤的狭长地带成为坤沙的“独立王国”。随着金三角地区海洛因加工提纯技术日臻完善,这里逐渐成为世界毒品中心。坤沙每年走私海洛因的数量占到世界海洛因的60%,其生产的海洛因,已从罗星汉时代的纯度40%(海洛因3号),经来自香港化学工程师的帮助,纯度提升到99.9%(海洛因4号)。同时,坤沙还将温·拉迪功的“双狮地球”品牌*,设法转到了自己的名下。

“双狮地球”牌海洛因,由老挝的“鸦片将军”温·拉迪功于上世纪60年代创立;到80年代被坤沙接管。“双狮地球”牌产品为99.9%纯度的海洛因粉末,为方便运输则均压制成扁平的砖状。因其纯度高、质量好,在全世界获得极高声望。其商标为红色圆形剪纸状图案,不同时代略有变化。商标中间为两只狮子抱着地球,上面写有汉字“提防假冒”,下面写有“纯净100%”。外有一环上面为“双狮地球标”,下面则为英文“Double UOGlobe Brand”,一般还会在下面或者背面写有“一帆风顺”,希冀走私顺利。在越南战争期间,金三角毒品大量流入美军士兵中,并进入欧美地区;90年代初期,双狮地球牌成为了海洛因交易的头号产品。

1982年1月21日,在美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泰国政府出动大批军警一举攻占了满星叠,坤沙率部下重新进入缅甸掸邦山区,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新基地。

1985年3月,坤沙与掸邦一支由莫亨率领的反政府武装“禅族革命委员会革命军”联合,正式成立了“蒙泰军”(MTA),并在掸邦东枝的贺蒙寨成立了“掸邦革命政府”,推举莫亨为主席,坤沙则自任“蒙泰军总司令”,牢牢把控着军队。蒙泰军下设六个师。1993年12月,坤沙公开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自任总统。

坤沙妄图靠毒品建国,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封锁与打压。1994年11月,美国司法部缉毒署(DEA)和泰国联合开展代号为“老虎陷阱”的活动,逮捕了坤沙几个重要的助手。1995年掸族长老发动了“纯洁掸邦运动”,坤沙的部队出现了分裂,近6000名蒙泰军士兵脱离坤沙集团,重新组建“掸邦民族军”(掸邦军),掸邦共和国总理也随之出走。加之受到缅甸政府军与佤联军大兵压境,坤沙被迫辞去“国家主席”和“军队总司令”的头衔。1996年1月5日,坤沙武装向政府投降,受到缅政府特赦。此后,开始了在仰光被软禁的晚年生涯。虽然,美国政府曾悬赏200万美元通缉坤沙,但缅甸政府出于安定北部民族矛盾的考虑,拒绝向美国引渡坤沙。2007年10月28日,坤沙在仰光病逝。

还有一个人,这里要重点地做个介绍。
台湾于1958年成立了特战第一总队(专门执行敌后任务),由作战次长室统筹组成,名义上是属于陆军总部管辖,实际上是归蒋经国直接指挥的。特种作战部队的首任司令为易瑾中将*。

易瑾(1911年-1996年),湖南大庸人(今湖南省张家界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七期毕业。历任第八十八师排长、连长,淞沪会战时任营长,驻守上海市宝山路八字桥。后任团长、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国防部总政治部第三组少将组长、国防会议特种作战指挥部中将指挥官、陆军特种部队司令部中将司令、金门防卫司令部中将副司令、联勤总部中将副总司令。


张苏泉

1959年台湾派往金三角地区的特种部队中有一个叫张苏泉*的人。那时坤沙刚刚参加残军,由于张苏泉在残军出任特战教官,算是坤沙的老师与上司。由于受到缅甸政府的抗议和美国的压力,大部分第一特战总队队员于1961年“国雷行动”(取蒋经国之‘国’及美国中央情报局台北站站长雷克莱恩之‘雷’字)中撤往了台湾。

张苏泉(1927年-2011年),汉族,辽宁省庄河市人。1948年毕业于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第20期;1949年随军撤往台湾;1958年奉命跟随特战第一总队前往缅北训练残军。张苏泉在“国雷行动”中没有返回台湾,而是受原残军第一军军长吕维英的挽留,“自愿”留在了金三角。吕维英在残军第二次撤台时,带领不愿意去台湾的原一、二、四军共计800多官兵,其中包括原第九十三师300多名官兵,在美国的扶持下,成立了一支“110国际纵队”,在老挝当起了雇佣军,协助老挝右派政府进行清剿老挝共产党。张苏泉受吕维英之邀在110国际纵队担任参谋长职务。

不久,老挝左中右三方坐下来谈判,组成了临时民族团结政府,三方合议开始动手围剿这支部队。吕维英部不敌老挝政府军的围剿,血战三天三夜,部队伤亡惨重。于是吕维英将仅存的100多人交给张苏泉后,自己跑到曼谷去了。张苏泉为了部下的生存,也开始为马帮做起了保镖。张苏泉与坤沙重新相遇与联手正是在这个时期。由于得到了张苏泉的辅佐,坤沙迅速打败罗星汉等其他人,成为金三角最大的毒枭。1996年张苏泉自愿追随坤沙向缅甸政府投降,此后隐居在缅甸仰光燕子湖,直到2011年逝世。

美国驻泰国清迈前总领事理查德·吉布森(Richard Gibson)在与台湾学者陈文合著的《秘密部队:蒋介石与金三角毒枭》一书中明确指出:在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的编制上,坤沙属于“运用人员”,他的主要参谋都是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的干部。关于张苏泉“自愿”留在金三角而没有返回台湾,一种说法是台湾方面30年来一直给其在台湾的眷属开付工资;1989年张苏泉满60岁退役时,还被情报局授予了上校军衔;另一种说法是,张苏泉与坤沙合作制毒贩毒,遭国际社会一致谴责,对台湾而言已失去利用价值,其被缅甸政府软禁在仰光后,台湾不闻不问,显然与台湾情报机关没有关系。

这里作个假设,如果坤沙确系台湾国防部(情报局)“运用人员”,那么从两个人关系上讲,坤沙不可能将张苏泉这样一个非情报局人员安排在参谋长的位置上,因为无秘可保。即使当初张苏泉确系自愿留在金三角,也确非情报局的人员,那么随着坤沙成为台湾情报局运用人员,后期张苏泉情报局人员的身份即可确认。至于台湾对其被软禁后“不闻不问”一说,通读一下残军的历史便知,蒋氏父子卸磨杀驴的例子比比皆是。

电影《湄公河大案》上映,让糯康这个名字被人所知,不过当年糯康只是坤沙手下的一个小马仔。1996年1月5日,坤沙投降缅甸政府后,糯康也随之投降,不过他通过贿赂缅甸政府军高层,勾结亲近政府,种毒贩毒的拉祜族民兵武装*,收编了坤沙的旧部,成立了“糯康集团”,逐渐成为后坤沙时代,金三角地区最大的毒枭。糯康及其手下,多次袭击航行于湄公河上的中国船只,甚至袭击在湄公河执法的中国警用巡逻船只,造成多名执勤警察受伤。

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拉祜族分布在中、缅、泰、越、老等国家,中国境内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

后坤沙时代的毒枭糯康

2011年10月,“湄公河惨案”发生,13名中国籍船员在湄公河被栽赃陷害,遭到残忍地杀害。泰国警方经过调查,认定糯康及其手下是事件的始作俑者,并有受贿的泰国警察参与其中。泰国方面随后悬赏200万泰铢通缉糯康;2012年5月10日,糯康被老挝警方抓获后移交给中国。9月20日上午9时30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糯康同伙6名被告人分别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运输毒品罪、绑架罪、劫持船只罪公开审理;2012年11月6日,糯康被判处死刑。与其余6名被告人连带赔偿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共计人民币600万元;2013年2月2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驳回糯康等人上诉、维持原判。糯康数罪并罚判处死刑。2013年3月1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糯康四名罪犯采用注射方式执行了死刑。

在金三角贩毒的三股势力中,缅甸共产党武装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也是贩毒势力中重要的一股。其中代表人物就是缅甸“果敢王”彭家声。

1967年6月27日、28日,缅甸发生排华杀掠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中国驻缅甸机构向华侨及学生发放毛泽东像章。缅甸政府担心“红色风暴”会危及执政权,从而采取了反华的路线,怂恿缅甸族对缅甸华侨进行烧杀抢掠,任意欺凌,使在缅的华侨遭受了一场浩劫。此时,缅甸共产党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迅速崛起。至1975年缅共已经控制了萨尔温江以东的大块土地,在萨尔温江以西,也建立了根据地。它的势力范围,北边是几乎所有的缅中边界地带,除了云南瑞丽对面的木姐县形式上还在政府军手中外,其它的国境线上,全部被缅共所占据;往南走,缅共的势力范围已达缅老边境,在缅泰边境的莱朗等地,也有缅共的正规武装与游击队。其鼎盛时期,缅共控制了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50-200万人口,武装力量达到近3万人。

从历史观上解读中国共产党支持缅共,输出“红色革命”,一是意识形态输出的需要;二是在中缅边境,缅共与残军之间形成了缓冲地带,客观上确保了边境的安全。

(三)“果敢王”彭家声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调整对兄弟党政策,采取“独立自主,互不干涉”的政策。由于缅共在军事、经济上长期依赖中国的援助,自身几乎没有任何造血的功能。连年的战事,巨大的军费开支使缅共自身生存堪忧。尤其是在中国完全取消援助之后,缅共武装为了自身的生存,开始涉足了鸦片生意,成为继罗星汉、坤沙之后第三大贩毒势力。由于果敢的鸦片吗啡含量高,被认为是缅北地区质量最好的鸦片。毒品的巨额利润,反过来又使缅共许多中高级干部私欲膨胀,成为了“拜金主义”者,最终由腐败走向了崩溃。


缅共时期的彭家声

彭家声(1931年-),出生于缅甸果敢,据其个人介绍,祖籍为四川。1949年,18岁的彭家声和15岁罗星汉参加了土司杨振材开办的训练班,从黄埔军校毕业军官(教员)身上学到了基本的军事素质和战略战术。结业后彭家声被分配到土司自卫队任分队长;1963年缅甸军政府与果敢地方武装发生冲突,彭家声被提拔为副大队长;1964年罗星汉投靠缅甸政府,大力分化、瓦解土司部队,次年土司政权结束,缅军进驻果敢。由于缅军实行大民族主义,果敢族(汉族)受到欺压,社会混乱,匪盗横行。1965年7月,彭家声举起反政府大旗,成立“果敢人民革命军”,带领30多个人上山开始打游击。彭家声此举符合民族大义,得到民众的支持,队伍逐渐扩大。但最终还是因为权力、利益分配而发生了内讧,彭家声带队退入中国境内。

缅甸发生反华事件后,彭家声加入了缅共,在中国内地接受了政治、军事培训。1968年元月,彭家声的部队经过严格训练和武装后,以“缅甸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进入果敢,击溃缅甸政府军和罗星汉、杨振业的部队;1969年3月罗星汉和政府军放弃果敢,退至滚弄。至此,彭家声部占领了除滚弄和南湖以外的果敢所有地区。4月彭家声担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兼任果敢县县长。

1989年3月11日彭家声宣布脱离缅共,成立“果敢同盟军”,实行民族自治与民族和解,其辖区被中央政府划为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提出了禁毒口号,果敢进入和平发展时期,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成绩。此后,缅共经历20年的发展,由盛到衰。

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双方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1962年中缅重新协商划分边界线,果敢地区被正式划入缅甸掸邦管辖。
进入21世纪后,缅甸政府与彭家声“家天下”为代表的果敢自治区政府矛盾激化,缅甸政府军使用武力赶走了彭家声,扶持他原来的副手白所成*取代了彭家声。目前,彭家声处于流亡状态,由他大儿子彭德仁(彭大顺)担任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总司令,率领部队避入山区,与缅甸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游击战。

彭家声的大儿子彭德仁(彭大顺)               原彭家声的副手白所成

白所成(1950年-)出生于缅甸果敢。缅共时期曾在东北军区任过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旅长、副师长、果敢县大队政委等职。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成立后又担任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副司令、政法部部长、特区政府副主席;2001年担任掸邦第一特区法院院长、禁毒委员会主任,于2002年主持彻底改变果敢180余年罂粟种植历史;2009年8月8日果敢爆发“八八事件”,白所成在缅甸政府支持下赶走了彭家声,被缅甸政府任命为果敢特区主席。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金三角毒品开始逐渐进入大陆。为了堵截消灭毒源,我国累计投资5亿多元人民币支持缅甸、老挝开展了大规模的罂粟替代种植,替代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此后,经过国际社会的努力,包括缅甸、老挝、泰国在内的传统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从1998年的157900公顷降到了2007年的24160公顷,降幅达85%。

2014年以后,由于缅甸和老挝政府管理上的失控,两国鸦片种植面积重新达到63800公顷,自2006年以来连续八年呈现扩大趋势。缅甸仍然是仅次于阿富汗的全球第二大鸦片生产国,整个金三角地区的鸦片生产量已经占到全球鸦片总产量的22%。



泰国清莱省鸦片博物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与残军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大毒枭们大多已驾鹤西归。但是直到今天,掀开历史的薄纱,仿佛依然可以看到缅老山间逶迤中的马帮,漫山遍野艳丽无比的罂粟花。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21-5-14 17:28 |只看该作者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5-13 21:12
。影片中由罗大佑作词作曲的插曲《亚细亚的孤儿》,让人耳熟能详。



这支歌进入大陆较早,但由于《异域》电影没在大陆公映,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这支歌是影片插曲。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21-5-14 17:31 |只看该作者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5-11 18:03
虽然像天书,还真的看下来了


如果对这段历史感兴趣,
情节、人物,再加之身临其境,
印象会更深些。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21-5-14 17:43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5-14 17:31
如果对这段历史感兴趣,
情节、人物,再加之身临其境,
印象会更深些。

谢谢你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21-5-14 18:10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5-14 17:18
八、金三角的毒枭们

泰国政府在金三角泰方一边设立的标识

罂粟花是真美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21-5-15 23:34 |只看该作者
精彩精彩!


终于明白东南亚毒枭和残军-土司之间的关系,四九了不起,大学问家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21-5-15 23:39 |只看该作者
但是还有一点不说清楚,还是闹不明白缅北来龙去脉,就是克钦族和缅共。


这股势力和参加-罗星汉-坤沙-彭家声这一派,又是何等关系,请教。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21-5-18 17:05 |只看该作者


过奖了。
还是在远征军第一路中,发现93师的不同,然后兴趣所致。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21-5-18 17:12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15 23:39
但是还有一点不说清楚,还是闹不明白缅北来龙去脉,就是克钦族和缅共。


缅北丢在老佛爷手里。
第一特区果敢的汉族(缅甸称果敢族),大部是明末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榔的子嗣。

第二特区的佤邦,既是国内的佤族。
第三特区的克钦,既是国内的景颇族(为主)。
第四特区有点混杂,主要是汉、掸族,其次为其他少数民族。

关于缅共,是毛泽东暴力输出革命的产物,
至改革开放,大陆不再援助后,缅共消亡。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21-5-18 17: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霓裳旖旎 于 2021-5-18 18:01 编辑

在清莱府的鸦片博物馆中,
最靓丽的色彩,就是室内的塑料罂粟花。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21-5-18 17: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霓裳旖旎 于 2021-5-18 17:57 编辑

九、最后一战
(1968-1981)

(一)流离转徙二十载

“孤军之魂” 段希文

段希文(1911年-1980年),云南宜良人。1929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九期步兵科,先后在滇军四团、五团任职,由准尉见习官逐步升任少校副区队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云南继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后,又编成第二批抗日部队第五十八军。段希文被编在该军新十一师一旅一团,担任三营少校营长;1938年8月初,段希文随军从云南开赴抗日前线;1942年春天始,段希文陆续升任为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少将副师长、第三十九师长,防守武汉一带。

在1943年的湖南会战中,10多万日军进犯湘西。第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率部坚守常德半月,伤亡惨重,最后仅率领几十人突围,常德失守。第五十八军奉命驰援,12月10日在野炮营的掩护下,第五十八军新十师及段希文所在的新十一师并肩作战,经过激烈巷战,终击溃来犯之敌,常德得以全部收复。在此次战役中,段希文率部奋勇杀敌,不幸身负重伤,后住院两个月痊愈。

1948年段希文任第十二师师长;1949年任第二六五师师长兼武汉卫戍区司令;1949年所部在广西被解放军歼灭后,他只身一人经广州到香港;1950年被李弥邀请到金三角,任残军第四军政区司令;1952年任干训团第四期大队长;1953年率领第五军3000余名官兵,从金三角转至泰国北部清莱地区;1954年任残军副总指挥兼第五军军长,并兼任干训团教育长;1956年任西区指挥官;1970年任泰北人民武装自卫队总指挥,五七三五部队部队长,兴华中学董事长。

1954年2月15日,段希文在猛敦第五军军部邀集会议,参加者有第五军师长李文焕、刘绍汤、马守一;第三军师长马俊国;第九军师长甫景云、李崇文和独立团团长朱鸿元、教导团团长杨再生等,商议是否接受撤台命令。最终会议参加者形成一致意见:一、不撤(台)。二、公举段希文领导。

不撤台人员共计3000多人。还有既不赴台也不归段指挥者,自动散入当地民间2500人左右。
当初段希文、李文焕之所以不去台湾,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段、李为云南人,均非黄埔出身,即便到了台湾也不受待见。而第五军尚有别于第三军,官兵多出自军校毕业,当台湾施压严重时,段希文也被迫表示同意赴台;而第三军军长李文焕本人,非军校毕业,无军人背景。第一批撤台人员,具有相似经历者,均被核降军衔二至三级使用,李文焕率军撤台,境地可想而知;其二、第三军、五军官兵大都为云南籍子弟兵,他们不愿远离家乡。尤其是第三军,前身是李文焕担任大队长的镇康县保安大队,官兵老家都在镇康、耿马一带。缅甸与云南接壤,站在缅镜一侧高处,都可望见家乡,说不定哪一天跨过国界(河)就可以回到家乡。

第一次撤台,台湾对于段希文、李文焕不撤部队的决定,视为“抗命不撤”。但第三、五军不撤的举动,暗自符合蒋介石日后寻机反攻大陆的心意,所以当云南**救国军撤销不久,蔣介石即有再秘密恢复第三、五军军饷之意,只因四国军事委员会尙未撤销,被外交部长和参谋总长劝阻而作罢。到1954年9月1日四国军事委员会解散之后,新上任的代參謀总长彭孟緝,即于9月22日报呈蒋介石,建议将段、李部队授予“云南人民**志愿军”的新番号,並于10月1日派柳元麟为总指挥,在金三角地区展开下一阶段的行动。

第二次撤台,李文焕的第三军继续坚持“抗命不撤”,而段希文的第五军,通过情报局局长叶翔手书“奉喻”便笺(奉蒋介石的旨意),及中二组云南处书记长李先庚所带的口信传达给了段希文:“奉先总统蒋公的极机密口谕,转告三、五两军不必撤台,要留在边区。”(李先庚<滇缅游击忆往>作者简介)。
段希文心里有了底,第五军乃“奉命不撤”。根据情报局的指示,第五军副军长王利人和参谋长雷雨田将部队带到猛安(Mong Ngan)的森林中躲藏起來,以防美国人发现,而段希文则到了曼谷,计划躲藏三个月后,待台湾恢复补给时再回来。此后当台湾完全断绝了第三、五军的军饷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第三、五军是靠当时不多的预留款度日。而其它不撤部队,马俊国和曾诚部,在三个月后,台湾即恢复了军饷。

(二)第二次被断军饷

由于段希文相信了蒋介石对第五军“不撤”的应允,也相信三个月后台湾即可恢复军饷,于是第五军并未为此后部队官兵的生计做出充分的准备,当预留款用完,三个月后台湾也未恢复军饷,第五军官兵的生活便陷入了困境。

1961年10月16日,半年之后,泰国主管军队情报工作的副參謀总长他威·尊拉塞(Dawee Chullasapya,后升为国防部长)在其国防部的办公室对台湾驻泰国大使杭立武說:有2000多人的游击队(指第五军官兵)在泰北生活困苦,“日食一餐,衣不蔽体”。

泰国军方之所以将残军的惨况通告给台湾当局,分析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作为盟邦,着实不忍目睹曾经英勇善战的“第九十三师”沦为一支“乞丐军队”;二是泰方担心这支贫寒交迫的饥饿之师对当地民众造成威胁。
历史证明,泰方的担心是多余了。无论在何种艰难困苦中,残军留守在泰北的第三、五军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纪律,与当地百姓相处的也算融洽。

实际上,台湾对于这支以云南籍官兵为主,反攻无望,衣衫褴褛的残军已经失去了兴趣。但对于泰国军方的告知又不得不做出一种姿态。于是对恢复第三、五军军饷有了答复意见:初期(1961年)时的条件是:段、李两部应即北进渗入云南境内,再予以军饷;后期( 1969年)时的条件是:段希文和李文焕必须在交出部队后,来台湾居住才给予军饷。到1962年3月段希文的第五军官兵已严重的衣食不周,跑到曼谷借贷无望,也常去台湾驻泰国大使馆求诉,称难已自行电求台湾,亦请大使馆从旁帮忙出力。但是段希文的多次请求援助,都被台湾“国防部”和“外交部”复以第三、五军系“抗命不撤”及“撤退工作已经结束,关系早已结束,友邦(泰国)采取何措施,不再过问”的答覆。

1962年6月份,蒋经国计划在金三角地区由情报局再成立一支部队(光武部队),但是他要求绝对不要招募第三、五军的官兵,也不要和第三、五军两军有任何的关系,让他们自生自灭(覃怡辉<金三角国军血泪史>)。

(四)解除武装,归属泰国

1950年至1961年,“残军”总部迁徙图
图片:美斯乐泰北义民文史馆

在李弥、柳元麟时期,残军在美国、台湾的援助支持下,几次反攻云南均告失利,何况没有军饷的第三、五军,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成功反攻云南呢。残酷的现实,使段、李两位对蒋氏父子卸磨杀驴的做法失望之极。

云南是回不去了,甚至缅北都回不去了。残军第二次撤台后的缝隙,已被缅北各种武装势力所侵蚀。进入缅北20年后的第三、五军已今非昔比,“青山在,人已老”,退出泰国,又往何处去?

1963年初春,残军在美斯乐与阿卡寨之间的一个山坡地集中,段希文统领着官兵,向泰国政府举行缴枪仪式。
“司令台上高悬中泰两国国旗,泰国特使差猜·春哈旺(Chatichai Choonhavan)少将和段希文将军并肩而立。本应由段希文将军先致词的,但他坚持差猜·春哈旺少将先致词。差猜·春哈旺少将首先表示泰国政府立场,感谢孤军合作,接着他转达政府的承诺,在解除武装后,政府将供应孤军种子、树苗,帮助大家从战争中解脱。化灿烂为平淡,从事屯垦。

差猜·春哈旺少将致词后,段希文将军应致词的,但他闭口无言,只转过身子,面向差猜·春哈旺少将,肃穆的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解下佩枪,双手呈上,差猜·春哈旺少将在惊愕中接了过去,回报一个更肃穆的军礼。段希文将军向孤军举起右手,等到全体官兵明白了意思后,把手放下。台上的中国‘国旗’应势下落,这是一项号令。孤军们开始架枪,就在架枪的一刻,那些衣服褴褛、精神疲惫的百战将士——那时大多数都已迈入中年,他们知道,只要双手一离开枪架,便成永诀。刹那间,有人流下眼泪,有人跪在地上,双臂夹头,大哭失声,正是‘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15年绝域苦战,只换得‘不啼清泪长啼血’。差猜·春哈旺少将也跟着怆然,军人的末路使他战栗,他把段希文将军刚才交出的手枪,用军礼奉还,段希文将军疑惑的看着他,差猜·春哈旺少将咽声说:请将军收下,你们离不开武器,离开武器,你们就会成为一团血。”(柏杨<异域·荒城>)。

差猜·春哈旺(Chatichai Choonhavan 1920年—1998年),泰国第17任总理(1988年—1991年)。差猜乃泰国华裔,本姓林,祖籍为中国广东汕头澄海。1940年,差猜毕业于泰国皇家军事学院;1940年开始在军队服役。1949年后,历任多国大使以及外交部长、工业部长、副首相等职。1974年参与创建泰国民族党,后任该党领袖。1976年3月,参与创立泰中友好协会,并任主席。1988年8月,出任首相兼国防部长;1990年3月辞去国防部长一职。1991年2月23日,三军最高统帅顺通·空颂蓬上将和苏钦达上将发动军事政变,差猜政府被推翻。差猜·春哈旺在总理任期内,曾与1989年访问中国,会见了邓小平。

(四)染指“特货”

既然第三、五军已向泰国政府缴械,为什么此后不久重新拥有了武器,尤其还拥有了重武器,很多人都有此疑问。在第三、五军缴械后,发生了泰共武装袭扰美斯乐的事件;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缅共、泰共已呈燎原之势,对泰国政府与边界产生极大威胁。泰国政府需要利用持有武器的第三、五军,在泰北为其构筑一条抵挡缅共、泰共的防线。

这个时期的第三、五军,被台湾切断军饷,虽归顺了泰国,但尚在转轨时期,如何能在泰北生存下去,成为第一要务。从此为了生存,第三、五两军先后都走上为马帮担任武装押运和抽税的活动,自己也做一些“特货”*买卖;不同的是,由于第三军李文焕早已做好不撤台的准备,于是特货生意做得比较早、比较大;第五军做得比较晚、比较小。此后,整个金三角的特货贸易基本上都为第三、五军所控制。

1966年5月,大陆爆发“文化大革命”,台湾重新想利用第三、五军反攻大陆,提出恢复第三、五军的军饷时,段、李两人首先要求台湾先补偿各自赡养第三、五军的380万泰铢的私人债务,然后再谈其它。
为了生存下去,两军协商约定,对特货的管辖区域与线路进行了划分。萨尔温江西侧通道由第三军控制,东侧受第五军控制;在萨尔温江两岸的数百公里的山道上,第三、五军设有配备无线通讯设备的武装护送站共计18个,西岸7个,东岸11个。从此,第五军的生存状况才开始慢慢好转起来。

1967年初,接受了第二次未撤台残军人枪后,坤沙的势力逐渐强大到垄断了掸邦北部和佤邦的全部生鸦片。坤沙的举动,掐断了李文焕、段希文和西盟军区马俊国的主要生财之路,双方产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同年6月,当残军得知坤沙将派张苏泉率领700人护送16吨特货运往老挝,准备将货卖给老挝的“鸦片将军”温·拉迪功,三方于是决定成立一支1400人的联军,携带无后座力炮等轻重武器,准备以大吃小。计划在老挝境内截获特货后,再转手卖给温·拉迪功。联军将拦截地点选在金三角老挝境内的蛮关。

6月26日,两军在蛮关发生遭遇战,双方均使用轻重武器压制对方。这是自1950年以来,残军进入金三角参与特货贸易后,几方之间最激烈的一次交火。联军从人数上超过张苏泉一倍,但由于坤沙军队接收光武部队的人员与武器后,实力强于第三、五军,加之张苏泉的特战经验丰富,所以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哪一方都无法将对方一口吃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6月30日起,温·拉迪功经请示老挝首相富马后,转换角色,由“贩毒将军”摇身一变成为“爱国将军”,动用老挝水陆空三军,对“入侵老挝”的双方部队进行驱逐。张苏泉经不住两面夹攻,下令渡河退回缅境,重型武器和特货全部遗弃在战场,16吨生鸦片被温·拉迪功所掠获。而联军因无船渡河,又不愿放弃辎重,而被老挝军队包围。

此后,经过两个星期的艰难谈判,联军被迫付给温·拉迪功一笔赎金后,老挝军队解除对联军的包围,部队才得以雇船回到泰国,然后再乘车回到基地。

此战,坤沙方负伤74 名,阵亡47名;而联军方面则是负伤300多人,阵亡170多人。温·拉迪功成为“三枭演义”中最大的臝家,而坤沙“损兵折货”是最大的输家,联军则是“偷鸡不成,还蚀了一大把米”。

“特货”,鸦片。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21-5-18 18: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5-18 17:14
在清莱府的鸦片博物馆中,
最靓丽的色彩,就是室内的塑料罂粟花。

在上面传不了这个,好奇怪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21-5-18 20:08 |只看该作者
留印。已粗略读完。反反复复,时用时弃,胡乱插手,体现了中国人的特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21-5-18 20:23 |只看该作者
其实,现在还有自治区。感觉这是个热血英雄的舞台。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21-5-19 15: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霓裳旖旎 于 2021-5-19 16:38 编辑

(五)美斯乐与唐窝

1963年5月,第五军先前选定的军部所在地清莱省猛安,由于地势低洼,瘴气较重官兵极易生病,于是第五军于1964年3月将军部迁往位于清莱府海拔稍高的美斯乐(Doi Mae Salong)*,并定居于此。

早期的美斯乐,只有几户山民,Maesalong音译为“密梭罗”,很接近“美斯乐”的发音。第五军先遣队找到此地后,由段希文拍板决定,将中文名字定为“美斯乐”三个字。

1965年,段希文与遗留在昆明的家人秘密取得了联系,开始与昆明的前妻及家人有了书信往来。当然,这种书信往来是通过大陆有关部门同意的,以配合对残军的统战工作。据说段希文还亲自给当时的昆明市市长潘朔端*写了感谢信,大意是:“看到了家人的照片我老泪纵流,感谢你对我家人的悉心照顾,恩情容图后报。”段希文的与家人的书信往来,由留在昆明的儿子段浩川执笔回复。在书信往来的同时,段希文也经常给昆明的家人汇钱,数目越来越大。因为这个时期第五军参与特货经营,经济状况已经开始好转,段希文有钱可寄。1972年,段浩川的母亲带着其二姐段德丽赶到香港和父亲见了一面。次年,段德丽又到香港和父亲见了面。

潘朔端(1901年—1978年),云南昭通威信县人,黄埔四期生。1929年回滇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六十军团长,在台儿庄战役中带领先头部队奋勇杀敌,带伤指挥作战,坚守阵地至后续部队到达,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一级宝鼎勋章;1945年任一八四师师长,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6年调驻辽宁海城,5月率部起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民主同盟军军长、东北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副参谋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昆明市委常委、昆明市市长、昆明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至第五届昆明市人大代表、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省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病逝。

1968年夏,段希文(左)与第十一师师长李黎明在美斯乐合影。

1968年由第三军、五军组成的“东南亚**志愿军”成立,番号“五七三五部队”*,部队长由段希文担任,李文焕担任副部队长。1969年9月泰国北部发生了清莱省省长巴雅·沙曼密(Prayad Samanmit)及当地军警将领被泰共诱杀事件。这位由泰国中南部半岛巴蜀府新调任的省长,上任不到一年便被泰共杀害,泰国举国震惊。随后泰政府成立04指挥部,并决定请残军出兵,帮忙剿灭泰共。

“五七”是指民国57年,而“三五”则是指三军和五军。

为此泰国的江萨·差玛南将军(Kriangsak Chomanan)*,代表泰国政府对帮助泰国政府剿灭泰共的残军,作出了取消缴械、授予合法居住权等诸多承诺。

段希文将军的好友,促成残军定居泰北的重要人物,
泰国前总理江萨·差玛南将军。

江萨·差玛南(1917年-—2003年),出生于遇逻湾的沙没沙空府的一个商人家庭。1939年毕业于泰国陆军军事学院;1954年赴美国军事参谋学院深造,回国后历任武装部队副参谋长、参谋长、助理最高统帅等职;1973年以上将衔任武装部队副最高统帅;1977年10月1日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77年11月11日出任总理兼任内政部长。1979年江萨访问中国,会见了邓小平。从此中国结束了对泰国共产党的支持,并通过泰境,向与越南征战的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提供支援。


帕当之战中的第二代残军官兵

第三、五军攻占帕当

残军抽调出精兵强将,在段希文亲自指挥下,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前山强攻诱敌,后山潜行攀登,一举攻下帕当(寨),消灭了泰共武装。但此次战斗残军也遭受了阵亡70余人,轻重伤300余人的重大损失。
残军剿灭帕当泰共武装后,与泰国政府的关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泰国皇帝亲自颁发给段希文一枚勋章,以资奖励。并给阵亡将士家属和负伤的将士也颁发了泰国公民证,其他人发给居住证。1970年2月,泰国政府批准残军改编为“泰北志愿自卫队”,由段希文任指挥官。自卫队编制为1500人,泰国政府按自卫队的编制发放给弹药和军饷。

从1970年12月30曰起,泰国政府开始编造泰北志愿自卫队(第三、五军)的军费预算,补助每人每月12泰铢,各军每月军饷 25万铢,即每军每年各得300万铢。在柳元麟时期,台湾每月补给五个军的经费总共亦只是50万铢而已,不足之數还要靠残军自设的“稅捐”补足,故第三、五两军从泰方所获得的军饷补助较之台湾给予的军饷更为优厚。


1971年7月19日段希文于昌孔04 指挥部觐见泰皇,敬献帕当石以示光复国土。

部队改编后,段希文、李文焕分出部分官兵和眷属,建立生产基地,种谷子、大豆、玉米。在泰北立足后,段希文大力兴办教育,1961年他个人出资在美斯乐创办了兴华中学,对当地学生和边远贫困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并每年保送40名优秀学生到外地上大学。其资助的学生如今遍布海内外,不少人成就颇丰。


段希文在美斯乐建立的兴华中学

第三军军部——唐窝

第三军营区大门牌楼:革命大道
左右对联:兴邦要乾旋坤转,革命应身体力行。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按照第三、五军的属地分配,两军以大端河为界。李文焕率领2000多名官兵及家眷,进驻清迈府芳县马亢山,建立起第三军的根据地“唐窝”(Thom Ngom)。

唐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现今周围的村民为第三军少量的第一代人,他们讲云南话(西南官话),大部分国人听得懂,可以进行交流。第三军共建有40多个义民村,除了唐窝,还有大谷地、热水塘、万养等义民村,村里都建有中文学校。

今天的唐窝,较之第五军驻地美斯乐相比较而言,在整体发展上落后了不少,各中原因很多。笔者与李文焕女儿李建园大小姐见面聊天,包括从唐窝第三代人口中听到一种说法:当年,第三军的“抗命不撤”,让台湾从情感上更亲近“奉旨不撤”的第五军。此后,上世纪80年代台湾对泰北展开的大范围救助活动,同样是重美斯乐,而轻唐窝。

笔者与美斯乐残军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李泰增先生曾经交流过此问题,他极为客观地讲:“这个因素可能有,但更重要的是,根据两地实力,其中也包含人的因素作为综合考量,台湾方面有他们的判断与选择”。


第三军军长李文焕

第三军军长李文焕(1929年-2001年),云南省临沧永德县永康镇热水塘村人。解放前曾担任云南省镇康县(今属临沧市)保安大队副大队长;1950年4月25日与镇康县长罗绍文(兼保安大队队长)越境撤至缅甸果敢地区;1952年在李弥时期任第八纵队司令;1956年柳元麟时期任第五军十三师师长、第三军军长;2001年因病去世,终年72岁。陵园建在通往热水塘新村的山麓。

位于清迈热水塘新村的李文焕陵墓

柳元麟为李文焕题写的墓志

笔者与李建园大小姐在唐窝

(六)决裂,残军不复存在

当泰北的残军获得居住权成了合法公民,分了田地之后,台湾当局怕影响其声誉,被国际社会斥之无情无义,于是急忙派出情报局局长叶翔之赴美斯乐会见段希文、李文焕。叶翔之对段、李表示台湾可以马上恢复补给,望不要接受泰国的救助,有什么困难台湾都会解决的。段、李直言相告:两次反攻大陆,台湾都没有给死亡将士抚恤金;而且两次扣发我们的军饷,现在谈恢复补给,一切都晚了。
从此,残军与台湾彻底断绝了关系,也宣告残军的称谓不复存在。

1973年3月10日李弥病死台湾;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1975年7月1日中国与泰国建交。随着国际与地区政治局势的变化,中泰两国建交后,台湾失去了泰国这个重要的通道,于是通过缅泰老金三角地区向大陆派遣特务活动基本停止。

1980年6月18日凌晨1时30分,段希文因心脏病猝发,在曼谷与世长辞。泰国前总理江萨亲临医院,向段希文遗体告别。公祭在当地延续了整整15天,数万群众冒雨从缅甸、泰国前来祭奠;7月24日葬礼举行,泰国总理及多名高级将领敬献花圈,送葬队伍长达2公里。按其遗愿,他被安葬在美斯乐的他那翁山之巅,陵墓面朝北方的故土——云南(按照中国丧葬习俗,墓穴一般是坐北朝南)。

1982年云南同乡会主持建成了希公陵。其中一副挽联高度概括了段希文的一生:扬威异域,树立风范,领导中原豪士,开荒拓土,孤忠撼中外,功勋永铭照佛国;创立会馆,惠泽同乡,相率南诏健儿,兴学建教,桃李满天下,楷模常留在人间。

美斯乐段希文将军陵墓

作为段希文的副手,原第五军参谋长雷雨田在段希文去世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这支部队的掌舵人。


美斯乐初期的雷雨田

雷雨田(1916年-2012年),原名张秉寿,云南曲溪人(今云南建水县)。1937年南京中央宪兵学校毕业,随后参加抗战。抗战胜利后,以上尉军官的身份在广州参加授降仪式;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在淮海战场差点变成解放军的俘虏,此后回到了家乡云南。1949年底,卢汉在昆明宣布起义后,雷雨田没有追随卢汉起义,而是趁机逃离了昆明。

据他本人讲述,1950年9月19日,他侥幸通过解放军多道封锁线进入了缅甸,至小猛棒与残军汇合。此后30年,雷雨田历任第五军参谋长、部队长、及5735部队参谋长、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总指挥、兴华中学董事长、义民文史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美斯乐自卫委员会主席。成为段希文最倚重的人。

雷雨田在自传《从战乱到升平看泰北蜕变》中描述:“策订观光农业双管配合发展,农业规划充实观光资源,观光促进农产品之推销,不旋踵美斯乐侥幸忝列观光胜地之林也。”

晚年的雷雨田总结自己一生时讲到:“我一生经历了3次大溃败,一次是跟日本人的长沙会战,一次是跟共产党的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接着是元江大败(滇南战役),最后来到这山沟沟,作起了山大王。他们叫我雷军长,其实我是山大王。现在想想,我这一生对国家,于民族,究竟何益之有?我一生打了47年仗,8年打日本,32年打共军,7年打在泰国。我们流落在异国他乡,日子很难过,寄人篱下,随时要被赶走。”

雷雨田他曾对一位美国人说:“积历史和我们的切身经验,我感到同美国作敌人容易,作朋友难,而作盟友必亡。当年要我们‘反攻大陆’,美国又是枪又是炮,不干了,便把我们弃如敝帚。南越的吴庭艳,韩国的李承晚下场更惨。美国人从无诚信可言,他们只讲美国的‘国家利益’”。

他还自信地预言中国人聪明勤奋,将来世界是中国人的天下,希望中国人要团结,千万不要内斗,他说他的经历正是活生生的例证。从1993开始,在离开家乡近50年后,雷雨田受邀回到大陆,到了云南、贵州、北京参观访问;1999年雷雨田再次回到了从小生长的昆明,参观了世博会;2012年雷雨田在泰北清莱病逝。


第五军第二代代表人物李泰增与雷雨田  图片:李泰增

(七)存亡之战

泰北志愿自卫队在考柯山阵地

1981年1月中旬,泰国最高统帅部拟定对泰国共产党的作战计划,获得了泰国国务院的批准,泰方决定出兵1600人,另由原第三、五军各出兵200人,两军共出兵400人,与泰军共同组成一支2000人的队伍。1981年2月9日,新编成的“泰北志愿自卫队”由第三、五军联合指挥部副参谋长、第三军副指挥陈茂修*担任指挥官,杨国光为副指挥,参谋长谷学净率队出发,参加剿灭泰共的考柯山和考牙山之战。这是残军自1950年进入缅泰老三国,浴血征战31年后的最后一战。

3月23日,自卫队经过连续7天7夜的攻击,其中3天3夜是处于断粮、断水,最后只能喝尿的艰难困境下,官兵们攻下了考牙山,胜利凯旋返回清莱机场,接受各界盛大的欢迎。

04指挥部作战处长泰军潘巴色上校在清莱机场,向各界报告自卫队官兵考柯山、考牙山战斗经过(右为指挥官陈茂修、左为副指挥官杨国光)。

陈茂修(1918年-2012年),云南腾冲猛连镇陈家寨(今腾冲市猛连乡)人。曾任猛连镇镇长、猛连第二国民小学校长。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云南第五分校)第十八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从基层排长、连长做起,历任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中校营长;残军第三军十四师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第三军参谋长;第三、五军联合指挥部参谋长;中泰联合04指挥部联络官;中印缅文化经济协会顾问。晚年著有回忆录《九一话人生》。

考柯、考牙之战纪念碑

此次考柯山和考牙山战斗,共征战43天,第三、五两军各出官兵200人,伤亡82人,其中阵亡26人。
从1970年至1975年,残军參加了赖弄、赖夭、赖帕猛山区六次清剿泰共的行动,直至1981年考柯山和考牙山战役,大小战斗共计八次,最终攻下泰共的大本营,泰共武装整体不复存在,个别人员回归社会。
泰国政府为考科、考牙之战牺牲的自卫队官兵建立了纪念碑。纪念碑建于考柯山最高点,呈三角形之大理石碑,基底宽11米,代表佛历2511(1968)年开始剿灭泰共;高24米,表示2524(1981)年开始对泰共进行联合征讨;纪念碑高25米,表示2525(1982)年,整个清剿行动结束;石碑底座每边宽2.6米,表示2526(1983)年立纪念碑。石碑內部刻有历次战斗牺牲官兵的名字。




远眺美斯乐

至1983年,第三、五军共有官兵8549人,1542个家庭归入泰籍。
从1951年至1981年,经过30年的工作,大陆争取境外国民党军残部官兵共7207人回国投诚,其中包括军官77名。根据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指示,鉴于境外国民党军残部与台湾当局在组织上已无隶属关系,残军大多数人员已成为合法公民,在泰缅边境山区安家落户,不再危害大陆。至1981年底,大陆停止了对残军的各项转化工作。

不管是大陆、台湾,还是泰国、缅甸,老挝,在讲述残军的时候,都对这支部队称为“九十三师”。这是源于1942年远征军第一路时期,及抗战胜利后中国唯一一支对泰国、老挝日本占领军受降的部队,声名远播的第九十三师与泰、缅、老三国结下的不解之缘。

自1950年3月,李国辉率领第八军二三七师七零九团的700余人,谭忠率领的第二十六军九十三师二七八团600多人,加之原远征军第一路第六军九十三师留守“车佛南”地区的200余官兵会合后,原第九十三师的官兵,从人数上已经超过第八军二三七师李国辉的七零九团。但李国辉为上校正团职,谭忠为中校副团职。复兴部队成立后,李国辉为总指挥,谭忠为副总指挥,于是放弃“九十三师”的称谓,避免因番号上有可能产生的误解。

但对于外围人愿意称呼其原来“九十三师”的番号,也并未刻意纠正;1951年2月,李弥在猛撒成立**救国军总指挥部,名义上恢复了第九十三师的番号,但此九十三师,已非彼九十三师。

受柳元麟的排挤打击,原残军第一军军长吕维英,在第二次撤台前躲到了老挝。残军第二次撤台后,他将原第九十三师300多名官兵,充实到110国际纵队。后因老挝政府军的围剿,吕维英将仅存的100多人交给了张苏泉。而张苏泉为了100多下属的生存,与坤沙联合贩毒。从此,那支抗战时期扬名金三角,与日泰“征缅方面军”血战3日而不退,英勇善战的第九十三师,扬名立万于金三角,也毁誉湮灭于金三角,令人唏嘘不已。

“第九十三师”终究成为历史漫漫长河中的一个符号。

1950年1月6日,英国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同日中国与越南建交;2月20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云南获得解放……。

在漫漫历史的长卷中,1950年2月底,李国辉、谭忠带领国民党两个团级残部进入缅北,在世界各国的史书中皆无刀影,在大陆编撰的1950年大事记中,这段历史也无凿痕。但是对于今天泰北残军后裔而言,如果没有当年李国辉、谭忠率领的残军进入缅北,打下金三角一片天地;如果没有段希文、李文焕率领的第三、五军官兵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泰国国籍(居住权),也不会有今天安居于美斯乐、唐窝及泰北各地几十万的中华子嗣。

中华救助总会,原名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简称救总,成立于1950年4月4日,为当时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以“以胞爱发扬民族精神,以救济团结**力量”为宗旨,**复国理念下的一个组织。其业务受中华民国内政部监督指导并接受中华民国政府委托,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点,专门办理救济中国大陆流亡人士之救济活动。包括募款、空飘、接运及安置反对中国共产党而流落海外的大陆人士等。救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间相当活跃,“**”政治色彩浓厚。总会于1991年更名为中国灾胞救助总会,2000年起改为现名。

上世纪70、80年代,残军的多舛命运广为华人世界所知晓,泰北美斯乐、唐窝也逐渐被华人世界所关注。1981年台湾中华救助总会(简称救总)工作团在台湾号召“送炭到泰北”的活动,对泰北华人社会展开全面性扶助工作。此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笔者在美斯乐中华救助总会泰北办事处前留影  2019年1月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斯乐开始了大规模的转型,茶叶、咖啡种植成为美斯乐的支柱产业;广植樱花树美化环境,美斯乐逐渐成为泰北一处观光景点。

今天,在泰北清迈、清莱操着较为流利汉语的青年人,基本上都是残军的第三、四代人,由于从小受到家庭语境的影响,掌握了汉语,他们找工作相对容易,大部分从事着与华人社会相关的教育、旅游、商贸等工作。
时光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残军第一代老兵的逐渐凋零,无论是“第九十三师”,还是“残军”、“孤军”的番号与称谓,都渐渐被世人所淡忘。

这支在抗战中杨威金三角,两次大败缅甸政府军,多次被台湾断掉军饷,弃如敝帚,每日一餐,衣不蔽体,但气节尚存始终的残军,两岸三地的国人真的不曾忘记他们;在泰北异国他乡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他们以中华子孙的智慧与勤劳,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唐窝第三代陈正慧开设的云南饭店

目前,以云南籍为主,十几万残军及其后裔们安居于泰北密丰颂、清迈、清莱沿边境线一带山区,共约有96个村。段希文将军及老兵的墓穴向着北方,那是他们一生时时刻刻期待回归的故土——云南。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21-5-19 15:42 |只看该作者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5-18 18:03
在上面传不了这个,好奇怪


博物馆展出的各式大烟具。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21-5-19 15:43 |只看该作者
道路 发表于 2021-5-18 20:08
留印。已粗略读完。反反复复,时用时弃,胡乱插手,体现了中国人的特点


欢迎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21-5-19 15:45 |只看该作者
道路 发表于 2021-5-18 20:23
其实,现在还有自治区。感觉这是个热血英雄的舞台。


目前,中缅边境四个特区,除了果敢被政府军占据之外,
其它三个特区基本上保持了自有的武装,称为“民地武”。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21-5-19 16:07 |只看该作者
今天《残军的前世今生》就全部连载完毕。
还有部分内容,是讲述残军第二三代教育,
及目前美斯乐、唐窝发展问题,
在这里就不再贴出了。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回复。
也代表残军第二代精神领袖李泰增大哥,欢迎诸位到美斯乐风雅轩。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2021-5-19 16:20 |只看该作者
林明贤,广东文昌人,出生于广州。1968年到云南边境插队,后出国加入缅共。1969年为缅共东北军区三零三部队特务营战士,历任班长、排长、炮兵营政委、旅参谋长、第二旅旅长。

————————————————————————————————————


知青中的佼佼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21-5-19 16:39 |只看该作者
好了,还是多了一个,改不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21-5-20 20:12 |只看该作者
四九节日快乐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21-5-22 13:11 |只看该作者
四九,那边地震情况如何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21-5-22 13:17 |只看该作者
祝福平安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21-5-22 14:31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层林染 发表于 2021-5-19 16:20
林明贤,广东文昌人,出生于广州。1968年到云南边境插队,后出国加入缅共。1969年为缅共东北军区三零三部队 ...


问好万山。上世纪中缅边境的枭雄基本上都退出一线,
目前,大部以第二代接班。鲍有祥、林明贤都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21-5-22 14:32 |只看该作者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5-19 16:39
好了,还是多了一个,改不了了


辛苦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21-5-22 14:34 |只看该作者


回复有点晚,你也快乐!
昨天,大理漾濞县发生6.4地震,虽震感强烈,
但一切均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21-5-22 14:38 |只看该作者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5-22 13:11
四九,那边地震情况如何

地震震中位于大理苍山东麓,
距离大理古城直线距离只有19公里。
由于大理是白族自治州,白族房屋高度限制在12米。
虽大部为砖混结构,但新房没有倒塌(死伤人员都在土坯房)。
谢谢散步与毛毛的关心。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21-5-22 15:21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5-22 14:38
地震震中位于大理苍山东麓,
距离大理古城直线距离只有19公里。
由于大理是白族自治州,白族房屋高度限 ...

应该也是地震带上,还是多注意,今天好几个地方同时地震

平时家里粮食和水多备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