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论坛 残军的前世今生(陆续补充中)
楼主: 四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残军的前世今生(陆续补充中)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21-5-7 16:54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5-7 16:28
麻烦霓裳,有时间来大理,我请你吃米线。

最爱吃了,汽锅鸡我也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21-5-7 17:09 |只看该作者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5-7 16:54
最爱吃了,汽锅鸡我也喜欢


没问题,两项管够。
云南米线不同地区做法不同,
可以从大理的巍山扒肉饵丝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21-5-7 17:33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5-7 17:09
没问题,两项管够。
云南米线不同地区做法不同,
可以从大理的巍山扒肉饵丝开始。。。

在云南去的据说最正轨的传统店吃的,还好吧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21-5-7 20: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霓裳旖旎 于 2021-5-8 13:37 编辑

攻击松山之战,第八军的军长是何大少,何绍周,松山一战把何大少的万丈雄心打没了,第八军也再也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21-5-8 07:48 |只看该作者
一项浩大的有意义的工程。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21-5-8 12:20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7 20:45
攻击松山之战,第八军的军长是何大少,何绍周,松山一战把何大少的万丈雄心打没了,第八军也再也没有什么出 ...


原本想贴张何绍周陪同卫立煌在松山战役的图片,
鼓秋半天也不成。

金三角残军的创始人李国辉来自第8军荣誉一师,尚有第8军的艮劲。
只是后来家眷随军后,各种问题混杂其中,到台湾后又吃了官司,落寞了后半生。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21-5-8 12:20 |只看该作者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5-7 17:33
在云南去的据说最正轨的传统店吃的,还好吧


对本地与游客标准不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21-5-8 12:21 |只看该作者
岳峻 发表于 2021-5-8 07:48
一项浩大的有意义的工程。


楼上所有朋友,周末愉快!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21-5-8 12:30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5-8 12:20
原本想贴张何绍周陪同卫立煌在松山战役的图片,
鼓秋半天也不成。

发我有空给你贴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21-5-8 12:35 |只看该作者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5-8 12:30
发我有空给你贴上


麻烦了,贴在给狐狸的回帖。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21-5-8 13:37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5-8 12:35
麻烦了,贴在给狐狸的回帖。

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1-5-8 23:44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7 20:45
攻击松山之战,第八军的军长是何大少,何绍周,松山一战把何大少的万丈雄心打没了,第八军也再也没有什么出 ...

前些时候看过战犯的一个电视剧,这些名字都在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21-5-8 23:45 |只看该作者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5-7 16:54
最爱吃了,汽锅鸡我也喜欢

那个自己做很简单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1-5-10 14:53 |只看该作者
(三)战略上的转变

1960年春,大陆进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台湾指示柳元麟加紧窜扰云南的准备,台湾向缅北残军驻地空投了400人的特种部队,柳元麟培训了2000 余名作战骨干。到1961年残军第二次撤台前,柳元麟时期的残军兵力再次达到一个高峰,共有官兵近万人,下辖五个军:第一军军部位于孟瓦,军长吴运暖;第二军军部位于索永,军长吴祖柏;第三军军部位于莱东,军长李文焕;第四军军部位于孟马,军长张伟成;第五军军部位于猛隆,军长段希文;以及西盟军区和孟白了守备区。各军下辖有二至三个师,师所辖各团兵力从几十人到几百人或上千人不等,各类军官多于士兵。

靠近中缅边境的为第一、四军,遵照柳元麟制定的战略方针:与解放军接触时保存实力,避免决战,以窜扰、潜入为攻,以避战、逃跑为防;与缅方既敌对又共处,以求长期生存。

上世纪50中期,在朝鲜战争停战后,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继续将冷战重点放在欧洲,直至越南战争的开始。1958年4月和7月,中苏两党因“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等问题,双方意识形态上的积怨已久,造成两党关系公开决裂。1960年美国扶持的南越总统吴廷艳的政府,因贪污腐化民心丧尽,无力阻止越南共产党领导的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武装斗争,美国肯尼迪政府直接介入越南战争,中苏两国采取分别支持与援助越南共产党。以美苏中为首,意识形态角逐的主要战场放在了越南。在两大阵营角逐的大背景下,此时期的台湾地位形同鸡肋,柳元麟时期的残军更是如此。

在《金三角国军血泪史》一书中,作者覃怡辉对柳元麟有十分恰当的总结:“柳元麟缺乏足够的军事才能去领导这支复杂的游击部队,于是他只好利用部队间的矛盾而采取分化和拉拢的手段,以強化、巩固其个人的领导权威。例如,他把段希文五军下的三个师,抽出其中的两个师来成立新的第三军,把呂人豪(吕维英)一军的三个师抽出一个师成立新的第四军,最后他籍故革除了第一军和第二军的军长;而五军军长段希文因防范比较严密,虽能侥幸逃脱了被革职的命运,但却被柳元麟无故扣除了军饷和武器,痛苦更加深重。柳元麟可以把一个本来**士气昂揚的**游击部队,领导成为一个因內斗不断、內伤累累、无法团结、不堪一击的部队。这当然也是国府上层用人唯亲,未能用人唯才的结果,最后终于沦为走向失败的下场。”
抛开柳元麟个人的德行与能力,着眼于当时国际大背景做一个分析,则应该更为客观。

上世纪50-60年代,大陆已实施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经济实力与军力快速增长;李弥两次反攻云南的行动均告失败,蒋介石在中缅边境建立陆上反攻基地,已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综合以上因素,柳元麟做出的战略调整其实并无太多不妥,应该只是蒋介石本人不满意而已。

1961年3月、4月间,在残军遭受了解放军的两次跨境打击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担心中国政府以打击残军为由,长期派军驻扎缅甸,从而使共产主义势力在南亚兴起,影响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利益。于是美国联合其它国家,施压于台湾。在国际社会的重压之下,台湾决定第二次将残军撤台。柳元麟及官兵4000余人陆续撤离缅北,“柳元麟时期”宣告结束。

六、中国边防部队两次跨境打击残军
(1960年底-1961年初)

缅军对国民党残军两次作战的失败,使缅甸政府对残军在缅镜的存在,着实心有余而力不足。1957年开始,缅甸政府与军方终于放下各种担忧,多次主动向中国政府表示,希望中国派遣军队进入缅镜对盘踞在金三角地区的残军进行直接打击,缅方则给予大力协助。

1960年初,位于孟白了基地的机场竣工。1960年2月17日,来自台湾的第一架运输机为残军运来补给。当时,反对修建机场的柳元麟部参谋处长梁震行就曾预言:“当机场修成的時候,就是我们倒楣的开始。”
由于修建机场缺乏工程机械设备,于是动用了大批残军官兵人工修筑。如此浩大的工程,必然会引起缅甸政府与中国大陆的注意。参谋处长梁震行的预判与讲出的实话,被蒋经国的亲信,派往柳元麟部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徐汝楫少将听到后,竟将其定为“共谍”,虽经查无实据未获罪入狱,但回台后,军衔由少将核降为上校。可见,当时由台湾辐射到缅北的“白色恐怖”*现象也是相当的严重。

“白色恐怖”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形容专制社会执政者迫害政治异见人士而导致的社会不安氛围。

1960年4月末,周恩来总理结束对缅甸、印度、尼泊尔的国事访问,在前往柬埔寨、越南之前,他和陈毅副总理在昆明召见了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鲁瑞林,详细了解逃入缅甸的国民党残军的情况。大陆高层领导如此高度关注中缅边境局势及国民党残军情况,是因为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缅甸国会刚刚批准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关于两国边境问题的协定,并依此协定两国将共同勘界,而勘界过程中有可能会遭到国民党残军的骚扰。

在1959年5月4日,毛泽东就曾在昆明军区呈送的内参文件上作了批示:“应引起警惕,派得力人员去调查并研究对策,中央军委亦应派员去云南具体落实。”中央和军委对盘踞缅泰老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更加关注。
中国和缅甸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历史上两国边境贸易往来,边民通婚现象十分普遍,中缅两国之间没有十分明确的疆界。1955年底,在中缅边界南段未定界的黄果园附近,两国边防部队因大雾天气而发生误击,史称“黄果同事件”。事件发生后,缅甸的极右报刊歪曲事实,攻击中国军队侵入缅甸,并且把两国正在协商中的边界问题全部公开。与此同时,美国借黄果同事件大做文章,极力渲染中国对外进行扩张,并且支持“马尼拉条约国”搞军事演习,制造紧张空气,威胁东南亚地区的安定与和平。

黄果园事件的发生,促使中缅双方进一步加快边界的勘察工作。1960年6月27日至7月5日,根据中缅边界问题协定成立的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中方首席代表为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谈判首席顾问是云南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缅方由缅甸政府军副总参谋长昂季任首席代表,缅北军区司令官山友准将任首席顾问。中缅双方在谈到勘界警卫问题时,姚仲明大使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向缅方表示:国民党残军盘踞金三角地区,不时骚扰中缅边境及中缅边民,还有可能破坏中缅联合勘界行动。为保护勘界人员的安全,必须对国民党残部给予必要的打击。

缅方代表听了姚仲明大使这番话,对中国政府感激涕零。几年前请求中国军队进入缅镜,双方共同打击残军的等待,终于有了回音。双方一致认为,中缅应尽快携手打击缅甸境内的国民党残军,以绝后患。总参作战部边防处处长成学俞受部长王尚荣指派前往昆明,与丁荣昌副司令员一起,同缅军代表举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警卫问题专门小组会议,并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协议。协议规定: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中方部队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纵深20公里;清剿国民党残军的行动,双方应在同一时间进行,行动时间暂定于1960年11月22日左右。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2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越境作战行动。行动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坐镇昆明指挥。作战目标和目的很明确,清剿越闹越欢的残军,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昆明军区确定以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奔袭残军的16个据点。中央军委对于解放军出境作战,在国际上及东南亚国家所产生的影响有所担忧。于是对参战部队的要求十分明确,将20公里的出击纵深用红线标出发给突击队。毛泽东做了专门的批示,且用词十分严厉:“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同时,国防部部长林彪则几度重复他的作战原则:“断退路,先围而后歼。”

作战方案中,解放军确定了重点打击设在孟瓦、阵马、孟育、踏板卖残军的据点,并有针对性地拟订了捕获残军六名军、师级军官的名单。战斗定于11月22日打响。然而20日,中方发现红线南侧的缅军兵力过于单薄,难于履行堵截残军,配合解放军作战的任务,中方及时转告了缅方。但是缅军的运筹与应变能力与解放军相差着好几个层面,统一作战中双方的行动步调,从开始就不太协调。

21日晚21点30分,解放军22支突击队迅速向残军的16个据点移动。据侦察,总参要求重点捕歼的残军的师级军官有五名在红线附近,而柳元麟却不在红线区域内。坐镇昆明前线指挥部的秦基伟发出新的命令:“战斗打响后,如敌逃跑,命令部队马不停蹄,跟踪追击!”  

(一)第一跨境打击

按预定计划,战斗应在22日凌晨6点30分打响。然而,这次对解放军来说十分陌生的山地丛林战,首先因为受地形影响,各突击队无法在预定的时间到达攻击地点,突击行动没有完全按计划进行,出击的16个据点,最早的4点50分就开始了,最晚的7点50分才交火;其次由于解放军越境出击实出残军的意外,残军并未设防与警戒,16个出击点,拿下了14个点,只有2个点扑空。

最早打响的踏板卖据点,战绩最佳,全歼守敌,残军第一军二师师长蒙宝业被击毙;5点40分曼俄乃攻坚战打响,虽然解放军对据点攻击扑空,但在追击中击毙了残军第四军五师师长李泰,但同时解放军的伤亡也较大。
残军不敢与解放军恋战,稍一接触就向密林深处溃退,很快都退离到红线区域以外。由于在红线内作战的命令被规定得很死,参战部队只好在红线处停止追击。总指挥秦基伟得到前方战报后,一边命令突击队在红线内清剿残军,巩固战果,一边向总参请求与缅方协商,同意部队越过红线追击残军第四军主力。但中央军委的态度非常坚决,于是攻击不得不在红线处终止。

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跨境作战的解放军严守了“四不”要求,缴获的武装弹药、金银财宝和大批鸦片、海洛因等毒品都交给缅甸方面处理。这些实际行动,更增加了缅方对中方的信任。  

(二)第二次跨境打击

缅甸军队对残军的行动(湄公河战役),未能按照与解放军拟定的时间与方案进行。1961年初,缅军调集了9个营约10000人,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东北推进。柳元麟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将缅军诱入王南昆狭窄低洼地带进行伏击,以此瓦解缅军的进攻,并寻机歼灭缅军有生力量。残军先佯装节节败退,来迷惑缅军,诱使缅军一步步落入其圈套。几天后,缅军果然入套,被残军挤压在王南昆至芒林的狭长山道间,缅军的远程大炮与飞机难以施展威力,缅军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缅方紧急向中国政府恳求:请解放军越过红线,协助缅军作战。

当时,中央军委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声音,而且在短期内,中国军队在中缅边界地区集结更多的兵力是相当困难的;再加上1961年中国正处在中苏关系交恶,以及经济困难的重重困厄之中,难以满足缅方的请求。然而,缅军的求援之声越来越急迫。1月21日下午,缅军方代表飞抵解放军前线指挥郝,请求解放军迅速出兵越过红线,攻击残军几大据点,以解救王南昆、芒林地区被困的缅军。经中央研究决定再次出兵缅甸,跨境打击国民党残军。

总参再次强调了作战纪律:一切行动一定要按双方协定的范围实施,力求不伤害百姓;一定不要越过老挝边境作战;枪、炮弹不能过湄公河,湄公河上的汽艇不能打,靠岸的确系国民党残军的可以打。   
解放军第二次跨境打击不如第一次顺利。主要原因在于部队对纵深地段的地形不熟,极容易迷失方位;热带原始森林阻碍了参战部队的奔袭速度;战前无法进行充分地侦查,缅军也无法提供可靠情报来源。而残军则正相反,经受了解放军第一次打击后,便制定了遇解放军攻击就撤,在撤退中逐步抵抗,以抵抗掩护撤退的策略;如果解放军穷追不舍,就退入老挝境内暂避,以保存实力。因此,当残军获悉解放军继续南下进击的情报后,便主动放弃了对王南昆、芒林缅军的围困,仓促渡过湄公河,退入了老挝境内。

自1961年1月25日开始,至1961年2月9日,中国军队全部撤回国内,解放军以四个团的兵力开始隐蔽行动,沿着300公里正面向纵深100公里的缅甸东北角地区分路疾进。第二次跨境打击,解放军摧毁了残军在江拉、孟百了的总部。中缅军队缴获了柳元麟扣发给第五军段希文部,未及转移走的大量美制武器及物资,于是缅甸政府以此控告美台资助残军,美国政府反过来又压迫台湾。1961年2月19日、22日,肯尼迪授权美国政府,两次照会台湾,言辞强烈地要求台湾必须撤回残军,否则后果十分严重。

解放军前后两次出国作战,击毙残军师长两名、活捉副师长一名、共歼残军740人,摧毁了残军在缅北经营了10多年的据点,协助缅方收回了拥有30多万人口、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次跨国界军事行动保障了中缅联合勘界顺利进行,为稳定中缅边境扫清了障碍。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1-5-10 14:54 |只看该作者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5-8 23:45
那个自己做很简单


自己做,配料齐,可能更好吃。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1-5-10 15:09 |只看该作者
中缅现在还存在边境问题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21-5-10 20:23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5-10 14:54
自己做,配料齐,可能更好吃。

你会做饭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1-5-11 17:36 |只看该作者
老贾 发表于 2021-5-10 15:09
中缅现在还存在边境问题吗


自1962年勘界后,官方层面已不存在边境未定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1-5-11 17:37 |只看该作者


不仅会做,而且还有几个拿手菜。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1-5-11 17:40 |只看该作者
(三)祖宗基业,誓死必保

距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跨境作战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基于时代背景下,客观回顾“中缅勘界”与“勘界警卫作战”,以往鉴来,有几点是值得所有国人深思的:

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南地区局势尚未安定,共产党不仅面临肃清大陆国民党残余势力的任务,而且还要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保障民生;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采取冷战思维,对新中国实施包围封锁的战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直接威胁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亟待解决来自各方的压力;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对英帝国主义与清政府、民国政府签订的有关中缅边境条约中侵占的中国大片领土采取“暂时维持现状”的方针。然而,出于国内外局势及战略上的考虑,中国需要尽可能多的争取与保持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960年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中国政府从缅甸手中收回片马、古浪、岗房、班洪、班老部落地区,将猛卯三角地(南坎)划给了缅甸。这样,将近1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便沦入到了缅甸手中。而作为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一粒棋子,残军秉承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旨意,对边境地区不断的骚扰,也成为中缅两国加快签订边境条约的助推剂。从当时国际环境下考虑,中国领导人做出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正是有了巴基斯坦、缅甸两个封锁链上的“缺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实施战确包围的企图最终归于失败;

三、李弥带着蒋介石“择佳机,图反攻”的指示来到缅北,根据回避国际法的需要,其所制定,将残军拉至野人山、江心坡等真正滇缅未定界地区的战略计划,最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客观地讲,如果蒋氏父子能具有民族及领土意识,审时度势地调整反攻大陆的政策,支持李弥将残军拉至缅北野人山、江心坡等地区,那么这些未定界地区的管理权(施政权),就不会丢失。这块大于台湾面积7倍的土地有可能就会延续保留至今。可见,蒋氏父子一是缺乏“祖宗基业,誓死必保”的认知高度,二是受制与臣服美国的程度非同一般。外蒙古的丢失*,并未使蒋介石引以为戒。

四、广袤的中华大地是先辈用血汗与生命换来的。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孕育着各种丰富的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而经济发展又是国富民强的重要基础;在领土问题上,任何主义与信仰,任何党派与个人,都应该以捍卫祖先用生命和鲜血打下的江山为已责,将民族与国家的利益视为至上。决不能因兄弟阋墙而丢失祖宗基业。

1945年,在二战接近尾声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蛮横无理地要求中国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作为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站在各自利益上,均表示同意斯大林的要求。苏美英三国秘密签订牺牲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以换取苏联尽快对日宣战。1946年1月5日,蒋介石为换取斯大林“不援助中共”为条件,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194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蒙古建交。退败台湾的蒋介石以苏联没有遵守“不援助共产党”等条款为由,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将外蒙古重新“纳入”中华民国版图。1953年在国民党七大上,蒋介石曾就承认外蒙独立做出检讨:“这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

1961年7月11日,在台湾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年届古稀之年(74岁)的蒋介石,准备启动反攻大陆的“国光计划”。他不无伤感地说:“过去在台(湾)12年,虽有机会,但没有现在的形势有利,再不奋斗打回去,则决回不去了”。但是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坚决反对蒋介石反攻大陆,认为台湾反攻大陆不仅不可能成功,反而可能因此丧失这块“不沉的航空母舰”。

自1965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爆发的“八六海战”*始,经过数次海上较量,国民党海军受到解放军海军的重创,海上优势荡然无存。至上世纪60年代末期,耄耋之年的蒋介石已无反攻大陆的信心和勇气,开始逐步放弃“自力主动反攻”战略,开始调整为“攻守兼备”、“待机**”的策略。在这样的情势下,国光计划也开始慢慢淡出蒋介石的视线。

1965年8月6日,解放军南海舰队鱼雷快艇11艘、高速护卫艇4艘组成突击编队,将企图输送特工人员在闽南地区登陆,进行袭扰破坏活动的国民党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小型猎潜舰章江号,击沉于东山岛东南海域。剑门号中校舰长王蕴山、中校参谋长黄致君以下34名人员被俘。此次海战被称为“八六海战”。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1-5-11 17:46 |只看该作者
七、三驾马车时期
(1964-1974年)

(一)光武部队

残军第二次撤台后,台湾为保住金三角地区的根据地,弃用了以云南籍官兵为主,不受台湾待见的第三、五军非嫡系部队,而是在原来的情报局1920区和党务系统中二组云南处下分别成立各自的部队,形成了第三五军、情报、党部三足鼎立的“三驾马车”(台湾称:三头马车)的局面。两年后(1963年),国际上风声稍减,蒋氏父子再次想利用留在缅北的部队,也包括第三、五军反功云南(大陆)。

1965年1月,蒋经国出任台湾“国防部长”,将党政军以及情报系统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他指示情报局长叶翔之成立“光武部队”,由情报局在台湾培训军职干部,再前往泰缅一带召募华侨青年学生及当地少数民族人员约3000人,训练组织成4个武装大队,分别配属于缅甸、老挝境内的四个情报工作站区,总指挥部则设在泰国境内清迈马亢山的格致湾。1969年由于受到各方掣肘,不擅长军事活动的中二组云南处,将其武装突击大队移交给情报局,于是结束了“三驾马车”的局面。

第二次撤台时,除了第三、五军,还有两支未撤的部队,一支番号为西盟军区,以华侨学生与彪悍的佤族青年为主,人数300多人的部队,领导人是马俊国,情报局授予他们“滇西行动总队”的番号,光武部队成立后,“滇西行动总队”即成为其四个大队中的第三大队;另一支是曾诚领导的第二十五师,因这支部队当时在协助老挝政府剿共,来不及撤台,于是被授予“滇南行动大队”,两支部队转隶于情报局,留在了金三角。后来曾诚的部队遭遇到缅共的打击而溃不成军。

(二)乏善可陈

纵观金三角残军的各个时期,后李弥、柳元麟时期的光武部队乏善可陈。如果说,李弥、柳元麟时期的残军对缅军两战全胜,还对得起“第九十三师”的称号,那么到了光武部队时期,已是一代不如一代。当然,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对大陆进行渗透、情报、暗杀、策反为主的一支游击部队。

光武部队从组建伊始即采取秘密作业方式,算是汲取了前两次撤军的经验。台湾当局对外也不承认有此军事组织的存在,但私底下为了尽快完成部队组建,获得具有作战经验的士兵与军事上的优势,光武部队召募士兵的待遇比其它当地武装仅几十泰铢的月薪高出数十倍,在装备上也高出其它武装好几个层面,包括75山炮、40榴弹发射器、特种作战型M18步枪、M1冲锋步枪及90式手枪等适合山区游击作战的最先进武器;与老挝右派军方及老挝北部的瑶族发展协助关系,建立了运输补给线,因此很快就发展成为金三角地区最强大的武装游击部队。

1966年5月,大陆爆发了举世瞩目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国内各行各业逐渐陷于混乱状态。蒋介石认为反攻大陆的最佳时机到了。但是光武部队在这个时期对大陆所进行的情报、策反,也包括暗杀活动,在国际、国内造成的影响,所起到的作用寥寥。

《中国,曾参加一场最秘密战争》一书中所述:从1962年至1966年,残军与光武部队共计对云南骚扰八次,每次都几乎被全歼。自最后一次被全歼后,再未入境骚扰过。

上世纪60年代的金三角已形成各种地方与贩毒武装,以及外来势力对峙的混乱局面,包括知名的毒枭罗兴汉、坤沙、艾小石、屈鸿斋等部在内的贩毒武装,有大小不少于10个以上的独立军事派别;再加上缅甸政府军、缅甸SSA学生派部队及亲大陆的缅甸共产党军队,光武部队成立后与各武装派别冲突不断,部队伤亡极为惨重。

1973年3月及5月,光武部队与缅甸政府军进行了两次莱吉山战役,算是重现了当年第九十三师的血性与风骨。当时光武部队第一大队500名官兵,靠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与灵活的战术,抵抗在飞机、坦克支援下,缅军2个师的轮番进攻,第一大队坚守阵地不退,造成缅军近300人的惨重伤亡,迫使缅军不得不停战。这场战斗不仅被缅甸侨报以“国民党武装部队扬威异域”为题报导过,而且也使光武部队在金三角众多武装势力中得以立足。

(三)光武部队与毒枭们的关系

史学研究的根本,在于探索真相。
谈及光武部队的时期,有个问题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那就是光武部队与金三角毒品与毒枭们的关系。原台湾情报局中将副局长翁衍庆,在西盟军区独立教导团团长尹载福的回忆录《异域英雄》序中写道:西盟军区马俊国部曾克扣官兵军饷,计划用于贩毒,为此造成反对贩毒的尹载福最终脱离了西盟军区。

台湾出于政治、军事层面的考虑,为了联合当地的**势力,与罗兴汉、坤沙等贩毒武装采取战略结盟的关系。这种结盟的关系,实际上已起到协助贩毒集团的作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金三角半数以上的毒品流入美国,越战中的美军士兵,近30%的官兵吸食大麻与海洛因,于是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极度不满,拉上联合国再度频频向台湾施压。

《上瘾军队的神话:越南和现代毒品战争》的作者、美国塔尔萨大学的历史教授杰里米·库兹马罗夫(Jeremy Kuzmarov)认为,美军在越南广泛使用毒品有多种原因:“部分是因为有反战情绪,士气崩溃;部分是因为毒品的供应充足。”

1974年已升任台湾“行政院”副院长的蒋经国,下达了第三次撤军的“华山计划”。光武部队所有的官兵一律发给半年的遣散费后就地解散,残军在滇缅边区前后长达24年的反攻前哨战画上句点。而光武部队的资料,先受台湾《国家档案法》(1999年前),后受当局“宁严勿宽”的限制,也被列入机密档案而尘封。

(四)蒋家政权的崩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三、五军已断绝了与台湾的关系,定居泰北,并在泰国政府及台湾民间团体的帮助下,开始了逐步的转型。一件跨国命案的发生,促成了台湾蒋氏父子政权的崩塌。从此,台湾开启了从威权时代朝民主时代的过渡。

刘宜良(1932年-1984年),祖籍江苏靖江。台北政工干部学校(今政治作战学院)肄业、美利坚大学政治学硕士。曾从军,做过记者,当过作家,笔名“江南”,“刘江南”,后加入美国籍。1984年10月15日,遭暗杀身亡,酿成轰动一时的国际事件。

1984年10月15日,台湾黑道人物,竹联帮大佬陈启礼,受台湾国防部情报局派遣,前往美国刺杀《蒋经国传》的作者,华裔美籍作家江南(刘宜良*)。

江南案发生后,引起美国政府对台湾蒋经国政权的极大不满,强硬地要求台湾追查并交出凶手。11月12日,蒋经国在美国的压力下,先是下令执行一清专案的扫黑行动,逮捕参与江南案的陈启礼、吴敦;1985年1月10日,又下令逮捕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汪希苓*、副局长胡仪敏和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7月1日,蒋经国下令取消国防部情报局,将情报局的业务与国防部参谋本部特种军情室合并,另外组织由参谋总长负责指挥的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并且由陆军八军团司令卢光义担任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局长。1986年6月18日,蒋经国分别任命蒋纬国和汪道渊担任中华民国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以及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

汪希苓(1929年-),生于浙江杭州,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国民党海军。1945年赴美国接受海军一年半训练,曾任蒋介石上校海军武官侍卫官;1965年担任驻意大利副武官;1972年出任驻美国副武官;1974年任国家安全局副局长;1979年任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顾问,负责北美地区情报资料收集工作;1980年回台任国防部情报局少将副局长;1983年以海军少将衔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因涉入江南案,在美国的施压下,被判处无期徒刑。1991年1月21日,经两次减刑后获假释出狱。

陈虎门(1940-),祖籍辽宁省辽阳市。高中毕业后进入高雄水产学校学习,毕业后到远洋渔船工作,后进入国防部情报局,成为情报局第二批派往光武部队的中尉情报员,在金三角地区工作了3年。1984年担任情报局第三处副处长,主持参与了江南案;入狱2年6个月后重回情报局任第四处副处长;1993年晋升少将军衔;2000年退休后在泰国清迈从事餐饮业。

1985年3月1日,陈启礼“发小”张安乐*(绰号白狼),为防止台湾情报局杀人灭口,偕同一位替陈启礼保管与情报局通话录音带的匿名人士,出席美国洛杉矶台湾人社团所召开的“江南命案演讲座谈会”时,宣布“蒋孝武就是谋杀江南的元凶”。而刘宜良遗孀崔蓉芝坚称江南之死必然与蒋经国有关。

张安乐(1948年-),祖籍山西省洪洞县,出生于南京,1949年到台湾。台湾师大附中毕业、淡江文理学院(现淡江大学)历史系学士、美国内华达大学会计学士与资讯管理学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运筹学硕士肄业,台湾竹联帮“狼”字辈元老,绰号“白狼”,曾担任竹联帮“总护法”。因涉及江南案”名噪一时,后因违反《组织犯罪防制条例》,遭到检方通缉潜逃海外。1996年后避居大陆投资设厂,成立韬略集团创始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安全帽制造商。其安全帽销量,占全球市场的45%以上。2005年创立“中华统一促进党”,担任总裁,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2000年退休后的陈虎门,在面对新闻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亲手将‘执行制裁行动’的完整计划书,当面交给汪希苓局长与汪道渊秘书长。至于他们有没有再向上呈报给蒋经国总统,我们不知道。不过,我们该做的都做了,绝对不是瞒着上面,自做主张的鲁莽行动。”

江南案爆发后,台湾舆论界认为此案背后主使人并不是蒋孝武。因为江南在《蒋经国传》正式出版时,已大量删减了对蒋经国不利的言辞,并在全书的最后部分肯定了蒋经国治理台湾的功绩。蒋孝武似乎已没有理由替父“出气”。由此舆论界认为真正使国民党对江南痛下杀手的是江南即将翻译的《吴国桢传》。

当年,蒋介石清算第三势力,先暗杀吴国桢未遂,后逼其辞官赴美。吴国桢在美国屡屡发表文章抨击蒋介石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与蒋介石的文宣部门针尖对麦芒。吴国桢用英文写成自传《吴国桢传》,准备在美出版。自传中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大加揭露与挞伐,并有涉蒋介石和宋美龄等国民党高层的轶事与丑事。国民党竭力阻挠该书出版,最终由宋美龄亲自派人赴美做其工作,吴国桢给了老朋友宋美龄面子,最终未出版传记。而江南在遭刺杀之前,正在对该书进行翻译,计划出版该书的中文版。

《中国时报》、《亚洲周刊》的评论员林博文说:“他(江南)之死,就是为了要写《吴国桢传》,他也不知这会遭杀身之祸,他连被警告都没有。结果,他之被害,是毁了‘一制’,国府的威权制遭到痛击,使其无法顺利转型,弄出后来阵痛不止,一直到今天。”
柏杨对江南案的评价一语中的。他说,江南奉献的生命与鲜血,“化作压死暴政的最后一根稻草──证明蒋中正(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政权,已堕落为赤裸裸,多行不义的权力。江南之死,引起(蒋氏父子)整个政权溃散的骨牌效应。江南是最后被害者,以后蒋氏父子就再也不敢重犯,再也没有机会重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1-5-11 17:51 |只看该作者
连更两部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21-5-11 17:55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5-11 17:40
(三)祖宗基业,誓死必保

距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跨境作战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基于时代背景下,客观回顾 ...

多不容易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21-5-11 18:03 |只看该作者
写字也召来横祸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21-5-11 18:03 |只看该作者
虽然像天书,还真的看下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21-5-11 21: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5-11 18:03
虽然像天书,还真的看下来了

这不是天书,是血淋淋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21-5-13 17:15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11 21:06
这不是天书,是血淋淋的历史

你一直在追看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21-5-13 19: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好帖要顶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21-5-13 21:12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4-30 11:45
(二)由小说、电影到《金三角国军血泪史1950-1981》
1990年台湾导演朱延平,将《异域》一书改编成同名电 ...

。影片中由罗大佑作词作曲的插曲《亚细亚的孤儿》,让人耳熟能详。


+++++++++++++


原来这首歌是这不电影里的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21-5-13 21:20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4-30 12:06
国民党次日得知卢汉起义后,即下令中央军第二十六军和第八军围攻昆明。但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已厌倦内战, ...

看到这做记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