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六星个人文集 【书房丛书】我是来打酱油的自选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房丛书】我是来打酱油的自选集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4-9-24 19:25 |显示全部楼层
妖蛾子 发表于 2014-9-24 19:22
每天都看《中老年时报》,联系的够神速,立竿见影。
为了消灭阅读上的盲区,还可以浏览青年报和少年报的 ...

《天津青年报》早黄了,改成了《城市快报》,《城市快报》也卖不出去了,改为在地铁站免费赠阅。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4-9-24 21:10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生 发表于 2014-9-24 21:08
请问酱油哥,选这个专业有没有后悔过?

没有。自参加工作起,就一直不坐班。我很欣慰。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4-9-24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常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4-9-24 21:37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生 发表于 2014-9-24 21:31
你才赖皮,我发誓没看过你照片。

113楼,立等可取。看了写下观后感。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4-9-24 21:49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生 发表于 2014-9-24 21:45
哎呀,酱油不说,真没看见。高中时候?好乖、亲切。

花生在这儿贴一张照片,小时候的也行,最好是三岁的,为啥呢?三岁看老。{:soso_e128:}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4-9-24 21:55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富贵 发表于 2014-9-24 21:54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不

那发个七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4-9-24 22:16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生 发表于 2014-9-24 22:15
奇怪,不要Q不要电话号码,要照片。。

你想全给我们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4-9-24 22:18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得全给!{:soso_e128:}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4-9-24 22:36 |显示全部楼层

好饭不怕晚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4-9-25 08:0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来打酱油的 于 2014-9-25 08:10 编辑


            安可

      我上大学时,校园里流行交谊舞,流行三毛和琼瑶,还流行朦胧诗。
      我跳舞不行,总踩女生的鞋。三毛的书,翻过;琼瑶的书,看两眼就起鸡皮疙瘩。写诗我也不行,朦胧诗,连看都看不懂。当时,系里有一东北的男生,叫王立夫,身高马大,吟得一手好诗,追捧者众,其人穿风衣,戴墨镜,得瑟一时。
      那时,我爱唱歌,通俗的。张行的《迟到》、齐秦的《大约在冬季》,我没事儿就哼哼。最拿手的是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我把“黄山”唱成“黄三”,几可乱真。
      最崇拜的是齐秦。崔健也很火,但声嘶力竭的风格,跟我不太搭调。我喜欢齐秦,他的歌旋律凄美,歌词更是打动人心。比如《外面的世界》:“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我总是在这里盼望你;天空中虽然飘着雨,我依然等着你的归期。”真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
      相比港台,大陆的通俗歌曲,旋律总是不够好听,歌词呢,要么太直白,“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往前啊走,莫回呀头”;要么华而不实,“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唱了半天也不知所云。
      话说我大学毕业之后,分到了一家法制报社。那时单位里大学生不多,我跟一位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女记者比较投缘,她叫董洁,那时候刚结婚,老公是她的大学同学,在法院工作。因为都爱唱歌,她和她老公多次请我去歌厅。
      我们去的是一家小歌厅,是作家冯骥才的弟弟开的。歌厅在一所小楼的二层,里面昏昏暗暗的,几个小圆桌上点着苹果状的蜡烛,唱一首歌三元钱,一人唱时,其他客人都安静地聆听,间奏、结束时,还绅士般地鼓掌。
      董洁的老公很精干,会的歌也比我多,王杰的《安妮》是他的保留曲目。一次,他唱了一首新歌,姜育恒的,我觉得挺好听,就找他要了歌词,没过多久,我也会唱了。这首歌的歌名,是我唱过的歌里最长的,叫《我其实是一个很容易掏心的人》。
      开头几句歌词是:
      有一种爱,
      一点点,
      就能打动你的心;
      有一种酒,
      一点点,
      就能醉你到天明;
      有一些歌,
      不必安可,
      就能让你记住那些声音;
      有一种微笑,
      带点伤感,
      还是那么诚恳……
      其中的“安可”两个字,啥意思我没闹明白,一直装傻充愣地唱了十多年。
      近年来,网络越来越发达了,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把“安可”两个字输进了百度的空白框子里,这才知道,“安可”是英语“Encore”的音译,是“要求再唱”、“再来一个”的意思。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14-9-25 15:22 |显示全部楼层
开的是寂寞 发表于 2014-9-25 11:03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这个我儿子小时候特爱唱,都不知道从哪儿学的,吐字还不清呢,调 ...

关键词是妹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14-9-25 22: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生 发表于 2014-9-25 19:16
呵呵,要搁现在,直接用英语,也不会给酱油哥这么久的困惑。

我还以为是广东话呢,根本没往英语上想。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4-9-26 07:01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富贵 发表于 2014-9-25 11:56
哈哈,寂寞的情绪,等你照片触发

虽然没看寂寞的照片,但感觉她应该有法国女人一般的优雅。寂寞,证明一下呗。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14-9-26 07:04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还没看过落花生的照片,但感觉她有四川竹子一般的清秀。花生,证明一下呗。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14-9-26 07:07 |显示全部楼层
开的是寂寞 发表于 2014-9-25 12:23
哦,这还真是个难题呢

唉,你天天上街不让人看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14-9-26 07:10 |显示全部楼层

              饼头

      大学二年级暑期,天津师大组织各系的学生奔赴革命老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去了河北省的涞源县。想当年,八路军在这里击毙了一个日军中将,叫阿部规秀;想当年,这里出了一个给日军带进包围圈儿的抗日小英雄,叫王二小;想当年,一个加拿大人,在这里的一个小庙,弯着腰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叫白求恩。
      因为我是学新闻的,中文系的领导让我牵头办一份《涞源团报》,临行前,我和张正、李玮等几位同学备好了蜡纸、钢板。我们吃住在涞源县城的一所中学,那里有油印机,还有手摇电话。我们到的时候,学校放假了,但还有住校没走的中学生,前来考察的大学生便为这些孩子们补习功课。
      我们算是总部的人,还有很多小分队,下到了各乡镇。距离近的小分队会派人给我们的《涞源团报》报送信息,撰写稿件;距离远的,我们就在总部给他们打手摇电话,一边询问,一边记录,相当于电话采访了。
      有时,我们也放下身段,深入基层采访。一天,我们“蹭”了一辆拖拉机去王安镇分队采访。在那里遇到了为山区孩子们义务讲课的中文系的一位姓徐的师哥。
      当晚,吃完革命老区的“素”食,师哥给我们讲了一个略微带点儿“荤”的革命故事。月光下,微风中,在讲到一个男子和与他相好的一个女人时,师哥神秘言道:“他和他的那个‘饼(bing)头’啊——”我们当时光顾听故事情节了,没太在意,等师哥讲完故事去厕所,我们几个人相视而笑,异口同声:“他说的应该是‘姘(pin)头’吧?!”言毕,又集体哈哈大笑。
      那个姓徐的师哥,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写了一篇有关白求恩在涞源的长篇报告文学,不知后来发表了没有;听说,他现在是一位兢兢业业的高中语文教师,不知“姘头”的发音问题解决了没有。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14-9-26 15:13 |显示全部楼层
开的是寂寞 发表于 2014-9-26 14:55
其实吧,照片好友们都见过,没什么神秘的。只是论坛是公共场所,不便于得瑟最近有事,可能 ...


哎,你和落花生,一提照片的事情就要失踪几天,都形成规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14-9-26 15:17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富贵 发表于 2014-9-26 14:40
我这每天六点起床的人对此羡慕不已,特别是秋乏季节。

你可能也就路上累,一上班就坐着看报、喝茶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14-9-26 19:59 |显示全部楼层
妖蛾子 发表于 2014-9-26 19:36
我一直喜欢烟花,瞬间的绽放,成就了永恒的美丽。只是从小到大都不敢燃放,唯有躲得远远的仰望观赏。有 ...

我最害怕放“两响”,看人放也躲远远的,总觉得会出安全事故。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4-9-26 20:06 |显示全部楼层
妖蛾子 发表于 2014-9-26 19:58
我读的也是中文系,学习文科需要阅读和背诵的内容太多了,特别是在大学,夸张点说,真可以用浩瀚来形容 ...

我上大学光玩儿了,书没看多少。我不屑于别人在文章里引用这个引用那个,其实是我不知引用什么好,也算是嫉妒。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2014-9-26 20:07 |显示全部楼层
妖蛾子 发表于 2014-9-26 20:03
报刊杂志的萧条甚至沉没,都是网络惹的祸。

大势所趋。不是读者不需要,而是有了更好的载体。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14-9-26 20:16 |显示全部楼层
妖蛾子 发表于 2014-9-26 20:09
刘文正演唱的歌曲,我只知道那个三月里的小雨,秋蝉这首歌还是第一次听到。
酱油老师唱的很投入,以假 ...

《小苹果》是一只小奇葩。估计中央领导人没事儿时也会哼两句。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4-9-26 20:32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生 发表于 2014-9-26 20:25
哈哈,酱油哥这总结,我说忙,你信吗?

不信也得信。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4-9-26 20:40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生 发表于 2014-9-26 20:34
qq号公开不怕坏人骚扰?

小左还公布姓名、手机、邮编、地址了,就差附张地图。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14-9-26 20:42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生 发表于 2014-9-26 20:41
男人与女人不同嘛

可小左家里有老婆啊。{:soso_e128:}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14-9-26 20:47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了

      天津人管婚丧大事的组织者叫“大了”,这个“了”读liɑo,了事的意思。
      说起“了”字的读音,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个笑话,这个笑话也算我的原创吧。
      记得大学毕业不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班(85新闻班)的彤与84新闻班的斌,喜结良缘。彤是电台音乐节目的主持人,斌是电视台的记者,俩人在学校就搞对象,如胶似漆。记得大学二年级冬天的一个晚上,我提着暖壶去锅炉房打开水,借着昏暗的路灯,发现彤和斌正站在煤堆上亲嘴儿,真够浪漫的。
      闲话不说,单表彤和斌结婚那天,我们中午在斌家吃了捞面,晚上“移师”天津师范大学南院的一个小礼堂,大概有一百多人吧,欢聚一堂,连吃带喝,开了一个婚礼大party。party的主持人是84新闻班的欢,欢的胸前佩了一朵大红花,大红花的下面飘着一段红绸子,上书俩字:大了(liɑo)。
      记得那天的party开得很热闹,录音机放了《婚礼进行曲》,穿着婚纱的彤挽着穿着西服的斌,小心翼翼地从楼道里步入礼堂。
      那天的文艺节目也不少。我班的李长庆,嗓子哑了,带病上场,在小号、吉他的伴奏下,唱了一首崔健的《一块红布》。唱之前,他还出人意料地从裤兜里掏出了一块红布,叫别人帮忙,像被劫匪绑架似的蒙住了双眼。
      我也唱了一首歌,姜育恒的《驿动的心》,考虑原来的歌词比较忧郁,我没唱原词儿,临时编了几句跟结婚有关的新词儿,琴瑟和谐、计划生育啥的。唱之前,为了活跃气氛,我灵机一动,加演了一个小品:我走到欢的面前,装作好奇地端详着他胸前红绸子上面的“大了(liɑo)”两个字,故意提高嗓门,用天津话把这两个字读成了“大了(le)”,没想到,话音未落,礼堂里笑声一片,跟提前闹洞房似的,再看新娘彤和新郎斌,二人的脸都臊红了,我趁热打铁、添油加醋地说:“你们都想哪去了?我这个真不是黄笑话……”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4-9-26 20:5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来打酱油的 于 2014-10-21 23:10 编辑

           校园之恋   
  
       上大学时,师大北院的男生宿舍发生了一起“裸画事件”,惊动了校方。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我班的李长庆同学。
       李长庆,毕业于著名的南开中学,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红孩子”,“事迹”上过天津电台的少儿广播节目。他还有两个特长:武术和美术。
       上大学后,长庆学会了喝酒、抽烟,脸上的粉刺崭露头角,还戴上了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长庆经常熬夜作画,宿舍熄灯后,他点上蜡烛照明,无意中发明了一种“泼蜡”画法。罗丹说:世上最美的东西就是女人的身体。长庆的第一幅“泼蜡”大画名曰《蹂躏》,一对裸体男女,男的眼冒蓝光,女的柔情似水,画面极尽大胆暴露之能事。这幅画挂在了宿舍的门后面,参观者络绎不绝,一睹为快。结果,惊动了学校保卫处,若不是新闻教研室的老师们集体力保,纵使能留住学籍,处分也是免不了的。
       长庆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长庆与女孩子的第一次“肌肤相亲”,是参加全区优秀三好生表彰大会,坐在主席台后排的长庆和一位叫丽丽的女生都憋不住尿了,手拉着手一起去一道长长的屏风后面“方便”,在那个炎热的夏天,长庆和丽丽都穿着短袖衫,交头接耳之际,臂弯不经意地触碰到一起,一股无以名状的快意从“触点”迅速向周身蔓延,会武术的长庆差点被一名小女子“撂倒”……
       就像这次“肌肤相亲”一样,长庆的初恋故事也是“点到为止”。在男女交往中,长庆通常是相对“被动”的一方,一位在南开大学读编辑专业的中学同学虹,绰号虫子,与长庆携手踏上了初恋的旅程。虫子最早打动长庆的,是她的才华,进一步接触,长庆发现她的性格虽然“隔色”,可是很有魅力。两个人通信、约会,一起去外地游玩。长庆后来回忆,彼此喜欢,可就是找不到恋爱应有的滋味儿。彼此“别着个劲儿”,在分手前还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彼此谁也听不懂谁的话”。不知后来长庆创作裸画《蹂躏》,是不是内心压抑情感的一次爆发。初恋是单纯的,甚至是不懂爱情的,但它无疑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而毕业后,长庆的恋爱史、婚姻史是我班男生最复杂的,“梅花三弄”,这都是后话了。
       那时候,大学生谈恋爱还是比较保守的。我班陈虹同学是最早谈恋爱的一个,每次约会前,都要去洗漱间的水池子处狠狠地刷牙,牙膏的泡沫在他嘴里咕嘟咕嘟的鸣响,为此还遭到了同学们的嘲讽——接吻,好像是一个很好笑的事情似的。
       那时,班里谈恋爱的男生没有几个,最为人称道的是张正同学的“鸿雁传情”,而且这场恋爱最终修成正果。张正是我班男生最早结婚、最早生孩子的。张正的爱人是贾莉,大家闺秀,美丽端庄。上中学时,张正和贾莉最初彼此还有些“敌意”,贾莉是又红又专的代表,张正是调皮捣蛋的代表,贾莉是文科班的团书记,为了“拉拢”班里的落后分子,贾莉采取了“擒贼先擒王”的策略,经常与张正谈心,还千方百计“拉拢”张正入团,甚至替张正写了入团申请书,毕业前,他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就像“好哥们儿”一样。
       1985年的那个夏天,张正考上天津师范大学,贾莉考上远在武汉的中南财经大学。那时候,家里没电话,单位才有电话,中学同学考上大学后,都互相写信进行联络,张正和贾莉最初的通信也是这种性质,可是,随着通信次数的增多,感情也在暗暗地积攒,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张正终于寄出了一封求爱信,等回信的那几天,张正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女孩的心事谁能猜得到呢?终于,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封回信来了,打开信封时,张正血压蹿升,几近窒息。张正后来回忆,虽然直觉上有把握,但毕竟有面临宣判之感。
       据统计,张正、贾莉在大学期间,互相写信150多封,张正至今写的最好看的几个字是:中南财经大学 贾莉(收)。打长途电话只有十余次,且是“蹭”打,系里的电话、实习单位的电话等。张正还利用假期,坐火车“三下武汉”,与贾莉“团聚”。那时火车票价是27元,为了凑够“盘缠”,身材魁梧的张正很长时间都买食堂里最便宜的2毛钱一份的素炒白菜。
  说起来,张正也算是我初恋时的“特派联络员”。大学二年级暑期,师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受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卞国华委派,我、张正、李玮、辛明怡、刘惠成立了《涞源团报》编辑部,我任总编。这五个人中,辛明怡和刘惠是女生,前四位都是85新闻班的同学,只有刘惠是86中文乙班的同学,报纸是油印的,因为她的字写得漂亮,专门负责刻钢板。刘惠是个“小美人”,圆脸,双下巴,多才多艺。我性格内向,但说话幽默,也有浪漫的一面,比如,吃完晚饭上山散步,我会深情地吹起口琴《在水一方》。
       社会实践结束后,卞书记欣赏我的才气,又交给了我更重要的任务,接过84新闻班的旗帜,领衔办好系里的《中文导报》,而且,卞书记又把刘惠派到我的身边。这时,报纸已经由油印“进化”到复印,不用刻钢板了,但需要用碳素笔在白纸上写字、贴照片、画图案,刘惠当仁不让地继续“写字”,美编则请了85中文乙班的杨建民。很多时候,中文系团总支的小屋里,夜晚还亮着灯,只有我和刘惠在工作。忙里偷闲时,我会弹起吉他,唱起张行的 《小秘密》 :“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我想要告诉你……”可是,这小秘密唱了多少回,我也说不出口。最难忘的一次,一个寒冷的冬天,刘惠在楼道等我,她穿得挺单薄,头戴一只蓝色的线帽,像个白雪公主,手里还攥着一本琼瑶的小说《雁儿在林梢》。
       终于,一天下午5点多,张正气喘吁吁地跑回宿舍告诉我:“二哥、二哥……刘惠让我告诉你,她6点在楼下等你,一起……一起去食堂吃饭!”于是,我的初恋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我们每天在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上晚自习,还一起滑冰,一起看电影,一起去公园,我还陪她上绘画班、朗诵班,她给我写诗,给我织毛衣,我们骑着自行车一起来我家,一起去她家,一起回校园,那时候,我对未来没有一点规划,感觉那是很遥远的事情。
       浪漫的初恋持续了一年多,刘惠不经意地告诉了我一个秘密:一个南大的研究生一直在给她写情书!我听后,竟然没有愤怒,只是说:如果他能给你幸福……那天晚上,我俩乘坐地铁,漫无目的地坐到了一个终点站,又一起坐了回来,在校园外面的小树林,依然如往常一样紧紧拥抱,此时,天正下着雨,两个人都淋成了落汤鸡。
       漫长的一个暑假过后,开学前夕,我正闹“红眼病”,她也终于做出了最后的选择——我俩正式分手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14-9-26 21:06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4-9-26 21:04
你们新闻班多少让对方进一球啊,咋比德国队还狠呢

我们是前锋犀利,后卫坚固,守门员严实。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14-9-26 22:49 |显示全部楼层
开的是寂寞 发表于 2014-9-26 21:15
还不知道谁骚扰谁呢

自信劲儿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14-9-27 14:4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来打酱油的 于 2014-9-27 14:47 编辑

         最

      1. 最崇拜的作家:老舍。热爱生活、幽默乐观,喜欢他的短篇,如《看电影》《马裤先生》《开市大吉》。
      2. 最美好的阅读经历:九十年代初的某个夏天,读王朔全集,手不释卷,喜欢《动物凶猛》《玩的就是心跳》。
      3. 最崇拜的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辛德勒的名单》的纪实风格,《战马》的童话般的传奇,令人印象深刻。
      4. 最喜欢的电影,贾璋柯的故乡三部曲《小武》《任逍遥》《站台》,看似粗糙的画面,让曾经的青春岁月如在眼前。
      5. 最喜欢的电视剧,《我爱我家》,一家子耍贫嘴,每集还请一个大腕客串角色。
      6. 最经得住听的活着的相声演员,郭德纲,基本功扎实,博采众长,深得剧场相声的精髓,缺点是嘴没把门儿的。
      7. 最喜欢看的小人书,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小时候看的,线条清新、细腻。
      8. 最喜欢的影视演员,以前喜欢《过把瘾》里的王志文,现在喜欢《钢的琴》里的李乃文。
      9. 最喜欢的歌手,以前喜欢唱《外面的世界》的齐秦,现在喜欢唱《要死就死在你手里》的莫西子诗。
      10. 最不可思议的人,希特勒,不知道他究竟怎么想的,怎么空袭波兰之前就没人能拦得住他?怎么就没人给他讲讲二战的结局?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