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抗战小说】《黄河殇:1938·花园口》
楼主: 失败的匈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战小说】《黄河殇:1938·花园口》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2-12 09:49 |只看该作者
2

    蒋介石在郑州的警告不幸言中,土肥原不仅过河了,而且锋芒所指正是中原我军的生命线陇海铁路。

    委员长面前浮现出一张目光狡诡的肥胖面孔来。

    他对这个前日本远东特务头子可谓并不陌生,他们毕业于同一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曾与土肥原会面,领教过这位日本同学的狂妄、阴险和狠毒。由于土肥原领导的满洲特务机关日愈成为国民政府的心腹大患,蒋介石密示戴笠:“严防此贼,伺机除之”,只是因为日本人防范严密,戴笠未有机会下手。令蒋介石始终费解的是,日本天皇何以御批特务头子当师团长,这不是等于派陆地人员指挥驱逐舰吗?蒋介石相信自己再专断也不会糊涂到派戴笠去前线指挥打仗。

    作战室里已经聚集着一群高级将领,他们个个面色凝重屏息敛气,很显然敌人长途偷袭的情报令他们深感震惊和意外。本来日军占领徐州后已经停止前进,前线呈现两军对峙的平静局面来,但是土肥原的铤而走险却如石击水,令本已明朗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蒋介石缓缓扫视众人说:你们都说说,土肥原这个动作意味着什么?

    何应钦答:总参谋部认为,这说明华北派遣军不甘心与我军对峙,寺内寿一要不顾一切在薛岳兵团背后打进一颗棋子,强行切断陇海铁路,然后逼我军决战中原。土肥原就是这颗不自量力的棋子。

    军政部长陈诚大声说道:日军表面上占领华北广大地区,但是兵力十分空虚,在此背景下土肥原师团再次犯下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卑职以为这正是我军一个难得战机,应集中兵力聚而歼之。

    副总长白崇禧则进一步指出,去年我军制定“北方阻击,南方出击”的战略方针已经奏效,避免在华北战场与敌决战。而第十四师团自华北登陆以来没有打过像样的硬仗,土肥原又为非职业军人出身,难以对我军战力作出正确判断,所以现在到了让敌人加倍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蒋介石仔细倾听将领发言。

    中原战区风云突变,看来华北派遣军根本不打算服从东京大本营那个“不得扩大战面”的命令,寺内寿一的战争野心像匹脱缰野马,他要自行其是地行动,独自攻占中原甚至武汉。蒋介石在心里蔑视敌人,但是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委员长口气平静地询问白崇禧:土肥原区区一个师团竟敢单独冒进,深入我中原战区腹地,难道他不怕被我军一口吃掉吗?

    白崇禧答:自抗战以来,敌人以师团为单位的作战格局已经形成,他们狂妄地认为我军绝无击破或者全歼其一个师团的战力。仅以土肥原第十四师团为例,该敌人长驱直入华北各省达数千公里,并未遭遇大规模战斗和重创,卑职认为我军反击的战机即存在于此。

    蒋介石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在各省地方军队中,他最赏识的将领莫过于眼前这个被称作“小诸葛”的白崇禧。长期以来,军界有种流行说法是:中国有三个半军事家,共产党占两个(林彪刘伯承),国民党一个半(白崇禧孙立人),可见得白崇禧的军事才能世所公认。蒋介石任命桂系将领白崇禧出任举足轻重的副总长之职,足见得对其才华的器重。

    蒋介石又问:若我军未能吃掉土肥原,当如何?

    白崇禧稍一思忖答:那就坚决将其击破或者赶过黄河,消除中原心腹大患。

    蒋介石背着手离开座位,他感到自己内心正在被某种东西,准确说是被一种取胜的欲望和激情涨满。如果说在抗日战场上委员长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以战逼和”,遏止日本人攻势变被动为主动的话,那么在党内政治斗争中他同样急需一场鼓舞人心的重大胜利来渡过信任危机,巩固统治地位,给汪精卫和所有反对派迎头痛击。所以中原这一仗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在军事上,更是一场政治仗,不仅要打,而且必须取胜。

    委员长转过身来,厉声宣布说:总参谋部马上制定豫东作战方案……我要求你们,调集精兵强将,坚决全歼这个送上门来的土肥原师团!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4-2-12 09:50 |只看该作者
3

    对亲日派领袖汪精卫来说,1938年春季的日子注定不大好过,因为反复无常的天气和动荡不宁的形势都令他身心备受折磨。

    潮湿天气最易引发枪伤,因此汪副总裁往往要靠止痛药来坚持工作和同病痛作斗争。枪伤是一位神秘刺客的礼物,曾经以行刺满清摄政王誉满天下的革命志士汪精卫不幸也为刺客所刺,真乃天下一大奇闻。抗战前夕的1935年,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一个假扮记者的爱国青年突然连射数枪,汪精卫当场血溅中央大礼堂。虽然后来汪精卫经抢救大难不死,但是多年之后最终还是这个陈旧枪伤要了他的命。尽管有关刺客身份动机以及幕后指使的谜底始终迷雾重重,然而汪精卫心里明白,他的亲日派主张和言论就是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源。

    遇刺后的汪精卫表面有所收敛,实则却把亲日言论加紧付诸实施。据战后披露文件表明,起初蒋介石对于在香港秘密进行的中日和谈暗中控制,谈判代表必须分别向蒋、汪进行汇报,只是到了后来形势变化,蒋介石穷于应对战争,党内大权旁落,谈判渠道逐渐为汪精卫所控制,才有了后来的高宗武秘密访日、上海“重光堂会谈”和轰动一时的汪精卫出走事件。

    与烽烟四起的抗日战场相比,在香港秘密进行的中日和谈几乎可以用“惨淡经营”来形容。中方代表高宗武赴日谈判的答复被日方一拖再拖,变得遥遥无期,日方态度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傲慢无理,说明日本人正在对谈判失去兴趣。检讨对日战略,汪精卫认为抗战恶果已经全面显现出来,同强大的日本人拼武力无异于自取灭亡,这个惨痛教训难道不是为抗战十个月来的严峻形势所证明吗?因此抗战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回到谈判桌上来,哪怕再屈辱的条件也必须接受。中国历史上“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例子不胜枚举,即使伟大的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和满清铁骑入关,最终不也被大汉民族的五千年文明潜移默化地同化了吗?因此中国军队再不可主动出击,不要刺激日本人,避免出击越多失败越快。

    这就是汪氏三大政治主张之一的“和谈救国”论。

    但是昨天江对岸的武昌军委会再次传出风声,中央军又要主动出击,在中原地区打一场大规模战役,令汪精卫心情陡然凉了半截。由于没有军权,汪精卫说话不算数,对军人奈何不得。但是指挥不了军队不等于坐视不管,汪精卫强忍伤痛,下令召集在武汉的国民党中央执委开会,准备问责大权独揽的蒋委员长。他决心针锋相对捍卫党权,与蒋介石军人集团斗争到底。但是通知发出去却只有半数中政会委员到场,原来军队实行沿江戒严,轮渡停开,许多人无法过江来出席会议。

    孙中山在世制定“以党治国”的基本国策,从理论上说国民党中政会当是最高权力机构,以此体现党的一体化领导作用。问题是蒋介石掌握军队,军人才不管你什么鸟委员会,枪杆子就是一切。汪精卫不得不费了很多口舌才在中政会上通过一份决议,要求以蒋介石为首的军事委员会在进行重大行动之前须向中央进行汇报,批准之后方能实施,否则就是藐视党中央。不料一江之隔的武昌军委会却拒绝接受,军人轻蔑地把决议文本退还给秘书处,而且不附加任何解释。几天之后中央党部秘书竟然在街头挨了一顿暴打,警察局破不了案,只好不了了之。汪精卫吃了哑巴亏,打落牙齿往自家肚子里咽。

    抗战初期的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汪精卫暗中磨刀霍霍,隐藏在抗战阵营待机而动。汪氏多次对人提及,有朝一日上台执政,第一要务就是清洗军队,将枪杆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4-2-12 09:51 |只看该作者
4

    号称“天下第一师”的中央军第八十八师龙慕韩师长接大本营命令,十万火急转进豫东,投入围歼日寇第十四师团的战斗。

    龙慕韩,字汉臣,安徽人。黄埔一期毕业,陆军中将,出身官宦世家,“祖父为其取名慕韩,乃仰慕公卿圣人韩非子之意也……”。据《黄埔同学志》载,龙慕韩学业优异表现突出,升任学兵第六分队长(见习少尉)。当时黄埔军校学术氛围浓厚,经常开展外军战术理论研讨活动,龙慕韩是坚定的拥德派,他撰写多篇论文雄辩地论证德军战术的先进性,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指出如果不是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介入,奥匈帝国必将击败英法联军。结论是中国军队应向德国而不是苏俄学习,强大国防才能御侮于国门之外。

    学生观点引起校长蒋介石的注意,他不仅在百忙之中亲自阅读学生论文,还单独召见龙幕韩对其大加鼓励。此时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关系处在同床异梦的微妙阶段,蒋介石暗中控制军队,在黄埔军校大力培植个人势力,因此龙慕韩一跃成为校长的得意门生,后来被校长亲自点名留校任教官。此后龙慕韩刻苦钻研军事,短短几年时间从少尉教官升至中校副总教官,成为当时有名的战术理论家。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龙慕韩结束教官生涯,追随原黄埔军校教务长张治中将军开赴上海前线作战,任第八十八师上校团长,他把课堂上的战术理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开始铁马金戈的战场之旅。

    随着国民政府大力推进军事改革,第八十八师率先完成现代化改造,成为中国军队中一支独秀的“德式师”。1937年抗战爆发,第八十八师先后参加震惊世界的淞沪大决战和南京保卫战,浴血奋战重创日军,而龙慕韩因为作战英勇指挥有方,连续升任少将旅长和副师长,不久又成为这支军威赫赫的“天下第一师”中将师长。

    接受大本营任命当天,正在前线的龙慕韩接到一个特殊电话,那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校长亲自从武汉打来的。蒋介石语重心长,对学生谆谆教导勉励有加,龙慕韩听到领袖声音,“如闻天音,不禁声泪俱下”,誓言决不辜负校长教诲,披肝沥胆报效国家,马革裹尸再所不辞。

    1938年5月,日军第十四师团偷袭中原腹地,威胁陇海铁路,第八十八师中止在河南洛阳的布防任务,因有第二六四旅已在民权附近投入战斗,龙师长火速率领直属部队和第二六二旅搭乘军列,星夜兼程开进豫东前线作战。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4-2-12 09:52 |只看该作者
5

    随着大本营一声令下,飞行员俞世城少尉所属空军“中正机队”连夜从汉口转进中原待命。

    中正机队为抗战时期空军大名鼎鼎的王牌机队,人称“空中御林军”,究其来历当追溯到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当时国民政府已经意识到全面抗战不可避免,遂以庆祝蒋介石五十大寿的名义在全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献机祝寿”运动。以十万大洋折合一架飞机计算,各省以及海外爱国华侨总共捐献飞机达四十多架,这些飞机编成一个阵容整齐的战斗机大队,蒋介石亲自命名其为“中正机队”。

    抗战初期,凶恶的日本强盗把广阔的中国天空变成他们肆意横行的之地,蜂拥而至的日本飞机不分昼夜对中国城乡狂轰滥炸。根据战后材料披露,中日两国空军战力对比如下:截至1937年6月,日本拥有各式作战飞机约二千七百架,编成九十一个航空战队,拥有六艘航空母舰,并且每年还能生产作战飞机一千五百八十架,舰船五十万吨,汽车坦克一万辆,大口径火炮七百余门……

    同时期中国空军共有飞机六百零三架,其中约二百架为教练机和不能作战的老旧飞机,实有战机约三百架,这些战机大多为英、美、德诸国一次大战后淘汰的老式飞机,许多战机因为缺少零配件而无法起飞……

    (以上数字见诸《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息年要目·统计荟萃1931——1945》,海军出版社1988年5月版)抗战头三个月,中国战机损失高达三分之二,尽管英勇无畏的中国飞行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涌现像“空军军魂”高志航、驾机撞击敌舰的沈崇诲、空军勇士阎海文、红武士刘粹刚、飞将军乐以琴等等,他们创造一次又一次以少胜多的空战奇迹,击落敌机超过自己损失,但是中国飞机终究越打越少,难以抵挡敌人进攻。敌机像乌云一样源源不断地涌来,最终遮盖中国天空。落后的中国不仅缺少航空工业,同时也缺少购买战机的宝贵外汇,所以飞机损失一架少一架。而日本投入战场的飞机却从“七·七事变”的八百架迅速增加到一千二百架,最高时达一千五百架之多!到二战结束的1945年,日本年产飞机能力已达空前规模的一万架之多,位居世界前列,虽然这种穷兵黩武的军工生产仍然没能挽救侵略者的失败命运。

    中正机队由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组成,著名空战英雄李丹桂曾任该机队大队长,他在1938年“二·一八武汉大空战”中率队击落日机十二架,自己壮烈殉国。几经南北征战,机队人员换了几茬,有空战经验的老飞行员所剩无几,俞世城少尉就是在这个抗战的紧急关头提前从航校毕业参战的。

    抗战初期,苏联政府援助中国的“伊尔-15”和“伊尔-16”战斗机堪称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战机,性能较日本飞机占优。伊尔-16为双翼战斗机,虽然速度稍慢但是转弯半径小,并且火力强大,飞行员给它起个威风凛凛的外号叫“雷神”。俞世城少尉驾驶的伊尔-15则是一种单翼轻型战斗机,速度快操纵灵活,装有四联高速机枪,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闪电”。由于我方战机数量少补充困难,尽管多次取得过出色战绩,但还是难以抵挡敌人疯狂进攻。老飞行员传授经验说,日本飞行员单机缠斗技术并不出色,如果一对一空战,中国飞机往往并不居于下风。但是日本人惯于实施空中“狼群战术”,他们常常以数倍兵力进行围攻,或者偷袭地面机场,许多中国飞机甚至来不及起飞就被敌人击毁了。

    公元1938年春天,年轻的“中正机队”奉命进驻河南周口机场待命。时值抗战节节失利的艰难岁月,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大举进攻中原,我军民浴血战场顽强抵抗,俞世城和他的战友决心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用胜利的旗帜为祖国和人民支撑起一片碧澄万里的晴朗蓝天来。6

    半夜时分,铁甲列车的炮手林大福被一阵紧急号声惊醒,他看见驻地外面的天空还是一片漆黑,而铁路上已经传来蒸汽机车启动的巨大轰鸣声,于是赶紧推醒双胞胎兄弟林二福起来登车出发。大林和二林都是南洋爱国华侨,他们服役的军队是一支抗战前夕中国大本营秘密打造的新式部队——铁甲列车纵队。

    所谓“铁甲列车”,顾名思义就是在火车轮子上安装大炮和防护装甲,使其变成能沿千里铁路线运动作战的活动炮台。二十世纪初叶,欧洲战场就出现铁甲列车的雄壮身影,一次大战期间英法联军在著名的凡尔登战役中出动多批铁甲列车,以猛烈炮火给予德奥军队沉重打击。在十月革命的俄国,斯大林甚至下令给红军铁甲列车装备一百毫米口径大炮,然后开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镇压那些反对革命的敌人。铁甲列车摧枯拉朽势不可挡,打得素以剽悍和作战勇猛著称的哥萨克骑兵丢盔卸甲望风而逃。

    于是铁甲列车就有了“陆地巡洋舰”的美誉。

    国民政府在北伐成功之后从德国购进两列铁甲列车,命名为“中山一号”和“中山二号”,随后又仿制多列,正式成立铁甲列车纵队司令部。中山号铁甲列车由一至两台蒸汽机车牵引,时速可达五十公里以上。列车底部安装有旋转炮台,装备德国克虏伯八十八毫米口径大炮多门,可对敌人目标作三百六十度旋转射击。由于蒸汽机车牵引力强劲,铁甲列车除了由战斗部和弹药车厢组成外,还可加挂多节步兵支援车厢。1931年蒋、冯、阎中原大战,蒋介石派出铁甲列车北上增援,它们一路势如破竹横扫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为国民政府平定中原立下汗马功劳。

    1938年春天,抗日战争进行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土肥原第十四师团渡过黄河深入中原战略要地,武汉大本营下令铁甲列车“中山一号”和“中山二号”火速开赴前线作战。双胞胎兄弟大林和二林满怀民族仇恨,他们与全体官兵一起向战旗庄严宣誓,不消灭来犯的日本强盗绝不下战场。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4-2-13 09:48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泰山行动”
1

    千里陇海铁路西起甘肃兰州,东至江苏连云港,犹如一条钢铁大动脉横贯中国大地。铁路东线有座不起眼的四等小站叫罗王寨火车站,距开封城只有十几公里,是开封火车站的卫星站,平时只停靠临客和货车,因此车站只有一名站长和几名员工。抗战爆发铁路运输吃紧,特别是1938年初徐州会战打响之后,上级为了确保铁路安全,给车站派来一班守备队。但罗王寨火车站地处中原后方,且与人烟稠密的罗王寨村子相邻,守备队基本上无事可做,站岗放哨都很松懈。

    进入五月,麦田开始由绿泛黄,预示一个美好的丰收季节即将到来。车轮铿锵周而复始,碾碎黑夜迎来朝霞满天的黎明,这天早晨东方天际刚刚现出一丝鱼肚白,打着哈欠的站长同往常一样准时走出办公室,点亮手中的信号灯准备接站,因为再过十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将要进站。

    这时候一队穿黄军装的日本兵忽然出现在站台上。

    对于毫无防备的铁路员工来说,这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根据上级通报,日本人应该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徐州,而开封城近在咫尺,铁路照常运行,和平的日子还在继续,没有人向小站发出警报,甚至连战争迫近的迹象都没有,日本人就来了。难道他们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不成?站长手中的信号灯落在地上。守备队更是为麻痹大意付出代价,岗哨还在睡梦中被敌人杀死了。

    日本人占领了火车站,他们换上中国守军的灰布军服,强迫站长向火车发出安全信号。此时进站的是一列运兵车,车厢里的中国官兵做梦也想不到这座后方小站已经悲惨地落入敌手,他们都把武器留在车上,然后空着手走下车来喝水洗脸活动腿脚。而那些伪装得并不高明的守备队员或者藏身于车站内,或者三三两两混迹于人群当中。其实这些敌人只要一开口说话立刻就会露出马脚。可是在这样一个看上去与平常的暮春早晨,经过长途跋涉的中国官兵个个身体疲惫睡眼惺忪,没有人对这座落入敌手的四等小站起疑心。当时有位长官要上厕所,卫士让守备队领路,冒牌的守备队员当然不敢不服从命令。但是当长官解手出来戏剧性一幕却发生了,这个日本人不是立正敬礼而是习惯地鞠了一躬。长官奇怪地瞪他一眼,嘴里嘀咕道:这小子!怎么跟日本人一个鸟样?

    上午八点,住在开封城里的守备队长开着一辆巡道车跟往常一样缓缓驶进车站,他看见向自己敬礼的部下一夜之间全都变得很陌生。正疑惑间,一把阴险的刺刀从背后插进身体,当他意识到这是一伙凶恶的敌人时,生命正在弃他而去。他至死也没有弄明白,这个致命大错究竟是怎样铸成的?

    当天晚些时候,一列开封发出的军列发现铁路前方有异常情况,警惕性很高的司机及时刹车,才避免发生一场列车倾覆的重大伤亡事故。不料工兵抢修铁路时忽然遭到来自车站和村子里的机枪扫射,指挥部这才得知罗王寨火车站已被敌人偷袭,陇海铁路因此中断。

    这个意外敌情立即通过电波传到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4-2-13 09:49 |只看该作者
2

    敌情送达大本营时,蒋介石正在东湖官邸招待客人。

    这天晚上委员长情绪很好,嘴角浮起难得的笑容,兴致勃勃地发表有关抗战形势的即席讲话。委员长的客人都是一些制服笔挺的外国军人,他们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和阵营的大国,其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国民政府的朋友和支持者,来华帮助中国抗战,但是这些外国人本身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却是十分对立的,甚至互相敌视,他们就是美国援华空军飞行员和苏联空军志愿队指挥官。

    作为东道主的蒋介石态度十分鲜明,无论何国何人,也无论何种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只要站在国民政府一边帮助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他一律统统欢迎。抗战初期,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举步维艰,日本人大肆侵略而未受制裁,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最重要的国际盟友当数共产党苏联。莫斯科不仅公开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还派出精锐的航空志愿队支援中国抗战。蒋介石从内心讲并不喜欢共产党领袖斯大林,但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不得不委曲求全,把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红军指挥官奉为上宾,委任他们担任国民政府的军事顾问。

    但是蒋介石骨子里也不喜欢英美白人,这些欧洲殖民者的后代个个盛气凌人优越感十足,好像他们天生就是世界的主宰一样。虽然英美政府拒绝援助中国,但是一些具有正义感和自由精神的民众和个人却自发前往中国抗战,克莱尔·陈纳德空军上尉就是其中之一。陈纳德上尉是位个性十足和倍受争议的飞行员,在美国空军中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另类,被上司勒令提前退役,他带着一份雄心勃勃的冒险计划来到中国,渴望实现自己的英雄梦想。他的空中计划受到蒋介石重视,准确说是因为蒋夫人宋美龄女士慧眼识英雄,因此小小的美国退役空军上尉得以成为国民政府的座上宾,蒋介石不仅授予陈纳德空军中校军衔,还委派他担任自己的空军顾问。这一年未来的美国空军英雄陈纳德已经四十八岁,还是个一事无成的无名之辈,此时距离实现他著名的“飞虎队计划”并因此登上梦寐以求的将军宝座。还有好几年。

    很快两群外国军人就在如何运用歼击机战术和空中打击力量的问题上争论起来。美苏两国军队因为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原因对战争理解有较大差异,陈纳德更看重飞机性能和个人技术,苏联顾问则强调机群配合和集体战术运用。蒋介石像个和蔼慈祥的大家长,他耐心倾听双方意见,不置可否地点头微笑,夫人宋美龄则在一旁为丈夫充当临时翻译。委员长愿意这样别人以他为中心,也喜欢这些外国人像孩子一样当着他的面争吵不休。这时候侍卫长悄悄进来报告,总参谋长有重要军情汇报,于是主人站起身来离开会客厅。

    何应钦夹着一只黑色公文包,他带来的急电表明,开封以东一座火车站遭到敌人袭击,造成陇海铁路暂时中断。委员长眉毛微微跳动几下,他看见地图上这座陷落敌手的小车站如同一根骨刺,刚好卡住进出豫东的咽喉要道。他问何应钦:查明敌人规模了吗?

    何答:暂时没有情报,但是估计这股长途偷袭之敌规模不会太大。我已命令第一战区立即收复火车站,限二十四小时恢复通车。

    蒋介石放下心来,他随即指示说:陇海铁路沿线都要加强警戒,防备敌人再度偷袭。同时严令各主力部队火速抵达战区,尽快形成对敌人包围之势,以免土肥原狗急跳墙。

    总参谋长遵命而去。

    当神情自若的委员长重新出现在外国客人面前时,人们停止争论,向主人投去探询的目光。蒋介石笑容满面地对客人说:尊敬的各位先生,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军已经在北方战场上包围一股敌人主力部队,正在予以歼灭之中……我还要告诉各位,你们都是我和我国人民敬仰的空中英雄,我相信你们刚才争论的区别仅仅在于击中敌机部位有所不同而已。今晚我要正式宣布一个决定,中华民国政府决定授予在座各位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以表彰你们为中国抗战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次日全国各家报馆都在显著位置刊登蒋委员长为苏联援华志愿队和美国飞行员授勋的消息。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4-2-13 09:50 |只看该作者
3

    运载“天下第一师”的军列刚刚驶出开封就停下来,前方传来罗王寨火车站遭袭的消息。

    师长龙慕韩感到事发突然十分吃惊,因为仅仅数小时之前军列途经郑州,他还随同军长宋希濂一道前往拜会第一战区总司令程潜长官,得知民权方向敌军已被击退,战事正在朝着有利于我军的方向发展,开封城外怎么就会发生敌情了呢?经过短暂思考,他派出一支小部队前往试探,经过交火,听出对方火力并不十分密集,也无重武器还击,可以断定敌人只是一小股长途奔袭部队。他立即用电话向军长请示,建议趁敌人立足未稳,立即发动进攻收复罗王寨火车站。

    龙师长的建议得到批准。

    随同师部转进的是主力部队第二六二旅,该旅刚刚经过休整补充,每连新增加一个机炮排,配备德式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官兵斗志高昂弹药充足,更何况以数千人马对付敌人一支偷袭部队当然绰绰有余。龙师长一声令下,潮水般的大军立即下车集结,杀气腾腾地沿铁路推进,很快就把火车站团团包围起来。

    战斗一开始就呈现敌我悬殊的一边倒之势,敌人虽然拼死战斗困兽犹斗,但是终难抵挡“天下第一师”的强大进攻。我军很快突破敌人外围阵地,官兵摧枯拉朽气势如虹,眼看就要冲进车站全歼负隅顽抗的敌人。

    这时候一个电话打到指挥部。

    此时战场上枪声密集炮火震天,对方的声音透过一根临时架设的军用电话线传来,像蚊子一样嗡嗡叫。对方含含糊糊地说:龙慕韩你不要打了,兰封那边有情况,你马上过去增援。

    龙师长一时没有听明白,他着急分辩说:战斗再有一两个小时可望胜利结束,怎么能说不打就不打了呢?

    耳机里的浙江口音立刻变得尖细起来,对方生气道:你还听不听我的话……龙慕韩,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不要辜负我的希望啊。

    “喀嗒”一声挂断电话。

    龙慕韩后背立刻渗出冷汗来。他这才明白,对方竟然是他的校长,军队最高统帅蒋介石。蒋介石常常会把电话打到前线直接指挥部队,此为其中一例。龙慕韩感到懊悔万分,怎么一开始没有听出校长的声音来呢?

    改正错误的惟一办法就是执行命令。

    正在进攻的官兵忽然听见紧急撤退的号声,纷纷停下脚步互相张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持续不断的号声还是坚定地向他们传达来自上级不容违抗的意志。军令如山倒,第二六二旅只好放弃到手的胜利,然后绕过罗王寨火车站连夜开进兰封县城。

    大势已去的日本指挥官本来已经下令烧毁军旗,全体“玉碎”效忠天皇,忽然得到报告说中国军队正在后退。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令日本人大惑不解,猜不透对方到底玩弄什么花招。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人主动撤退不是个坏消息,致使垂死挣扎的日本人获得意外的喘息之机。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4-2-13 09:50 |只看该作者
4

    第八十八师撤走次日,才由郑州战区十万火急抽调一支部队开上前线,同时抵达战场的还有肖金刚特务队,他们的任务是配合主力部队收复被敌人偷袭的火车站。

    肖金刚听见沿途参战官兵讲着让人听不大懂的南方话,他猜想这是一支来自南方的地方部队而不是中央军,心中不由得暗暗有些担心。后来他被领到一位佩戴中将军衔的指挥官跟前,看见将军正在询问一个当地村民。村民是个放牛老汉,曾经亲眼目睹火车站发生的激战,并且已经被惊天动地的炮火吓坏了。将军的南方话老在舌头上打转,所以他什么情报也没有问出来。肖金刚赶忙立正敬礼说:报告长官,战区特务队奉命前来报到。

    长官皱起眉头抱怨说:程长官派给我的支援部队就是你们几个人吗?野战炮呢?还有弹药、粮草和挑夫都在哪里?

    肖金刚知道将军误会了,连忙解释说:特务队的任务是捣毁敌人指挥部,活捉俘虏缴获文件,因为长官部急需弄清这股敌人的情报。

    长官这才缓和脸色,当下彼此交流情况。肖金刚得知师长姓蒋,部队番号为贵州新八师第一团,该团先前是用作开封外围防御的,没有配备重型武器,师部和另外两团人还驻扎在郑州郊区花园口。蒋师长感叹说,好在敌人只是一小股偷袭部队,否则这样手忙脚乱地投入战斗,难免遭受重大损失啊。

    特务队傍晚进入前进阵地。

    经验丰富的侦察兵悄悄爬上铁路,把耳朵贴在冰凉的钢轨上监听,他们听见从火车站方向传来一阵阵潮水般的嘈杂响动,伴随着清晰的金属敲击,说明敌人正在抓紧抢修工事。

    由于战区派来的炮兵下半夜才能抵达前线,进攻被延迟到黎明发起。随着我军炮火怒吼,地动山摇空气瑟瑟发抖,敌人阵地立刻被炮弹爆炸的火光映亮,车站房屋燃起大火来。炮击过后,数百名士兵开始冲锋,他们个个猫着腰,沿着铁路两侧快速向前推进。

    敌人开始还击,许多金属弹丸拖着尖锐的哨音掠过田野上空,肖金刚听出敌人火力并不十分猛烈,那不过是十几支步枪和几挺轻机枪在射击,说明敌人已经遭受重创,只需一鼓作气即可全部消灭。

    新八师顺利占领火车站扳道房,肖金刚看见敌人阵地上并没有扔下武器和尸体,甚至连激烈抵抗的痕迹也不明显,说明敌人很可能是主动撤退的。这个反常情况立刻引起他的警觉。一个老侦察兵的直觉告诉他,这股被团团包围的敌人是不大可能主动放弃阵地的,他们应该寸土必争直至全体“玉碎”,除非他们另有阴谋。令肖金刚感到疑惑不解的是,敌人能耍什么阴谋呢?难道引诱我军深入?可是敌人胃口是不是太大了一点,须知我方有一个主力团啊!

    敌人沉默,战场陷入一种短暂不祥的死寂。

    忽然一阵微风从敌阵方向刮来一种异样和飘忽不定的声音,在杂乱无章的战场上转瞬即逝,但是它还是被老侦察兵那双赛过侦听器的灵敏耳朵捕捉到了。肖金刚听出那是受伤军马发出的痛苦嘶鸣声,而且不止一匹,说明我方炮兵很可能击中了敌人军马的藏身之地。

    他立即大大警觉起来。

    根据日军条令规定,军马队一般只配属到步兵大队(营级),用以驮载弹药、粮食和重型武器。此前情报表明敌人只是一小股偷袭部队,没有军马和重武器,难道敌人已经连夜得到增援,大大增强了兵力?如果他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股附有军马队的增援敌人很可能拥有火力强大的重机枪、迫击炮和小钢炮,甚至还有平射炮,因为驮载这些重型武器和弹药就是军马队的任务,它们将给进攻的中国军队设下一个可怕的死亡陷阱。肖金刚脸白了,他跳身起来发出警告,试图阻止我军官兵贸然进攻。

    但是晚了。

    阴险的敌人撕下伪装,一张由轻重武器织成的火网无情地笼罩进攻者的队伍。紧跟着炮弹也从天而降,由若干门迫击炮、山炮、野炮和平射炮砌成的死亡之墙转瞬倒塌下来,狰狞的烟雾像平地涌起的黑潮把中国官兵的血肉之躯裹挟而去。当日本人展开冲锋反击时,他们人数之多简直像蝗虫一样,令中国官兵大吃一惊措手不及。毫无疑问,时间之手悄悄改变了战场的力量对比,当中国军队的情报还停留在二十四小时以前时,狡猾的敌人已经连夜得到增援,致使这场本无悬念的歼灭战变成突围战。

    新八师进攻失利,蒋师长负了轻伤,退出火车站等待援兵。肖金刚好容易找到一个从罗王寨逃出来的村民,从他口中获得的情报证实,占领火车站和村子的敌人已经增至上千人,还有若干马匹和大炮。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4-2-13 09:51 |只看该作者
5

    反攻失利的消息在大本营引起震动,蒋介石连夜飞往郑州督战。

    当怒气冲冲的委员长出现在郑州机场时,程长官和幕僚们表情严肃侍立无声,但是这回委员长并没有责备谁,只是告知他们立即召开一个联席作战会议。在地下作战室,出席会议的第一战区将领惊讶地看见,随同委员长一起到来的不仅有何应钦、白崇禧、陈诚、钱大钧、林蔚等一干中央大员,而且还陆续拥进来一大群军服华丽马刺闪亮的黄埔名将刘峙、薛岳、胡宗南、汤恩伯、俞济时、李汉魂、关麟征、黄杰、桂永清、宋希濂、郑洞国等等。人们立即感到形势的严重性,如果仅只是收复一座小小的火车站,何需召集如此之多的中央军嫡系将领,说明一场战略大决战迫在眉睫。

    会议一开始,总长何应钦指着地图上代表敌人的蓝色箭头解释说,现已查明,深入我军后方的土肥原师团以豫东考城、东坝头为据点四处出击,已在多处地方与我军发生战斗,其中最远一股敌人竟然偷袭我战略要地开封附近火车站,致使陇海铁路中断,中原形势起了决定性变化。日本人的战略野心就是吃掉我薛岳兵团三十万大军,然后一举攻占中原郑州,进而南下武汉。何总长指出,抗战以来我军战力已有大幅提升,敌军远道而来后方空虚,实际战斗力大大下降,而土肥原师团孤军深入铤而走险恰好为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歼敌创造一个最有利的战机。

    何总长话音刚落,一位头上缠着白色绷带的小个子将领霍地站起身来,他身姿笔挺表情坚毅,用人们不大习惯的南方话铿锵请战说:卑职未能完成收复罗王寨火车站任务,深感汗颜。恳请再给卑职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如若不胜,愿受军法处置。

    他就是刚刚吃了败仗的新八师师长蒋在珍。

    蒋介石已经记不起这个曾经驻守黄河大铁桥的贵州师长,何应钦连忙低声介绍,蒋介石这才点点头,脸上浮起一种满意的笑容来。他对蒋在珍作个手势,示意他坐下,然后开始训话。

    委员长声音平静,声调不高,但是在将领听来却如雷贯耳。他先是表扬蒋师长说,如今国家危难之际,各位都要像蒋师长这样身先士卒,大天下而小个人,为国抗战奋勇杀敌再所不辞。先前川军的饶国华、王铭章已经为各战区做出榜样,现在有蒋师长不怕牺牲主动请战,决心收复失地,说明新八师是一支真正的爱国部队,一定能为抗战做出应有贡献。

    委员长话锋一转,回到豫东会战的任务上。他指出敌酋土肥原已经犯下三个致命错误;第一,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完全脱离后勤补给基地。第二,按照常识,一支军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补给的话,其携带的弹药、粮食、汽油最多只够维持一周作战。如果战斗激烈,这些物资还将提前耗尽,这就意味着土肥原师团如果得不到华北派遣军救援,他难以坚持一周以上。第三,远在徐州方向的敌华北派遣军必将遭遇我军坚决阻击。豫东前线我军已经布下三道坚固防线,而且还有陇海、京汉两大铁路干线支撑,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战略预备队和粮食、武器、弹药等等,寺内寿一凭什么那么自信一定能替土肥原解围?难道我团团包围的数十万大军就不能在一周内吃掉这股弹尽粮绝的敌人么?

    会场肃静,鸦雀无声。

    委员长顿了顿,他目光炯炯地环顾众人,声调陡然高起来: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屡战屡败,国土沦丧,民怨沸腾,非尔不战,乃力所不逮也。现在委员长眼前终于出现一个难得的转机,这是黑色的历史天空现出的一线曙光,他必须牢牢把握机会,决不允许胜利从手中溜走。蒋介石声色俱厉地警告与会将领说:大本营已经下定决心,彻底消灭来犯的土肥原师团!此战关系重大,只许胜,不许败,全体参战部队必须奋勇作战,任何畏缩不前私自后退者丢失阵地者都将就地正法严惩不贷!

    最后由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发布作战命令。

    大本营决定组建一支强大的豫东兵团,下辖中央军十五个甲种师约十五万大军,其中包括号称中国“两大王牌”的主力,即由南京中央教导总队改编的第二十七军和前身为南京警卫师的第七十一军,正式启动以打通陇海铁路和围歼土肥原师团为目的的豫东战役。任命薛岳为前敌总司令,前敌指挥部设在开封。而第一战区各部队则负责阻击徐州方向的增援敌军,保障豫东兵团的战斗顺利进行。

    大本营将该战役命名为“泰山行动”。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4-2-13 21:10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诱敌深入
1

    抗战初期,战云笼罩下的武汉三镇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凋敝破败和物资匮乏,相反呈现一种回光反照的畸形繁荣来。当首都南京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相继沦陷之后,地处长江中游的武汉就成为国人逃避战火的避难所和安全岛。国民政府和外国驻华机构临时迁往武汉,由来自东北、华北、华东各沦陷区的政府机关、党派群团、工厂学校以及数目庞大的战争难民所组成的流亡大军也从四面八方汇集武汉,从而使得这座原本并不十分拥挤的华中大都市呈现一种人满为患的爆炸趋势。携带金银财宝的富人占据了城里的饭店宾馆,许多人还在租界抢购别墅洋房,依然过着一掷千金和仆役成群的奢靡生活。当时日机轰炸尚未给这座城市造成实质性破坏,加上华南沿海尚未陷落,从香港、澳门走私的各种西方商品充斥黑市,所以只要有钱无论什么奢侈品包括英国皇室的专用香水都能买到。汉口“大世界”夜总会依然灯火通明,歌星舞星艳星的马路广告漫天飞舞。只有当战事渐渐逼近,荷枪实弹的城防团在武汉街头垒起沙袋修筑工事,这才提醒人们和平日子好景不长,日本侵略者的脚步声已经隐约可闻。

    人口膨胀带来的最紧迫问题是吃饭。

    1938年南方大旱,原本称为“米粮仓”的华中各省赤地千里,灾民纷纷离乡背井外出逃荒要饭。如果灾害发生在和平年代,各级政府当可组织民众抗灾自救,或向富裕省份调集粮食号召赈灾,或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援等等。可是值此兵荒马乱,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试图灭亡中国,前方打仗需要粮食,后方救灾也需要粮食,在当时生产力低下,即使丰年粮食也不富裕的中国,哪有多余存粮救济灾民呢?一些省份官商勾结趁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一面是灾民饿殍遍地惨绝人寰,另一面则是奸商囤积居奇财源滚滚,于是各地相继发生抢粮风潮,军队出动弹压,射杀灾民无数。

    我父亲说,汉口出事那天是个阴雨天气,街头到处都是积水,行人举着油纸伞低头赶路,马路上跑动的多是人力黄包车,偶尔也有一辆小汽车急驶而过,向道路两旁溅起肮脏的泥水来。放学时我父亲看见从江汉关方向噼噼啪啪跑过来许多人,有男人,也有女人,还有老人孩子,他们都在激动地大声嚷嚷,弄得人心跳加速。他跟着跑了一阵,才明白他们都是赶去“恒昌米店”买米的。

    “恒昌米店”门外早已人头攒动,有消息说米店夜里从四川运来数船大米,但是米店大门紧闭,并无开门营业的迹象。买米的人越聚越多,有人开始不耐烦,大吼大叫捶打大门,但是店内仍无动静。于是就有一些更加狂躁的年轻人开始砸门,还抬来一根粗大的圆木,居然把一座厚实的大门撞得松动起来。正在这时一队挥舞警棍的警察跑步赶来驱散民众,人们正在火头上,同警察发生肢体冲突。事态激化的后果是激怒的人群不仅缴了警察的械,还把一个警察扔进河水里。等人们砸开米店,赫然看见仓库里大米堆积如山,于是抢米事件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消息一经传开,更多人赶来加入抢米者的行列,抢米风潮殃及武汉多家米店。不久全副武装的军队开来镇压,枪声一响,原本混乱不堪的场面立刻就炸开锅。被子弹击中的人仆倒在地,鲜血同淅淅沥沥的小雨汇合在一起,惊恐万状的人群在逃命中互相践踏,死伤无数。

    抗战八年,中国天灾人祸不断,被饥饿疾病夺走生命的民众难以统计。有学者估计这个数字接近战争死亡人口,也有人认为高于战争死亡人数。有一组可供参考的研究数字表明:抗战结束中国人口比抗战前的1937年减少约五千万,加上八年期间应当正常增长的人口,两个数目相加当在一亿上下。

    这笔天文数字的血债必须记在至今仍不认罪的日本侵略者头上。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4-2-13 21:11 |只看该作者
2

    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决心不惜代价歼灭送上门来的土肥原师团。他派出两位总参谋长赶赴开封前线,蒋介石对薛岳下达的手令只有短短六个字:不成功,则成仁!

    在外人眼里,中央军应该都是蒋介石嫡系队伍,没有远近亲疏和内外差别之分,其实不然。中央军非铁板一块,国民政府派系林立,“党中有党,派中有派”,比如国民党四大家族蒋、宋、孔、陈分别掌握着戴笠军统派、复兴社、陈(立夫)氏“中统派”、“CC派”、何(应钦)派、陈(诚)派、宋(子文)氏税警派、孔(祥熙)派等等,这些党派组织同军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同为蒋介石心腹的黄埔嫡系也大有区别,比方“江浙帮”陈诚就远比其他将领更加得势,因为江浙帮大都来自蒋介石老家,许多人还与蒋氏沾亲带故,他们自然成为亲信中的亲信,核心中的核心,一路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豫东会战伊始,号称“天下第一师”的第八十八师龙慕韩师长忽然接到一道来自武汉的指令,要他“暂时脱离第七十一军建制,配属第二十七军指挥”。在不明内情的人看来,这不过是指挥系统临时变动而已,何况命令来自大本营,绝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但是深谙官场内幕的龙师长却暗暗吃惊不小,他对这两支同为国民党王牌军的派系背景再清楚不过,第七十一军被公认是“何应钦派”,而第二十七军则属于“陈诚派”,“何”、“陈”两派争斗激烈,大本营为何偏偏要将第八十八师配属给不怀好意的老对手第二十七军指挥呢?这不是明摆着有人在背后捣鬼吗?

    原来早在郑州开会之前,第二十七军军长桂永清就向委员长当面请缨;所辖之铁军已秣马厉兵,摩拳擦掌,官兵热血贲发……一举歼灭土肥原师团主力,当为学生之神圣使命。云云。

    蒋介石深为嘉许,勉励有加。不料军政部长陈诚又以集中兵力作战为由,建议将先期抵达的宋希濂第七十一军配属给桂永清统一指挥,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有些微妙起来。宋、桂都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同为中央军主力和王牌军长,两人还是特务组织蓝衣社的核心人物,与贺衷寒、康泽、戴笠等人一道并称“十三太保”,都是国民党军界的后起之秀。论战力两支部队不分伯仲,论地位两人均为红得发紫的少壮派宠将,只是二人眼下境遇稍有区别,南京失守后宋希濂受到蒋介石呵斥,一度遭受冷遇;而桂永清则在湖南大力整训部队,推行新式练兵运动,打造现代化军队,深受蒋介石赞赏和器重。

    军政部长的建议果然起了作用,蒋介石考虑再三最终决定由第二十七军担任主攻,但从维护第七十一军建制出发,他从武汉发布命令时只将其中最精锐的第八十八师暂时划归桂永清指挥。这样桂永清不仅彻底超越竞争对手,而且还得到宋希濂一个主力师。如果此役大胜,一举消灭日本王牌土肥原师团,第二十七军理所当然誉满天下,中国抗战的头号功臣非桂永清莫属。相比之下,第七十一军被釜底抽薪,三师人马只剩下两师,宋军长就是有心担当重任杀敌立功,恐怕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但是签署命令的那个人却是校长,宋希濂敢怒不敢言。年轻气盛的宋军长还是忍不住在随后召开的开封作战会议上拍案而起,发泄胸中怨愤和不满。薛岳总司令出面调停,他一句话就熄灭了宋希濂的怒火,总司令意味深长地说:校长下令调走你一个师,恐怕还是给你宋军长一个面子呢。

    宋希濂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如果校长索性把第七十一军撤销,剥夺他的权力,他这个军长又能怎么样呢?说到底第七十一军不是他宋军长的军队,第二十七军也不是桂永清的军队,都是校长和国民政府的中央军。直到若干年后已经成为国民党战犯的宋希濂在监牢里依然对这段往事耿耿于怀,他写道:蒋直接命令第八十八师划归第二十七军指挥……这是桂永清他们在老头子(蒋介石)面前搞的鬼,心里不乐意也只好忍受而已。(《宋希濂自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大战前夕,大本营临时调整军队战斗序列,第八十八师的上级指挥单位发生变更,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小插曲却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乃至龙师长命运变化埋下一个重要伏笔。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4-2-13 21:12 |只看该作者
3

    大军东进,十万火急,敌情传报,刻不容缓。第八十八师连夜转进兰封县城,前卫部队当日即在城外与日军遭遇。

    气壮山河的豫东大战全面爆发。

    战斗一开始双方便展开殊死搏杀,战场立刻呈现白热化状态。师长龙慕韩亲自赶到前线,他从望远镜里看到,已有数百名敌人在坦克掩护下气势汹汹地向我军扑来。敌人气焰十分嚣张,他们自恃有坦克开路,连腰都不弯地举着太阳旗冲锋。见此龙师长不由得暗自庆幸校长电话的英明决断,要不是第八十八师及时赶到,敌人一旦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啊。

    参谋长报告说,炮兵已经赶到,随时准备射击。龙师长大手一挥,命令全体齐射,坚决消灭这股敌人。

    狂妄的敌人哪里知道,此刻他们的对手不再是那些不堪一击的地方杂牌军,而是装备精良身经百战的“天下第一师”。我军大炮怒吼起来,冰雹般的炮弹飞向敌人,很快就有一辆坦克中弹瘫痪,其他坦克见势不妙纷纷掉头后撤。与此同时,我军步兵的轻重机枪一齐射击,强大的火力风暴顷刻间席卷敌人步兵,敌人遭受重创,攻势很快崩溃,扔下一大片尸体豕奔狼突。

    我军官兵岂能轻易放走敌人,指挥官一声令下,已经运动到侧翼的突击队快速出击包抄,他们像一张兜捕兔子的大网张开来,眼看就要把那些逃得慢或者来不及逃命的日本鬼子统统装进网里。这时一辆敌人坦克突然调转车头赶来救援,车上机枪小炮一齐开火,许多突击队官兵躲避不及纷纷中弹倒下。龙师长不由得两眼喷火心急如焚,因为两军短兵相接大炮已经不起作用,如果不能打掉敌人坦克我军必将遭受更大损失。危急时刻一个人影忽然从敌人坦克侧面一跃而起,机智沉着地扔出一捆集束手榴弹,随着浓烟腾起,敌人坦克被炸中油箱,顿时燃起熊熊大火。

    初战告捷,敌人大败而逃。第八十八师取得毙敌百余人,击毁击伤坦克多辆的重大胜利。龙师长心情激动精神振奋,他在前卫团长陪同下亲自走进战壕里接见炸毁敌人坦克的有功之臣。出乎将军意料的是,站在他面前的英勇无畏的战士竟是个娃娃脸的腼腆军人,名字叫高敬远,是个从军校毕业还不到三个月的见习排长。将军不禁啧啧称赞,勉励有加。龙慕韩曾在黄埔军校任教官多年,他主张建军之本在于武装精神,在于提高军人素质。所以他指挥的第八十八师,非军校毕业生一律不得提拔担任军官。换言之他认为一个优秀的见习排长就是未来的将军,统帅的起点就是排长。高敬远的沉着冷静充分说明敌人坦克并不可怕,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完全可将其击毁,要是全师官兵人人都能像这个见习排长一样,那么消灭土肥原师团乃至打败日本侵略者决非一句空话。龙师长当即下令提升高敬远为正式排长,立功受奖,军饷提升一级。

    吃了败仗的日本人恼羞成怒,频频调动兵力发动进攻,敌我双方在兰封城外展开拉锯战。不久我军各路主力陆续赶到,豫东战场大军云集战云密布,只待部署完毕对敌人发起总攻击。这时候一辆军部开来的军用三轮摩托车驶上阵地,把一份军长命令送达龙师长手中。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4-2-13 21:12 |只看该作者
4

    军威赫赫的中国王牌第二十七军前身为南京中央教导总队,下辖四个“德式师”和直属部队,近五万人,无论其规模还是装备均创下中国军队之最。1937年蒋介石南京阅兵,留德归来的桂永清亲自驾驶一辆德国三轮摩托车开道,率领部队列队通过阅兵台。中国官兵一律头戴德式钢盔,胸挎德国冲锋枪,腰间挂着德国制式牛皮子弹盒,其不可战胜的威武气概与欧洲德军如出一辙,因此有人干脆将这支王牌军称为“中国党卫军”。

    但是中国毕竟不是德国,黑头发的国人也非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何况这些装备还大大打了折扣。比如除了军直属部队配备摩托车和汽车外,部队官兵主要还是依靠双脚行军走路,这样对外宣称的“机械化师”当然就有些名不副实。又比如本来大本营应德国顾问要求为“德式师”配备无线电台,当时即使在西方军队中电台也远未普及,而中国大多数军队乃至兵团级单位也没有一部电台,1937年川军两个集团军(兵团)出川抗日,一去半年无消息,究其原因是缺少先进的通讯工具。可是“德式师”的电台很快被搁置起来,原因是缺少进口电池,所以传递命令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来完成。

    1938年5月,第二十七军派出一辆三轮摩托车,前往第八十八师传送军长桂永清的紧急命令。这道命令被写在一张纸烟盒背面,内容为第八十八师立即放弃兰封县城,向东北方向的红庙阵地转移。由于这项命令十分重要,关系到全军作战部署的成败,所以军部专门指派一位姓秦的通讯参谋执行任务。秦参谋将命令装进公文包,摩托手发动马达,三轮摩托车驶出军部箭一般绝尘而去。

    命令于当天中午顺利送达第八十八师指挥部,秦参谋得到龙师长签字作为回执,许多目击者都看见那辆德国制造的三轮摩托车一溜烟开出阵地,然后消失在道路两旁即将成熟的滚滚麦海之中。但是摩托车从此再也没能返回军部,秦参谋和摩托车手一起失踪了,后来人们在田野里找到摩托车残骸和两具烧焦的尸体,才据此推测他们可能遭遇空袭不幸牺牲。

    这道军部命令却使正在指挥作战的龙师长眉头紧蹙颇费踌躇。

    本来下级服从上级天经地义,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何况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敢拿军长命令当耳边风呢?然而问题在于,第八十八师转进兰封是校长亲自下达的电话指示,那个严厉的浙江口音犹在耳畔,令龙慕韩一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如果第八十八师的上级长官还是宋军长,他当可悄悄加以请示,但是现在已经换成桂军长,桂、宋不和为人所共知的秘密,他绝对没有胆量去碰这个钉子。

    龙慕韩站在作战地图跟前思考。

    情报表明,来犯的土肥原师团十分狡猾,其主力盘踞在黄河岸边考城一线,这个位置恰好不利于我优势大军运动围歼,说明土肥原对于全线压上还是有所顾忌。桂永清下令放弃兰封的目的恰恰在于调动敌人,以兰封城为诱饵诱敌深入,而第八十八师即将转移的红庙阵地就是这只口袋的袋口,一俟土肥原钻进去就好扎紧口袋断其退路。

    公正地说,这是一个相当有气魄的作战部署,即使他心存芥蒂也不得不佩服桂永清的大将风度,敢于主动把敌人放进城来决战。可是兰封为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他拿不准校长会是什么态度。既然他是校长信任的学生,就该替校长守好兰封县城,万一校长不同意怎么办?可是他绝对没有胆量越级禀报委员长,于是左右为难的龙幕韩只得悄悄派人把命令呈送老长官第七十一军宋军长知晓。派去的人很快回来说,宋长官只说知道了,别无他话。

    这就是中国官场的奥妙。只说知道了,就是不表态的表态,如今第八十八师已不归宋希濂指挥,他只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否则就是手伸得太长,犯了官场大忌,所以怎么做还得龙师长自己拿主意。龙幕韩召集幕僚商议,参谋长谏言道:桂军长现在是师长的长官,谁敢不服从长官命令呢?再说军长奉命全权指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的命令等于就是校长命令啊,如果将来校长怪罪当以军长命令为凭。

    龙慕韩停止犹豫徘徊,决心执行军部命令。他指示副官在《陆军第八十八师作战日志》上详细记录军部命令到达的时间、地点、传令人员、命令内容以及执行时间,该作战日志现存于南京国家第二档案馆。

    但是仅仅一个月后,“天下第一师”中将师长龙慕韩因放弃兰封而招来杀身之祸,被扣上“擅自逃跑”的罪名押送武汉执行死刑。当枪决龙慕韩的枪声响起几十年之后,历史为我们留下许多破绽百出的问号;既然军长桂永清下令诱敌深入,为何被枪毙的人却是龙慕韩?既然龙慕韩出生入死战功卓著,率部参加抗战以来多次重大战役,难道蒋介石不了解他的学生,犯了用人失察的错误,把“天下第一师”交给一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指挥吗?蒋介石为何亲自下令枪毙他信任的学生,大全独揽的委员长有何迫不得已的难处和不为人知的苦衷?凡此种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历史常常是一团乱麻,整理它需要时间,好在当事人为我们留下一些断断续续的线索和文字记载,从而使得厘清这段无头公案成为可能。

    第八十八师于命令到达当天放弃兰封县城,转移到红庙阵地准备战斗。后经查明,兰封县城至少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处于无人防守的真空地带,说明狡猾的土肥原心存狐疑并不肯轻易上钩。直到次日下午,敌人才小心翼翼地开进城来,随即在兰封城头和火车站升起象征占领的太阳旗。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4-2-13 21:13 |只看该作者
5

    当土肥原师团占领豫东要地兰封之后,一直守候在作战室的寺内寿一总司令才大大松了一口气,他立即给第十四师团拍发电报指示说:你部必须不惜代价坚守兰封县城,尤其要保证火车站不被敌人占领,直到派遣军主力到达为止。

    第一军军长香月清司也指示土肥原说:你应派出坚强有力之部队增援罗王寨火车站,不使敌人打通陇海铁路的企图得逞。

    本来生性多疑的前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对这场深入中原腹地的冒险行动一直顾虑重重,所以始终将其主力猬集在考城、东坝头一带的黄河沿岸,小心翼翼步伐缓慢。派遣军对于第十四师团的战斗进展很不满意,多次来电催促土肥原坚决进攻。寺内总司令更是怒不可遏,斥责土肥原为“不称职的军人”,甚至警告说如果贻误战机他将为严重后果负责。

    兰封守军忽然撤离县城去向不明,这个意外情况令一向老谋深算的土肥原提高警惕,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人主动放弃兰封是个陷阱,目的当然是引诱他继续深入。可是他的师团渡过黄河长途奔袭数百里,目的不就是为了切断陇海铁路,与敌人决战中原吗?他相信中国人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才把一座空城摆在他的面前,等于下了一道挑战书。

    现在轮到土肥原举棋不定。派遣军得知这一情报大为高兴,督促土肥原立刻大举压上,寺内总司令甚至打了这样一个自豪乐观的比方:战争是实力的较量,如果陷阱是为兔子设下的话,那么大象会在乎吗?帝国皇军就是这头无往不胜的大象,它会把设下陷阱的敌人无情踩死。

    土肥原经过短暂犹豫,终于下定决心倾巢出动,这就是为何过了二十四小时日军才姗姗来迟占领一座空城的原因。

    不久各路情报纷纷传来,先前消失的敌人主力果然出现在他身后的红庙,更多中国军队也从不同方向拥来。空中侦察表明,土肥原面对的敌人至少是他的几倍之多,而且还有大批中国军队集结在洛阳和武汉,他们只需四十八小时就会沿着京汉、陇海两大铁路源源不断地开上来。现在最令土肥原担心的是部队携带弹药给养最多只够维持一周,如果战斗激烈,炮弹可在两天内打光,坦克则会因为汽油告罄而变成一堆废铁,耗光弹药的日本官兵只能与敌人拼刺刀。如果出现那样局面的话,日本人的末日就来临了。

    化装成中国军队的侦察兵捕捉到两个掉队的俘虏。根据俘虏口供,土肥原得知原来兰封守军正是号称“天下第一师”的第八十八师,而中国战斗力最强的两大王牌主力第二十七军和第七十一军正在开上战场,这个重要情报如同一座泰山险些压垮了日本将军的战斗决心。身为特务头子和“中国通”的土肥原曾经多次告诫部下:当你面对一百个中国士兵,只要你像个真正的日本武士那样视死如归,他们立刻就会转身逃跑。但是如果你的敌人是黄埔军人,那么你只有一个选择,要么杀死他,要么被他杀死。华北登陆十个月,第十四师团扫荡的都是那些战斗力低下一触即溃的地方杂牌军,现在他终于要面对真正的强敌——黄埔军人。

    土肥原对参谋长下达作战命令:以第二十八旅团坚守兰封县城和火车站,直到派遣军到达为止。另以师团直属部队和第二十七旅团火速增援罗王寨火车站,师团司令部就设在那个地名叫做罗王寨的小村子里。

    参谋长佐野忠义大佐当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身为职业军人的参谋长和许多军官私下不大瞧得起特工出身的土肥原师团长,他们认为这位将军更像一个不懂规矩的日本“浪人”,常常自行其是和不按军事大纲来指挥作战。比如大敌当前,他已经犯下分散兵力的第一个常识性错误,即把两个旅团分散开来作战。他的第二个错误更是匪夷所思,不是把师团部摆在战略位置更加重要的兰封县城而是前出到狭小的罗王寨火车站,何况师团长本人也决意上前线冒险,这样战法真是闻所未闻啊。事实上后来的战斗结果证明,土肥原正是犯了非职业军人的致命错误以至于兵败如山倒,连他本人也险些成为中国军队的瓮中之鳖。但是一惯刚愎自用的土肥原毫不理会参谋长的激烈反对和抗议,他冷冷地说:这是指挥官的命令,请执行吧。

    至此,日军第十四师团一分为二,分别进入兰封县城和罗王寨火车站。中国大军随即蜂拥而至,把敌人包围得水泄不通。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4-2-13 21:14 |只看该作者
6

    蒋介石一觉醒来得到报告说,日本人已经占领兰封县城,与先前偷袭得手的罗王寨火车站互为犄角之势,令他不由得大为震惊。按照大本营的设想,中国大军当以兰封县城为据点,像磁铁一样吸引土肥原师团前来进攻,然后一举围歼之。可是薛岳居然不执行命令,擅自把战略要地兰封扔给敌人,这岂不是变主动为被动吗?

    但是开封前线的薛岳总司令大声叫屈,他把电话打到武汉来告状说,都是桂永清不听命令,自作主张放弃兰封县城。蒋介石更是火上浇油,他训斥说你是总司令嘛,怎么不向我报告?

    薛岳大诉其苦,他说第二十七军自恃王牌老大,不把前敌指挥部放在眼里,建议削减其部分权力,将第八十八师重新配属给第七十一军,使得两大主力互相制约,配合作战云云。

    蒋介石立刻警觉起来,他从薛岳总司令的不满中嗅出派系斗争的熟悉气味来。薛岳同何应钦关系密切,他当然不会乐见“陈诚帮”的桂永清坐大。蒋介石打断薛岳话头说:你告诉我,桂永清现在什么位置?龙慕韩在哪里?我军对敌人采取何种反制措施?

    薛岳一一回答。

    蒋介石仔细审视地图,他看见虽然土肥原占领兰封,获得一块立足之地,表面上看暂时达到切断陇海铁路的战略目的,但是如此一来其主力就完全暴露在我大军的攻击范围之内。桂永清第二十七军主力已经全部抵达兰封前线,尤其第八十八师抢占红庙阵地是个相当坚决的行动,断敌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包围态势。加上我军拥有京汉、陇海两大铁路优势,正将援军和重型武器源源不断地运上前线,相信这就是桂永清敢于主动诱敌深入和逼敌决战的信心所在吧。

    蒋介石略略放下心来。

    本来战场形势风云变幻,自古打胜仗并无一定之规,如何排兵布阵调兵遣将,进攻还是防守,阵地战还是运动战,主动放弃还是坚守城池,哪个局部放弃,而哪个局部又须坚守等等,这些都应当由前线指挥官自己决定,统帅不宜过多干涉。事实上任何战略战术都可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好说哪种战法一定高明,只有打胜仗才是硬道理。

    但是蒋介石还是无法完全消除内心恼怒。

    尽管黄埔嫡系都是他的亲信和学生,他却无法容忍他们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桂永清连放弃兰封这样重大行动也不向他报告,长此以往岂不是连他这个校长都不放在眼里了吗?身为中国领袖的蒋介石深谙治人之道,那就是必须随时敲打下级,让他们心存敬畏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僭越之心。

    蒋介石把电话打到第二十七军指挥部。

    校长的声音听上去平稳轻松,丝毫没有发怒的迹象。只是在询问敌情和听取汇报之后忽然话锋一转,很生气地对桂永清说:对了,我打电话叫龙慕韩替我看守兰封县城,他的第八十八师怎么跑到红庙去了……你告诉他,赶快给我收复失地,将功折罪,否则我要按军法从事。

    桂永清立刻大汗淋漓。

    校长的怒火不仅针对龙慕韩,同样也把他逼上悬崖,除非大获全胜,否则他们都难逃上军事法庭的下场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4-2-13 21:15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太阳浴血

随着天气炎热起来,北方打仗的风声一阵紧似一阵,各种蜂起的传言和小道消息在几百万人口的华中大都市武汉上空漫天飞舞,令人惶惶不可终日。现在人们关心的问题已经不是前线打了什么胜仗,消灭多少日本鬼子,而是日本人几时打到武汉来。

    我爷爷张松樵当然也不例外。

    他老人家望眼欲穿的忠实助手肖老大还是没有消息,上江重庆的土地是否置办妥当,是否做好迎接迁厂的准备也未可知。更加令他忧心忡忡的是如果形势真的急转直下,日本人兵临城下,那时候且不要说迁厂,就连逃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长江和汉水上没有大桥,武汉三镇之间往来全靠轮渡,规模较大的轮渡公司有“民生”、“兴华”、“祥云”几家。裕华纱厂自备一大一小两条轮渡,都是英国进口的机器船,大船能载二三百人,主要用于接送本厂职员上下班,取名“华安号”,人称“大华安”。小船精致漂亮,比现在的私家游艇稍大,那是张松樵从汉口租界到江对岸武昌上班的专用船,人称“小华安”。

    时局一紧张,这两条救命船对于张松樵一家的重要性就格外地凸现出来,它们是关键时刻人们逃离战火的希望。当时武汉过往军队频繁,不久前一支南方军队公开劫持轮渡为其长官运货,闹得船员罢工抗议,长江上数日没有轮渡载客,可见一旦战事逼近,各级政府、官僚、军队、警察没有哪盏是省油的灯,如果他们强征民船,你敢不乖乖地交出来吗?

    张松樵派人找来船长杨老大商议。

    杨老大是个正直豪爽的湖北仙桃汉子,跟我奶奶柳韵贤沾亲带故,深得老板信任。当他得知我爷爷顾虑之后,拍着胸脯保证说:这两条船您放心,我会把它们藏得好好的,只要有我杨老大人在,“华安”号就万无一失。

    我父亲说,船长杨老大喜好喝酒,腰间随时挂了一只小酒壶,但是从来没人看见他喝醉过。他除了熟悉长江水道和驾船技术一流外,还会玩魔术,能把铜钱从左手变到右手,所以深受家中孩子们欢迎。杨老大一生都在长江上漂泊,从任何意义上说,裕华纱厂都是他的家,“华安号”就是他赖以生存的饭碗,要是工厂不幸破产倒闭,或者船被抢走,他一家人的衣食也就被江水冲走了。所以张松樵在关键时刻把保护船只的重任交给杨老大十分放心,他知道这两条船在杨老大心中的分量,忠心耿耿的杨老大将会不惜用生命来报答老板信任。然而战乱时代的个人能力终究太渺小,太微不足道,战争就像毁灭世界的洪水,杨老大的忠诚到底还是没能保全张松樵一家仅存的最后希望。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杨老大带领助手驾船离开码头,把两条“华安号”藏进一处不为人知的偏僻港汊里。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4-2-13 21:16 |只看该作者
2

    校长发怒的消息如同一个炸雷,把兰封前线的龙慕韩惊得目瞪口呆。

    令他有口难辨的是,转移阵地明明是军长命令,是下级服从上级,可是校长却把板子打在他身上,令他感到万分委屈。难道校长不知道,如果没有上级命令,学生龙慕韩就是有一千个胆子也不敢擅自放弃兰封吗?只要校长一声令下,他就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再所不辞啊,那么校长为什么要误会学生的一片忠诚呢?

    军长亲自赶来第八十八师解释。

    桂永清比龙慕韩小两岁,看上去文质彬彬一表人材,不大像冲锋陷阵的武将,倒像个礼仪周全的外交官。军长开诚布公地道歉说:对不起汉臣兄,让你受委屈了,我一定会向校长解释清楚这件事情,由我来承担全部责任。请你放心,我无论如何不会让你背这个黑锅的。

    龙慕韩本身同桂永清并无矛盾,他没有想到身居高位的军长如此直截了当坦诚大度,于是心生感激前嫌冰释。他连连检讨自己说:桂军长,兄弟也多有不是之处,惹得校长发火。镇守兰封是校长亲自下达的命令,本应及时向军长说明情况,但是兄弟我一时糊涂,以至于让军长受连累,还是请您多多海涵吧。

    军长离开后,龙慕韩思前想后,又悄悄去见老上级宋希濂。不料宋军长听完后说:你不是不知道校长的脾气,他老人家洞察一切,哪能不懂得诱敌深入的战术呢?我看如今让校长担心的是,桂永清自作主张把敌人放进兰封城来,到头来却又啃不动,岂不等于赔了夫人又折兵?甚至弄得局面不可收拾,耽误了他老人家的战略大计。所以他要先给桂永清上个紧箍咒,激励三军用命,而这个紧箍咒就是你。

    龙慕韩闷闷不乐地说:转移阵地明明是桂永清下的命令,为何我要代人受过呢?

    宋军长耐心点拨部下说:在校长那里,谁对谁错由他老人家来决定,我们做学生的只能绝对服从。去年首都南京失陷,我的两个旅长阵亡,部队打到山穷水尽,整个战场大势已去全线崩溃,难道战败是我个人的责任吗?是我宋希濂没有尽力吗?非也。但是如果学生没有错,岂不是等于校长错了……你记住,校长不是法官,他老人家不是依据对错而是根据需要来做出决定,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

    龙慕韩说:桂永清向我保证,他要向校长解释清楚这一切。

    宋军长默然良久,然后点点头感叹道:这正是桂永清的聪明过人之处。此战如胜,你恐怕再也难归还我第七十一军了。

    龙慕韩终于省悟,官场深似海,谁也无法掌握自己命运,就像你无法决定自己生死一样。他站起身来,对昔日的长官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宋军长,如今我龙某人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以死抗战,奋勇杀敌,不成功,则成仁。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4-2-13 21:16 |只看该作者
3

    收复兰封的战斗全面打响。

    新任排长高敬远奉命担当决死队长,他的任务是进攻兰封火车站外围阵地,为主力部队打通陇海铁路扫除障碍。决死队就是今天的敢死队,一律挑选机智灵活和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兵组成,除了装备步枪手榴弹以外,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人人身背一把令敌人胆寒的雪亮大刀,看上去威风凛凛视死如归。

    被我军包围的敌人摆出固守待援的架势来,他们利用各种建筑物和民房设置火力点,连夜抢修地堡工事,试图把兰封城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日军还在进入兰封火车站的铁路道口筑起连环防御地堡群,成为阻挡我军前进的拦路虎。

    经过火力侦察,高排长发现该地堡群不仅配置数量众多的轻、重机枪和掷弹筒,而且还能得到城内敌人的炮火支援,不难想象这场进攻战将会如何残酷和惨烈空前。

    大战前夕,豫东民众自动抬猪牵羊犒劳部队,激励官兵奋勇杀敌收复国土。上级为决死队备下丰盛大餐,亦称“壮行饭”,显示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迈勇气和杀敌决心。然而这天高排长刚刚端起酒碗就看见师长龙慕韩直奔阵地而来,心中一惊酒就泼洒在地上。

    通常大白天高级将领不会轻易深入前沿阵地,因为敌人狙击手十分活跃,弄不好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龙师长径直走到决死队员跟前,高敬远连忙脚跟一碰,大声报告姓名职务。龙师长显然还记得这个击毁敌人坦克的小排长,他问:决死队准备好了吗?

    答:准备完毕,请长官检查。

    长官:明白你们的任务吗?

    答:消灭敌人火力据点,为主力部队开辟前进道路。

    龙师长满意地点点头,他指着隐没在淡淡雾霭中的兰封火车站说:决死队是我八十八师的尖刀,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今天我再给你们增添一道利刃,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如虎添翼。

    人们这才发现随同龙师长到来的还有一队不声不响的喷火兵,他们手持一种黑黝黝像铁管一样的陌生家伙,原来这种外国生产的喷火枪是专门对付敌人地堡的先进武器和克星。

    龙师长端起酒碗来一饮而尽,他哐当摔碎酒碗说:我来这里就是要告诉士兵弟兄,蒋委员长下了死命令,必须打通陇海铁路,消灭土肥原师团……你们听着,我就站在前沿阵地督战,此战不胜,我龙慕韩跟你们一样,哪怕马革裹尸再所不辞。各旅、团长亦随部队一道作战,只许前进,不许后退,违令者军法从事!

    战斗一打响果然异常激烈,大炮猛轰,轻重机枪扫射,队长带头冲锋,决死队员英勇杀敌,人人前仆后继决不退缩。从前中国军队火力较弱,尤其缺少攻坚武器,敌人一旦工事坚固就毫无办法,即使人多势众也打不下来。但是这回不同,中国军队的优势炮火首次压制敌人,大大削弱敌人火力阻击,加上喷火枪十分见效,长长的火龙出其不意地射出去,接连烧毁敌人几座地堡。决死队员士气大振,眼看就要攻破敌人阵地,这时候连长赶上前来。连长是个广东人,他挥舞驳壳枪冲高排长大吼大叫:限你半小席(时)消灭敌人,过了时间你去当兵,我来当决死队长。

    高敬远没有听懂,他奇怪地问:就是我当兵,您也还是连长啊。

    连长道:你他妈的怎么不懂人话?团长限我一小时,我限你半小时,过了时间你我都得去当兵。

    在战场上,没有人怀疑长官命令只是一种威胁,战争要诀就是拿生命作赌注,把一切不可能变成现实。没有退路的高排长一鼓作气,率领决死队攻进敌人阵地,经过惨烈肉搏,顽抗的日本鬼子被全部消灭。第八十八师扫清铁路外围障碍,切断火车站与县城联系,将车站内的敌人分割孤立起来。

    战斗结束前夕,连长不幸被敌人狙击手击中头部阵亡。师长宣布提升高敬远为连长,报请军部记大功一次,全连每人奖励一个月军饷。

    血红的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交战双方均精疲力尽。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4-2-13 21:17 |只看该作者
4

    开封城外的罗王寨火车站,激战同样达到白热化程度。

    根据中方指挥部分析,土肥原很可能集中师团主力决战兰封,罗王寨火车站只是牵制阵地,不会投入太多兵力。因此中国军队相继投入两个主力师参战,试图一举消灭敌人收复失地。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日军不仅没有收缩防御圈,反而把阵地扩大到罗王寨村子四周,并且常常发动出其不意地反击,给进攻部队造成很大伤亡。指挥部为此深感焦虑和困惑,他们无法明白敌人抵抗为何如此强大,在这片弹丸之地的小小火车站,敌人到底投入多少兵力?究竟有几个步兵大队(营)?阵地如何分布?有多少门大炮?炮兵阵地设在哪里?指挥部位置何在?敌情不明的困难像座大山挡在中国军队面前,于是特务队长肖金刚再次临危受命,潜入敌阵侦察。

    如果说军人的职业是同死神打交道的话,那么侦察兵就是在刀锋上舞蹈,他们接受的任务往往隐藏着难以预料的风险,因此除了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还需胆大心细随机应变。肖金刚挑选两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兵执行任务。天色渐晚,空气中弥漫着白天激战的硝烟,侦察兵在一个村民带领下来到罗王寨背后一片杂树林中。这里距离敌人阵地只有几百米,村民摸下一座黑黝黝的土坑,然后小心地掀起一块石板,石板下面立刻露出一个隐蔽的洞口来。

    原来这是一条通往村子的地下暗道。

    清朝末年中原闹匪患,村民为了躲避土匪掘出这条逃生暗道,没想到正好派上用场。肖金刚带领他的侦察兵像一群机敏的土拨鼠,他们在暗道里爬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顺利摸进敌阵,然后躲进一座废弃的牲口棚里潜伏下来。

    等到晨雾消散,四周景物明亮起来,侦察兵这才惊讶地看见,原来敌人已经像变魔术一样把火车站和四周村子变成一座庞大的兵营。敌人不仅修筑许多暗堡和射击工事,以马蹄形的环状壕沟将各处阵地连接起来,还狡猾地利用地形隐藏部队,以便向我军发动突然反击。侦察兵经过紧张观察,把敌人许多不易发现的工事和火力位置都记录下来。突然有两只惊飞的小鸟引起肖金刚注意,他发现几百米外的树丛中有些异样,举起望远镜来一看,才看清竟然有一处伪装极其巧妙的炮兵阵地险些骗过侦察兵的眼睛。而当另一个侦察兵无意中将望远镜对准一间低矮民房时,他看见的景象更加令人难以置信,有个黑洞洞的怪物正好从民房窗口露出头来,原来那是一只阴险的坦克炮塔。肖金刚通过连续观察之后得出一个惊人结论,那就是敌人兵力已不下三千人之多!

    中午时分,枪炮声猛烈起来,那是我军为配合侦察行动发动的佯攻。这时候一个重要敌情骤然出现,大约一千多名敌人轰隆隆涌出村子,通过战壕进入火车站支援。肖金刚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这么多敌人简直就像地下暗河一样咕噜噜冒出来,如果这是敌人预备队的话,那么加上工事里的敌人,日军总数很可能不低于四千人!

    肖金刚不由得被自己结论吓了一跳。这就是说,敌人至少已达一个主力联队(加强团)规模,大大超过原先情报所说的一个大队。狡猾的敌人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他们在跟中国军队玩瞒天过海的游戏,以便拖延时间等待救兵。侦察员个个心情激动,他们趴在牲口棚里大气也不敢出,盼望快快天黑下来好把这个重要情报送出去。

    白日的时光漫长得好象停滞一样,等到日头终于西沉,树木都拖上一条长长的疲惫身影,一个意外险情却突然出现了。

    几个敌人朝着侦察兵藏身的牲口棚走来。

    走在前面的是个军官,他身穿黄呢军装,光着脑袋,腰间挎一把军刀。跟在后面的都是卫兵,他们扛着步枪,瞪大警惕的眼睛四处张望。牲口棚里的空气骤然结了冰,侦察兵个个子弹上膛匕首握在手中,肖金刚对战友比划一个坚决的手势,这就是说一旦暴露目标他就抢先开火消灭敌人,掩护战友把情报送回去。

    幸好敌人走到距离侦察兵不远的地方就站住了,也许是牲口棚里飞舞的蚊蝇和散发出来的恶臭阻止了日本人的脚步。敌人军官敞开衣领,显出一副轻松自若的样子,他当然不知道面前这座臭气熏天的废弃牲口棚里埋伏着几双警惕的眼睛和黑洞洞的枪口。这里是日本人的阵地后方,军官心情十分放松,他只是随便出来走动走动,抽支烟,透透空气,然后就解开裤裆站在树下撒尿。此时一束斜阳穿过树丛,像聚光灯一样不偏不倚地射在军官身上,肖金刚险些叫出声来,巨大的吃惊差点儿把他的眼珠撑得掉出来,因为此时侦察兵不用望远镜也能看得清楚,敌人军官领章上缀着一颗亮晶晶的东西,那是一颗金星。

    他是个少将。

    在日本军队里,军阶区分极为严格,联队长(团)为大佐,旅团长(师)为少将,师团长(军)为中将,决不可互相混淆。敌人少将的意外现身至少说明下述一个事实,那就是该股敌人指挥官级别为旅团长,据此推断,所属兵力至少应不低于两个主力联队。按照日军作战序列规定,主力联队可配属炮兵、工兵、骑兵、辎重运输大队等等,那么这股敌人兵力甚至可能达到创纪录的上万人,相信这才是中国军队久攻不下的真正原因所在。

    令侦察兵万分惋惜的是,他们如果不是身负重任,不敢轻易暴露目标,否则他们决不会错过这个亲手击毙或者活捉日本将军的天赐良机。是夜侦察兵原路返回阵地,重要情报被火速送达上级指挥部。武汉大本营对此极为重视,急调主力部队大举增援,同时蒋介石亲自下令刚刚抵达武汉机场的苏联重型轰炸机秘密出动,定要给予这股狡猾敌人迎头痛击。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4-2-13 21:18 |只看该作者
5

    “空中战神”中正机队秘密转进中原某野战机场,埋伏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执行为轰炸机护航的战斗任务。

    新飞行员俞世城坐在机舱里彻夜未眠。

    对战斗机来讲,野战机场相当于临时出击阵地,因为那时候没有空中加油机,战斗机携带油料有限航程较短,所以必须提前进驻野战机场埋伏。但是进驻野战机场往往要冒很大风险,因为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悲剧在抗战初期屡有发生。

    天色微明,电台传来暗号,表明我轰炸机群已经从后方机场起飞。战斗警报发出,马达发动起来,战机滑向跑道待命。俞世城少尉被指定担任队长僚机,他看见黑夜的大海正在退潮,东方天际开始被一缕晨曦染红,明亮的天空预示豫东战区将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新飞行员不由得暗暗有些担心,因为战术教官讲过,缺少云层掩护的战斗机少了回旋余地,而日本飞机往往数量占优,晴天对担任护航的中国战机不利。

    七时许,电台再度传来暗号,表明轰炸机群已经接近战区空域。随着一声令下,中正机队全体出击,一架紧跟一架升空,大机群在空中完成编队之后,浩浩荡荡迎着朝阳向东方天际飞去。

    雷霆万钧,长空震荡,新飞行员俞世城满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驾驶战机奔赴战场。不久领航长机开始摇晃机翼,这是发现我轰炸机群的信号。俞世城看见九点钟方向果然有一大群银光闪闪的亮点在迅速移动,激荡在飞行员胸中的战斗豪情顿时被点燃了。看啦,这是前来中国助战的强大的苏联轰炸机群;飞在上面是俗称“喀秋莎”的轻型轰炸机,它们像一群群体形修长的剑鲨在蓝色空气中灵巧地游动。飞得较慢的是这次行动的主力“伊留申-3”重型轰炸机,这种载弹量很大绰号“空中长须鲸”的庞然大物是苏联人最近投入战场的新式武器,它们看上去很像一头头乘风破浪的黑色巨鲸,足以令任何地面敌人闻风丧胆。两大机群在空中汇合重新编队,中国战斗机占据高空担任护航,轰炸机排出雁阵的“人”字队形紧随其后,中苏机群一往无前地直奔轰炸目标。

    飞临战区,地面发射红、蓝两色信号弹为机群指示敌人阵地。中苏机群再次变换队形,俞世城紧跟护航长机拉升高度,随时提高警惕准备拦截前来偷袭的敌机。轰炸机群则继续降低高度,它们好像回游产卵的鱼群那样首尾相衔,一架架从容不迫地拉开距离,轻型轰炸机在前,重型轰炸机押阵,然后开始表演苏军经典的“柯罗夫式”俯冲投弹。

    这是抗战以来中苏空军最为完美的配合作战。

    率先出场的轻型轰炸机贴着地面俯冲,简直快要擦着屋顶和树梢,然后在抬起机头的一瞬间将炸弹准确地扔在敌人头上。“柯罗夫式”就是超低空打击的意思。紧接着真正的战场主角登场了。翼展阔大的苏联重型轰炸机简直就是一座飞行在天空的炸弹仓库,它们不慌不忙地飞临敌阵上空,像排卵的鲸鱼一样姿态优美从容不迫,把那些威力巨大的重磅炸弹和燃烧弹源源不断地排出体外。一时间平静的空气仿佛被一只巨手搅动了,敌人阵地先是泛起一片耀眼的金色浪花,紧跟着升腾起蘑菇云来。飞机反复盘旋投弹,直到把弹舱清空,猛烈轰炸把敌人阵地变成一座岩浆喷发的火山,敌人就是没有炸死也会被岩浆活活烧死。

    中国飞行员亲眼目睹苏联飞机对敌人实施空中打击,深受鼓舞士气大振,俞世城和他的战友始终占据高空百倍警惕,决不给敌人可乘之机。因为往往越是临近战斗结束越是危机四伏,此时我机油料所剩不多,空战于我不利,而轰炸机目标大,航速慢,遭遇敌机更是后果难料。但是这天日本战斗机竟然没有出现,令飞行员大大松了一口气,中苏机群不受干扰地完成任务,然后编队胜利返航。

    不料战斗结束时发生一个意外,一架来历不明的外国飞机忽然闯入战区空域,令中国战斗机大吃一惊。等到他们如临大敌地赶上前去时,才认出这是一架美国双翼教练机,飞行员正在洋洋得意地向他们挥手致敬。原来这个胆大包天的美国人不是别人,就是日后注定要威震长空名扬天下的美国“飞虎队”传奇英雄陈纳德。热爱冒险的陈纳德中校作为蒋介石的私人观察员曾经多次驾驶教练机亲临战场考察,后来他对人提及,中苏机队的完美配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这天当俞世城驾驶战机返回后方机场时,年轻飞行员心中不禁涌出一丝遗憾,他把亲手击落敌机的渴望留待下一次战斗。

    侦察兵潜伏在敌阵前沿,他们的任务是为我机轰炸指示目标。

    天亮不久,天空传来一阵雷鸣般的马达轰鸣,肖金刚连忙抬起头来,他看见南方天际出现一片黑压压的机群,很快像乌云一样遮盖了天空。老侦察兵几乎惊呆了,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这是我军大规模空袭,他说什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这回轮到猝不及防的日本人乱了套。

    肖金刚从望远镜里看得清楚,那些战壕里的日本兵像遭滚水浇了的蚂蚁一样慌慌张张地跑来跑去。一个敌人指挥官挥动长刀,试图组织火力对空射击,然而地面短程火力对于飞机很难构成威胁,基本上无济于事。现在轮到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侦察兵向空中反复发射信号弹,那些腾空而起的快乐的小精灵简直就是中国人民的喜庆焰火。

    随着飞机俯冲轰炸,日本人的微弱抵抗立刻被淹没在炸弹掀起的狂涛巨浪之中,而重型轰炸机的地毯式密集轰炸更是彻底粉碎了日本人逃脱打击的任何幻想。大地猛烈震动,火焰腾空而起,复仇女神快乐高歌,死亡精灵疯狂舞蹈,敌人工事变成废墟,断肢残体被高高抛向空中。中国官兵不顾危险站起身来高声欢呼,阵地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轰炸结束,侥幸没有炸死的敌人钻出地面来抢修工事,忽然几架战斗机钻出来,复仇的子弹如同暴雨一样倾泻在敌人头上,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哭爹叫娘。这种超低空偷袭是中国飞行员向敌人学习的结果,日本飞机常常采用这种回马枪战术杀伤中国军民,正好应了“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理论。

    2001年我在台湾访问,一位参加过收复罗王寨火车站的台湾抗战老人王大淦先生感慨万千地对我说:此战恐怕是抗战初期我军打得最为精彩的战役吧。我军抗日士气一点也不差,官兵不怕牺牲奋勇向前,如果所有战役都如此,恐怕日本人也不敢那样欺负我们了。

    另一位抗战老人邢复之先生说:收复罗王寨火车站当然与飞机轰炸分不开,如果我军一直掌握制空权,以后的战役肯定不会是那种结果。

    老人眼睛里流露出无限沧桑的复杂神情。我相信他们想要告诉我的是,如果不是太多“如果”的话,中国早已不是今天的模样。但是老人到底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

    飞机轰炸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的防线,将阻挡我军进攻的据点暗堡和炮兵阵地统统夷为平地。接下来我军攻势如潮,官兵从四面八方冲进敌人工事,除部分大势已去的残敌向兰封方向突围逃窜外,多数日本鬼子不是已经被飞机炸死,就是被勇不可挡的中国官兵消灭。失地终于被收复,罗王寨火车站升起象征胜利的国旗来。肖金刚率领侦察兵直扑敌人指挥部,他们缴获的文件证明这股敌人果然是一个旅团(师)!

    后来打扫战场时,肖金刚意外缴获一件非同寻常的战利品,它是一把看上去极为考究和气度不凡的日本军刀。军刀被挂在一间卧室的墙壁上,黄铜刀鞘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刀柄上镶嵌着一朵象征高贵地位的金菊花。肖金刚心生疑惑,因为他知道金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御用徽记,莫非这把刀竟是天皇御赐军刀不成?御赐军刀往往只赐予极少数高级将领,被视为“军人之魂”和至高无上的荣誉,那么这把御赐军刀的主人是谁?他为何连比性命还重要的御赐军刀都不及带走,难道他被打死了吗?

    侦察兵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抽出寒气袭人的军刀来。当他看清刀身镌刻的一排日本汉字时,不禁大叫一声。

    原来这排汉字是——“土肥原贤二”。

    后经查明,敌酋土肥原贤二并没有被击毙,他在残部拼死掩护下仓皇逃脱,连御赐军刀都不及带走,其状之狼狈可想而知。敌人师团长险些被活捉的消息立刻通过电波报告大本营,御赐军刀也被火速送到开封指挥部,然后转送武汉,成为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最重要的战利品之一。第一路总指挥兼第六十四军军长李汉魂将军曾在回忆录中详细记下缴获土肥原御赐军刀一事,他的抗战回忆录《铁衣曾照古中原》被收入《中原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一书中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4-2-13 21:47 |只看该作者
第十章 撒旦的末日
  
  1
  虽然前方遗憾地没能活捉土肥原,但是缴获御赐军刀和收复失地的胜利还是大大鼓舞了蒋介石,他临时决定飞往郑州督战。

  这是蒋介石前所未有地一个月内第三次亲赴同一战区,许多幕僚对此均感突然,暗暗以为这是委员长心血来潮之举,其实他们很难理解这位铁腕人物此刻跃跃欲试的心情。蒋介石太需要这场胜利了,就像大旱之年的土地对雨水的渴望一样,他绝不能允许部下发生任何妨碍胜利的动摇和差错。

  飞机飞临夜色笼罩的郑州时,蒋介石看见下面的城市实行临时灯火管制,到处漆黑一片如临深渊,忽然感到怒不可遏。他一下飞机就大声质问前来迎接的程潜总司令:日本飞机并没有天天轰炸郑州,你搞得黑灯瞎火干什么,简直是自己吓唬自己,让人民对抗战还有什么信心?嗯!

  程潜只好诺诺。

  委员长一发火,城市立刻有了光明,街灯一盏盏照亮马路,民房也映出星星点点灯火。一盏外国进口的防空探照灯也加入万家灯火的示威阵营,光柱直劈夜空,宛如利剑雄壮游弋。光明暂时驱散笼罩在蒋介石心头的阴影,他走进地下作战室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记住了,不打胜仗,不光郑州和武汉,整个中国都将漆黑一团!

  战区将领都是连夜从前线赶来开会的,委员长大驾亲临,谁敢等闲视之?所以他们个个都把身体坐得笔挺,诚惶诚恐聆听训示。军事会议的重点是总结收复罗王寨火车站的胜利,对下一步围歼土肥原师团的作战方案进行重新部署。鉴于敌人已被团团包围的态势,大本营决定实施分步作战:先把据守县城和火车站的敌人分割开来,然后集中兵力收复火车站,打通陇海铁路,最后对兰封县城实施总攻击。蒋介石随后进行长达数十分钟训话,领袖慷慨激昂满意褒奖有之,声色俱厉生气斥骂也有之,总之谆谆教诲和对胜利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令将军们深受震撼。许多人当场宣誓,决不辜负校长教诲,肝脑涂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薛岳总司令慷慨陈词道:卑职已下令将指挥部移至兰封前线,师长下旅部督战,旅长下团部,团长下营连,以此类推。三日之内若不能全面收复兰封,卑职甘愿领罪。

  另一位主力军长桂永清也立下军令状,若四十八小时不能攻克兰封火车站,打通陇海铁路,甘受撤职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4-2-13 21:48 |只看该作者

  后来关押在武昌洪山陆军监狱的犯人龙慕韩对人说,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死在战场上。

  攻击开始前,军长桂永清指着地图上的兰封火车站对龙慕韩下令道:限你二十四小时,如果还不能消灭候车大楼内的敌人,我就亲自率队冲锋。

  兰封火车站是陇海铁路上一座运输繁忙的大站,豫东各县以及鲁西南菏泽、定陶、曹县的货物都要经过这里运往全国各地。敌人占领后将候车大楼、月台、机房、货场、煤水厂、职工宿舍以及四周民房统统变成火力工事,其中以候车大楼为主阵地,共有一千多敌人在此死守。第八十八师的战斗成败就成为收复兰封火车站和打通陇海铁路的关键之役。

  军长脸色平静,目光充满殷殷期待,语气中绝无一丝威胁意味,但是龙师长毫不怀疑军长的命令就是一纸生死状。他已经得知校长夫妇亲临郑州督战的消息,现在第八十八师必须破釜沉舟,不取胜,毋宁死。于是龙师长悲壮地脱下将军制服和高统皮靴,换上士兵的灰布军装走上前线阵地。许多年后一位九十岁高龄的原第八十八师副官王圣江老人告诉我,在全师官兵心目中,龙师长是个果敢坚毅和有勇有谋的指挥官,第八十八师所以名扬天下,成为响当当的“天下第一师”,长官贪生怕死畏敌如虎行吗?

  老人还告诉我一些关于龙师长的细节。

  龙师长在黄埔军校任总教官时,他的研究对象就是日本陆军,可以说他是中国最早的对日作战专家之一。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他率领部队开上前线,在大场、庙行主动反击,消灭日军一个大队,毙伤数百人,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南京军政部还把他的作战经验加以总结,汇印成册下发给各部队学习借鉴,南京陆军大学也邀请他给学员授课。

  抗战初期日军大举进攻,我军基本上取守势,只有以攻坚为主的豫东战役是个例外。面对敌人固守的兰封火车站,龙师长总结经验说,日军战术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主动进攻,“进攻”二字是日本人的灵魂。但是日本人也有致命弱点,那就是战术呆板雷同,很少灵活变化,比如敌人从哪里出击,往往原路返回,不肯轻易改变路线等等。他精心设计一个“引蛇出洞”的战斗方案,欲把敌人主力引诱出来予以消灭。

  这个计谋果然奏效。当敌人嗷嗷反击时,中国军队先以轻重机枪突然开火,封锁其退路,然后炮弹从天而降,冰雹一样落在预设区域内,炸得敌人鬼哭狼嚎伤亡惨重。接着第八十八师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冲进火车站,把敌人主阵地候车大楼团团包围起来。

  战斗立刻呈现白热化状态。

  候车大楼内的敌人负隅顽抗死战不退,他们从各个方向对外猛烈射击,中国官兵占领每一座工事,每一间房屋,每一个火力点都要经过反复争夺。往往进攻者冲进去,立足未稳就被敌人赶出来。日本官兵都被灌输誓死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他们尽管身陷绝境也不肯投降,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要拉响手榴弹与进攻者同归于尽,因此战况之惨烈前所未有。直到太阳落山,眼看黑夜将至,候车大楼内的枪声依然没有停息下来。

  龙师长急红了眼,他亲率部下进入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不幸被敌人观察哨发现。几发迫击炮弹急速落下,当场炸死一名旅长,一名副旅长,还有参谋长和副官多人。硝烟过后,人们看见师长浑身是血从地上站起来,他只是幸运地受了一点轻伤,唯有烈士鲜血溅满将军征衣。其实龙师长此时大难不死未必幸运,假如他不幸壮烈殉国,那么在我们千古传颂的民族英雄榜上就会增加一位同赵登禹、佟麟阁、饶国华、王铭章、张自忠、戴安澜等等齐名的抗日英烈,一位光昭日月的爱国将领和流芳百世的民族楷模。问题是龙师长没有死,当死神与他擦肩而过时幸运之神也就弃他而去,这就是将军后来自言“最大错误是没有壮烈战死”的原因。

  龙师长目眦皆裂,命令师部卫士连投入战斗。

  卫士连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强将,他们配备清一色德国冲锋枪,腰佩子弹盒,这些先进武器并非都是摆设,它们将在关键时刻大显身手,成为近战歼敌的秘密武器。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卫士连人人视死如归勇不可挡,德国制造的冲锋枪在近战中发挥超乎想象的巨大威力,密集子弹打得日本人毫无还手之力,那些手中端着刺刀身上挂满手榴弹的敌人刚一露头就被打得血肉横飞浑身都是窟窿。当漫长的黑夜终于过去,一轮红彤彤的太阳悄悄露头时,经过通宵激战的候车大楼内枪声终于稀疏下来,龙师长用力擦擦手腕上面目全非的手表,他看见那只细长的时针刚刚指向早晨六点,距离军长给出的最后期限还剩下半小时。

  敌人狗急跳墙拼死反扑,县城敌人也不断出城增援,这时一个紧急命令送达阵地,我军飞机即将飞临助战。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4-2-13 21:49 |只看该作者

  武汉大本营总结收复罗王寨火车站的成功战例,再次派出轰炸机群轰炸敌人阵地。

  这天战区上空云层较厚,给护航机队增加了难度,因为像海浪一样翻滚的云团有利于敌机偷袭,所以战斗机一到达战区立即占据有利高度,飞行员个个努力睁大眼睛,唯恐被狡猾的敌机钻了空子。

  这时几架敌机果然从云层里钻出来。

  敌机像一群不敢光明正大的小偷,偷偷摸摸地紧贴云层低飞,企图偷袭我准备投弹的轰炸机。但是早已严阵以待的我军战机哪能让敌人阴谋得逞呢?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数架战机立刻扑向敌人,天空中响起战机开火的隆隆炮声。

  其实这几架飞机只是狡猾敌人抛出的诱饵,他们往往先派少量飞机来引开我护航战机,然后以大队主力袭击我轰炸机或者运输机。抗战初期年轻的中国空军多次上当吃亏,几次著名空战都是因为中了敌人的“诱饵战术”损失惨重,所以中正机队早已识破敌人诡计,依然占据高空不为敌人诱饵所动。

  敌人主力很快出现了。

  三十多架敌机从东方飞来,它们借助刺眼的太阳光作掩护,气势汹汹地扑向中国轰炸机。飞行员俞世城从敏锐地发现敌机到辨认出这是敌人速度较慢的“中岛式”战斗机只用了短短几秒钟时间,他不由得感到纳闷,因为老式的“中岛式”战机属于敌人陆军航空兵,无论火力性能均不及我军的苏制战机,而日本人擅长以多击少的狼群战术,比如著名的南京大空战和淞沪大空战,日本人动辄出动上百架甚至更多飞机,可是这次他们在数量上也不占优势。俞世城不明白,敌人先进的海航“三菱式”战斗机都到哪里去了?难道在睡大觉吗?

  中国飞机立刻从高空扑下来,如猛虎下山勇不可挡。日本飞机发现我护航机队立刻兵分两路:一路迎上前与我机缠斗,另一路则企图寻机攻击我轰炸机。一时间近百架飞机在天空搅成一团,隆隆炮声响彻长空,到处都有飞机互相追逐,到处都有机关炮射击的红光闪烁。俞世城咬住一架敌机猛烈开火,被击中的敌机立刻冒出一股黑烟来,但是这个被击伤的法西斯分子竟然不顾一切冲向一架正在低空投弹的苏联轰炸机。尽管俞世城企图用密集子弹拦截这个空中强盗的自杀性攻击,但是为时已晚,敌机如同一枚歪歪扭扭的飞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黑色弧线,然后撞上轰炸机宽大的腹部。随着一团火球轰然炸开,轰炸机凌空解体四分五裂,溅落的金属碎片化作一片燃烧的彩云。

  豫东空战以日本飞机的可耻失败告终。

  中苏联合空军击落击伤敌机十多架,自己亦有不小损失,俞世城少尉本来极有可能再击落一架敌机,但是关键时刻子弹打光了,只好眼睁睁看着敌人逃走。由于遭遇敌机突然袭击,轰炸机群难以实施准确轰炸,有的轰炸机被敌机击伤,有的来不及瞄准就把炸弹扔下去。为了避免更大损失和误炸自己人阵地,指挥部命令轰炸机群迅速撤离提前返航,轰炸行动被迫取消。

  新飞行员俞世城英勇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获得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4-2-13 21:50 |只看该作者

  火力强大的铁甲列车“中山一号”和“中山二号”首尾相衔地开赴兰封前线,炮手大林和副炮手二林坐在漆黑一团的车厢里,两人睁大眼睛耿耿难眠。

  这对双胞胎兄弟都是来自南洋的归国华侨,志愿为抗战效力,他们原本可以选择在后方城市做义工,或者参加陈嘉庚先生组织的南洋机器团,不用上前线冲锋陷阵。但是一次残暴的敌机空袭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方向。敌机不仅向广州投下许多炸弹和烧夷弹,丧心病狂的敌人飞行员还追逐手无寸铁的人群,向妇女和儿童俯冲扫射。仇恨像火焰一样炙烤他们的心脏,兄弟俩不顾一切地报名参了军,成为这支威力强大的铁甲列车部队的炮手。

  由于豫东战事日趋激烈,兰封火车站反复争夺拉锯,中国大本营命令铁甲列车十万火急星夜驰援,决心予敌致命一击。为防止暴露目标,铁甲列车实行灯火管制,沿途车站也一律实行戒严。大战前夜,归侨兄弟同所有参战官兵一样心绪起伏难以入睡,其实哥哥和弟弟已经进行过千百次的反复演练,他们动作准确配合默契,熟练掌握火炮射击的一切要领,所以他们丝毫没有胆怯或者畏惧,而是满怀胜利信心,欲将炮弹和仇恨一起填入炮膛,然后向着万恶的日本侵略者猛烈开火。

  车外天地混沌,车轮碾压在钢轨上发出永无休止的哐啷声。列车仅在郑州稍作停留,加足煤水后马不停蹄继续东进。随着战场越来越近,风把火药和硝烟的刺鼻气味刮进车厢里,仿佛提醒人们战斗的时刻就要到来。人们自动做起最后的准备工作:炮手检查各个战斗部位,装填手给炮弹装上引信,副炮手把炮膛擦拭一遍又一遍,让黑洞洞的炮口直指车外。在运送步兵的车厢里,怀抱步枪的突击队员默默地抽烟,烟头火光此起彼伏,映亮他们一张张像岩石一样坚毅黝黑的脸膛。

  在开封车站,一群身穿灰布军装的长官登上列车,他们沿着拥挤的车厢视察部队,为首的将军还同士兵一一握手。当将军得知林氏兄弟都是主动放弃优裕生活回国来参战的南洋归侨时,不由得十分高兴,紧握住他们的手连连称赞说:全世界中国人同仇敌忾天下一心,何愁区区倭奴不能驱逐?

  官兵斗志高涨信心百倍。铁甲列车在黎明前的夜色掩护下悄悄抵达兰封前线,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伏起来。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4-2-13 21:50 |只看该作者

  东方既白,曙光刚刚染红天际,两条钢铁巨龙突然出现在惊惶失措的日本人面前。

  本来日本人已经在路轨上设置许多障碍,铁道两侧还筑有坚固的地堡和沙袋工事,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中国军队竟然开来两列庞然大物的铁甲列车。铁甲列车不仅装甲坚固火力强大,而且前端装有专门对付路障的清障器,所以毫不费力就突破敌人封锁,把敌人苦心经营的防线统统碾得粉碎。

  这是一场在军事学上被称为“非对称性”的悬殊战斗。

  负隅顽抗的日本人本已苟延残喘,他们勉强支撑的战线就像一艘千疮百孔四面漏水的战舰,遭此致命一击立刻就像风化的岩石那样四分五裂了。其实阻止铁甲列车前进并非难事,就是把铁轨提前拆毁即可。

  兰封火车站注定要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坟墓。

  炮手大林全神贯注地观察敌情。前方出现一幢水泥楼房,楼里隐藏着敌人重机枪和迫击炮阵地,敌人试图以密集火力阻挡铁甲列车前进,但是敌人的垂死抵抗完全是徒劳的,因为那些机枪子弹击打在厚厚的钢板上就跟炒豆子一样不起作用。接连几发迫击炮弹落下来,有人负了轻伤,但是铁甲列车依然隆隆开进。大林感到自己内心积蓄的怒火像岩浆一样翻涌,他看见兄弟二林手握炮杆严阵以待,两人交换一个会意的眼神,决心把这些顽固的敌人统统送下地狱。

  复仇的大炮怒吼起来。

  一团浓烟腾起来,敌人火力顿时哑了,大林从观察镜里看见目标已经被炮弹准确击中,一些敌人的残肢断臂被气浪高高地抛向空中。随着大炮持续不断地猛烈轰击,那幢楼房就像泥糊的房子一样很快被狂风席卷而去轰然垮塌。

  忽然从公路上开来一辆敌人坦克,林氏兄弟眼疾手快,不等敌人开炮就瞄准目标抢先开火。敌人不可一世的铁乌龟顿时被掀个底朝天,变成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球。车厢里顿时欢声雷动,官兵都为战友取得的胜利倍感骄傲和心情激动。

  绝望的敌人不甘心失败命运,他们发动最后的疯狂反扑,派出怀抱炸药的爆破手企图炸毁铁甲列车。但是早有准备的我军突击队员纷纷跳下车来主动迎击,将敌人爆破手击毙在铁道线以外。同时潮水般涌来的主力部队也大举跟进扩大战果,消灭顽抗之敌收复阵地。

  日本人开始动摇了,他们眼看山穷水尽大势已去,终于放弃抵抗向城里逃跑。铁甲列车继续来回开动扫荡残敌,它们简直就是两条威风凛凛高歌猛进的陆地蛟龙,一路摧枯拉朽势不可挡,把敌人藏身的堡垒工事轰成平地,把跑得慢的敌人送上西天。它们是中国军队一个回肠荡气的胜利宣言,宣告顽固不化的侵略者末日来临。

  当天,一面国旗终于高高地飘扬在兰封火车站上空。炮手林氏兄弟英勇击毁敌人火力点和坦克,受到上级奖励。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4-2-13 21:52 |只看该作者

  龙慕韩师长奉命火速来见桂军长。

  军部设在路旁一座普通民宅里,军长背对房门,盯着地图埋头思考,龙师长不敢贸然惊动长官,只好站在门外耐心等候。军长转身看见门口肃立的龙师长,连忙紧握住他的手说:第八十八师打得很好,真是英勇无敌啊。等打完仗我一定要向校长汇报,澄清这个误会。

  军长的话令龙师长如沐春风委屈顿消。

  此时桂永清找他来是有用意的,兰封火车站收复,形势一片大好,第二十七军团团包围了兰封县城,问题是我军恰恰缺少攻城重武器。日军虽然残破,但是他们火力依然猛烈,而且还能凭借高大厚实的兰封城墙和建筑物顽抗,总之我军要完全吃掉这股敌人十分困难。军长指着地图说:你来看看,虽然我军把兰封城包围得如同铁桶一般,但是最新情报表明,徐州方向敌华北派遣军主力已经开始救援行动。倘若我军久攻不下,势必腹背受敌进退两难,后果将不堪设想。

  龙慕韩眉头紧蹙,他想起宋军长先前警告,校长担心正在于此,那就是把敌人放进城来却啃不动,以至于陷入被动。他一时猜不出桂永清有何高招破解这个难题。桂永清仿佛看穿部下心思,他淡淡一笑说:如果我要赶土肥原出城如何?

  龙慕韩困惑地说:他何以要出城?难道他不敢据城死守,与我军拼个鱼死网破吗?

  桂永清信心十足地回答道:只要我们给他一个暗示,他一定会弃城而逃,因为他是土肥原而不是别的什么日本将军。你看他连剖腹自杀的勇气都没有,在罗王寨火车站他不是已经狼狈地逃跑过一次,连御赐军刀都扔下了吗?这次我跟你打赌,他还会表演一次快速逃跑。

  龙师长将信将疑地说:既然难以围歼,当初为何要主动将其引诱进城,岂不等于多此一举吗?

  桂永清呵呵大笑道:德国哲学家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过同一条河流,因为此河水已非彼河水也。土肥原入城之前是一支来势汹汹的王牌师团,拥有完整的建制、强大火力和充足弹药,现在他们却是强弩之末,是一群自身难保的残兵败将,那些切断陇海铁路,包抄我军后路的战略企图已经统统化为泡影,难道这些都是多此一举吗?我军重新收复兰封县城的重大胜利不是意义深远吗?

  龙慕韩恍然大悟,他心悦诚服,连连点头称是。


  军长下令说:我军集中炮火轰击,你师立即猛攻东、西、南三门,留下北门赶土肥原出城。
  龙慕韩临出门请示说:兰封县城收复之后如何行动?

  军长拍着他的肩膀亲热地说:土肥原的命运最终掌握在校长手中,你我都服从命令吧。

  桂永清不愧为一代有勇有谋的抗战名将,他果然掐准土肥原死穴,驱逐战略大见成效。随着兰封火车站胜利收复,陇海铁路全线恢复通车,滞留在砀山、归德(商丘)前线的数十列军列源源不断地驶过兰封火车站,而郑州、开封方向的增援部队和军事物资也及时运达前线,豫东战场形势一派大好。在中国大军的乘胜进攻面前,敌人战线则出现彻底动摇的迹象来,支撑不住的土肥原眼看大势已去,终于放弃死守的决心从兰封县城北门狼狈逃窜。

  攻克兰封成为整个豫东战役的根本转折点。

  前线捷报传来当天,蒋氏夫妇立即离开郑州乘机返回武汉。委员长毫不怀疑,这一仗日本人输定了,他看见一片胜利曙光正在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4-2-13 21:53 |只看该作者

  2003年深秋,我在河南朋友陪同下来到豫东罗王寨火车站。

  这是陇海铁路干线上一座陈旧和毫无生气的四等小站,尘封已久的候车室门上挂了一把大铁锁,窗台上落满灰土。据该火车站仅剩的两名留守员工说,因为高速公路兴起抢了铁路的饭碗,小站已经废弃好几年了。

  我向他们打听有关半个多世纪以前那场中日大战的情况,不料他们均对我摇头,表示一无所知。我看见历史的河流在这里停顿下来,两条锈迹斑斑的钢轨一直通向烟雾缥缈的岁月深处。罗王寨与火车站紧邻,准确说这座废弃的火车站算得上村落的组成部分,然而过去那场战争的痕迹在这个日渐兴旺起来的村庄里同样消失得十分彻底。我看见村里盖起许多新瓦房,也有公路和水泥桥梁,询问几位晒太阳的老年人,得知这里曾经因为战火、洪水和灾荒发生数次变迁,原先的村民早已四处逃荒不知去向,当然过去的事情包括缴获土肥原御赐军刀、飞机轰炸和侦察兵深入虎穴等等也就没有人说得清楚了。我不禁有些惆怅,放眼四顾,村庄树木萧瑟,田畴也很荒凉,抓起地上一把泥土,那不能被称之为沃土,而是一把无法捏拢成团的黄沙,说明这里曾经也是黄河故道。远处有一辆拖拉机正在隆隆作业,一缕黑烟缓缓腾起,在寒风中显示出一种寂寞而顽强的生机来。

  我们马不停蹄,风尘仆仆赶到几十公里外的兰考县城。

  全国解放后兰封与考城两县合并,统称兰考,今天的兰考县城就坐落在兰封战场旧址上。朋友告诉我,兰考从前是著名黄泛区,黄水漶漶,风沙漫漫,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如今这里虽然面貌大变今非昔比,却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可见得历史留给中原人民的包袱有多么沉重。

  我眼前的兰考是座黄土飞扬的豫东小城,以它的建设水准和规模而论恐怕不及我的家乡成都平原上一座普通乡镇,但是兰考名气很大,原因是这里曾经产生一位闻名全国的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焦书记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我向英雄默哀致敬,我相信不论古今中外,哪怕再过一万年,英雄主义都是一种崇高美德,都将受到敬重和赞美。但是我此行目的不是学习焦裕禄,而是调查抗战初期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兰封之战。

  在兰考火车站,我看见这里正在扩建候车大楼和站台。我不厌其烦地向当地人询问抗战历史,有资料说仅火车站中国官兵就伤亡数千人,整个兰封之战中国军队伤亡达数万人之多,真是尸体如山血流成河啊。但是我的调查遭遇尴尬,因为不仅铁路员工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一脸茫然,就连当地住户竟也无人知晓。

  时光如梭,人去物非。当年日本人设置炮兵阵地的兰封古城墙早已被夷为平地,城墙旧址上建起机关宿舍,而日本人逃跑的北城门如今变成了焦裕禄展览馆和纪念广场。在县城中学,这里曾是日酋土肥原的指挥部,中国军队一度逼近学校围墙,距离消灭这个恶贯满盈的日本强盗仅有咫尺之遥。但是当地人对这些旧事不感兴趣,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摇着头说:那是我爷爷一辈的事情,他老人家去世都三十多年了,谁还关心那个呢?

  在黄河沿岸的三义寨和曲兴集,这是兰封战役的决战之地,曾经爆发中国抗战史上前所未有的坦克大决战和中日炮战。一个当地小贩剔着牙对我介绍说:都二十一世纪了,兰考是国家级贫困县,人人都在脱贫致富,先生你来点旅游品吧?

  一个白发老者说:这事儿我倒是听村里老人说过,不过打仗那年我才几岁,记不真切。

  我终于登上那座蜿蜒曲折的黄河大堤,此时夕阳西下,落日溅起万道金光,一派黄水跃然眼前。我看见黄河吼声如雷,挟光带电浩荡东去,一个白发老者在川上高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豫东战役距今已有大半个世纪,数十万抗战官兵为了民族存亡前仆后继赴汤蹈火,要不是他们英勇战斗死而后已,很难想象我们美好的祖国是否早已经沦为那个东洋岛国的殖民地。如今战败了的日本人顽固地把战犯牌位供奉在靖国神社里供其后人参拜,留下一段被大大歪曲的侵略史,而作为牺牲数千万人生命才赢得胜利的战胜国,我们却难以有力回击日本右翼的挑衅,因为我们没有来得及为抗战英烈中的大多数授勋,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甚至错误地把他们打入阶级斗争的另册。岁月的大手像轻风一样将他们的生命痕迹抹去,留给后人一段无法言说的历史空白。

  苍天在上,先烈英灵在上,身为抗战军人的后代,我发誓,今生今世当铺生命为纸,汲血管喷涌之炎黄浓血为墨,终生修补这片本不该塌陷的历史天空。我将以这种决不屈服的昂扬姿态,亦步亦趋踽踽而行,直至生命尽头!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4-2-13 21:57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章 “活捉土肥原!”
  
  1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十九日,两架涂有中国机徽的美制“马丁式”轰炸机悄悄降落在浙江沿海的宁波机场,经补充加油后于当晚再次起飞。此时北方的豫东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徐州方向和长江下游的日本军队也蠢蠢欲动,这两架行踪神秘的中国轰炸机显然负有特殊任务,无人知道机上载有何物,以及它们的飞行目的地。地面人员看见飞机升空后没有向西返回汉口,而是径直往北方的公海方向飞去,机翼下面的闪烁灯光很快就消失在夜空中不见了。

  他们要去轰炸日本。

  凌晨二时许,轰炸机下方的黑暗中出现星星点点的城市灯火,机组人员深感振奋。经确认那是日本九州岛的长崎市,也就是七年之后将遭到美国原子弹毁灭的那座悲惨城市。飞行员看见,正在沉睡的日本城市依然灯火通明,全不像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城市那样断壁残垣漆黑一团。庄严的复仇时刻终于来临,机长一声令下,投弹舱徐徐开启,早已严阵以待的投弹手把空投物推出舱外。
  “马丁式”为当时中国空军航程最远、载弹量最大的轰炸机,单机载弹达一点零二五吨。也就是说,如果这两架飞机满载炸弹燃烧弹的话,它们足以把这座毫无防备的日本城市变成一片火海。但是我们看到,长途奔袭的中国轰炸机投下的不是发出死亡尖啸的钢铁炸弹,而是许多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被称作“精神炸弹”的传单和宣传品。

  这是一次象征性的空中远征,中国大本营将其定性为“人道大轰炸”,换句话说就是轰炸敌人精神而不是肉体。轰炸机先后飞临日本长崎、福冈、久留米和佐贺上空,总共投下一百万份传单,等到手忙脚乱的日本人拉响空袭警报,中国飞机已经完成任务胜利返航。轰炸日本的消息在国内引起轰动,国民政府和军方高层人士孔祥熙、何应钦以及各界群众数千人到机场迎接机组凯旋,武汉各界召开庆功大会,蒋氏夫妇亲自到会祝贺,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办事处也派代表出席,并转赠毛泽东和朱德亲笔题写的锦旗。

  尽管中国飞机的远征行动令人鼓舞,但是当时仍有许多报纸发出批评声音,许多国人不满地质问道:轰炸机为何不携带炸弹?中日战争已经进行十个月,日本人占领半个中国并且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个残暴的海岛民族难道不应当得到教训,不要让他们为侵略付出代价吗?如此以德报怨的“人道轰炸”是不是显得很可笑,就像自欺欺人的堂吉诃德一样,很让敌人看不起我们自己呢?

  更多读者尖锐指出,试想一下,如果轰炸机投下的是两吨多炸弹会怎样?难道炸弹对敌人的警醒效果还比不上传单吗?你们是不是太仁慈,对敌人还存有恻隐之心?你们为什么不替饱受敌人蹂躏的广大沦陷区人民想想,他们会同意你们千里迢迢去表示仁慈和道义吗?总之全国舆论沸沸扬扬,多数人对于“人道轰炸”不予认同,表示愤愤不平和坚决反对。

  其实本来空军指挥部拟定的轰炸方案是以多架(不是两架!)轰炸机夜袭东京,投下全部炸弹而不是传单之后掉头转飞苏联远东地区降落,机组人员取道新疆回国。但是这一方案遭到蒋介石本人否决。委员长意味深长地开导部下说:区区几架飞机岂能决定战争胜负,此行动乃我国民政府一个姿态。警告尔等,今日所投之传单,明日将变成一百万颗炸弹。

  军人出身的政治家蒋介石岂能不知道炸弹威力,但是他更加清楚中国的战争处境,说穿了这是一个弱国领袖身处两难境地的无奈选择。蒋介石既不能示弱,又不愿过分激怒强敌,他寄希望于日本对国民政府的善意行动做出积极回应,并为政治解决战争创造条件。说到底“人道轰炸”只是一场外交攻势,一个煞费苦心的和平姿态而已。

  然而野心勃勃和狂妄自大的日本人并不领情,国民政府的善意被反诬为“罪恶入侵”、“可耻挑衅”等等,引来日本人变本加厉地报复。但是“善恶终有报,只是未到时”,玩火者岂能逃脱历史惩罚?真正的复仇还要等到三年之后的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飞行员同美国盟军一道跨越东海,痛快淋漓地用炸弹而不是传单回击万恶的侵略者,直到1945年两颗原子弹向日本人敲响战争丧钟为止。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4-2-13 21:59 |只看该作者

  与轰炸日本几乎同时,收复兰封的胜利捷报传到后方,激起民众的欢呼热潮。

  抗战十个月来,中国军队英勇战斗抵抗侵略,但是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胜利,即使轰动全国的“台儿庄大捷”充其量是一场成功的局部防御战而已,其胜利意义主要体现在精神而非战场上。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三厅厅长的著名诗人郭沫若撰文指出:

  宣传周开始的第三天便遇着台儿庄的大胜利,当时的军事消息是作着这样的报道的:是役敌死伤二万余人,我缴获步枪万余枝,轻重机枪九百三十一挺,步兵炮七十七门,坦克四十辆,大炮五十余门,俘虏无数。敌坂垣及矶谷两师团主力业已被我歼灭。

  在今天看来,这消息是有点令人发噱的。事实是敌人从台儿庄一带作了战略撤退,以便作全面性的进攻,而我们的“军师”们却把它夸大起来,真真正正地作了“扩大宣传”。这本来也是“军师”们惯用的老套,然而在当时竟使一般人都被卷进胜利的陶醉中去了。

  ——《郭沫若文集》第九卷第55、56页。

  郭氏文章被日本报纸和军事机构大量加以引用,作为对中国宣传战的反击。事实上日军坂垣、矶谷两师团并未被歼灭,他们在随后进行的徐州会战中依然充当进攻主力,所以郭沫若对于国民政府的尖锐抨击并非强加不实之词。但是宣传战亦属战争的组成部分,只是宣传战不能代替消灭敌人,这就是尽管“台儿庄大捷”宣传得轰轰烈烈却依旧无法阻止日本人进军脚步的原因。

  但是收复兰封不同。

  1938年的豫东战役是抗战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进攻战,围歼战,而不是被动挨打的防御战。中国人民的死敌土肥原贤二及其第十四师团遭到十几万中国大军沉重打击:天上飞机轰炸,地面大军围攻,铁甲列车开路,官兵奋勇杀敌,完全收复兰封县城,重新打通陇海铁路,将这股气焰嚣张的凶恶敌人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敌人长途偷袭的战略计划遭到彻底挫败,连土肥原的御赐军刀都被我军缴获了,所以是否让他活着回去还得看中国人民同意不同意,这不是一场真正的军事胜利是什么?不是一个鼓舞全国人民斗志的大捷又是什么?难怪从郑州督战归来的蒋介石一阵风似的刮进大本营,一贯莫测高深的表情里竟然多了几分掩饰不住的兴奋。
  

  总参谋长何应钦向委员长汇报说,徐州方向敌华北派遣军已有频频调动的迹象,估计全面战斗将在近日内打响。

  蒋介石皱起眉头来,他把地图上的形势研究了好一阵,才转过身来问大家道:你们不认为,这回寺内寿一动作有些迟缓吗?

  何应钦信心十足地回答:正是我军行动神速打乱敌人计划。不管怎么说,目前我军已经赢得这个关键性的时间差,现在寺内寿一就是倾巢出动恐怕也未必救得了土肥原。

  副总长白崇禧在一旁补充说:华北派遣军大举出动来解救土肥原,正好说明土肥原已经招架不住了。经过打通陇海铁路的反复激战,相信这股远离后方基地的敌人不仅已经遭受重创,而且其携带的作战物资已经接近耗尽,面临弹尽粮绝之境。

  蒋介石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上述判断。

  为此总参谋部提出两套作战方案:其一是将土肥原师团驱逐过黄河。一般说来这股敌人撤退到安全的黄河北岸,华北派遣军的正面进攻将随之停止,徐州战线的对峙局面也将重新得以维持。

  其二是坚决消灭土肥原师团。可以预料这是一场殊死决战,敌人必作困兽之斗,万一出现久攻不下的僵局,我军则会因丧失优势转而陷入腹背受敌和两面作战的困境,后果必将十分严重。

  蒋介石面色渐渐严峻起来。他看见土肥原背靠黄河,状如一只缩头乌龟,而我斗志高昂的中国大军则如阔步前进的巨人。现在他必须运用领袖的最高意志为处在十字路口的我军作出战略抉择:是稳妥作战穷寇勿追,还是一鼓作气围歼残敌?是维持来之不易的对峙局面,还是消灭土肥原“以战逼和”?何去何从,全听委员长定夺。

  仿佛为了映证白副总长对敌情的判断,一个参谋报告说,接第一战区报告,敌人炮火已较从前明显减弱,还有日本兵到处劫掠粮食,宰杀村民耕牛,说明土肥原师团确已弹尽粮绝。当蒋介石亲自要通第一战区总司令程潜电话时,一向行事谨慎的程长官也言词铿锵地表态说:土肥原是只煮熟的鸭子,我军就是吃也把他吃掉了。

  巨人的脚步不可阻挡。领袖对胜利的渴望因为信心充足而变得急不可耐,他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达给千里之外的前线官兵:你们必须全歼土肥原残部,不许他们逃过黄河,无论活捉或者击毙土肥原,奖励一万元!

  命令下达,各路大军争先恐后乘胜追击,把敌人团团围困在一块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4-2-13 22:00 |只看该作者

  据一本海外出版的回忆录披露,促使汪精卫出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那个致命枪伤,因为汪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所以下决心孤注一掷,完成脱离国民政府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权且把这种说法当作一家之言,但是抗战以来汪精卫伤势恶化健康每况愈下却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

  这天早餐时令汪精卫气急败坏的却不是枪伤,而是新闻。

  打开报纸,各种欢庆胜利的新闻标题一齐沸腾起来,比如“我英勇军机空袭日本九州,轰炸机投下百万份传单”、“豫东我军大捷”、“大本营下令:活捉土肥原,全歼第十四师团”等等,有的报纸干脆推出喜气洋洋的套红号外,好像抗战马上就要胜利一样。

  汪精卫的胃口立刻被这些新闻标题填满了。

  对这位国民党魁和“和谈派”领袖来说,战场上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他的敏感神经,都将关系他在党内的地位和权力。于是阴沉着脸的汪精卫连一口牛奶都没顾得上喝就匆匆赶往国民党中央机关临时驻地,紧急召集中政委常委会讨论局势。

  在国民党内,汪、蒋争斗势如水火愈演愈烈,核心问题当然是权力之争。相比于军人出身的铁腕统治者蒋介石来说,一向以民主政治家自居的汪精卫反其道而行之,大唱和平高调,大打和谈牌。他的理论是无论谈判也好,亲日也好,一切皆是手段,只有和平才是目的。古往今来,“不战而屈人之兵”难道不是政治家的最高境界么?为什么只有打仗才是爱国主义呢?但是全面升级的中日战争就像一辆失控的马车,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完全背离当初他与蒋介石达成“边打边谈”的抗战共识。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是目的,战争只是手段,政治家的任务是实现其政治目的而不能被军人牵着鼻子走。对此汪精卫的主张十分明确,中国决无打赢战争的可能,中日实力相差悬殊,所以必须对日妥协,蒋介石必须下台,避免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重演。

  中常委气喘吁吁地赶来开会,他们一进门看见不是蒋总裁而是汪副总裁召集的会议,有人神情明显怠慢许多。在国民党内,“拥蒋派”阵营远比“拥汪派”强大,如果他们反对,即使汪精卫签署的文件也没有用,等于一纸空文。还有一些靠边站的国民党元老,他们反对蒋介石并不等于拥护汪精卫,在抗战问题上,许多人还是认可军事抵抗的。

  会议开始,汪精卫精神抖擞,将演说家的雄辩口才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阐述的观点是必须停止或者延缓战争步伐,大力推动和谈进程,这是抗战的唯一出路。因为觉醒的中国迟早会变得强大起来,但是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时间,怎样获得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呢?那就是除了谈判别无选择。等到中国强大起来,日本人自然会把侵略的土地乖乖地退还中国。

  汪精卫认为,所谓长期抗战不是三五十年而是一两百年或者更长时间。中国国力贫弱,但是五千年文化传统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论元代的蒙古人还是清朝的满族人,他们的铁骑不是都被无所不在的中国文化所包容、同化和消灭了吗?所以国人不要过于畏惧日本入侵,如果中日两国融合,究竟谁改造谁难道不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吗?

  中政会经过争吵终于达成一个决议,就是要求江对岸的军委会必须对前线战局作出说明,重申重大军事行动须经中政会批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抗党中央,否则将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汪精卫还对紧随左右的中宣部长周佛海指示说:以党治国,以党权制军权,这是要害,你们要加紧宣传。权力之争向来都是中国政治的核心,是原则问题,我们决不能让步。我还要直接对广大党员演讲,向他们指出不要被蒋介石牵着鼻子走,抗战不能只有枪杆子,更要有一个健全的大脑,否则就会抗战误国!

  1938年春夏之交,汪精卫及其追随者利用手中大权不遗余力地制造舆论,公开鼓吹“和平救国论”和“抗战误国论”,在民族救亡大潮中掀起一股颇具欺骗性的黑色逆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