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说说北京的小吃
楼主: 大尾巴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北京的小吃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3-3-29 06:46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3-28 21:54
遗憾的是,我在北京好多年,竟未去鼓楼。如果有,也是路过。

鼓楼里凯凯说的后海已经很近了,能看到那座钟楼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3-3-29 06: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3-29 16:17 编辑

  醋溜白菜:
  
  过去,大白菜是北京人冬天的主要蔬菜,全国各地的人都吃。每到秋末,白菜上市了,北京人就会排大队去买上几百斤白菜储藏起来,所以,白菜又叫冬储菜。白菜的做法很多,甚至生吃也很好。在寒冷的冬天,万物萧条,只有大白菜陪伴着北京人。是不是大白菜没有身份呢?其实不是,古人说“不时不食”,冬天吃大白菜对人的身体最有益,因为白菜有去温怯燥的功效,感冒了,喝一碗白菜头熬的水立刻就见效果,大白菜是冬天最好的菜。
  
  今天说的这个“醋溜白菜”是一种最常见的吃法,但是,已经被简化了,白菜切片,热油下葱姜放入白菜炒,加盐酱油,醋,最后勾芡,这是最常见的家庭做法,但是我告诉你,这不是北京的“醋溜白菜”。
  
  北京的醋溜白菜要选用北京本地产的“青口菜”,也就是叶子是绿的那种,而不是山东的连菜帮带菜叶都是白色的“胶东大白菜”。
  
  白菜一分为二,把菜心取出,菜头剁掉。白菜片不是切而是用刀斜着片(削),要保证每一片白菜都有帮有叶。锅中放油,要放很多的油,大概一斤左右,这个时候不是炒白菜而是炸白菜。虽然油放的很多,实际消耗却很少,多余的油还可以继续干别的用。白菜炸到菜帮微黄,菜叶的边缘卷起并有焦黄色就算炸好了,捞出来控干净油备用。
  
  锅里放入底油,这才是真正的醋溜白菜的开始,油热了放入葱姜末,闻到香味赶紧放入炸好的白菜,放一点酱油不要多,盐,少量的糖,两小勺香醋,醋要贴着锅边放入,迅速翻炒,出锅的时候用水淀粉勾芡,点上几滴香油,醋溜白菜就炒好了。
  
  剩下的菜心可以拌凉菜,比如按照老北京的吃法,用炒红果拌最好,什么是炒红果呢?其实就是用冰糖和山楂熬的。现在超市里的山楂罐头也能用。这道红果白菜心的凉菜也做好了。
  
  还有没用完的白菜帮子和叶子用来做汤,放上冻豆腐,要是再汆几个羊肉丸子那就更美了。
  
  一颗白菜三吃,有热有凉还有汤,一点没糟践,当然再喝点儿小酒儿,神仙哪!
  
  按照老北京的说法,这么美的吃食,给个县太爷都不换。足见北京人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当然,是不是真的给个县太爷都不去呢,我估计真的给他小跑儿着就去了。反正我去,先贪污俩钱在北京买套楼房,再包个小蜜,岁数大点的二奶也成啊!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3-3-29 16:22 |只看该作者
得空就看,就是没时间回……看着直眼馋,写得比尝得馋人!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3-3-29 19:02 |只看该作者
芳紫陌 发表于 2013-3-29 16:22
得空就看,就是没时间回……看着直眼馋,写得比尝得馋人!

没时间就不看,看了不回帖也行,多谢!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3-3-30 07: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4-2 17:12 编辑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北京的吃食,现在吃正当时。这东西虽然上不了大雅之堂,却深受卖力气的老爷们儿喜欢。所谓又是菜又是饭,又解饱还解馋。
  
  卤煮火烧是用大锅煮好的猪下水(猪的内脏),作料很讲究,一般密不外传,其实就是炖肉的作料而已。下水有猪小肠,猪肺等,同时一锅里煮的还有炸好的豆腐片,再有就是火烧,这种火烧是死面的,为的是放在锅里煮不烂,煮下水的汤都吸在火烧里,吃起来味道好有嚼头。
  
  “卤煮开锅——吃来吧!”
  
  卖卤煮的小贩一口大锅冒着热气,客人来了,小贩用一个铁钩挑起一根小肠切成段,再捞一块猪肺切成片,炸豆腐片切成三角形,火烧切成块,一起放在一个蓝边的粗瓷大碗里,北京管这种碗叫“草帽子碗”,因为个大,这也难怪,吃这玩意的不是蹬三轮的就是拉洋车扛大个儿的,饭量大。从锅里舀一勺汤浇在碗里,客人端着自己坐在桌子旁边,桌子上有韭菜花,酱豆腐汁,蒜汁,辣椒油等调料,客人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有时间又有闲钱的,还可以要上一碗除了火烧不放其他都有的所谓“菜底儿”下酒。二两白酒一碗卤煮火烧,在三九严寒的冬天吃的顺着脑袋瓜流汗,解饿,解馋,挡寒,过瘾。
  
  别看卤煮火烧是卖力气人吃的东西,以前的身份并不低。传说是宫里传出来的。当然,宫里传出来的是一种炖肉,名字叫“苏造肉”,也是煮好放上不同的作料,后来传出民间,怎奈肉吃不起,原封不动的做这种皇上吃的东西,虽然好吃却没市场,所以,肉就改了不值钱的猪下水。这个东西开始没有火烧,所以还不能叫卤煮火烧。据说北京有一家小店,在做这个时候看到有客人自己带着火烧泡到碗里,一下子灵机一动,如果把火烧泡好了,不单是给客人省事,自己还能赚火烧钱,于是,大名鼎鼎的卤煮火烧就面世了。直到今天,卤煮火烧还仍然是北京百姓爱吃的东西,在这些食客里也有穿着时尚的小姑娘。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3-3-30 14:39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3-29 06:58
  醋溜白菜:
  
  过去,大白菜是北京人冬天的主要蔬菜,全国各地的人都吃。每到秋末,白菜上市了 ...

这道菜俺会做~~
有人说“五味神”在北京,大白菜在北京的吃法花样挺多~~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3-3-31 07: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4-2 17:12 编辑

  面茶:
  
  面茶是传统北京小吃,原料是糜子面。糜子是一种谷物,产量低而且生长期长。据说这种东西很养人,而且身份很高,常说的“江山社稷”里的“稷”就是它。
  
  糜子面磨成面粉,还要经过细萝再筛,筛出极细的面粉,这就所谓“飞萝面”,筛好后的糜子面在锅里熬成粥,黄灿灿的非常的好看。当然这还不是面茶,把糜子面粥盛到碗里,上面撒上一层用香油调稀的芝麻酱汁(这里的芝麻酱不能用水调而是用香油),在撒上一层芝麻椒盐(芝麻磨碎和盐混合而成),面茶就做好了。
  
  喝的时候不能用勺子吃,表面上的作料也不能搅动,把嘴贴近碗边转着碗一点一点的喝,作料和面茶自然混合喝到嘴里(样子不太雅观哈哈),这样喝还有一样好处,面茶表面的温度低于底下的温度,由于没有搅动盖在表面上的芝麻酱汁和椒盐,就好比盖上了一个盖子,所以直到喝完了,面茶都不会凉。因为面茶是冬天的吃食,保持热度很重要,而且,热的面茶很香。
  
  好的面茶喝完了,碗是干净的,因为别看它看上去黏糊,既不粘嘴,也不粘碗。
  
  很多北京风味饭馆里并没有面茶,喝面茶要到隆福寺或者护国寺的小吃店里去。冬天来一碗面茶,慢慢的品味,最好谁给拉段《山坡羊》的曲牌子,那才真的叫够味儿。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3-3-31 07:22 |只看该作者
芥末 发表于 2013-3-30 14:39
这道菜俺会做~~
有人说“五味神”在北京,大白菜在北京的吃法花样挺多~~

不是花样多,是因为过去没的吃,只有吃大白菜。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3-4-1 08:5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4-2 17:11 编辑

  醋椒鳜鱼:
  
  说到吃鱼北京人绝对不占优势,慢说比不了鱼米之乡的南方,就连近在咫尺的天津卫也比不了。所以在这说北京风味的鱼有点班门弄斧,好在是说北京,没人抬杠。
  
  北京本地由于是内陆城市,不靠海,大的河流也少,曾经纵横交错于北京的沟河渠叉又大都是人工所为,难得大鱼。最常见的是鲤鱼,草鱼等等。北京人吃海鱼大都是天津渤海湾的黄花鱼,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北京人就认得吃带鱼。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北京,吃鱼要下饭馆,再往前说那吃鱼就是有钱人的专利了。
  
  北京鱼的做法也大都是从外地引进,今天说的醋椒鳜鱼也是山东口味,不过是已经大改良了。为什么单独拿出醋椒鳜鱼来说呢,因为这道菜是北京做鱼的代表作,也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名菜,过去下馆子是一定要点的。
  
  还有一点是因为,北京人做鱼大都是口味比较重,例如红烧之类,南方人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觉得北京人的做法把鱼本身的鲜美味道给糟践了。所以,今天单独来说说醋椒鳜鱼也想说,北京人也有清淡的吃法。
  
  北京的醋椒鳜鱼要属《丰泽园》做的最好,《丰泽园》是以炒菜闻名,所以过去北京有句老话:“炒菜丰泽园,酱菜六必居。”由此可见,炒菜是《丰泽园》的强项。
  
  《丰泽园》的鳜鱼是养在大木盆里,那个时候饭馆里还没有现在的鱼缸,现吃现杀,这已经是北京一景了。在饭馆里看见活鱼在过去的北京非高档饭馆是不能够的。
  
  醋椒鳜鱼的做法并不复杂,把鱼收拾干净,去鳞刮去表面的黑皮,鱼身切上十字花刀,放在开水里焯一下,看到鱼肉翻起就算焯好啦,放在一边备用。
  
  炒勺上火放入猪油(一定要猪油,这样的味道才香),放葱段姜片炒出香味,放入糖白胡椒粉,料酒,放进焯好的鱼,鲜汤,盐(大饭店都是自己吊的高汤,个人家里只好是用开水,最好有熬好的骨头汤或者鸡汤),一起煮十分钟左右,先用大火,汤开改用小火,这个时候的汤已经是白色。鱼做好捞出装盘,把剩下的汤捞出葱姜片等杂物,放香葱,香菜末,两勺米醋再次烧开浇到鱼的身上,这道醋椒鳜鱼就做好了。
  
  所谓醋,椒是指的先放入的白胡椒粉和后来鱼汤中的米醋。这道菜要最后点,等人们喝酒喝的差不多了,清鲜爽口的醋椒鳜鱼加上鱼汤,醒酒最好。
  
  这道菜的关键是汤,饭店里吊汤的工序十分复杂,个人做不到,骨头汤或者鸡汤是不可少的,如果兑开水代替汤,这鱼的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俗话说:“当兵的靠枪,厨子靠汤”这句话是一点也不假。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3-4-2 07: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4-2 17:10 编辑

  芝麻酱面:
  
  北京人爱吃面,这里的“面”不是说面食,而是单指面条而言。两个街坊见面相互问候:
  
  “吃了嘛您?”
  
  “吃了,您吃什么呢?”
  
  “吃面。”
  
  这就是告诉你,他今天吃的是面条。面条成了北京人须臾不离的主食。老北京的面条种类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炸酱面”以外,“芝麻酱面”就是其中的一种。
  
  “芝麻酱面”是北京夏天常吃的面条,爽口美味,做法简单。
  
  芝麻酱调成糊状,面条讲究的是自己抻的面,现在已经没人会这么做了,商店里买的“切面”也很好。
  
  现在老北京饭馆里有做芝麻酱面的,真是给北京人丢人,口味已经大不一样,作料也差。甚至,“芝麻酱”已经流落到了小地摊儿上。一碗面条,放上芝麻酱,切点比手指头还粗的黄瓜丝,这碗面就算做好了,简直是气人。
  
  老北京的“芝麻酱面”较比“炸酱面”相对简单,但是也绝对没到了今天这样的简化版本。
  
  正确的做法是,煮好的面条过了凉水,放上调好的芝麻酱,还有一样作料也是不可少的,那就是“葱花酱油”。
  
  “葱花酱油”的做法是,上好的酱油
  
  (黄豆酱油,不是生抽老抽之类),放上葱花。炒锅里放一点油加热,放进花椒炸变颜色(不能炸糊了),把这样的花椒油倒入放入葱花的酱油里面,这就是“葱花酱油”。再有就是芥末末。芥末粉(超市有卖)调成糊状,放热锅里蒸一下,味道就出来了,把这样的芥末糊放入面条里作为调料,夏天吃的时候特别的爽,通气祛暑(不要多放,眼泪会留下来)。
  
  还有醋,米醋,不是熏醋。
  
  除了这几样调料,还有几样蔬菜,北京人叫这种蔬菜为“菜码”。
  
  黄瓜、水萝卜、青蒜、香椿、绿豆芽、红萝卜。
  
  这里,除了香椿切末以外,其他一律切丝,越细越好。
  
  夏天的时候坐在大槐树底下,手里捧着这么一碗芝麻酱面,现在告诉你电视里报道朝鲜扔原子弹了,你一定会说:“先等我把这碗面吃完了再去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13-4-2 08:33 |只看该作者
据说北京有一家小店,在做这个时候看到有客人自己带着火烧泡到碗里,一下子灵机一动,如果把火烧泡好了,不单是给客人省事,自己还能赚火烧钱,于是,大名鼎鼎的卤煮火烧就面世了。直到今天,卤煮火烧还仍然是北京百姓爱吃的东西,在这些食客里也有穿着时尚的小姑娘。
————————————————————————————————————————————————
还有我这位外地人。{:soso_e113:}

大鹰兄又让我口涎津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3-4-2 09:26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暂住的地方是个老城区,好多小吃,
门口的摊子一个挨着个儿,食客乌央乌央的。。

那个茄汁面也准备实习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3-4-3 13:42 |只看该作者
我在房山这边吃了一次卤煮~不好吃,嚼不烂。。。回头寻摸个地方去吃正宗的卤煮火烧去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3-4-3 13:45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去吃烤鸭来着,排了好半天的队,吃了半只鸭子~{:soso_e141:}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3-4-3 16:14 |只看该作者
影子 发表于 2013-4-3 13:42
我在房山这边吃了一次卤煮~不好吃,嚼不烂。。。回头寻摸个地方去吃正宗的卤煮火烧去

嘿嘿,就好这口。以前在前门那儿吃过,过腹难忘,后来在东四那边有间国营食堂(刻意做成那样)吃过,先买票再自己去领餐,服务员态度极其恶劣,众食客们却笑颜以待,要得就是从前的那种感觉!真是喜欢什么的都有,那卤煮的味道竟好得不得了。{: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3-4-4 12:2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黄的小麦 于 2013-4-4 12:28 编辑

火烧和烤鸭还行,
肚子饿了看啥都好吃,我饿着肚子看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3-4-5 17:59 |只看该作者
金黄的小麦 发表于 2013-4-4 12:25
火烧和烤鸭还行,
肚子饿了看啥都好吃,我饿着肚子看的

小麦都有了,面包会有的。{: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3-4-16 21:53 |只看该作者
名师名厨。{: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3-4-18 06:56 |只看该作者
豆汁
北京的小吃很多,大概也得有几百种。可能因为北京是首都,小吃也跟着身价百倍,好像它居全国之首。其实不是这样,我去过很多的地方,一个人的时候我是不去饭馆的,专门去遛小店铺,小摊位吃东西,很多地方的小吃很好,比北京不差,甚至强过北京。外地的小吃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北京的小吃却成了文化,跟商品一样摆在那,价钱也贵的离谱。特别可悲的是,北京人已经不吃这些东西了,这些小吃已经离开了人们的生活。
在北京诸多的小吃里,豆汁是最有争议的,很多外地人,包括北京的年轻人,多是摇头咧嘴的说,又臭又馊,跟泔水一样。我儿子六岁的时候,我曾经强迫他喝豆汁,他是死也不肯,我踹了他两脚,他还是不喝。气得我说,你是北京人吗?
豆汁其实并不是一种刻意做出来的食品,它是粉坊里的下脚料。做绿豆粉丝的粉坊,熬豆捞丝以后,剩下的豆浆就是豆汁,里面的豆皮和残渣就是麻豆腐。
说起豆汁来还是穷人成就了它,因为做工的老百姓是不舍得糟践东西的,剩下的豆浆残渣等舍不得扔,把豆浆熬开了喝了。久而久之,这豆汁就成了穷人的美食。
食品讲究个色、香、味,豆汁这几样一样不占。颜色灰绿,看着有点像泥浆,味道馊臭,特别是开了锅,那简直就得捂着鼻子。喝到嘴里也是酸酸的,刚开始喝没人接受的了。
我是天津长大的,来北京的时候从来也不喝,看见就走。直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一次夏天得了重感冒,打针吃药都不好使,那时候我住在岳母家,老岳父是个豆汁爱好者,看见我感冒不好就说:“你等着,今天胡同里再来卖豆汁的我给你买点熬开了你喝了,你的感冒准好。”
果然,下午他买回了豆汁熬开了,虽然我捏着鼻子,一个是感谢老人的好意,再有也想,豆汁和中药都很难喝,我只当是喝药了。一碗下去汗就出来了,觉得浑身轻松。于是再喝一碗,这个时候喝出了豆汁的美妙,酸味中带点甜,特别是就着咸菜吃,别有风味。从此以后,我就经常喝,渐渐的就上了隐。外地来了朋友,我第一个请的就是让他们喝豆汁,不喝就别想吃别的。
我记得我开车的时候,德国鬼子叫我给他找个地方风味的地方吃饭,我就给他找了个老北京饭馆,要了豆汁,麻豆腐,臭豆腐,总之哪个难闻要哪个。一家四口咧着嘴咽药似吃着,一边吃一边看着我,那表情好像是说:“怎么样,我们够意思吧?”
老北京卖豆汁的都是小商贩,从粉坊趸来豆汁装在一个大木桶里,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一边走一边喊:“豆汁儿……开锅!”。木桶上有个塞子,有人来买就把塞子一拔,没有分量,完全看你拿的家伙大小论价钱。因为东西不值钱,你拿个盆和拿个碗价钱一样,你白找他要一碗喝他也给。当然你要是搬着一口大缸去买豆汁,那就是挨骂了!
现在已经没有了走街串巷的小贩了,卖豆汁要到特定的地方,超市里也有,用塑料袋封好的。
喝豆汁要有配料,辣咸菜丝,切的很细,上面还有芝麻,焦圈,这两样配合一起吃。
过去的豆汁店里,喝豆汁咸菜是不要钱的,当然,喝豆汁的人也没有死乞白咧的吃咸菜的。直到有一天,人心不古了,有人带着烙饼去豆汁店,要一碗豆汁,用烙饼卷着辣咸菜吃,豆汁店的咸菜才开始要钱。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成都,去了饭馆要了菜,要米饭的时候老板指着柜台旁边的一个木桶说:“饭在那里自己盛,不要钱。”那时候是八几年,我还是头一次听说饭不要钱。我的一个朋友是个大肚汉,一连气就吃了九晚,把个老板吃的目瞪口呆,最后走过来说:“大哥,你说什么也要再点一个菜,要不我们就赔本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3-4-20 07:43 |只看该作者
麻豆腐
麻豆腐可称的上是“北京第一菜”,我说了豆汁自然就要说到麻豆腐,因为它们是一回事。麻豆腐其实就是绿豆渣。和黄豆不同,绿豆渣非常的细腻,颜色跟豆汁一样也是灰绿色的。麻豆腐的吃法很有些讲究,要用羊尾巴油炒,再放上青豆,韭菜末等等,非常的香也很好吃,喜欢吃辣椒的可以在麻豆腐炒好了以后放上炸好的辣椒油。
现在,北京风味的饭馆是不能少了麻豆腐的,外地的朋友虽然吃不惯,但绝对没有豆汁那样拒人千里之外的气势。麻豆腐还有另外的一种吃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这种吃法叫“白菜包”。把炒好的麻豆腐和米饭拌在一起,包在洗干净的嫩白菜叶里卷成一个包一起吃,风味又不同。
炒麻豆腐的做法虽然不复杂,但是火候很重要,在北京,制作这种炒麻豆腐的要属回民做的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3-4-20 10:21 |只看该作者
桂子 发表于 2013-4-20 09:28
在隆福寺以前的小吃一条街吃过,那会儿很便宜,也就几毛钱吧,味儿足,肚不怎么烂。

之所以叫爆肚,就是吃的那种脆劲儿,如果你觉得没嚼烂,那是因为他爆的火候太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3-4-20 10:21 |只看该作者
桂子 发表于 2013-4-20 09:29
我吃过几次卤煮火烧,小肠陈的也去过。有一年秋,想吃卤煮火烧了,和妹妹花两天的时间找,大饭店的不对味 ...

南城比较多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3-4-20 10:22 |只看该作者
桂子 发表于 2013-4-20 09:30
豆汁还行,那个焦圈就一直不接受,现在好像也没了。

焦圈豆汁都有,不过如果没喝过,豆汁不接受的人很多,焦圈还是没什么难度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3-4-22 08:18 |只看该作者
臭豆腐
北京的臭豆腐和南方的不同,它实际就是腐乳。据说清朝有个上京考试的安徽人叫王致和,不想名落孙山没考上,口袋里已经没有了回家的路费,只好在街头做买卖。安徽人做豆腐是全国有名的,这个王致和就做了这个看家的本事。一年夏天,豆腐没卖完,天热豆腐就要坏了,王致和舍不得扔就把豆腐放在一个 坛子里,放上盐防止豆腐变质。
王致和把豆腐放坛子里就忘了,终于有一天,他想起了这些放在坛子里的豆腐,打开一看,一股奇臭无比的气味熏的他头晕脑胀,豆腐已经变成了灰色。王致和本想扔掉,可是没舍得,尝了尝居然另有一番味道,开始他是自己吃,后来拿给朋友尝,大家交口称赞,自此,王致和专门卖这种臭豆腐。现在,《王致和臭豆腐》已经成了一个知名的品牌。
吃臭豆腐要放上香油,如果再用大葱沾着吃更好。臭豆腐,窝头,热汤面是北京穷人标准的饭食。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13-4-22 08:19 |只看该作者
桂子 发表于 2013-4-20 09:28
在隆福寺以前的小吃一条街吃过,那会儿很便宜,也就几毛钱吧,味儿足,肚不怎么烂。

估计你说的也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北京的爆肚可没有几毛钱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13-4-22 08: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3-4-22 08:21 编辑
桂子 发表于 2013-4-20 10:51
请教一下先生,是芥末堆儿还是芥末墩?印象中一直沿用芥末墩的叫法——我是外来户

应该是芥末墩,北京人儿化音比较重,所以,“墩”字后头加了个“儿”字,就叫“芥末墩儿”了。你太客气了,千万别叫先生。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13-4-22 08:21 |只看该作者
桂子 发表于 2013-4-20 10:55
吃过北京的几种面,感觉还是山西的面食 丰富一些。刀削面,扯面,剔鱼儿,猫耳朵,拉面,荞面河捞,莜面窝窝 ...

西北的面食都很多,而且超好吃,尤其是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13-4-22 10:17 |只看该作者
王致和的臭豆腐,在超市里买来吃过,觉得还是咸了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3-4-24 07:26 |只看该作者
大杂院:
说到四合院,一定就想起了大杂院,和四合院一样,大杂院也非北京独有,北方的城市里都有。北京的大杂院有很多原来是四合院,后来居住了很多的人,为了能够有住的地方加盖了很多的房子,这些房子一般都很简易,就是用砖头垒起来的,除了人住还有小厨房。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常常有同事朋友等家里 盖这样的房子或者厨房把我拉去干活。特别是很多年轻人结婚没房,就是盖这样的房子当新房的。中国的老百姓解决生存问题的能力堪称第一,盖这样的房子没有专业人员,也许里面一个瓦匠也没有,居然就把房子盖了起来。就像后来很多人自己做家具一样,有些家具做的还非常的好,甚至有些式样后来被固定下来成了一种流行的式样。随着北京人口的日益增多,不但是四合院,就是很多庙宇等文物单位也被占领成了大杂院。有个电视剧叫《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反映的就是这个情况。
一个四合院如果经历了大杂院的过程,恢复起来就非常困难了。今天,这些大杂院还有,多集中在北京的南城和东城等地。政府后来恢复了一些大杂院的本来面貌,并且把房子翻盖,给住户 安排了天然气,撤销了煤炉,虽然显得整齐多了,但还是大杂院的样子,已经找不到四合院的影子了。
街坊由于是同一群体的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生活环境(起码回家的时候是这样),经济和社会地位也大体相同,所以他们还有着共同的相似的认识和思考,最主要的是,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远比他们的亲戚朋友的时间长,所谓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你仔细想想,除了和你共同生活的家人,还有比街坊更贴近你的吗?这样说来,街坊是一个人生活里不可多得的伙伴就能理解了,我说的不可多得是因为,街坊就要渐渐的消失了,你不会再有街坊了。
“二婶儿,今天孩子有点不舒服去不了托儿所了,我把他放您这这吧,我得上班去了,我们那请不了假!”英子说。
“放这走你的吧。”二婶儿说。
你听这口气是一个街坊托付另外一个街坊的话,现在,如果是现在,英子除了跟他婆婆或者她母亲,她能这样交代谁?
“小二子,跟你说多少回了,别对着水管子喝凉水,拉稀你就傻了!”二伯说。
这不是父亲嘱咐儿子而是街坊。
“您找谁?”二婶儿对着一个走进院子里的陌生人问。
“我找谭先生,他是不是住在这屋呢?”陌生人说。
“谭先生不在家,您有什么事吗?”二婶儿说。
“我是他的朋友,谭先生托我给他稍点东西。”陌生人说。
“您交给我吧,等他回来我给他。您别往屋里瞅,他没在家就是没在家。”二婶儿对陌生人的做法有意见了。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有个贼来撬门,对门的人丛猫眼里看到连报警都没报,更不用提出去制止了。
有了街坊你可以不锁门,你丢不了东西,你怕火灭了,你只要跟谁说一声,叫他或者她到时候给你添块煤就可以,而且你只需要告诉一次,下次你忘了告诉不要紧,街坊却不会忘了你的事。
远亲不如紧邻,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每当我想起这些温情的过去,我总是感叹世态炎凉,那些街坊们都已经不在了,有的生活在我不知道的角落里,有的则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们应该像还念亲人一样的怀念他们!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13-4-24 07:27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4-22 10:13
少年的时候,时常有小贩吆喝着悠长的调子:臭豆腐吃阀......沿街叫卖。我奶奶总会买上十块,一毛钱一块, ...

小时候的记忆跟童话一样的感觉,不是那个时候的世界不复杂而是我们的眼睛和心灵是干净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