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纪实文学《青青白杨树》
楼主: 塔希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实文学《青青白杨树》 [复制链接]

391
发表于 2017-7-24 14:33 |只看该作者
大蓉儿 发表于 2017-7-22 17:09
知青分家也是新鲜事儿。原本就算AA制的吧?这么分来分去的,其实挺耽误事儿~

呵呵,这与AA制不同。你知道过去农村家庭吗?孩子长大后,分家出去单过,就有点类似这个。当然也不全是,毕竟是知青大家庭,不是农村家庭。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发表于 2017-7-24 14:36 |只看该作者
大蓉儿 发表于 2017-7-22 17:12
特别是我带来的芝麻,在锅里炒熟后,还没冷却,便被一只只脏手抓起,捂进嘴里,弄得满嘴乌黑,大家相视而 ...

我们小时候,家里就炒过芝麻吃,一般炒熟后碾碎,加点盐,称作“芝麻盐”,是一种“高级”食物,可零食,也可当作菜吃。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发表于 2017-7-24 14:38 |只看该作者
大蓉儿 发表于 2017-7-22 17:13
我们大着胆子跑到电灌站的涵洞前
——
电灌站,是不是就是水力发电站?

呵呵,顾名思义也不同。百度里没有吗?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发表于 2017-7-24 14:39 |只看该作者
大蓉儿 发表于 2017-7-22 17:15
吃板油和嚎歌那里,让人五味杂成~

这就是我们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

使用道具 举报

395
发表于 2017-7-25 17: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等下文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发表于 2017-7-26 09: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马上更新。

使用道具 举报

397
发表于 2017-7-26 09: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塔希提 于 2017-7-29 15:06 编辑



31

    那段时期的生活,真的是充满着自己的阳光,当然也有难忘的阴影——悲凄的饿肚子的阴影。
    不知何故,遇到全公社长期停电,龚集的粮食加工厂停业,十里八乡,都跑到高皇区去加工,据说排队的人带着铺盖,几天几夜都轮不上。我们空有水稻而吃不上米,整整四十天,没进一粒细粮。起初还用山芋或者高粱米填肚子,直到嘴里冒酸水、大便拉不出,谁也不愿意再吃那些东西了。不吃山芋和其他杂粮,便等于没饭吃,即便是山芋和高粱,也所剩无几,因为大量的山芋都烂在了地窖里,此刻饥饿是最大的问题。
    开始我们还把身上的一点钱到集上换成食物,后来也只够买点白菜萝卜回来煮汤喝,还跟在鲁志明后面,自诩是“朝鲜式”的白菜汤。可即便是这种一天一顿白菜汤日子,也很快就被连汤也喝不起的日子取代,尽管在六十年代初也饱经饥饿,毕竟挨饿的滋味不好受。坚持一两天还能凑合,三天后便浑身无力,腿脚发软,眼冒金花。别说队里偶然还要去干活,就是出门走路都成了问题。生产队家家户户都自顾不暇,哪还有力量帮助我们知青呢。
    李黄有只黄狗,跟章本午、于红岭混得很熟,经常被他俩带出来玩。那只狗又肥又大,过去每次来我们新知青屋玩时,都会喂它吃点山芋。日子一久,黄狗跟我们也熟悉了。于是,一个罪恶的计划正在这群饥饿的知青中悄悄地谋划着。
    参与者除了我们小组外,还有李黄三人。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李黄三人把黄狗带了来,在喂食山芋时,一个准备好的绳索套进了黄狗的脖子。那边套好的手势一打,这边几人就使劲拽,硬是在俊生房间的门头上,黄狗挣扎着被吊了起来,再用锄头砸脑袋,硬将其活活打死。
    打死后的狗,很快被我们七手八脚地剥了皮,还把狗皮、内脏和狗脑袋挖坑埋进门前已种上小麦的自留地里。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前后的村庄静悄悄黑乎乎,没人灯光和人声,大家摸黑将大卸八块的狗肉拿到路旁的河沟里洗,谁也不知道究竟洗没洗干净,便把四条腿再錾成几段,放进大锅里煮。没有姜葱辣椒,没有任何调料,一锅水,一把盐,没等把狗肉煮烂,便被捞出,边啃边煮,七匹饿狼,啃了半夜,硬是用半生不熟的狗肉,填饱了多日的饥腹,也大大地过了一顿狗肉瘾。
    四条腿吃完,剩下还有些狗肋排,当时章本午提出也一并埋掉,鲁志明坚持要留下。果然,他拿到电灌站,找个黄盆把狗排骨腌了起来。半个多月后,我和俊生去找他时,发现了盆里带有血水的咸排骨,于是提出与鲁志明分享。原本狗就是大家打的,只是他把剩余排骨带了回来,所以他没有理由不带我们吃。就这样,细水长流了半个月,才把这些美味吃完。总体感觉,咸狗肉比煮狗腿好吃百倍。也就是这条可怜的大黄狗,救了我们的命。
    李黄的村里没人知道黄狗的下落,都以为跑丢了,或被外人打吃了。第二年的春天,当小麦开始发棵时,门前自留地中间有一块地方的麦子,总比周围的麦子高出一头,长势喜人,惹得后邵后陈前后村里人来来往往地奇怪猜疑,但始终无人想出原因,唯有我们暗暗发笑。
    佳如在与严大宝分手一个月后回家一趟,带回了一只下蛋的母鸡。这里的农村,几乎没有人家养鸡养鸭,只有养猪养羊,所以,佳如的母鸡成了村里人人参观的稀罕物。可是,就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佳如突然发现他的母鸡不见了。寻遍整个村子,也无踪影。村里人便趁机说,你们几位学生对陈淑玲好,一定是陈淑玲把母鸡带走作伴了。因为头天夜里,有人看到,陈淑玲坟头上有只黑狗在哭,那哭声很凄惨,说得人毛骨悚然。
    我们知道,这些传说都不靠谱,究竟是谁把鸡偷走了,我们倒情愿相信是黄鼠狼干的,因为先前在房子周围看到过这种神秘的小动物。这个谜底,直到几十年后大家的一次聚会上,才被退休后的鲁志明在酒喝多时揭开:原来那天早上,佳如的母鸡就蹲在门口,鲁志明来找思文,我们都不在家,他“顺手牵鸡”,把那只肥肥的老母鸡抱走了。回到电灌站,杀鸡拔毛,在电炉上慢慢地炖,美美地吃了两天。而我和俊生因为偷吃他的板油,几天都没敢去电灌站,所以没人发现他的“劣迹”。佳如笑骂他是“偷鸡贼”,非要罚酒一杯,鲁志明爽快认罚,一饮而尽。大家也情知过去了几十年,说出来就是件下酒的小菜,谁也不会介意。对于那时插队农村饥饿无奈的“偷鸡摸狗”,如今也成为一件件美好的回忆。







使用道具 举报

398
发表于 2017-7-26 09:01 |只看该作者



32

    一张汇款单,像天上掉落的馅饼,让我欣喜若狂,彻夜难眠。这是久无消息的父亲亲自寄来的救命钱。看见汇款单上那熟悉而久违的笔迹,我差点眼泪都落了下来。二十元钱,虽然不多,但对饥荒中的我,简直是天文数字。而且不仅是钱的问题,父亲能亲自给我寄钱,表明着他已从数年文革的政治桎梏中解脱出来。这对我的政治影响甚至比温饱还重要。
    汇款单是小农场同学葛长江送来的,不知他怎么会第一时间遇到我的汇款单,或许是他去大队部看见后,带给我的。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引来各路同学,一定要我请客。我一高兴,花了五块钱,在龚集的小饭店摆了一桌,尽管没有酒,却也让同学们过了一把肉瘾。
    紧接着,我先后收到了父亲和哥哥的来信,知道父亲已经从“牛棚”里放出,并被结合到原先他被关押的基层林场的领导班子里,而且这个林场,还划归了省生产建设兵团。哥哥姐姐与我约定,今年春节一起聚集到父亲那里过年。我期待着春节的到来,期待着与离别五年的父亲重逢。
    腊月二十,我便动身去了父亲那儿。在一个很小的山区火车站出站口,我见到了白发苍苍的父亲,尽管那年他才五十五岁,却被多年的政治运动折磨得如同年过花甲那般苍老。父亲的背影已不再是我幼时的高大魁梧印象,而是略微躬身,身高似乎变矮了一截。他的谈笑也不再声音洪亮,总是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跟我说起这些年发生的事。
    父亲见到五年后长成大小伙子的我,感慨万分,说这些年对不起孩子们和老外婆。说到动情之处,他眼眶里充满着泪花。我知道,这些年来,他历尽磨难,受尽屈辱,就像当初母亲在世的那些年,每逢政治运动他必定挨整,能活过来好好地站在我面前,已经是不容易了。因此我像个小大人那样安慰他说,我们都能理解他,让他别多想,相信九大后的中国会越来越好。好在这些年,父亲单位的造反派还能不定期地给我们寄来点微薄的生活费,让这个在政治上被打倒的走资派一家亲属,还能苟延残喘。
    第二天,哥哥姐姐也结伴到达,一家人高高兴兴相聚在一起。我与哥哥姐姐也有差不多一年没见面,此刻姐姐说我长高了,变结实了,我一点也不怀疑,确实,这一年的辛劳和艰苦,使我成长起来,渐渐变得成熟。毕竟,我已经早过了十五岁,再过几个月,就整整十六周岁了。
    父亲给我们看他买的一条大鳜鱼,差不多有五斤重,说是等我们来吃的,他亲自给我们做糖醋鳜鱼。我们四人吃了两顿,才把鳜鱼吃完。过惯了农村苦日子的我们兄妹三人,在父亲这儿放开了吃,如同提前过年一般。
    父亲新单位地处东部山区,延绵几百里的森林都属于他们管辖,条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夜晚没有电,全靠团部自己发电,定时供电,下属的连队更是连发电机都没有,只能点煤油灯照明。交通不便使得山里很多土特产运不出去,城市里的工业品也无法与居民见面。单位只有一个供销社,供应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凭票供应的物品,想买更好更多一点的东西,只能徒步二十多里,翻山越岭,到最近的集镇或者县城。只有特别需要时,父亲才会申请用车,而且凡是私用时,其费用一律按照规定从工资中扣除。单位有学校,有医院,有邮局,还有食堂,俨然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
    可知父亲在此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但条件再艰苦,也远胜过政治上被打倒。所以,父亲在这里很开心,谈笑间,还有些革命的英雄主义加浪漫主义。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他心态没有被长年的政治阴暗面折磨而扭曲,反倒更加坚定地相信党和人民。直到后来很多年,我们才更深深地认识到,这是一位不屈不挠的革命者,是真正的老布尔什维克。正是有了这一批老的革命者,中国才走出封建专制的阴霾,将历史推进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使用道具 举报

399
发表于 2017-7-27 16: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塔希提 发表于 2017-7-24 14:38
呵呵,顾名思义也不同。百度里没有吗?

之前没有百度。你提醒以后,度了。我们这边发音不准,误导了我,那个“灌”,读成了“管”,我就没联系起来~



用电作动力的排灌设备组装房,灌溉,意思是用水浇地。灌溉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其种类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发表于 2017-7-27 16: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塔希提 发表于 2017-7-26 09:00
31
    那段时期的生活,真的是充满着自己的阳光,当然也有难忘的阴影——悲凄的饿肚子的阴影。     ...

偷鸡摸狗的事儿,让我想起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

使用道具 举报

401
发表于 2017-7-27 16: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塔希提 发表于 2017-7-26 09:00
31
    那段时期的生活,真的是充满着自己的阳光,当然也有难忘的阴影——悲凄的饿肚子的阴影。     ...

才被退休后的鲁志明在酒喝多时揭开,:————
多个标点符号~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发表于 2017-7-27 16: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塔希提 发表于 2017-7-26 09:01
32
    一张汇款单,像天上掉落的馅饼,让我欣喜若狂,彻夜难眠。这是久无消息的父亲亲自寄来的救命 ...

父亲那一代人的精神形象,或许是现代的孩子们不能理解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发表于 2017-7-27 18:4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404
发表于 2017-7-30 12:19 |只看该作者
塔兄好!我认为这个帖子转到书房更适合。我帮兄台转过去了哦。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发表于 2017-7-30 12:20 |只看该作者
大蓉儿 发表于 2017-7-27 16:29
之前没有百度。你提醒以后,度了。我们这边发音不准,误导了我,那个“灌”,读成了“管”,我就没联系起 ...

此帖转到书房。再来点评请去那里。通知一声,免得找不到。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发表于 2017-7-30 13:31 |只看该作者
好文!!问好楼主!!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发表于 2017-7-31 19:37 |只看该作者
墓歌 发表于 2017-7-30 12:19
塔兄好!我认为这个帖子转到书房更适合。我帮兄台转过去了哦。

好的,谢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发表于 2017-7-31 19:38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7-30 13:31
好文!!问好楼主!!

谢谢朋友支持,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409
发表于 2017-7-31 20:00 |只看该作者
塔希提 发表于 2017-7-31 19:38
谢谢朋友支持,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发表于 2017-8-1 10:32 |只看该作者



33

    父亲与我们三人商量着,是不是也把年幼的妹妹接来一起过年。经过议论,大家取得一致意见,最后由哥哥出面回家,跟外婆商量,把妹妹接来。但那一年春节,却让因外孙女离开而单独过年的外婆,更是愁白了头。我想,可怜的年迈的外婆,一定总是一个人拄着拐杖,孤苦伶仃地站在家门口,望眼欲穿地盼望孩子们早日回家。
    妹妹终于被哥哥接到了父亲这里。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坐了一整夜火车的妹妹,站在了我的面前。半年不见,妹妹似乎长大了不少,七岁的稚气掩不住穷苦家庭孩子的那种懂事,说起话来一套套,无不充满着对外婆的担心,让我听起来格外心酸。
    在她眼里的父亲,是一个只知其人未知其形的长辈,当她看见父亲弯腰要抱她时,甚至羞怯地往我身后躲藏。或许她的记忆里还残存着父亲五年前的模糊轮廓,但终究没有印象没有感情,陌生远大于亲情。最后,妹妹听了我的话,依附到父亲的怀里,用一种好奇的眼神抬头望着传说中的父亲。此时此刻,我们都很怀念离世五年的妈妈。若是妈妈还在,我们又是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呀。
    山区的春节,丝毫没有城市里那种热闹的气氛,甚至没有除夕的鞭炮,只有家家户户门口红红的新联。我们兄妹四人,跟着父亲走门串户,给各位长辈们拜年,口袋里也装满了各家的糖果花生瓜子。
    父亲还专程带我们去看望了远在十几里路之外山村里的的一户人家,让我们喊那家老人为“爷爷”、“奶奶”。我们在淳朴而厚道的山民家吃了午饭。之前他们恰巧打到了一只野鸡,还有猪肉炖粉条,花生瓜子更是装满了兜。在回来的路上才知道,就是这家“爷爷”、“奶奶”,在父亲最艰难的时刻,多次冒着被造反派发现的危险,偷偷到“牛棚”给父亲送去山芋面窝头和水,父亲才算熬过那段可怕的日子。这种救命之恩,让父亲没齿难忘。我们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在过年的那些天,隔三差五地去看望和陪伴那对孤寡老人。
    发电机的管理者是一位前支左部队的现役军人,在父亲未解放时,因有同情“走资派”的倾向,被部队勒令转业,留在了林场。因此父亲与他结拜了干兄弟,让我们喊他为干爸,喊他妻子为干妈。弄得那位才不到三十岁的干妈很害羞,一喊她时,脸就通红。倒是干爸很干脆,还保持着军人的豁达和干练。
    有一次,父亲带我们去二十多里路外的一个集镇,不但是逛街,更重要的是大家照一张相留念。我们打小就很少有照片,一岁之后基本就没有拍照的家境条件,所以这张照片的拍摄,得到了全体的赞成。父亲虽然没说,但谁能保证这张照片之后,什么时候才再能拍上一张呢?我们都很珍惜这次与父亲团聚的机会,依次都很认真地做了准备。在街上,碰巧遇到那位干妈,大家邀请她一起拍了照片。搞得后来干爸大有微词,戏说我们偏心,没有带他拍照片。
    干爸有一支小手枪,这是单位配发给他的武器。他在高兴之余,总是拿出来给我们玩,还带着我们去山沟里实弹射击。那是我第一次真枪实弹开火,结果子弹打偏了,连目标的边都没擦着。
    山区的夜晚不但寒冷,而且死一般沉寂。当发电机停止工作后,整个团部和山野混为一体。有天夜里,我们正在睡觉,一种奇怪的声音把我惊醒。只见窗户上一只高大的黑影,趴在窗台前。父亲和哥哥姐姐早已起身,轻轻地躲在床边。父亲手里拿着一把五四手枪,正示意我别出声。我定神一看,是一只野兽,而且是童话里的那种大灰狼,可能是冬季没有食物,跑到居民区来找东西吃。因为窗户上部悬挂着一只父亲做的风鸡,狼的目光真敏锐。这只大灰狼趴在窗台上,旁边的地上还蹲着一只。父亲突然对着狼脸,打开了手电筒,雪亮的光束直逼那对闪着绿光的狼眼睛,吓得大灰狼往后一倒,摔掉在窗外,连同另外一只狼,一跑一颠地慌忙逃窜。我的心脏也被这一连串的情景惊得怦怦跳。父亲说,没事了,快睡觉去吧。
    第二天,当我对妹妹说起时,小丫头竟然闹着说,为什么不喊她起来看大灰狼。我们都说,你要是起来,还不被大灰狼当晚饭呀,我们不舍得,所以就没喊你啦。大家在一起嬉戏,直逗得她破涕为笑为止。
    正月很快过去,山区的日子虽然艰苦,一家人能如此其乐融融地在一起过了这么长久,在我们家庭史上也算不多见。春节后,我们必须回到农村,继续着插队生活。父亲坚持把妹妹留在他身边,于是我们兄妹在此告别后,各奔东西。我们并不知道,随后没多久,父亲因工作原因,把妹妹送到乡下的一户农家寄养,一直到第二年我们回城参加工作,才把她接回省城的家。这一年多,外婆的孤苦自不必说,妹妹也学会了一口乡下话,变成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丑小鸭。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发表于 2017-8-1 10: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塔希提 于 2017-8-5 14:51 编辑



34

    插队的第二年春节,我没有回去看望外婆,而是跟父亲及其他哥哥姐姐妹妹一起,让父亲尽享短暂的天伦之乐。而这边,孤苦伶仃的外婆却眼巴巴地望着我们兄妹早一天回家,早一天把妹妹带回来。可我,却没能让她如愿,这是我心中内疚了许久的一件憾事。
    过完年,俊生也回到了后邵。开春之初,生产队并无太多的活儿可做。我们串门到其他各组,大多同学都没回来。申思平倒是很积极地回到了西黄,爱情的力量真是很伟大。俊生在春节期间已经上门拜年,准丈母娘很喜欢这位女儿看中的青年。
    我发现俊生近来好像颇有心事,不再像以前那么爱开玩笑,话也少起来。按理申思平和他相处得很好,为什么还会有这种现象呢?原来,俊生此时正纠结在一件家事中。他的父亲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了他的地址,频频给他写信汇款,这使得俊生原本平静的心,一次次掀起波澜。
    我知道俊生的家庭背景,知道他妈妈的苦楚,更知道俊生坚定不移与父亲断绝关系的立场。早在去年底,俊生就接到过父亲的来信,而且每次接到信,他都是连看也不看,便立刻烧毁,汇款也拒绝接收,让邮局原封不动地退回。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不但看了信,收了钱,而且还给父亲回了信,取得了联系。我不知道是什么使他发生了对父亲感情的变化。当然,这一切,俊生都瞒着他妈妈,因为他知道妈妈知情的后果。
    可能这就是俊生近期心情不好的真正原因。他不能拒绝现实中思子心切的父亲,也不愿意伤母亲的心,因此左右为难。他把这一切告诉了我,还邀请我陪他去看望父亲。我正因为春节没回家而踌躇,也就顺理成章地同意成行。
    三月下旬,当南方的树木还未吐出绿芽,河上的青青柳丝已经昭示着春天的脚步渐近。我跟俊生按照地址,找到了他父亲被监督劳动的农村。可能是这里的乡亲们并没有觉得这位“反革命”的可怕,反倒是在大家遇到疾病痛苦而农村缺医少药时,曾经作为军医的他都能出手相救,乡亲们渐渐地对他的感恩之情,化作了友谊,即使在风暴席卷的文革期间,这个僻静的小乡村,也没使他父亲过多为难,他还是照旧地劳动生活,顺便帮助救治伤病的乡亲们。所以,当我见到俊生父亲时,并未感到这是一个被妖魔化的环境,反倒是一处充满温馨的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长辈。尽管他父亲没有再婚,仍然独居,但家里的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整整齐齐。我腾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让这对分别十年的父子独处相聚。因为对于这种长久的骨肉分离,我深有体会。我们在这里住了三天后,便转道回到我家,看望外婆。
    外婆没想到我会回来,尽管她每日都在盼望。我和俊生的出现使她惊讶万分,她呆呆地在门口看着我,半晌才赶紧让我们进门。当我得知妹妹的离开,使她的日子更加难熬时,不由地陪她伤心落泪,同时也尽力劝她不要太难过。父亲也是出于好心,觉得外婆这么大把年纪还要为孩子操心,却忽略了多年来外婆与妹妹相依为命的那份情感。我在家里排行在后,也是人轻言微,不能保证什么时候能把妹妹接回来,但我表示一定竭力说服父亲,让妹妹早日回到外婆身边。好在外婆能读书识字,自己订阅一份报纸,还有几部古典文学陪伴着她,使得漫漫岁月的煎熬有一点精神上的支撑和解闷消烦的渠道。
    在家住了几日后,我和俊生又回到了后邵,同学们也渐渐都回来了。自从后陈几位大姐分家后,徐有莺大姐的脾气变得孤僻古怪起来,有时好好地跟她说话,莫名其妙地就对人发火,搞得我们都不大敢跟她多说什么。只有褚友贞和樊五一还一如往常。但褚大姐好像最近出了点状况,据说是有人做媒,要把她嫁给队里一位小他三岁的陈国忠。而后者家境充盈,在村里是有名的富户,他父亲有个诨号叫“老油子”,家里做馓子生意,陈家父子靠着生意把日子过得很红火。
    从插队后我们一直宣扬的要长期扎根农村的角度看,嫁给农村人倒也无可厚非,只是大家都觉得他们之间有很多差异,将来的情况谁无法预料。每当我问褚大姐时,她都低头不语,像做了件错事。
    但我知道她穷困的家境,真的能出嫁,可以给肩负重担的父亲和卧病在床的母亲减轻一点负担。这是我们同来的知青第一位出嫁,原本应该帮她喜气洋洋、热热闹闹地办一场婚事,可她竟然瞒着所有同学,在悄无声息中,住到了陈家,直到肚子大得显形后,我们才知道,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发表于 2017-8-1 17: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塔希提 发表于 2017-8-1 10:32
33
    父亲与我们三人商量着,是不是也把年幼的妹妹接来一起过年。经过议论,大家取得一致意见,最 ...

不明白父亲为嘛宁愿把女儿寄养在别人家,也不送回外婆身边。照理来说,自己照应不了,肯定是选择最适合照应她的吧。而况之前就是从外婆身边带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发表于 2017-8-1 17: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塔希提 发表于 2017-8-1 10:32
33
    父亲与我们三人商量着,是不是也把年幼的妹妹接来一起过年。经过议论,大家取得一致意见,最 ...

还有就是,那年月枪支和子弹貌似管理不严?之前那谁有枪,现在连父亲都用,而且还给随便给儿子使用,实在太骇人听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发表于 2017-8-1 17: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塔希提 发表于 2017-8-1 10:33
34
    插队的第二年春节,我没有回去看望外婆,而是跟父亲及其他哥哥姐姐妹妹一起,让父亲尽享短暂 ...

    可能这就是俊生近期心情不好的真正原因。他不能拒绝现实中思子心切的父亲,也不愿意伤母亲的心,因此左右为难。
————
离异家庭,最可怜的,不是两个当事人 而是孩子。爱情的结晶变成孽缘的见证。。。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发表于 2017-8-1 17: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觉得他们之间有很多差异,将来的情况谁无法难预料。
————
这句话好像不太通顺~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发表于 2017-8-1 23:21 |只看该作者
过来看看你,没事儿过来串门。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发表于 2017-8-1 23:22 |只看该作者
我等你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发表于 2017-8-4 14: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塔希提 于 2017-8-4 14:39 编辑
大蓉儿 发表于 2017-8-1 17:30
不明白父亲为嘛宁愿把女儿寄养在别人家,也不送回外婆身边。照理来说,自己照应不了,肯定是选择最适合照 ...

呵呵,天下事,不知我们有多少能明白。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发表于 2017-8-4 14: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塔希提 于 2017-8-4 14:40 编辑
大蓉儿 发表于 2017-8-1 17:32
还有就是,那年月枪支和子弹貌似管理不严?之前那谁有枪,现在连父亲都用,而且还给随便给儿子使用,实在 ...

戈戈到底是年轻,没经历过那些特殊的年月。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发表于 2017-8-4 14:36 |只看该作者
大蓉儿 发表于 2017-8-1 17:36
可能这就是俊生近期心情不好的真正原因。他不能拒绝现实中思子心切的父亲,也不愿意伤母亲的心,因此 ...

孩子不懂事时,父母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当孩子懂事后,会有自己的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