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同治十一年的蜂窝煤 [打印本页]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2-10-13 17:16
标题: 同治十一年的蜂窝煤
本帖最后由 秦川梦回 于 2022-10-14 08:00 编辑

[attach]730474[/attach]
  无意中见到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1872年在湖北巴东拍摄的几张照片,不禁愕然,此前我一直以为它是现代产物
  其中两张是江边的小煤窑,两张是山民在江边加工蜂窝煤的工场。那模具像个小蒸笼,却已非常接近现代手工制作蜂窝煤的工具。虽可惜没拍下做出孔洞的工序,但见他们把装满湿煤粉的“蒸笼”五六个摞做一串,便猜出那做法了:用铁条从上直捅到下,一次便可在五六块煤坯上穿出个洞。照片里这一百五十年前蜂窝煤的外观、大小,晾干时的摆法,都与现在的没什么两样。
  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头一回见到蜂窝煤,当时就为它立意之巧妙,制作之简单,使用之便捷、干净,燃烧之易控惊艳不已。
  蜂窝煤的历史,能查到有1926年(大正15年)日本“家庭現在逐漸开始用這种帶有蓮花状的孔的圆柱形练炭,取代了原先使用的豆炭。”
  “练炭”就是日语的“蜂窝煤”,它取代的“豆炭”是日语的“煤球”。
  又有:“大正末年山崎正照发明了自动成型机,日本开始工业化生产蜂窝煤。”
  由此可见,工业化生产蜂窝煤是在日本大正时代。至于手工制作始于那年,目前还说不清。
[attach]730477[/attach]
  国产蜂窝煤的记载,一是20世纪20年代初,山东德州一家煤栈的炊事员王月山,在摊煤饼时给煤饼上做出几个小洞,有人便将其视为蜂窝煤的雏形。这种说法多少有些勉强。二是1950年10月1日,郭文德家庭工业社生产郭文德研制出的蜂窝状大煤球。以后又有了北师大老焱若教授发明的蜂窝煤自动压制机。
  但1932年1月25日《中央日报》有个“文化燃料”的广告,从图片看,这个“文化燃料”就是蜂窝煤。比郭文德研制的“蜂窝状大煤球”又早了18年。
[attach]730476[/attach]
  然则不论大正十五年的日本,民初的王月山,还是1950年的郭文德,都远在汤姆森1872年(即中国的同治十二年、日本的明治五年)在巴东拍到蜂窝煤工场之后,差着半个多世纪。
  我曾猜想会不会是住在宜昌的日本商社向当地山民订制的。但直到1871年中日签订《修好条约及通商章程》后,长江沿线才逐次对日开埠。1899年5月,大阪商船会社才在宜昌开设了机构。故这个可能几乎不存在。只能怀疑汤姆森当年在巴东拍下的不是蜂窝煤,只是种酷似蜂窝煤的牢什子,并且像得不是一点点。
  我对历史文献有种“将信将疑”的态度,以为前人在编撰它们时难免带着目的、偏见。今人带着各自的目的、偏见理解、还原的历史就更难教我尽信了。
  深信不疑的只剩下我的亲历:我知道在五十年代,即便教授家做饭也得拉风箱烧火,烧的是烟煤末子。冬季取暖才用炉子,烧的是无烟煤,呼曰“刚炭”。“刚炭”被煤球取代的时候,做饭、取暖都用同一个炉子了,燃料也变成各家自己用末子煤掺黄土和出的煤饼。这种一百年前就已投入量产,既省煤又干净好用的蜂窝煤直到六十年代末才进入百姓生活,不知何以恁难推广。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2-10-13 18:04
确实是蜂窝煤
确实拿铁棍捅的眼
都是童工吧?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2-10-13 18:52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22-10-13 18:04
确实是蜂窝煤
确实拿铁棍捅的眼
都是童工吧?

那个年代十四五岁都被视作成人。并且山区营养条件差,个子矮,心智开化得也晚,有的成人看着也像少年。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10-13 20:52
手机读,只能看两篇,秦川老师的先收藏了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2-10-14 08:01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10-13 20:52
手机读,只能看两篇,秦川老师的先收藏了

小城早晨好!
作者: 李小懒    时间: 2022-10-14 14:48
我打过一次蜂窝煤球,挺有意思的事儿,后来就买人家打好的,送货上门,不知添加了什么,起燃快,火头高,但没后劲;再后来就用液化气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10-14 20:51
秦川老师好。受益了。我曾经有过几年蜂窝煤,却未曾探究,这一段正好补缺,感谢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10-14 21:03
我也用过蜂窝煤炉

还有拿新煤球跟邻居换火的经历。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2-10-15 12:41
秦老师来喝酒啊。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