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黄金时代 《周裁论语》以文会友
查看: 178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裁论语》以文会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5-1 15: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2-5-1 15:45 编辑

  昨天,高隐兄列举了8条语录,一一点评。根据我所知,“温故而知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文会友”“朽木不可雕也”4条,都是千古误解。高隐兄的观点是建立在千古误解之上的。怪不得高隐兄,要怪只怪儒家后人没有搞透原著真意。我昨天说麻子未必懂得“文史”之文的真意,今儿就顺势新解一下“以文会友”的真意。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不是高隐兄认为的孔子语录,而是孔子后期弟子曾子的语录:“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西汉孔安国:以文会友,友以文德合。
  
  南宋朱熹: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
  
  钱穆:君子因于礼乐文章之讲习来会合朋友。因于朋友会合来互相辅助 ,共进于仁道。
  
  杨伯峻: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汉语大词典》:以文会友,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可谓古今共识。对了吗?未必。在孔子之前,只有官学,没有民学。即使孔子开创了民间办学,充其量,弟子也就三千,相对于芸芸众生,沧海一粟而已。也就是说,能够学文只是极少数人。大部分人是根本没有资格“以文会友”的。那么,孔门提倡以文会友,到哪里去会友?还是关起门搞小圈子?既然搞小圈子,又何来的会友一说?还有,也有君子喜欢舞枪弄棒,就不可以“以武会友”么?就无缘于“以友辅仁”么?
  
  其实,这里的文,根本不指文字、文章、文化、文德、讲学等等。或者说,跟我们常规理解的“文”根本不沾边。那么,“文”到底什么意思?只怪前人读书不透。其实,答案就摆在《论语》第五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名圉,卫国大夫。时传孔文子有男女作风问题,又传他为了政治利益唆人休妻,还将自己女儿一嫁再嫁,如此道德污点,凭什么得谥为“文”?子贡想弄明白,于是求教孔子。这其实涉及到古代谥法规则,“先其善不从其过”(《国语·楚语》),所以孔子略过不提孔文子的道德污点,直接告诉谥“文”依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文会友的文,正是这个意义上的文。我们知道,以文化会友只是一个交友途径,以勤学好问会友才是交友的真正意义所在。“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曾子是说,如果真正君子,他会以勤学好问会友,通过如此结交朋友来帮助自己培育仁德。
  
  这,正是我们目前论坛所缺少的精神,也正是我们黄金论坛需要提倡的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5-1 15:49 |只看该作者
文史的文,到底什么意思呢?留一个作业给麻子同学

另,得闲了再来讲一讲“温故而知新”的千古误解。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5-1 16:08 |只看该作者
理论交锋,大力提倡。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5-1 16: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昨天我还想,高隐说论语是个屁,临老师铁定坐不住啊。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5-1 16: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谥法规则?
第一次听说,延展一下啊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5-1 16:49 |只看该作者
那五 发表于 2022-5-1 16:08
理论交锋,大力提倡。

谈不上理论交锋。一家之言,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5-1 16:56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2-5-1 16:29
谥法规则?
第一次听说,延展一下啊

谥法始于西周中叶稍后的周孝王,是封建社会里一项极具民主色彩的政治行为。即使皇帝死后,也不是想怎么谥就怎么谥的,而是由大臣集议,所以中国古代做皇帝的和当高官的最担心这个谥,怕死后遗臭万年。后来秦始皇认为,谥法“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但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法制度。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春秋大义精神所在,比如鲁哀公的哀,汉武帝的武,岳飞的武穆,海瑞的忠介,其中蕴含的褒贬,使人一目了然。至于这个“先其善不从其过”,见于《国语·楚语》:
恭王有疾,召大夫曰:“不穀不德,失先君之业,覆楚国之师,不穀之罪也。若得保其首领以殁,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大夫许诺。王卒,及葬,子囊议谥。大夫曰:“王有命矣。”子囊曰:“不可。夫事君者,先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若先君善,则请为‘恭’。”大夫从之。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5-1 17: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2-5-1 16:56
谥法始于西周中叶稍后的周孝王,是封建社会里一项极具民主色彩的政治行为。即使皇帝死后,也不是想怎么谥 ...

我再放入原文去读一下,送花花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5-1 17:05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2-5-1 17:02
我再放入原文去读一下,送花花

谥法久远了,所以后人未明”文“之真意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而以文会友,正是我辈所必需。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5-1 18: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和高隐谈,基本是对牛弹琴。
段干末尚可一扯,无理也能谈三分。
远烟则更周正。
螃蟹来了准备氧气袋,气死人不偿命。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5-1 21:1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临兄,你这些解读也只是在原话基础上的扩展延伸而已,改变不了基本性质。容我空了静心拜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5-1 21:26 |只看该作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高隐和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鄙焉。鄙完今人,我还要鄙古人,普天之下唯我独尊。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5-2 00:07 |只看该作者
“温故而知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文会友”“朽木不可雕也”4条,都是千古误解。周老师,正解是啥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5-2 00:15 |只看该作者
也算自以为是的一鳞半爪。段干末应该过来喝一声“暖水瓶”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5-2 00:20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2-5-1 16:26
昨天我还想,高隐说论语是个屁,临老师铁定坐不住啊。


你看,临窗兄的周裁论语和山岗周,每每被人谪斥,但我就读得津津有味,有些观点确实是第一次听到,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至少是开阔了思路,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5-2 00:43 |只看该作者
老剑 发表于 2022-5-2 00:20
你看,临窗兄的周裁论语和山岗周,每每被人谪斥,但我就读得津津有味,有些观点确实是第一次听到,并非 ...

哈哈。。这个帖一开篇,楼主神神秘秘用江湖卖假古董的语气说:“这是一个千古误解,唯一的正解在我这儿。”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讨打作风。一个文字,历三千年就他弄懂了,这就跟丫三天就悟透周易反教文王算卦一样的玄幻。

务奇行险,哗众取宠。这个是我们近三十年流行的古文研究风气。这帮货色每抓到一部古籍,都能按自个意思把它解到面目全非七零八落。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5-2 00:48 |只看该作者
王二但不麻子 发表于 2022-5-2 00:43
哈哈。。这个帖一开篇,楼主神神秘秘用江湖卖假古董的语气说:“这是一个千古误解,唯一的正解在我这儿。 ...


我觉得可以理解,临兄是商人,自然知道怎么抓观众的眼球和心理,这是他的手段和谋略,哈哈,这不正好给你施展砖技的机会么,你就别抱怨啦。

我倒是直接忽略了,哎,谁叫我是个老实人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5-2 01: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简称学问
还绕这么一个大圈
真有你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5-2 05:42 |只看该作者
王二但不麻子 发表于 2022-5-2 00:43
哈哈。。这个帖一开篇,楼主神神秘秘用江湖卖假古董的语气说:“这是一个千古误解,唯一的正解在我这儿。 ...

特么只许你和老核大言不惭吹牛逼,不兴临巨款说千古迷题今日解么?人艰不拆,州官放火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5-2 06:21 |只看该作者
只要不解释成“文章”,其他的文化交流、文明交往,学习共进、教学相长都是可以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5-2 08:4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说其他人没搞懂,自己才是对的。虽然俗套,但唯有这样才有继续搞的意义。如果觉得前人都说对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5-2 10:25 |只看该作者
学独醒客:跪拜一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5-2 10: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2-5-2 10:25
学独醒客:跪拜一圈哈。。。

临老师突然幽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5-2 10:40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2-5-2 10:35
临老师突然幽默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5-2 10:46 |只看该作者
想听听谥号跟人对照的典故。如特别名副其实的,特别名不副实的都有谁谁谁,为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5-2 10:53 |只看该作者
花若叶 发表于 2022-5-2 10:46
想听听谥号跟人对照的典故。如特别名副其实的,特别名不副实的都有谁谁谁,为什么。

靠谱的多。比如武,指强力开疆开国的,如周武王,汉武帝,:梁武帝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5-2 11:17 |只看该作者
此文同发天涯。首席版友质疑道:

临窗认为,当时读书人很少,以文会友的话,哪有几个人可以会,如果只是搞小圈子,又何来称得上会友?这就很搞笑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先不说儒生们如何看不起普通百姓,对于任何人来讲,【以X会友】都不是问题,这仅仅是会友的一种方式,不是唯一方式,正如诗情以厨艺会友,青蛙厨艺不精而廖以厨具应之,关天君子只能望厨兴叹,不知有何不妥?

首席版友质疑得对不?对。但以偏概全了。须知,曾子原话是: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也就是说,两句话是有内在逻辑的。如果只说前句话,割裂后句话,空间就大了。
  
如果问:以文会友,怎么就可以辅仁呢?这样就深入了。

接着问:怎么样的会友可以辅仁呢?自然就知是从道德践行上而言了。

也因此,所谓以文,就是虚心好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