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为什么要学古诗词?
查看: 60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 为什么要学古诗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5-1 23: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古话:学以致用。学习到的东西,是要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进行应用的。如果所学无用,那么这样的学习就丧失了主要的价值与意义。具体到学习古代诗词,问其目的和意义何在?其本质就是学习这些内容,在日常中能有哪些应用。本人作为一名古诗词爱好者,就个人经验感受,总结如下:

  了解古代文化,增加内涵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精简传神特征的优秀代表,学习诗歌能让人更充分欣赏古代文化的精华,提升自己内在的文艺素养。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简单的十个字将大漠风情描写的绘声绘色,仿佛一幅画面。如果从现代散文中去领略,恐怕也得长篇大论,感受效果也不见得比这句诗歌更好。又比如唐.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此诗不仅诗意盎然,而且较为详细的描写了古代寒食节时皇宫“赐火”习俗活动(皇帝赐火百官,表示恩隆)。同时,因为该诗描述大汉天子散火给达官贵人,而作者略有失意之姿(皇帝没给他分火),随着该诗的广为流传,作者韩翃被唐朝皇帝钦点为官,意思是你自以为怀才不遇,我就给你个机会。这诗背后隐含的文化意味,都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而且抛去其独有的文学特征,在里面还能学到丰富的历史、人文、民俗、政治等等各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弥补或佐证。例如项羽的《垓下歌》,从很微观角度叙述了自己兵败的心情和周边的环境,可以结合史书描写,让我们更立体的想象项羽中了十面埋伏、惊心动魄时刻的情景。再读一读刘邦的《大风歌》,两相应照,岂不是更有感触?

  所以,将古诗词作为一种内容记载去学习、欣赏,增加文史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学习古代文学,提升文笔

  古诗词毕竟是传统且重要的文学体裁,对于爱好文学,喜欢创作的朋友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了解的领域。一方面学习遣词造句,古诗词文字上的的凝练传神可以说独步天下,是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比拟不了的,精研之后绝对会增加自己的运笔能力;而且其中有许多成语、典故,活学活用,能为文笔增彩不少。这是古诗词最基本特征,在此就不举例了。

      其次,古诗词中有丰富的、大量的修辞手法,能通过极少的文字产生极好的效果,修辞手法的运用必不可少,诗词精炼易记,熟烂于心之后各种手法也进行了高度强化,放到现在的写作场景,笔下自然运用。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中使用的“通感”修辞手法,在现代文中应用的相对较少,若灵活运用更见奇效。我朋友曾创作一个词“歌声如画”,就是通感手法,新鲜活泼。“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闹”等等,均是此种代表。

      第三,古诗词中的逻辑运用和洞察力。“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说的就是好的文章本来就蕴含在日常之间,需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去发现,用妙手去成就。而古诗词是文学创作中逻辑运用和洞察力的典范。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将时间与空间、动与静、门与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深刻观察和逻辑运用,酝酿出宏达、自然的景象和高深的哲学意境。这些,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很难如此集中的体现。

  因此,学习古诗词在文字、修辞、逻辑和洞察力方面,都能给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带来极大的启发。

  尝试诗歌写作,借以遣怀

  古诗词本身就是一种文学体裁,并且多数以抒发情感为主。因此,在现代也可以当做一种抒情遣怀的方式,而且形式简单却韵味深远。如果我们为了抒发一些情感,洋洋千言去写一篇文章,不仅费心费力,而且还有些矫情。本身一点感触,何必长篇大论?来写一首诗,形式高雅,过程高能,还方便流通;可以说是最好的形式之一。因此,本人偶有小心思,也常常赋诗以对。

  《晨夕》

  小园花开早,临行复迟迟。
  一日不见君,再见君已老。

  这是笔者花园里仙人柱开花时所写的小诗。仙人柱一年一开花,花期仅仅一天,早上看上去非常美艳,晚上花儿就谢了。这种爱花惜花的小感触,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极富情调。所以,偶尔写首诗,表达表达心情,调剂调剂生活,活动活动手笔,岂不美哉?

  故,学习古诗词有较丰富的价值和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前提是你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5-2 00:54 |只看该作者
晨夕,暗叹人生短暂。
学古诗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韵味。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5-2 08:24 |只看该作者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绵延不绝,打断骨头连着皮,划开皮囊还有筋,古今文体一脉相承,尤古诗新诗基因序列相似度高达四个九以上。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5-2 09:53 |只看该作者
这是杨兄的势力范围。。。。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5-2 11:08 |只看该作者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2-5-2 08:24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绵延不绝,打断骨头连着皮,划开皮囊还有筋,古今文体一脉相承,尤古诗新诗基因序列相 ...



卧槽,我鹅哥从生物科学角度论证了新旧一体。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5-2 11:10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2-5-2 09:53
这是杨兄的势力范围。。。。



哈哈哈,宋朝老兄。我是大黄啊,跑到这儿掀起后腿撒泡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