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观念碰撞 or 礼崩乐坏?
查看: 186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念碰撞 or 礼崩乐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2-24 14: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今晨,看见柳二在群里转发个事,很长。也耐心看完了。大致概括如下(具体的,沙发楼复制):
      说一对夫妇,教师,把儿子培养留学。随后,也卖掉住房,去投奔了儿子,卖房得钱给儿子凑了房款。之后,基于隔代差异,还是文化差异,在管理孙子和日常生活中,与媳妇摩擦不断。媳妇也是留学会定居的。矛盾不断升级之后,夫妻实在受不了了,希望儿子把房款还回来,打算离开儿子回到中国。但儿子也付不出那么大的费用,一家子便这么硝烟弥漫别扭居住。终究悲剧发生了,再下一次矛盾升级,忍无可忍冲动之下,老人捏着菜刀砍翻了儿媳。




      牛芒玩笑,说:独生子可是不靠谱,换做投奔独生女要好的多。
      这话细想,还是有道理,因为男人处事,更多是行动,行动之前,却尽可能沉默、隐忍;而女人处事却习惯了嘴巴,罗里吧嗦的唠叨,不懂得沉默是金的隐忍,就特别容易激化矛盾。所以,现实见得最多的是婆媳纷争,却很少看见女婿跟丈母娘动辄吵架的。
      但只这是性别差异,不是这个故事的本质。所以,我认真回复说:跟是否独生子女无关,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桎梏,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现代社会常见的矛盾冲突。
      后来,就这么话题的后续,牛芒,说:我有同学朋友在遗憾,当初再生一个就好了,现在就一个,好坏沒选择。虽然是玩笑,但,难道不是另一种误区?我摇摇头,再次回复:观念不转变,一个和两个没有区别,好与坏,谁在定义?依据是什么?



      似乎是有感而发,柳二后来冒一句:礼崩乐坏,儿女都靠不住了。
      这个“靠”字,让我吃了一惊。想起最近看《遥远的救世主》,里面有句话: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是的,这就是传统文化的话题。父母生养孩子,给自己的观念是:养儿防老。在西方文化里,这就该算是:如此功利的理念。而我们的孩子出生之后,接受的教育就是“靠”,结果父母被靠得太多了,又嫌子女啃老,彼此生出来诸多怨愤。
      现代的孩子,活得很不容易。曾经有一天,我们家儿子看见他爷爷住院,我们忙前忙后侍候着,他就跟我说,老妈,我以后可能面临4-8个老人,若要是有个生病啥的,且不说钱的话题,就这人情都得把我累S了。他说的,何尝不是现实?我们在指责孩子的时候,可曾想过孩子的处境?我记得当时跟儿子这么说:别担心,等我和你爸老了,我们住养老院去,要不然就跟其他老人作伴。儿子又很忧伤,说:那我不被人指着脊梁骨骂不孝啊?


      说真的,这个故事里我没有看出什么礼崩乐坏,更多是自我选择和是否能承担相关后果的话题。我今晨问先生,若是他,面临儿子居留国外需要买房,他是否会做同样选择,他的答案是:若没看这个故事,选择是一样一样的。那么,言下之意,就是看了之后,有所惊醒?我笑着问他,你觉得我会作何选择?他说,不知道,你素来另类,无法揣度。我说,两种可能:一是置之不理,让孩子自我奋斗,二是支援孩子,但宁愿租房,也不会投奔儿子。并且,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


      故事里的双方,其实都是没有担当的,简单说,是做了选择又不甘心的:
      比如那对老夫妻,给了孩子经济支援,就希望人家感恩戴德,非要如何如何,人家达不到期望值,就受不了并最终爆发了。自个儿不想亏本,当初就不该投资——用金钱换感情的投资,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想得出来。事实上,他们有很多路可走,偏偏走了最极端的,得不偿失的血泪账啊。
      而那小夫妻也是如此,儿子既然拿捏不了媳妇,把父母连累在身边干嘛?简直是窝囊废一个。媳妇呢,一边享受着中国式父母的付出,一边指望父母像西方父母那样绝对民主相处,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典型,活该遭到反噬误了卿卿性命。


      现在而今眼目下,随着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两种观念的碰撞必然越来越激烈。在国家法律制度等来不及跟上碰撞之前,还有多少悲剧会上演,谁都说不清楚。是礼崩乐坏吗?谁的礼?怎样的乐?估计还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你的道理不是我的认同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2-24 14:11 |只看该作者
转发原文:


“卖房投儿”赴美养老的悲剧
         (文/茕茕 海海)                  
      ———————————
      朱力和刘晓莉夫妇是天津实验中学退休老师,朱显明是他们的独生儿子。朱显明很争气,1997年被美国圣迭戈大学录取。在美留学期间,朱显明和东北姑娘柳婷婷相恋,两人大学毕业后决定在美国创业。当时朱力的弟弟已经在美国成家立业。朱力夫妇表示支持,节衣缩食,补课挣钱,尽全力资助儿子在美国亚凯迪亚市买房、结婚、生子。
      作为一对空巢老人,朱力和刘晓莉的烦恼难以启齿:这些年儿子非但没有寄回一分钱美金,结婚和生子也要老两口换些美金补贴他,一辈子的积蓄已被儿子掏空;由于家中只剩两位老人,每天毫无生气,水管坏了、灯管坏了也得去找邻居家的儿子帮忙。2000年,朱力又查出了心脏病。老两口经常叹息:把儿子送到国外去,是不是错了?朱显明在美的日子也不容易。由于他学的机械专业就业率低,工资也少,生活入不敷出。而妻子柳婷婷一直没固定工作,偶尔为企业做设计赚钱。
      2012年底,朱显明携妻儿回天津过年。三代人聊起了各自的艰辛都感慨万分。朱显明告诉父母,他想创业,经营卡车租赁。可由于曾经拖欠信用卡还款,现在他和妻子无法贷款。朱力夫妇也没什么存款,但市中心的房子价值300多万。柳婷婷说:“天津雾霾很重,医疗条件比美国差,二老在这边我们也不放心……不如跟我们去美国养老吧。”
      老两口终于动了卖掉房子帮儿子创业的念头——去美国养老,不但一家团圆,还能帮他们带孩子、卖房钱帮他们解决创业资金,一举多得……但朱力和刘晓莉还是慎重,又电话咨询在美国的弟弟,弟弟认为:“在美国养老当然不错,离我也近。不过你们先把财产分清楚,省得发生纠纷……”
      2013年夏天,朱力、刘晓莉卖掉房子,把300多万房款换成美元,然后飞往美国。
      朱显明住的是一套联排公寓,倒也够用。白天朱显明跑业务,柳婷婷在家画图。朱力夫妇像国内退休老人一样做饭、接送孙子上学,其乐融融。
      但朱力和刘晓莉在美住了半个多月,新奇劲儿过了,开始感到诸多不便。
      虽然附近也有中国人,可大家并不熟识,很难交心。以前朱力喜欢在楼下找其他老头儿下象棋,刘晓莉喜欢跳广场舞,在这边都不可能。且他们买菜必须去超市。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可他们的英语早已退化,只靠认识的寥寥几个单词根本没办法生存,看不懂家用电器说明书,听不懂大家讲话,没办法看电视,没办法问路,慢慢地对出门产生了恐惧。
      柳婷婷性子比较急躁。一天早上她和朱显明去办事,冰箱里没有食物了,朱力随口说:“你买了菜再走吧。”柳婷婷不耐烦地叫:“哎呀,你们不会英语就不知道学吗?谁生下来就会英语?再说你们早晚得学买菜。实在不行买点牛肉罐头凑合一下算了。”
      柳婷婷走后,朱力压抑多日的火气蹿了上来。他问刘晓莉:“咱们来给他们当保姆的?又出钱又出力还讨不到好脸色?”刘晓莉虽然心中不快,但为了避免矛盾加深,只得安慰老伴:“想跟孩子住一块儿,这一点咱们就得有心理准备。”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孙子也不太领他们的情,感情也不深,每次老人对他们说话声音大点,他们就会立刻跑到妈妈面前用英语告状。朱力夫妇听不懂嘀咕什么,但感到柳婷婷安慰孙子的时候会说自己的不好,好像他们就是一些外人。
      慢慢地,朱力和刘晓莉感到在这个家里,其实比在国内更加孤独。见老伴不开心,刘晓莉无奈地提醒他:“是咱们需要孩子,不是孩子需要咱们。再说到美国来也是咱们自己的选择。”
      7月的一天,朱力邀请住在洛杉矶的弟弟一家过来做客。弟弟带来几张学英语的碟片,刘晓莉让他把碟片放自己卧室柜子上,免得被贪玩的小孙子弄坏。结果朱力的弟弟推错孩子们的房门,大孙子和小孙子在房内“嗷嗷”地叫起来,大声让他出去。媳妇柳婷婷也在房内和孩子游戏,但她既不阻止和安抚孩子,就连向叔叔抱歉的表示也没有。
      朱力气坏了,找柳婷婷兴师问罪:“不管怎么说我弟弟是他们的长辈,你是怎么教育的孩子?”柳婷婷却反问道:“是谁没有礼貌在先?”朱力说:“朱显明是我生的,这房子是我们掏了大半钱支援你们买的,你们创业的钱也是我们出的,我弟弟开错一个门就是没有礼貌了?”不料柳婷婷一点也不饶人:“这就是我们不愿回国的原因,你们始终不尊重孩子,他们是全新的个体,不属于任何人。”一直不赞成双方吵架的刘晓莉忍不住,替老伴帮腔:“孩子需要尊重,老人不需要尊重吗?”事后,刘晓莉曾向朱力的弟弟抱怨:“柳婷婷既想享受中国式的长辈为她牺牲,又想享受美国式的自由和不负责,谁能有她鸡贼?”弟弟一家深表理解,说:“如果你们觉得生活不便,可以把卖房子的钱要回来,重新归国养老,谁也别指望。”
      朱力和刘晓莉在失落之余,心中有些动摇。此后不久,双方再次爆发大战争。
      那天早上,朱力推着两岁的小孙子去买东西,没注意小孙子拆了一袋饼干。店员在监控里看到,大声制止他。朱力深感抱歉,就像小时候训诫儿子一样,呵斥小孙子把小手伸出来,在他的手上拍了两下。不料店员立马打电话报警。朱力好说歹说,店员答应先打电话让孩子的监护人过来。
      柳婷婷和刘晓莉匆匆赶来,一见面就和朱力吵起来。朱力解释:“我这么做一是训诫孩子,二也是做给店员看的,孩子的手轻轻地拍两下怎么了?”柳婷婷大叫:“一是一二是二,孩子吃了饼干你买单就是了,做给店员看什么?你知道这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吗?”刘晓莉见朱力委屈,也心头很有气,加入争吵阵营:“我和你爸爸从小这么教育朱显明的,不也照样把他培养到美国来了吗?”
      店员见双方越吵越凶,再一次电话报警。警方赶到后,做了笔录,要求他们当面和解。
      为防止事情闹大,刘晓莉再一次说服老伴忍气吞声。因为两人非但不通这边的语言,连法律也不懂,根本不知自己哪一步会惹来什么样的后果。
      回家后,朱力和刘晓莉拒绝和儿媳说话,也不做晚饭。朱显明听说此事,先和妻子谈,过了会儿他到父母房间叹了一声:“我生意焦头烂额,对你们的矛盾有心无力。我跟柳婷婷说过很多次,让她别给我添乱,她就是不听,也只能求你们做出让步。要不你们去叔叔家住段时间,我手头缓一缓帮你们凑点钱再回国买一套房子吧。”见40出头的儿子已经早生华发,刘晓莉心里也不是滋味,她和老伴接受了他的建议。
      第二天一清早,朱力夫妇暂时搬到了洛杉矶的朱力弟弟家。自从到美国,他们经常感到心慌气短、焦虑抑郁。有时打电话给天津的亲朋好友,一听到他们的声音刘晓莉就想流泪。天津的老头老太们都对朱力夫妇万分羡慕,他们的酸楚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起……恨不得立即回国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朱力和刘晓莉决定,只要儿子把卖房的钱还给他们,他们立刻回天津,以后养老也不需他负责。“与其死在美国养老院,还不如死在中国养老院。”一辈子没这么憋屈的朱力恨恨地说。
      2014年1月,老两口回到朱显明家,和他商量回国的事。但朱显明告诉他们,他确实拿不出钱来。1月6日晚,朱力又和儿子、媳妇谈,没有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2-24 14: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17-2-24 14:16 编辑

接上文:


      第二天朱显明出门上班了,大孙子上幼儿园。朱力和刘晓莉决定说服最大的障碍——媳妇。没想到当朱力一张嘴,柳婷婷就用汉语夹着英语讲起来:“当初到美国难道是我们逼你们来的吗?卖房子的时候我们用枪指着你们了吗?”她的刻薄和“装佯”瞬间将朱力的怒火点燃。双方大吵起来。柳婷婷在吵的时候说,在美国人们无需对父母生老病死负责,一切交给政府。她又用英语说了几句:“当初我有机会嫁给某某某的,如果不是你儿子死缠烂打我过得比现在好多了。”朱力和刘晓莉听懂了大概。朱力气得脸色发白。突然,他冲进厨房操起一把菜刀,当着刘晓莉和2岁孙子的面一顿乱砍!柳婷婷的“机关枪”一刹那变成惨叫,立即就被砍倒在地,浑身往外冒血!
      当吓蒙的刘晓莉反应过来,战战兢兢地拨打911报警。此时柳婷婷还在抽搐,朱力忽然又冲她踢了几脚,嘴里叫道:“你是活该!”
      案发后,刘晓莉说:“我也能理解老头子当时的愤怒和绝望。我们不适应美国生活,和儿子媳妇不能共同生活,没法在那边养老。唯一办法就是儿子把钱还给我们,我们回国。但这条路也被媳妇堵死了,我们怎么过呢?老头子比我更急,心理压力更大,但我万万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来。”她告诉记者,老伴一辈子为人师表,口碑很好,性格爽朗,实在是把感情和精神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最后过度失望,加上故乡的一切都被连根拔起,想回也回不了,无比绝望导致这样的悲剧。
      朱力满身是血一边往路上奔跑一边给弟弟打电话。看到一位华裔邻居,他放下电话说:“我捅死人了,我要死了。”这位邻居未反应过来,几名警察已经端枪冲上来,把朱力按倒在地铐上手铐。与此同时救援人员在家中宣告柳婷婷已当场死亡。
      朱力被扣押在洛杉矶双塔监狱内,警方要求支付100万美元方能保释。9日晚上9点左右,狱警发现朱力已经死亡。他将床单撕成布条,自缢身亡。
      两个月后,刘晓莉处理完后事,心力交瘁地与儿子重新生活。朱显明感到已经无法在美国生活,决意带孩子一起回到天津。飞机上,四人一路恸哭。朱力和刘晓莉望断的归国路,倾尽心血的养老梦,在众人羡慕中以最惨烈的结局落下帷幕……
      柳婷婷的父母也是千辛万苦将女儿培养出国,她同样是家中的骄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活生生的女儿去了美国,回来却只是一捧骨灰,两位老人同样地悲痛欲绝,多次病倒。2015年底,柳婷婷的父母委托天津君荐律师事务所主任郭文礼担任代理律师,准备向刘晓莉和朱显明要求民事赔偿。此时刘晓莉和朱显明的日子非常狼狈。朱显明在美国投资和生意均失败,房子已抵押,又加上房里发生血案无法拍卖,资不抵债,已落得身无分文。两个儿子要抚养、要读书,刘晓莉回国元气大伤,经常因高血压住院,和儿子、孙子同住一套简陋的出租屋,生活惨不忍睹。
      据代理律师郭文礼介绍,这起民事诉讼案件的起诉程序很复杂,必须取得美国警方的相关资料和许多证明材料。目前律师已经向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和取证申请,获得受理,但尚未确定开庭审理时间。
      一起悲剧,浮出两道现实的难题:当儿女亟须父母“倾家荡产”支援创业,父母怎么办?当父母把生活连根拔起,赴异国养老,他们传统的养老期望和儿女“中西合璧”的思维怎么磨合?读者朋友,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你登录知音网或关注知音、知音虎妈微信公众号参与讨论。
      编辑/夏志军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2-24 14:43 |只看该作者
其实依俺的观点,现在谁也靠不住,一切还是靠自己更快乐更自由哈。

至于这悲剧的发生,其实我感觉是不是太悲了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2-24 20:25 |只看该作者
酒浪饭呆 发表于 2017-2-24 14:43
其实依俺的观点,现在谁也靠不住,一切还是靠自己更快乐更自由哈。

至于这悲剧的发生,其实我感觉是不是 ...

肯定是典型,才会引发转发效应。一般般的家庭矛盾,能有这血泪思考么?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2-24 20:27 |只看该作者
酒浪饭呆 发表于 2017-2-24 14:43
其实依俺的观点,现在谁也靠不住,一切还是靠自己更快乐更自由哈。

至于这悲剧的发生,其实我感觉是不是 ...

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就是转型期,以传统方法养老,以自我养老法养自己。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2-24 21: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失去了自我,任何情况下都是很危险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2-24 21: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就有人感叹过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2-24 22:02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

其实,我们这个年龄还能和父母生活一起,年龄越大,反而觉得老人是宝,无论精神感情支柱还是赡养义务。

我的一个同事59岁了,石景山的家,天天伺候父母,父母尽可能也给他做饭,他一般和我谈话张口就是:我爸妈和我如何如何。。。

但我有时想,我们这代人无论是家庭成员数量还是价值观,都还会和老人愿意也有能力一起。

但后代们呢?

他们将来要负责至少4个老人,个别的会负责8个老人,无论是否经济能力够,身体够吗?不上班了?

所以,不要指望孩子赡养,国家虽然不管,但以房养老或集资一起雇佣他人也是无奈的选择。

思想准备一定要有,否则过高的期望必然会带来巨大失落,到时搞不好就是悲剧。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2-24 22: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 于 2017-2-24 22:14 编辑

瞧瞧一下就觉悟了。   强势文化吞没弱势文化是规律。

如今还有些狗屁孔孟之道者让小孩背诵《弟子规》对父母的任何反对就是不孝就是忤逆。这本身就是个悖论,这东东记下来何用?荒唐。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2-25 06:50 |只看该作者
观念的差异总是无法跨越!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2-25 07:47 |只看该作者
西风 发表于 2017-2-24 21:40
失去了自我,任何情况下都是很危险的。

所以说,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经济连同人格的独立。妄图依赖别人,总会有很多陷阱。。。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2-25 07:50 |只看该作者
西风 发表于 2017-2-24 21:41
什么叫“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就有人感叹过了。

据说,孔子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我现在在想,到底是真正的礼崩乐坏,还是用旧式的礼,衡量转型期的乐。。。。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2-25 07:52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7-2-24 22:02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

其实,我们这个年龄还能和父母生活一起,年龄越大,反而觉得老人是宝,无论精神感情 ...

牛奔这些思虑跟我不谋而合。。。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2-25 07:54 |只看该作者
任逍遥 发表于 2017-2-24 22:13
瞧瞧一下就觉悟了。   强势文化吞没弱势文化是规律。

如今还有些狗屁孔孟之道者让小孩背诵《弟子规》对 ...

之前早有所悟。只是更加清晰而已。

至于传统文化,我始终认为,也有它适应现实的一面,可以传承,也有它不再适应而值得摒弃的一面。。。。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2-25 07:55 |只看该作者
流水思静 发表于 2017-2-25 06:50
观念的差异总是无法跨越!

有些称为:代沟。而有些,则是文化的碰撞。。。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2-25 08:54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7-2-25 07:55
有些称为:代沟。而有些,则是文化的碰撞。。。

能跨过代购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2-25 09:40 |只看该作者
流水思静 发表于 2017-2-25 08:54
能跨过代购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多点尊重,换位思考,情绪自我消解。应该就没那么难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3-3 00:33 |只看该作者
我也看了,实在悲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