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转帖)莫言谈被研究:作家总是被放大解读
查看: 161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莫言谈被研究:作家总是被放大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6-5-26 10: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很多事情我在写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他们来问我,(我)发现问题好深奥,如果不承认(这层意思)显得我很浅薄,如果说实话大家会很失望,如果说有,甚至(附和)学生的想象,感到很虚伪。”谈到自己被许多高等学府乃至社会学者研究一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24日于浙江大学表示,许多作家实际上都被放大被解读了,没有一个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将作品的意义想得特别明白,但他认为没有必要去较真,因为文学没有标准答案。
  
  当日,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和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来到浙江大学,与浙大学子畅谈“文学与教育”,受到了学生热烈欢迎。
  
  一坐下,莫言就被问到了从文学作家到明星作家的身份转变。莫言坦言,他也一直在考虑追星现象,在他看来,人生还是需要榜样的,年轻人也需要偶像,他年轻的时候也有崇拜的对象。
  
  “我当时崇拜我们县剧团的女演员。”莫言直言,每个人在年轻的时期都有自己崇拜的对象。
  
  尽管如此,莫言认为,一个作家没有必要成为明星,“你知道这个鸡蛋好吃何必要见到母鸡。”
  
  莫言表示,一段时间内一个作家处在一个焦点,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牢固与否,还是要依靠作品内在的质量,“你得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奖,我买你的书看,写的还不如自己写的好,对你的崇拜感立刻就化解掉,对我来讲明星效应是很短暂的。”
  
  现如今,许多知名作家和作品都成为了许多文学爱好者和社会学者的研究对象,其中莫言的作品还成为许多高等学府硕士的学位论文。
  
  “我确实知道很多硕士生或者博士生把我的小说作为他们论文的研究对象,但是每当有人到我面前来请教的时候,选定了把我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我告诉他立刻换题。”莫言坦言,他并没有想到作品的一些情节会有那么多的解读,也没有想到一部小说寄托了那么深厚的人文道德基础。
  
  “任何一个作家实际上都被放大都被解读了。”莫言说,没有一个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把自己作品的意义想得特别明白,如果想的特别明白、表达非常准确,这部小说是不成功的,一部好的作品就会有丰富的可读性,一部好的小说就会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因此,莫言直言,关于他的一些批评论文,他也持欢迎的态度,“没有必要去较真,(告诉他们)我不是这样想的,你这样解释是不对的,(因为)文学没有标准答案。”



  (转自腾讯文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6-5-26 10:09 |只看该作者
   这个当属普遍现象,可以讨论下。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5-26 14:29 |只看该作者
1,这是一种文学现象: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比如主题,和一些艺术手法,却通过作品呈现出来,被读者挖掘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5-26 14:42 |只看该作者
最明显的,红楼梦。
我曾经说过,如果曹先生真这样写红楼,甚至细致到连一个人名都隐藏着莫大的深意,估计他一辈子也写不完前十章。
所以,我不读红楼梦。或者说,从不靠所谓的红学家的解读去读这本书。
我读它,就按我自己的理解去读。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5-26 15:45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6-5-26 14:29
1,这是一种文学现象: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比如主题,和一些艺术手法,却通过作品呈现出 ...


  我却认为是读者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和阅读习惯对作品的解读,某种程度上是再创作了。与作者有关,但绝不是作者的本意。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5-26 15:47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6-5-26 14:42
最明显的,红楼梦。
我曾经说过,如果曹先生真这样写红楼,甚至细致到连一个人名都隐藏着莫大的深意,估计 ...


  我想到也是《红楼梦》,和九段兄一样,我也想举起名的例子。从创作的角度上说,红学家的解读根本不现实。只是,从某种角度说,一部红楼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养活了许多所谓红学家而已。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5-26 15:51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6-5-26 14:42
最明显的,红楼梦。
我曾经说过,如果曹先生真这样写红楼,甚至细致到连一个人名都隐藏着莫大的深意,估计 ...


  我读红楼和九段的读法一样,按自己的理解去读就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5-26 16:42 |只看该作者
你知道这个鸡蛋好吃何必要见到母鸡。
————————————————————————————
就像想喝牛奶,不一定非得养一头奶牛。

书房有书最好,但若有人能来读就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5-26 16:53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6-5-26 15:45
我却认为是读者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和阅读习惯对作品的解读,某种程度上是再创作了。与作者有关,但绝 ...

不仅是出于读者的主观意识,而是作品内容上形式上的客观存在。

只是作者创作的时候没有意识到。

无心插柳。

这个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学概论》里学过,不过忘的差不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5-26 17:50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6-5-26 16:42
你知道这个鸡蛋好吃何必要见到母鸡。
————————————————————————————
就像想 ...


   宋朝兄一语双关,懂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5-26 17:51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6-5-26 16:53
不仅是出于读者的主观意识,而是作品内容上形式上的客观存在。

只是作者创作的时候没有意识到。


  四哥系统学习文学,而我没有。这也是深以为憾的事情。不可逆啊,现在学?学不进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5-26 18:33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6-5-26 17:51
四哥系统学习文学,而我没有。这也是深以为憾的事情。不可逆啊,现在学?学不进去了。

说到哥心里去了。
哥一直有个遗憾。

我读书的时候,用的大部分是79年版的,都是文革后期的教材略加修改,基本还是阶级斗争那一套。

不知道现在的教材什么样子了。

那天,我在刘创的帖子里说,好想,重新回到大学,再读四年书。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6-1 16:18 |只看该作者
烟云,出驴了?

儿童节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6-2 16:05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6-1 16:18
烟云,出驴了?

儿童节快乐。


  四哥好!才看到,这两天没上网。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6-2 16:50 |只看该作者
这现象很正常,理解研究者也理解被研究者,大家都想活得安逸和自在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