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关于尼采的流水帖
查看: 82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尼采的流水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12-30 19: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指尖弹出盛夏 于 2023-12-30 19:55 编辑


► 悲剧的诞生

尼采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额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靠艺术之舟来横渡人生之河。

尼采不甘心悲观厌世,为了肯定世界和人生,便诉诸艺术。

如果说酒神祭上放纵情欲狂饮烂醉是为了“追求一种解除个体化束缚,复归原始自然的体验”,那么为什么不自杀?如果说在个体解体的最高痛苦中蕴含着个体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快乐,那么自杀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说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悲欣交集的癫狂状态,那么可以肯定尼采之所以说醉是日常生活中酒神状态,是因为人们在烂醉如泥中能体验到亦生亦死的悲欣交集的酒神状态。如果因为怯懦不敢自杀,那么喝得烂醉人事不省才是体验“个体解除束缚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好方式。

我倒想知道尼采的酒神精神(说穿了就是幻觉)较之罂粟哪种更能吸引人。
我即使欣赏酒神幻觉的这朵鲜花,但自弃却像花刺一样让我不能忍受。

尼采说的神乎其神的日神酒神的魔力,所谓自然界直接的艺术状态都是没有人的因素,甚至毁掉个人,而所谓人的自己的境界,所谓人与世界最内在的统一恰恰是消除自己,达成自弃,解脱个人,自以为成为更高共同体的成员,这些怎能不叫人把他与希特勒的纳粹联系在一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3-12-30 19: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指尖弹出盛夏 于 2023-12-30 19:56 编辑

► 寻找尼采的“狂喜”

死亡即生命个体的寂灭,何来“狂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这是乐观。、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残有谁怜”这是悲观。

正像鲁迅的过客一样,在前往坟茔额路上,必须有野蔷薇一路盛放,为了克服生存的恐惧,人必须创造诸神。

我不相信尼采式的“狂喜”,这无意于沙滩上种花,简直就是无源之水,在生命悲观虚无的沙滩上,不可能有鲜花出现。尼采似乎也无意中道破天机:酒神、奥林匹斯诸神都不过是有力的幻想(幻觉),尽管有力,终究是幻觉。

尼采所谓的艺术其实很狭隘,就是音乐,只源于早期他跟瓦格纳太近了。

读尼采为增加了解,也应该读一读瓦格纳,他曾经给当时巴伐利亚国王写过一篇短文,关于社会形而上学的,原文现在不得而知,根据介绍,我敢说读者看了保管背心冒汗,它的“当量”几乎可匹敌《君主论》,此文后来禁止出版,瓦格纳在拜洛特让尼采看了,后者大为倾倒。

原文大意是大自然万物何以生生不息的奥秘在于,一种幻觉笼罩了所有生物,使之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去挣扎受难。那么人类社会的君王统治的要务就是仿效大自然,营造一种幻觉。瓦格纳相信秩序鄙视庸众,他指出爱国主义和宗教信仰是两种幻觉,爱国主义使国家能够维持长治久安,宗教使人坚韧博爱,此二者是庸众所需的幻觉,而君主和贵族则需要一种更高级的宁静的幻觉,所以他们需要的是艺术,艺术的迷醉能缓解他们的痛苦。所以照这样看来,一般人只配享有爱国主义和宗教信仰那样的幻觉,恰似分配到草民手中的劣质板烟,而瓦格纳之所以热衷复兴古希腊悲剧,就在于悲剧艺术才配得上高贵的君主贵族,艺术才是献给君主贵族们滋阴养颜的高级海洛因!

古希腊人何以快乐幸福,原来在于他们处在一种迷醉的幻觉之中!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12-30 19: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指尖弹出盛夏 于 2023-12-30 19:54 编辑

► 尼采、瓦格纳都是六经注我
-
若以小人之心而度之,尼采一生有很多失意,在旁人看来就是失败,自负是波兰高贵血统,可惜生来体格瘦小,疾病缠身;他一心向往军旅,建功立业,拍个从军照片,里面摆POSS吹胡子瞪眼手拿马刀,可惜军旅生涯很狼狈,骑马摔伤被迫退役;一心做学问,结果《悲剧的诞生》出版导致声名狼藉;看中的妞总被别人泡走,……

尼采和布克哈特一样,都是六经注我的学者,所以被维拉莫维茨穷追狠打,说他们常识性错误比比皆是,但布克哈特和尼采此类文化学者,毕竟多用综合、通览的方式看待文化,假如能包容一点的看待他们,就好像一个写行草书法如龙飞凤舞的书法家被写蝇头小楷的书法家指责其竖画没有坠露,弯钩不似鸟喙一般,总不免有点苛刻。

► 尼采的“小周天”
-
除了时代背景的大周天,尼采有一个小周天,即:父母的宗教(基督教)、叔本华的哲学,歌德的文学、瓦格纳的音乐和俾斯麦的政治,附带一个,妹妹的影子。

1、父母的宗教:尼采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

2、叔本华的哲学:他第一次接触到《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即买下,并很快在几天内看完,叔本华对他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其中一个共同点或许是叔本华对基督教的态度:“上帝是一个多余的假设。”

3、歌德的文学:准确的说,是荷尔德林、歌德、席勒和拜伦的诗歌,或许加上一个司汤达小说。

4、瓦格纳的音乐:瓦格纳与尼采相遇真是偶然,老瓦本来去法国发展,结果一事无成吃尽当光,万幸巴伐利亚路德唯希二世力捧,替他还清债务,使之一朝出名。尼采才有幸在拜洛特与之相遇。

5、俾斯麦的政治:法国大革命之后,拿破仑缔结莱茵同盟,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在对日耳曼人侵略和掠夺的同时也输入现代文明,当然也激发了日耳曼人的民族意识,此后德意志迈入工业化快车道,俾斯麦上台一番征战完成德意志统一。尼采二十几岁即入巴塞尔大学,加入瑞士国籍,后来因病周游欧洲各国养病,尽管不是国家主义者,但德国的政治多少还是牵挂在心。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12-30 19: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指尖弹出盛夏 于 2023-12-30 19:54 编辑

► 寻找尼采的父亲

尼采很小就失去了父亲和弟弟,在母亲和妹妹伊丽莎白的陪伴下成长起来,他从小就有先天性疾病,头痛、视力差等,身材矮小孱弱,可以说很多时候生活不能自理,都离不开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但这个家伙内心里又渴望雄性的崛起,有英雄情结,渴望在战场建立功勋,他参军的一张照片中,他一身戎装,手拿马刀,吹胡子瞪眼,摆出一幅很屌的派头。这么一个家伙,写出的著作都是很阳刚的,酒神狄奥尼索斯—超人—查拉斯图拉—强力意志,也许我们牵强附会一点说,尼采一生都在找寻他的父亲——他精神上的父亲。

没错,叔本华+瓦格纳+俾斯麦三个老家伙加起来,就是尼采的父亲,强壮、优美,带点暴虐,瓦格纳生于1813年,俾斯麦生于1815年,都是他的父辈。尼采与瓦格纳的亲密关系我敢说他已经将之视为自己的父亲,尽管后来翻脸,但瓦格纳的影子他一辈子也挥之不去。至于俾斯麦,把他们的照片放在一起就看出来了,瞧这两人的大胡子,还有一点,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辞职,而就在这一年,尼采脑病发作,彻底成了植物人。够不够巧合?

我们论坛发言一般戏言沙发、板凳、地板三层,尼采第一部著作是《悲剧的诞生》,这沙发是留给瓦格纳的,那时正是他们蜜月期。后来是《朝霞》、《快乐的科学》,这板凳则是送给叔本华的,最后《瞧,这一个人》才算是留给了自己。

叔本华论说文集开口闭口大谈人生幸福在于心灵自由精神富足,鄙薄财富、地位、荣誉,不过他是继承了他老子的遗产,一辈子才衣食无忧,说这些哲理实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若早生几十年,真应该捐一部分钱给贫病交困的莱辛。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2-30 19: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指尖弹出盛夏 于 2023-12-30 19:54 编辑

► 神圣的肯定

周国平说很多人接触到尼采学说便很快为之着迷,是的,类似的还有叔本华。究其所以,两人很相似,都是狂妄得没边的家伙,都有一颗在人生途中饱受挫折的心灵,年轻的叔本华自信满满在大学开课,专找黑格尔PK,结果败下阵来,从此对黑格尔愈加攻击谩骂,尼采《悲剧的诞生》处女座上来就是个哑炮,并被维拉莫维茨攻击得体无完肤,学生散尽,学术上辜负恩师期望,一无所成,反而愈加狂妄:我为什么这么聪明?!叔本华自我期望甚高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卖不出去几本,他说: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相比起来尼采更加狂妄,或许可以说不知感恩。叔本华至少毕生对柏拉图和康德保持崇敬之情,尼采本来崇拜瓦格纳和叔本华,最后将这两个偶像全都扔掉了。

他们事业上的失败使之愈加远离庸众,拥抱孤寂,在自己内心里挖掘金矿,如叔本华说的:“伟大人物总是如雄鹰一样将栖巢筑在孤伶伶的高处”。在现实中饱受蹭蹬、挫折、失意的人一旦接触他们的学说便如一下子被簇拥上陡峭的高峰,他们迷人之处在于给你一颗骄傲的心,一种牛逼哄哄的人生态度,转而开始以高屋建瓴的目光发掘自己,以更积极的态度重新打理早已被现实冲击得凌乱不堪的人生,此时蓦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如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所言——需要一种神圣的肯定。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2-30 20: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2-30 21:14 编辑

有不有现实和精神都比较完美畅通的哲学家?
一个人的观点正确,首先能滋养自己的身心。

哲学号称爱智慧,那些理念指导现实有用,才符合实相,否则,就是妄念,损害健康。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2-30 21: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厉害厉害,上学时候做过关于尼采的作业。忘的差不多了。还是要找来念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2-30 21: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尼采看到幸福来自心灵,某种程度上,触及到中国老祖宗折腾的心学。
人的幸福,本来就来自心灵。但楼主认为他的思想易被生活挫的人接受,给自己的失败打气。。。那就是说尼采摆脱欲望不彻底咯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2-30 22: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2-30 22: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痛苦是哲学的代价。没有痛苦,就没有哲学。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2-31 07:29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30 20:56
有不有现实和精神都比较完美畅通的哲学家?
一个人的观点正确,首先能滋养自己的身心。

有时我走在都江堰上,看着这宏伟的惠及后世的工程,心中总有一个念头:这才是普渡众生。普渡众生的往往是伟大的君主、贤臣、科学家,而佛家的普渡众生其实仅仅存在于大和尚的嘴炮里。

路威先生《文明和野蛮》书中讲到一个例子,一个非洲妇女嫌女儿头发卷曲,便想法将之捋直烫平,可将来女儿生了儿女,头发一定还是卷曲的,身为祖母的老妇只能继续一个个想法捋直烫平,没办法,基因种族的因素使然。人心瞬息思虑万千,你一定要追求那种绝对平静,其结果只会按起葫芦浮起瓢,这种不起妄念的修行最终只会让人陷“灵魂深处闹革命”一般无止无休的思想改造的折腾之中。

所以,做个俗人吧,在红尘中追求知识,磨砺人生,阅读、思考、识人,比佛家的修行强过万倍。就像我老家的龙池澡堂,我常去光顾,一个老者跟我说:水是浑了点,但,养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2-31 08:0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正在憋小说。现在换不过心情读帖

等正憋着的气消停再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2-31 08: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指尖弹出盛夏 发表于 2023-12-31 07:29
有时我走在都江堰上,看着这宏伟的惠及后世的工程,心中总有一个念头:这才是普渡众生。普渡众生的往往是 ...

话是好话。就是不太适合我。
我也是个入世的俗人。

楼主对佛家有误解。佛家门派众多,大乘中有一类,貌似有红尘炼心的说法,不一定避世。禅师也要四方走动八方参详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12-31 08: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2-31 09:08 编辑

佛家也不是追求绝对的平静。
没有妄念,心就是宁静的。这是它的本来面目。

除非心失守。
佛家称为: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
但我等凡夫常常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很难发现是自性失守,而产生诸多潜在欲望和知见的呈现。

换言之,你所看到的世界,是自心的呈现。

比如,为什么会痛苦或快乐或激愤?通过这个外在的情绪,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的欲望。

而清澈的外界,心一定是宁静的。所以,哲学家如果成了疯子,他的观点,就是妄念,不值得浪费精力。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2-31 08: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修行就是修行,地点在俗世还是山林,目标一样。都是做自己的主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2-31 09: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楼主阅读量大,请多写哲学帖。我如果来怼,也请勿恼。用理而非用情绪怼我就行了。欢迎怼。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2-31 09:1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娓娓道来尼采的身世,著作,师友,社会政治背景

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2-31 09:19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第一第二帖杠得很厉害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