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四圣谛的重要意义
查看: 1128|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圣谛的重要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12-20 15: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一       佛陀开悟以后,给第一批跟随者5个人,开讲的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2500年后我接触到四圣谛,其中关于苦的说法,我了解到的内涵是:诸漏皆苦或者说观心是苦。很多大师都在拧一个说法:一切皆苦。

       我考虑了很久,如果说一切皆苦,那我们日常生活体验到的快乐又是什么?所以,要么只有两个出路:如果这个“苦”的含义,就是相对于“乐”的含义,那么就是“一切”的说法不对;如果“一切”的说法是对的,那么此处的“苦”就不是相对于“乐”的哪个“苦”。

       遍寻关于苦的其他含义都是找不到的,例如我曾经打算把它理解为“变化”。因为如果说一切都在变化,那么这句话的内涵是可以把握的。结果,并没有找到“苦”就是“变化”的意义。读遍经典,此处的“苦”就是相对于“乐”的含义。那么,显然就是“一切”的说法,就显然是不对的。

       从我们普遍的认识来说,苦只是普遍存在的,好比空气是普遍存在的,但你不能说一切都是空气。我相信这都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无论是什么宗教或者哲学,说话用语,都必须合乎常规。也许我们叙述的对象非常新奇特异,但说话本身,需要符合常理。

      所以,观心是苦,或者诸漏皆苦,也许表达的都是人类精神上的痛苦,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说什么都是苦的。

      苦、集、灭、道,主要讲的道理很简单:苦:苦是普遍存在的;集:苦是有它统一的结构和 道理的;灭:人可以灭却自己精神的痛苦;道:找到合适的道路,能达成这样的灭苦的成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3-12-20 15:57 |只看该作者
    二     苦是普遍存在的,从人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体验到,它的特征是,每个人体验的每次痛苦程度不同,不同的人体验到的痛苦也是不同的。大多数痛苦,人是可以承受的,但有的痛苦,可能很难摆脱,有的人深陷痛苦烦恼之中,严重的甚至会一死了之。

     佛陀苦寻解脱之法,成为那些人群最需要的呢?还是所有人学了都有所好处呢?就是佛陀究竟为谁说法?

     其实所有人都有痛苦,问题是,解脱痛苦的方式方法,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后果。痛苦是人类避害的一种生存的本能,所以,它本身也是有力量的。我们尘世的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向外努力寻求得到解决,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推进作用。

      但也有多数的精神痛苦,并不能通过向外努力能够得到释放的,有一种精神痛苦,就是人本身过分追求所导致的。所以,人们本身是应该通过向内寻求获得解脱的。这个向内的通道,是佛陀提供的。

     佛陀总结了6种苦因:贪、嗔、痴、疑、慢、不正见。

     并有8种苦果: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

     每个人承受的苦因轻重并不同。有的人特别贪心,有的人特别容易嗔恨,有的人特别容易痴迷,等等。这些都是经验可见的。

      个人不同的特质,让个人对某种对象特别容易“着相”,就是这种对象,特别容易驱动这个人的能量。你应该见过特别容易嗔恨的人,一点很小的事,就能把这个人点爆。这个人点爆之后,其实他陷入的是巨大的痛苦当中的时候。不懂佛陀的教法,这些人都是对外发动攻击的,但这种方式并不会让他的嗔恨之心能到平息,可能如果得到外部环境的安抚,他会安静下来,但这样反而只是助长了他的嗔恨之心。他就会一直在这个模式里轮回受苦。

      这就是苦,而集是什么?集说的是,苦的结构是统一的,内因加上攀援(着相),就会受苦。如何灭去?把内因灭去,外不着相,苦果就不生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做到并不容易,所以,需要有修持的道法、道路。

     要平息内心的因,要理解6因和自性的关系。六祖曰: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说的是自性本自清净,而6因,其实都是万法之6,也就是自性之用。守住自性,慢慢修习,用处减弱,对外离相,内不动乱,也就是禅定。就不会产生苦果了。

     这当然只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了。但这是可以体验到的内容。每个人都可以体验每一种苦。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12-20 15:57 |只看该作者
    三
      做起来很难的意思,是什么?和你承受的苦是相对的。乐天派其实压根就不需要佛法,不需要苦集灭道。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间有太多人深陷痛苦的泥潭,内不可自拔,外无所挽救。佛陀的教法就是光明。

      四圣谛简单,重要。不明白为什么汉传佛教会变成现在这样的模样。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12-20 16:18 |只看该作者



小宇宙在爆发~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2-20 16: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2-20 16:18
小宇宙在爆发~

其实可以一一细说的。
但写太多太仔细,大家看不下去。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2-20 16:44 |只看该作者
五欲乐是苦,形同猪在泥潭里撒欢
法乐是解脱,无乐可言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2-20 18: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0 16:44
五欲乐是苦,形同猪在泥潭里撒欢
法乐是解脱,无乐可言

把乐也说成苦。第一:变更苦的内涵。第二:佛法没存在的必要。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2-20 18:17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0 18:05
把乐也说成苦。第一:变更苦的内涵。第二:佛法没存在的必要。

对,就是落差,快乐过后会更苦,所以一切的说法没错儿,我这门外汉都能想明白,还用琢磨这那么多吗大哥!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2-20 18: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2-20 18:17
对,就是落差,快乐过后会更苦,所以一切的说法没错儿,我这门外汉都能想明白,还用琢磨这那么多吗大哥! ...

苦后也会变乐,那为什么不说一切皆乐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2-20 18:46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0 18:43
苦后也会变乐,那为什么不说一切皆乐呢?

这不就成无间地狱,恶性循环了嘛大哥~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2-20 18:47 |只看该作者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2-20 18:46
这不就成无间地狱,恶性循环了嘛大哥~

相对而言,快乐总是短暂的,而苦海无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2-20 19:49 |只看该作者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2-20 18:47
相对而言,快乐总是短暂的,而苦海无边。。。

养生丸来了,好久都不见你了,还以为得罪你了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2-20 19:54 |只看该作者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2-20 18:17
对,就是落差,快乐过后会更苦,所以一切的说法没错儿,我这门外汉都能想明白,还用琢磨这那么多吗大哥! ...

越琢磨越苦恼而不是通透?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12-20 20:06 |只看该作者
薄荷味 发表于 2023-12-20 19:49
养生丸来了,好久都不见你了,还以为得罪你了呢

我坛串子,来回窜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2-20 20:08 |只看该作者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2-20 20:06
我坛串子,来回窜

这不忙着当评委嘛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2-20 20:09 |只看该作者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2-20 20:06
我坛串子,来回窜

嗯嗯,精力充沛挺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2-21 08:15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0 18:05
把乐也说成苦。第一:变更苦的内涵。第二:佛法没存在的必要。

这其实是佛说的,难道是我转述有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2-21 09:58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单位搞活动,现在没我啥事儿了,有时间扯。楼主说佛祖最早讲四谛,那应该是在阿含经里吧?可否帖一下原文?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12-21 10: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2-21 10:20 编辑

      如果不论佛义,只扯容易被情绪带动,那就无须争义理,说实话就可以了。
         【一点很小的事,就能把这个人点爆。这个人点爆之后,其实他陷入的是巨大的痛苦当中的时候。不懂佛陀的教法,这些人都是对外发动攻击的,但这种方式并不会让他的嗔恨之心能到平息,可能如果得到外部环境的安抚,他会安静下来,但这样反而只是助长了他的嗔恨之心。他就会一直在这个模式里轮回受苦。】


      红色字是主帖里的。
      按心理学的说法,人的情绪与内心需要有关,满足内心需要,产生积极情绪,未满足则相反。
      所以,分析自己的情绪,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分析自己,可以发现自己。分析几年后,不太容易发火,因为知道是怎么回事。

      分析自己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缕意识审视自己。这可以避免内外失控。想得太多不利健康,但写日记是安全的自我分析和宁静之法,我在论坛发主帖,大部分都是自我分析,甚至就是日记,和人互动少。但也未必没有遇到有识的人,帮我指点的意思。也确实遇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2-21 10:12 |只看该作者
我认真的想了一会,外部环境安抚不了我。明白自己,可以平静一点。
但最终得把外部实实在在的困境理顺,才真正解决烦恼。
我认为这才是佛家所谓空有不二。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12-21 10: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1 08:15
这其实是佛说的,难道是我转述有问题:)

很多大师都这么说。佛陀在那部经说的?我去考察一下是否伪经:)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12-21 10:38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1 10:27
很多大师都这么说。佛陀在那部经说的?我去考察一下是否伪经:)

这个是很普遍的说法,不解,便在佛法门外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12-21 10: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2-21 11:23 编辑

      苦与乐皆同。理论依据:十二因缘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颠倒当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生死苦趣。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汝今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汝今以得佛性清净,堪为法器。】


      这个十二因缘,理清了人的一切认知产生的原因,也包括情绪。有点象超算计算机,你喂个什么数据,它就产生个什么结果。如此,苦与乐,不过是数据变化产生的不同结果,对超算机器没啥影响。

    楼主说的四谛,跟十二因缘要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重要的是灭谛,灭一切妄。除妄显真。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12-21 11:09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1 10:06
如果不论佛义,只扯容易被情绪带动,那就无须争义理,说实话就可以了。
         【一点很小的事, ...

这就是佛门说的莫向外求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12-21 11:13 |只看该作者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12-21 11:09
这就是佛门说的莫向外求吧。

许多凡夫都有写日记观察自己的习惯。著名的凡夫比如曾国藩蒋介石。普通的凡夫比如我和同学朋友。都有喜欢分析自己的人。
这些人写的时候,大概率不知道佛法。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12-21 11:15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1 10:27
很多大师都这么说。佛陀在那部经说的?我去考察一下是否伪经:)

四圣谛简单,重要。不明白为什么汉传佛教会变成现在这样的模样。————因为大师太多了,忙着彼此打假的结果吧。当然玩笑话喽,可都四圣谛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似的,必须深信不疑,否则并非虔诚的问题,而是有无慧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12-21 11: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1 10:38
这个是很普遍的说法,不解,便在佛法门外

仗势压人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12-21 11:20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1 11:13
许多凡夫都有写日记观察自己的习惯。著名的凡夫比如曾国藩蒋介石。普通的凡夫比如我和同学朋友。都有喜欢 ...

这就跟无心插柳似的,有时故意倒适得其反,或曰着相吧,我们的论金佛就有点儿。。。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12-21 11:21 |只看该作者

附议附议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12-21 11:23 |只看该作者

四谛是门槛,入门必经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