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我非常看得起小学文化 说说我读小学时的万老师
查看: 36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非常看得起小学文化 说说我读小学时的万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12-5 02: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2-5 04:53 编辑

父亲挨批斗,靠边站后,母亲带上幼的我,暂时回到老家。这个“暂时”后来就变成了几年。

到了上学年龄,家里只好送我去村里的小学读书。小学毕业的民办教师万老师,一直是我们班的班主任,直至我回到城里。

别看他只有小学“文化”,万老师有两项堪称独门绝技的功夫,不只是让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全校所有老师、全村两千多号人,也找不出比肩者。

一项“绝技”是字儿写得好。不仅钢笔、粉笔、毛笔,样样拿得出手,写艺术字、大标语也是村里的大拿。我们班甚至形成一种“风气”,买了新作业本,不少同学会找万老师在封面上写上科目和姓名。万老师不但来者不拒,往往还用各种艺术体书写,那叫一个漂亮!

很多年后,我陪母亲回老家探亲。竟与万老师不期而遇,那是在接近年根儿的一个集市上,他摆了一个对联摊子。我迟疑了一下,很快认出摊主就是他!当听到我喊“万老师”时,他怔住了,望着我打量。我赶忙报上姓名。令我至今难忘的一幕时,他竟一个箭步,从摊子后面蹦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手。要知道,那年他应该接近60了!

这又让我想起他的第二项技能,打篮球。万老师个头不是不高,而是很矮,大约160或稍高。他却酷爱打篮球,经常能看到万老师在学校操场上汗流浃背地穿梭于一帮大个子之间的身影。而每当这样的时候,我们一帮孩子会在场外笑话、模仿万老师那些奇特的运球、投篮动作。而重点是,他还是村里篮球队的主力!

有一次,我姥姥村的篮球队来我们村打友谊赛。场上不仅有万老师,我四舅还是姥姥村的队员之一,我看得特上心。结果是姥姥村输了,让我挺不舒服。

这么说吧,如果你记得N年前从新疆队选拔到国家男篮的阿迪江打球,就能多少对万老师的风采有点概念。

万老师当然也有缺点。骂起调皮捣蛋学生来,绝不留情。还不是重骂几句,赶紧上课那种,而是滔滔不绝好一阵子。有一次,也把我臭骂一顿。起因是我们班长得最好看的那个女孩——按现在的话是班花——午休时间被我和另一个男孩给招惹哭了。其他女同学向万老师告了一状,万老师很生气。骂完后,还让我俩站在教室后面思过。搞得我很久都不敢再招惹那个女孩。

这还是次要的。万老师另一个问题是打学生。那是真打,下手很重。有时是教鞭,抽到身上,留下一条红印,夏天穿背心、短裤,看得很清楚。印象中有几次,他干脆拳打脚踢,学生被打得嗷嗷哭。而那时的农村家长们,是赞成对孩子严加管教的,包括打骂体罚。

小孩子不懂事。有一回,在算术课上,我还曾当场纠正他的一个错误。当时他试图说服我,我犟劲儿上来了,就是不服,还争了一会儿。到了下一堂课,他竟然一本正经地宣布,我是对的,还重新讲解了那道算术题。多年后,回老家探亲与那帮小学同学喝酒,谈到万老师,有人又提起我干得那件傻事。

那次在集市上跟万老师偶遇,聊了很久。我印象挺深的一句话是:“共产党不让俺干了!”他是指教育部门执行国家政策,清退民办教师的事。我一时语塞,不知该说啥好,忘记是怎么安慰他的。

时不时地,我偶尔还会想起万老师。虽然这位民办教师只有小学文化,身材又那么矮,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够得上高大。甚至这事儿也与我写字、打篮球都没法跟他比无关,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人格魅力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12-5 03: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尤美 于 2022-12-5 03:47 编辑

写得不错!
原来是打小就爱犟啊!

如果那一次没能犟赢老师,现在会不会就不这么爱犟了呢?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2-5 04:50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2-12-5 03:44
写得不错!
原来是打小就爱犟啊!

性格、脾气都是不容易改变的东西,没有那个插曲,也是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12-5 05:04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5 04:50
性格、脾气都是不容易改变的东西,没有那个插曲,也是一样。

倒也是~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2-5 05:19 |只看该作者

不过,现实中,那些小孩子脾气犟劲儿,在父母管束下,早就改掉了。
在读书的任何阶段,都不曾成为那种油盐不进的,目睹这类主儿倒是不少,成了我的反面教材。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12-5 07:27 |只看该作者
我小学转学过几次,有个小学是座庙,那两棵白皮古松,至少有800年。对了,那作为老师办公室的高台阶大殿,是坐西朝东的,那应该是辽代的寺庙特征。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12-5 07:33 |只看该作者
令我至今难忘的一幕时,他竟一个箭步,从摊子后面蹦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手。要知道,那年他应该接近60了!
-------------------------------------------------------------------------
依然有篮球场上的敏捷。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12-5 08:08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5 05:19
不过,现实中,那些小孩子脾气犟劲儿,在父母管束下,早就改掉了。
在读书的任何阶段,都不曾成为那种油 ...

从论坛上看到你的犟劲儿,可见儿时之一斑。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12-5 09:57 |只看该作者

优点真是优点,缺点也真是缺点。
这才是活生生的人物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12-5 10:00 |只看该作者

我初中的英语老师就是农民自学英语的,好像是边种地边学英语,后来学校缺英语老师就把他找来了。
结果我上了高中英语等于是从零开始学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12-5 10:1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12-5 09:57
优点真是优点,缺点也真是缺点。
这才是活生生的人物

是的

只要不坏不阴损就可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12-5 10: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小学老师和小学文化是两回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12-5 11:28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5 07:27
我小学转学过几次,有个小学是座庙,那两棵白皮古松,至少有800年。对了,那作为老师办公室的高台阶大殿, ...

我小学一年级就没在校园里上课,是在搬迁空出的一个合作社的房子里。原因是校园里扩建的新教室还没有建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12-5 11:30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5 07:33
令我至今难忘的一幕时,他竟一个箭步,从摊子后面蹦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手。要知道,那年他应该接近60了 ...

没错,万老师就是那种短小精干,身手矫健,精神头很足的那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12-5 11:31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5 11:28
我小学一年级就没在校园里上课,是在搬迁空出的一个合作社的房子里。原因是校园里扩建的新教室还没有建好 ...

都经历过艰苦环境。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2-5 11:33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2-12-5 08:08
从论坛上看到你的犟劲儿,可见儿时之一斑。

呵呵,论坛上那都是故意的,现实中谁会这样儿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12-5 11:35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12-5 09:57
优点真是优点,缺点也真是缺点。
这才是活生生的人物

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12-5 11:38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12-5 10:00
我初中的英语老师就是农民自学英语的,好像是边种地边学英语,后来学校缺英语老师就把他找来了。
结果我 ...

那个年代的师资力量是今天的学生无法想象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12-5 11:43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2-5 10:21
小学老师和小学文化是两回事

你可能没注意到,他的学历就是小学毕业,然后就当了小学老师。

当然,他实际的文化水平应该比一般小学毕业生要高一些,否则也轮不到他当民办教师。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12-5 11:48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5 11:31
都经历过艰苦环境。

嗯,那个年代,在哪儿都过得不咋地。回到城里后,什么东西都要票,去买菜都要趁早。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12-5 11:52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5 11:48
嗯,那个年代,在哪儿都过得不咋地。回到城里后,什么东西都要票,去买菜都要趁早。

我记得那时候西红柿几乎是一个西红柿一个味儿。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12-5 12: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2-5 21:57 编辑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5 11:52
我记得那时候西红柿几乎是一个西红柿一个味儿。
我还记得,买肉本来就是凭票,但还是天不亮就要去排队。

后来读过王蒙一篇回忆下放新疆生活的散文,其中描述去买肉的经历,真是太有共鸣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