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为什么学佛
查看: 81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学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11-13 17: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君爱 于 2021-11-13 17:43 编辑

    佛法回答一个问题: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换个通俗的说法:我是谁。
    佛经,是从理论上去阐述;修行,从实践上去验证所知。
    熟读经典,不断深入理解并有所领悟,然后在实践中验证心得,这三个过程简称:闻思修。

    全过程有两个重要节点:
    ①不断学习佛经的过程中,知见逐渐破除,当能真正理解佛经所阐述内容时,部分明白叫开悟,完全明白叫彻悟,与彻悟对应的是明心见性。
    ②明心见性之后的修行,是对所知进行验证,知行合一的终点,是证悟。

    至于解脱,离苦,放下,脱离轮回,圆满,往生,或其他稀奇古怪的阐述,都是学佛修行过程中的小阶段,不是最终目的;搞不懂最终目标而又执拗的修行者,被称为焦芽败种。
    看到不少盲人摸象的看法,完全凭想象下定义,嗯,开心就好。

    对于彻悟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当第一个问题有答案,第二、第三自然明白。

    如果有人说,我不学佛,不信佛,照样活的很好。
    您说的很对,哲学思考并非生存的必要条件,吃饭喝水、呼吸才是,不识数也不影响活到90岁,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个问题。

    首先,应正确的知道佛法在讲什么;然后,学不学是自己的选择。
    如果一定要问,我的建议就是:许多文盲也能安逸快乐的读过一生,你又何必折腾自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11-13 17:44 |只看该作者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11-13 18: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许多文盲也能安逸快乐的读过一生,你又何必折腾自己。
——————
基本同意这个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11-13 18:5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楼主比释迦牟尼厉害一万倍。


" 对于彻悟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这种问题,相当于问


"如来死后有?"


"如来死后无?"


这是释迦牟尼沉默不应的提问,楼主竟然能彻悟,而且能说得斩钉截铁。




由此观之,楼主身在释迦牟尼之后,佛法却比释迦牟尼广大啊。




赞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11-13 18:54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1-11-13 18:53
楼主比释迦牟尼厉害一万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11-13 18:5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世尊从来不说的东西,存而不论的事情,楼主竟然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这是何等气魄啊。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1-13 18:55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1-11-13 18:53
楼主比释迦牟尼厉害一万倍。


楼主不劝别人信佛,这个很难得。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1-13 18:56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1-11-13 18:55
世尊从来不说的东西,存而不论的事情,楼主竟然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这是何等气魄啊。

嗯,头一次听人讲的这么明白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1-13 19:05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1-11-13 18:40
许多文盲也能安逸快乐的读过一生,你又何必折腾自己。
——————
基本同意这个

楼主能被同意的只有圈一圈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1-13 19: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人生不长,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造化,与此同时能帮到一些人就是圆满。同样功德圆满,何须念那些劳什子。阿弥陀佛,无量天尊,都是相声的贯口,哈哈一笑。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11-13 19:31 |只看该作者
多谢君爱师兄,您讲得很透彻。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11-13 20:19 |只看该作者
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江苏上海人。他35岁时,在出版的《小学唱歌教授法》中说道:“将来吾国益加进步,而自觉音乐之不可不讲,人人毁其家中之琴、筝、三弦等,而以风琴、洋琴教其子女,其期当亦不远矣”。他不止反对中国民族音乐,还身体力行,把岳父送他的璐琴给卖掉了。十多年后,沈心工认识到自己对于民族音乐态度之偏颇,又四处寻购自己卖掉的璐琴,直到他五十多岁时,有好心人给送了回来。他对自己中年时的激进观点进行了深刻反思。此后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和传播。

马一里激烈反对中医,把中医批的一无是处,我并未与他争论中西医谁更有用,假以时日,他自己会明白各有千秋吧。

就像学音乐绘画,各人学的目的各有不同,其实很难用一个具体的目的来框架它。

学佛使我心胸更开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有包容精神,或许离终级目的很远,但这些都是过程中的收获吧。一路前行,一路拣拾,不问目的和收获,活在当下足矣。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11-13 20:23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21-11-13 20:19
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江苏上海人。他35岁时,在出版的《小学唱 ...

马一里激烈反对中医,把中医批的一无是处,我并未与他争论中西医谁更有用,假以时日,他自己会明白各有千秋吧。
---------------
我儿也不认可中医,我倒没觉得有什么,爱信不信呗。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11-13 21:23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1-11-13 18:53
楼主比释迦牟尼厉害一万倍。


周作人自称不懂音乐,他在民国十八九年,曾到女子文理学院去拜访秘书、古琴专家郑颖孙先生,有幸听到郑先生特为他们几个人谈的一首琴曲。后来他在写《鲁迅的故家》时写道:“蟋蟀是蛐蛐的官名,它单独时名为叫,在雌雄相对,低声吟唱的时候则云弹琴,老百姓虽然不知道司马相如琴心的故事,但起这名字却极是巧妙,我也曾听过古琴专家的弹琴,比起来也似乎未必能胜得过。”

佛陀当其时不说,没准听众是周作人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11-14 09: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心情平静而愉悦,过程未可知。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11-14 09: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不徐不疾,坦然自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