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一些记忆的碎片(1)
查看: 202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些记忆的碎片(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2-26 08: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一些记忆的碎片(1)

  蓦然回首才发现这已经是三十七年前的事情了,从孩提走到中年,三十多年的时光带走了我很多东西,苦涩、窃喜、幸运、失意,但是,终究有一些东西成为永久的积淀,时光抹不掉,岁月带不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对着屏幕敲下这篇文字,心里有太多的感触。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七年前”我比老毛的回忆多了五年。

  站在时间河流中间的人们,在广袤的宇宙之中,就是一介尘埃。或许只有当你的生命结束的时候,所谓尘埃落定,所谓盖棺定论的那一瞬间,那些熟悉你的人,记恨你的人,心痛你的人才会大致为你的一生做一个最简约的总结,无非是几个字“好人”“一辈子不容易”当然也不乏会有人阴阴一笑“活该,他也有今天”。其实这就有点龌龊了,谁还不是早晚要走哪条路?

  其实这个世界不是以你在这个特定的时空之中生活的时间长短来衡量的,而是用你的一生所谓的“生活质量”来衡定。当你回忆起很多往事的时候,你不必沮丧甚至不必后悔,因为人生就是一个永远的直线过程,你不可能重复,更不可能重新来过。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一个人的双脚永远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当你在往事之中找到了一些可以反思,可以警醒或者是可以赞美的东西的时候,或许回忆的价值就无可比拟。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不尚浮华,不云山雾罩,永远知道自己是站在大地上的,比任何煽情都来得实在,来得动人。

  1969年12月最后的几天,城市的面孔是阴沉的。随便你在任何的地方,任何的角落都可以看到的大字报的影子,它们或是白纸,或是黄纸,疯狂的中国人在疯狂的喧嚣着自己的疯狂。家里在紧张的收拾行装,而十一岁的我对这一切都丝毫不感到有什么意外。老人家在挥舞着大手,一语成箴地告诉疯狂的崇拜它而不能自拔的中国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而中苏、中美的关系紧张,“备战备荒为人民”也成为一个主题。我们就曾经邻居的几个孩子,在门前的空土地上挖地道,挖的很深,终于有一天连通了两个楼之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无论男女老少都下到地道里,亲自体会了一把“各庄有各庄的高招”的滋味,可是那种阴暗和潮湿,以及空气的不流通带来的恐惧,以及后来持续出现的塌方,彻底击破了我们在自家门前抵御美帝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的“宏大决心”。长者出面下令把这个看起来有几分恐惧的地道填死,彻底断送了我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疯狂的年代什么疯狂的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被战争和美帝苏修刺激的怒火中烧的国人,最大的嗜好就是“深挖洞”,停了课的我们也照样被学校组织起来在学校不远处南山上挖防空洞,这是一个多么滑稽而又令人震惊的场景,数千名十几岁的孩子,推车抬土,太小的学生就用书包裹着泥土,我们学校在挖洞的时候,因为意外砸死了三个学生,他们都是高年级的,也就是六年级的,死了,“为国而死”。死得其所,全校师生都胸佩白花,继续挖洞。这是一种宗教一样的疯狂之后必然带来的结局,所有善良的生命都笃信一个“圣人”。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述自己的心情。

  一个清晨,我被父亲的怒骂惊醒,看到父亲怒不可遏的在斥责大哥,那时候大哥已经复原转业参加工作,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大企业的员工,我来到父亲身边,看到一切原委,原来大哥带回来一支步枪,武斗当时已经是我们这个城市司空见惯的事情,记得当时一个造反派的头头“李炳尧”在武斗中被打死之后,造反派们还为他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祭奠,前面有“土坦克”开路,后面的大卡车上高悬着死者的遗像,高音喇叭一路不停的喧嚣,什么“血债血偿”什么“还我战友”,再后面就是一个大卡车上一架棺材,和两边肃立的荷枪实弹的守护者。

  城市的天空的宁静不时被枪声划破,父亲是一个对子女很严厉的人,一个大家口,过多的生活负担,让他很少对子女和颜悦色。但是,父亲的震怒显然收到了效果,大哥悄悄地把枪送了回去。多少年后的一天,我和大哥在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大哥先是惊讶,“你还记得这件事?”继而叹服说“咱爹在关键的时候看的相当准,幸亏我当时没继续拿着那杆枪,后来我就成了一个彻底的逍遥派,所以文革后期我没受到任何冲击。”其实,有的时候,所谓的父爱就是一种很严厉的大爱,这种严厉可能你一时吃不消,但是,当你感悟过来后你会发现这绝对是你一生的最大财富。默默无语的父亲,用严厉的大爱,像一个羽翼一样庇护了他的子女,让我们能波澜不惊的走过人生,这是最大的爱,最无私和彻底的爱。

  停课了的学校,我已经很少去了,学校象征性的安排了“护校”,想想一个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护校能干什么?就在这期间,我们学校出了一件很大的案件,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护校期间被一些社会混混糟蹋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而且据说是案犯们很快就被绳之以法了。一个国家当基本的秩序都没有了的时候,发生什么事情都不是意外。

  曾经看过所谓的“大辩论”,那简直是一个心智失常的场面。两派的人都举着“红宝书”都背诵着“毛语录”,口水四溅,有点像今天的网络上的拍砖那样热闹,双方都想用“毛语录”击倒对方,这种看起来更像是以己之矛,击子之盾的干法,曾经风靡一时。于是“毛语录”就成了屡试不爽的护身符。同时之间辩论,亲人之间辩论,素不相识者辩论,一个个口若悬河。把“毛语录”背诵的烂熟于胸,张口就来,当真壮观。但是,语言上的交锋并不能征服对手,于是就出现了武力,出现了武斗,出现了血腥。在后来的好多年我都在想一个看起来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当亲情都被社会潮无情的流漠化的时候,这个时代除了疯狂还会有什么呢?于是出现了决裂,出现了反目成仇,出现了反戈一击,出现了子女批斗父母,出现了兄弟姐妹相互揭发,夫妻之间的相互揭发,那时候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经被愚忠和疯狂夺走了全部的正常理智。

  我们曾经面对历史的时候嘲笑秦始皇的暴政和无耻,就算他统一了中国也改变不了他对中国多元文化的暴虐和无情,他的“焚书坑儒”不知道让中国的思想文化史落后了多少年,事实上当我回忆起三十七年前的这些往事的时候,突然就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躺在秦皇大陵里的始皇帝简直可以笑出声,他的后人曾经如此不遗余力的效法了他,这也叫“革命自有后来人么”?

  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成份不好的人永远被无情的鄙视和嘲弄。在被反复的批斗和戏弄后,城里的革命派们厌倦了这些“地富反坏右”,所以就把他们赶到了农村,让其苦其心志,劳其体肤去了。

  抄家,破四旧立四新,那个时代是不需要理由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毛语录”,好像一切事情都是老毛的安排。古董被砸碎扔进了垃圾箱,就算是家里养的花花草草,热带鱼、金鱼也被彻底清除,花草拔掉,热带鱼、金鱼冲进了下水道,疯狂的中国人最大的情趣就是“三忠于,四无限”,就是乐此不疲的“早请示晚汇报”,就是流行于街头巷尾的“忠字舞”。我们家的一个老邻居,曾经多少次接济过我们家。那是一对老夫妻,无儿无女,都是知识分子,都在俄国的高等学校毕业,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对苏修怒火中烧的国人们,一致认定他们就是苏联派来的“特务”其下场和命运可想而知。那个老教授的丈夫,没批斗几次就一病不起黯然谢世,据说临死的时候嘴里还在念叨:毛主席啊,我是忠于您的,我不是苏修特务啊,我回国是要报效祖国的。在我们家要下乡到农村的前夜,妈妈带着我去向陈老太太辞行,陈阿姨老眼擎满泪水拉着我妈妈的手道别说“就此一别,估计我们姐妹今世不会再见面了”。多少年以后,我旧地重游,向邻人问起老人的行踪,据说是老人的一个外侄在文革的后期从上海来大连把老人接走了,从此再无消息。站在陈阿姨曾经住过的那栋楼下,我呆呆的看着那扇我曾经无限熟悉的窗子,悲怆的情绪不知怎么就一下子涌上心头,泪水不经意的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曾经亲眼目睹了一次红卫兵的“抄家”,那个人家住的离我们很近,抄家之后她的东西就摆在街巷里“展览”,这个女人据说其父亲是一个很有钱的资本家,所以在抄她的家的时候收获颇丰,几个大箱子,里面都是绸缎之类的物品,以及几十双女人的鞋子,还有一些西餐餐具,那时候我并不知道那些锃明瓦亮的不锈钢餐具是用来吃西餐的,它们成盒子的摆在那里,在泛散着一种光泽。这个四十几岁的女人,颈上坠着一块大牌子,上面的名字还被红墨水打了叉,甚至还有几双绣花鞋吊在脖子上。几个“红卫兵”举着“毛语录”在她面前跳来跳去口诛笔伐,但是那个女人一声不吭。在多少年后的有一天,我走进一家大卖场,突然在展示的柜台里看到了那些西餐餐具,它们成盒的,成套的摆放在有着璀璨灯光照耀下的柜台里,迷人而华贵,不知怎么我突然就想到我三十多年前所看到的那一幕,我感到了一种由衷的恐惧,似乎那些金属制品给我带来了刺骨的寒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2-26 10:40 |只看该作者
多么精采的往事如风,,啊
所以说历经是一笔财富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2-26 12:09 |只看该作者
让我想起了老实和尚的《大抢枪》:funk: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2-27 15:21 |只看该作者
太可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8 16:45 |只看该作者
一语成箴 还是 一语成谶 ?

使用道具 举报

茗香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10-2-28 22:0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不尚浮华,不云山雾罩,永远知道自己是站在大地上的,比任何煽情都来得实在,来得动人。
=======================================
特别喜欢先生这句话。

使用道具 举报

茗香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10-2-28 22:0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下面的那些场面我只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确实很疯狂。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3-2 00:57 |只看该作者
疯狂的年代什么疯狂的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被战争和美帝苏修刺激的怒火中烧的国人,最大的嗜好就是“深挖洞”,停了课的我们也照样被学校组织起来在学校不远处南山上挖防空洞,这是一个多么滑稽而又令人震惊的场景,数千名十几岁的孩子,推车抬土,太小的学生就用书包裹着泥土,我们学校在挖洞的时候,因为意外砸死了三个学生,他们都是高年级的,也就是六年级的,死了,“为国而死”。死得其所,全校师生都胸佩白花,继续挖洞。这是一种宗教一样的疯狂之后必然带来的结局,所有善良的生命都笃信一个“圣人”。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述自己的心情。
------------------------------------------------------------------------------------------------------
我同学的姐姐也是挖防空洞塌方死的,还奖了一个夜光的一尺来高的主席像,她妈抱着它哭得死去活来。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3-2 00:58 |只看该作者
历历往事,娓娓道来,喜欢这些文字。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3-2 23:52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一个老师跟您一年出生,他也有许多类似的回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