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老兵资料】HEN669赵安国(洛阳)(贫困)
查看: 52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兵资料】HEN669赵安国(洛阳)(贫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4-11-7 13: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老兵档案
  姓名:赵安国
  年龄:90岁
  现住址:新安县石井乡井沟村西组
  部队番号:原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商南指挥所)通讯处
  【我的抗战】
  1941年秋天,我17岁那年,遇到国民革命军抽壮丁,在弟兄五个中我排行老大,所以就去报名参了军。我们村一共五人被抽中,当时是在偃师集中,伙食很不好,吃不饱,粮饷被克扣得厉害。虽然当时我的文化水平只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水平,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却也算得上是高学历的人了。部队挑选优秀年轻士兵去西安进行无线电专业培训,我相比其他人因为有点文化,被抽中学习。三四天后,就被通信兵团接往西安的曹家堡,分到通信兵第四团训练大队,学习无线电通讯。自此,无线电台成为我始终坚守着的抗日阵地,“嘀嗒嘀嗒嘀”的莫尔斯电码,成为我听过的最美妙的音乐。
  做指挥官的“眼睛”和“耳朵”
  学习通讯技术一年多后,我被分配到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也叫商南指挥所)做报务员,负责收发电报,当时副司令长官是郭寄峤。虽然没有去前线打仗,但那时候通讯工作非常重要,就相当于指挥官的“眼睛”和“耳朵”,几乎所有的命令下达,让哪个部队出击,都要通过我用电台发出去,关系着战争的胜败。当时我所在的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只有我一个报务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唯恐一个电报没有及时发出,贻误军情,因此不敢有半点怠慢,没事就守着电报机不敢远离,保证领导能随时找到。
  电报分为急报、平报、火急、急速到等多种形式,我牢牢地记住要收发报的每一个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发出电报。那时候上班不论时间,一个电台要指挥前线好几个部队。战事紧张的时候,经常一连三四个白天夜晚不能睡觉,工作起来没有时间点。那时候长官们也跟我一样守在电台旁,一连好几天不休息。晚上坐班的时候最难熬,要忍受瞌睡的侵袭,为了防止打瞌睡,我就经常抽烟来解困。
  不吃不睡也要保证电台畅通
  时刻都要注意,时刻都要保持警惕,时刻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让电台出现任何故障,否则都可能因为一个电报不能及时发出而导致战争失败,同志们阵亡。因此,我每天都保持着高度紧张的精神头。战事不紧张的时候,也不敢轻易放松,随时检查机器有无故障,及时保养,让电台永远保持畅通,随时能和前线取得联系。因为高度紧张,那时候晚上做梦老是梦见发电报怎么发也发不出,然后就着急地被吓得憋醒了,就再也不敢睡。
  做报务员没多久,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也没出过错,我被提为军佐相当于中尉级别。当时部队在湖北的老河口一带和日本人打仗,通信兵也会随时被抽调到前线部队做通讯工作。在前线,我看到很多同志英勇牺牲,因为战斗激烈,也没人来得及埋葬,很怜,同志们战死了很多,同草木共枯。
  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被调往西安整编,被编入第十战区继续做通讯工作。之后,参加了北京起义,去了北京战区司令长官部做通讯工作,其间根据部队需要,随时调配到不同部队支援通讯工作,最后调到101军271师318团,仍然干通讯工作,至北平和平解放,后随部队改编到解放军40军华北训练3团。
  身份被认可我很满足
  后来根据当时对起义部队的政策,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去向,有学习、工作、返乡和去台湾等四种选择,因为七八年都没有回过家,我惦记着家中年迈且常年有病的父母、年幼的弟弟和妹妹,1949年4月份,我选择了返乡。
  我现在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姑娘,大儿子在家种地,二儿子在县交通局上班,三个孩子都生活得不错,我很放心。但最让我开心的是,身份被认可,历史问题解决了,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了,我很知足。如今,虽然已90岁了,但我身体还算健朗,还能每天自己做饭,偶尔还去干些农活,没事时经常看《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有关新闻节目,时常关注着国家大事,生活悠闲而自在。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太多了,我很高兴而满足。
  采访结束后,天空还在飘着雨,地上泥泞,但赵安国老人坚持送我们到村口。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已90岁高龄的老人,精神这么好。虽然岁月沧桑了这名昔日的抗日英雄,但在老人安详的面孔、眼神中透露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始终停留在他的心中,永不磨灭。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8 16: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失败的匈奴 于 2015-11-8 21:04 编辑

17岁参军 成为无线电报员
1940年,战火已漫延了大半个中国,日本人已经打到了洛阳东边。 “鬼子太猖獗了,那时候恰逢偃师的收兵单位在县里收兵,家里还有5个兄弟,我是家里的老大,为了保卫国和家,我就去参军了。”赵安国说。当年,17岁的赵安国撇下了刚刚新婚5个月的妻子,离开了家乡石井镇,奔赴了战场。刚到达接兵部队通讯兵第四团无线电训练大队,他就得知洛阳已经沦陷。

到部队后,他学习了无线电技术,开始从事无线电台报务员的工作。当时, 他从简单的字码、阿拉伯字码、英文字码学起,记牢每个字的编号,比如1是嘀嗒、2是嘀嘀嗒、3是嘀嘀嘀嗒嗒;英文也都有统一编号,A是嘀嗒,B是嗒嘀嘀嘀;每个中文字由4个字码组成,如:赵的编号是6392,安的编号是1344,国的编号是0948。赵安国说,当时流通的明码,像字典一样,按照笔画编出的明码本,在社会上通用,而翻译明码的密码本士兵们都不知道,只有部队里机密单位才有。

收到电报后,立马就把字码抄写下来,不管多少字,组成一组代码。校对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时间,才算完成工作。

没有上过战场 却依然光荣
赵安国告诉记者,虽然他没有经历在前线直接与敌人血拼的残酷战斗,但是他和他的无线电小组却利用电波与敌人展开了悄无声息的战斗。那日夜不息的嘀嗒声便是这个年轻人战斗的子弹,他不知道电文的内容,但他却清楚地知道,他敲的每一个键都是与敌人的斗争,他发的每一封电报都与战争息息相关。

“虽然没有和日军交过锋,但是工作相当于首长的耳目,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和前线保持联系。”赵安国说,战争时期,电报员的压力非常大,精神时刻都要高度集中。由于识听电波的时候通常都会被两三种不同的电波混淆,他要努力地去听、谨慎地去分辨哪一种才是自己所需要的。在战争紧张时期,他曾经有七八天没有睡过觉。

赵安国的儿子赵高锋告诉记者,老人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年龄越来越大了,记不住儿子生日,却一直牢牢记着那些代码。几十年过去了,老人还保留着部队上细心、严谨的态度,时间观念也很强,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做好。

抗战胜利后 他选择了回家
解放后,放在赵安国的眼前有四条道路:学习、工作、回家、去台湾。老人说:“离家八年了,没有通过一封信,想到父母体弱、年纪也大了,弟弟们都还小,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回去看看。”就这样,赵安国一声不吭地回到了家,见到了等他的父母、妻子、兄妹,亲人的团聚让他感到放弃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现在,年过九旬的赵安国老人住在石井镇井沟村,虽然自家生活并不是很富有,但看到民族越来越兴旺,国家越来越富强,他还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