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白桦的一首长诗
查看: 281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桦的一首长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4-4-21 10: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白桦:从秋瑾到林昭
  
  《从秋瑾到林昭》所代表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国人的最高良知,是人类灵魂的最终颤动!就这首诗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深度而言,它抵达到一个几乎空前的水平。有这样的诗作,中国新诗不会灭亡!这样的诗作,使我们听到了中国新诗的先声!
                                                                                         原载2009-11-19《文学报》
    
  一
  
  除非是让我死,
  不,即使是死,我也不会忘记你,
  我的灵魂会把记忆交给悬崖峭壁,
  以化石的方式留传后世。
  
  除非我已经出卖了灵魂,
  剩下的是一具行尸走肉;
  可倏然的刀锋,经常会
  冷丁地用凛冽的寒光试探我。
  
  我自己知道,即使把我放在砧上,
  我都会像冰山那样沉重和冷峻;
  虽然我的脸上挂着儿童般的天真,
  那只是为了衬托鬼魅的狰狞。
  
  当我第一眼端详这个陌生世界的时候,
  你就站在我的面前了,
  狂涛扑面,你亭亭玉立;
  风雨如磐,你目光镇定。
  
  在绝望的战场上去夺取希望的队列里,
  有一位旗手竟然是雍容华贵的女性;
  你从画舫里走出来就跳上了战马,
  以龙泉宝剑取代玲珑玉佩。
  
  虽然百年前你就因此而身首分离,
  和1907年所有的红花绿叶一起,
  落入拌着血泪的泥土,
  在世世代代的梦里静候着另一个花期。
  
  你永远是那样娴静和温柔,
  一位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
  虽然你那双白皙的手引爆过雷电,
  使得紫禁城内外一片狼藉。
  
  就像一轮皓月离云而出,使我——
  一个国破家亡而且懵懂无知的孩子,
  得以呼吸到至美的芬芳,
  得以瞻仰到至善的绮丽。
  
  我永远都能记住你的样子,
  仪态优雅、无限关爱地俯视着我,
  就像记住我的母亲和姑姑、阿姨,
  以及你们与日俱增的美丽。
  
  我在很幼小的时候就知道,
  你走出深闺踏上夜路,是为了
  走进寂寞的夜行者们的队伍,
  去迎接注定要出现的华夏晨曦。
  
  你相信先行者们项上喷涌的热血,
  能把漆黑的乌云濡染成鲜红的朝霞;
  于是,你也要抛洒自己的热血,
  于是,就有了轩亭口的一声长叹。
  
  你把美丽的面颊转向未来,
  未来只是你幻觉中的一抹淡青色的晨光,
  你的未来不就是我们的现在么!
  你轻轻地吟诵,安详一如月光:
  
  “秋风秋雨愁煞人!”
  你用极度苍凉的古越乡音发出一声叹息,
  倾吐了三千年压抑的悲情,
  给二十世纪留下了一行最深刻的诗。
  
  整整一百年过去了,
  一百年的中国都沉浸在血泊之中;
  乌云最终——最终也没有被濡染成朝霞,
  虽然我们抛洒了江河那样多的热血……
  
  这是百年来希望与失望争辩的交点,
  这是百年来幻想与现实议论的话题;
  时间太长了,流血太多!
  鲜艳的红已经凝结为深深的黑。
  
  在你去世三十年以后,中国
  又一位使男人们汗颜的女性诞生了;
  她出生在锦绣江南的姑苏,
  一座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古城。
  
  当她还在北京大学求学的时候,
  忽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她发现
  大多数中国人的眼眶里都没有眼珠;
  他们的眼珠都到哪儿去了呢?
  
  她不敢看那些血红而又空洞的眼眶,
  可为什么人人都不觉得有什么缺失呢?
  失明不是最大的缺失么?而且
  他们个个都快活得像学舌的鹦鹉。
  
  她立即走向未名湖畔,以水为鉴,
  从自己的身上来验证一个重大的事实。
  谢天谢地!自己的眼珠还在,
  而且熠熠生辉,甚至咄咄逼人。
  
  原来所有中国人都自动摘下了眼珠,
  把眼珠紧紧攥在自己的手心里;
  是为了害怕出现视觉上的谬误,
  诸如把光明看成黑暗;
  
  把天国看成地狱,
  把神圣看成妖孽。
  亿万人只能瞪着空洞的眼眶,
  按照一双眼睛来认知世界。
  
  而她却偏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去观察被封锁、被冻结的大地,
  透过雾霭重重的来路和去路。
  透过斑驳的光影和瞬息万变的色彩……
  
  于是,她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异端,
  居然敢于在眼眶里保留一双眼珠!
  居然还敢直面那颗唯一的太阳,
  而且认真地去探究它黑洞似的内核。
  
  为什么太阳散发出的不是热能,
  而是一阵又一阵刀锋的寒光?
  于是,她对那颗超自然的太阳,
  产生了理所当然的怀疑。
  
  怀疑太阳?!多么可怕的怀疑啊!
  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怀疑自己。
  自觉自愿地在每一颗细胞里追寻原罪,
  把别人强加在身心上的灾难当作恩典。
  
  我们是个人人都在怀疑自己的民族吗?
  我们是个人人都在盲从偶像的民族吗?
  我们是个人人都在信奉仇恨的民族吗?
  我们是个人人都在自甘为奴的民族吗?
  
  遥想春秋战国那些如火如荼的岁月。
  诸侯们忙着为霸主的称号厮杀;
  而大地上繁星璀璨般的诸子百家,
  还能竞相自由地闪现各自的光彩。
  
  我可以坚持我的强国梦想,
  你可以坚持你的民本童话;
  你可以指斥我为诡辩、谬误,
  我可以讥讽你为异端、邪说。
  
  但他们都坚定不移地写下了
  流芳百世、烛照后世的典籍;
  秦始皇能把六国的宫殿都付之一炬,
  却无法彻底焚毁竹简上书写的文字。
  
  在印刷术还没有出现的年代,经典
  却神奇地从草民们的记忆中复印出来。
  当伟人为一己之见而灭绝众志的时候,
  他就注定要成为千古罪人。
  
  中华民族有过如此众多大智大勇的祖先,
  却繁衍出如此众多缺乏自信的后代;
  不仅主动摘下自己的眼珠,还要
  用木屑去填充大脑里丢失的记忆。
  
  她——一个卓越的思想者,
  在绝对禁锢中探索思想;
  她——一个活跃的自由人,
  在完全孤独中追求自由。
  
  当所有的中国人都蒙在鼓里的时候,
  她却能感觉到潮流最轻微的涌动。
  当落叶第一声悲叹的时候她就能听到
  隆隆逼近的、寒冬的车轮。
  
  她曾经一再痛苦地补缀过破碎了的梦,
  期待过人性的善良能纠正绝对权利的暴虐;
  而她等到的却是冰冷的镣铐和炼狱,
  从此她就把梦的碎片丢弃,任由西风漫卷。
  
  与梦境决裂之后就是绝境!
  岁月一如荒原;
  与梦境决裂之后就是地狱!
  岁月一如井底。
  
  她只能仰望一孔夜空,
  偶尔才能看到一颗流星飞过;
  一丝风、一丝风都没有,
  更何况是电闪雷鸣。
  
  爱她的那些人曾经希望她妥协,
  因为只有妥协她才能把自己留给亲人;
  她却没有接受这个顺理成章的理由,
  因为妥协后的那个人已经不再是她了。
  
  她当然知道铁窗外就是杏花春雨江南,
  就是母亲温暖怀抱里难分难舍的亲情;
  就是好心人婉转而动听的劝慰,
  就是雨水一般的泪水冲洗掉浑身的血迹。
  
  还有河边那些洗衣裳的邻家姐妹,
  她们或许只能把同情和困惑挂在脸上。
  一张柔软而温情的网,
  无声无息地飘落下来。
  
  或许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悄然来访,
  斗室里充满压低嗓门的激烈争论。
  在死寂中的牢狱里点点滴滴的积蓄,
  此刻都成为喷涌而出的狂涛。
  
  血肉里剖出的珍珠啊,
  带着血迹也会光芒四射。
  这样的时间有多么幸福啊!
  但这样的时间又是多么的短暂!
  
  紧接着就是意料中的闯入,熟悉的手铐。
  熟悉的伟人“语录”,熟悉的警车呼啸。
  警察只知道对她施行恣肆的羞辱,
  却不知道
  未来的亿万中国人会为这一刻痛不欲生。
  
  她所以一再拒绝出狱的“恩惠”,
  还因为她知道,出狱后她就成了一颗钓钩上的饵。
  而且对于不自由毋宁死的人来说,
  狱外和狱内的差异实在是微乎其微。
  
  他们要她放弃的是思考,
  是视听和发声的功能;
  她要向众人大声喊出的是真相:
  ——此时此刻不是黎明!不是!
  
  戳破一只最庞大的气球,
  只需要一枚绣花针的针尖;
  因为气球里全是人工填充的空气,
  轻轻的一刺,庞大就化为渺小了。
  
  在黑白颠倒成为生活准则的日子,
  中国人必须习惯黑色的白和白色的黑,
  这种认知的颠倒已经成为生活的恶习,
  而且在血液里衍化为顽固的遗传因子。
  
  给了所有独裁者创造奇迹的条件,
  他们把亿万人的流血悲剧导演成闹剧,
  一次又一次在中国隆重上演,
  神圣、荒诞而又具有极大的张力。
  
  她独自在炼狱中
  曾经这样苦苦地思索过:
  “我们不惜牺牲,
  甚至不避流血;
  
  在中国这一片厚重中世纪的遗址上,
  政治斗争是不是也有可能,
  以一种较为文明的形式进行,
  而不必诉诸流血呢?”
  
  回答她的却是两粒向她近射的枪弹,
  为此她最终付出了全部沸腾的热血,
  以及母亲的风烛残年和五分钱的子弹费,
  无疑,那五分钱是“人民币”。
  
  她早已留下过遗言:
  “告诉活着的人们:
  有一个林昭因为太爱他们
  而被他们杀掉了。”
  
  她面对的几乎是全体的背弃,
  不!不仅仅是背弃!
  成千上万个本可以拉她一把的同胞,
  在客观上都成为落井下石的凶手。
  
  在绝对的高压之下,
  面对一线苟活的诱惑;
  这个伟大的多数都成了从犯,
  甚至保持沉默的人也寥寥无几。
  
  他们只能逆来顺受,顶多只是
  没有以陷害同类的手段去换取宽恕。
  而更多的人在一夜之间,都成了
  站在至爱亲朋背后的“盖世太保”。
  
  我们,是的,是我们!千真万确!
  我们再也无法逃脱罪责了!
  宇宙间每一颗水珠,
  都留有我们行凶的影子。
  
  几千年来,是的,几千年来,
  在有皇帝和没皇帝的帝制时代;
  我们总是在屠杀……总是在屠杀
  我们自己最优秀的儿女。
  
  林昭比秋瑾姑娘要艰难得多,
  林昭比秋瑾姑娘要孤独得多;
  秋瑾姑娘的最后一刻还有一个
  抛头颅、洒热血的刑场。
  
  皇帝还宣读了一道奉天承运的圣旨,
  还公布了一张等因奉此的布告;
  还委派了一员色厉内荏的督斩官,
  还摆出了一支旗、锣、伞、扇的仪仗队。
  
  甚至还有人跳起来怪声叫好,
  像戏园子里买站票的看客那样;
  把秋瑾姑娘当做替天行道的江洋大盗,
  当做杀富济贫、打家劫舍的女侠。
  
  说真的,我对秋瑾的对手很有几分尊敬,
  因为他们还敢于当众暴露他们的卑鄙,
  甚至也没有掩饰他们怯懦的惊讶:
  原来暴徒是一个如此美丽的弱女子!
  
  连她都被迫拿起刀枪,
  义无反顾地向大清皇朝冲刺,
  大清皇朝也真的是气数已尽了!
  在精神上秋瑾给了清廷致命的一击。
  
  当林昭从生的黑暗走向死的黑暗那一刻,
  只有几个惊恐的孩子偶然看到过她;
  孩子们成长以后才知道这是一次私刑,
  而且公然假以国家之名。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没有一张布告?
  为什么没有一个杀人示众的刑场?
  为什么给她一个“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枪毙难道就是给精神病患者的处方么?
  
  试问,联手铸造冤案的衮衮大员们!
  你们有过一丝愧疚、一丝忏悔吗?
  像当年的山阴县令李钟岳那样,
  由于奉旨审判秋瑾姑娘而寝食难安。
  
  “皇命难违”不是最好的借口吗?
  许多双沾满鲜血的手都是用唾液洗净的!
  而这位小小县令拯救灵魂的是一根绳索,
  他用自杀来割断和一个腐朽王朝的牵联。
  
  林昭曾自豪地预言将有一个节日的到来:
  “那时候,人啊!我将欢欣地起立。
  我将以自己受难的创痕,
  向你们证明我兄弟的感情。”
  
  “普洛米修士翘望着黎明,
  夜在粗砺的岩石上辗转。”
  我们将一直等待着那个节日的到来,
  大声呼唤着迎接她的欢欣起立。
  
  把黑色的白还原为黑!
  把白色的黑还原为白!
  还中国以真实!!
  还林昭以美丽!!!
  
  初稿于1997年7月15日——秋瑾姑娘在绍兴轩亭口就义九十周年纪念日,完稿于2007年7月15日——秋瑾姑娘在绍兴轩亭口就义一百周年纪念日。
  
  (这首历时十年创作的长诗,原载《诗歌月刊》2008年第3期,并获《诗歌月刊》年度最高奖;2009年8月收入白桦诗集《长歌和短歌》,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注)
  
  
  【作者自述】
  
  也许从本质上来说,我并非一个坚强的人,虽然我经历过极其残酷的战争和个人命运的种种难以逾越的苦难。但我以为,我所拥有的仅仅是比别人多一点的敏感与脆弱。现世的许多情物、人事、甚至晨昏的交替,都会让我陷入深深的伤感。人类在历史的进程中,每一天都有那么多豪迈,都有那么多惨烈,那么多生离死别,那么多荒诞,那么多的追求,那么多的无奈。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无论哪种情状,即使是隔着时间的层层雾霭,我都会觉得美不胜收,那是一种苍凉的美。我多么希望把我看到和感受到的美尽可能都写出来!老天会假我以时日吗?这是我唯一的希冀。
  
  【屠岸点评】
  
  我深切地感到,《从秋瑾到林昭》将在中国新诗史——不,中国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名读者,如果他的血还有一点热度,如果他的心还有一点红色,那么他读这首诗时,就不可能不流眼泪,不可能不思考,不可能不自省!
  
  《从秋瑾到林昭》所代表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国人的最高良知,是人类灵魂的最终颤动!就这首诗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深度而言,它抵达到一个几乎空前的水平。有这样的诗作,中国新诗不会灭亡!这样的诗作,使我们听到了中国新诗的先声!
  
  白桦:身后已无事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在清明时节都要在先人坟前插一束白幡,酹一壶水酒,供一盘果蔬,烧一叠纸钱,点三炷檀香。这是千百年的习俗。但是:今天还有些人把殡葬和祭扫当做私欲的宣泄,成为生前对社会资源的掠夺和占有的继续。墓穴越来越豪华,楼台亭阁,不一而足,恨不能把人间万物都装进坟墓。经营墓园的商家,咫尺百万。有些甚至有钱也被拒之园外,死者也要按等级“入住”。贫苦人生前无住所,死后也难有葬身之地。当然,殡葬陋习并不始于今日。远在殷商,奴隶主们不仅生前对奴隶拥有生杀予夺的权柄,死后仍然要奴隶们为他们殉葬。到了春秋时期,这种残酷的陋习已经难以为继了,大多数奴隶主被迫将人殉改为俑殉,即使如此,鲁国大夫孔丘仍然难以接受,曾经情不自禁地发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喟叹。两千年后,毛泽东也曾感慨万千地引用过这句名言。人殉实际上一直到宋、明还在某些权贵间延续。我以为,那些已是奄奄一息、苟延残喘的国君,还要赖在九龙宝座上瞎指挥,草菅人命,其实也是变相的人殉。与其说这些陋习来源于人性的虚荣,不如说来自根深蒂固的占有欲。这些达官贵人有一个极大的误区,以为死后仍然能够享用他生前拥有的荣华富贵、声色犬马,并永远占有公共的资源。不对!死就是灭,就是了,就是尽。悲观者曰“弃世”,达观者曰“超脱”。佛家曰“圆寂”。道家曰“羽化”。至于“身后名”,美名抑或恶名,即使你是叱咤风云的伟人,后人也不会相信你夫子自道的碑文、大传。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秦始皇,这个暴君,登基之始就对死亡惊恐万状了,因为他难以想象这个由他任意盘剥享用的人世间,最后会不属于自己。于是他广招方士,一次又一次命他们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同时利用手里的极权,兴师动众,为自己建造了空前超级豪华与宽阔的墓室,制作了成千上万的兵马俑在他身旁列阵,庞大武库里堆放着的无以数计的刀枪剑戟,可他能重新挥师出征吗?这个杀人如麻的帝王,能提起剑来,斩杀一个今天的掘墓人吗?显然不能。嬴政死于炎夏的旅途之中,在尘土飞扬的车辇上已经臭气熏天了,说明他也是一具速朽的尸骨。至于他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由后人去辨认,他自己已经无力置喙了。其实,坟墓、墓碑只是留给后人的一个念心,仅此而已。
  
  有人曾经问我,你自己怎么面对你的身后事呢?能回答吗?当然,一个八十开外的人了,难道还讳言死亡么?我的回答是:身后已无事,尽量不占有人间资源,不订购墓地,不举行葬礼。火化后的骨灰由我的儿子和孙女们,悄悄送往老家河南省、信阳市东北郊的阳山脚下,洒在田野、树林、草丛和溪水里。终点也是起点,与大自然一起永生。这是我给自己的礼遇,我以为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礼遇了!在那里,阳山脚下,是我父亲遇难的地方,1940年冬天日本侵略军宪兵队把他活埋在那里,我至今都不知道他的骸骨埋葬在哪一棵树下。但我多次都梦见他在咽最后一口气之前,嘶声喊叫的是我的名字。回到他身边不是可以了却我多年的心愿么,让父子之情归于永恒。我的儿孙辈,正好可以藉此返乡,看看祖祖辈辈的故里。站在生气盎然的灵秀大地上大喊一声爸爸,大喊一声爷爷,一定要比匍匐在墓碑上啜泣的感觉好得多。老家地处中原,山水之美却不亚于江南,那里是我苦难童年的天堂……
  
  辛卯清明
  
  
  
  
  
  
  
  王明韵:从秋瑾到林昭:苦恋者的长歌和短歌                 2009年07月10日15:30南方周末
  
  
  
  
  
  白桦先生来信,瞩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诗集写点什么。我答应后又颇为踌躇,我何德何能,竟敢对先生的诗文说三道四?即使再活一世也不敢亦不配!但我不忍,我是先生历时10年创作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的编者,也是他这部诗集的责任编辑之一,先生让我说点什么,是对我的期许与信任。我不能辜负。
  
  大约是2008年元月的一天,我收到白桦先生从电子信箱邮来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秋瑾何许人也?林昭何许人也?我不说大家也清楚。只是不同时期两个命运相似的女性,因诗人白桦而让我们的记忆在历史中打开。读完白桦先生的长诗,我悲从中来。再看日期,此诗写于1997年7月15日,完稿于2007年7月15日,整整10年!这10年的情感像岩浆一样沸腾着他,灼伤着他,经过10年的孕育与洗礼,他终于得以棱角丰满地横空出世。古代大诗人袁枚说过:“人必有芳菲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随园诗话》卷十四)。是的,一个真正的歌者就是这样。
  
  那天,我没敢在办公室细读这首诗,我怕电话太多,琐事太多,打扰了对它阅读。我把它揣回家中挑灯夜读,窗外雪落无声,书房里独我怆然泪下,白桦先生的长诗,字字血、声声泪。“除非让我死,即使是死,我也不会忘记你/我的灵魂会把记忆交给悬崖峭壁以化石的方式留传后世。”按理说,死,可以终结一切了,但对于诗人,却做不到,不是做不到,是不能那样做。因为先生明白,当一种善良的声音持久沉默,另一种恐怖的声音必将甚嚣尘上!记得波兰诗人蒂蒙图斯·卡波维兹写过两首与“沉默”有关的诗,一首是《沉默的一课》,另一首是《沉默》,那是怎样的一课——沉默,是一只蝴蝶两翼的剧烈对折;沉默,是将大地吸干,是一条山谷被取出了耳膜——这是怎样让人不寒而栗而又毛骨悚然的“沉默”呵,蝴蝶美丽的翅膀因对折而粉碎,山谷因被取出耳膜而丧失了听觉。白桦在诗歌中痛苦地描述着当年林昭这位思想的女性:“她面对的几乎是全体的背弃/成千上万个本可以拉她一把的同胞,在客观上都成为落井下石的凶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黑暗、专制,人妖颠倒,苟活的人群苟且偷生,众多我辈犬儒麻木不仁,以至于林昭这个美丽的女性会留下这样的遗书:“告诉活着的人们有一个林昭因太爱他们而被他们杀掉了。”在这里,“他们”即“我们”,即“我”,她死了,一位美丽的弱女子,一位柔弱的姐妹,而我们还活着,活在人群里,活在时光里,活在淡忘与世俗的隙缝里,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在这首100多行的长诗中,另一位女性是秋瑾,她先于林昭而死,虽然时空相隔,却仿佛死于同一个刑场,同一个刽子手,只是,秋瑾之死似乎要比林昭之死幸运得多,“甚至有人跳起来怪声叫好/像戏园里买站票的看客那样/把秋瑾姑娘当作替天行道的江洋大盗/当作杀富济贫、打家劫舍的女侠。”是呵,林昭之死看似与我辈犬儒之流无关,但在那个时代,实则所有的“沉默者”都难逃帮凶之嫌!
  
  2009年5月23日,在云南,白桦先生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诗歌月刊》2008年年度诗歌奖颁奖现场,80岁高龄的白桦先生用颤抖的双手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说:“我十分清楚,我所以能得到这个奖项,是因为我,一个80岁的诗人还有记忆,还有清晰的记忆。还记得一百年间我们可爱的中国诞生过两位伟大的女性,一位是秋瑾,一位是林昭。”
  
  说到这里,他哽咽了,会议室的气氛也变得凝重而又忧伤,片刻,他接着说:“她们用鲜血的醒目色彩提醒我们记住她们美丽的面庞!她们用鲜血的醒目色彩在二十世纪的史册上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她们用鲜血的醒目色彩让我们记住她们的来路和归途!她们用鲜血的醒目色彩让我们记住她们的潇洒身影!她们用鲜血的醒目色彩让我们预见她们必将复活的日子!”白桦先生用了五个“鲜血醒目”的句子,几度泣不成声……在场的人也无不泪流满面。
  
  这已不是白桦先生第一次流泪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流了八十年泪水的眼眶,泉水依然在涌动,依然会长歌当哭。泪水不竭,诗思如潮,大爱与痛苦也愈发至深入骨髓。鲁迅先生曾说,真正的知识阶级,“对于社会永远是不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预备着将来的牺牲,社会也因他们而热闹,不过他的本身——心身方面总是痛苦的。”这话颇为耳熟,哈维尔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说,知识分子不断地使人不安,作为世界之痛苦的见证人,因独立而引起争议,反抗一切隐藏着的和公开的压力和操纵,是体制的权力及其妖术的重要怀疑者,是他们谎言的见证人!无论是鲁迅,还是哈维尔,其“痛苦”所指都是“知识分子”,而白桦先生作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无论面对的是多舛的命运还是辉煌的美誉,都荣辱不惊,痛苦的触须紧系着良知、骨气、紧系着土地、人民、真理、祖国,紧系着苦难和未来!或许,正是这种大于一己之苦并高于众人之苦的苦恋,让白桦先生才有资格成为“世界之痛苦的见证人”吧!
  
  白桦先生80年的人生,可以说驰骋疆场,出生入死,风雨如磐,九死一生,无情的现实给予他太多的不幸,不公平和苦难,以及怀疑,盯梢,莫须有的罪名和一次次的不白之冤!对于这些苦果,他吞了,咽了,消化了,以泪为盐,以血为墨,以笔为代言,写小说、剧本、散文、诗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将苦难转化成诗歌,给世界开出一帖帖醒脑止痛的处方,让后人、让活着的人,让掌管他人命运的人别再为所欲为,让整个国家和它的公民别再付出太多惨重的代价,也因此,苦难成了他的白发和财富。“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句用于白桦先生,是再合适不过了。相比当今中国某一些作家、诗人只会玩文字,只会谋权术,只会写匿名信,却不愿用一生的精力写好一部真正的作品来,我只能说:面对白桦这样的作家,我们应当问心有愧。
  
                                                                                       2009年6月20日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21 10:28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4-21 12:49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秋瑾,一道划破乌云的闪电,后人如何歌颂也不为过。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4-21 19:38 |只看该作者
哥,凤凰城我没去,没法去
我们走到一个寺庙
我说,我给我哥许个愿吧
让他身体健健康康的,多写几年,他喜欢
可是,那该死的
只有同心锁
但是
拜菩萨那会,我念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4-21 20:21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等静下心来再拜读{: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4-21 21:08 |只看该作者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4-21 19:38
哥,凤凰城我没去,没法去
我们走到一个寺庙
我说,我给我哥许个愿吧

{:soso_e17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