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在路上—走访探望抗日老兵纪行之壮士无疆
查看: 2560|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路上—走访探望抗日老兵纪行之壮士无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1-10-27 22: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失败的匈奴 于 2011-10-27 22:38 编辑

这个十月有些赶,赶的自己手忙脚乱的,周六忙完天都黑了,于是决定在周日放自己一天假喘口气,就把这次去走访抗战老兵的事情安排在了周一。

早上出门,天上漂着些许雾状的零星小雨,不知道会不会下大,本想回家拿把伞,可转念一想,这些年出行探访做活动总有个百把次了吧,从未因为天气耽误过,估计这次老天爷也不会办我难看,就没拐回去拿。

到了焦作,天已放晴,虽然并不信什么,可有些事情连一起琢磨,我还是惊讶于自己好的离谱运气。

第一位探望的老兵是武陟圪挡店的赵其中老人,以前知道武陟油茶,可这个陟字这次才顶真认住,没到地方先认识个字,咱又在行进的路上进步了不是,呵呵。

去前和赵老的亲戚柳老师联系了,他从郑州先到,我摸到赵老家的时候他已经到了,他略惊讶我怎么没打电话就找到了,嘿嘿,没敢给他吹咱强大的搜索能力。

赵其中今年90岁,属狗的,老人的思维已然完全混乱,无法沟通了,家人说去年还好好的,清晰的很,只一年就衰老成这样,是呀,我们是拿年过日子,这些老人是在拿天过日子的。不过赵老的抗战老兵身份却是肯定的,老人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黄埔系的老人最容易确定抗战老兵的身份。

尝试着和老人沟通,问老人点话,老人耳背的很,很费劲他听清了却又不知道他打杈在说什么。这几年常和这些八九十的老兵接触,也算有些心得方法,可眼前如赵老这般,还真没办法。给老人念起黄埔校门的那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老人还是无甚反映,哼起“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这几句黄埔校歌,老人的眼睛似乎亮了亮,可还是含糊不清的说着不知什么。

“您老是步科的吧?”觉得没什么希望的我还是不死心的问老人,“骑科”老人竟清晰的回答道,再问:您老在第几总队?不行了,老人又陷入糊涂状态。

和老人沟通不成就和家里人聊了聊,老人在抗战后在广西南宁的孟庙起义了,回来后在地方教书,由于特殊的历史年代,多少年老人决口不提自己在国民党部队的那些事情,可终究不能躲过那个年代。老人在62年受到冲击,不许教书回家务农,一直到85年才给平反,补办了起义证明,老人现在每个月还有退休工资。

在准备告别老人的时候,我把带来的纪念章给老人,虽然不知道这个具体是什么章,老人还是知道这个是什么。他费力的看了看牌子上面的字,又看看纪念章“我配不起”(不配)老人清晰的说,“您不配谁配呀,这就是给您这些参加过抗战的老兵的”我对老人说,并且指着牌子上的字大声念:抗战老兵,民族脊梁。对老人伸起了大指。老人显然是明白的,他努力想把那牌子放进口袋,虽然他的上衣并没有口袋。“他是在乎的”柳老师说。

这刻我们都知道老人明白那纪念章是荣誉的象征,他很珍惜也担心自己这个“国民党”的兵不配拥有。老人的思维是混乱了,但决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老人的记忆是尘封了,可决不是完全遗忘了,只是太久的隐藏使我们碰触不到找不到打开它的点。不知道赵老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在我们曾经的刻意下它只能随着老人的离去而消散。

我的脚步又迟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7 22:38 |只看该作者
老人用放大镜看牌子上写的:抗日老兵,民族脊梁!
看完后费力的想把它揣进怀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7 22:39 |只看该作者
辞别赵老赶忙赶往另一个城市新乡,在车站得知获嘉县在往新乡的路上,正好。

获嘉县的老兵是93岁的仝锡山老先生,仝老精神气色还好,只是由于年纪,不能下地走动了。知道我的来意后,老人赶紧从口袋掏出钱对他孙子说:“先(带他)去吃饭,先去吃饭”。我笑着对仝老说:吃饭不打紧,来主要是听您老和我说说打老日(鬼子)的事呢。

仝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月入伍的,入伍训练四个月后部队到了博爱整训,民国二十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91师541团2营6连。
老人清晰的记得当时的军长 万福麟,师长 冯占海,旅长 王锡山,团长 王华九,营长 宋胜祥,连长 胡灵肖,排长 郭凤舞,班长 楚连成。

老人参加的第一仗是在北京东的固安打的,固安这一仗我以前看到过,很激烈的,冯占海将军的部队伤亡惨重。仝老回忆到,当时他用的是“三八”式步枪,和日军隔河开火,日军爬上树来哨望,都被他们打下来了,咱们这边也让士兵上树去了望,知道这个举动很危险的他们有些害怕,“可这是命令,就是害怕也要上,这是命令!”仝老说。“那仗打了只一夜,咱们一个连(140—150人)回来的只有30多人,里面也有害怕逃走的,当然鬼子也没好到那,他们跑时把鞋都扔了(鬼子的皮靴及其笨重)我们过去只捡到不一对的就40多只。”

这仗打完他们的部队退到山西,在高平周村又开仗,部队又退到河南蔚氏县整顿,随后到河北,到山西,在山西杨城与日军打了一阵,用老人的话说:“见天都见枪响。”后来到河南孟津坐火车到武汉,没接上火部队就退了下来。这次之后,老人改了部队,到炮六旅12团6连当驭手二等兵,使唤克卢伯,部队到陕西河阳韩城,所在部队鱼腹口(音)是最前线,老人记得有次大年初一还与日军交火,打了几十发炮弹呢,他们的部队一直在这打到抗战胜利,老人跟驼队到了获嘉,定居在这里,当了一名搬运工到退休。现在老人每月有1000多点的退休工资。

许多年来老人也是把这段历史深埋在心里,从不对人说起,还是前些年一次看电视上面演飞机,老人说他也坐过,家人问起他才说起当初运骡马从陕西坐飞机到过重庆,才说起这当兵打鬼子的事情。

又想起当初有人问我:匈奴,这抗战老兵还有多少?我不知道,当时不知道的我现在还不知道,不知道这些因为特殊的历史而不得不把该有的荣光与骄傲深埋在心底的勇士还有多少。唯知道的是随着社会的开明进步每年我们都能新发现一些,只是这发现不知道还能延续多久。

我想尚若以后谁在问起我:匈奴,抗战老兵还有多少?我就回答他:壮士无疆!是的壮士无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0-27 22:40 |只看该作者
与抗战老兵仝锡山老英雄合影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0-28 07:11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到匈奴了,那两撇小胡子,挺有个性,也很亲切!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0-28 09:25 |只看该作者
壮士无疆

好!!!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0-28 15:37 |只看该作者
浓密的胡须和眉毛,真有点匈奴的味道。

匈奴是干什么工作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0-28 16:5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失败的匈奴 于 2011-10-28 16:52 编辑


仝老的记忆很清晰,清晰到他们使用的克卢伯的射程,炮弹大小,部队从军长的名字能一气说到班长,还能说出他们的老家是那人。问及老人在部队的待遇,老人说衣服一年两套,一套单,一套棉,没有读过书的老人在部队上学的认字,现在看报纸什么都没问题,问老人当时每月多少军饷,老人说四块零八分,并且记得只在刚当兵的第一次发的是现洋(银圆)以后都是纸币。

有时候我会惊讶于我遇到这些老兵惊人的记忆力,别说六七十年,现在我都记不得我初中老师和同学的名字,勿论小学的了。他们甚至能把日期精确到天,看来一些对你重要的事情真的能让人刻骨铭心,一生不忘。

在仝老的记忆里还有段他们俘虏了三个鬼子的事情,我用数码相机录了下来,虽然不清晰,但仍觉得弥足珍贵。

临别时,如往常一样,我会问句:老爷子后悔去打仗不?仝老大声的回答我:不后悔。我知道这个答案是确切的,从仝老急切的和我说他是自愿去当兵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多此一问。不过,我还是问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0-28 16:52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到匈奴了,那两撇小胡子,挺有个性,也很亲切!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1-10-28 07:11



    长的粗糙了点,烟云兄将就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0-28 16:53 |只看该作者
浓密的胡须和眉毛,真有点匈奴的味道。

匈奴是干什么工作的呢?
天晴 发表于 2011-10-28 15:37



    呵呵
天晴长官好,我是个零散电工。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10-28 18:39 |只看该作者

告别仝老在获嘉住了一宿,天一亮我就坐上了大召营镇的车,两地向离不远,电话了要去的老兵刘百仁老人儿子,刘叔骑摩托去车站接住我到了家。

进院子,老人坐在那,看样子一早就起来了,和老人说来看望他,老人明显没听到,儿子在他耳朵边喊他也听不清楚,刘老耳朵背的厉害。好半天才说明来意,老人笑了笑。

刘叔怎么喊老人也不知道要和我们说什么,于是刘叔去指了指老人大腿上曾经受伤的地方,老人明白了,开始和我们说起。

老人属马,1918年生人,今年93,老人是在辉县抽丁去当的兵,训练了几个月补充到89师机枪连,老人说他们的师长是吴绍周,还有张珍。吴绍周我是知道的,打过南口,台儿庄,是员虎将,刘老一说在吴部我立即联想老人是否参加过南口战役呢?并且时间也基本吻合。问老人去过北京没,很费劲,老人才说清楚当时在河南训练,没去过。看来应该是部队经历南口战役后下来修整补充时补充到吴部的。

老人说张珍是师长,也称吴绍周师长,我想到是否是后来吴绍周的旅扩充成110师老人仍在吴绍周的部队,问老人,他又听不到了,看问话太困难,我问刘叔老人是否认字,刘叔说认,但老人视力也不好,我就把字写的有一寸大小的110师让老人看,老人看到这几个字,话连贯起来:我们在韩庄,枣庄和鬼子打仗,部队刚去的时候麦子还没多高,仗打完回来时,麦子都出穗了,我们110师在国旗山,巴山和鬼子打仗,部队各占一半,我们用木柄的手榴弹朝他们扔。

老人描述的这场战斗是台儿庄会战的一部分,巴山的战役后来是靠肉搏拼杀才取得胜利的,老人指着跨下的伤,突然说了句粗话:马啦个逼的小日本,拼刺刀厉害的很,呜呜叫,我们是分的红缨枪和他们拼的。老人这段讲述,也是我第一次听到正规军除了大刀用红缨枪和日军交战,这样的场景除了这些亲历者能知道的怕不多。

老人的思维还是很清晰的,他说师长张珍河南人,他们团长张继亮是师长的侄子或儿子,营长姓赵,连长山东人姓贾,排长叫黄底贵。刘叔说:没见他说这么多过。刘老是在巴山与鬼子拼刺刀后跨下负伤,后来去长沙医治的,伤好后让他从回部队,他到郑州,洛阳也找不到就回了家。

我在纸上写了英雄两个字并冲老人翘起大指,老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摆了摆手,老辈的中国人大多含蓄,他们不习惯当面夸奖,总会有不好意思的表情。给老人家戴上纪念章,要给老人拍照,老人立即做了一个我非常熟悉的动作:两手放在漆盖上,挺直了腰。这个动作在我见到的许多老兵拍照时候都是这样,他们还是兵,过去是,现在是,永远都是。

老兵不死!!!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0-29 13:35 |只看该作者
电工,喜欢采访老兵。你真不错。

我也挺敬重他们。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威风。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0-30 06:37 |只看该作者
天晴大哥:匈奴和他的伙伴们属于中国抗战同盟(现在称关爱抗战老兵网),民间志愿者组织。目前主要关注抗战老兵(记录口述历史),并给生活困难的老兵力所能及的帮助。其实他们做的应该是政府的工作。我个人很钦佩他们!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11-3 16:22 |只看该作者

刘百仁老人是今年发现的第三位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老兵,我接下来要去探望的也是一位打过台儿庄战役的抗战老兵王青松老人。73年过去了,我们仍能不断发现参加过这场血战的抗战老兵,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能回答这个奇迹的仍是那句话:壮士无疆!

王老的消息是台儿庄纪念馆的马主任告诉我的,她说老人身体挺好,可不是,当我找到王老家的时候,说明来意,王叔说老人出去了,他看了下自行车还在说他去不远,就骑电动车带我出去找,90多岁了还能骑车子,老人身体可真够好的了。找到王老,我们步行回去,老人脚步很快,我都要紧跟。

王青松1919年生,今年921937812在保国小学任教的王老基于国难当头参加了国民革命军西北军第二集团军27师夜战补充营,后被分配79158团跟团长杨守道当警卫。1938年老人所部参加台儿庄大战,苦战40多天,战役异常残酷,老人回忆500多人的一个营一仗下来就只剩57个人了,剩余的官兵组成敢死队和大刀拼杀,他们在庄内的坚守奠定了歼灭敌人的胜利。王老在这次战役中被炮声把耳朵震聋了…..言到此处,老人背诵起黄樵松师长在全体官兵动员会上做的绝命诗《榴花》:昨夜梦中炮声隆,朝来榴花满地红。英雄效命咫尺外,榴花原是血染成。

王老坚持了8年抗战,日军投降后部队起义,老人请求回家获准,回到了新乡当了一辈子农民。老人酷爱书法,我见桌面有老人写的字,屋里也悬挂的条幅。

王叔说央视曾在抗战65周年在新闻频道对老人做过报道,家里保存的有视频,我用相机翻拍了下,有些晃,不清晰。

看的出王老一家对于这份荣誉是很珍视的,四邻也很尊重王老,家人对老人不错,老人的晚年也算幸福,祝福下王老,身体康健,万事如意,祝福下和王老一样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老兵的晚年都幸福,也祝福下所有和王老一样的抗战老兵都幸福安康!

附:《台儿庄战役胜利歌》

二十七师血战功,奋勇歼寇运河东。

袭击敌侧背,攻占前后棚,

微山湖畔麦青青。台儿庄上血刑腥。

击敌坂垣柳家湖,击敌大坂燕子景。

运河百折东南流,台儿庄十日建奇功,

粉碎敌迷梦,洗尽民族羞。

完成先烈未尽志,誓将大捷报国仇。

恢复旧神州,豪气壮千秋。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1-3 16:4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1-3 19: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重磅企鹅 于 2011-11-3 20:20 编辑

由于特殊的历史年代,多少年老人决口不提自己在国民党部队的那些事情,可终究不能躲过那个年代。老人在62年受到冲击,不许教书回家务农,
-----------------------------------------------------
世道简直不公,当年我党在黄埔的多了去了...无语
历史应该记住他们!国家晚了,匈奴赶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1-3 20: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重磅企鹅 于 2011-11-3 20:15 编辑
辞别赵老赶忙赶往另一个城市新乡,在车站得知获嘉县在往新乡的路上,正好。

获嘉县的老兵是93岁的仝锡山 ...
失败的匈奴 发表于 2011-10-27 22:39



    今天读了卞之琳的《长治马路宽》一文,里面说到1938227日,守卫长治城有一位民族英雄——四十七军的旅长李克沅。上百度想了解一下这位民族英雄,无结果。
山西的那个城应该是阳城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1-4 00:13 |只看该作者
今天读了卞之琳的《长治马路宽》一文,里面说到1938年2月27日,守卫长治城有一位民族英雄——四十 ...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1-11-3 20:13



    李克沅应该为李克源吧,川军 四十七军一○四师三一二旅旅长,他是李家钰将军的侄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11-4 11:38 |只看该作者
李克沅应该为李克源吧,川军 四十七军一○四师三一二旅旅长,他是李家钰将军的侄子。
失败的匈奴 发表于 2011-11-4 00:13



    谢谢!我是网上看到卞文为“李克沅”,别字也害人。百度了一下李家钰将军,川军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