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半日闲 三谑猫郎
查看: 82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谑猫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4-22 23: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灯下黑 于 2021-4-23 01:54 编辑

老夫犯险到中流,钓得龙须大鲤鱼。
叵耐猫郎竟不食,转身径向芳丛去。
缩足埋头成刺猬,吓得蔷薇尽高举。
愿尔忍住菊花疼,敢认白霜作青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4-23 00: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灯下黑 于 2021-4-23 07:00 编辑

算了,还是不喷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4-23 08:58 |只看该作者

哈哈,俺不吃鲤鱼,因恨鲤鱼多刺,此刺伤喉扎胃。俺爱花香,纵使玫瑰多刺,也只伤攀折之人,俺探头做虎嗅,日日熏肺沁脾,其趣胜做神仙。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4-23 09:01 |只看该作者
灯下黑 发表于 2021-4-23 00:47
算了,还是不喷了。


我靠,你咋删掉了呢。我六点半起来看了一眼,看很多说的倒是中肯,只是我得忙着送小孩子去上学,所以没来得及细看。正好有一套看法想跟你说道说道呢,等我有空。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4-23 09:02 |只看该作者
灯下黑 发表于 2021-4-23 00:47
算了,还是不喷了。

咋不喷了?我还想反驳你来的,这这没论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4-23 09:26 |只看该作者

我大致记得有个观点是说为什么只赞不批评,强行恭维不好之类的。
首先关于填词,这里基本都是初学者,还在门槛上徘徊,能做到合律已属不错,如果意境连贯,表意达情准确,就可以说挺好了。这毕竟是初学的习作,不能上来就以高标准相求,那就太奢了。即使是高手,也是百练得一经典,剩下九十九首中半数平庸或者口水。对于初学者鼓励为主,太严苛了,会让人失去兴趣,再说,本来就是一业余闲玩,何必来回揉心搓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4-23 09:31 |只看该作者

其次,除了格律的硬条件能稍加提醒外,对于造句造意造境,主要靠多读多写多悟。首先有了自信能够进入圈子里,然后就会专注比较自己写的,别人写的,经典之作,然后自悟得出差距,这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对于想修行的人,你不用指出缺陷,他自己会发现;对于只是玩闹无心深入的人,你又何必堂皇的指出,再说,指出的有时候又不太对,倒是显得自己浅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4-23 09:34 |只看该作者

说到这里,再深入下去,就可以说说文学评论了。文学评论里,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诗的评论,这个我前段时间稍作了一些研究,所以现在很少贸然去评论别人的作品了,或者最多说说我对这个作品的理解,而不是趾高气扬的说是道非,因为文学作品,唯心成分为主导,是非真的不好说。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4-23 09:50 |只看该作者
文学,作为一种思维存在,符合法语体系科学的定义,但不符合英语体系科学的定义,所以,据乔纳森卡勒的观点:文学就是一门“伪科学”。因为对于科学来说,非是即非,逻辑分明,一旦出现也是也非,说明科学理论存在问题,到了该修订的时候了。但文学不是,文学是“是是可可,非非否否”,就是说,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甚至如后现代主义倡导的,必须是一个角度一个样,必须多样,这就很“不科学”,啥都行,就没法进行科学分析。
文学之所以这样,就像索绪尔说的那样,是因为文学是由“语言符号系统+作者/读者的积念”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共识”,就像汉语似的,大家都学这个,并且统一对某个词意思的认定就行,这是一个“系统性客观”的东西,没太多可以做文章。但作者和读者的积念(从过去到现在而形成的世界观)这个成分,就很主观,因为不同的人所经历的事物很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也会千差万别。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4-23 10:05 |只看该作者
所以,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必须给出严格的框架标准,不能泛泛谈好与坏。
就像格律诗,首先有个客观标准就是看看是否符合格律,这个是硬标准。
但你如果规定说不要俗,要雅,这就比较难,因为不同的人对俗雅的感受不同。所谓俗,就是大家都这样用,啥时候都用,用到肉麻烂大街了,再说就俗了,但有些词,古人刚说的时候并不俗,只是后来俗了,而我们觉得雅的词,古人倒是很口语话,只不过后来不用了。还有就是跟读者的经历有关,比方说某段时间我很喜欢豪放派的风格,每次找都去读那些豪放的诗词,但后来就腻了,一听到“大江东去”,鸡皮疙瘩就掉一地,觉得俗透了;但有些人并不觉得俗,我也不能借此说“俗”而剥夺别人对“雅”的感受。
在对诗歌评论上,还有一个经常用的词叫“张力”,这个真真跟不同人的文学修养以及读过的书有关,对同一首诗,不同评论家经常有两个极端的看法:有的觉得骨受干瘪,无肌无肉,毫无张力;有的觉得丰熊腴臀,吹弹可破,张力无穷。你如果听他们的理由,绝大多数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得出的,这就很主观,难以服众。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4-23 10:12 |只看该作者

对于文学作品的评论,还有很多因素。但我觉得有个要点需要坚持,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剥夺其他人的感受。
对于所谓的“专家”的评论,可以借鉴他的思路,点赞他说出我们不知道的事,对于主观部分的观点,说到自己心里了就点点头,与自己的感受不符,笑笑而过就可以了。
对文学作品和艺术品,“统一想法和感受”,最愚蠢的做法,这扼杀了艺术和文学本身——这是后现代主义者的观点,我觉得道理满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