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我在中国文化书院当勤杂工的故事
楼主: 大尾巴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中国文化书院当勤杂工的故事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4-2-16 09:05 |只看该作者

陪你坐等。这姿势,这ID,有没有特别温馨和温暖的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4-2-16 09: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戈戈 于 2024-2-16 09:45 编辑


  和季羡林的打扮相反,那个时候有一个台湾的教授叫陈鼓应。那可真的是西服革履,而且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把领带解下,从来不坐着而是站着讲课。

  这个人大家可能不熟悉,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陈鼓应是台湾的教授,专门研究道教文化。也是在台湾大学教授里面有名气的教授,在美国也有讲学。

  后来不知道因为啥,他被台湾大学退聘,好像是有点反当局的做法等等。陈鼓应来的那个时候正是他被解聘无事可做的时候。

  我记得当时他主讲的题目叫“庄子与尼采”,庄子我知道个皮毛,还是从戏剧“大劈棺”里知道的。尼采是谁就不知道了。

  当时在中国文化书院里给学生开了一门课程叫“比较学”。这门学问当然不是中国文化书院的独创,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欧洲创立。它的内容一般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历史等等,用不同国家与地域的诧异作比较,意图找到新的途径或者启示。

  应该说,北大在七十年代末期是最早引进的。作为文化书院当然会把这门学问带到文化书院,因为文化书院就是北大创立的。

  陈鼓应把庄子和尼采做了比较,找到了他们的异同得出了结论,什么结论他有著作我不赘述,我也说不清。

  我只知道他到了中国以后非常走红,据说还分给了他一个四居室。像季羡林那样的知名教授也只是住在一个旧楼里的两居室里,这对陈鼓应来说是特殊待遇了。

  后来他去拜访了他一直奉若神明的张岱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哲学泰斗一类的大咖。当他看到张老先生也是住着一个两居室的时候大惑不解,这样的知名教授这在这么个小窝窝里,他是无论如何理解不了的。于是他主动要把分给自己的四居室让给张岱年,当然,张岱年是不会接受的,恐怕也接受不了,原因就不说了。

  这个张岱年很有意思,在所谓“六四风波”的时候,这老头和冰心一起去了天安门广场,还打出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我爱学生”。

  当然,作为这样一个享誉国际的学者,他后来也安然无恙。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陈鼓应回到了台湾。

  后来好像又回来受聘北京大学人文系客座教授,再后来有受聘河南的什么大学就不清楚了。

  他讲课的时候激情满满,慷慨激昂,说到关键处一定要把水杯拿过来,饮驴一样咕咚咕咚的喝一大杯。所以,在他讲课的时候,水是要备足,这个端茶倒水的活就是我的。正是因为如此我才知道他讲的什么,其他的教授我能知道他们讲课的内容也都是如此。

  当时和他一样从台湾到大陆来的还有一个我们都知道的人,那就是林毅夫。据说,他在金门是个国军少尉,趁着夜色游泳过了海峡到了大陆,有人说他是抱着篮球游过来的,我想不一定。但是当时林毅夫准备偷渡大陆的时候,的确是从篮球场跑的,他谎称自己打篮球去,篮球是不是抱着来了大陆就不得而知了。这小子好像混得不错,职位到了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4-2-16 09:22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24-2-16 09:05
陪你坐等。这姿势,这ID,有没有特别温馨和温暖的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4-2-16 16:22 |只看该作者
好福气的大鹰
能近距离接触这些影响中国文化进程的大咖
他们这些人,我要去见,只能见他们的铜像与图书馆或学校墙上挂的人物画。
这些教授真是有本事
在我看来关天的徐公孰,就已经很高大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4-2-16 17:39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24-2-16 09:05
陪你坐等。这姿势,这ID,有没有特别温馨和温暖的感觉?

必须有!给戈戈请安!龙年吉祥!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4-2-16 17:41 |只看该作者

大鹰老师龙年吉祥!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4-2-17 18:32 |只看该作者
平常人家平常心 发表于 2024-2-16 16:22
好福气的大鹰
能近距离接触这些影响中国文化进程的大咖
他们这些人,我要去见,只能见他们的铜像与图书馆 ...

我当时没有那种感觉,我也不是因为对大咖们的崇拜去的。因为就我的经历我根本不知道他们的价值,甚至听都没听说过。完全是为了谋生,我也没想到我的工作内容是这样。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4-2-17 18:33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4-2-16 17:41
大鹰老师龙年吉祥!

您也吉祥!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4-2-17 18:33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24-2-16 09:05
陪你坐等。这姿势,这ID,有没有特别温馨和温暖的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4-2-17 19: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4-2-17 19:29 编辑

我们前边提到了季羡林,陈鼓应。
中国文化书院的创立方是北大,具体的说是北大中文系。在这里的几乎所有的教授大多是这个系里出来的。
我再来说说一个对我印象深刻的教授,就是北大中文系古文献专业的包遵信教授。
包遵信给我的印象也不像个教授,皮肤黝黑穿着随便。两只大眼有点往外鼓着,出于对他的尊敬我不能说是金鱼眼。
健谈,热情满满。
包遵信成就很多,后来供职于社科院。他去文化书院讲课的时候,是一个他发起的杂志的主编,这个杂志叫《走向未来》。
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 他的杂志被用作文化书院的教材向全国发行。
当时文化书院除了招收学员到北京听课以外,他还举办了函授学院。要向全国的函授学员寄送教材,这也是文化书院的一笔大收入,因为教材的收入是不收税的,寄送教材的工作也是我的事。
文化书院虽然在档次上看是个高等教育机构,可是他的管理有点像小学校。比如给我一个任务,就是我可以站在教室门外观察学生,可以在教室以内坐在后排,目的是要观察学生们的听课情况,还有就是要为讲课的教授端茶倒水,总而言之是要服务课堂当中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
要知道,那些听课的学生不是孩子,他们都是来自各大学的教授。
我不明白这个安排是啥意思,难道他们会在上课的时候淘气?
正因为如此,我听过很多教授的课,虽然我听不懂可以出去溜溜。
包遵信的课叫我听了一身的冷汗,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学者。虽然他是古文献研究专业毕业,但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批判非常的尖锐。
那可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作为我这个“毛主席大统帅,共产党人人爱(郭沫若诗)”充斥头脑的人,听了他的课觉得,这个人很幸运,要是在文革不知道要枪毙多少回。包遵信虽然专业是古文献,但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批评在现在想起来令人难忘,也觉得他有先见之明。
我当时听包先生的课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看着门外,生怕别人也听到,可见我的紧张情绪。
果然,这位激情的教授在所谓“六四风波”中去了天安门广场被抓了起来。
包先生被抓起来我还是听老杜说的,听了以后有点为他担心。
“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文化里有很多的垃圾,不都是好的。”这是我记得包先生讲课的一句话,那么什么是垃圾呢?
我记得但是还是不说的好。《走向未来》这本杂志也就封了,这是可以理解的。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4-2-17 19:21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4-2-17 19:02
我们前边提到了季羡林,陈鼓应。
中国文化书院的创立方是北大,具体的说是北大中文系。在这里的几乎所有的 ...

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4-2-18 14: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4-2-18 16:20 编辑

再来说一位有意思的教授乐黛云。
乐黛云也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汤一介的老婆。我前次说过,这个中国文化书院的发起人并担任校长的就是汤一介。乐黛云是贵州人,苗族。胖胖的,见到人总是一脸的笑容。
乐黛云著作等身,她是中国比较学研究的奠基人,中国比较文化学会的创始人。这个学会现在还有没有不知道了,估计够呛。乐黛云可能还健在,如果她还健在的话她应该快100岁了。
乐黛云不仅在学术上著作颇丰成绩斐然,她还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的课程里多次提到中国的女权现状和期望,她甚至认为,婚姻本身就是对女权的限制。
我记得她在讲课的时候说,在古代的妇女并不是我们听到的那样,妇女被严重的限制和欺压。在宋代有一种后来传到日本的运动叫相扑,这个相扑运动里就有女性运动员。而希腊的运动员虽然裸体但都是男性,而且是禁止女性观众的。
她还说,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女性在中国的地位,那就是梁山伯一百单八将里就有三位女性,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可见,中国女性曾经也并不是大家听到的那样。而真正让妇女丧失社会地位,甚至受到欺压的是从明代以后。
这些教授讲完课都是回家去,一般不在这里吃饭,乐黛云是个例外,她不仅讲课的时候来,平日里只要有时间她也到这里转转。吃饭就到学员的食堂里跟学员们一起用餐,有机会我会说道食堂。她很能吃辣,所以总要我给他炸点辣椒或者预备点辣椒酱,她就那样夹在馒头里吃。
有句俗话叫阎王爷好见,小鬼难缠。其实这些大名鼎鼎的教授都是很随和的,没有端架子的习惯。
我记得她有一个讲课的题目是《从中国京剧的脸谱看中国妇女在历史上的地位》,大意还是我上述说个观点。
她曾经咬牙切齿的说,孔子的那句“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的那句话是胡说八道。
八十年代被后来研究者认为是中国学术氛围最宽松的时期,学者们一般都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比如包遵信,他的言论常常让我一身的冷汗。大概他们忘记了57年的反右的经历,但是也有比较审慎的,他们只讲学术不谈政治观点,比如清史专家戴逸。来了就是讲课,讲的内容都是纯学术的,从不牵涉现实。
没有妇女地位的国家不会是文明的国家,也不会有前途,这是乐黛云的话。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4-2-18 14:56 |只看该作者
没有妇女地位的国家不会是文明的国家,也不会有前途,这就乐黛云的话。
---------------------
说的好,我也是这么想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4-2-18 15:42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2-2 22:22
遇贵人的事,没有“轻描淡写”。大家都看到哪吒一出世就遇到好师傅。但没有注意到哪吒父亲是谁。

章含 ...

不是姬鹏飞,是乔冠华。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4-2-18 15:59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4-2-18 14:30
再来说一位有意思的教授乐黛云。
乐黛云也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汤一介的老婆。我前次说过,这个中国文化书 ...

妇女讲尊重妇女,100%的正确。
自信心,就是自己的信心。女人对自己没有信心,也一定不可爱。男人爱女人,是一定尊重女性意志的。这跟易经阴阳对转应该没有矛盾。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4-2-18 16:23 |只看该作者
哈!大鹰老师辛苦!我是最喜欢读这些学者大家的学术和生活细节的,有了细节,一下子就生动了,也亲切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4-2-18 20:29 |只看该作者
宽兮绰兮 发表于 2024-2-18 14:56
没有妇女地位的国家不会是文明的国家,也不会有前途,这就乐黛云的话。
---------------------
说的好, ...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4-2-18 20:30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2-18 15:42
不是姬鹏飞,是乔冠华。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4-2-18 20:35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2-18 15:59
妇女讲尊重妇女,100%的正确。
自信心,就是自己的信心。女人对自己没有信心,也一定不可爱。男人爱女人 ...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4-2-18 20:36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4-2-18 16:23
哈!大鹰老师辛苦!我是最喜欢读这些学者大家的学术和生活细节的,有了细节,一下子就生动了,也亲切了!

谢谢您!从专业的角度我也讲不出啥来,不过是我的所见所闻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4-2-18 21:10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就多写点,没时间也就没办法了。我过去写的所有东西大多数是这样,因为我没有专门的写作环境和写作时间。我想有一天我真的有了,我没准还不习惯了。
我再来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人,那就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诗人杨宪益。
杨宪益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翻译家,由他和他的夫人戴乃迭共同翻译以及他亲自主持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以及文献有一千多万字。
比如他和夫人共同翻译的《资治通鉴》《儒林外史》《鲁迅文集》《聊斋》《红楼梦》等等。
杨宪益先生按照现在的说法他的出身是一个富二代,因为他的父亲是个银行家。他小时候毕业于英国的教会学校,后来到牛津念书。
在牛津念书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英国姑娘,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戴乃迭。
那么戴乃迭为什么要选择杨宪益呢?这里就有一个原因,戴乃迭是一个英国传教士的女儿,生在北京在北京长大。大家听了这些就容易理解了吧?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戴乃迭很喜欢中国文化,特别是北京。所以对于对中国文化有研究的杨宪益就能够产生共鸣。
杨宪益虽然出身富贵,但是他的人生非常坎坷。如果说杨先生的名气,毛爷爷都曾经请他喝过酒,这在当时也是一种殊荣吧?
文革的时候,杨宪益和他的英国妻子戴乃迭遭到批斗,后来双双入狱。他唯一的儿子也因为受牵连发配到湖北受尽折磨,后来回到英国,因为精神受到打击自焚而死。
杨宪益有一个习惯就是喝酒,他的喝酒已经超出常人,几乎是酒杯不离手。他到文化书院来的时候,汤一介特别嘱咐,他喝酒别管他。
不但他爱喝酒,他的妻子戴乃迭也是个酒仙。不同的是,她是在痛失爱子以后才有的习惯。
我一共接他来讲课有两次,我记得他住在后海的一条叫“金丝儿”胡同里的小院子里。
当时的杨宪益夫妇也就是五十多岁,恐怕还要年轻。他的妻子金发碧眼,虽然年龄已经过了半百,但是真是一个漂亮的女人。
我记得我接杨先生的时候她就站在门口,用纯正的北京话说“谢谢您”。送杨先生回来的时候她还是站在门口说“辛苦了师傅!”。
杨先生虽然遭到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变故和折磨,他却非常坦然。他说,亏了我被抓进去了,要不是这样我也许就被打死了,我的同事里有很多人就是这样死的。
杨先生对翻译的见解也很独到,他说,外语就是一个工具。一部作品的翻译不取决于外语的精到,更取决于你对作品的了解,如果你读懂了这个作品,翻译就不会出大问题。
杨宪益和他夫人戴乃迭的共同工作可以说是得天独厚,首先他的夫人是英国人,对英国的文学有研究。她有生活在中国多年,对中国也有了解。杨先生的中国文化研究功底深厚,试想这样的条件是不是没人可比呢?
据说杨先生翻译《离骚》的时候连毛爷爷都摇头说,《离骚》不好翻译。
我通过接触这些读书人的时候有一个发现,他们对专业是严谨的,甚至视若生命,但是他们处理别的事情就特别容易情绪化。
还是那场“六四风波”,杨先生就在美国之音发表声明谴责政府。当时美国的总统是老布什。
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如果美国和西方借此机会像制裁俄罗斯一样,那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付之东流了。
我当然不知道我们和美国人是怎么沟通的,但是有一个原因不可排除,那就是老布什对中国的了解。要知道,在他当总统之前,在中美没有建交之前,美国在中国设立了一个联络处,这个联络处的主任就是老布什。他整天骑着自行车四九城的乱转,也可以这么说,老布什在历届美国总统里对中国的了解是最多的。
和后来俄罗斯攻占克里米亚一样,美国对中国的所谓“六四风波”也只是虚晃一枪的谴责一下拉倒。
杨宪益我见到他的时候也很帅,一个白色的衬衫塞在裤子里,一条米色的制服裤,脚下一双棕色的皮鞋擦得锃亮。
我们常说,一个有大智慧和学识的人会很坦然的面对苦难。我倒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顾及不了那么多,因为他的目标是做学问。
由此我有一个标准来判断哪些是做学问的人,哪些是混子。
那些事无巨细都要表达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人,基本上是骗子和假货,现在的很多专家基本上都属于种类。
本来就杨先生我想说的更多,时间原因是一方面,说的多了就不好了,我不想因为我连累大家。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4-2-18 22:52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4-2-18 21:10
有时间就多写点,没时间也就没办法了。我过去写的所有东西大多数是这样,因为我没有专门的写作环境和写作时 ...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4-2-18 22:55 |只看该作者
中行,走平实和淡定,在书里和人间都毫无特色的人,更是真人。
支持你的观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4-2-19 05:52 |只看该作者
时代的一颗尘
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4-2-19 13: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4-2-19 13:55 编辑

关于这些教授一时半会也说不完,先把他们撂下咱们来说说学员。
我前边说过,这些学员都是全国各地大学来的教授,地方文化部门的主管,他们到这来听课都是路费吃住包括教材都是报销的。还有一部分是自费来的,有些是中学的老师,还有哲学或者文学的爱好者,他们来听课当然是自掏腰包。我说过,中国文化书院分两个部,一个是国际部,一个是国内部。国际部在北京饭店,国内部就在我说的这个兄弟楼。当然国内部后来又搬迁了几个地方,因为是租的房子。
应该说,这些教授甘心情愿来听课,不过是他们仰慕这些大腕,但是看得出是真诚的。不像现在仰慕歌星那样,也许过几天就开骂了。
通过我和这些学员的接触我感觉到,学问虽然能改变一个人,但是一定要到了一定程度。如果空有学问而到不了改变自己的时候,他们与我们这些文盲无异,也许还不如我们。
我记得有一个学员,是广东中山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一般的情况下听课找不到他,他专门要等到名人教授。而且一定要等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才来,他的目的就是和这些人拉关系。
可是偏偏我看到的这些教授对这个不感冒,他们虽然客气的和他交谈,但是眉头紧皱。一边应付一边看着我,那意思就是说,赶紧把他弄开。
我就会走过去把他拉开,我想当初没有保安这个职业,否则也会发给我一身保安的制服吧?
这个广东教授没听过几堂课,显然他的吃住是报销的。
后来中国文化书院开始规定,学员的听课的课时如果不达标不给毕业证。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4-2-20 20:40 |只看该作者
教授是学员,奇怪吗?不奇怪,这些给他们讲课的的人,足矣当他们的老师。
我本来想说说这些当学员的教授们的表现,可是我又一想,他们在今天也许会获得比他们老师更高的荣誉。
其实中国文化书院的学员分两大类,第一就是公费报销的,第二是自费的。
这在今天难以想象,因为没有人尊重学问,所以怎么可能自费来听课呢?
不啰嗦了,我们来谈谈那些自费学员的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4-2-20 20: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4-2-20 20:40
教授是学员,奇怪吗?不奇怪,这些给他们讲课的的人,足矣当他们的老师。
我本来想说说这些当学员的教授们 ...

跟读…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4-2-20 21: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娓娓道来,有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4-2-21 10:57 |只看该作者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那些自费来文化书院学习的学员。
这些学员相比那些公费来的学员职位或者职称就要低很多,他们完全是出于仰慕那些学问大家,或者对哲学,社会科学感兴趣的人。
一般的情况下,学员的课程安排是这样,上午都是真人秀,也就是 这些专家们来讲课,下午是看录像。什么录像呢?就是那些专家教授来讲课的时候都露在录像带上,这样等新学员来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通过录像上课。也有一些是不能来的但是录制好的,这个放录像的工作也是我来干。
放谁的讲课录像,放都长时间都是我说了算。晚饭后会在教室里看电视或者放一些电影录像带。我住的房间就是一个杂货铺,一切杂物,给教授的礼品,甚至茶壶茶碗都放在我这里,有一整柜子的教授讲课录像带,电影录像带等等。
可以看得出来,哪些公费来学习的学员下午一般都不来听课,而是抓紧时间逛北京。这里距离香山本来就很近,玉泉山,潭柘寺等等景点也都不远。
那些下午来听课的学员大多数都是这些自费的学员,因为他们自己花钱不远千里,他们不能让自己白来一趟。
可以这么说,这些人是真心喜欢和探求学问的。因为文化书院只是个学术传播机构,他的毕业证并没有任何含金量,也不能说明学历。这样的出学术的文化传播机构放在今天,那是要连裤衩也得赔没了的。
这些自费的学员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人,一个姓王叫王宏达。是个广西的中学老师,四十多岁,黑瘦的身材。一身蓝色制服也旧的皱皱巴巴,脚下一双解放鞋。
跟看到季羡林一样,看到他我也想到了农民。
王宏达的出勤率是百分之百,除了晚上看电视或者录像不来以外,他是场场不落。
离兄弟楼不远有一个农家的小院子,据说是当地生产队的一个队部,这个队部被学院租了下来作为食堂。
我还是食堂的管理员,负责卖饭,买东西,管理财务。
因为学员就餐是要自己家花钱的,虽然只收成本费。这个王宏达除了早餐出现在食堂里,中午和晚餐都不来。早上来的时候买四块酱豆腐,也就是腐乳。五个馒头,每天都一样。从来不买别的饭菜,尽管这些饭菜并不贵。我记得红烧肉这样的硬菜才一块钱左右,一般的荤菜只有几毛钱,素菜特别是凉拌菜五分一毛的都有。
我注意他是因为有一天,在听下午课的时候,他匆匆忙忙的迟到了。这在他来说根本就没有过。他在楼道里手里拿着一个馒头,我清楚的看到那个馒头中间是红色的,也就是说夹着酱豆腐。
“我可以在听课的时候吃点东西吗?”他问我。
我看着他手里的馒头说:怎么,没吃午饭?
我有一个老乡求我在北京给他带点东西,我中午利用吃饭的时间去买回来,耽误了吃午饭。
我忽然明白,原来他只有早餐来食堂就是为了买一天的饭,五分钱一块的酱豆腐和一毛钱一个的馒头。
“可以吃,要不要给你来一杯开水?”我说。
“不用,我很快的就吃完的。”
看到他的背影我心里很感叹,这样做学问好学习的人呢,慢说是在今天,就是在当时也绝对少见。
学生报道的时候都要买一些饭票,这些饭票是我印的,非常粗糙,印多少没人管。
每张十元,分成很多小张,每张饭票的金额都不一样,有一元的,也有几毛前甚至五分钱的。压好了齿孔,用的时候撕下来就可以。我负责在买饭的时候收这些饭票,随既仍在一个有半缸子水的茶缸里,饭票被泡烂了,也就不能用了。
我晚上拿着几张饭票去找这个王宏达,他看到我很吃惊。
我们聊了一会,我问他,你到这来学习对你的教学有用吗?
基本没什么用,我只是个人爱好哲学,很难得能够见到这些顶级的哲学家,历史学家。
你都是自费的?
是的,学校不支持我来,所以也就不报销。
你有几个孩子?
两个,都在上学。我来这也非常费力,不但是学校不支持,我老婆也不支持,因为她没有工作,都靠我一个人的工资,花这些钱她挺心疼。
一个中学老师能挣多少钱呢?更何况不远千里来北京,吃住路费是一大笔开销。所以他吃馒头酱豆腐你就可以理解了。
临走的时候我把他叫到楼道里把饭票递给他。
这是什么?
饭票,你拿着花。
我买不了这么多。
不要钱,你别说就是了。
这怎么行?这是违法的。
我说不用花钱是不用你花钱,我给你买的。
那也不行,我怎么好花你的钱?
怎么说就是不要,他声音很大我又怕屋里的别人听到只好作罢。
以后他每次来买馒头的时候,我准备一盒菜给他,他说他不要,我说这是昨天剩下的,你不要也扔了多可惜?
他好像也明白我的意思,端着饭盒点点头说,真的谢谢你!
临走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些北京风味的点心和一些水果。他很激动的掏出笔来写了一个地址给我,我记得他是玉林人。
老弟,去广西就找我,我带你去吃我们那的脆皮狗肉。
我看了看那个条子,一笔漂亮的钢笔字,看来这个人除了没钱,好东西是不会少的。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4-2-21 11:04 |只看该作者
小红袄 发表于 2024-2-20 21:11
娓娓道来,有意思

谢谢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