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喋血禁门(中篇历史小说连载)
楼主: 泌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喋血禁门(中篇历史小说连载)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20-8-20 11:06 |只看该作者
我不喜欢猜测    先让我收集一些材料   关于唐太宗的起居录  让他改了太多   造假成分多   不足以为证    但事件一般不会假   我们看几个关键时间点

公元617年 五月李渊起兵太原 先是,李渊见隋室将亡,乘机发展势力,准备夺取政权,命长子李建成“于河东(今山西永济)潜结英俊”,次子李世民“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密招豪友”。(《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公元618年 五月李渊称帝 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李渊称皇帝,建元武德。罢郡置州,以太守为刺史。

公元618年 六月唐以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刘文静为纳言,窦威、肖瑀为内史令,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唐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公元626年 六月   玄武门之变



====================
我们抽个时间线索轴   

617年  渊起兵,历史大幕刚刚拉开,谁输谁赢谁得天下,都是未解之谜。重要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谁能打仗,胜者为王。

618年,渊称帝,六月封
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封太子的时间点是在起兵后不久,而不是大局已定之时。这种分法其实就是拉人心,按长幼各给了头衔,为了是打仗,这时候军功未分,都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能打赢是最重要,每人封个头衔,一起干革命。


公元626六月,玄武门之变。中间整整隔了八年,这八年里,从窦建德到王世充到刘黑闼,哪一个是好对付的。打了多少仗,李氏江山多少次岌岌可危。这种情形下,封官许愿那是最好的刺激,李渊到底私下和儿子们说了些什么,鬼知道。


自李起兵造反,正统的概念就已经被颠覆,那就是个实力说话的时代。老子的皇位是抢来的,那么帮你抢皇位的人,自然就会有其他想法。哪怕自己不想,你的部下呢,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无数次上演。拼死拼活跟着你干,不就是为了他日能享荣华富贵么?陈桥兵变不就是这么个事么。皇袍披在你身上了,你不干,那就再找一个人披。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20-8-20 14:41 |只看该作者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0-8-20 11:06
我不喜欢猜测    先让我收集一些材料   关于唐太宗的起居录  让他改了太多   造假成分多   不足以为证     ...

同意兰子的看法。因为不同意也得同意,当事人死无对证,太宗又不许袒露真迹。


从一些大事记可以窥见一些李渊有无太子易位的想法。


李渊起事之初,走的还是“天命神授”的老套路,李氏当有天下,他不但哄别人,连自己都相信。


所以头年举事,次年就称帝,一来安定人心,二来兆应符谶。


唐军在关西闹腾的时候,李世民的主要战事是攻击地方军阀割据势力,李建成则是抵御北方突厥等少数民族的武力,在战略方面,二人的成就不相上下。


所以,这段时间,李世民未及坐大,李建成名分已成,李渊当然不会在捉襟见肘的时候去思摩太子易位的麻烦事情。


武牢之战前,李世民在山陕地区击溃、消灭了大部分异己势力,招降纳叛,有了相方雄厚的实力,自然而然就产生了野心。他要盛兵东下,攻克洛阳。


王世充和李密已经打得两败俱伤,李密死于逃亡,王世充收缩势力范围。李世民乘机在洛阳西打了几个决定性的战役,迫使王龟缩于洛阳,合围之势形成。


久攻不下,师老气沮,窦建德又从河北赴援,形势十分危急。李渊以下很多人都不主张硬拼,要求回撤。李世民独执己见,非要见个真章。


他太想打胜这一仗了,一战而擒双王,一战功成天下知,一战才能争太子。


结果天遂其愿,得了大量的战利品,收编了大批降将败卒,金光夺目地夸耀于长安。


即使这样,李渊还是不想换太子。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开府置官,尚书令,位在三公之上,几乎和太子平肩,就差一个名号。


李渊何尝不知谁的功劳大谁就应该坐头把交椅,但他看到这个二儿子骨头里去了,大儿子忠厚,能养老送终;二儿子急登九五,如了他的愿,自己弄不好要靠边站。


所以,李世民功劳越大,声势越煊赫,李渊就越牙疼,太子就越嫉恨。


杨文幹事件让李渊彻底看清李世民的真面目,自此始,开始大动作地裁夺秦王职权,架空他的地位,拆散他的武力,目的就是逼他成为汉之刘武,魏之曹植,散放出去,做个闲王子。


李世民何许人也。自己做熟了一锅饭,别人上来掌锅头,他死都不愿意。


别看李渊在革命时期多次承诺换太子给他,那都是修史的人在太宗胁迫下故意而为,目的是为谋逆张本,为夺位作理论铺垫。


我一直认为李渊确实为难,但他绝对不欣赏这个勇略有余,厚善不足的二儿子。


结果父子败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攻劫中。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20-8-20 15: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0-8-20 15:08 编辑

李渊不想换太子   因为李建成也不差   军功上李世民是不是更加厉害    我真不知道   因为唐史修改得太多   但李建成大败刘黑闼,收复河北山东   这是明确记载的   那李渊干嘛要换太子   关键在于  他这个皇帝是抢来的   好吧  就按他的说法是天命授的   那又怎么样   敢跟着你造反的   都是不信邪的主    说不好听些就是一群亡命徒    管你有没有易主的想法   李渊   李建成   李世民   三家谁实力强谁说话管用      就算李建成当上了皇帝  凭李世民的个性与实力    照样会把他给弄下来  
当然  李一定是心虚的   中国的儒家思想太厉害    当了皇帝以后   思维就不一样了    自然希望流芳百世    很多事情都能看出太宗这种想法  例如不杀魏征  例如一直一直反复修改唐史   你要是正经八百老子传给你的   改啥    人哪  骗天骗地终究骗不了自己   
  
不过话又说回来   历史上篡权的皇帝   都还干的不错   例如李    例如朱棣  例如则天    大概民情非议惶惶   不得不以丰功伟业来堵悠悠之口    战战兢兢   一生一世    这样想来  篡就篡呗    至少能让老百姓过几天好日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20-8-20 15:39 |只看该作者
你这算写完摸有  ??????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20-8-20 16:57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0-8-19 23:31
真是如你所料。
以前看到玄武门之变,只是感到有些迷惑,很多事情于情理不合。
你建议我续写这件事,我 ...



就这么干!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20-8-20 17:18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0-8-19 23:37
能得到你的评论,我真是大喜过望!
原打算写个太宗过阴作为结尾,你看可否?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20-8-20 20:16 |只看该作者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0-8-20 15:05
李渊不想换太子   因为李建成也不差   军功上李世民是不是更加厉害    我真不知道   因为唐史修改得太多    ...

同着瘸子莫说短话。
贞观元年六月戊申,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伐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失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瑀谢不及。
十二月壬午,左仆射萧瑀坐事免。
还叫你老小子哪不痒照哪挠。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20-8-20 20:18 |只看该作者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0-8-20 15:39
你这算写完摸有  ??????

抑或有之。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20-8-20 20:19 |只看该作者

这图截的怪溜撒哩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20-8-20 20:21 |只看该作者

那就貂不济狗尾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2020-8-20 20:47 |只看该作者

那继续催更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20-8-20 21:55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0-8-20 20:16
同着瘸子莫说短话。
贞观元年六月戊申,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伐之。周及六国 ...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20-8-20 22:30 |只看该作者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0-8-20 15:05
李渊不想换太子   因为李建成也不差   军功上李世民是不是更加厉害    我真不知道   因为唐史修改得太多    ...

其实就是自知理亏所以想弥补一下转移注意力的心态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20-8-20 22:52 |只看该作者
    贞观元年六月戊申,唐太宗在宫中与侍臣论对历代兴废得失。左仆射萧瑀曰,纣王无道,武王兴兵征伐并灭掉了他;周和六国没有罪恶,而秦始皇又把东周和六国吞并掉,以臣观之,他们得天下虽然相同,失去人心却各不相同。太宗正色道,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周得天下之后,增广与修养仁义;秦得天下之后,益加崇尚诡诈与武力,所以,他们的长短得失就截然不同了。大率取得天下时可以悖逆常理,守护天下却不可不柔顺也。 萧瑀连声自责道,愚臣的见识远远不及陛下!    一有闲暇,太宗就思摩品味萧瑀这几句话,这个武德旧臣,玄武门之变时就骑墙两可,温温吞吞不利索,如今又说这等话来,莫非对我贞观朝暗含讥刺?嗣后,每见萧瑀,就觉得他视瞻不正,步履倾仄,举止畏葸,言语闪灼。终于,在十二月间,坐实他一件错事,免了他的官职。
    白昼当朝理政,谘议万端;晚间招贤访谈,通宵达旦;梦里推锋喋血,骨肉相残,把个太宗皇帝弄得头昏乏力,膳食少进。入腊日,偶感风寒,先是战栗鼓颌,继而热如燔炭,奄至三日,突然神昏厥逆,一缕魂魄飘摇而去。
    太宗在飞升之中,无比的逍遥快活,做皇帝哪有这般飘飘欲仙之感!忽地来到一座黑黝黝的山涧,越往里去越觉得阴森可怖,寒气彻骨;格呀呀洞门大开,里面的灯燎跳闪着蓝光,灯影下摆一书案,书案后坐一官人,倒也五官周正。官人离坐拱手略拜道,早知圣上驾到,小官却失远迎,有憾职责限碍,还望皇上恕罪。
    太宗一时惶惑,敢问足下何方神圣?官人赧然一笑,陛下折煞我了。我乃山西蒲州人氏,姓崔,小字子玉。今秋入闱,得中二百八十四名进士,皇上钦点蒲州滏阳县尉。原是耕读人家,求得劣微功名,不支养家糊口。五殿阎罗王念我苦读诗书,有些小文采,就委我这个判官差事。如今在阴阳两界行走,噍得双份薪俸。阳世间你是万乘至尊,我当三拜九叩,山呼万岁才是;无奈刻下处幽冥之中,阎君令我取谳于你,还望陛下屈尊就问。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20-8-20 23:46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0-8-20 22:52
贞观元年六月戊申,唐太宗在宫中与侍臣论对历代兴废得失。左仆射萧瑀曰,纣王无道,武王兴兵征伐并灭掉 ...

讲鬼故事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20-8-21 07:25 |只看该作者

本来就是瞎扯嘛
或可见唐时人对太宗的认知
这是根据敦煌残卷的内容涂抹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20-8-21 21:12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0-8-20 22:52
贞观元年六月戊申,唐太宗在宫中与侍臣论对历代兴废得失。左仆射萧瑀曰,纣王无道,武王兴兵征伐并灭掉 ...

这是接《西游记》上了?

我记得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这才引出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20-8-21 23: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泌水 于 2020-8-22 08:01 编辑

   
    太宗这才知道面前这个判官,乃是自己治下的蒲州一名小吏,不觉胆子大起来,便道,阳世间一帝王赴阴受诘,难道是一判官能问得了的么?五殿阎君何在,我要见他。崔子玉心中十分不快,皇上有所不知,阎君的事务比你忙上万倍!想这隋唐乱世,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道烟尘,冤杀了多少百姓,横死了多少强梁。阎罗殿设下十司,十司皆有判官,诸司所积生死文簿充栋及檩;人人的死来生往,留难转世,十司判官都要细推明注。纵观种种因果,皆是帝王不善治国,视黎民如草芥,驱官吏如虎狼;官逼民反,烽烟四起,凶悍者跳浪于锋刃,卑弱者填埋于沟壑,河、淮至海千里赤地,鸡犬之声断绝。都为帝王一家之富贵,亿万生灵遭此涂炭。阎君每念及此,无不击节愤叹!太宗生前所造之孽,料你扪心自知。贞观以来,阎君察你宵衣旰食,敬勤国事,犹有可圈点处,不忍言若秋霜,威若霹雳凌辱于你,故而遣我和颜细询。孰知太宗不体阎君善意,反具骄横之气,实乃大失阴司所望!
    太宗闻此,汗出沾衣,屈身拜道,恕寡人识见寡陋,辜负了阎君体恤之意。子玉判官只管问来,我当一一答复。
    崔子玉款言道,自你辅佐高祖举义,征战杀伐所毙人命,皆由天时岁运所致,此不怪你。武牢战后,弃义诛了窦建德,背信杀了王世充,你有何辩?太宗嗫嚅道,这二人死于非命,皆由我致。窦建德送至长安,父皇念其不杀叔王神通,不辱姑母长公主,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亦出面力保,李世勣并多次告求。是我求功心切,无视羁縻之计,妄杀了夏王,致山东兵戈再起,两年平乱,折损无数;王世充洛阳被困,我曾许他降后不死。流于蜀地途中,是我知会独孤修德尾随监送,如有反状,就地诛杀;不想修德急于报父之仇,竟把世充弟兄乱刀砍死;其余兄弟子侄赴蜀途中被杀,我也知情。
    崔子玉点头道,无怪乎窦、王二人每见我都泣诉冤枉也。尔今王能自白,无非负心二字,此皆不为紧要。你可知复有人久审不离原辞,日夜号呼,称诉冤屈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20-8-21 23:04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8-21 21:12
这是接《西游记》上了?

我记得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这才引出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甭诱我入彀了兄弟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20-8-22 14:43 |只看该作者
    太宗闻子玉追问,不由得低下头来瞬目细度,吾实不知,还望子玉明示。  崔子玉沉声说道,武德九年六月,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是何人所为?,太宗仰答!      一言入耳,太宗如杵在心,如鲠在喉,气噎语幽道,个中诸多缘由,实难详述,但愿子玉容我与兄弟见面,逐一开释。子玉冷然道,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及两家十子俱为厉鬼,钩牙锯爪,面目狰狞,日夜号呼,隳突于阴曹。屡经阎君劝慰,允其转世富贵,争奈父子十二鬼,但求一见秦王,剥皮剔骨,以报仇冤。我亦百思不得其解,彼时孺子何罪,太宗岂忍见其引颈喷血耶!
    太宗无以对。良久啮齿道,是非得已也,不杀兄弟侄辈,我命亦不得安固,大唐盛世何由开创。今天下安辑,众生喁喁,祈盼太平,吾适值盛年,正可为国家尽力;设我早殁,将不知几人称王称霸,山河四分五裂,河清海晏何可期哉!万望阴司续我阳寿,某必夙夜匪怠,倾心理政;慎诛杀,秉善行,以赎前愆。诸事更仰仗子玉周全!
    崔子玉秉笔录毕太宗所言,呈于太宗一阅。殿内灯光幽暗,太宗方寸已乱,不及细览,慌忙按下指印,涕零再拜道,阎君有再造之恩,子玉有好生之德,如蒙赦宥,世民没齿不忘!  子玉收起供状道,陛下稍候,待我呈于阎君批复。须臾而回,当殿念道,大圣灭族安国,情有可原,着判官崔子玉恭送回朝!

    崔子玉执太宗手送于殿外,佯笑曰,素知陛下阴鸷无信,臣返于阳间仍受陛下节制,臣已预为削足适履之计矣。好在阎君重用于我,阴司备位已久,与陛下不期复可相遇。吾一生坦荡磊落,何惧皇帝欲加之罪哉!凡天地间万事万物,幽冥中皆有巨镜照临,善恶纤毫不爽,尚望陛下好自为之。止于阴阳限界,恕臣不能远送!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发表于 2020-8-22 18:24 |只看该作者
武德九年六月,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是何人所为?,太宗仰答!  
=================================================
“太宗仰答! ”这句是崔子玉的话吗?如果是,就不能称李世民叫“太宗”、

太祖太宗,是庙号,庙号跟谥号一样,都是死后才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20-8-22 18:55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8-22 18:24
武德九年六月,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是何人所为?,太宗仰答!  
============================== ...

或许阴司预知其庙号欤?
又被你抠个豁儿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20-8-22 21:16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0-8-22 18:55
或许阴司预知其庙号欤?
又被你抠个豁儿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020-8-22 21:34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8-22 21:16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嗯嗯,这三条你都占着了。
我忘了庙号这一着了,只想着崔子玉发威时称呼李世民啥好呢。
皇上,圣上,陛下,似乎都不大合适,因为身份特殊嘛。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20-8-23 08: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泌水 于 2020-8-23 13:50 编辑

    子丑逢交,太宗方寤。使臣环拜欷歔,长孙皇后喜极而泣曰,太医如此神手,一剂四逆加人参汤下咽,辄得圣上复苏,此阖家之洪福,天下之大幸也!太宗声息低微,朕极疲倦,卿等且退下罢。
    将息数日,太宗临朝,首问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曰,速查蒲州滏阳县可有一名崔子玉的县尉。果如是,敕即来京。不数日,崔子玉随旨到京,入宫舞蹈参拜,匍匐于地不敢仰视。太宗三致意为谢,子玉竟懵然莫知所以;太宗晓以阴司之事,子玉曰,臣实不知也。往日夤夜,臣昏不知人,家小惶恐万状;待臣醒来,一如素常,泯不知梦中所历也。太宗反复探问寿限之事,子玉窘迫再拜道,此似是天机,陛下与臣未可穷达也。 太宗益叹。    宴子玉于后宫三日,超迁蒲州刺史兼河北二十四州采访使,洵官至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金刀五十,绢千匹。子孙显贵,世无罔替。    子玉自此之后,朝野莫不拜敬,举手投足皆如神灵在身,达官显宦折节曲意交之。子玉暗叹曰,无预朝政,无畏霸凌,何人可拟吾之尊荣乎!

    糊涂乱写到此收笔。见人家小说话本都拿诗词煞作,俺也画虎刻鹄弄一首打油诗吧。
                               山河百战挂征袍,
                               关陇王气耀秦郊。
                               拼却虎力望丹墀,
                               死保龙脉向碧霄。
                               刀枪原可铸犁锄,
                               弓箭正宜磨纸刀。
                               却幸舍人非他管,
                               才得洗刷认前朝。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2020-8-23 12: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20-8-24 17:21 编辑

我喜欢的三部历史传记小说:

一、姚雪垠的《李自成》(修改版)

二、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

三、二月河的《雍正皇帝》

至于传记文学圣地的欧美,我倒是鲜有兴趣涉猎,也许是我更喜欢东方文化的缘故吧。

历史小说,特别是传记文学,虚与实的把握尤其重要,过于写实难度大,难免落入所谓正史的陷阱,而过于虚又会给人以再造历史之嫌,所以,以实为根本为主轴,以虚为性格为铺垫,张弛有度,方显力道。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20-8-23 12:13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想写南宋抗元名将张珏这个人,只想剪裁他的归宿这个小段落。之所以迟迟未能动笔,就是无法把握已知的史料,光是关于他的死就有三种说法:在西安用弓弦自缢;被押赴大都凌迟处死;交由宿敌马踏而亡。
这个悲剧人物的震撼点就在于他的死亡。。。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20-8-23 13:23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0-8-23 12:13
我一直想写南宋抗元名将张珏这个人,只想剪裁他的归宿这个小段落。之所以迟迟未能动笔,就是无法把握已知的 ...

写历史题材,我的体会是,既要尊重历史,循从脉络,又要甄别浮伪,存叙情理。
考据太深远,我弄不来;写成小说类型,虽难免华而不实,但省力些。
小说还有一个投机处,见老鹰我本飞禽;见黄鼠狼我本鼠类
热望宋朝拨冗写来。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20-8-23 13:26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0-8-23 12:02
我喜欢的三部历史传记小说:

一、姚雪垠的《李自成》(修改版)

同气相求!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发表于 2020-8-23 21:00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0-8-23 12:02
我喜欢的三部历史传记小说:

一、姚雪垠的《李自成》(修改版)


姚雪垠的《李自成》,很早的时候看过,好像不是全部,因为我看的时候姚雪垠还没写完。
感觉是以歌颂农民革命的历史观写的。所以不怎么喜欢。
历代农民起义都没有什么进步意义,都不会是真正意义的农民革命。

你说的修改版是怎么回事?

我看过日本战国史,关于那个时代的小说,只看过一本写宫本武藏的,书名还忘了。

二月河的几部历史小说,好像翻过,没细看。电视剧也没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