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大家谈】第二期之走近蔷薇盛开《别样人生别样人》研讨 ...
楼主: 大脸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谈】第二期之走近蔷薇盛开《别样人生别样人》研讨会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5-8 19:15 |只看该作者

欢迎书生意气。有你们的支持,视点的天是蓝的。{: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4-5-8 19:15 |只看该作者
过来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4-5-8 19:16 |只看该作者
祝大家交流愉快!{:soso_e163:}{:soso_e157:}
吃饭去了。{:soso_e161:}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4-5-8 19:18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4-5-8 19:07
不可否认的是,蔷薇的亲情散文总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人的某个横断面。

   我说的是人的横断面。 ...

  色总监好!{:soso_e160:}果然出手不凡!{: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4-5-8 19:19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4-5-8 19:10
其实,我不想现在说,所谓定下调子。蔷薇的文字很有看头,比如那篇写母亲的,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甚 ...

烟云大哥说的那一篇,我今天中午看了。
文章描述的内容让人动容。
宋朝修改后的文稿,更为精致。可以与纸媒媲美。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4-5-8 19:20 |只看该作者

抱抱简。{:soso_e178:}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4-5-8 19:20 |只看该作者
大脸猫 发表于 2014-5-8 19:15
欢迎书生意气。有你们的支持,视点的天是蓝的。

视点越办越好才是吸引大家来玩的关键。{:soso_e182:}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4-5-8 19:20 |只看该作者

不急。叶子哥,您慢慢道来。{: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4-5-8 19:21 |只看该作者
书生意气 发表于 2014-5-8 19:20
视点越办越好才是吸引大家来玩的关键。

谢谢书生。{: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4-5-8 19:21 |只看该作者
      另一方面,更大的争议应该是行文上的。
     从此次讨论设置的五个问题去寻找根源,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首先说说文章的立意。写亲情的文字,我们早就习惯了感恩、赞美、歌颂的套路。那么文章究竟是只能表达美好的意愿还是也应该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我个人认为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主流,同时也应该允许呈现真诚的、不怀恶意的亲情解剖。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的立意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父亲那样的生活经历和生存观念只能获得这样的人生意义。这是一个怨不得别人的显然是悲凉的结果。
      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作者的表达几乎是没有任何技法可言的,甚至,就算作者有高超的写作能力也毫无用武之地,何况从很多细节来看,作者的确是一个没有技巧的写作者。正是这种原生态的、任情感自由喷发的行文方式让文字产生了极强的穿透力。不管读者喜不喜欢、接不接受这样的表达,从实际情况来看,作品在吸引读者来读这一点上是成功的。由此可见,写作技巧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它的功能的确可以缩小到可有可无的状态。
      关于文章的真实性与虚拟性,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就此文来讲,出现虚构反而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的讲述欲望一旦打开,就形成了滔滔不绝的洪流,泥沙俱下,不知筛选,良莠不齐的故事一股脑的倾泄而出。这是一个大缺点,因为你是写文章,不是拉家常。作品的整体谐调还是要兼顾的,你不能因为积郁太久而不顾读者的感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间部分作者大有讲不完诉不尽的苦水,结尾时却突然变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表、无感可慨。这是此文最大的缺陷。
      说到文章的道德观,我感到很为难,就此文来说,更为难。因为它是写父亲的,因为父亲根本就不是以一个好人的面目出现。而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被三纲五常深深地影响了。对长辈,我们只能逆来顺受,我们跟长辈讲道德的话,道德永远不在我们这一边。长辈可以打我们,我们却连瞪他一眼都会被视为不孝。所以,我认为道德在这个时候出现是尴尬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子女,我认为能像蔷薇这样把自己淡出女儿的层面,站在旁观的角度公平的来对待父亲,已经是最大的道德了。
      最后说说社会意义。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篇社会意义相当弱的文章,如果说它还有社会意义的话,也仅只是告诉我们,有些命运,当它落到你的头上时,你连反抗的门路都找不到,就算找到了,你还是不可以、不能够反抗。因为有些关系注定你是被圈起来的,你永远走不出去,你走出去了就是越界、就是叛逆、就是不把大多数人放在眼里。
      总之,这是一篇看完后能让你酸、让你痛、让你慌、让你堵的文章。换句话说就是,它能牵扯出你最大的情绪,它能让你真实的感受到文字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震憾!
7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4-5-8 19:22 |只看该作者
西风 发表于 2014-5-8 19:16
祝大家交流愉快!
吃饭去了。

呵,吃饱了有力气减肥。{: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4-5-8 19:23 |只看该作者

问好烟云哥,好久没见你了,怪想你了!
等下你积极发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俺惊艳下哈!{:soso_e112:}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4-5-8 19:24 |只看该作者
大脸猫 发表于 2014-5-8 19:19
烟云大哥说的那一篇,我今天中午看了。
文章描述的内容让人动容。
宋朝修改后的文稿,更为精致。可以与 ...

  六星的好多字,都是可以上纸媒的。我指的是水平,当然有机遇。所以,不以纸媒论英雄也对,以纸媒论英雄也没什么大错,毕竟纸媒是一种认可。蔷薇的文字,胜在敢于直面现实,情真意切,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4-5-8 19: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孤鸿野鹤 于 2014-5-10 20:57 编辑

“当今天我们能平静地、从容地把父亲解读出来时,我想,这一切的一切,对于作者来说,父亲已经被原谅,被理解。
这份宽容,这份理解,不仅是为了父亲,也是为了自己,及自己的孩子。因为上帝给了这个善良的孩子两个好母亲,一个好婆婆……”


对色妞的部分观点持保留意见。
对父亲曾经的恶行,作者蔷薇的态度是指责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的,对受害人梅家则充满愧疚。
种种的纠结萦绕于心,难于化解,她才诉诸文字。对父亲,她不是宽容和理解,而是谴责和痛心。
但她终究不能抛弃垂暮的父亲,依然尽孝。但对父亲有着良知的追究,所以,这篇文字有着可贵的反省精神。

8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4-5-8 19:26 |只看该作者
看过蔷薇的《犟小孩》,很喜欢那里面的父亲和我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4-5-8 19:26 |只看该作者
晴儿 发表于 2014-5-8 19:23
问好烟云哥,好久没见你了,怪想你了!
等下你积极发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俺惊艳下哈!{:soso_e112: ...

  呵呵,我今天是嘉宾,还是不要喧宾夺主的好。{:soso_e112:}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4-5-8 19:27 |只看该作者
我的父亲一直以来就算不得慈祥。
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你们享受的日子还在后边呢。所以有苦活累活我们做,有好吃好穿父母优先,从来如此。
我大姐甚至到了四十多岁还挨父亲的打。
可是如今父亲八十多岁了,依然受到尊敬。
这次过年回家我还和二姐说起,二姐说:童年的教育根深蒂固,直到现在我还依然觉得,有好吃的东西如果老爸还没吃到我就先吃了,是不对的,会寝食难安。
父亲就是父亲,即使全世界都说他不好,他依然是父亲。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4-5-8 19:28 |只看该作者
书生意气 发表于 2014-5-8 19:26
看过蔷薇的《犟小孩》,很喜欢那里面的父亲和我

我也看过,喜欢!{: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4-5-8 19:29 |只看该作者
新石头上的叶子 发表于 2014-5-8 19:21
另一方面,更大的争议应该是行文上的。
     从此次讨论设置的五个问题去寻找根源,是一条可行的路 ...

总之,这是一篇看完后能让你酸、让你痛、让你慌、让你堵的文章。换句话说就是,它能牵扯出你最大的情绪{:soso_e160:}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4-5-8 19: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龙 于 2014-5-9 11:52 编辑

        昨天读过引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为一篇好的散文,首先要做到真,但光有真还不够,必须还能醒脑醒心,或醒世。引文文体而言是一篇纪实散文。散文既是文学,文学性就应该承重。“其言粹然,其言凛然”,凛然应指人生的深度和艺术的深度,引文有几点是不可否认的,一是“真”, 二是“新”,三是“细”,四是“素”。在此,我非常钦佩作者的勇气,笔调我很是欣赏,不做作。但切入点、表达方式等存在问题,是否与当时的写作心态有关?

     一个人要活总得活出点精神,文字也是如此。 而作为写作者,如果思考一个自己没看清楚的东西还称不上“真实”,可以叫“真”,却没落到实处。不真实,就难有撼动人心的力量。从文学的层面上而言,散文就是宽而博的,说通俗点就是“包容”。在这点上,作为当事人纠结和“恨铁不成钢”的心绪我完全可以理解。若用“伦理道德”去审度作者,也大可不必。我只希望作者能有更加阳光和包容的心态去创作,并将“阳光”与“包容”融进文字,如此,其言才凛然,文章才更有力量。

     下面首先梳理一下文字:

      一、父亲儿时缺乏父爱,也未曾感受到人间温暖,受过父亲与他人(何五)的虐待和欺辱。幼小心灵埋下仇恨的种子。

      二、狠批恶斗他人“梅老三”,缺乏对子女的关爱,原因:1、特殊年代造就了愚忠或愚昧;2、儿时的遭遇和成长过程塑造了残缺的人格。在这些问题上,我读到更多的是作者对父亲本身的“批判”,至少作为子女对父亲给予过什么关爱文中没有任何交代。若有了这些交代和铺垫,文章的结束语才更有说服力。也许正如作者开篇所言,取决于“态度”。“批判”可以有,但这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终目的。此为瑕疵之一。

      三、“梅家素以仁义著称”,事实上,个感却并非如此。“梅家人总是毫不犹豫的扯断胶管。”不仅梅家,村民也是如此,陈年老帐耿耿于怀,以怨报怨。“我们家在村里是被孤立的,只要有田的地方,我们家放田水时,别人都不许我们家水从他们田里过”。一人之过,秧及全家?如此行为,又怎能让人格畸型的“父亲”改“善”?对加深“父亲”的人格扭曲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父亲”是以怨抱怨,而这些村民难道不是如此吗?作者在人的这种劣根性方面(包括对父亲影响)并无作延伸思考,而是把责任都归于“父亲”,也没给读者一种任何提示。这篇文字并非小说,而是散文,而叙中有议是散文的特性。就文章思考的发散性而言此为瑕疵之二

       因此,父亲的自我封闭及晚年的疯狂偏执,其实还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与人们的“包容”有关。内心世界他是孤独的,对世间充满仇视,之所以不求人,在外不为妻子撑腰和辩白,是因为在“批斗”的认知上他也许已经明白自己的错,只是不愿表露而以此方式来保护自己罢。人格上的扭曲,以及村民对自己的不谅解与仇视,导致他到晚年依然是自暴自弃,以酗酒和对继母的粗暴方式来发泄,对人生完全丧失希望和信心,包括亲情。这些问题个感作为儿女应该多去思考为好。


          四、“继母只要轻轻一推他,他就站立不稳,继母还得拉着他”,由此可见,曾经作“恶”的父亲已经转换为“弱势”人,此时迫切需要的正是儿女们的亲情和爱来感化,而不是抱怨。成年后的姐弟是否让自己父亲真正感受到了来自子女的温暖?我相信作者是个善良的人,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子女,面对已经年迈的父亲,自己拿出了多大的“容量”去包容?“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否内心不再有儿时“怨”的延续而有了思想上的成熟,及自我调整和更多的“包容”?之于这些,作者也没有给读者提供相应的留白处 。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父亲”自幼缺乏“爱”,人格因此扭曲,做过许多“恶”事。他是一个被灵魂所遗弃的人,最终,也是被世人所抛弃的人,被自己儿女放弃的人(精神层面的爱)。

         “父亲”果真一无是处?身上毫无人性的闪光点?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不敢妄自揣测作者写作的初衷,也无需拔高到“道德”高度。我只想谈谈个人的写作态度与方式,作为一篇纪实散文(记人散文),首先应该客观地描述一个人,呈现给读者的人物应该是立体的,客观的,有血有肉的,应剔除掉先入为主的主观性的意识,或说一个人不仅仅只有“恶”的一面,应该还有其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相还原。

      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直到文章的最后结束,作者有关父亲的“好”或其担负过的责任我未曾读到过一句。是否缺乏客观的一面?是否与作者的情绪和态度有关?对不起!我不想对人,但这个问题无法避免。(据悉,作者的学费父亲都担负着,为这个家庭曾经付出过很多,为什么文中没有提及父亲人性中的另一面?只字未提。)我并非指责作者,而是想阐述自己的写作观点,我们应该客观地把控手中的笔,这是写作应有的态度,不要被一种不该有的情绪左右。换言之,既然主题是“记我的父亲”,就应该将“父亲”较全面的形象刻画出来,作者也有这个文字能力。为什么仅有“恶”,让父亲仅仅成为被“批判者”?这本身就已经偏离了主题及写作的正常轨道,之于“父亲”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客观的。就文论文,仅写作方式而言,引文在这些方面自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和败笔。(作者的另一篇《感恩父亲节——犟小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爱)

     尽管作者的结束语在阐述自己的中心思想,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就通篇文章而言,因为缺乏一根清晰的主线的贯穿,犹如有了一根针,却没有一根穿过针头的线。因此,难以消除读者对立意的质疑,也力不从心。事实上,“父亲”的描写太片面了,给读者呈现的只是一个“半边脸的父亲”,远不能令读者心服。这二点也正是引起读者误读和争议的关键所在(衍生问题“伦理道德”)。

   
      此文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也许只有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而已。起码,从正文中我很难读出“包容”与“爱”(或许写作手法及表达方式问题,抑或我的解读问题),至少也没有读出站在子女的角度去为“父亲”作出多方位的思考或反思。之于一篇散文,这些是不是值得我们去考量?我想,如果能映射出人性的闪光点(作者通过文字彰现“包容”),是否更应值得我们称颂?这与标榜“道德”无关。
     

     一篇文章因为立意,而将自己所站的位置绝对化了,就出现立场问题,情绪也难以把控,最后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基本脉络,或思维走向,随之就会衰减应有的客观性和包容性,导致作者的思维走向狭隘,甚至走进死胡同,因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感动”和“善与美”。而怎样调动手里的这支笔,也是考验写作者的胸怀和文学眼光的一把尺度。

     故,此文既不是自省的散文,而在令读者醒脑醒心的问题上也是有所欠缺。仅从这个意义而言,该引文至少是一篇不够完善存在大瑕疵的散文。一篇散文即便文字的情节再真,可如果对人物的描写过多的夹带个人主观性,缺乏全面和客观性,也就意味着“失真”,就不叫“真实”。而缺乏明确的中心思想和积极向善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可取的,至少对社会意义和真正爱好文字的人而言。

    人首先活有阅历和精神,才能有包容,有了包容,文字才有可能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如果文字中只显现“真”而缺乏“真实”,就意味着失去精神层面上的“善与美”,这就违背了我们的写作初衷和宗旨。由“恶”而衍生“善”应该是每一个写作者应该追求的精神境界。这并非夸夸其谈,既然爱好写作就理应在精神上有所追求或有往深处走的念想。能写到怎样的深度,这与人生阅历和文学素养有关。


        散文就是说话,说人话,说健康人的话,说有骨气的话,说有启发人、感动人的话。这样的文字就可以归入到好文章的行列。引文欠缺的恰恰就是“启发人、感动人”的话。


         让读者仅仅读到人性“恶”的一面,这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更不是写作的终极目的。写“恶”只是为了更多的“善”。(事实上,自己亲生的“恶父”也是一个特殊时代和特殊家庭造就的,一个在复杂的历史背境下而导致的受害者)

      人,都有双面性,“善”的一面有时往往会被我们长期形成的“固定心绪”所忽略。

      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散文的境界才有多高。散文的基本三要素,想清楚,看清楚,表达清楚。而这些都需要人生的感悟。因为思想不是想出来的,是人生沉淀的精华。“厚德载物”,就蕴含着“包容”。某些东西如果连自己也没看清楚,又如何能正确、完整地表达清楚?又怎能醒心醒世?如果把没看清楚的东西呈现出来渲泄自己的情绪,也无可厚非,但也无益,尤其是记人散文,更应慎重为好。

      我相信,只有“包容”的文字才会更有力度,才能承载更为厚重的东西,而让人加深思考、受益和敬重。

      以上只是个人对引文的一点看法,意在论文。若无意中有对作者的冒犯,请见谅!最后,感谢作者提供了这个令我们去深思的话题!也祝作者家庭祥和、幸福!  





14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4-5-8 19:30 |只看该作者
晴儿 发表于 2014-5-8 19:28
我也看过,喜欢!

{: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4-5-8 19:30 |只看该作者
新石头上的叶子 发表于 2014-5-8 19:21
另一方面,更大的争议应该是行文上的。
     从此次讨论设置的五个问题去寻找根源,是一条可行的路 ...

叶子哥的这个点评,更为客观一些。

今儿我利用零碎时间看了蔷薇的一些作品
我震撼了!被她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震撼了。
但从这些亲情系列的文章,我也发现,生活中的“爹”并不都是面目可憎
他也有柔情的一面。
这样来看,这篇文章,作者选取的素材是不是有些偏颇了呢?
这对于"爹"形象的塑造,是否失去公允客观而显得不是那样“饱满”?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4-5-8 19:30 |只看该作者
蔷薇在情感版感恩节,还写了这篇http://www.bdlx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1478【感恩父亲节】犟小孩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4-5-8 19:30 |只看该作者
孤鸿野鹤 发表于 2014-5-8 19:25
“当今天我们能平静地、从容地把父亲解读出来时,我想,这一切的一切,对于作者来说,父亲已经被原谅,被 ...

窃以为,孤鸿的自省精神说得到位!{: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4-5-8 19:31 |只看该作者
北原 发表于 2014-5-8 19:27
我的父亲一直以来就算不得慈祥。
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你们享受的日子还在后边呢。所以有苦活累活我们做 ...

父亲就是父亲,即使全世界都说他不好,他依然是父亲。{:soso_e163:}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4-5-8 19:32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最好少些寒暄,直奔主题。

其实该文最大的争议,不是文本技巧方面的问题。
否则不会出现诸如“有悖人伦”之类激愤之词。

欢迎对蔷薇文章持否定观点者发言。
清晰地陈述你们的观点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4-5-8 19:33 |只看该作者
北原 发表于 2014-5-8 19:27
我的父亲一直以来就算不得慈祥。
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你们享受的日子还在后边呢。所以有苦活累活我们做 ...

简说的,也是我们那个年代司空见惯的
家里的好吃好喝好穿好戴都要留给那个挣钱养家的男人
即使他在家里肩不担担手不提篮
但这也是天经地义的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4-5-8 19:38 |只看该作者
卧龙 发表于 2014-5-8 19:29
昨天读过引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为一篇好的散文,首先要做到真,但光有真还不够, ...

  感谢卧龙先生的认真读文,虽然我不是全部同意其观点,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讨论问题的态度,很认真的态度。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4-5-8 19:39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有这样一个父亲,我肯定做不得蔷薇这样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4-5-8 19:40 |只看该作者
孤鸿野鹤 发表于 2014-5-8 19:04
希望参与讨论及跟帖讨论者,都认真读过原文。
这是对作者的起码尊重,也是对本次活动的尊重。

{: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