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24:心怀感恩向前行
查看: 18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24:心怀感恩向前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9-9 03: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写在前面】心怀感恩向前行

  2012年夏,国家出台政策,对曾经担任民办教师但因故未能转正人员进行适当补助,前提是本人提供相关书证。
  那是,继父因尘肺去世才半年多,为了不让母亲伤心,我和妻子把老人家接到沈阳与我们一起生活。得知要发补助,母亲高兴得不行,说国家没有忘记她们。
  妻子跟婆婆开玩笑,说每年才补助六百块,也太少了些。母亲说,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还记得我们。
  知足,感恩,不和往事纠缠,认真过好当下,是母亲一贯以来的生活态度。从她嘴里,很少听到对生活或生命的抱怨,在她看来,一切挫折或苦难都是理所当然,就像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
  母亲常讲,天大的事,熬一熬就过去了。想一想,还真是这个理儿。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难免会有风雨或坎坷,如果事事计较,或者杞人忧天,不是日子过不下去,就是自己活不下去,最终只能走上自毁前程、自我了断的绝路。
  见过我母亲的朋友都说,老太太好慈祥,笑起来好灿烂,说话干脆利索,并且充满正能量。我想,这都缘于她那豁达的生活态度。

  2021年4月11日晨草于河北石家庄





  二十四

  谭世英非常喜欢教书这个职业,从没想过要中途退出。
  教书的前半年,也就是一九六四年秋季开学后的四个来月,谭世英始终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教学和学生身上。
  那段时间,谭世英每天起得很早,吃过早饭出家门时,经常天还没亮透。担心妻子一个人路过赵家岩李氏祖坟所在地、那个叫团田的地方时害怕,李良胜总会送上一程,送过团田不说,还要送过与团田紧挨着的那片松林,一直送到那个叫桃湾的地方,才放心地让谭世英往更生小学方向走去。
  到了学校,谭世英除了备课、上课,还要抽空到学校附近的学生家里走访。当时,农村人不重视教育,时不时就有家长强行要求孩子退学。谭世英很着急,总想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学生多读几年,最好能读到小学毕业。她上过高中,知道上学读书对农村孩子意味着什么,那可不仅仅是学会写自己名字和会算账那么简单,多读几年书,就多了几份走出大山、跳出农村的可能性。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谭世英班里的学生,但凡多读几年,或者干脆读毕业,甚至考上初中的学生,后来都很有出息。比如生明堂生产队的卢建华,现在是青海西宁有名的企业家;梁家生产队的梁合森,后来当了医生,如今定居重庆;徐昌万、李善月两人发展得也很好,后来分别当过子弟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这些有出息的学生当中,谭世英跟自己五个孩子提到最多的,是只在她班上读过一年级、家就在更生小学所在地生明堂的卢建华。
  卢建华在更生小学读了一年,转学到其二舅任教、与胡家公社相邻的凤山中心小学,随后分别到胡家中心小学、岳溪中学完成初中和高中学业。进入社会后,卢建华及其二弟卢建忠、小弟卢建峰,经过多年打拼,在青海西宁打造出了市值过亿元的企业,成为更生大队走出去的最成功的企业家。
  一九六九年冬,谭世英再次怀孕。
  次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李良胜、谭世英夫妇的第三个孩子、大女儿李建英出生了。考虑到大哥大嫂的女儿李善芝一直跟着一起生活,夫妻俩一商量,决定称李建英为二女儿,大女儿的位置和称呼留给李善芝。
  李建英的出生,成为谭世英最终离开心爱讲台、辞去民办老师的一个重要理由。
  离开更生小学、回归赵家岩生产队务农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事,让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的谭世英不得不考虑离开她十分喜欢的三尺讲台。
  这件事情,与一床棉被有关。
  那是一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一切都按计划供应,棉被属于稀缺物资,自然不能例外。
  因为经常在学校加班,有时还要夜宿学校,谭世英急需一床棉被。在其他途径无法办成的前提下,她通过更生小学这个平台,经胡家中心小学黄继生校长多方协调,终于搞到一床棉被。
  不料,这床棉被,竟然成为别人攻击李良胜的一个重要把柄。
  谭世英的新棉袄到手不久,有人开始造谣,说她的丈夫、赵家岩生产队长李良胜以权谋私,用手中的权力给自个儿老婆整了床棉被。
  当时闹得很凶,又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赵家岩生产队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当然是李家大院和李氏后代之外的人,甚至要求批斗大多数人都认可和拥戴的“糯总理”李良胜。
  无奈之下,谭世英只好把胡家中心小学黄继生校长请到赵家岩生产队,当面说清了情况,闹事者才极不甘心地收场。
  这件事,成为谭世英退出民办老师队伍的一个重要诱因。
  另外,随着孩子的增多,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谭世英不辞去民办老师回生产队挣工分,那个家难以维持。
  那时的民办老师工资很低,每月只有十六元钱。这笔钱,在当时看起来似乎不少,但不足以维持李良胜、谭世英夫妇和孩子们的正常开销。
  事情明摆着,李良胜中过风,右手略带残疾,没有办法砍柴弄柴,一家五口做饭炒菜、煮猪食的燃料来源,只能通过花钱买煤炭来解决。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谭世英教书每月挣回的十六块元钱,几乎只能用于购买煤炭。如此一来,家里的其他开销就成了问题,仅靠李良胜干活挣工分钱,显然还有很大缺口。
  两口子权衡利弊,再三商量,最终决定谭世英辞去民办老师,重新回归家庭,重新回归农民身份,重新回赵家岩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
  这就样,一九七〇年秋,教了六年小学、送走一个毕业班的谭世英正式“解甲归田”,结束了让她无比怀念的教书生涯。
  若干年后,当年和谭世英一起参加工作的民办老师,无论初始文化层次高低,哪怕只是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六年级)毕业,只要坚持到底的,纷纷转了正,成为有事业编制的正式老师,退休工资高达数千元。
  这些转正的民办老师中,有不少是谭世英当年一起教书的同事,包括如今位于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胡家村胡家院子的李有湖、李善文,还有谭家院子的谭强书,以及吴光万、曹元召等人,都享受到了民办老师转正的政策红利。
  进入老年特别是年过七旬之后,时不时的,总有人以关心的口吻拿那些一直教书、后来转正的民办老师刺激谭世英:“看嘛,某某某学历没你高,当年教书也不如你,可他现在的日子可好过了,每月好几千块退休工资。你就是没那个命啊,假设是运气好一点,如果你一直坚持教书,现在每月退休工资也好几千,可能还比他们还高。哪像你现在,养老保险加老党员补助,每月不到三百块钱,这待遇,差距不是一般的大,那是相当大啊。”
  还有人直接问谭世英:“当年放弃当民办老师,选择回家种地,后悔吗?如果你知道后来民办老师都会转正,并且转正后待遇这么好,你还会选择离开学校、回到家里种地吗?”
  面对这些略带嘲笑的所谓“关心”,谭世英基本不予理会。在她看来,生活就是生活,没有那么多“假设”;命运就是命运,没有那么多“如果”。当初选择退出民办老师队伍,真就是为了抚养孩子和顾全家庭。为了孩子为了家,为了责任为了爱,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有什么好后悔的?
  二〇一二年,国家出台政策,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曾经从事民办老师工作、后因各种缘由未能转正的老师进行一性补贴,每年七百元,谭世英教了六年书,领到四千两百元现金。对此,谭世英很满足,拿到补助那天,她高兴得像个孩子。

  【温馨提示】《您好,谭世英》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现有部分图书待售。该书定价36.8元,快递费10元,每本合计46.8元。有意者请联系星空,电话:15642756106(微信同号)。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9-9 13:28 |只看该作者
老母亲笑得真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9-10 03:46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9-9 13:28
老母亲笑得真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