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61:以一本书的名义致敬母亲( ...
查看: 2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61:以一本书的名义致敬母亲(代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10-16 03: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一
  公元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日,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我那一生经历坎坷、命运多舛的母亲谭世英女士,将迎来她的八十大寿。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母亲八十大寿,对于老人家的三男两女五个子女而言,绝对是件必须认真对待的家庭大事。
  对此,母亲并不怎么在意,再三表达了“不做大寿”“不要客人”的想法。
  问其原因,主要有三条:其一,晚年幸福与否,生活是否开心,跟做不做寿没有多大关系;其二,孩子们天各一方,各有各的事情要忙,没有必要来回折腾;其三,七老八十的人了,不喜欢热闹和嘈杂,平平淡淡、安安静静就好。
  兄妹五人当中,我排行老四;兄弟三个中,我年纪最小;怎么给母亲庆贺八十周岁生日,显然应该由两个哥哥和姐姐定夺,我和小妹只需听令而行。
  我需要考虑的,是自个儿能力所能及为母亲八十大寿做点什么。
  带母亲去旅游?是个好主意。母亲不止一次提及想去成都,说那里有她多年未见的亲戚,还有一位身为著名科学家的高中同学。生日前后带她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老人家一定会很高兴。
  买几身好看的衣裳?也可以考虑。母亲思想比较新潮,喜欢穿款式新颖、颜色艳丽的衣裳。不过给母亲买衣裳这事似乎不用我操心,我老婆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
  届时请假回去陪伴母亲一些时日?这个可以有也必须有。已经想好了,母亲生日前后,只要单位没有十万火急的事,一定请假回去陪陪老人家。作为“奔五”的“七〇后”,我们这一代人早到了且行且珍惜的年纪,父母健在已是莫大的幸福,哪敢不格外珍惜?
  除了这些该做能做也一定尽力做到的事,作为母亲最疼爱最信赖也最引以为傲的幺儿,我还能再为老人家做点什么更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思来想去,似乎只有一件:写一本书,一本专门写给母亲的书,一本公开发行的书,一本可以作为家史代代相传的书。
  写书或叫写文章并非我的本职,亦非什么强项,业余爱好而已。但倾力为母亲写一本有情感有温度的书,我有这个底气。
  更何况,这些年来我已经写了不少关于母亲的散文和随笔。记录母亲引领鼓励我在部队成长经历的《那些从未对妈妈说过的心里话》八十三篇十一点九万字,记录母亲生平大事小情和生活点滴的《母亲在沈阳》一百一十三篇十八点五万字,其他还有一些关于母亲的〇散文字。
  应该说,为母亲写一本书的基础已经具备,只要用心构思、细心写作、精心编排,相信能够写一本专属母亲的书来。
  于是,才有了这本以第三人称口吻讲述母亲生平故事的纪实性文集。
  属于什么题材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想以一本书的名义,向我那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致敬;我只想通过这本书,让世人知道神州大地上曾经有一位叫谭世英的中国母亲。
  本书策划、写作、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家人、亲友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尤其是知名女诗人轻柔的霞(本名孟峻颖)、战友武琳女士贡献了很好的思路和建议,武琳还用心写了序言,在此一并衷心表示感谢。


  二
  都说父母健康是儿女最大的幸福,对此我们兄妹五个深有体会。
  生父李良胜去世得早,至今已整整四十年;对我恩重如山的继父李启中,因在小煤窑劳作多年患上尘肺,于八年前离开人世。命运多舛、个小瘦弱的母亲看似弱不禁风,实则坚韧坚强,并且爱好学习、心地善良,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继父去世时,母亲已经七十二岁了。往后这些年,老人家心态平顺柔和,注重锻炼养生,日常生活规律,除了脑血管老化导致偶尔头晕,身体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正常。
  二〇一二年元宵节刚过,也就是继父去世一周后,母亲跟着我和妻儿到沈阳共同生活;二〇一六年初,母亲去合肥帮小妹带孩子,偶尔去同在合肥的大哥大嫂家住一些日子;二〇一八年夏天,我的小外甥小学毕业,母亲完成带外孙子的使命,来石家庄继续与我和妻儿一起生活。
  作为20世纪50年代末县一中的高中生,母亲年轻时还在村小教过书,算是个文化人,很多事情看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但在生老病死这件事上,母亲多少有些唯心,把落叶归根、尊崇土葬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十多年前就按老家风俗为自己准备好了寿材寿衣,早早地规划和料理着后事。
  大概二〇一七年春节前后,母亲多次和我提起要回老家定居,说是岁数大了,长期在外面不是个事儿;又说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对她很好,自己没什么委屈,也没什么不习惯,只是老家寿材寿衣都准备好了,没有必要给在外面打拼的后人平添很多麻烦。
  母亲的心思,我懂。老人家担心客死他乡,更担心归天后被送去火葬。对像母亲这个年纪的农村老人而言,最终回到故乡、回归尘土,绝对是天大的事情。
  正是读懂了老人的心思,二〇一九年夏天,当母亲非要跟着前来探望她的大弟弟、我亲大舅回老家定居时,我没再劝阻和挽留。
  因为我深知,孝顺孝顺,有时顺比孝更为重要。我和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达成共识:只要老母亲开心,她想怎样就怎样。


  三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此话一点不假。
  想来是岁数大了,七十五岁以后,母亲的脾气秉性越来越像小孩子,什么都好奇,也容易满足,偶尔还耍点小脾气,很是可爱。
  比如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上旬,我送曾在辽宁沈阳生活十年的岳父岳母回老家定居,因为想给母亲个惊喜,事前并没有告诉她。等到在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街上相见,母亲在高兴的同时,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我手背,笑着小声责备着:“回来也不打个电话……”
  因为休假时间短,我连母亲的租住屋都没去,便急匆匆地赶回山上老家,快马加鞭地协助岳父岳母清扫闲置多年的房子,协调办理重设水电线路、安装网络等事宜。我邀母亲同行,老人家毫不掩饰她的“醋意”:“你又没时间陪我,我回山上干啥?”
  我在山上忙乎那几天,母亲回过老家两次,但每次停留时间都很短,逛一逛,吃顿饭,不管我岳父岳母怎么挽留,只要有车到镇上,她准会随车前往。
  我和母亲开玩笑:“你幺儿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您就不想在老家多待两天?”
  母亲依然毫不掩饰她的“醋意”:“你这么忙,哪有时间陪我?我在这里还让你分心。”
  当然,这并非母亲的真实想法,顶多算是母亲想和儿子亲近却又亲近不上而引发一点小抱怨。实际上,母亲很清楚我此行的主要任务,再三叮嘱我把事情想得细一些,尽最大努力把岳父岳母安顿好。
  作为多年的邻居、如今的亲家,母亲和岳父岳母一直相处融洽。她经常教导我要把岳父岳母当亲生父母孝顺,甚至要比对亲生父母还要好;还说人家把女儿嫁给你,小儿媳对我又那么孝顺,你没有理由不善待你的岳父岳母。
  正是因为母亲的理解支持,那几天我才敢暂时“冷落”她老人家,把主要精力用在帮助岳父岳母重新安家上。


  四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六日七时许,抵达老家后的第五天,在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附近晨跑回来,我没回头天晚上休息的旅馆,第一次去母亲的租住屋。
  母亲很高兴,也不问我吃没吃早饭,着急忙慌地给我煎鸡蛋、煮面条,还一个劲儿地让我多吃点,生怕饿着自己的幺儿。
  吃过母亲煮的面条,回旅馆收拾好行李,再次回到母亲的租住屋,看见老人家要手洗衣服。
  儿子在身边,岂能让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动手?洗完几件衣物,才知道水有多凉,才清楚用手拧干大件衣物有多费劲,才明白母亲一个人在镇上租房居住的日子有多清苦。
  再看看房内的陈设,不仅没有洗衣机,电视、热水器等基本生活电器通通没有,网络宽带更是无从谈起。面对此情此景,身为人子,真觉得羞愧难当。
  之前的七八年,母亲跟着儿女在城里或城郊生活多年,早已习惯家用电器齐全的日常生活,包括对网络和智能手机也已形成依赖,猛然再过这种无电视、无网络、无洗衣机的日子,母亲肯定不适应。
  三个月前,母亲跟着大舅回到老家后,考虑到山上老家农村没什么人,生活也不方便,遵照母亲意愿,我们哥仨出钱在镇上租了房子。打电话问母亲有什么需求,说是能做饭、有地方睡觉就行。
  粗心大意也好,粗枝大叶也罢,我们兄妹五个谁也没多想,更没多问,每每在电话或微信中问母亲在老家习不习惯,她总是回答一切都好,不用挂念。
  现地一看,如此生活环境,母亲怎么可能习惯?她不过是担心增加儿女负担、不愿给后人们添麻烦罢了!


  五
  曾经看过一篇网络热文:别让你的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文中诸如“曾几何时,我们的父母变得很听我们的话了,就如同我们儿时听他们的话一般”“害怕孤独重亲情的他们,开始担心自己哪里不对,会让本来压力就大的儿女不高兴”“于是他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对我们说话的语气从最开始的命令,到现在的商量或者征求,更或者有些讨好”“其实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老去,无力再保护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对他们的依赖,从而转身依赖我们”的表述,让人顿悟、让人心疼,让人泪崩。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六日早上,亲眼看到母亲租住屋的简陋寒酸,想想这篇网络热文,无须多说什么,也无须和谁商量,手洗完并晾好衣服后,开始联系买电视、牵有线、连网络……
  在战友和兄弟们的倾力协助下,不过半天工夫,热水器、洗衣机、电视机、浴霸等相继送到,配套的电线、水管等全部重新铺设到位。
  发现母亲的智能手机反应迟钝,我没有犹豫,直接弃旧换新。
  母亲舍不得让我多花钱,说这个不用弄,那个不要整。这一次,我没做听话的乖孩子,自顾自地张罗安排。
  我告诉母亲:今后的日子里,您不要舍不得花钱,更不要总想着为儿女、孙儿们存钱,只要您健康快乐,怎么着都行。
  母亲什么都不说,一如既往地微笑……


  2020年7月17日草于河北石家庄
  2020年9月11日改于河北石家庄

  【温馨提示】《您好,谭世英》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现有部分图书待售。该书定价36.8元,快递费10元,每本合计46.8元。有意者请联系星空,电话:15642756106(微信同号)。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10-18 10:5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0-18 16:0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