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也开一个贴:诗词乱侃
查看: 6564|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开一个贴:诗词乱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4-3-21 2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岭 于 2014-3-21 20:16 编辑

很久没有侃诗词了,手生。然忝为本次活动诗词评委,若不操刀一割,有负南亭的各位大佬和来南亭的各位友友,勉力为之,好在都是熟人,侃歪了,也不至于笑话。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3-21 20: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岭 于 2014-3-21 20:51 编辑

河水清清《春》浅读

淡黄柳/春

江南渐暖。枝上鹅黄软。引得清风来又远。

兀那珠帘谁卷?帘里应怜绿还浅。

正春倦。青丝绾还懒。罗衣淡、似花面。
乍听些燕语忙睁眼。若个桃红,几时开了,香满黄昏小院?


《淡黄柳》是南宋音乐家兼词人姜夔的自度曲,“自度曲”即词人自己创作之乐曲(因为词在古代是用来唱的,词的这种唱的功能后来失传了)而用为词调便称“自度曲”。清清这首词的最大特点就是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素淡。上片作眼于眼前景物的描写而又不是单一的写景,景中有个我在,下片是对主人公情态的描写而又分明有景在,写法上非常成功,景中有我,我中有景。一般人所作,往往在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上用笔,能做到物我合一的难。这首词做到了。唯一不足的是用了去声韵,这个牌虽然是用仄声韵,但以入声为佳,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21 20:15 |只看该作者

《樱花》
猩红一脉出东瀛,小角亭边耀眼明。
夹道花枝才烂漫。漫天香气已传情。
沉沉月下凝甘露,灼灼风前舞瑞英。
灵木应知高士到,轻铺粉瓣伴君行。
《游园春梦》
春游午后沐和风,粉靥迎阳眯笑瞳。
半亩梅樱飞雪白,几行桃杏落霞红。
枝头鸟噪喜林密,亭外花浓叹路穷。
秀色撩人醇似酒,但求长醉此园中。


上面两首是碧天先生的,第一首咏物,第二首记游。用笔、遣词都很纯熟、老练,首联的破题也深契律诗之法,对仗工稳。“猩红一脉出东瀛,小角亭边耀眼明。”不仅是颜色美,姿态也美。
艺术的品格,首先是真诚,是个人体验过、纵深思考过的东西。小说可以虚构,诗不能以假乱真。读罢这两首诗,给人的感觉就是“真”。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21 20:28 |只看该作者
记得当初达人时期调侃过老兄一个帖子,一会儿给帖出来,我找找去{:soso_e157:}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3-21 20:36 |只看该作者
侃的好{: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3-21 20:36 |只看该作者
侃的好{: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3-21 20: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岭 于 2014-3-21 20:41 编辑

春归
文、微风
春风牵远念,晴棹动思归。
江岸黄鹂语,田间紫燕飞。
青红枝上笑,儿女锦中回。

忽见童年戏,登高发虎威。

五言诗最易让人看出漏洞来,七言诗写的薄点没什么大碍,五言诗必厚,薄便少味。胡应麟在《诗薮》中说过“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情,二言景,此同例也。”对照以上诸点,这首诗写的随手了些。“春风牵远念,晴棹动思归。”起句好,胸中情怀呼之欲出。中间二联纯乎写景,略觉单调。结联说是蛇尾丝毫不为过,好像突然和前面的描写脱节了。梅岭浅读,错了请不要介意{: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3-21 21:01 |只看该作者
穿越梅岭 发表于 2014-3-21 20:37
春归文、微风春风牵远念,晴棹动思归。
江岸黄鹂语,田间紫燕飞。
青红枝上笑,儿女锦中回。

能得到梅老师的指点,万分感激,岂有怪之之理{: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3-21 21:23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辛苦了。{: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3-21 22:51 |只看该作者
我来学习{: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3-22 07:43 |只看该作者
微风 发表于 2014-3-21 21:01
能得到梅老师的指点,万分感激,岂有怪之之理

说的不对,请多包涵{: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3-22 07:43 |只看该作者

还请指点{: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3-22 07:44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先生临贴留言,早上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3-22 12:58 |只看该作者
《樱花》
猩红一脉出东瀛,小角亭边耀眼明。
夹道花枝才烂漫。漫天香气已传情。
沉沉月下凝甘露,灼灼风前舞瑞英。
灵木应知高士到,轻铺粉瓣伴君行。

不看题面,我还真不知写的是樱花,出了第一句有点点关联外,其余全无。

咏物诗往往先从被咏之物的形态或者特点着手,对着题面说话。
咏物诗要注意抓住被咏之物的独特性,不要把此物写得象彼物或者雷同于其它物。
其次 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注意由物到所联想、生发的感慨一定要适当,要恰如其分。
这就是咏物诗的度。

其实樱花还是很有特点的。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3-22 13:08 |只看该作者
《游园春梦》
春游午后沐和风,粉靥迎阳眯笑瞳。
半亩梅樱飞雪白,几行桃杏落霞红。
枝头鸟噪喜林密,亭外花浓叹路穷。
秀色撩人醇似酒,但求长醉此园中。

半亩梅樱飞雪白 几行桃杏落霞红  颌联和首联有点景隔。

山水记游包括田园风光 最忌讳的是只有山水 没有感触和联想
好比一首登山的,首联要登山,颔联是看山,颈联还是看山,尾联就身在其中不想归
也许作者真的好趣味,可读者读了却味同嚼蜡。

借楼主的贴发点不和谐的声音。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3-22 14:51 |只看该作者
穿越梅岭 发表于 2014-3-21 20:01
河水清清《春》浅读

淡黄柳/春

评委辛苦,香茶伺候。{:soso_e160:}{: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3-22 16:04 |只看该作者
栏杆 发表于 2014-3-22 12:58
《樱花》
猩红一脉出东瀛,小角亭边耀眼明。
夹道花枝才烂漫。漫天香气已传情。

咏物诗首重寄托,清代的袁枚曾经说过:咏物诗无寄托,直如儿童猜谜。这首诗少的也便是这个。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3-22 16:05 |只看该作者
栏杆 发表于 2014-3-22 13:08
《游园春梦》
春游午后沐和风,粉靥迎阳眯笑瞳。
半亩梅樱飞雪白,几行桃杏落霞红。

本来就是砍吗?欢迎这样的不和谐{:soso_e183:}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3-22 16:05 |只看该作者
河水清清 发表于 2014-3-22 14:51
评委辛苦,香茶伺候。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3-22 16:47 |只看该作者
学习借鉴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3-22 16:50 |只看该作者

问好禅版{: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3-22 20:18 |只看该作者
这样一侃,明白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3-22 21:23 |只看该作者
三棵树! 发表于 2014-3-22 20:18
这样一侃,明白多了。

问好书兄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3-22 21: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岭 于 2014-3-22 21:28 编辑

东风第一枝/春归
河水清清
濂水吹波,远山弄黛,鹅黄染遍新柳。东君跃上枝头,频频向谁招手?
云中燕返,衔些些、绿肥红瘦。歇我窗,问候殷殷,宛转屋前房后。

春如故,葱葱囿韭。人未老,盈盈罗袖。桃拈朵朵芬芳,竹挽竿竿灵秀。
江南烟雨,梦几回、翩翩今又。借一蓑,点化清弦,风情拨来依旧。




词写的很好,上片层层递进,先是濂水吹波,然后是远山弄黛,渐渐的柳条儿也被新发的芽儿染黄了。“染”用的好,足见楼主的炼字功夫。这个时候,春天是真的来了。下片显出楼主胸中似有所待,又似对往日情愫的依恋,全词以柔婉之声写含蓄之情,轻轻写来,很是熨贴。瑕疵是感觉在写景上有些费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3-22 21:49 |只看该作者
如梦令。惜春


五龙河畔
新月圆疏影扰
柳荫深浮浅笑
梦里觅黄花
枕上薄霜人老
莫道,莫道
落红情深未了



    诗难于绝句,词难于小令。要求在有限的空间用极少的文字将情景完整的表达出来,对于作者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这首小令首二句的33句法很特殊,一般都是222句法,诗词里面的物有的是又做特定的表达意向的,比如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瑩、高洁。在比如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那么“黄花”呢,一般多只带菊花,而词是写的春天,那么,这里的黄花就不妥。这样说,并不是就说春天没有黄色的花,是与诗词中的物的特定意向有悖。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4-3-23 06:39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解得很细,受益匪浅。{: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4-3-23 18:41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4-3-23 20:42 |只看该作者
静听梅老师侃诗词,学习。梅老师辛苦!{: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4-3-24 10:37 |只看该作者
穿越梅岭 发表于 2014-3-22 21:49
如梦令。惜春

五龙河畔


感谢梅岭老师点评。梅岭老师说的对,“黄花”在古词中一般都指菊花。但也不是绝对的。
春天来了,身边的油菜花少了,我是指菜花。

晋 张翰
《杂诗》
之一:“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 唐 司空图
《独望》
诗:“緑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 清 袁枚
《随园诗话》
卷十五:“ 张翰 诗:‘黄花若散金’,菜花也。通首皆言春景。 宋真宗 出此题,举子误以为菊,乃被放黜。”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3-24 10:39 |只看该作者
来听课,梅岭老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