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半日闲 【文史笔记】桃花诗案
查看: 1895|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笔记】桃花诗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5-19 21: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一直想系统地捋一捋文史,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文史同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文学与历史紧密相连,学古典文学就一定要通晓古代历史。

历史是一面墙, 文学是挂在墙上的画。

今天跟朋友谈到刘禹锡的《鹤叹二首》里的诗句“主人朝谒早,贪养汝南鸡”,感觉很好。想起曾经写过一篇《桃花诗案》,修改一下想发到流水帖里,帖子太长,还是另起一帖吧。

与半日闲诸君切磋。顺便带带新月如眉,教你看看醉老师是如何解读古诗文的。

盖欲学古诗文,须按此顺序进行,否则认识肤浅,难以达到精深正确。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5-19 21:0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2-5-19 21:42 编辑

  诗豪刘禹锡之“桃花诗案”
  
  一、永贞革新与“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中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与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有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李贺等等。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
  
  刘禹锡少年得志,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21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府中当个书记员,后杜佑入朝任司空,推荐刘禹锡出任监察御史,从此踏上坎坷仕途。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
  
  顺宗做太子时有两个老师,称“太子侍读”,一个叫王叔文,是个围棋高手,另一个叫王伾,是个书法大师,这俩大儒在教太子读书时,经常给太子灌输朝政利弊,百姓疾苦,重点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弊端,深得太子信任。
  
  此时,王叔文有意拉拢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形成了一个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朝臣改革团体。
  
  顺宗即位后,任命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待诏兼度支使、盐铁转运使,在唐代,这个职务就是宰相之一,还兼管财政。王伾任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做王叔文的助手。
  
  王叔文大权在握,着手进行政治改革。
  
  中晚唐朝政,最大的弊端,除了藩镇割据和牛李党争之外,还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宦官专权。
  
  自汉代以来,宦官专权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令皇帝和大臣头疼、又无法避免的体制毒瘤,以东汉和明代为最甚。
  
  每一朝代,除了开国皇帝以外,大部分继承帝位的小皇帝都是在内宫长大的。他们能接触到的人,只有太监和后妃一族。日久生情,太监往往深得皇子信任。一旦皇子当了皇帝,左右服侍的还是从小带他的那些太监,对皇帝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皇帝最担心的就是皇亲国戚和朝中权臣谋反, 太监在帝王眼中就是家奴,没家没业,不会造反,所以皇帝谁也不信任,只信任太监。
  
  唐代设有专门的宦官机构“内侍省”,负责后宫的事务管理。但他们并没有外庭的行政权力,一般不干预朝政。自德宗起,宦官专权渐渐抬头。德宗把负责保卫京畿安全的卫戍部队“神策军”交由太监掌管。此时,内廷宦官达数千人。
  
  顺宗在即位之前就得了中风,不能下床不能说话,即位后当然也不能上朝,天下事都交给“二王刘柳”来处理,皇上就躺在内宫问政,左边一个美人牛昭仪,右边一个太监李忠言,协助顺宗处理朝政。
  
  王叔文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王叔文一党的革新,触动了宦官集团的根本利益,遭到宦官集团的激烈反抗。他要求宦官把神策军等禁卫部队权力交出来,当时的禁卫军首领大太监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人,拒不交出兵权。三月,太监们以皇帝久病不愈为由,逼顺宗立李纯为太子。朝中其他重臣畏惧太监势力,或称病不出,或装聋作哑。
  
  五月,王叔文被削去翰林待诏职务,失去了改革领导权。八月,宦官逼顺宗退位,拥立太子李纯即皇帝位,即唐宪宗。顺宗为太上皇,第二年病死。
  
  顺宗李诵只当了八个月的皇帝,连年号都没来及改,几个太监就把皇帝换了。 唐宪宗的年号为“永贞”,所以这次改革运动叫“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失败,革新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随后被赐死;王伾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5-19 21: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2-5-20 07:31 编辑

  二、桃花诗案
  
  “永贞革新”失败,不仅使唐代中兴的希望破灭,也给中晚唐政治留下恶劣影响。自唐宪宗驱逐“二@@司马”起,唐王朝公然施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位的皇帝对前帝所用之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除。自宪宗以降,形成了宦官控制皇帝、朝臣分属朋党争斗不休的政治格局,直至亡国。
  
  司马一职是协助刺史主管地方军事,但在唐代,州县司马只是个虚职,相当于一个参谋,唐代京官外放,大都在偏远地方挂名做司马,比如江州司马白居易。柳宗元在永州十年,写了数百篇散文,其中《永州八记》等文,成就了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地位。依稀记得中学时学过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地儿带白花儿”,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朗州,从此与桃花结下不解之缘。
  
  朗州在今湖南常德,州治所在武陵,武陵就是陶渊明笔下那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当年曾在中学校园大树下曾疯狂背诵《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刘禹锡挂司马闲职十年,惟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写下了《游桃源一百韵》、《桃源行》、《武陵抒怀》等大量关于桃花源的诗文。 至今,湘江学子仍以朗州司马刘禹锡为荣。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宪宗开始对藩镇用兵,想起刘禹锡、柳宗元这些因永贞革新被贬的官员来,下诏把他们召回京师。
  
  刘禹锡回到长安时,正值三月,没事就去长安城外的玄都观游玩,回来写了一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又称《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前两句不写桃花,却写看桃花的人,不写人去,却写人回。刘禹锡以桃花暗讽当朝权贵炙手可热,而看花回的人们喧嚣不已,都是些趋奉之徒。
  
  后两句说玄都观里那些桃树,都是我离开京城之后才栽的,嘲讽当时的朝廷新贵们不过是我被排挤之后爬上来的。
  
  诗中讽刺和蔑视当时的权臣,同时也是一种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表达。此诗一经传出,刘禹锡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
  
  柳宗元亦同时被贬为柳州刺史,后世称他叫“柳柳州”。四年后,宪宗大赦,宰相裴度趁机说服宪宗诏回柳宗元,已经病重的柳宗元接到诏书,一高兴多喝了几杯,一醉不醒,死于柳州。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5-19 21:20 |只看该作者

  三、陋室铭
  
  唐宪宗在执政前期还算个明君,奋发有为,处事果断,力削藩镇,任用杜黄裳、裴度、李绛相继为相,一度出现“元和中兴”的局面。但后期又开始重用宦官,甚至任命宦官为大将军带兵出征。大臣担心宦官权力太大容易生变,宪宗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宦官就是他的家奴,随时可以收回权力甚至收取他们的小命。
  
  最终,盲目自信的宪宗最终死于太监和郭妃之手。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暴毙。史学家考据,宪宗从元和14年开始服用长生不老药,变得性情暴躁乖戾,经常无故诛杀身边的太监。又因为其时郭妃的儿子已经立为太子,朝廷内外郭家的势力很大,而宪宗不喜欢这个儿子,也不愿意受贵妃的牵制。郭妃恐日久生变,遂与内官陈弘志合谋,毒死了宪宗。宪宗死,郭妃的儿子太子李恒顺利即位,是为唐穆宗。
  
  再说刘禹锡,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在和州,刘禹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在和州所建的“陋室”,最早记载于宋代江宁知县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和州》∶“陋室,唐刘禹锡所建。又有《陋室铭》,禹锡所撰,今见存。”
  
  这个“陋室”,如今还在和县城关的历阳镇东。室为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小巧而紧凑。正房四檐如翼,庭前阶除三、五级,旁植桐树,秀木交柯,绿荫满地,环境十分清幽。陋室铭碑就立在堂内。据清代《历阳典录》称∶碑铭是由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所书写,后来毁于兵火。现在所存的碑铭乃清人金福保所书写,此碑又毁于“文革”。文革后,和州人将残碑拼在一起,重立在堂前;但文字已残缺,不可复读。
  
  建国后,因《陋室铭》中的“往来无白丁”一句,被解读为“看不起劳动人民”,所以六十年代出版的《刘禹锡集》,竟无此篇。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5-19 21:28 |只看该作者

四、百度的谬误。
  
  最近看到“国学”公众号流转一篇介绍《陋室铭》的文字: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这段文字出自百度“陋室铭”条目下的“创作背景”,不知是哪个文艺青年凭空捏造的。
  
  1,“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刘禹锡824年任和州刺史,不是通判。也就不可能有这段故事。唐时的和州是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下辖历阳、乌江两个县,刺史为一郡之长,县令是他的部下,何来县令“强迫刘禹锡三次搬家”?
  
  2,“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这两句“诗”或者对联,绝不会是刘禹锡写的。 以刘禹锡的诗才, 如此打酱油的诗句,简直侮辱刘禹锡。何况此时距离“永贞革新”已经二十年,距“桃花诗案”也十年了,皇帝都换了好几个,当年迫害他的那些宦官、权臣早就不再朝中了。刘禹锡从远在广东的连州辗转迁至安徽和州(今安徽省马鞍山和县),是在不断启用和升迁,不会如此发牢骚。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5-19 21:34 |只看该作者

  五、再作“桃花诗”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改任东都洛阳尚书。次年回长安,任主客郎中。这时距“桃花诗案”被贬连州又过了十三年。
  
  次年三月,诗人再游长安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并自序: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为郎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太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后两首《游玄都观》“桃花诗”,尽显刘禹锡耿直倔强的品格。永贞革新后,刘禹锡先后被贬黜二十三年,锐气不改,令人赞叹。
  
  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歌中,刘禹锡的诗歌成就不算一流,然而这两首“桃花诗”和一篇《陋室铭》,体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文人的铮铮傲骨和浩然正气,足以名垂青史。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刘禹锡回到长安时,朝廷一片混乱。宦官刘克明等于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杀死唐敬宗,伪造遗旨,迎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立李昂为帝,改年号为“大和”,是为唐文宗。
  
  此后十年间,刘禹锡先后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晚年在东都洛阳挂个太子宾客、秘书监的闲职,与白居易、裴度等人吟诵唱和,不问政事,842年死于洛阳,享年七十岁。
  
  刘禹锡还有许多作品广为流传,选三首经典一起吟诵,与刘郎暂别吧。
  
  1,《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5-19 21:4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5-19 21:14
  二、桃花诗案
  
  “永贞革新”失败,不仅使唐代中兴的希望破灭,也给中晚唐政治留下恶劣影响 ...


我晕,王·八一词当初还是我屏蔽的。报应啊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5-19 22: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老师写的真细致,慢慢跟读……^_^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5-20 09:04 |只看该作者
还精深,皮毛都没学到一点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5-20 09:15 |只看该作者
先加分,待慢慢细读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5-20 09:26 |只看该作者
我可写不出这么多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5-20 09:36 |只看该作者
古人写诗有时代背景,历史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5-20 09:38 |只看该作者
豪迈的诗人,至死不改初心的斗士,开朗高扬,肝胆一生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5-20 09:41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官不好当呀,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古代的皇帝也不好当,都想着长生不老,万寿无疆,可他们的老婆孩子大臣宦官又不答应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5-20 09:54 |只看该作者
一次次的希望换来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贬谪和打击,都没能让他放下心中的信念和理想,令人敬佩
古代70岁算是高寿了吧,这也与刘禹锡豁达的心态有关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5-20 09: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新月如眉 发表于 2022-5-20 09:26
我可写不出这么多东西~

慢慢来,从诗词追溯时代背景和作家经历,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5-20 09: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归晚 发表于 2022-5-20 09:36
古人写诗有时代背景,历史故事

放在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中去解读诗歌,才有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5-20 09:59 |只看该作者
刘禹锡的《陋室铭》初中时语文课本里有,现在都能倒背如流
对刘禹锡历史背景还真不是很了解,谢谢醉老师的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5-20 09: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云上 发表于 2022-5-20 09:38
豪迈的诗人,至死不改初心的斗士,开朗高扬,肝胆一生

封建时代儒家思想培育下,文人身上的一种“士”的精神气质。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5-20 10: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云上 发表于 2022-5-20 09:41
古代的官不好当呀,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古代的皇帝也不好当,都想着长生不老,万寿无疆,可他们的 ...

古今一样,现代社会,从政也是高危职业。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5-20 10: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怀璧其醉 发表于 2022-5-20 09:15
先加分,待慢慢细读学习

一起学习,互相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5-20 12:52 |只看该作者

先马一下,下了班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5-20 14:49 |只看该作者
醉笑在历史人文方面果然很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5-20 15:01 |只看该作者
在同时代的文人里,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虽有浮沉,但他的命运还是要强于同时代的文人的。可以说,政治遮挡了他文学方面的成就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5-20 19:34 |只看该作者
离离 发表于 2022-5-20 15:01
在同时代的文人里,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虽有浮沉,但他的命运还是要强于同时代的文人的。可以说,政治遮挡了他 ...

我在想一个问题,刘禹锡《陋室铭》全篇只有81个字,流传千古。

我们一天嘞嘞嘞叨叨叨写那么多字,全是废话。

好沮丧。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5-20 22: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得下多少功夫,请受我一拜。教书育人,功德无量。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5-21 07:22 |只看该作者
周一楠 发表于 2022-5-20 22:00
这得下多少功夫,请受我一拜。教书育人,功德无量。

谢谢,一楠早。

多来半日闲玩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5-21 10:24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5-20 10:01
古今一样,现代社会,从政也是高危职业。

现在基本没有断头的危险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5-21 11:56 |只看该作者
云上 发表于 2022-5-21 10:24
现在基本没有断头的危险吧

嗯,现在不杀贪官了,但不像封建时代的官员,因言获罪,还有可能启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5-22 06:52 |只看该作者
文人风骨坚韧不屈
官场不得意时反而成就了他诗豪之名
留下流传千古的诗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