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败”家讲堂:遑论鲁迅(8)
查看: 224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败”家讲堂:遑论鲁迅(8)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2-1 21: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0-2-2 08:34 编辑

“败”家讲堂

                                                                              遑论鲁迅(8

         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虽然结束了封建皇朝,但是,中国社会出现的乱世乱象也更加纷纭,剪了辫子的革命党,咬牙切齿的满清遗老遗少,都纠缠在舞台上,这个时期的中国,犹如一个杂货市场。一方面人们看到了满清王朝的坍塌,一方面人们又惶惑的摸着头上那根失去的辫子而感到惶然。

     三十二岁的鲁迅,在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之中,是亲历者也是参与者。在这一年的二月份,鲁迅辞去了在家乡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的任职,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供职。

    这一年的四月,鲁迅回到老家,安排家眷,准跟随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一年的五月,鲁迅随着临时政府的教育部迁往北京。

    这时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有一块心头大石:她已近中年,无儿无女,不管作为主妇如何称职,作为周家的媳妇却未完成任务。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她回娘家探亲时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的丈夫,建议他纳妾,一来生活有人照应,二来也希望能生下一男半女。虽说朱安的建议在当时是个社会常规,但她发出这封信也真要鼓足勇气,而且信中提到的既是私人事,她还请自己的兄弟帮忙写信。可是信到了北京,只引起鲁迅的反感,除了在日记中斥之为“颇谬”,就没有回信。事实上,朱安和丈夫婚后长期分隔两地,从没有直接通信,所有消息都只在母子来往信件中转达。

    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县馆内的藤花馆是鲁迅在北京的寓所。鲁迅初被任命为“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仅从这个任命上就能感受到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对鲁迅的倚重。

         1913年三十三岁的鲁迅被教育部选聘为读音统一会会员,这期间的鲁迅,除了做大量的教育部内的工作之外,依然进行的是对外国文艺思想的介绍,做一些专题性的讲演。以及一些古籍的翻校。

        19144月鲁迅购买了大量的佛学书籍,很系统的利用公余研究佛教思想。这一年他翻译了日本高岛平三郎的论文《儿童观念界之研究》,并发表于次年三月出版的《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纪要》。

        1915年的中国是风起云涌的一年,时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面前,几乎面对一个他根本无法掌控的局面。也是这一年,袁世凯撕掉了革命的行头,赤裸裸的称帝,结果他成为万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倒霉的黄粱美梦持续了不过几十天。

         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中国的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总统府改为新华宫。但是,袁世凯的称帝举措并没有得到广泛支持。不仅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坚决反对帝制,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也深为不满。帝国主义列强亦不断对他提出警告。12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北洋派内部危机四伏。袁世凯被迫于19163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支持他继续担任大总统。但起义各省不承认他有再做总统的资格。段祺瑞也逼他交出军政实权。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四川纷纷通电宣告独立或与袁世凯个人断绝关系。5月下旬忧愤成疾。19166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卒于举国声讨声中,时年57岁。

          19165月,鲁迅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县馆内的藤花馆搬到馆内的补树书屋。八月鲁迅在《教育部参事说帖》上签注主张废止袁世凯所订的《教育纲要》。这一年的十二月至次年的一月,鲁迅回到绍兴探亲。

         1917年发生了张勋复辟,鲁迅闻听之后愤而从教育部离职,十二天之后,这场张勋导演的短命复辟被平息。张勋复辟虽然历时仅仅十二天,但却是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场复辟直接导致段祺瑞的复出和皖系、直系两大军阀的崛起,更将民国以来的两大法统(孙中山袁世凯)统统彻底打翻。此次复辟之后,北洋集团的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复辟后段祺瑞与冯国璋之间的兵戎相见,使得自民国成立以来的“总统府”“国务院”之间的争执最终付诸武力。以张勋复辟为界限,民国成立以来内阁制总统制、北洋集团与民主党派(革命党人)的制度之争、政见之争,演化为赤裸裸地力量博弈和军事较量。此外,张勋复辟还间接使得吴佩孚、冯玉祥两个北洋后辈崭露头角。

        实际上,张勋复辟的本质并非封建王朝保守势力对中华民国的反扑——直至进入北京后张勋也没有复辟的意图,而是民国各派政治力量以反击复辟为幌子,进行的一场围绕政治利益分配而展开的较量和博弈。尽管张勋迅速失败,但主导复辟的相关利益集团并没有随着张勋的身败名裂而消亡,而是在反对张勋的闹剧中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并最终为利益的再分配而大打出手,最终导致了军阀混战和中华大地的实质性分裂。
  
    张勋复辟失败后,复辟的重要参与者康有为曾有诗曰:

    围城惨淡睹龙争,蝉嘇声中听炮声。
    诸帅射王敢传檄,群僚卖友竟称兵。
    晋阳兴甲何名义?张柬无谋召丧倾。
    信义云亡人道绝,龙祣收影涕沾缨。

    将复杂曲折的复辟经历简练地交代了出来。以“围城龙争”为题,希望以张勋复辟为切入点,通过结构这一近代历史上的著名闹剧,探索清政府灭亡后中华大地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的根本原因所在。

    张勋闹剧之后,鲁迅重回教育部。

         19184月鲁迅完成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发表于当年五月号的《新青年》杂志第四卷第五号,所用的笔名是“鲁迅”,这也是鲁迅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同期的《新青年》杂志上还发表新诗等作品。从1918年开始,到19218月止,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小说,新诗,杂文,翻译作品,通讯等五十多篇。

    我曾经听过很多人这样评价鲁迅的小说,鲁迅的杂文,感觉他的东西语言过于艰涩,用典太多,语言习惯很难懂等等。在我看来,这都是很肤浅的感觉,我还是这个观点,无论如何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思维,今天的语言习惯去读鲁迅。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承认,即便是作为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狂人日记》那种语言风格,语言习惯与今天依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作品的出现,它所带来的震动和冲击力,是显而易见的。

    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之前,不但写了《文化偏至论》、《魔罗诗力说》等文学论文,翻译了许多“域外”的进步小说,还创作了文言小说《怀旧》,其主要思想都在于唤起人们的觉醒。然而,作为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声音虽然激进,但毕竟缺少呼应,不能造成一个运动。而《新青年》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首先发难后,虽然也一时有些寂寞,但大家一起鼓动,终于形成了一股势力,其影响就震撼人心了。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

    《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鲁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狂人日记》应当毫无争议的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品借主人公的一个患有迫害症的狂人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义,确实远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

    鲁迅在这部白话小说里,毫不顾忌的撕下了封建礼教虚伪的面纱,揭露了它吃人的本质,是对数千年封建传统礼教的一次无情的否定,也是鲁迅思想趋于成熟的最响亮的呐喊。

    整篇作品几乎都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表白。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都借鉴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此外,鲁迅对白话的运用,也达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比如“早上,我静坐了一会。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它兜肚连肠的吐出。”从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夫,其中有心理、有动作、有细节,用的都是标准的白话,自然朴实,却又处处生动形象,充满意趣。



                                                                                                                          201021日星期一

闲散之人——遑论鲁迅系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2-1 22: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10-2-2 14:45 编辑

狂人日记,语文课的时候学过,当时好像是挺懂的,如今再温习一遍,别有一番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2-1 22:06 |只看该作者
已经插入汇总链接。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2-2 14:46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先生的全集我都看了,很多文章真的感到晦涩难懂,看得十分勉强。。
我们现在的观念、语言、思想还有用词遣句和先生那个年代已经大相径庭,正如楼主所言,看先生的文章必要结合时代背景及当时的文化氛围。先生的白话小说,在彼时彼地已经是天边第一声春雷响地卢,引起的震动我们可以猜测无法体会,但却是不能用现在此的观感去评论那个时代的文风,所谓关公战秦琼,就是此意。
谢谢楼主,算是又给马花花上了一大课,某些不解地方豁然开朗。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00:44 |只看该作者
闲散的文字不会招那些“腻腻歪歪,卿卿我我”的人喜欢的
哈哈,功力深厚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4 13:49 |只看该作者
曲高和寡正常嘛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5 16:41 |只看该作者
闲散的文字不会招那些“腻腻歪歪,卿卿我我”的人喜欢的
哈哈,功力深厚
墨攻 发表于 2010-2-3 00:44


:lol 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