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榕树下 科林伍德的艺术论
查看: 4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林伍德的艺术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4-1 18: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沛然有雨 于 2021-4-1 18:19 编辑

█  何为真正艺术

我们通常理解的艺术范围实在太宽泛了,如果要严格的定义,就好比一块五花肉,克罗齐大师来了,他理解的艺术仅仅在于主观的直觉,所以他只切下薄薄的一层油皮,其他的一概丢弃。换了科林伍德,他对艺术的理解与克罗齐差不多,他以为艺术在于表现情感,所以他也几乎只要那一层薄薄的肉皮,其他的肥肉瘦肉他一概不要。

克罗齐把艺术理解为直觉,不沾知识和物质表现的主观感受,科林伍德关于艺术基本接受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他《艺术原理》一个下功夫的地方,就是把艺术和技艺区分开来。西方世界对于艺术的理解算起来还是从柏拉图开始,他们理解的艺术就是一种技巧,表现的无非是对现实的模仿。这种观点流传甚广,使得科林伍德为了正本清源,不得不从古希腊开始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争论一番,技巧技艺都表现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执行一个指标,而艺术没有这个严谨,很有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散漫。如果照此看来,古代欧洲那些宫廷画家的作品都不能算艺术,因为它们都是些奉命之作,对于画家们来说,作画首先就是职业,为王公贵族画像,务求肖似,这在科林伍德看来统统都是一种技艺而非艺术。

除了这个,还有一种伪艺术,包括再现的艺术和娱乐艺术,这些都不能算真正的艺术。古代俞伯牙对钟子期鼓琴,表现高山和流水,令钟子期叹为观止:“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其实这算是伪艺术,品格低下。艺术不是单纯的模仿,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就提到一个问题,很是犀利:自然界已经尽善尽美,艺术又何必画蛇添足去模仿呢?所以科林伍德认为对自然的再现不能算艺术,此外单纯出于娱乐目的的艺术也不能算真正的艺术。

真正的艺术是什么呢?科林伍德认为在于表现情感,尤其在于表达审美主体的情感。艺术是很自私的,并非是全然利他,并非体现于外在的艺术感染力。艺术首先是表现自我的情感。“情感的表现,但就表现而言并不是对任何具体观众而发的,它首先是指向表现者自己,其次才指向任何听得懂的人,……如果他希望明白易懂的表现自己的情感,他所采用的表现方法就必须是他本人明白易懂,于是他的观众就不过是一些偶尔听到了他在那样说话的人。”可见艺术家无论是在主观直觉中完成艺术作品还是在物质媒介上有所表现,他首先是对自己情感的一种自我补充自我剖析。鲁本斯流传在世的画作有很多都是他弟子画的,当时在画室中,弟子首先作画,完成后由鲁本斯检查,在不足的地方亲笔润色再加工,最后签上鲁本斯的名字。这样流水线的创作压根就不是真正的艺术。

过去著名画家高马德画过一副京剧写生《景阳冈》,画中武松抱大酒坛仰脖而饮,下面店小二仰着头喝武松漏下来的酒,马德特别表现店小二两腮的红晕,显得他酒量有限。艺术就是这样,首先是艺术家自己--武松--开怀痛饮,艺术的目的或直接对象永远是艺术家自己,他并不介意自己的作品能够感染他人,就像武松无意于他漏下的酒会让店小二跟着沾光。俞伯牙得到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非常高兴,后来得知钟子期病逝,竟然摔碎古琴,以为没有了知音,鼓琴就没有了意义,这其实是大谬。艺术的对象永远是自己的情感世界,艺术家有没有知音真的是很次要的事情。

不过科林伍德与克罗齐美学上还是有一定分歧,比如他以为真正的艺术不仅体现在表现情感,也在于它是一种想象,一件艺术作品体现的是想象,带给观众的感染力他称之为总体想象性经验。克罗齐把艺术-美锁定在主观感受中,物质化的、功利性的艺术创作一概排斥。科林伍德也赞成艺术主要在于审美主体的想象,但他并不反对艺术传达的功能。“一件真正艺术的作品,是欣赏他的人运用他的想象力所领会、意识到的总体活动。”可见评价一件艺术品的水准,能否为受众理解领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一件艺术品不仅仅体现在给予人感官享受,还在于带给人想象上的感受。当然一件艺术品能在多大程度上带给观众的想象性经验也要看观众的领悟力,这个话题暂不多说。


2020.2.14


█  想象的篝火


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美学观是比较接近的,都主张艺术体现在个人主观世界里,只是克罗齐相对绝对一些,认为艺术仅仅是直觉对客观物象的感受,认定艺术不是物理事实,不带功利色彩,无关道德,不涉及知识概念。艺术之花只在意识中呈现得尽善尽美,而无法在现实中扎根。科林伍德对于这位前辈的理论多半是继承的,但对于克罗齐否定艺术的传达(传播)功能似乎不太同意,他肯定艺术家的创作在想象中就算完工,但不反对艺术家付诸实施在媒介中表现出来。那么问题就来了,艺术家创造了艺术品,他跟艺术品是什么关系?艺术欣赏者跟艺术家又是怎样的关系?

在科林伍德看来,艺术家创作艺术品,目的仅仅是表现自我情感,应该算是自我修行自我提升,艺术家创作艺术品并非出于服务大众的目的,艺术品对于艺术家一旦创造出来,其实就是冗余。艺术家并非处于无私、利他的目的创造艺术品。艺术品只是一种衍生物、附加值。艺术家通过媒介形式造出艺术品,看来只是一种补充,通过直觉感受审美体验似乎意犹未尽,遂通过技艺表现出来。无论如何,艺术品只是一种艺术家自我实现的工具,一旦造出来大可以弃若敝屣。吴冠中老先生对于自己画的不满意的画一律撕掉,避免流传出去有损大师声誉,其实这种人根本不懂得真正的艺术。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品给受众有两样东西,一个当然是以媒介表现出来的感官享受,还有一件是额外的,属于想象的审美体验,就是受众通过艺术品感官的传递,能在多大程度上收到艺术熏陶和启迪,这还要看受众的能力。而一旦受众达成审美体验,那么这份体验一半来自自我的领悟,也就是说,受众欣赏到的艺术品,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已经有一半是自己的作品,就想时下一句金句:“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这份领悟力在科林伍德这里叫“总体想象性经验”,就好比艺术家创作了艺术品,但送到欣赏者这里不过是一堆干柴或者说半成品,最后还是靠欣赏者自己内心里审美的、想象的火种,才最终点燃这艺术的篝火。

所以艺术欣赏者走进音乐厅、美术馆欣赏艺术,就像走进饭店而自带酒水一样,他们都天然携带艺术的悟性----想象性经验,他们陶醉于其中的艺术审美感受一半来自自己的奉献。“一种是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所发现的东西,即艺术家赋予作品的实际的感性性质,另一种严格讲来是我们在作品中不能发现的东西,倒不如说它们是由我们自己的储存经验和想象力注入到作品里去的,前者被设想为客观性的,真正属于艺术作品本身,后者被设想为主观性的,并不属于艺术作品,而属于我们观照艺术作品时在我们身上进行的各种活动。”所以,开画展、开音乐会是不应该收高价的,呵呵,因为在展出的画幅面前、在演唱者的歌声中,每一个欣赏者如痴如醉,是因为他们都不同程度融入到艺术想象的创造之中,此时此地,每个人都成为了艺术家。


2020.2.1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4-1 19:49 |只看该作者
马克,先吃饭~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4-1 21:42 |只看该作者
所以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从表现情感角度,不算艺术,但是从想象的角度,对受众来说,还是艺术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