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在天涯,在关天,首席斑竹邀我写新年献辞
查看: 121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天涯,在关天,首席斑竹邀我写新年献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5-24 13: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养鸡与养士


  我怕过圣诞节。圣诞节前夜有歌声,歌声之外是广阔的寂静。我总是有一个感觉,觉得歌声里的主角远远地站在远处的寂静里,悲悯地遥望着那群歌者。单是这寂静,并不十分可怕;可怕的是那歌声。有一年,我们四五个人约好前夜去唱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母语,不同的语言唱同一首曲子,更能彰显上帝的博爱。汉语言是单音节的,很难跟西语多音节合拍儿,如果表达同样的意义往往只需较少的字音。如果用较少的字配曲,唱出来时每个音步都会拖长腔儿,听起来是挺怪异的。我颇花了些功夫,翻译成音节匹配的歌词儿,又自习哼唱。……然而毕竟是唱歌跑调儿的主儿,随着好几个人加入合唱,我发现最好的办法是乘机沉默,别乱了他们的拍子;只是偶尔唱一两声,好像鸡打鸣儿,大部分时间是审视烛光及其高处的黑暗,谛听歌声以及远处的寂静。黑暗高压在明亮的烛光,寂静远侵入响亮的歌声,那氛围确实容易感动。摩西于旷野里见证上帝的降临,实有其审美和感情的真实性的。

  旧历的新年与圣诞节颇不同,新年是讲究热闹的,在热闹中深蕴着诚敬和亲近。爆竹听连绵,烟花望破天。檐下红灯笼,门上红对联。唱揖拜父老,收授压岁钱。在热闹声中,人们的脚步抬放得轻快,话语也是收发得轻松。现在的新年早已不再像新年,多少年来我已经难闻爆竹的噼噼啪啪声。我们的新年却过得越来越长,因为我们越来越喜欢过公历的元旦;元旦来时,也就开始过新年了。元旦前算算今年收入的年终红包儿,元旦后想想新年要送出的红包儿,从元旦到除夕,天天都是新年味儿。年味儿在淘,年味儿在游。年味儿敲成键盘的窸窸窣窣,写写自己家的[献辞];读读别人家的[祝福],年味儿雀吵作纷纭的唧唧咕咕。

  唧唧咕咕,唂唂雞雞。雞者,佳也。鸡叫的声音听起来像是“佳”,“佳佳”,“佳佳佳”……叫得越急越快,就变成了“唧唧”复“唧唧”的声音;虽然像是鸟叫或虫叫,这“唧唧”声却最终用来命了“鸡”的名。鸡在命名为“鸡”之前,谁管它是什么鸟儿呢?用动物的叫声命名动物,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简单,又易于明白。现代社会里,人们仍然喜欢用谐音,双关一些另外的意思。比较常见的是把“鸡年”念白成“吉年”,讨个吉祥喜庆儿。

  中国人在很古老的时代就已经驯养鸡,我猜想主要是因为它的这张巧觜。它的觜可以不停地捉虫子,吃草种子,这比较讨人喜欢。中国古人很早就盖房子定居,但是房子周围有大片荒野;虫子进屋爬床上灶惹人讨厌,养几只鸡天天白眼捉虫儿,得省了家庭主妇多少揪心劳动啊。现代人住房条件好,家里还特意养上几只蛐蛐儿蝈蝈儿的,搁在古代,那都是喂鸡的货。现代城里人好不容易住进一栋贷款房,所以不大敢想像什么[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太贵,买不起带院子的;太远,晚睡早起吃不消。古老的中国人也不像陶渊明那么喜欢花草,他们更喜欢鸡,鸡爱吃草种子,千万不要在院子里长出荒草来。鸡们既然吃草种子,菊花或其他花种子自然而然也要吃掉,没听说鸡是植物学家能选别花种草籽。如果鸡会讲话,它会说中国人的家园的绿化环境变化挺大的,一代不如一代了——最早是遍地荒草和芳草;到了陶渊明,已经要种花种草了;到了现代社会,没地方种草。

  古人很会观察生活,《物类相感志》就断定“野鸡属阴,先鸣而后鼓翼;家鸡属阳,先鼓翼而后鸣。”我不知真假,也没有去实证,姑妄听之。我确信《淮南子》的说法是对的,“鸡知将旦,鹄知夜半”。鸡因为巧觜,会叫,又成了古人的闹钟。《礼记》里说:“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所以家里养只公鸡是非常重要的事儿,最重要的当然是家里首先得有个养鸡的院子。鸡钟叫了一遍又一遍,小两口儿睡觉警醒的人会说:“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而爱睡懒觉的那一位则回答“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农业社会的鸡叫比工业时代的闹钟有人情味儿,也更令人着迷,为什么一鸡既鸣,群鸡随之呢?“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鸡随之。”《渊中记》里的这说法儿把“天下鸡鸣”与“天鸡”和“日出”建立了因果关系。《神异经》则比较有诗意,“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皆鸣;而潮水应之矣。”——“潮水应之矣”,多么动人心弦的神韵啊。

  现代城里人不关心古人的这个问题,因为都没有院子;有院子也不担心荒草,所以不养鸡;菜鸡养了也不叫。古代人关心天下群鸡同时而鸣的原因,前面两种解释却不识究竟,除了其中的神话色彩和诗意,在本质上不出大儒董仲舒夫子的感应说。汉朝的大学问家王仲壬夫子为此写了一篇论文,反驳这种谬论。大部分老百姓最关心的是鸡鸣之后要不要起床,那些理论探索或对或错其实无关紧要于己,实用就已足矣,如果能作诗,就幸福无比了。唐朝诗人王 维写过一首诗,写到士大夫听着鸡叫就光荣地去上朝: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鸡人”报晓筹,制度始于汉朝。《汉官仪》云:“宫中不畜鸡,汝南出长鸣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专传鸡唱”,“专传鸡唱”的西汉宫中礼习据应劭说在东汉末年变成民间流行的《鸡鸣歌》,《晋太康地道记》曰:“后汉卫士习此曲,于阙下歌之,今《鸡唱》是也。”汉宫不养鸡,还不能睡过头觉,于是设置鸡卫士,听鸡鸣则传唱,令宫内闻之。中国青铜器文化挺发达的,可是无人愿意设计一个大铜钟,击钟报时,偏偏喜欢人工歌唱。这个汉朝鸡卫士或者唐朝鸡人,很会唱歌,据说唱得跟鸡叫一样好听;我以小人之心忖度之,未必不跑调儿也。苏东坡在《书鸡鸣歌》中写道确实跑调儿“不中律吕”:“余来黄州,闻黄人二三月皆群聚讴歌……其词固不可分,而其音亦不中律吕,但宛转其声,往反高下,如鸡唱尔。”汉皇朝宫人闻鸡唱漏,用的肯定是楚调儿;汉宫廷内自刘邦开始,已大好楚音。苏东坡听到的《鸡唱》之遗音,土人谓之山歌。皇宫流行鸡叫,到民间就成为山歌;一些诗人又学习民间小调,谱成诗词 ——如此看来,所谓雅文化,有一些其实也不过还是鸡叫而已。俗生活,雅文化,中国人天天听鸡鸣。

  百姓不但善闻鸡鸣,而且善观其斗。古诗里说“鸡鸣桑树巅”,到了杜工部,他还能“驱鸡上树木”,可见直到唐朝,鸡的野性仍然很足很大,居然能上高树。现代社会里的鸡恐怕连墙头都飞不过了。唐明皇爱斗鸡,应该不全是皇帝的错儿,鸡野性不退也是一个根本原因。皇上好斗鸡,臣下就爱养鸡。《酉阳杂俎》中记载:“威远军子将臧平者,好斗鸡,高于常鸡数寸,无敢敌者。威远监军与物十疋,强买之,因寒食乃进十宅。诸王皆好斗鸡,此鸡凡敌十数,犹擅场怙气。穆宗大悦,因赐威远监军帛百疋。主鸡者想其蹠距,奏曰:此鸡实有弟,长趾善鸣,前岁卖之河北军将,获钱二百万。”君臣养鸡不养士,养士不如鸡善斗,最后只好相顾尽沾衣,因为安禄山比鸡还好斗。

  中国古人爱研究斗鸡,《左傳》有记载,说:“季平子,郈昭伯二家相近,故季郈之鸡斗。季氏芥其鸡,捣芥子播其羽。郈氏為之金距,平子怒,怒其不下己。”两家的鸡野性不退,争斗起于偶然;但是这两家老爷也是好胜,复好学,一家在鸡翅膀下抹芥末油儿,一家在鸡脚上穿铁蒺藜。这事儿不但进了史,又被庾开府写进了诗:

  “开轩望平子。骤马看陈王。
  狸膏熏斗敌。芥粉壒春场。
  解翅莲花动。猜群锦臆张。”

  诗和史表面上是写斗鸡,归根到底是它的主人在背后斗,鸡不过是工具。《庄子》里还说了另一个斗鸡和捣鬼的故事:“羊沟之鸡,三岁為株。相者視之,則非良鸡也。然而數以胜人者,以狸膏塗其头。鸡畏狸也。”斗鸡的才智也不是全用来捣鬼,唐明皇养斗鸡就光明正大,《东城老父传》里说:

  “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上之好之,民风尤甚,诸王世家,外戚家,贵主家,侯家,倾帑破产市鸡,以偿鸡直。都中男女以弄鸡为事,贫者弄假鸡。帝出游,见昌弄木鸡于云龙门道旁,召入为鸡坊小儿,衣食右龙武军。三尺童子入鸡群,如狎群小,壮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时,疾病之候,悉能知之。举二鸡,鸡畏而驯,使令如人。护鸡坊中谒者王承恩言于玄宗,召试殿庭,皆中玄宗意。即日为五百小儿长,加之以忠厚谨密,天子甚爱幸之,金帛之赐,日至其家。”

  如果说唐明皇开了斗鸡取士的先河,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中国科举取士制度也是从唐朝完善起来的。巧合得很,中国传统的士文化和斗鸡文化在起源处也颇重合,养鸡与养士,纵贯整个中国历史。先看看《庄子•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斗志昂扬的一只鸡給养成了木鸡,还美其名曰“德全矣”。再看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孔子的教化,立竿见影,也不知是給子路涂了什么膏什么末儿,竟使“好勇力,冠雄鸡”的子路迅速“儒服,委质”;孔夫子把一个一流武士变成柔弱的二流木鸡文士,其速度比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快,而且有效。

  中国传统文化善观斗鸡,从而善于养士;其养士也,与威远军子将臧平者养斗鸡异,却正如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同也者,即荀子睹孺子之驱鸡而见驭庶民之术:


“急则惊,缓则滞,驯则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5-24 13:36 |只看该作者




当年应邀,下笔立就。

现在轻易不费这等夯力气~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5-24 13:38 |只看该作者




看见几个关天泥神谈关天,猥琐,不着调

随便找出篇很多人都看不完的帖子来

以正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5-24 13:59 |只看该作者
哈哈。
写主贴这事,你和我一样认真严肃。
你和我谈哲学、谈人生、谈佛学,谈儒家。
网络的是非精们则谈你,谈我。是非扯不断,理还乱。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5-24 14:08 |只看该作者

看人家六眼对质教授也矜持不住了,来个八眼对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5-24 14: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5-24 14:08
看人家六眼对质教授也矜持不住了,来个八眼对质

只有鸡叫,哪有什么可供对质的事实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5-24 15: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来,段教授是关天第四美,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5-24 16: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4-5-24 13:38
看见几个关天泥神谈关天,猥琐,不着调

随便找出篇很多人都看不完的帖子来

看完了,牵强之处不少,个人演绎的多。
鸡鸣之声,从来没有唧唧一说,要么喔喔喔要么喀喀喀,不这么高昂热烈也叫不醒人。
古人养鸡,肯定也不是为了除虫除草,都是草庐泥地,爱不了这些干净。就是为了吃。
铺陈到后面,令人不免想到老高。可惜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5-24 16:58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4-5-24 16:54
看完了,牵强之处不少,个人演绎的多。
鸡鸣之声,从来没有唧唧一说,要么喔喔喔要么喀喀喀,不这么高昂 ...



这都能看完,佩服佩服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5-24 16:59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4-5-24 16:54
看完了,牵强之处不少,个人演绎的多。
鸡鸣之声,从来没有唧唧一说,要么喔喔喔要么喀喀喀,不这么高昂 ...



是叹息这句吗?------“急则惊,缓则滞,驯则安。”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5-24 17: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5-24 16:59
是叹息这句吗?------“急则惊,缓则滞,驯则安。”

她是包括但不限于老高,光一个髙隐,不会这么大费周章。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5-24 17:1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论金 发表于 2024-5-24 13:59
哈哈。
写主贴这事,你和我一样认真严肃。
你和我谈哲学、谈人生、谈佛学,谈儒家。

比起徐公主,你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5-24 18: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4-5-24 16:54
看完了,牵强之处不少,个人演绎的多。
鸡鸣之声,从来没有唧唧一说,要么喔喔喔要么喀喀喀,不这么高昂 ...

徐公作文,蓊郁一片,恰如爬藤满墙。远看绿森森似玉,近察则见四脚蛇出入其间。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5-24 18: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灯下黑 发表于 2024-5-24 18:03
徐公作文,蓊郁一片,恰如爬藤满墙。远看绿森森似玉,近察则见四脚蛇出入其间。

到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5-24 18: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4-5-24 18:24
到位。


有段教授的地方,为啥就有灯下黑出没?难道段教授身上有某种特殊香味?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5-24 18: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没有原因 发表于 2024-5-24 18:36
有段教授的地方,为啥就有灯下黑出没?难道段教授身上有某种特殊香味?


也许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也许是良驹美玉,招来匠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5-24 18: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没有原因 发表于 2024-5-24 18:36
有段教授的地方,为啥就有灯下黑出没?难道段教授身上有某种特殊香味?

门大师,我乃逐臭之匹夫,你莫要搞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5-24 18: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哈!段子的这个题材不错。如果要是我写,结构构架是这样的:

纪渻子为王时,养斗鸡,把一只斗志昂扬的斗鸡,給养成了木鸡。

孔夫子受到启发,使“好勇力,冠雄鸡”的子路迅速“儒服,委质”。

孔夫子把一个一流武士的子路,变成一个柔弱的二流木鸡文士,其速度比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快。

养士比养鸡省力省时且高效。

其诀窍是驭庶民之术:“急则惊,缓则滞,驯则安。”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5-24 18: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铺垫太长,不一定有人看得懂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5-24 23:01 |只看该作者
灯下黑 发表于 2024-5-24 18:03
徐公作文,蓊郁一片,恰如爬藤满墙。远看绿森森似玉,近察则见四脚蛇出入其间。

写得妙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5-25 07:16 |只看该作者
东方安澜- 发表于 2024-5-24 18:56
铺垫太长,不一定有人看得懂啊。




看不懂不算什么事儿

能看完就非常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5-25 07:49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至少徐公主,不骂脏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