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走马观花及其他
楼主: 此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走马观花及其他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4-3-29 10:22 |只看该作者
恍惚

看画的你,常常看成自己的回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4-3-29 10:24 |只看该作者
此岸 发表于 2014-3-8 15:02
家事

去年春天什么时候,有一次儿子问,

多好的习惯呀
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4-3-29 10:30 |只看该作者
坦率

坦率很少被视为行为意义上的优点,甚至远非良善。
其文化潜台词即:人人需要皇帝的新衣。
在此意义上,中西始有交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4-3-29 10:38 |只看该作者
好帖。{: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4-3-29 11:02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4-4-6 09:55 |只看该作者


春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先生的诗句
已经贴出来一千多年
公园的四季桂
也暗香了大半个二月
终于在一个晴日清晨
聚齐老桂、新桂和桂花

为了那些芳香们
新桂暂时委屈着
向即将告别的老桂
起立 致敬

阳春三月
桂香依旧

此岸
甲午春日 草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4-4-7 12:59 |只看该作者
人生

对许多人来说,人生是起止点都不确定,
而每条路径却早已固定已久的旅行。
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
我们多半是身不由己地出现在一条路的中途,
相识几个掉队的,或是追上来的同行者。
随后,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另一条路上,
漫步向前,或奋力直追。但从来不确定,
何时变道、何处尽头、何人相聚。

人生的一切魅力与困惑都在于此。
从不孤独,没有捷径。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4-4-7 13:03 |只看该作者
拾荒者

不少人,从来都没有亲人,
连父母都没有(不是生理学意义的没有)。
这样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起码多于愿意用心帮助他们的人。
因为了解这种情况的人,
本就十分罕见。

{:soso_e107:}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4-4-7 13: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此岸 于 2014-4-7 13:58 编辑

无知

——选自《父子对话录》

老爸,还记得上次你让我观察汽车尾灯的事吗?
好像,还有点印象。

今天老班请郑叔叔给我们讲汽车车灯的故事,同学们大呼过瘾。
当然了,郑叔叔是这个行业很有名的设计师哦。

郑叔叔讲了很多车灯的制造与设计。对了,爸爸,什么是高科技?
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与技术。

科学和技术具体做什么?
科学就是发现人们还没有发现的规律,技术就是按照科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那,我们上学学的是什么?
是知识吧,也包括能力。

不是科学技术吧?
基本不是。知识是完全确认的科学,能力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你们遇到的事情。

听起来和技术沾边。
算是给将来玩高科技打个基础吧。

你不是说我们一起户外也是学习吗?
当然是啊。而且是知识和能力一起学习,一起长进。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

哦。我喜欢户外,也喜欢郑叔叔的设计。
呵呵,有进步了嘛,过去咱们帅哥可以一向不介意外表的哟。

嘿嘿,长的帅,又不是我的错。可是听了郑叔叔的报告,放学回来就发现好多车灯好丑。
你以前没这么挑剔耶。

不是挑剔,是发现自己以前比较无知。不懂得一件东西和人的长相一样,也有好赖。
关于美丑的知识,以后你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体音美课堂和课本上,就有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是啊,同学们都喜欢体音美,可是一周才一两次,不过瘾。
有什么问题,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让家长帮忙。学校有学校的安排,老师们也无能为力。

......

对了,爸爸。想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你别一惊一乍的,又出什么大事了?

哈哈,引起老爸重视嘛。{:soso_e113:}无知是不是愚蠢?
不是。无知而不自知,并且用以指点自己或引导别人的行为,才是愚蠢。

听不大懂耶,老爸!简单点儿说,举个例子呗。
呵呵,老爸刚才这样和你说话,就是一种愚蠢的表现。

不会吧,老爸。
愚蠢的前提条件是无知,并且不知道自己无知,这就是“无知而不自知”。

你不知道什么?
爸爸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爸爸的话,就那样讲出来,并且觉得自己讲的还很精彩,希望你能明白和受益。这就是愚蠢的表现。

还是不太明白。{:soso_e127:}
你这样一直追问下去,爸爸可能会纠正刚才的愚蠢,谢谢儿子!

你是说,可以想办法让儿子明白?
是的。比如说,爸爸不懂你们玩的一些游戏,还有你们同学间的“黑话”,这属于无知。

哦。
因为知道自己无知所以不去干涉你们,这就不算愚蠢;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或制止你们,那就是十足的愚蠢。

这样啊。
比如小时候不让你在阳台上配什么“毒药”就是。

呵呵,看哈利波特看的。现在不玩了。
你不看了,给老爸看看呗。


——所以,无知不要紧,任何人都有知识空白和能力短板。只要不自以为是,一个人就会少做很多蠢事。
(想了想,这句非常愚蠢的结束语,还是别告诉儿子吧。他会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的。)

{:soso_e160:}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4-4-13 09:14 |只看该作者
雨后



樱花铺地



依依惜别



紫藤初蕾



黑松正长



水杉新芽



雪松吐绿



鸢尾展颜



琼花盛开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4-4-13 10:06 |只看该作者
命运

全部人类文化都无法明晰命运之所以
但每个人都会在生命历程的不同时期
郑重其事地谈论着完全不一样的命运

少数幸运者可能会遇到这几位神秘莫测的
兄弟姐妹——具象、清晰、丰满或是骨感
和他们对视着,面无表情,随后扬长而去

绝大多数人的人们,其实尤其幸运
因为命运总是他们尽情想象、推诿
谐谑、放任和冷漠的,美丽与传说

{:soso_e175:}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4-4-13 10:09 |只看该作者
好字

让人想一想的字,都是好字。差不多,也是唯一的好字。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4-4-13 10:14 |只看该作者
雨中

雨,时不时的,一滴滴,或是一阵阵,顺着季节的面颊淌落;
春夏,秋冬,总是带差不多的面具,唱着似曾相识的旋律。

风,匆匆或是悠闲地,逡巡于季节的庄园,一拨儿挨着一拨儿;
吹来了星星,送走了月亮,带去了思念,捎回了凉意。
从不去梳妆打扮,惊扰春绿秋红,或者春红秋绿。

只有夏日的雷鸣电闪,和那些无常的冰霜雪雾,或许为季节掌控。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4-4-13 10:15 |只看该作者
胡思乱想学学文艺腔。{: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4-4-13 10:16 |只看该作者
微信

微信火热至今,内容渐次沉淀为励志、养生、八卦三分。
养生八卦,老少咸宜,良有以也;姑妄听之,择善而从,无可厚非。
然励志格言、心灵鸡汤、成功故事者,多似驴非驴、破绽迭出,贻笑方家也已。
而稍有异议与不屑者,辄为人诟病。讥之曰心理阴暗,曰自作聪明,曰无可救药。
这次第,每每令纸版鸡汤炮制者惕惕难安,有躺着中枪之诸般无奈。
或曰,因此而制止些许废纸高价叫卖,微信及众粉,居功至伟矣。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4-4-19 12:26 |只看该作者
错觉

  中文版封面


我不算正式麦粉,只读过这一部中文版麦卡勒斯。

看到中文书名的时候,会不经意间涌起“用心灵去猎获孤独”的情感。看过麦氏一部传记就叫《寂寞猎手》(The Lonely Hunter:A Biography of Carson McCullers),中文版好像就叫“麦传”(《卡森·麦卡勒斯传》,书名有些平淡了)。这部传记的主要线索即试图证实传主的生活与写作,都是在不断地寻找或体验各种人类的孤独,并加以展示。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不难发现,总是有人花各种心思把自己弄得好像十分孤独的样子,然后怡然自得地布告世人——爷或者姐,正在孤独求败中。

后来,盯着译著封面上贴在作者大眼睛和大鼻子旁边夹着烟卷的手下的英文标题,我忽然明白,不论在捕捉什么,一个人的心总是孤独的。根本用不着费什么劲,大家都很容易地在那儿孤独着——所有喜欢说话或不喜欢说话的人,所有正常人或者不正常人,比如哑巴或者政客,沉思或是做爱。

通常认为,文学最重要的普遍性主题包括:爱,死、性、钱、宗教、友谊、种族和政治,等等,这部小说都涉及到了。作者将这些主题,通过南方小镇的一群小人物卑微琐屑的日常生活,散漫地展示出来,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孤独感将其贯穿一起,构成那个特定时代的整体氛围。只是,那些描写虽然直接,但也相当含蓄。以至于让习惯于给文学作品贴标签的我们有点无所适从,只好口口相传那些“她挺好的”或是“同性恋”的道听途说。

七十多年过去了,卡森·麦卡勒斯渲染的那团氛围终于飘洋过海,笼罩在我们的头顶,没有任何倏忽即逝的迹象,令人久久无法释怀。

比如,在阅读过程中,每每遇到小说中那些人物欲千方百计表白自己或让人“知道”而不能或无人明白的时候,总让我想起今年看过的另一本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至于微信、网上那些随处可见的很文艺很诗意很浪漫的有关孤独的表述,不过是寂寞和不甘寂寞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4-4-19 12:27 |只看该作者
八卦

  初版书影

卡森·史密斯(1917-1967)出生在美国南部乔治亚州一个叫做哥伦布的小镇,其母系前辈是当地的种植园主,也是南北内战时期的南方英雄,其父为法国新教后裔,钟表匠兼珠宝商人。卡森十岁开始学习钢琴,父亲在她十五岁生日时送了一台打字机,鼓励她写故事玩,十七岁那年,小镇中学毕业的卡森决定北上纽约学习音乐。不料路上生了一场大病,不得不返乡休养,而这场没有及时和正确诊疗的急性风湿病,给卡森的身心造成了无可估量的伤害。

病情好转之后,卡森再次来到纽约,改变学音乐的初衷,正式开始写作,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州立)夜校选修女作家桃乐斯(Dorothy Scarborough)和贝茨(Sylvia Chatfield Bates)开设的文学创作课程。在后者推荐下,十九岁的卡森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神童》,后收入一九五一年出版的小说集《伤心咖啡馆之歌》。第二年,二十岁的卡森与喜欢舞文弄墨的退伍军人瑞斯·麦卡勒斯(Reeves McCullers)成婚。

以上这些经历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再现,但这对读者如何喜欢或是讨厌这部小说都没有多少意义。小说当年热销的时候,作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病病殃殃、学历不高的南方少妇,不会有人到处八卦这个小女人的前世今生。同样,今天的读者在能够了解这一切的情况下,仍然会言之凿凿地确信,那不过是一本同性恋垃圾。

就在卡森成为麦卡勒斯之后不到三年,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1940)顺利出版,并获一炮走红待遇,那个正是张爱玲出版《倾城之恋》,或者张悦然发表《水仙已乘鲤鱼去》的妙龄时期。此时欧洲战火刚刚点燃不久,美国即将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三十年大跃进。第二年,卡森与瑞斯解除婚约,到纽约与《时尚芭莎》杂志(Harper's Bazaar)编辑兼小说家乔治·戴维斯(George Davis)同居,成为当时布鲁克林艺术团体“二月小屋”的成员,并在其长篇小说《金色眼睛的映像》(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1941)中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流露。

二战结束后,卡森曾长居巴黎,并在那里与瑞斯复婚。一九四八年,卡森被多次误诊、绵延十余年的疾病最终导致其身体左侧全面瘫痪,令卡森几度流露自杀倾向,在瑞斯和朋友们的鼓励下,特别是两年前出版的小说《婚礼成员》(The Member of the Wedding,1946)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不久卡森亲自捉刀,将这部大受欢迎的小说改编成百老汇剧本,连续盛演五百余场,而同期出版的小说集《伤心咖啡馆之歌》(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e, 1951)则于五十多年后成为中国麦粉的最爱。

到了一九五三年,各种绝望的瑞斯希望和卡森一起自杀,但卡森却退缩了,只有瑞斯服用过量安眠药,在二人巴黎居住的旅馆里长眠。在后来的悲喜剧《美妙的平方根》(The Square Root of Wonderful,1957)中,卡森触及到这段特别伤感的经历。 在余下的生命里,卡森几乎尝试的包括诗歌、评论、通讯等一切文字体裁的写作,并获得同时代的好评。

小说出版二十八年后,好莱坞同名电影上映。作者病逝一周年,美军在越南宣布停战。全世界年轻人最狂放的时代来临。

二〇〇六年,卡森·麦卡勒斯在纽约的旧居被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4-4-19 12:28 |只看该作者
剧透

少女卡森

小说总会交代一个时空背景,出现一些人物场景,彼此间发生一些故事,或者对发生的故事交换彼此的看法,或者仅仅叙述自己(常常不是作者)的感受,以及许多看似稀松平常的生活、场景和事物的描写,还有几个人物内心与行为的细节,分散在故事的犄角旮旯。所谓长篇小说,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较多的小说。而所谓小说经典,就是一直以来,不分时代国界的很多人,会发现里面那些细节,竟然是自己熟悉的。换句话说,那些会一再发生的故事,尤其细节,成就了一部名著。而一切标新立异的文字,不过是“标新立异”这四个字的脚注。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南部一个比较贫困的两三万人口的小镇,时间大约从一九三七年末那个冬天,到一九三九年八月那个完整的一天结束。故事中零零碎碎地有人提到过欧洲的形势或政治,成年人大都不当回事,孩子们却开始表现出对纳粹或者暴力活动的反感,并对自己小时候的过火行为感到羞耻,但还是会偶尔打打架或是偷点东西。故事里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都是镇上普通人家或外来打工者,但不叫农民工,收入大约是每周八到十二块。比起北方那些大城市,这个收入其实也差不多,虽然底特律的汽车工人二十年前就能拿到五块,但全国识字的人都买得起《乡村绅士》(Country Gentleman)和《星期六晚邮报》(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每期都只要五分钱。

大家做着各自分内的事情,偶尔有一点非分之想,拖欠几天房租或是分期付款,赖几顿饭钱或是赊一杯威士忌;偶尔发生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小伙子玩枪走火了家里得陪不少钱,小姑娘正式场合突然哇哇胡闹妈妈也没辙。有些人死了,有些人受到了伤害,有些人去了富裕的北方,有些人慢慢明白了自己今后的生活,或是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当然,麦卡勒斯在故事的最后,通过那位不太热情的是不是有点猥琐念头的乐善好施者,交给我们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尽管这家伙还有很多事情没搞明白,尽管再过几天欧洲大陆就要开战了。

关于后者,当时的欧美人比我们现在还清楚。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4-4-19 12:30 |只看该作者
非想

或许,只有无私、诚挚地爱别人——对这个时代来说已属白垩纪遗物,比如不计任何回报的诉说或者倾听——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充实。麦卡勒斯选择让辛格一个人去尝试,最终却因自己的倾听者离世而宣告失败,不过还有那个黑人老丈人通过外孙女向那个固执的女婿示意;刘震云则是不断地通过让每个人寻找说得来的人去实现,最后,三代相传,至少还有牛爱国和宋解放可以继续。

唉,今年就看了这两部小说,居然有那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自己也觉得有些混乱。

很久没有认真读小说了。这回特意到图书馆借了上海三联这个纸本,同时上网找到中英文电子版对照着看。这是以前看外国小说落下的毛病,没有英文版的小说,可以暂时不看,以免看得支离破碎或是莫名其妙。好在如今至少文学原著不难搜求,在线词典也都比较靠谱。琢磨一下原文不难发现,辛格与安东尼并非龙阳之好,更无断袖之实,而是类似杰克与辛格的关系,只不过一个是短期依赖,一个是十年相处。这是比夫最早看出来的,虽然已经很迟。此外,其他有关性与爱的东西也都描写得很捕风、很潜意识,也很孤独,比如米克对辛格的感觉,比夫对米克的心思,以及米克与哈里只是在打斗结束的时候接了一个吻而已。当然,所有文学都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何况还有马克思和希特勒的气息,在小镇上空,时隐时现。

这个中译本太过粗糙,不好意思仔细看。因为一点也读不出《倾城之恋》或者《水仙已乘鲤鱼去》那样年轻女子写出来的文字感觉。这可能也是上海三联新版中英文一起发售的一个原因吧。




四十二岁的卡森·麦卡勒斯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4-4-20 14:47 |只看该作者
倾听者

我不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我好像知道,一些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世界”。而我们的孤独感也完全不同于本书提到的那些人。麦粉群里似乎一直有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但他们对自己行为或是心态的表述和那个自认为相似的人几乎没有丝毫相关。

对辛格来说,安东尼从来就不是他的知己,对方能否理解他丰富的手语,一点都不重要。这是作者一开始就特别强调了的。我觉得,辛格对安东尼的依赖,仅仅是对方可以安静地,或偶尔不耐烦地倾听,却连一个手势或眼神都不必动弹。这种不计任何回报的倾述(对辛格)与倾听(对安东尼),构成二人十年相处的全部秘密。在二人分开之前,他们不需要和任何其他人沟通,生活安详、快乐。

所以,在安东尼走了半年之后,无所适从的辛格渐渐明白倾听者的可贵。在重新搬家后很久,终于开始慢慢成为杰克、米克、考普和比夫的倾听者。和安东尼不同的是,辛格因为唇读和手语经过专门训练,理解力也就特别强,其倾听乃真正意义的倾听。比如早先对杰克政治倾向的诘问和最后对米克打工的赞赏。

这是我们非常不熟悉的一种心理机制:不是需要倾听者,而是成为倾听者。

成为倾听者的一个前提是,我们果真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4-4-20 14:51 |只看该作者

大词

卡森可能很早就“看到”了一些世相或者人心,但应该不曾“看透”过什么。
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人知道,每一片树叶都不一样。

“理解”和“误解”也是一对大词儿,但在英语中好像很稀松平常,安得斯蛋?{:soso_e113:}
我们很多时候太在意语言本身了。好在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们给我们创造不少与世界接轨的“火星文”。

听一位朋友说,只有汉语才有“知音”、“知己”这些词儿,因为这玩意太稀缺了在我们的人世间(而不是文字中)。
对此我不是特别肯定,但大概知道英文中好像没这俩词儿,就像“素质”、“语文”这些神奇的词汇一样。

我的理解是,辛格可能听不懂那几位的很多话,这一十分容易理解的事实并不影响他成为他们的倾听者,而他有时表现出的茫然神情也远比我们经常遇到的颔首频频更像一个真正的听者——正文所谓“不计任何回报的诉说或者倾听”即是——只需彼此相对。当然,这是一个交互过程,本身互为回报。当然,这样的交互作用在哪里也都稀缺。

不同的是,我们随处可见“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愤懑,但几乎不存在“我理解谁?”的不安。

在这个意义上,我比较喜欢那个咖啡馆老板。
反应比较迟钝的比夫,通过仔细观察而不是诉说与倾听,不断调整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行为。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4-4-20 15: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脸猫 于 2014-4-20 15:42 编辑
此岸 发表于 2014-4-7 13:16
无知

——选自《父子对话录》


无知不要紧,任何人都有知识空白和能力短板。只要不自以为是,一个人就会少做很多蠢事。
-------------
深以为然。{: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4-4-20 15:40 |只看该作者
此岸 发表于 2014-4-20 14:47
倾听者

我不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我好像知道,一些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世界” ...

不是需要倾听者,而是成为倾听者。
----------------------
往往那些夸夸其谈的人,最容易露怯
记得不知道哪一个先人曾经说过
沉默是金,贵人语迟
在学会倾听后,可能也正是站在成熟的起点
猫赞同此岸的观点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倾听{: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4-4-20 15:44 |只看该作者
此岸发的文字
需要静下心来,斟一杯茶,慢慢赏读
猫先留下印记
闲暇时,上来欣赏{: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4-4-21 08:00 |只看该作者
大脸猫 发表于 2014-4-20 15:34
无知不要紧,任何人都有知识空白和能力短板。只要不自以为是,一个人就会少做很多蠢事。
------------ ...

儿子经常报告说,
谁谁谁游泳很棒,
谁谁谁会弹哥德堡,
谁谁谁读过全本列那狐。

我和夫人很欣慰。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4-4-21 08:05 |只看该作者
此岸 发表于 2014-4-21 08:00
儿子经常报告说,
谁谁谁游泳很棒,
谁谁谁会弹哥德堡,

这种感觉,当了二十几年老师的猫特理解。{:soso_e121:}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4-4-21 08:09 |只看该作者
大脸猫 发表于 2014-4-20 15:40
不是需要倾听者,而是成为倾听者。
----------------------
往往那些夸夸其谈的人,最容易露怯

此岸比较幸运,很少遇到夸夸其谈的人。
所以也很少关心别人会露出什么怯。

可能夫人平时带学生不少费口舌,
于是经常鼓励我俩谈些不成熟的看法。{: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4-4-21 08:21 |只看该作者
此岸 发表于 2014-4-21 08:09
此岸比较幸运,很少遇到夸夸其谈的人。
所以也很少关心别人会露出什么怯。

您夫人也是老师
呵,幸会{:soso_e181:}
(此岸,看猫给你发的站短)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4-4-21 15:19 |只看该作者
大脸猫 发表于 2014-4-21 08:21
您夫人也是老师
呵,幸会
(此岸,看猫给你发的站短)

{:soso_e183:}                                                                                                                          ·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4-4-21 15:29 |只看该作者
潮流

不是别人的爱情误人
亦非爱情故事浪漫虚无
我们没有耐心关注,或者
留心别人的幸福(生活)
没有真正看过一个完整的爱情--
从怦然心动到两心相悦,
从激情到平淡
从仰慕到疼爱
从生到死

影视与小说只是爱情大纲
诗词歌曲仅仅蜻蜓点水
到处是昙花一现的流行
便以为也许是自己的未来
于是把自己做成潮流中一款
怎么赶着复制与模仿都赶不上趟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