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五胡乱华之乱弹
楼主: 愿言思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胡乱华之乱弹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9-14 16:55 |只看该作者


  
  三、暗流涌动之因果篇—司马家族的传承



  很少有一个朝代的皇家如司马家族留下的典故多,比如:空城计、挥泪斩马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何不食肉糜。。。。。

  《晋书宣帝纪》里面是这样解释司马懿的祖先: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楚汉间,司马卬为赵将,与诸侯伐秦。。。。。。量生颍川太守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这一段的意思是介绍司马懿家族的来历,司马懿是京兆尹也就是驻京司令的二儿子,从小聪明谋略深远,博学多才,信奉儒家之说,汉末战乱的时候,曾经有拯救河山造福百姓的志愿。司马懿的一生可谓是战斗的一生,他一直在战斗,不论是曹操逼他走台步,还是和诸葛亮的较量,乃至和曹操后代的斗智斗勇,都显示了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洛水之变,天下归司马,但《晋书》这样点评:“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

  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懿能够得到曹氏天下,就说明他具有这个能力,天下本无主,唯有能力者得之。

  司马师作为第二代领导人,其能力还是可圈可点。溢美之词就不说了,像这样的能人,肯定都是智慧超群,镇定自若,心理素质超强的主。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三国著名的虎将文鸯挑战的时候,因担心而导致受伤的眼睛突出掉落。考虑受伤形象影响军队不稳,用被子蒙住脸庞,眼睛痛的厉害的时候,把被子咬破了,忍住不出声,周边的幕僚就无人知道。我们都知道关羽刮骨疗毒,也不是硬挺着看着刀子刷拉刷拉的刮骨,还通过下棋喝酒的方法分散注意力,这位司马师是掉了眼珠咬被子,丝毫不逊关羽。

  这一手法几百年前有人做过,那个人叫刘邦。楚汉之争的时候,他被霸王项羽手下的利箭射中胸部,忍痛弯腰口里问候着项羽的祖宗八代把箭掰折了,然后假装摸着脚大嚷:“这是谁射的箭?跟他妈的师娘学的吧?射到老子脚上了。”估计司马师没少看司马迁的《史记》,这个手法学的惟妙惟肖。只不过箭射胸上和掉眼珠的疼痛指数肯定不一样。

  第三代领导人司马昭和第四代领导人司马炎也都是人精,其履历生平想来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一二,这里就不在赘言。

  无论是因果的关系还是规律,西晋未能逃脱。当传承到了司马衷的时候,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晋书》记载:“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惠帝上位之后,所有的国家大政都是下面臣子出谋划策,看着好像很民主似的。朝纲败坏,无组织无纪律,更别谈什么敬畏之心了,比钱、比权,比谁更无耻,小人得志,官官相护,官场简直成了市场,最后他们倒霉是活该,但百姓无辜,跟着一起遭殃。

  请注意这一段:“尊皇后杨氏曰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帝文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大臣们混蛋也就算了,可怜的皇帝经常考虑蛤蟆的叫声为公为私,真是让人发愁,这还不算,有人告诉他百姓饿死了,他睁着一双发呆的大眼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喝皮蛋瘦肉粥?

  当一个皇帝的智商到了这种程度,就是老天都没法帮了。一个糊涂到家的皇帝,加上一个蛮横专权的贾皇后,一出精彩的大戏已经徐徐拉开了帷幕。贾皇后享尽人间富贵快乐的时候,被八王之乱的梁王肜、赵王伦矫诏废贾后为庶人,后来又被赵王伦矫诏害贾庶人于金墉城,她终于结束了富贵淫荡的一生。

  我们经常把男人貌美比做的那个潘安,就是贾后的贴身经纪人,请千万记住,以后夸奖男人不要说貌比潘安,那基本等于说对方是男宠一样。贾后作为西晋的皇后,事务繁忙,需要经常和纪经人谈谈人生缓解工作压力,这样看来,一个纪经人是远远不够的。经常派出大内人员去街上选美男,挑中之后就是大被一裹,扛入宫中,然后就开始探讨人生。那个时代的街谈巷议的传播速度也是非常之快,坊间传言:如果和贾皇后谈一次人生,等于少奋斗三辈子。据说当时晋帝都的男人们就和二千多年后的某都的九眼桥一样,每当深夜,男士们就都打扮的光鲜亮丽,列队从桥下走过来走过去,期盼能够入某位大内人士的法眼,有机会和贾后共谈人生。当一个皇后敢于公然和各种各样的纪经人在商谈国家大事的地方谈论人生,祸乱朝纲,这个皇后的结果会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至于司马炽和司馬鄴两人,即无实权,也没有能力,完全是军阀统治下的傀儡,八王之乱的惨剧不仅仅上演在帝王将相家庭,受伤更重的是百姓,晋书记载:帝之继皇统也,属永嘉之乱,天下崩离,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堂堂的长安,竟然被杀的不足百户人口,可见战乱之酷烈,之残忍。真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信焉!

  曹操梦见的三马同槽演变成了司马家族的八王之乱,司马家族窝里斗,把好好的一个祖宗留下的江山败光了,混成这个样子实在不好意思在中原呆下去了,再说那些蛮夷动不动不仅杀人,还吃人,太可怕了。他们的眼光瞄准了长江流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打着皇室贵胄的牌子,他们南渡到了江东。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6-9-14 17:34 |只看该作者
明天天津了,争取明天晚上在更。

祝看帖回帖的中秋愉快,看帖不回的中秋更愉快。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6-9-15 09:53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6-9-14 17:34
明天天津了,争取明天晚上在更。

祝看帖回帖的中秋愉快,看帖不回的中秋更愉快。

中秋快乐,牛奔~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6-9-15 23:28 |只看该作者



  四、暗流涌动之因果篇—魏晋之清谈与奢靡



  
  现代社会有个流行趋势就是耍酷,或者是装13,很多人以为这是新人类或新新人类的标志。谁要是不弄个汉奸头,穿身韩版衣服,都不好意思出门。其实,就如同现在某些人喜欢题字一样,你好意思把你的字和王羲之、张旭比比吗?耍酷和装13你和魏晋时代的清谈家比比,估计你就是乘坐神十也追不上。人家那名字听起来都高大上:魏晋风度and清谈。

  
  清谈、喝大酒、服食丹药是魏晋时期大臣名士所崇拜的享乐方式。《世说新语》可以说是一部装13大全,有兴趣的人可以仔细读读,里面的人基本已经不会说正常的人话了,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们的追求目标。

  
  司马家族把曹家江山改变颜色之后,很多人站队正确,跟着升官发财,历史上的规律是,士大夫得意之时向往道家境界,落魄之人苦读儒家经典。那些士大夫们虽然分为两个阵线,但基本都变得乖张怪异,喝酒,嗑药。玩弄玄虚说话让人听不懂,故作高深模样。行为越乖张,举止越怪诞,在这个圈子里名气越大,坦白说吧:只要不说人话,不和正常人一样行事,恭喜你,成名的机会就快来了。

  
  王衍任尚书令、太尉之职,是国家的丞相一级的重臣,某种程度能左右国家的命运,但他也是清谈的高手,他在清谈上的造诣要远远超过他的治国能力。他和阮修辩论。我们先介绍一下阮修,这个阮修是著名的竹林七贤的阮籍的侄子,非常善于辩论,机敏和反应速度堪比某周某坡,他问小阮:老庄和儒学有什么不同呢?小阮背起双手,仰首45度角望向天空:“将无同。”这三个字意思是:恐怕是相同的。王太尉非常赏识他的这句话:人才啊!马上回府用太尉大印在任命书上盖了公章盖私章,小阮摇身一变成了曹掾,马上进入体制内了。小阮因此也被称为“三语掾”。据说当时清谈有日夜不休者,以此为荣,乐此不疲。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当满朝文武都乐于嗑药、清谈、装13的时候,这个国家将会走向何方,也就可知。清谈误国,是建立在无数事实上得出的结论。史书记载“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清谈冠军王衍临死之前,终于明白,装13救不了国,清谈会要命。

  
  这些大臣们不干实事,又瞧不起埋头苦干的人,他们不久就会尝到因此而酿制的苦酒。

  
  如果说单单清谈扯淡,至少是在一个小圈子里,还不至于弄得天怒人怨,但一个朝代要灭亡作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人物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各种角色齐全,晋朝想不死都难了。西晋石崇就是这类杰出的典型,他的炫富就给这个烂到家的破门上来了狠狠一脚。

  
  《世说新语·汰侈》:“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其意思就是家里来了客人,美酒美食招待客人,还有出色的美眉劝酒,客人有不喝酒的,就让武士把美人砍了。这不仅为富不仁,简直是草菅人命,纯牌的畜生。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这石小子大概以为自己穿越了,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呢,以为财富是靠辛勤努力得来的,只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他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另外这小子肯定不喜欢读书,至少不读诗经,否则不会忘了《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里的一句名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把皇帝的舅舅都不放在眼里,这石小子大概真的是嫌命长了。

  
  《晋书》:及贾谧诛,崇以党与免官。时赵王伦专权,崇甥欧阳建与伦有隙。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及车载诣东市,崇乃叹曰:奴辈利吾家财。收者答曰: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石崇为他不义之财和张扬终于付出了代价。他的死不仅告诉我们,不义之财不可得,更告诉我们,为人要低调,高调会害死人的。自古民不与官斗,有钱干不过有权的。石崇的死是死得其所,他用他的死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但石崇们历朝历代层出不穷,也是怪事一桩。不过,这小子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对绿珠的态度,还是蛮男人的,看来在坏的人也有亮点,再好的人说不定也偷摸干点坏事。

  
  当满朝大臣们日夜不休的扯淡嗑药,富人们为富不仁,醉生梦死的时候,淤积在西晋周边的蛮夷和司马皇帝的叔侄们的欲望和怒火已经快爆发了,他们磨刀霍霍,就要向着西晋这头肥猪下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6-9-16 07:37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6-9-15 23:28
四、暗流涌动之因果篇—魏晋之清谈与奢靡
     现代社会有个流行趋势就是耍酷,或者是装13,很多人以为这 ...

牛奔,晨安。我出门去了。你先更新着,我忙过这几天,再慢慢阅读。下午有空的话,帮你排版。。。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6-9-16 07:43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9-16 07:37
牛奔,晨安。我出门去了。你先更新着,我忙过这几天,再慢慢阅读。下午有空的话,帮你排版。。。{:1_223: ...

好的,忙你的,正事重要。

祝好!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6-9-16 15:22 |只看该作者


  
  五、五胡之一篇:匈奴的来由

  当司马懿的后代那八匹蠢马在西晋这个大槽子里胡乱争草料,你砍我一刀,我给你一剑,今天你我合伙,明天他和他结盟的时候,四周的蛮夷可是没有光闲着打猎喝酒,他们把阴沉的目光望了过来,既然你们这些废物都吃的这么欢,我们凭什么不能分一杯羹?

  《晋书》:四年春正月丁酉朔,侍中、太尉、安昌公石鉴薨。夏五月,蜀郡山移,淮南寿春洪水出,山崩地陷,坏城府及百姓庐舍。匈奴郝散反,攻上党,杀长吏。由《晋书》、《资治通鉴》的史书记载来看,西晋末年,是由南迁的匈奴人郝散吹响了匈奴人造反的第一声号角。这个造反的首领虽然后来投降了晋朝被杀了,但我们现在看,怎末估计郝散造反的意义对于晋王朝的灭亡都不为过,他的揭竿而起给无数的心怀叵测的蛮夷树立了一个榜样:成王败寇。

  对于匈奴来说,无论我们是恨还是爱,这个民族就在这里。

  太史公的《史记》里曾描述过匈奴的起源: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逐水草迁徙,。。。。。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

  这里简单的解释就是,匈奴这个民族本来是我华夏的一枝,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跑到了冰天雪地的塞外,蓄养牛马羊,小时候的匈奴儿童就骑着羊弯弓射鼠,稍微长大一些就开始射狐狸兔子,无论是马上骑射还是轮刀作战,都是非常娴熟。里面这句话应该引起注意:不羞遁走。2000多年后的一个伟人可能从中领悟了什么,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匈奴人个个都是精于骑战的武士,而且不懂仁义,只知道抢掠杀戮。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迁都,周王朝被迫迁都洛邑,就是匈奴的杰作,也是匈奴进军汉人政权的牛刀小试。当时的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个民族会困扰汉民族上千年之久,成了历朝历代朝廷的心头大患。历史上少有的名将赵牧,面对气势熏天的匈奴铁骑,开始也是高挂免战牌,长时间的骄兵以败之;千古一帝的始皇,面对匈奴竟然派蒙恬率领几十万大军北驱匈奴,要知道,那几十万大军可是携战胜六国,让六国君臣威风丧胆的秦帝国精锐,最后不得已,也是靠修筑长城北御匈奴。陈胜吴广造反也是缘由这次修筑长城,某种程度我们可以认为,秦帝国就是间接亡于匈奴之手。

  不要以为匈奴只是蛮力,他们的智谋同样高的可怕。

  《史记》: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冒顿既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在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冒顿既立,是时东胡强盛,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这两段文章取自太史公的匈奴列传,那个冒顿单于可不是简单人物,他的母后为了立其他儿子,把他送往仇敌的部落,他偷了一匹马跑回来,练兵的时候为了让手下射箭听话,故意把目标定为自己的坐骑等等,不射杀的就是砍头,后来练得战士们指哪打哪的时候,他让士兵们把箭对准了老单于,结果一顿乱箭把老单于送上了天,至于母后和兄弟以及大臣,通通的砍头。

  东胡强盛的时候,和冒顿单于索要千里马,妃子,冒顿都给了,下面的文臣将领们气得吐血。当一股悲愤之气弥漫在冒顿单于军营上空的时候,作死的东胡竟然又来要领地,这次大单于不干了。他大爷的,要马给马,要自己心爱的妃子也给,竟然还要土地?难道你们这群笨蛋没有听过欧罗巴希特勒的一句话: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既然你们不讲道理,那我就用刀剑告诉你们,谁才是真正的英雄。结果战争的结果是东胡亡国,百姓牲畜全部归于冒顿。

  西汉初年的太祖刘邦,自持战胜项羽之能,举兵三十万北上攻击匈奴,结果落得个白登之围,险些亡国。后来还是贿赂了单于的老婆,送了几个金戒指金耳环的才得以脱困。在匈奴的铁骑威慑之下,汉王朝的皇帝们谦卑的讨好单于,送礼,送美女,不行就把公主们送往北方,到最后单于猖狂的竟然给吕后写了一封情书,不过用词粗鄙,全无恋爱之心。这封信是这样写的:“孤偾之君,生于沮泽,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把上面这段话的意思说成现代语言,简单的意思就是:我这个大王,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好几次到了你的家门口,想进来和你见见面,你看你老公刘邦也走了,我也是一个人生活,都苦闷,这样不如我们两个一起谈谈人生吧,别犹豫了,把我的帐篷搬到长安,咱两一起过日子吧!这家伙还引经据典老子: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物极必反,当匈奴的力量达到顶峰的时刻,肆意欺辱汉家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想到,一个注定要名垂青史的人物登场了,这个人物雄才大略,气吞宇宙,是上天赐予汉民族的神一样的人物,他就是汉武大帝刘彻。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我们被称为汉,很大程度和汉武帝有关,他做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驱逐匈奴,封狼居胥,他成为匈奴的噩梦。

  当一个民族和国家崛起的时刻,不仅是统帅神武英明,就是手下的谋臣武将也如同繁星一般出现。这个民族灿若星河般的杰出人物,必定是与之对立的另一个民族的灾难。汉武大帝之时,著名的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不世名将率汉家子弟,旌旗北指,所向披靡,封狼居胥。匈奴人悲呼: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匈奴由此分裂两部,一部西迁分数路人马,郅支单于这支部队被汉将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其他向西的匈奴一路坎坷到了欧洲,将在汉朝受到的欺凌百倍施加给了欧洲人,欧洲大地当时陷于一片血海当中,为此赢得了上帝之鞭的美誉。公元前53年夏,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哥两打架,呼韩邪是老弟,力气小人也少,哥哥郅支单于个子高力气大,帮手也多,击败了弟弟呼韩邪单于,这个弟弟无路可去,带着残兵败将一族老少进入汉境,把儿子当人质给了汉朝,对汉朝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礼,背靠汉朝这棵大树不仅能乘凉,还能保命。

  时间到了公元216年,老曹凭借久经战阵的精锐铁骑实力,强行扣留了南匈奴末代单于呼厨泉单于,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本意是分散化解匈奴力量,谁知道这纯粹是引狼入室。

  左部帅刘豹的儿子刘渊就是五胡乱华的匈奴一族的领路人,《晋书》这样描写:于是遂学武事,妙绝于众,猿臂善射,膂力过人。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有屯留崔懿之、襄陵公师彧等,皆善相人,及见元海,惊而相谓曰:“此人形貌非常,吾所未见也。”于是深相崇敬,推分结恩。太原王浑虚襟友之,命子济拜焉。

  意思是刘渊这个人长得魁梧一表人才,且继承了匈奴的绝技:善射。很多人包括会易经推算的人看了这个家伙后都不禁惊呼:此子非池中物也。不要以为少数民族就都是不学无术的野蛮人,别看刘渊是地道的匈奴人,但他: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我们的一代伟人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刘渊两千年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天天练剑射击的时候,还得熬夜看书。

  随着西晋王朝的没落,八马争食内斗不休,朝廷内乱不已,刘渊露出了微笑,机会来了: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功塞内,岂甘碌碌无为,老死牖下?既然你们都能称王称霸,老子文武双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刘渊说干就干,在并州也就是现在的太原自立称汉王,建立了汉国,308年称帝,改元永凤。

  这样,八王之乱宫廷争斗不休,终于引来了外部干涉力量,“民族大融合”这出大戏的帷幕正式由刘渊拉开了,五胡乱华让中原汉人陷入血海的悲剧正式上演,只是身在其中的人们还都在懵懵懂懂之中,不知大祸已经临头。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6-9-16 16:56 |只看该作者
好象在弈城发过?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6-9-16 17:05 |只看该作者

哈哈,学易喝葡萄酒迷糊了,我什么时候发过弈城?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6-9-16 17:12 |只看该作者
记错了。牛帮的文笔很是大气,学习了。很喜欢这个帖子,我先包饺子去。回头再细读。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6-9-16 21:31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中秋忙着跑人家,缺席了,来补看。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6-9-16 21:37 |只看该作者
温故而知新,这些以前都有看过,时间长了,渐渐淡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6-9-16 21:43 |只看该作者
看过一部金屑酒,描写的就是司马家,是一部西晋演义。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6-9-16 21:52 |只看该作者
薰衣草 发表于 2016-9-16 21:43
看过一部金屑酒,描写的就是司马家,是一部西晋演义。

小草喜欢看书。我这里关于五胡乱华的书籍很多,我想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说自己的心得。

十六的月亮圆,祝福!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6-9-17 08: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先留个记号,电脑时再细细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6-9-17 08:43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进程不是坐在炎热夏季里吹着空调,喝着顶级龙井,享用着特供的一群人口里的: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历史不仅仅是进步的,也会伴随着血腥和无耻,还有无数百姓的生离死别。
——
他们那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这就像每一次战争,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我们看见的是自伤八百,而他们看见的是杀敌一千。立足点不同,视角的角度自然有差异。这就好像政客眼里只有输赢,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倒伏的棋子。。。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6-9-17 08:44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进程不是坐在炎热夏季里吹着空调,喝着顶级龙井,享用着特供的一群人口里的: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历史不仅仅是进步的,也会伴随着血腥和无耻,还有无数百姓的生离死别。
——
他们那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这就像每一次战争,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我们看见的是自伤八百,而他们看见的是杀敌一千。立足点不同,视角的角度自然有差异。这就好像政客眼里只有输赢,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倒伏的棋子。。。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6-9-17 08:54 |只看该作者
根据史料所得,中国历史基本是一部外族和汉族争斗不休的发展史,从早期的戎人灭周,到满清入关。屈辱和悲愤不会随着时间而磨灭,从历史的迷雾当中看到真相,得到借鉴,那才是我们读史学史的应该的态度。
——
前段时间,还看到争论,说岳飞算不算民族英雄。理由是岳飞抗金,金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顶多是内讧而已。呵。牛奔你提及的这些史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啊。。。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6-9-17 08:55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血与火、风云际会的悲壮历史吧!
——
公公术后情况稳定下来。终于能够打开历史长卷,静下心来慢慢跟读,感受牛奔眼里的风云变幻。。。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6-9-17 08:59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9-17 08:55
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血与火、风云际会的悲壮历史吧!
——
公公术后情况稳定下来。终于能够打开历史 ...

祝福老人。
网络就是休闲放松,现实最重要。
大蓉儿知道轻重,次序井然,佩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6-9-17 09:02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9-17 08:54
根据史料所得,中国历史基本是一部外族和汉族争斗不休的发展史,从早期的戎人灭周,到满清入关。屈辱和悲愤 ...

是不是民族英雄不重要,关键看他做了什么。

当时的金代表了野蛮,靖康之变金人的掠夺和对宋朝女人的侮辱,是野蛮的禽兽行为。

岳飞抗金报国,是维护正义的行为,任何不看本质而着眼于字眼的,请把他们全家穿越回靖康年间,他就知道岳飞好还是秦桧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6-9-17 09:03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6-9-17 08:59
祝福老人。
网络就是休闲放松,现实最重要。
大蓉儿知道轻重,次序井然,佩服!

必须的啊。虽然都是牵绊,但总有权衡和取舍。好在我还能应对,虽偶有忙乱,却还不太露怯。。。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6-9-17 09: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лΣЩЩ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6-9-17 09:09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6-9-17 09:02
是不是民族英雄不重要,关键看他做了什么。

当时的金代表了野蛮,靖康之变金人的掠夺和对宋朝女人的侮 ...

中华文化强调忠君爱国,而忠君和爱国在历史上几乎等同概念。岳飞精忠报国确实精神可嘉,但某些愚忠也让人扼腕叹息。你若从“维护”什么来评价,对岳飞或许是好事,但对于某些人而言就不公平了——比如类似封神榜里,维护商纣王的闻太师,你能因为他维护的不是正义一方,就悍然否决吗?


当然,也赞成你说,要看本质,而不着眼于字眼。。。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6-9-17 09:12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6-9-13 14:45
一、历史上的蛮夷
      严格来说,这个蛮夷用词是中国士大夫们的超级优越感得来的词汇,很不幸,这个词汇 ...

蛮夷到洋大人的称谓演变,富有情趣也揭示内在本质,牛奔的着力点和视角果然有意思。点个赞,先。。。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6-9-17 09:13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9-17 09:09
中华文化强调忠君爱国,而忠君和爱国在历史上几乎等同概念。岳飞精忠报国确实精神可嘉,但某些愚忠也让人 ...

大蓉儿,这种辩论特别好,虽然不一定改变对方观点,但能表达也是美事。

岳飞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他的生活氛围和价值观,那种熏陶和成长的经历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我们不能用现在眼光去衡量那个时代的人,这样既不客观也不公平。假使他不听命令直接北上,后勤保证和下层官兵会不会考虑留在南面的家庭受牵连?这都是岳飞要考虑的。

看看岳飞从金国的铁蹄下解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这个是最大的,其他的都是小节。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6-9-17 09:14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9-17 09:12
蛮夷到洋大人的称谓演变,富有情趣也揭示内在本质,牛奔的着力点和视角果然有意思。点个赞,先。。。{:1_ ...

得大蓉儿肯定,不胜荣幸。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6-9-17 09:17 |只看该作者
关于蛮夷,现在也还有延伸涉及。比如我们乡下叫那种边远山区的,就是:蛮子。或者喊:苕棍儿。除开刻意的玩笑外,那真是各种轻贱和蔑视。。。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6-9-17 09:19 |只看该作者
麦子地里的土豆 发表于 2016-9-14 12:10
不过以现在眼光来看,老曹是不是下了一步大棋?预测到司马灭了他的后代,然后让这些匈奴替他报仇也未可知。 ...

司马懿是我看见三国时期最阴狠的。或者有些结局就注定了,正如你所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6-9-17 09:23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9-17 09:17
关于蛮夷,现在也还有延伸涉及。比如我们乡下叫那种边远山区的,就是:蛮子。或者喊:苕棍儿。除开刻意的玩 ...

大蓉儿说的这个确实,某种程度由蛮夷转变成了地域歧视。

这个不举例子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但大蓉儿的意思我明白,都是很讨厌这种行为。

人的自信和自强不是看你在哪里,而是看你本人做了什么。不自信才会无能到用地域来表现虚幻的自我安慰和强大。

一代伟人是从湖南山沟出来的,那时的大城市怎末就没有出这样杰出人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