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杂谈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入缅大事记
查看: 5729|回复: 2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入缅大事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4-7 10: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入缅大事记
中国远征军组织的由来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1941年成立的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1940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6月4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1940年10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12月23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1942年2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3月12日,即仰光失守后第4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杜聿明回忆录: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经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0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4-7 10:36 |只看该作者
1939年1月,滇缅公路功果桥备桥工程处成立。


3月13日,澜沧江正式备桥1孔158.05米钢索吊桥石台羽墙基础开工(即后称为“昌淦桥”的新功果桥)。由交通部技术厅桥梁设计处处长钱昌淦、副处长唐文悌负责,王序森等工程师设计,赵遂章为队长的“澜沧江桥工队”施工,建桥器材均向美国桥梁公司定购,经缅甸运入,由承包商蔡文记组建安装。


同月,开工修滇缅路沘江桥(现称小铁桥),1940年11月12日竣工通车。

同月,扩修祥云县北屯飞机场,长800米,宽600米,同年7月底完工。

5月,省令改善滇缅公路,凤仪属第三工程,出工2600人,并成立护路团,平时分散,应急时集中。

6月,云南组织发动各县人力、畜力、组织专业马帮运输行业,对养马户进行登记,纳入官办驿运组织。

9月,以德国进攻波兰为开端,欧洲大战爆发。日本政府发表声明:“日本帝国不介入,专注于解决中国事变”。①

10月11日,滇缅公路漾濞江桥在尚存的两石墩上建木塔拉钢索修成临时吊桥通车(塔中心距36.06米)

11月15日,日军为彻底切断中国抵抗其侵略的最主要补给路线法属印度支那线,在北海湾龙门港登陆(中国外援物资的85%通过此线)。攻占广西钦州、防城后,以第5师团、第21旅团的约10万兵力于24日沿邕(州)钦(州)公路北犯侵占南宁。

12月4日,日军第5师团进占昆仑关,桂南会战打响。国民政府调集4个战区5个集团军约25万人兵力参加桂南会战,以确保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

12月18日凌晨,第38集团军第5军奉命主攻昆仑关。

12月30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指挥部队第三次猛攻昆仑关,歼灭日军第21旅团5000余人,21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士官死亡达85%以上,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①《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下卷)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1994年版

1940年1月,滇缅铁路督办公署驻弥城(今大理弥渡县弥城镇)第一小学内,督办曾养甫。滇缅铁路办公署督办室下设秘书组、法制组,总工程师室。督办署下设总务、财务、粮食、卫生、机务、运输、会计、材料、防空、路警总队、军法执行监等处,全署职工17000多人。驻弥人员4000余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名水利专家汪禧成(行车效率工程处处长)等一大批科技工程人员都先后到弥渡,参与了滇缅铁路的建设。

同月,滇越铁路连日遭日机空袭,运输停顿,已在越南海防的进口物资改船运至仰光,再从滇缅公路运入国内。

4 月13 日,日本与苏联双方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双方同意由日本控制的大东亚圈,德国的欧洲圈(含非洲),美国的美洲圈,另由苏联控制中国的外蒙古、新疆以及伊朗、印度等形成苏联圈。苏联停止援华。

6月20日,法国政府屈从日本政府要求,突然封闭滇越铁路,禁止物资输入中国。滇越铁路封闭后,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陆路进出口。

7月17日,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在亚洲殖民地利益的需要,采取绥靖政策,不惜损害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利益,同日本签订了关于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但日本并不为英国单方面的示好所动,在封锁中国所有出海口同时,进一步切断所有陆路外援口岸,妄想迫使中国政府投降,筹划占领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为“南进”计划进行前期准备。②

9 月27 日,《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正式签署,规定缔约一国“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该条约的缔结使日德意“三国轴心”关系进一步发展为三国军事同盟,它标志着法西斯侵略集团最终的形成。

10月18日,12时20分日机首次空袭功果桥。

10月20日,日机27架第二次轰炸功果桥,桥虽损伤,但交通未断;原人行铁桥铁链被碎片打断,桥倾斜;工人死1人伤2人。

10月25日12时45分,日机35架次第3次袭击功果桥,东端桥墩台稍崩裂,桥索8根被炸断2根,交通中断。此后至次年2月17日,日机共16次出动,几百架次狂轰滥炸功果桥。

同月,英国趋于国际局势的变化与自身利益的需求,重新开放滇缅公路。

1940年10月29日,钱昌淦乘坐重庆号(原桂林号)客机在云南沾益县(现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降落后遭到日本飞机攻击爆炸焚毁,机上12人有9人死亡。再过9天就是钱昌淦36岁的生日。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4-7 10: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毛毛 于 2021-4-7 13:29 编辑

11月4日,功果钢索吊桥建成(1939年3月13日开工至1940年11月4日竣工通车)。为纪念牺牲的钱昌淦处长,特将此桥命为“昌淦桥”。

12月 12日,9架日军飞机连续两次轰炸扫射云南驿机场。第一次发生在上午10时12分至10时26分,损失甚为惨重,21架菲律宾教练机和3架运输机全被击坏炸毁,在场的两个机械士被炸伤。

12 月17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广播讲话阐述他的租借法案,强调应给予战争受害国家以物质援助,还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来回避战争危险。”“在亚洲,中华民族进行的另一场伟大的防御战争则在拖住日本人——,不使欧洲和亚洲的战争制造者得以控制通向本半球的海洋,乃是对我们最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12月29日,功果桥大渡船试渡,载重5吨,往来一次需7分钟。

同月,应抗日战争需要,在蒙化(今巍山)县城西北西河东岸修建一块土面飞机场。占地39.1万平方米,抗战后停用。在宾川州城北修建统管飞机场为备用机场。


①②③《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下卷)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1994年版

1941年1月,英国政府任命对中国抗战持积极态度的丹尼斯少将为驻华武官,丹尼斯代表英国政府向重庆方面提出中英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抗日的建议,得到重庆方面的响应与赞同。第一个步骤是通过中国对缅印马的军事考察,两国共同商定保全缅甸的具体军事计划。经过双方协商“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产生。

1月2日,丹尼斯正式邀请中国派军事考察团前往缅、印、马进行军事考察。中国方面组成了以商震为团长、林蔚为副团长的“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

1月22日,功果桥第一渡口由永平县负责的西岸便道完工,第二渡口东岸便道由昌宁县民工119名开工。功果桥用144支空汽油桶做成的“大渡船”平安下水。25日15时,可载5.5吨重的“大渡船”正式通车。

同月,“云南省政府协办修滇缅铁路征工总管理处”在弥渡成立,杨文清任处长,陇体跃、段伟任副处长。地点设在弥城镇东开化寺。该处征工区域为祥云、弥渡、蒙化(今巍山)、云县、顺宁(今凤庆)、缅宁(今临沧)、双江、澜沧江等县。
同月,滇缅铁路督公署进驻弥渡(今弥渡县弥城镇第一小学院内)。

2月初,考察团出发,对缅、印、马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军事考察,收集了有关缅、印、马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编写出共30余万字的《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其中最主要的是《中英缅共同防御计划》草案。①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4-7 10: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毛毛 于 2021-4-7 13:31 编辑

2月16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给缅甸总督的电报中强调指出:“缅甸以及同中国的联系在整个东方战区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3 月,罗斯福提出的租借法案(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国家包括英国、苏联、中华民国等共38个国家)在国会通过,首批拨款70 亿美元。


4月16日,美国赫尔国务卿接见日本野村大使,双方表面上商定了由民间起草,实质上为两国政府授意的《日美谅解方案》。



7月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功果桥东山抢修一条高炮通道,配置美制高炮防空,以有效防御日机对功果桥的轰炸。由云龙、永平两县派工并限期完成。功果高炮路全长1 8公里,盘旋于陡峭的山岩上,弯多坡险,工程非常艰巨。

7月15日,日机轰炸大理下关,死8人,伤11人,房屋损坏50余间。

8月中旬,中英就军事合作达成实质性共识:如英日开战,英派15名游击顾问协助建15支游击队,同意在缅甸边境组装飞机及使用机场,中国军队协防香港,日本进攻缅甸时中国军队从云南侧击日军。

8月20日,西(昌)祥(云)公路通车。
9月1日,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成立“桥渡工程处”,其下成立“功果桥工队”和“惠通桥工队”。

9月,日军进占法属印度支那(中南半岛)南部,随即引发了英,美,荷严厉的联合制裁,大战一触即发。

10月5日,功果桥高炮通道全线开通,历时仅3个月零2天,总投工24万余工。其中云龙县派出民工1600多名。同月,滇缅铁路开始全线路基抢修。

11月5日,日军大本营发布针对太平洋地区的南方部队战斗序列,抽调精锐师团正式组建南方军。下辖4个军团,12个师团,2个混成旅团,1个混成联队,2个飞行集团,1个飞行独立大队,1个大本营特遣预备支队。前军事参议官,资深大将爵士寺内寿一被任命为总司令官,前陆军参谋副长冢田攻中将出任总参谋长。

担当泰国、缅甸作战方面作战任务的日本第15军团归属于南方军。第一任司令官饭田祥二郎,辖两个建制不完整的第33、55师团,4个步兵进攻联队。

12月7日晨,日本偷袭珍珠港。

12月8日,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数小时,香港时间早上8时,日军进攻香港。日军第15军强行进驻泰国,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和英国对日宣战。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蒋介石认为,美日开战后会使中国的战略地位凸显,美国基于自保与其全球战略,会不断地加强对中国的援助和联系。



当天上午,蒋介石即在重庆紧急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委特别会议,并决定向美国提出建议,以美国为领导,成立中、美、英、苏、荷、澳等国军事同盟。当天下午,蒋介石分别接见了美、英、苏三国驻华大使,一方面告知中国政府向日、德、意三国宣战,另一方面将中国政府希望中、美、英、苏、荷、加、新、澳等国成立联合军事同盟的建议,当面交给三国大使。

同日,蒋介石令在昆明西山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在1941年9月《确保滇缅路作战计划》的基础上,拟定了《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

12月9日(重庆时间),自1931年“9.18”事变,在日本完全吞并东北三省;1937年“7.7”事变,日军侵占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抗战爆发十年后,中国政府终于与美英等国一同对日宣战。

12月10日,驻重庆英国武官丹尼斯少将受命请求蒋介石派中国军队入缅。

12月11日,蒋介石颁发第一次动员令。第6军第49师以1个加强团开赴口岸畹町,归英缅军总司令胡敦中将指挥,准备向景东前进。同时派侯腾率中国驻印缅军事代表团飞缅,筹备中国军队入缅事宜。

12月15日,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向蒋转达美国陆军部希望中国尽速派兵入缅布防的建议,蒋介石表示同意。

12月16日,蒋介石令第5、6军向滇西祥云、大理、保山、芒市等地集中,编组中国远征军,准备入缅作战。但英方出于自身利益,非常忌惮中国远征军入缅,总督韦维尔借口滇缅路运输不便,故意拖延远征军入缅。

12月18日子夜时分,日军越过泰国国界,攻占缅甸位于克拉地峡西南端的维多利亚角(Vitoria angle 又称:波因特)。

12月19日,日军攻占了丹那沙林(Tenasserim)地区的三个英军机场。
12月20日,日军82中队的10架99式俯冲轰炸机在没有战斗机护航下由越南机场起飞轰炸昆明,驻扎在昆明巫家坝机场的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飞虎队)第1中队和第2中队起飞迎敌,共击落日机6架,重伤3架,而飞虎队只有1架P-40C因燃料用尽在机场迫降。

这是飞虎队成立后与日军进行的第一次空战。这次空战的胜利使日军的轰炸机队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再也不敢从越南的机场起飞轰炸我国西南地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4-7 10: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毛毛 于 2021-4-7 13:33 编辑

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蒋介石官邸举行联合军事会议,史称“东亚军事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三个:1、同盟国利用中国之人力问题;2、同盟国援华物质问题;3、保卫缅甸及滇缅路问题。在联合军事会议上,中国主张规划足以兼顾整个亚洲地区的战略。但是,英国代表韦维尔的态度十分明确:英国在东南亚对日作战,为的是保护自己的殖民地。他认为远东盟军的当务之急,是防止日军进攻印度和缅甸,并且要求加强在缅甸的空军力量;在此之前,英方已公开将缅甸境内的一批美国援华物资据为己有。因此,中英之间自始至终都存在着重大分歧。

同日,日军轰炸机60架轰炸了仰光的码头和机场,炸死2000多名平民。23日至25日,飞虎队与日军展开激烈的空战,击落日机39架,飞虎队战机无一损伤。

12月24日,蒋介石在重庆对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韦维尔时(1943年1月担任印度总督)说:“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因此,如果贵国需要,我国可以派遣八万人入缅作战。”韦维尔立即答称:“如由贵国军队解放缅甸,实在是英国人的耻辱;我们只要请贵国能惠允拨借美援物资就可以了。”对此,蒋介石十分气愤,让何应钦发言声明:中国愿将所有在缅甸的租借(援华)物资全部退还美国,停止中、英、缅合作。

同日,蒋介石发电:“昨会议英方表示第5军及第6军主力(欠第93师及第49师之1团)暂时毋庸入缅……该两军停止前进井分段在昆明及滇缅沿线上集结待命”。至此,远征军动员入缅遂告停顿。美国代表马格鲁德当即出面调停。




经美国人居中斡旋,韦维尔终于同意中国军队1个师入缅。中国应英方的请求,以第6军49师副师长刘观隆带领加强的第6军第93师第277团进入缅甸,由英军车队运送至景东(kengtung 又称:景栋)地区,接替英军对泰北、越南边境的防务。

12月26日,远征军第6军第49师入缅,开赴昆欣(kunhing)、兰河地区守备。

12月28日,昂山(Aung San)与日军合作成立缅甸独立义勇军(BIA,Burma Independence Army)。

12月31日,罗斯福电告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指挥中、泰、越地区的盟军对日作战。拟推蒋为中国战区统帅部最高统帅,并将设立联合参谋部供其指挥。

①②《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经历》 远征军副司令长官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出版社1960年版
③④《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下卷)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军事科学院

军事历史研究部 1994年版

⑤《中国远征军史》 时广东、冀伯祥 1994年版

⑥《史迪威事件》 梁敬錞 商务印书馆 1973年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订《联合国家共同宣言》,重申大西洋宪章,决定各签字国互相援助,使用全部军事、经济资源,共同对抗德、意、日的侵略;各国保证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列强宣布取消对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援助我抗战。



同日,蒋介石对国人发表元旦广播讲话:抗战已进入新阶段,全民动员,直至胜利。国民政府再次向英美提出修筑中印公路的建议。

1月2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表示愿就任中国战区统帅,并请罗斯福指派一名信任的高级军官来华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经过一番周折,曾任美第3军军长的史迪威中将被派来华。

同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中国军队已开入缅甸协防。

1月3日,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1月4日,日军第55、33两个师团越过泰国边境,分别向缅甸南部的土瓦(Dawei 又称:塔威)、第二大港口城市孟邦首府毛淡棉(Moulmein)发动进攻。

1月19日,日军第55师团步兵第120联队的“冲支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在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中占领缅南战略要地——土瓦。

驻缅英军司令胡敦紧急请求中国第93师全部入缅。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4-7 10: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毛毛 于 2021-4-7 13:36 编辑

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1月19日函告中国驻美代表宋子文,具体说明史迪威的权限:1、指挥在华、缅、印之美军;2、监督、办理并支配美援华军火、武器与其它器材; 3、代表美政府出席重庆军事会议;4、中国战区与南太平洋战区间联络员;5、管理并改进维持滇缅公路;6、指挥在印美国空军,及由印缅出发之空军活动。



1月20日,日军第55师团逼近毛淡棉。

1月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




同日,日军第55师团占领高加力(Kawkareik)。

日军大本营决定尽快实施缅甸作战。命令南方军总司令官应与海军协同攻占缅甸要域,指示缅甸作战之目的,在于击败驻缅英军,占领和确保缅甸的重要地区,兼以加大对华压力。

1月31日,日军第33师团攻占毛淡棉,随后分两路快速前进。在西线防守的英印缅军2个军,辖:第1、17、36师、第63旅、第7装甲旅等部队3.5万余人。

中美决定开辟印度东北阿萨姆邦的萨迪亚至中国云南昆明的中印航线(驼峰航线),全长700英里,计划每月100架DC-3运输机,可运援华物质1.2万吨。

①《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下卷)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1994年版
②③《史迪威事件》 梁敬錞 商务印书馆 1973年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942年2月

2月1日,蒋介石颁发第二次动员:令远征军第6军集中芒市、遮放、龙陵,等待英方派车接运入缅。

2月3日,日军第33师团一部攻占萨尔温江(Salween)东岸的克伦邦首府帕安(Hpa-an 又称:拔安、巴安)。

2月4日,为了调解英印矛盾,协调中印英一致抗日,刚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不久的蒋介石偕夫人与外交部长王宠惠、国民党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道藩、军委会第五部副部长董显光及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由重庆经加尔各答,9日到达新德里。

同日,印度总督,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韦维尔通令部属坚守待援,勿怀退却之念。

2月5日,驻缅英军总司令胡敦赶到腊戌(Lashio 曼德勒东北约230公里)晋见前往印度访问途经该地的蒋介石,请求中国远征军主力火速入缅。

2月6日,蒋介石下令第6军第93、49师入缅,其他军队亦陆续出发。

同日,飞虎队在缅甸仰光击落日机20架。

2月7日,英驻华武官、军事代表团长丹尼斯少将发表声明:欢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2月8日,日军第55师团强渡萨尔温江,突破仰光以东第一道天然屏障。

2月9日,蒋介石飞往印度访问,抵新德里。

日本南方军向第15集团军下达了合围仰光,准备曼德勒(Mandalay)和仁安羌(Yenangyaung)会战的命令。命令第15军应连续作战,尽量歼灭敌人,攻占仰光,且务必在仰光以北地域有所进展。

2月10日,蒋介石在印度先后会见英国驻印总督林里资哥、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阿柴德,以及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等。
2月11日,日军第55、33师团强渡萨尔温江。

2月15日,针对指挥权限问题,史迪威回电蒋介石:“本人为均座参谋长,直接受均座指挥”。





新加坡英军帕西瓦尔中将率7万军队投降。英国首相丘吉尔承认:这是“英国历史上最惨重的灾难和人数最多的一次投降”。



日军第33军的第18、56师团转调第15军从仰光登陆入缅。

同日,中、英两国代表在新德里开会,第二次商讨修建中印公路。会议否定了中方第一次勘测的西昌至雷多的路线,提出了由印度的雷多经缅甸的密支那到中国云南的腾冲、龙陵的新设计方案。
2 月16 日,丘吉尔给缅甸总督的电报中指出:“我认为,缅甸以及同中国的联系在整个(东方)战区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同日,蒋介石颁发第三次动员令:“据英代表请求,仰光情况紧急,第5军即刻入缅”,“所有野炮、战防炮均应随同出发,装甲兵团先作出发准备”。

同日,国军最精锐部队第5军第200师入缅。

2月17日,饭田祥二郎在毛淡棉决定第15军全军出动以攻占仰光。

日军第33师团和第55师团两路并进。

2月18日,日军进攻比林河(币林河)英军左翼,双方发生激战。
2月20日,日军强渡比林河和锡唐河。

2月22日,日军突破锡唐河(Sittaung River 又称:锡当河)防线,迫使英印第17师向后撤。锡唐河是一条宽450多米的大河,河上只有一座大桥。英印第17师主力尚未撤至河岸,守桥英军即遭日军快速部队的攻击,于是炸毁大桥,以阻止日军渡河。

2月23日,当英印第17师杀出一条血路抵达河岸时,发现桥梁已被炸毁,没有了退路的两个旅直接跃入汹涌的河水中,不会游泳的4个廓尔喀营即伤亡2000多人。俘虏多达1100名(其中英国人120名)。参加战斗的8500多人,最终只有师长以下3300余人逃回勃固地区。丘吉尔闻后感慨:“这是一次极大的灾难。”





2月24日, 英军向锡汤河以北退却。

2月25日,杜聿明率第5军军部进驻缅甸。

驻缅英军参谋长哈丁少将,携韦维尔授意驻缅英军司令胡敦拟定的《对入缅中国军队部署意见》(简称<胡敦意见>),随侯腾赴昆,向蒋介石呈报。

2月27日,蒋介石在昆明接见哈丁,商决中国远征军进驻同古(Taungoo 又称:东吁、东瓜)的办法。

同日,蒋介石即发表命令“敌为夺取缅甸,威胁中印国际路线,将企图占领仰光,并继续向缅北曼德勒方向进犯。我以摧破敌人企图之目的,第5,6军应即全部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并对入缅部队的指挥系统,集中位置作了具体指示,规定第5、6两军暂归杜军长统一指挥,杜军长受胡敦指挥。

4月14日,重庆交通部转来电告知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据报,敌为彻底破坏我滇缅公路,组成‘滇缅路封锁委员会’准备大规模轰炸,希注意。又,敌委驻华海军司令部参谋长大川内传七少将为指挥官主持轰炸破坏滇缅公路事宜”。

同月,是月,重庆交通部转来电告知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日侵略军‘滇缅路封锁委员会’首次会议决议,①指定驻越南陆航机100架负责轰炸滇缅路,以破坏桥梁为目的。②以河内各机场为根据地,并派特务员地放信号引导飞机夜击。③指定岗本少将负责收买该路技工、司机人员充任间谍,预拨活动经费100万元。”

①《史迪威事件》 梁敬錞 商务印书馆 1973年版
②③④《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下卷)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1994年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4-7 10: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毛毛 于 2021-4-7 13:38 编辑

1942年3月1日,远征军第5军各部入缅完毕,蒋介石夫妇偕参谋团团长林蔚赴缅甸腊戌部署。
3月2日,蒋介石在腊戌会见缅甸总督史密斯与韦维尔。

同日,韦维尔辞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职务,复任印度军总司令并兼负责指挥缅甸守军作战之责。

3月3日,蒋介石在腊戌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商震、俞飞鹂、林蔚、周至柔、杜聿明、甘丽初和戴安澜等出席。蒋在会上规定了远征军的指挥系统,要求参谋团团长林蔚负责战术指挥,俞飞鹏负责后方后勤,并拟由卫立煌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

史迪威由印度加尔各答飞赴腊戌,会晤蒋介石夫妇后即乘机飞抵昆明,与陈纳德商谈美国空军志愿大队并入美国空军问题。

同日,日军第33师团渡过锡唐河后,向仰光以北地区攻击前进。

3月4日,蒋介石在缅甸腊腊戌与陈纳德商议使用空军计划。

同日,史迪威到重庆,就任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

从史迪威来华至1944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将其调离回国,在2年零8个月的中国生涯,史迪威和蒋介石之间产生严重的分歧和冲突,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战略以及与其相关的是否装备中共军队、租借物资控制权的方面,并由此导致蒋、史矛盾不断激化。史称“史迪威事件”。



同日,日军第55师团突破仰光以东最后一条防线勃固河(Bago river)。

3月5日,曾指挥敦克尔顿大撤退的“撤退将军”亚历山大中将(Harold Alexander)接替胡敦中将任驻缅英军总司令,胡敦改任他的参谋长。

驻缅英军总司令 哈罗德·亚历山大

3月6日,日军第55师团在勃固附近击溃在北非战役中有着出色表现,号称“沙漠之鼠”的英军第7装甲旅。

同日,亚历山大下令次日破坏仰光后撤出。

3月7日,日军第55师团占领仰光东北100公里的佛都勃固(Bouguer)。

日军第33师团收听到了英军从仰光向曼德勒(Mandalay 又称:瓦城)与卑谬(Prome 又称:普罗美)发出的一个英文明文无线电报:请尽快派遣货车来。日军判断,英军使用明码而不用密码发电,证明其放弃作战准备撤退。于是急令原田、作间两个联队,连夜以从东西两面分别夹攻英军。

同日,第200师到达缅甸仰光以北260公里的同古接替英军防务。

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官命令第15军进一步抓住战机,以大胆果敢的作战,迫使曼德勒方面之敌,特别是中国军队进行决战,务于短期内将其歼灭。本项作战应争取大致于5月末以前完成。

3月8日,日军第33师团兵不血刃占领仰光。英军不战而弃仰光,使中国远征军入缅保护滇缅公路的战略意图不复存在。中国连接国际的唯一通道被切断。

由于国府驻缅总领事馆,没有提前告知仰光可能失守的消息,以方便30多万缅甸侨胞提前做好准备,这些侨胞一夜之间沦为“海外孤儿”,四处逃难,任人宰割。而仰光陷落前总领事馆一些人利用侨胞回国心切,大发横财,将一张护照的签证费由几卢比,猛涨到一二百卢比。急待回国的华侨对此极为愤恨。



3月9日,因英方不通知中国即放弃仰光,令蒋介石非常愤怒,即令未入缅部队暂缓入缅。

3月10日,蒋介石在会见史迪威时说,中国派兵入缅,原是协同英军保卫仰光,现在仰光已失,中国军队就要克复仰光。

3月11日,蒋介石正式令第5、6两军归史迪威指挥,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奉命入缅指挥中国远征军。

3月12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成立,卫立煌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前由杜聿明代理。

同日,远征军第5军新编22师由云南芒市入缅。

随着远征军各部陆续入缅,英方在远征军各军派驻联络参谋,但胡敦却拒绝中方派联络参谋到英军的师、旅司令部,只同意在英缅第1师安排一名联络参谋。



参谋团据胡敦部署分析判断,英军实为全面撤退的部署,故其所划之中英两军作战地境线竟成为一横线。其退却目标至少似已预定为曼德勒以北。

3月14日,杜聿明与史迪威在眉苗首次会面。

3月17日,日军第55师团再度发起攻势,一路沿伊洛瓦底江北上,西线英缅第1师未等第200师完成部署即不战而撤。

3月19日6时,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打响入缅第一战。师摩托化骑兵团及第598步兵团的第1营第1连在皮尤河(Kan)南12公里处,设伏乘摩托车追击英军而至的日军第55师团第112联队搜索队约200人,毙敌30多人。并缴获日军文件,得知日军入缅作战部队番号(缺第56师团),随后炸毁皮尤河大桥。日机40 余架分3 批轰炸同古,全城终日大火,毁成瓦砾。

同日,英方通知中方,英军将英缅第1师,英印第17师,英第7装甲旅合编为英缅第1军,由斯列姆任军长,担任伊洛瓦底江方面作战。

同日,远征军第5军第96师由芒市入缅,廖耀湘率新编22师到达缅甸皎栖(Kyaukse 又称:皎施、皎克西)。

同日,韦维尔致电丘吉尔:倘若日本坚决进犯,我认为我们不能久守上缅甸(缅甸的中部及北部地区)。

同日,蒋介石不同意史迪威的集结主力在同古与敌作战的建议。蒋认为:“战场应在曼德勒南,应固守曼德勒。”
主张将第5军两师驻守曼德勒。

3月20日,日军第55 师团以1 个联队的兵力在飞机、火炮掩护下,以坦克、装甲车为先导,开始向同古地区进攻。
战至21 日,日军伤亡300余人,仍被阻于同古鄂克春前进阵地。

同日,蒋介石又对史迪威说:如英固守卑谬,中方可坚守同古,挡住日军北进,伺机反攻仰光。“如英无固守卑谬之意,余将撤退全部入缅之国军”。史迪威回缅后将蒋介石此意透露给亚历山大。

同日,杜聿明率军指挥所人员来到同古,并召开师团长以上人员指示作战机宜。

3月23日拂晓,日军向第200师前进阵地发动猛攻。第598团副团长黄景升牺牲。

同日,第5军第96师乘火车经腊戌到达平满纳(Pyinmana 也称:彬文那)。

3月24日,在仰光登陆的日军第56师团迅速向同古方向增援。

下午2时,日军1100 余人在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义勇军”带领下,抄小路迂回到城北,与正在破坏铁路的第5军直属工兵团猝然遭遇。日军一个冲锋就打垮了工兵团,而后进袭南郊克永岗机场。工兵团团长李树正因防守不力,被军法处置就地执行枪决。随后第200 师向机场日军反击,未能凑效。日军切断了第200 师与后方的联系,同古守军陷入日军三面包围之中。是晚,第200 师师长戴安澜立下遗嘱:“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团团长代之。”全师各级纷纷效法,表示了誓死保卫同古的决心。



3月25日,日军第56师团在仰光登陆。新编22师从腊戌乘火车出发,第96师相继由铁道输送。因火车故障在曼德勒耽搁三天。

同日,亚历山大专程飞抵渝,向蒋介石承诺:“决心坚守现在的阵线……坚守卑谬。阵线稳定之后,我部当即准备反攻,以克复仰光为目标”。然而,当远征军到达作战位置后,英军陆续移西移,将仰(光)曼(德勒)铁路以东至泰缅边境地区划为远征军防区,为撤退作准备。



由于亚历山大信誓旦旦地向蒋介石承诺坚守卑谬,于是蒋介石又电令杜聿明在同古与日军会战:“应以第5军200师、22师及军直属部队在东吁(同古)、平满纳(彬文那)间与敌作第一次会战。如会战不利,应行持久抵抗,以逐次消耗敌人。”杜聿明当晚即部署,此决定让主张进攻的史迪威非常满意。
3月26日,第200师在缺乏空中支援,补给中断的情况下与日军第55师团已厮杀一周,仅余铁路与锡唐河间的旧城阵地。日军三面包围第200师,连续猛攻,已突破城西北角,敌与我逐屋争夺,企图切断第200师阵地。
3月28日,日军第56师团登陆后,迅速赶到同古替换已经疲惫不堪的第55师团,继续向第200师发动猛攻。第200师师部与城内电话已被切断。新编22师到达同古,自叶达西(Yedashe 也称:耶达谢)向南展开攻击。

戴安澜给杜聿明发电:“杜军长副司令长官台鉴:敌与我接触战自19日,激战至28日,凡10余日矣。我已濒弹尽粮绝之境,官兵两日无以果腹,仍固守同古铁路以东阵地……自交战之初,敌势之猛,前所未有,尤以24日至今,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且炮兵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轮番向我阵地进攻……援兵不至,我虽欲与同古城共存亡,然难遏倭寇之凶焰……何益之有? ”。

同日,孙立人率领第66军新编38师由贵州安兴出发。

3月29日,新编22师用战车攻克战略要点同古南阳(Nanyang)车站。但无法肃清“顽固坚守”的敌人。
为了让第200师摆脱险境,以保存实力,杜聿明不顾史迪威的强烈反对,经请示蒋介石同意后,在新编22师策应下第200师经同古以东趁夜色突围,沿色当河东岸到叶带西归还建制,车辆经毛奇公路归还,主力撤出同古后即将大桥破坏。

第200师与日军苦战12昼夜,伤亡2500多人。骑兵连64死10伤,炮兵连81死10伤,工兵连62死,第598团537死132伤,第599团474死46伤,第600团687死240伤,伤亡共计约2500人,估计歼敌5000余人。

史迪威评价同古战役:“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安为第一人。”



3月30日,新编22师转移叶达西、平满纳之间地区,阻敌北进,以掩护第5军完成平满纳会战的部署。
日军占领同古空城,随后第56师团转向东北进攻东线的垒固(垒固 Loi-kaw 又称:乐可)。

3月31日,第5 军因未能及时集中主力于同古,不得不放弃会战计划。于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缅参谋团提出以第5 军主力在平满纳附近会战击破日军的作战计划。
同日,杜聿明在漂贝军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当面之敌,为第55 师主力,似有北进企图。军决以有力之一部,利用斯瓦河东西之线(斯瓦南侧)及其以北之森林狭长地区拒止敌人,以主力在彬文那(平满纳)占领阵地,依火力摧毁敌人,转取攻势,将敌包围而歼灭之。”并决定以新编第22 师利用斯瓦河沿岸的南北狭长地带,逐次阻击,迟滞日军,掩护主力完成会战准备。

①《史迪威事件》 梁敬錞 商务印书馆 1973年版版
②《仰光失守前后》 驻缅甸使馆武官 曾庆集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③《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第二历史档案馆1987年版 [p1400]
④《第二百师入缅抗战经过》第200师步兵指挥官 郑庭芨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⑤《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下卷)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1994年版

⑥《同古战役》中国远征军网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4-7 10:40 |只看该作者




1942年4月1日,第200师放弃同古后撤,英军随后放弃卑谬,主力后撤到亚兰谬(Yalanmiu又称:阿蓝庙)一带。由于同古会战计划未能实现,该战略要地丢失,对同古至莫契公路失去控制,致使日军可以分兵从东路长驱直入,从而威胁中国远征军的后方战略基地腊戌。




同日,史迪威到重庆见蒋介石,指责杜聿明、廖耀湘在同古一战中不服从他的指挥,并以辞职相要挟。要求蒋介石“单独拨出一支军队专归我指挥”。不过,史迪威也在日记里写道,“要让他们在一个极其关键的地区把两个军交给一名该死的外国人而他们对此人又所知甚少,不可能过多信任,这未免期望过高了”




由于史迪威掌管着美租借(援华)物质的分配权,蒋介石还要维护与史迪威的关系。于是,蒋介石安抚了史迪威,并决定再派一名高级将领辅佐史迪威。


4月2日,蒋介石指派原第5军军长,杜聿明的老上级罗卓英为远征军司令官。


同日,滇缅路封闭。


4月3日,日军第15军制订曼德勒会战计划,作战方针是:本军以精锐兵团切断腊戌方面敌人的退路,以主力沿同下——曼德勒公路和和伊诺瓦底江地区向曼德勒方面前进,包围(抄)敌军主力的两翼,在曼德勒以西,怒江地区(以优势兵力)压倒并歼灭该敌;然后,在腊戌,八莫、杰沙一线以西捕捉,歼灭残敌,不失时机地以精锐之一部队向怒江一线追击。


同日,日军轰炸曼德勒,炸死400平民。

4月5日,蒋介石夫妇与史迪威、罗卓英一起到了缅甸。主持召开了第5、第6 两军高级将领会议,要求集中主力在平满纳与敌决战。同时,要求英军固守亚兰谬,并要史迪威转告亚历山大,必须不借代价,据守约定地区。


同日,第200师后撤至叶西以北地区。史迪威代表蒋介石到驻地对全体官兵慰问讲话。


5日至10日,日军第55师团以步炮战车联合,全力向新编22师猛攻。新编22师按照预定计划在斯瓦河阵地以南逐次阻击日军。


英军放弃亚兰谬,并要求中国远征军到西路英军方面的沙斯瓦、马圭接防,掩护其撤退。

4月6日下午,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晋见蒋介石。当晚,缅甸总督多尔曼·史密斯夫妇在眉苗(Pyinoolwin又称:梅苗、彬乌伦,位于曼德勒东北69公里处),北郊弗拉格斯塔夫大厦总督府内举行宴会,欢迎蒋介石夫妇及各位高级随员。


4月7日,蒋介石在眉苗召见远征军将领,决定平满纳会战,增调第66军入缅。并与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同住一晚,予以慰勉。


4月8日,蒋介石夫妇在史迪威陪同下到曼德勒视察新编38师。


同日,饭田祥二郎急令被转调15军的日军第18师团在仰光登陆后迅速北上,接替55师团成为中线日军的主力,继续向曼德勒快速推进。与此同时,日军第56师团由同古转向东线方向快速推进。


美军运输机第一次成功飞越喜马拉雅山驼峰,标志驼峰航线的成功开辟。


4月9日,日军第56师团占领毛奇。


最初日军第56师团计划将主力摆在同古,仅以一个联队向东线作试探性进攻。攻占毛奇(Mawchi)后,得知该线防守薄弱,随即以主力组成快速纵队挺进,在缅甸独立军的带领下,从缅东高原的山岭中行军600余公里。防守东线的暂编第55师本来就战斗力很弱,部队分散部署,东线危机在所难免。而对于得到日军第15军直属的重炮、汽车、坦克部队和第5航空师团加入的第56师团的动向,盟军及远征军并不知晓。日军第56师团增加兵力向暂编第55 师克马俾阵地展开攻击,守军顽强抗击,直至防御阵地全部被毁。

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罗卓英      



第5军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

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制定出平满纳会战计划。


同日,美籍航空志愿大队(飞虎队)在云南境击落日机10架。


4月10日,日军第18师团抵达斯瓦河至平满纳一线,在炮(兵)空(军)掩护下轮番猛攻新编22师。而新编22师在完成阻击任务后逐批次转移撤出。此战术不仅使日军第18师团行动放缓,而且伤亡惨重。


4月11日,为了解决指挥系统的不畅,蒋介石任命罗卓英正式就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接掌部队指挥权,并申明罗卓英受史迪威的领导。这样的设置,在远征军本来已经重重叠叠的指挥系统中又增加了一个层次,指挥效能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进一步降低了。


4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10多架泰国“征缅方面军”航空联队的飞机飞临景栋(Kengtung),对第6军第93师驻防处进行狂轰滥炸,我军伤亡巨大。


同日,英方正式提出意见:“史迪威与亚历山大间指挥系统不明”。




4月14日,第66军军长张轸率军部及直属部队一部到达腊戌。


同日,英军放弃马圭(Magwe)。


4月15日,日军第56师团一部迫近暂编55师土冲河阵地。


4月16日拂晓,日机10余架在平满纳上空盘旋轰炸。7时后,敌步骑50人增至200人,战车3辆增至6辆,向第96师第288团警戒阵地进犯。


同日,由日军守屋精尔中将指挥的泰国第1、3师加一航空联队组成的“征缅方面军”对景东的第93师发起猛攻。第278团与泰军第1师展开肉搏战。第93师连续作战3日,未失一处阵地。


日军第33师团1个搜索大队1000人在仁安羌包围了亚历山大本人及英缅第1师和第7装甲旅,以及家属、记者及美国传教士共计7000余人。


4月17日,新编38师孙立人部奉命率第112、113团开往纳特曼克(Natmauk)。


新编38师副师长齐学启、刘放吾团长率本师第113团千名官兵强行军驰援被围于仁安羌以北的英缅军。


由杜聿明担任总指挥,远征军第5军为主力,在中线即将进行的平满纳会战准备就绪,但东、西两线同时出现问题。在西线,亚历山大企图将英缅军撤退后的西线防务全部交给远征军,让远征军作为挡箭牌,掩护英军继续向缅印边境撤退。毫不顾及这样做对中线的平满纳会战和整个缅甸战局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东线,战斗力最弱的暂55师处在最南方的郎科,第49师在中间的孟榜(孟泉),而战斗力最强的第93师则驻防景东,三个师相互之间各距离160公里以上,全军防守的地段长达500余公里。由于同古失守,同(古)毛(奇)公路门户洞开,武器装备及战斗力最弱的暂编55师,以连、营为单位分散配置于毛奇、包拉克、垒固(Loikaw 又称:乐可、罗衣考)、东枝、黑河等地。日军第56师团于当日推进至南帕,直接威胁着平满纳的左翼。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4-7 10:42 |只看该作者
4月18日凌晨,远征军司令部已联络不到暂编第55师。


同日拂晓,新编38师113团2营在英军轻战车12辆及3门火炮支援下进攻北岸日军。孙立人亲临一线指挥,以少胜多打退日军增援部队。


同日,史迪威向蒋介石建议:在印度设立训练中心,空运中国两个军共6个师,接受使用美械装备,以期反攻缅甸。


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就战局提出两种意见:“1、贯彻平满纳会战,努力击破敌之一路,以解除我之危局;2、彻底脱出敌之包围圈,一举退守曼德勒之东北,再增调兵力,重新部署作战。”史迪威和罗卓英接受了林蔚的第二种意见,并命令远征军各部:“放弃平满纳会战,准备曼德勒会战”。



史迪威、罗卓英的这个作战计划,将远征军第5、6两军分布于长达300余公里的平(满纳)曼(曼德勒)公路的若干点上,既不能攻,又不能守,使部队力量分散,进退失据,陷于更加不利的态势。与此同时,亚历山大接到韦维尔全军撤退印度的手谕。

亚历山大为英军能够赶在北上日军之前渡过亲敦江,越过钦山进入印度,谎称在乔克巴当西南发现日军大部队,说服史迪威和罗卓英将远征军战斗力最强的第5军新编22师、第200师和第66军新编38师调往西线乔克柏当方向,以掩护英军撤退。于是,在史迪威、罗卓英的严厉命令下,第5军主力向乔克巴当增援。致使杜聿明固守东线,确保腊戌的两大门户——棠吉(Taunggy又称:东枝)和眉苗的想法终成泡影。

罗卓英正式下令放弃放弃平满纳会战。

4月19日,经过三昼夜激战中,新编38师第113团以千人兵力抗击日军万余人,迫敌弃尸几百具后撤。是役,第113团解救已频临绝望的英缅军第1师和装甲第7旅官兵7000多人、马1000余匹和300余辆各种车辆,还救出了被日军俘去的美籍记者和传教士500余人。他们在被中国军队解救后情不自禁地高呼“中国军队万岁!”。仁安羌解围战是二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域御敌首次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光辉战例。4月20日也因此被定为“克复仁安羌解救英军日”。


同日,日军第56师团在“缅甸独立义勇军”的引路下,从同古转向东北方,经缅东高原的山岭中行军600余公里直奔腊戌,击溃暂编第55师以营连分散部署的部队,东线据点垒固失守,师长陈勉吾已无预备队使用。




4月20日,孙立人下令新编38师113团梯次掩护撤出仁安羌。


日军攻占垒固,棠吉告急。第6军军长甘丽初率军部和直属部队北撤到河邦。日军第56师团攻下垒固稍事整顿,派搜索联队在当日下午以每小时60、70公里的速度北进棠吉。
当晚,史迪威在日记中承认:“英国人是想利用我们逃跑吗?是的!”




4月21日,日军重新攻占仁安羌。


杜聿明急电蒋介石,陈述必须集中主力由中线向东线眉苗、棠吉间转进,与敌作持久战的意见,但始终未得蒋的复电。此时,史迪威、罗卓英才感到东线的危机,急令第5军第200师及军直属部队一部由西线乔克巴当调回梅克提拉转向棠吉。该部将士疲于奔命,往返500余公里,耽误了宝贵的五天时间。


4月23日,日军进入棠吉。第6军军长甘丽初感到兵力空虚而后援不到,于当日弃守罗列姆(loilem 又称:来林、雷愣),仓促向东北方向撤退,一直退过萨尔温江。午后,第200师先遣骑兵团一部到达距棠吉约15公里的黑河与敌人遭遇。骑兵团对敌猛烈袭击,将敌击退,进展至距棠吉约9公里附近。


4月24日,第200师主力到达棠吉郊外。


4月25日拂晓,第200师第599、600团向棠吉发起攻击,只经一日激战既攻克棠吉。日军大部向东溃逃,仅有一小部尚在棠吉东南隘路附近坚固建筑物内顽抗。蒋介石自重庆发来“手启”电,要求“腊戌应有紧急处置,万一腊戌不守,则第5军、第66军应以密支那为后方,第6军应以景东为后方。
日军增援反攻,棠吉东方及西北高地得而复失,至晚始将日军击退。日军第33师团,沿伊诺瓦底江(Irrawaddy River)向曼德勒方向突进。


参谋团团长林蔚急调驻大理的第66军马维骥的新编29师仓促入缅支援腊戌。在入缅作战的9个师中,只有新编29师不是蒋介石亲自下令调入,可见蒋介石插手远征军指挥的程度是何等严重。


“在一些重要战场的指揮上,蔣(介石)並非杰出的指揮官,他最大的问题就是经常‘直接’干预前线战场部队调动的问题”。




同日,第96师自4月16日以来,将附有飞机、战车、大炮两个日军师团之敌阻止8天,斩获众多。使敌不能与其东西两路同时进展,并使我军主力得到余裕时间对付侵入后方之敌,迟滞敌人前进之任务初告大成。第96师阵亡军官88名,伤77名,阵亡士兵2570人,伤1346人之多,伤亡惨重。


史迪威、罗卓英仍不顾战局的变化和后方的安危,仍执意坚持在曼德勒会战,接连向第5军发出四道命令:除第200师向东面罗列姆攻击以外,第5军直属部队一部,新编22师,第96师及第66军均集中于曼德勒,准备“会战”。


在曼德勒以南40公里皎栖,罗卓英、杜聿明与史迪威、亚历山大在这里举行了最后一次联席会议。中、英、美三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全线撤退。


4月26日,第200师再继续守卫棠吉已无意义,于是当日放弃该城。至29日,英军在远征军掩护下,绝大部分跨过曼德勒西南的阿瓦桥,到达伊诺瓦底江西岸。


4月28日,蒋介石电令,“如可能应抽调曼德勒有力部队增援腊戌,先击破其袭腊一侧背,则以后皆易为力,如此曼德勒不守亦可。盖此时保腊戌为第一,而曼德勒之得失无甚关系也”。“但驻在腊戌的林蔚参谋团已匆忙撤离,5天之内竟跑了1000多里,退至滇西的保山。蒋介石的这一命令未能及时收到并传达到各部队”。




同日,日军占领曼德勒至腊戌铁路与公路交汇处的细包(Hsipaw 也称:昔卜、西保),沿铁路、公路向曼德勒、腊戍东西两向迅速推进。远征军不得不弃守曼德勒。


4月29日,参谋团团长林蔚撤退到九谷(缅甸九谷与云南畹町一桥之隔)。新编29师师长马维骥率两个由新兵组成的团星夜兼程到达兴威(又称:新维、新威),虽经苦战但仍不抵日军第56师团的猛烈攻击,至30日晨既全线溃败。


同日上午9点,第6军军长甘丽初接到罗卓英撤退命令,曼德勒各部队向伊洛瓦底江西岸撤退(因东岸道路不良),续向八莫、密支那后撤。此时,腊戌已被日军占领,向北的退路被截断,原计划撤回国内的计划落空。甘丽初决定向泰、缅、老边境的景东方向转移,远征军长官部从瑞保撤至甘勃卢,集结于曼德勒地区的远征军各部均于当夜前转移至伊洛瓦底江西岸。


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在印度设立训练中心的建议。


“晚,腊戌大批未及时运走的物质,连同英方先前扣发最后被迫交出的约40万加仑汽油,全部付之一炬”。





同日晚,日军第33师团进攻英13旅据守的梦内瓦(Monywa又称:蒙育瓦、望濑)。


4 月30 日,史迪威、罗卓英率长官部由瑞波转移至甘巴罗。

①③⑤⑦《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经历》远征军副司令长官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出版社1960年版
②⑥《史迪威日记》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2年版


④《中国远征军在缅东的毛奇、垒固之战》张家德 昆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⑤《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第二十章》台湾国防部


⑧《仰光失守前后》驻缅甸使馆武官 曾庆集 文史资料选辑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0年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4-7 10:44 |只看该作者
内容较多,可能需要两次发完。
网友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但作为历史梗概介绍,需要一个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4-7 11:50 |只看该作者
梳理这些需要很多时间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4-7 11:50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4-7 10:44
内容较多,可能需要两次发完。
网友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但作为历史梗概介绍,需要一个过程。

不急,慢慢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4-7 11:57 |只看该作者
去过几次缅甸,听到最多的就是远征军,建桥,悲壮,惨烈,墓园这些词

墓园绿草茵茵,一个个白色的小墓碑,有很多敬献的鲜花,庄严肃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4-7 12:08 |只看该作者
佩服四九求学求真的精神。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4-7 12:25 |只看该作者
有空我来分一下段落,然后慢慢阅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4-7 12:25 |只看该作者
砖帖,吵架帖,再精华也比不上这种技术帖。。。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4-7 12:31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4-7 10:44
内容较多,可能需要两次发完。
网友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但作为历史梗概介绍,需要一个过程。

有参考地图么?
好多地名都听说过,方位一直一笔糊涂账.......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4-7 12:34 |只看该作者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4-7 12:25
有空我来分一下段落,然后慢慢阅读。。。

谢谢,分一下段,帮助阅读,否则太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4-7 12:44 |只看该作者
这个“编年体”的叙述方式很不错,前后事件一目了然。

缺点是空间上东南西北大跳跃,大事空间位置有概念,细小一点的,位置还是模糊....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4-7 13:10 |只看该作者
慢慢看,信息量太大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4-7 13:13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4-7 10:37
11月4日,功果钢索吊桥建成(1939年3月13日开工至1940年11月4日竣工通车)。为纪念牺牲的钱昌淦处长,特将此 ...

在亚洲,中华民族进行的另一场伟大的防御战争则在拖住日本人——,不使欧洲和亚洲的战争制造者得以控制通向本半球的海洋,乃是对我们最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4-7 13:14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1-4-7 12:34
谢谢,分一下段,帮助阅读,否则太累了

我现在去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1-4-7 13:33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1-4-7 12:44
这个“编年体”的叙述方式很不错,前后事件一目了然。

缺点是空间上东南西北大跳跃,大事空间位置有概念 ...

所以要有地图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4-7 13:46 |只看该作者
暂时这样,看是否好些,不行再调整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4-7 13:51 |只看该作者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4-7 13:46
暂时这样,看是否好些,不行再调整

很好了,谢谢狗毛毛,这样看起来舒服多了,辛苦啦!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1-4-7 14:06 |只看该作者
有空慢慢看,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1-4-7 14:43 |只看该作者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4-7 11:57
去过几次缅甸,听到最多的就是远征军,建桥,悲壮,惨烈,墓园这些词

墓园绿草茵茵,一个个白色的小墓碑 ...

毛毛去缅甸是自由行,还是随团?
由于缅甸局势不稳,每年重走滇缅路都是截止于畹町。
其实,滇缅路在缅甸境内还是100多公里,
是由畹町至缅甸中央铁路交汇点——腊戌。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4-7 14:45 |只看该作者
郑板砖 发表于 2021-4-7 12:08
佩服四九求学求真的精神。

由于这段历史为“败走麦城”,在国府史料中记载就不详细,
所以勾起想学习与挖掘的兴致。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4-7 14:46 |只看该作者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4-7 12:25
有空我来分一下段落,然后慢慢阅读。。。

辛苦草帽。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1-4-7 14:51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1-4-7 12:31
有参考地图么?
好多地名都听说过,方位一直一笔糊涂账.......

回优美及狐狸,你俩点睛了。

今天所贴部分基本上就是个时间节点的介绍。
明天会将俺根据台湾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张缅甸战役作战地图,
绘制的远征军第一路入缅作战及撤退地图贴上来。
10万人进入野人山,6万人遗骸他乡,此为重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