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三华耀黄花
查看: 23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华耀黄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5-19 16: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偶思寻 于 2024-5-19 18:06 编辑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带队,攻打总督衙门,孤军奋战,最终寡不敌众,起义失败。事后同盟会员潘达微冒死收尸,得七十二具,葬于广州东郊的红花岗,并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后来又陆续找到其他遗体及得知其余牺牲者姓名,但七十二烈士之名己流传,就将错就错仍以七十二烈士名之,实质黄花岗起义牺牲者有百来人。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人其事已载入史册,成了榜样。其中林觉民的《与妻书》曾选入课本,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泪珠和笔墨齐下”年轻时一直想模仿。若选感人家书,想必能进前十。就是写得太好,疑心经他人润色,毕竟信中讲了不少道理,说明自己不得不慷慨赴死。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七十二烈士里,有十八个是花都(旧花县)人,更少人知道,这十八人中十六个都姓徐,来自同一条村,三华村。

说起三华村,确实有些来历,始祖徐宗远,在北宋元丰年间任南海主薄,1085年辞官,见“巴由之境,地广民稀”,离广州亦不过三十余里,便置产定居,建庐名为“三华庐”,三华村名也因此而来,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徐家代有人才,远的不说,从徐宗远算起,连续八世皆为官,却代代单传,至九世生六子,徐氏才真正的开枝散叶,成为当地高门大族。看一村之历史长短,一姓之兴盛与否,看祠堂多寡便可知。南方重宗族,村村必有祠,但除却宗祠,公祠须得功名在身方可建,故祠堂之多寡,能证一村文化之兴衰,人才之多寡。如今三华有四村,祠堂二十二座,堪称广州村落祠堂之最,其中资政大夫祠最为代表。

资政大夫祠是统称,由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 亨之徐公祠三祠并列组成,占地大,规格高,大夫祠与南山书院,各有一座牌坊,一石一砖,各有特色,一时瑜亮。徐方正与徐表正是堂兄弟,都是三华村徐氏后人,两人同时赴考,同中进士,同时任职兵部,同得同治嘉奖,徐方正官从二品,父祖封为资政大夫,徐表正五品其父得封奉直大夫。两人回乡建了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后人又在南山书院左则,建享之徐公祠,形成三祠并列的大型建筑群。加上旁边的水仙古庙和另两座并列的徐氏公祠,故资政大夫祠是三华村古建筑最集中,也是精华所在。

三华村还有一处亦是两祠并列,重要性仅次于大夫祠。左是徐氏大宗祠,右是仲和徐公祠,很巧,这两祠亦各有一座砖砌牌坊,故三华村共有四坊。不如大夫祠坊精美,气势亦不凡。徐氏大宗祠是三华村最老的建筑,石门额上刻着清乾隆五十八年,即1793年重修,而祠堂名却由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赵崇信题写,由此可知,徐氏大宗祠最迟建于明代1535前后。“望崇东海,基肇三华”,其堂名大徳堂,坊名“派演东明”。仲和公祠堂名二徳堂,坊名“绍闻衣徳”。

三华村能成为英雄村,是否与门第家风有关,看着一座座庄严肃穆的祠堂,可能有一点点影响吧?还在思量间,一条介绍,让我豁然开朗。门第家风,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也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格局,三华村曾是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黄兴曾多次亲临召开秘密会议,这样的史实至少可以直接解释,三华村能出十六烈士吧。分会会址是集之徐公祠的后楼。离大宗祠百米左右,外表和常见祠堂没啥区别,有一点却与众不同,不知一开始是这样,还是后来改动过。说是三进,第二进和第三进却不相通,要出了公祠,走青云巷,从侧门进入后楼(其实,集之公祠只有两进,后楼是真后楼)。所谓后楼,其实就是一大房子搭个阁楼,是常见的中间厅两边房格局。大厅不设门,敞开式,利采光。木楼梯很窄,在大厅最里面,阁楼也是一厅两房,左边房间,就是当年黄兴办公的地方。

后楼并不大,难以想象当年如何容纳百人。1909年,徐维扬受同盟会之命,回三华村成立番花分会,秘密宣传“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据说十三天,就发展了三百会员,推举出徐进坤为会长,徐绣文为副会长,徐植生为书记。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夕,徐维扬奉命回到花县,连夜在后楼组织了一百先锋队员(当时会员已过千),第二天化装入城,参加攻打两广总督的战斗。原计划分成四队,种种原因,只有黄兴带领的一队实际起义。孙中山事后对黄花岗起义作此评价:“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1920年,孙中山更亲题“毁家纾难,功在党国”匾额,挂在集之徐公祠内,以兹纪念。今集之徐公祠除了是番花分公地址,亦是黄花岗起义及十八烈士纪念馆。“毁家纾难,功在党国”的仿造木板,竖在大门内,一进门就扑入眼帘。大堂展出诸多与黄花岗起义有关资料,如徐维扬为十八烈士申请抚恤金的信件,如黄兴颁发追悼七十二烈士的通告。

后楼是真正的会址,大堂有徐维扬与黄兴画像,还有一些相关资料。阁楼大厅有四首后人歌吟起义,缅怀先烈的诗篇,豪情与热血共鸣。右间,有十八烈士的介绍,其中三人有像。我认为他们的英名值得我们诵读与书写:

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凌、徐昭良、徐培添、 徐保生、 徐廉辉 、徐容九 、徐进照、 徐褶成、 徐应安、 曾日全,江继复。
2024-5-18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5-19 16: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慢慢读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5-19 16:26 |只看该作者
来点图片,图文并茂啥的,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5-19 16:29 |只看该作者
是啊,《与妻书》写的真好,有点像雷锋日记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5-19 17: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指尖弹出盛夏 发表于 2024-5-19 16:26
来点图片,图文并茂啥的,更好。

贴图太麻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5-19 17: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薄荷味 发表于 2024-5-19 16:12
沙发
慢慢读来

薄荷味的沙发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5-19 17: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子曰 发表于 2024-5-19 17:52
逼上梁山还容易理解一点,那些家境宽裕的革命先烈,为信仰甘愿舍弃身家性命的勇气真的令人敬佩。

林觉民 ...

是虚封,就一个名誉。以前的人,多有信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5-20 11:1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徐家不俗~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5-20 14:12 |只看该作者
辉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5-20 18:45 |只看该作者
看了图片,看文字,一一比对,真精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