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争与不争
查看: 530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争与不争 [复制链接]

主楼
发表于 2014-4-24 12:20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24 12:21 |显示全部楼层
好喜欢: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4-24 12:32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这个。这个。{:soso_e106:}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4-24 12:50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生命的火前,

  温暖我的双手;

  一旦生命的火消沉,

  我愿悄然长逝。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4-24 12:54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杨绛写有一篇《隐身衣》的散文,作者曾自谦作为“废话,代后记”收入她的散文集《将饮茶》。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的叙述悠悠不迫,许多颇具诗心的哲理思考深深浸润在那倍见真淳的字里行间“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舒展先生说:“我们从杨绛风格看到了一个善于静观默察,敏感沉思,以笑代哭,寓热于冷的大智者的风骨。”杨绛平生以卑微为隐身衣,企慕着“万人如海一身藏”,自有一种野草野菜不求美人折,只求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的智者风范。这与兰德诗中的意象和境界不正异曲同工么?

看到的,不是我写的(注解)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4-24 12:58 |显示全部楼层
隐身衣     杨绛



   我们夫妇有时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

   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

   “阿呀!还得有缩地法!”

   “还要护身法!”

   想的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隐身衣也不要了。

   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我记得我国笔记小说里讲一个人梦魂回家,见到了思念的家人,家里人却看不见他。他开口说话,也没人听见。家里人团坐吃饭,他欣然也想入座,却没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你的“自我”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却未知道有你;你虽然生活在人世间,却好像还未具人形,还未曾出生。这样活一辈子,不是虽生犹如未生吗?谁假如说,披了这种隐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遥自在,听的人只会觉得这是发扬阿Q精神,或阐述“酸葡萄论”吧?

    《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道她在孙乡仲家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密饯茶。而《堂吉诃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却不爱坐酒席,宁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装斯文,不讲礼数,吃些面包葱头。

    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西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乡童谣有“荠菜开花赛牡丹”的话。我曾见草丝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苏东坡说:“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之无尽藏”,可以随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还有世人所创的东西呢。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做书读,可当戏看。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不过这一派胡言纯是废话罢了。急要挣脱隐身衣的人,听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间也有隐身衣的人,知道了也是不会开眼的。平心而论,隐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不便──还不止小小的不便。

   仙家隐身衣下面的血肉之躯,终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严寒酷热,也经不起任何损伤。穿了凡间的隐身衣也有同样不便。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起磕碰的。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因为凡间的隐身衣不比仙家的法宝,到处都有,披着这种隐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们都是瞎了眼吗!

    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





杨绛散文《隐身衣》的解读  

  

    开篇由夫妇说话引出仙家的隐身衣,下一句点明要它的目的,最后笔锋一转,又不想要了。然后自然类比,引出凡间的隐身衣。这样的开头,轻松的描写中,有几个波澜,就好像悠悠的小河,有几道湾。目的在于引出下文对人间隐身衣内涵的揭示。

   引出了凡间隐身衣后,接着揭示出世人对它的态度,不认为是宝贝,反而很怕穿上,下一句点出凡间隐身衣的具体所指——卑微。接着首次写世人对卑微的态度——漠视。  

   下一段开头,笔调依然轻松,用一个笔记小说的故事引出卑微,再次写世人对卑微的态度,以及卑微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结论:卑微地活一辈子,“虽生犹如未生”。这里表明了作者对卑微的认识与态度:一是不会被人看重,二是自己活得也没有价值。看了下文才知道这一笔是抑,是卑微中,没有自己的成就。这样的卑微是作者不取的。

    接下一段,写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故事,一个是中国的,夸耀自己的如何受到尊敬,另一个是外国的桑丘,甘居卑微,自得其乐。接着一段,引用谚语,说明“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的观点,写出了真正的尊贵不是世俗所谓的尊贵,不是地位高,有权有势,而是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下一段,引用苏轼的文章,引出对人情世故的独特认识,认为它“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这一段又肯定卑微的价值,“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从这一段结论,我们看出上上一段其实是伏笔,与这一段构成抑扬关系。  

    又是一段。一开头就贬低自己的看法,说自己的是“一派胡言纯是废话”,之后又写出“要挣脱隐身衣的人”及“不知世间也有隐身衣的人”的反应。又一句“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不便──还不止小小的不便”,这样写是为了淡化自己上一段的明确主张。这样的写法,本身就是自认卑微的笔法。文章叙述者真是深得卑微三昧。

    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强调的重点是人心灵的脆弱,“不经不起炎凉,受不起磕碰”,这是对自己提出观点的自我辩驳,或者说是自我责难,意在化解自己主张那种道貌岸然的气味。然后又一句,写出“披着这种隐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们都是瞎了眼吗”来反问自己,意在表明自己的这一点见识也很是微不足道。

   结尾一段,轻轻一点,还是提了一下隐身衣的好处,只是写得含蓄,却有分量。



全文主要的观点:

    文章写了卑微,这件凡间的隐身衣的内涵。它可以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能让人活得真诚,活得真实。但卑微不是不思进取,不是不去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是能够淡化名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