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随便写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24-5-21 19:55 |显示全部楼层
四手 发表于 2024-5-21 19:45
我以为认怂是我的特长呢,我一遇到怼我,就先认怂
嗯呢,安全第一,大家聚在一起这么多年,很 ...

好久不见阿九上论坛了,她以前也是散文版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24-5-21 20:3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4-5-21 20:43 编辑

看他们在争论法律和道德。
首先法律是一种道德底线。

法律的工具理性要求法律法不容情,一视同仁,不能用道德破坏法律的底线。
而中国几千年来的伦理观就是会破坏法度,讲究人情世故的法律是伪君子,伪君子不及真小人。
但是纯理性的法律,如果没有道德指引,那么永远是冰冷的工具,一定会成为酷吏。

中国历来是儒法社会。内法外儒。
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法天法道法自然,努力弥合了天理伦理和法理之间的缝隙。
儒家认为,要用道德引导民众不犯法,自律自我反省,以君子为榜样,整个社会风气提升,而法要在最后,作为惩戒手段。刑法不能废除,但是刑法不能崇尚,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才是和谐。
只讲道德的法律,会让法律变得 太过理想而不现实,于是变得无力。儒家的理想主义要考虑人性幽微的现实,而法家面对人之恶,如果没有法律的强制约束,人很难选择高尚,法律必须维护底线的道德。而执法之人,也要限制权利,不能成为破坏底线的力量。


虽然西方文化中天人两分更有助于成就法律的规则属性和独立品格,但西方法律表现出更大的名实分化,名实不一。
自启蒙时代以来,现代社会以保全身体和生命为核心的自然权利取代了传统社会中的道德善,由此造成法理和天理伦理的极大分化。造成法律和道德的分离,也表现在自由意志可能对天理的背离,以及物资富余而精神空虚,权利保障意义缺失。

以法律为底线的道德作为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这个底线是很低的,确实对犯罪的惩戒达到以人为本,但是现在社会,这种分裂,会让道德和法律关系疲软甚至断裂,人们会以最低的法律道德作为道德,而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以最低为标准,无法解决道德情感的消退和客观意义的缺失。
在现代社会,保障了人的普遍权利,却消解了道德爱憎在法律中的补充。人们的道德底线可以趋向无底线而以不违法为目的,社会风气趋向败坏。

西方崇尚以宗教引领道德,而中国缺乏这种深入人心的宗教传统。
所以儒法这种传统法,没有出现自然法和实在法之间那么大的分化和张力,深刻体现了天人合一。从长远看,它不是落后。在传统社会,法律上的罪行和道德上的罪恶是高度统一的,社会的和谐度也会因为法律的不断完善而趋向和谐。

胡乱抄的,感谢罗翔老师,他写了《法律的悖论》,他说:理性是有瑕疵的,我们永远无法把握世界整体性的全局认识。
振振有词的理性是不自知的盲人摸象。
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宇宙观平衡观,或许适用于很多地方,这种智慧不是落后。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24-5-22 22:27 |显示全部楼层
小北山的清雪 发表于 2024-5-22 22:23
跳到有壶挺好的,哈哈哈哈

问好小雪,第一次知道有壶论坛,幸好你们来了
有空也去看看,那里高人多~~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24-5-22 23:1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4-5-22 23:30 编辑

大鹅一针见血~~
儒家先天不足,就是因为我们的国情,如果只能和平共处的话,如果反抗的结果依然是人治,永远只有战乱~~
既然不能反对,那么改良就是进步,所以很多士大夫就是榜样~~
但是我们今天看,全世界的文明国家,都有各种问题~~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实践史~~~

普通的我们,活着不易,活着就是全部~~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24-5-22 23:14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鹅比我经历的现实多,而我大多是闭门造车,胡乱思考~~
我老公说我一生天真,他指的是现实方面,我很笨拙~~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24-5-23 21:13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得跟着大鹅去给狐狸窝点个赞~~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24-5-23 21:24 |显示全部楼层
秦川老师对文字的审美是很厉害的,也学着秦川老师那样,到处溜达,然后回来写一些感悟。
临屏写字,写到哪里算哪里。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24-5-23 21:31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小徐写的德性的生活,她读古文经典很多,信手拈来,对她太说很容易,但对我这种水平低的人来说,得认认真真一点一点地看。
她第一段写了:德性生活亦如饮食,其中具理性之真,亦得诗性之美。
我觉得很对呀。
国外很多人喜欢本科让孩子读文理学院,就是打基础的时候,既要有理科思维,又要有文科思维。
这种平衡思维,会不会是未来幸福生活的保障,或者说理解世界的更全面的方式?

仔细琢磨,又感觉有点不妥,我知道自己其实思辨也局限,所以我觉得人生也一直有很多困惑,每当我感觉到困惑的时候,我就躺平,不再思考,然后随波逐流下去。
这就是我的生活智慧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24-5-23 21:44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理科生,一直不务正业,把读书当成兴趣的人,我后来发现一个问题,理科生和文科生的思维模式一直都是有距离的,就像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模式一直有距离一样,这是很好玩的事情。

小徐说的德性生活不是道理上不正确,而是理解维度的局限。
在世俗生活的维度下,小徐说得非常正确,她说:德性生活亦如饮食,其中具理性之真,亦得诗性之美。
在生活中,既有理性,又有感性,既能平衡生活,又能诗意栖居。

如果维度更宽一点。
当维度变宽,超过了世俗生活的维度,那么正确就有了一个困惑,德性生活的正确对人生真地特别重要,还是不重要?
正确对每一个偶然路过人间地生命体验来说,重要不重要?
针对每件具体事件时,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偏离或者摇摆,然后达到平衡,那么如果偏离太多,或者摇摆过度,不能平衡,我们就是理性至上,或者感性至上。
我们生活中很少遇到完全理性的人和完全感性的人,这两种人,他们以他们的格格不入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在历史上,他们或许是哲学家逻辑学家,或许是艺术家文学家,他们用一生大多颠沛流离的命运给了答案。
他们拒绝过正确呢,还是自愿选择这种没有德性的生活方式?
他们承担了命运给他们的阻碍,痛苦,折磨,惩罚,而在另一方面,他们以自身的痛苦成就了他们的人生,带给更多人更多的哲思,或者艺术成就。
这种得与失,对个人是艰难和磨难,对历史或许有贡献。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24-5-23 21:51 |显示全部楼层
而另一方面,我们对德行之人的理解。
说真的,我们都希望世俗生活中遇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厚道朴素,温良恭谨。
但是最底层的生活逻辑,一定有各种不道德的生活方式。
最底层的生活逻辑,一定有狡黠,有被命运催促着跑的计较,有急功近利,趋炎奉世,不然会活不下去。
但是如果这些人仅仅是为了活着这一个唯一的目的呢?他们已经忍受了贫穷,饥饿,白眼,居无定所,和没有自尊的生活。
冯小刚拍的《卡拉是条狗》,曾经是我最喜欢的冯小刚的影片,那个连狗都救不了的人,最后儿子被关进去了,他该咋办?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头这句话: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
曾经给我很大的震动。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24-5-23 22:0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4-5-23 22:06 编辑

我读毛姆,是因为他的毒舌启发过我的道德思考。拓宽了我的思考维度。
当然我是书呆子,基本上都是从书上去找答案。
前半身毛姆经历父母去世,寄人篱下,十岁患了口词,受人嘲讽,成年后,他遭受失恋,结婚后的妻子,只爱他的钱,他遭遇婚姻背叛,人生所有的苦难让他对人性的理解有了深度,他的毒舌后面是他的慈悲~~

然后在《刀锋》里面,他对势利鬼谈波登并没有更多的贬义。对放浪形骸的麦唐纳只有同情,对妓女苏珊能够得到归宿感到欣慰,对头脑简单的格雷马图林没有挖苦,只有表现他忠厚一面,对伊莎贝尔毫不留情地揭露她的阴谋,尽管他欣赏她的美,是她的朋友。
他从来没有单纯去看一个人的德行。也不会以有德行就骄傲,反之,他一生孤独,这种精神上的孤绝,让他也更刻薄毒舌。
所有好的故事,人性都是复杂多面的,所以才有血有肉。
他的慈悲就在这种理解里面。而另一方面,他写下了两个经典人物,一个是高更,一个是维特根斯坦,这两个人到今天为止,都是非常卓越的,超出世俗生活标准的清醒的人。
老年的时候,他热爱上了东方哲学,去印度学习,也到中国,可惜他觉得自己的精力不够了,没有精力去完全理解哲学,所以他承认自己的无知。

基督教说我们有原罪,我们要忏悔。是因为我们都是善恶交织的人。我们都没有那么完美。
而德行是一个从小不断塑造的过程,教育首当其冲,而苦难也是一种催化剂,而自身的内在被唤醒,才是真正达到的方式。
但是这种内在被唤醒首先是理解维度的提高。
这就是我对人生和德行的思考。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4-5-23 22:07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4-5-23 22:04
有位叫刘向明的心理学专家说:当下中国很神奇啊,是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三种人同时存在的。法国哲学家 ...

大鹅的回复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我要慢慢消化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24-5-23 22:20 |显示全部楼层
小徐写的第二段的道德观。
她的思考也非常棒,我跟着学习了,也跟着补充一下。
道教是顺应,顺势而为,所以每到人生低谷,他们会积聚力量,保全,而慢慢变强大。道教感觉是没有情感,是理性对待天理人伦自然,是把天地当成容器,而人以生存为目的。
在所有的乱世,道教都是智慧。

而儒教,要入世,要承担责任,遇到困难要上前,而不是退后,这种极致,其实是近佛。
后来他们批评的是,儒教这种叫迂腐,因为儒教从根子上的软弱,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不值得,但我觉得,他其实是在不反抗统治阶级的基础上,达到双赢的一种生存方式。
我说近佛,是儒教极致教育的士大夫们,他们身上有一种相信,这种相信,有了神性。
让身外的一切,因为精神上的坚不可摧,而变得小了起来。
但是如果不是先天不足,可以反抗,那么如果法制没有跟上,公民意识没有跟上,《让子弹飞>里,那些暴民和今天上层出不穷的网民网爆,也可以思考一下,我们能知道真相吗?
会不会反抗也不过是被利用?(这个会不会写出来有问题)?

墨子是兼爱非攻,但是墨子好像历来为统治阶层所忌讳,因为不能愚民吗?
法家是工具理性。
所以,儒家有情感,法家没有,道家超越情感,墨家我了解不多,虽然感觉理论一直很正确。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4-5-23 22:22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4-5-23 22:17
“德性”本一好词,却生生被国人用来贬损人,有创新精神。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4-5-23 22:3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4-5-23 22:49 编辑

小徐写的第三段,第四段,
第三段,我看武侠小说里面,最后都是化干戈为玉帛,放下屠刀,不再复仇。
不是不恨,而是不想世世代代把仇恨不断延续。
我想这个复仇,应该有时间段,第一段,该复仇就复仇,这是血性,第二段,时间过了以后,慢慢思考好好生活和复仇的意义。
所以我们经常说,不忘国耻,又经常说,那些先烈就是为了今天我们的盛世,平凡的我们可以好好生活。
这一段我可能只写到了表皮上。
我想起了教育上面的故事,李镇西老师说,怎么尊师。
现在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就会理直气壮去找老师麻烦。以前甚至有打老师的例子。
在过去,或许人心淳朴一些,但肯定也有奸恶之老师。
但是古代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意思是尊师,才是教育的核心,只有尊师,老师的付出才值得,孩子才有机会得到爱。
李镇西老师说,我们的教育是错的,如果不换老师,总是指责老师对孩子不好,直接复仇,这种短视,最终也会伤到孩子。
老师说,当你不能让某种障碍成为你的动力,那么至少不要让它成为阻力,这样对孩子才好。
或许有些复仇,也是这样思考。

霍布斯以降,西方文化里最高的善定义为欲望,欲望即至善。西方近现代史上讲公德,讲私德,无不是功利主义道德观,小徐讲的这一段,我感觉或许有错。
西方写欲望,是从本能上去研究,所以佛洛依德研究性,其实从哲学角度,回到本能欲望重新出发去研究,就像维特根斯坦,从新回到词语去研究哲学问题。
比如市场经济要从欲望出发,大家都维护私利,那么市场就会活跃。
他们不是因为功利主义道德观,而是理性道德观。
如果理性是功利主义,那么我也得思考思考。因为理性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解决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4-5-23 23:0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4-5-23 23:09 编辑

小徐写的第四段,是写她自己,理解呢,见我前面写的。
但是我前面的理解,也经常让我自己陷入一种不知所措。
我想,这个可能也是维度问题,我们理解扩大了维度但是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想着超越维度,是因为人性的温度,但是不能超越维度,是现实条件下的解决方式。
所以带着人性温度的解决方式,需要的不是正确,而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这个就是罗翔老师最了不起的地方。
但是带着人性温度的解决方式,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左右不是人,受尽诟病。
所以我对所有带着人性温度的,都有非常多情的一面。
所以当我理解到这种脆弱的温暖,但我虽然在现实里面不知所措,作为一个普通人,很多时候,我只能做梦,或者力不从心。
所以我不是振振有词的人,也理解振振有词的正确,虽然我经常逃避这种正确。
所以我的原则性,因为判断的问题,也会给我带来很多困惑。
这就是我经常矛盾又脆弱的地方。
历史上,苏东坡是释儒道都通透的人。
小徐从小家学深厚,也很厉害。
我的困惑在于我没有读通透,也在于我的底线,那是因为没有正面面对矛盾,如果直面解决,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你看,貌似我是理性主义者,实际上就是梦幻梦游者,不能解决实际矛盾。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24-5-23 23: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4-5-24 17:41 编辑

然后今天去听了沙沙的《燃情岁月》主题曲。
爱尔兰风格的音乐,非常动听。
燃情岁月是一部大片。我看电影很少,这部勉强看过。当时喜欢了布拉德皮特,还有风景,音乐。
归隐老师当时推荐电影的时候,都是大片,但是没有推荐这一篇。
估计是因为剧情貌似狗血。

一个厌战的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过起了隐居生活。
大儿子忠厚成熟稳重诚实,属于四平八稳的世俗生活,皮特演的二儿子,狂放不羁,只听从内心的召唤,充满西部那种自由原始强悍没有各种规则束缚的生命之光,三儿子单纯热诚未经世事,带着理想和天真。
一家人生活得不错。
三儿子带来了女友苏珊,打破了这种平衡。
剧情在我们所在的现实里很狗血,就是三个儿子都爱上了苏珊。
后来我们仔细思考,这是一部关于道德,亲情,爱情以及自由这些生命中交织在一起的关于困惑的电影。

皮特尊重灵魂的自由,选择爱人,还是尊重亲情道德规则,选择放弃。
那么桀骜不驯的皮特,最终也放弃了苏珊。
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如果你已经结婚了,然后又遇到你喜欢的人,你要爱情还是要亲情。
我曾经想得特别简单,我用不离婚就是对爱情的不忠来思考。
但是我后来的思考是,
如果我们考虑自己,那么灵魂的自由是很珍贵的,但只有年轻才有这样可以不顾一起的机会,因为那时候只有单纯的两个人。但当你身边不是一对一的时候,你考虑的就不止一个人。
是为自己,打破规则,还是为他人着想,放弃自己。
在这个选择里,不过就是自私一点,或者不自私一点,我从来不会用道德审判去批判自私。
因为人性本身都带着自私的基因。
而更多的情况是,面对第三人或者更多的人,每个人具体生活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外人的情感我们无法插手,所以我曾经写过爱是没有人了解的东西,是属于个人的迷信,我也下过结论,自己承担自己的后果。

我想说一下距离,这个距离有现实距离,也有心灵距离。
我们确信,一定有心灵距离很近的灵魂存在,只要你有相信。
我曾经写过,四岁孔融让梨,但是成年后,他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一方面,他是对愚孝的批判,但是在当时是大逆不道,另一方面,我们看历史上,那些非常著名的友谊,父子亲情之间的有,比如苏东坡苏澈苏洵苏迈,比如弘一法师的哥哥,他养大了弘一的孩子,因为弘一放弃了家产,留给了孩子。
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我们心灵的距离,不一定就是亲人之间,父母孩子之间是血缘,但不一定是最近的最相似的有着最近的心灵距离的人。
这些都是作为人的困惑中常识性的存在。

但是解决方式呢,我找不到。至少在现实里,打破规则你首先要承担多大的压力,几乎在现实里是众叛亲离。
我们的社会依然有传统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单纯,也让我们貌似回归到正常的世俗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回到皮特,那么追逐着自由心灵的一个人,最后无法面对弟弟死去,无法面对亲情而接纳属于自己的爱情,他放弃了苏珊。

这部电影最感人的是皮特,没有一个演员的泪水像皮特那么动人,他挣扎得那么脆弱。
那么充满力量的皮特,在面对亲情和爱情时,面对爱人时,那种无助才显现出来,他曾经是一座山,可以复仇,可以桀骜不驯,但是在爱人那里,他依然是个孩子。
这种脆弱,有一种深情又真诚的品质。

所以我们理解人性,是理解那种因为有这样的挣扎,一切才有了最真。
但是,最真也具有极大的伤害性。
所以,面对抉择,放弃或者争取,我从来就只有一个结论,自己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而不是单纯的犀利的批判。

所有深深痛哭过的人,我都心怀悲伤和怜惜,不管是被伤害的人还是伤害者本身。
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满身缺陷,走在这个人世间。

但是没有这种挣扎的人,我也没有了这种人性的温度。因为所有的挣扎难过,那是因为他们内心还有一种良知,或者善,他们是因为痛苦而挣扎。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4-5-26 13:12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4-5-24 21:32
拒绝思辨,女人感性的,所以哲学家不多噻。

我一会儿理性,一会儿感性,脑回路不清~~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4-5-26 13:3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4-5-26 14:58 编辑

那年,赫兹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物理学的电磁理论终于建立。
赫兹通过实验,测出了电磁波的波长,乘以电路的振荡频率,证明了电磁波的前进速度是光速。
从法拉第,到麦克斯韦,到赫兹,从最初超过维度的大胆思辨,到最终的实验证明,这是一个全套理论的证明过程。
他们是从未来出发,从假设出发,从思辨出发,提前得出结论,然后又通过各种证明去回到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修改结论。
最终得到一个相对正确的物理学常识。

但是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与他们无关,他们是纯理论工作者。
后来有个意大利青年和一个俄国人,他们把电磁理论用到了无线电通信领域,把整个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

我读书有限,而且读小说和文艺作品偏多,所以通常感性大于理性。
我所有的理性在于:在一定条件下的就事论事。在这里,我一定强调的是,一定条件下。
因为条件是一个变量。

所以我习惯从我积累的书上的理论上的道理出发,去进行思维上的思辨,然后通过这种思辨,从人的角度,去得出一些我以为以人为本的相对不偏颇的结论。
在这个思辨过程中,我喜欢尽可能打破世俗生活的界限和维度,尽可能达到最大的可能性,去思考去打破,去触摸边缘和底线,然后看,我们能最终走到哪个程度。
但是结论是结论,思辨是思辨,它不是实践本身。
因为实践本身,我说了要在一定的条件下。
这个条件因人而异,因环境和时间而异,又时刻在变动。
所以我们的客观,其实是理解这种变动,而随之变动。

但是不符合现实条件的思考的结论,它或许是现实条件下的谬误和偏颇。
但我一直想的是,这一生一直像一个人那样,设身处地去尽可能理解。
但我也有经常忧伤和脆弱矫情的地方,因为我们所处的条件,永远不存在维度太大的条件,而真正的大维度的恶和堕落本身,可能我想象不出,更会是叶公好龙那样虚伪不堪。

所以我容易陷入思考的纯真,又陷入现实的混乱。

赫兹是纯粹的科学家,把真理当成人生追求的价值。
他不参与任何商业价值的实践,在美丽的森林和胡泊间,在落叶缤纷的校园小路上,散步思考,寂静欢喜,这就是他的热爱。

我也只是在自己的思考里,寂静欢喜。
当我想不清楚的时候,我说过,我喜欢躺平,躺平的过程,就是恢复到更纯粹的感性,在那里,道理全都没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4-5-27 20:25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4-5-26 15:26
老外喜欢与自然玩,精益求精,出了很多科学大家;我们喜欢与社会玩,也是精益求精,出了很多谋略大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4-5-30 22:44 |显示全部楼层
初夏,雨水在夜里来,到天明,太阳便早早露脸。
一日晴一日雨,气温就升上去了。不是最灼热的天气,天空蔚蓝,云朵飘浮,清朗高阔,心在天外天。
阳光似碎金,透过浓密的树冠,撒在地上,暗影与金黄交错,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地铺满花园小路。
大街上,裙角飞扬,五颜六色,碎花或蕾丝,琐碎繁复细密如女子的心思,却依然是生活里最温润的细节,触手可及的新鲜美好。
有风拂过,一阵浓稠的甜蜜的香气,拐角处,一簇一簇栀子花,悄无声息地绽放,讶然地欢喜。
初夏的树木繁茂苍翠,浓密的绿色簇拥包围,像一种狂欢般盛开,以唯一的色彩。
阳光是背景,月色和雨水是洗涤,绿意越发呈现出深深浅浅,斑斑驳驳的层次。
在一大簇蓬勃的绿色里,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洁白,清幽素雅,清香四溢。
花香酽酽的,像精灵般,在风里若有若无,时隐时现,渺茫,浮想联翩,迷醉的人会走不出去。
雨水洗过的灌木丛,卵圆形叶子油绿光亮,疏密有致,三三两两的花朵宛如白玉凝脂,绽放的花瓣娇柔伸展,嫩黄的花蕊交错掩映,片片洁白,宁静柔软,自然随性,清丽脱俗。
偶有露珠,凝在花瓣上,晶莹剔透,这一刻,朴素静美到怦然心动。
而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小小的梗,青色未褪,清香已是按捺不住,四散开去。

大街上,菜市场,总有不起眼的一角,卖花的小姑娘或者老妇,面前是刚摘下的一束一束的栀子花,含苞的花瓣,翡翠般的叶子包裹,还带着枝头的湿气,只是那扑鼻的香无处不在。
也有发上,衣服上别着的一朵两朵,都是喜爱栀子花的女子,仿佛清香在身体里,一漾一漾,随风而起。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4-5-30 23:1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4-5-30 23:17 编辑

现在发现,加群是认识朋友最快的方式。
在六星混了十多年,很多人都慢慢熟悉,在版面的文字里。
但是各版之间却各自玩耍。

加了散文群,认识了散文版的朋友,加了清欢群,认识了潇湘的朋友,加了书房群,认识了书房的朋友,现在七七拉我进了娱乐群,也认识了娱乐版的朋友。六星不过几十个人,估计我已经认识了一大半吧。
感觉跟他们学了很多东西,他们有很专业的音乐水平,能作曲能写词能唱歌能编曲,还能开心玩。大家都很轻松自在。
在娱乐版得到了表扬,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缺陷般的声音,突然有一天翻过身来,像捡到了宝贝一样欣喜若狂。
看到了灯下黑老师的打油诗,说在论坛,谈什么,一深入就会变得有风险。
对于子曰事件,我是后知后觉,为了不辜负朋友们的关心,我也不想再对这事说些啥。
既然什么都当不得真,那么娱乐就是最好的方式了

世界那么乱,我们还有多少无法说出的话,在这个时代被深深掩埋。
不如娱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