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杂谈 BEYOND乐队和北方的摇滚
楼主: 雲卷雲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EYOND乐队和北方的摇滚 [复制链接]

主楼
发表于 2021-6-29 08:17 |显示全部楼层
B安乐队严格来说不属于纯粹的摇滚乐队,如果确实要算,轻摇滚还是勉强能算上,他们的作品介乎于流行与摇滚之间,很难界定,摇滚给人的印象是颓废、对现实不满等因素,但在B安身上你找不到这种元素,B安在香港乐坛无立足之地是其音乐风格完全脱离香港特定的娱乐元素,写实太多,也就让乐队自我圈定了受众范畴。B安的作品,写的社会现象更多,比如农民,比如光辉岁月,从音乐素养来说,属于高大上的那种。

而内地的摇滚乐队则纯粹多了,不留长发、不穿得前卫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摇滚的人,他们的作品尤其注重个人的情感宣泄,跟流行歌曲的区别在于用一种嘶吼、呐喊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黑豹最牛逼时的作品,除了音乐外,歌词还是以情爱居多,崔健的大部分作品,也以情爱为主。真正大爱的作品,搜遍内地摇滚乐队,不是没有,而是少。天堂乐队有一首歌是抵制战争的,我觉得这样的作品就很好。

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中期,那是内地摇滚乐队最火的年代,喜爱摇滚的人们以为中国摇滚乐就此腾飞了,想不到内地的摇滚乐起步即是巅峰,就没有以后了,包括单飞后的窦唯,作品都没法令人欣赏,从商业角度上讲,窦唯是失败的,他活在自己的音乐里,也不管人们接不接受。

在后来十多二十年里,中国的摇滚乐大旗还是靠那些成名早的老牌摇滚乐队支撑着,但作品已经没有一开始的锐利和带有批判性了,不能怪他们,是前进的社会使然,要么你改变,要么你被淘汰。再举黑豹乐队,除了第一张专辑的作品确实经典无法复制外,接下来的几张专辑用专业乐评人的话来说是:除了肚子长了,哪都没长。

自打八九十年那些乐队逐渐销声匿迹后,我就没怎么关注摇滚乐了,一直到最近,看到一个二手玫瑰的视频,辣眼睛啊,一个大男人,靠画浓妆艳抹穿裙子来吸引眼球,音乐另外再说,首先这舞台打扮就让人受不了。。。

二手玫瑰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6-29 08:29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地摇滚乐的特点就是有点愤世嫉俗,如当年的相声一样,敢讽刺现实。一首歌,不仅仅词要写得好,重点是音乐要吸引人,比如崔健的《宽容》,音乐不咋地,连歌词都很俗:“去你妈的,我就去你妈的在背后骂着你”,如果换成现在,崔健不敢写也不敢唱,但那时他就敢这么干。

那些老牌的摇滚乐队,还在消费着过往的作品,人,生活好了,也就写不出好作品了,这是很无奈的,纯粹的音乐已经没有了,就算有,也类似于孤芳自赏的那种,没有受众,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收入,为了生存,音乐人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音乐风格去迎合大众,迎合了大众,音乐就失去了风格,这很矛盾,很死结。

B安乐队也一样,剩余三子除了消费黄家驹外,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而且内部还矛盾重重,本来除了黄家驹是集写作唱一身的天才,有他的光环加持,其余三人偶尔唱一两首歌是没问题的,真让他们挑大梁,不管是写作唱都显稚嫩,目前还有受众,还是靠黄家驹的名头在支撑着,也可以说是歌迷对黄家驹的情怀令现在支离破碎的B安还有点市场。我刚开始还关注着无黄家驹的B安,但一两张专辑后,我放弃了,用一个字形容他们的新歌是:什么玩意。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6-29 08:35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古有几支摇滚乐队的音乐是可以关注一下的,一开始我听到就给我惊艳的味道,传统乐器和现代乐器融合在一起,(崔健在中西乐器糅合方面也做得非常好)辅于蒙古大草原特有的粗狂,音乐大气又好听,民族、流行、摇滚元素都有,真值得追捧,那些音乐貌似还没彻底商业化,这很重要。

1.杭盖乐队;
2.九宝乐队。(唯一在欧美音乐节上引起疯狂的中国摇滚乐队)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6-29 08:38 |显示全部楼层
B安的愤世嫉俗跟香港娱乐圈的大环境是有关的,包括被迫远走日本也是源于此。当时香港有两大乐队:B安和太极乐队,后来连草蜢组合也划分为摇滚乐队就令人啼笑皆非了,所以黄家驹在远走日本前说了一句无奈的话: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音乐圈。。。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6-29 15:27 |显示全部楼层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29 14:46
在个人化情绪而言,Beyond确实自我约束很多。他们在呐喊,但是一直在征询或期待可能的支撑者喷涌而出。这 ...

B安出道时,正是香港乐坛神仙打架的年代,特别是偶像挂帅的香港,实力派的B安虽然作品完全是顶流层面的,但受制于团员容貌、团队模式这些硬件劣势,故一直不温不火,虽然也经常有作品获得大奖。张国荣和谭咏麟争霸几十年,你说两人在音乐上的成就能高过B安吗?未必。反观后来以偶像姿态出现的草蜢组合(媒体人说草蜢乐队,这是不准确的),没有自己作品,但一直比B安火爆,因为他们走的是偶像路线。这种不平等的待遇,自然而然会让B安乐队对不公现象更愤世嫉俗,一首《俾面派对》,歌词的批判性和讽刺性更把乐队推向整个娱乐圈的对立面。

北方摇滚追求的个人精神层面,在娱乐匮乏、个性被压抑的多年后,恰逢改开后的九十年代,这些摇滚人突破世俗的呐喊顿时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与追捧,何勇的《姑娘漂亮》,歌词中这样写道:姑娘姑娘你漂亮漂亮,警察警察你拿着手枪,前后两句看似无厘头,但话锋一转,最后才是重点:“交个女朋友,还是养条狗”,这纯属是个人的情感发泄了。之所以有人追捧,也许是追捧的人在恋爱道路上也遇到过何勇一样的情况。但何勇的《钟鼓楼》则又是不同心境写的歌了。

玩摇滚的,好多人都嗑药,可能是精神太压抑了,自己的想法在社会上寸步难行,但又无法改变。于是借助毒品来麻醉自己,这应该就是所谓的颓废吧。

摇滚只是一种音乐的种类,只是国内玩摇滚的人总觉得不呐喊不嘶吼就不是摇滚,摇滚也可以唱柔情的歌,这些音乐人,或多或少在社会上是被淘汰或者被排斥更或是曲高和寡的人,情怀是一方面,但作品中更多是充斥着对现实的不满。

齐秦前期是以情歌王子的面目出现,但后来,他组建《虹》音乐工作室,并搜罗了全台湾最顶尖的音乐人后,后期作品已朝轻摇滚倾向,但作品显然与刚出道大红大紫的作品有些距离了,传唱度也没那么高。

以偶像为流行的港台乐坛,注定会让一些实力派的摇滚乐队失去原本就不大的蛋糕,那么一向崇拜港台的内地歌迷是无法欣赏到比内地摇滚音乐更进一步的港台摇滚音乐,如果内地摇滚乐乐队们趁势而起好好经营,完全可以在华人音乐里独霸天下,可成名后的不思进取、严格来说是才思枯竭,让内地摇滚乐出道即是巅峰,此后再无能力坚守来之不易的阵地。B安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粤语,要说传唱度,除了广东粤语地区,北方地区怎么可能会有传唱度?他们的作品忽然间红遍大江南北,阴暗地讲,完全是因为黄家驹的去世,假如他还活着,注定会半死不活在香港存活着,到最后遗憾放弃自己的理想。

谢天笑被誉为当今的摇滚教父,这话在摇滚迷看来就是个笑话,作为内地摇滚乐的先驱,崔健是当之无愧的摇滚教父,是他率先打开了摇滚乐的市场,此后才会有那些本来地下活动的摇滚乐手们的春天。二手玫瑰应该也是老牌玩摇滚的,以前好像听说过,但没真正听过他们的音乐,当在抖音上看到他们的视频后,顿时毫无兴趣,这种靠打扮哗众取宠的音乐人,注定不会有多大的市场。。。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6-29 15:30 |显示全部楼层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29 15:05
所以黄家驹在远走日本前说了一句无奈的话: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音乐圈。。。
————————

应该说在被香港娱乐圈排斥之前,B安的绝大部分作品已经完成的了,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在香港没有得到认同所以才去的日本谋求发展,去日本后,他们还发了日文专辑,我买了,但全部都是老歌翻译成日文而已。B安为了打开内地市场,还出了国语歌曲,同样也是老歌重新填词,但他们的普通话实在太差了,没法听。。。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6-29 15:35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也能看到我正儿八经回复帖子吧。。。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6-29 15:40 |显示全部楼层
莫敏儿 发表于 2021-6-29 15:37
你这里的回复,可以独立成篇了,许多观点相同,很赞。
可以独立开贴的,,,

没必要,就在云老兄帖子里聊聊就行,我也是随想随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6-29 15:47 |显示全部楼层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29 15:05
所以黄家驹在远走日本前说了一句无奈的话: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音乐圈。。。
————————

B安有黄家驹这个精神领袖在,内部矛盾都能轻而易举化解,但当他离世后,其余三子都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听说黄贯中和黄家强的矛盾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因为黄贯中惧内,他的夫人是紫霞仙子朱茵,黄家强一句黄贯中怕老婆,结果就闹翻了,但在明面上,两人都说是因为对音乐的理念不一样,鼓手叶世荣斡旋多年都没法让两人和好如初。

后来叶世荣和黄贯中顶着B安的帽子到处开演唱会,黄家强一直不满两人在消费着他哥黄家驹,所以后面就更老死不相往来了。其实没必要,他们仨合则赢,分则输。不管哪一个都没有独立单飞的能力,唯有团结起来,继续消费黄家驹的光环才能共赢。黄贯中在澳门举办个人演唱会,没有几首自己的作品,绝大多数还是乐队的歌,看看有几个观众?最近叶世荣也如此,单挑开演唱会,估计市场前景也堪忧。。。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6-29 17:47 |显示全部楼层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29 16:12
摇滚乐队说是乐队,但通常是核心人物定乾坤。若核心人物有变,后续就难了。

确实,一支乐队必定有个灵魂人物,其他人可以走,失去灵魂,这支乐队基本就没戏了。黑豹乐队的灵魂看似是吉他手李彤,但实际上是窦唯,失去窦唯的黑豹其实已经成为黑猫,后期的作品完全无法与拥有写作唱一体的窦唯时代相比。窦唯因为撬走队友---键盘手栾树的女朋友王菲而与乐队闹翻离开,窦唯离开后,栾树成为主唱,出了一张专辑,反响一般般,两年后,黑豹想再次请回窦唯,但两者只是磨合了一段时间就发觉,窦唯已不是原来的窦唯,黑豹也不是原来的黑豹了,最后两者牵手不了了之。后面黑豹找到秦勇做主唱,更难找到昔日辉煌。北京乐评人因此评价黑豹的新专辑:黑豹乐队除了肚子长了什么都没长。气得李彤冲到报社要求他们登报道歉。。。

崔健不一样,他的乐队是围绕着他来转,灵魂就是崔健,其他人倒成了可有可无的,比如键盘手,一开始是臧天朔,后来臧天朔单飞了,还是有人顶上去。。。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6-29 17:53 |显示全部楼层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29 16:06
当年,我没仔细听B他们的歌。可能是粤语的关系,不大能听懂。

有些东西是跟风的,B安的歌要感谢KTV的推广,好像去唱歌,不唱几首B安的歌都像没去过歌厅一样的。当然他们的歌也平易近人,一般人都能唱,如果是林子祥的歌,哪怕再好听,也没那么高的嗓音。再来说摇滚乐,那些主唱的嗓音不是一般人可比,要么高,要么烟嗓喉,很难普及。唐朝乐队的主唱丁武,嗓音号称亚洲第一高,就算KTV再想推广,关键是得有人唱得上去呀。窦唯的嗓音也是高昂浑厚,跟丁武比是另一种风格。崔健的嗓音更独特,他唱一无所有就有感觉,你唱就差个意思,齐秦曾翻唱过这首歌,没法听啊。嗓音跟歌的风格要相符合才行。

台湾高明骏的声音也很有特色,嘶哑,唱悲伤的情歌很有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6-30 07:42 |显示全部楼层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29 16:02
摇滚必然有他的深刻性,不管是自我的情绪展现或者是对社会有什么看法,这些应该都是深刻的。因为深刻,什 ...

你说内地玩摇滚的个体有什么深刻性,我倒不这么认为,我倒认为是年轻人性格的叛逆,内心一些超前或异想天开的想法做法急盼到社会的认同,还真没几个为了理想(摇滚)而脱离世俗去追求的,何勇最后精神异常点火烧自己房子,也跟性格有关,当自己对社会、人、事的理解与社会普通人格格不入时,而且又没有好的疏导渠道,最终导致压抑、忧郁,直致精神异常。假如他能有一个正常释放精神、体力的工作环境,也可能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窦唯最后成仙活在自己的音乐里,也不管歌迷接受不接受,我玩我的,你接受你的互不干涉。不过他倒是过得挺潇洒的,完全与普通人无异,骑电瓶车、坐地铁等,也不商演捞金,按照他的名气与实力,完全还有市场。当然这种市场也是短暂的,如果长期这样,肯定很快又会被遗忘,他的聪明之处在于,就让你们去想念,想念他当年的辉煌,越神秘越有人追捧。以前齐秦比较火的时候,也极少商演什么的,我对他简直崇拜得不行,后来经常都能见到这位大肚腩的油腻大叔各种商演各种陪酒,我只会悠然而感,我当时迷恋他是真煞笔。


内地摇滚乐的衰败,一个是自身个体的不思进取,二个是环境已经极速变化,不管是歌者还是歌迷,喜欢摇滚的人还是原来的那群人,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也是衰败的重要原因。最简单的例子是,玩论坛的还是我们这帮“老东西”,年轻人都更喜欢短平快的东西。他们不是不想继续深刻,而是发展后来已经无法深刻了,刻意的深刻别说我们接受不了,连他们都可能无法接受。谢天笑被誉为新一代的摇滚教父,他刚开始的歌还是可以的,但后面创作的就没法听了,纯粹在吃老本。


摇滚乐在与流行乐(口水歌)的比拼中也很难占据优势,摇滚乐这种风格,注定很难有太多的受众,普通人很难欣赏包含嘶吼、咆哮、吟唱、尖叫、重金属类型的音乐,再一个是因为歌本身的难度,传唱度也极低,当年只要有一首歌是比较好听的,大街小巷的录音机都在播放这首歌,自然受众就大了,摇滚行吗?不行。一放就会被人称之为噪音,这也是玩摇滚的人最苦恼的地方,没人认同,他们的努力等于是付之东流,久而久之,为了生存要么被市场招安,要么坚持理想饿死在出租屋、要么彷徨终日精神异常要借助毒品的麻醉。。。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6-30 16:17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太多靠一首歌打天下的艺术家,包括摇滚人士也差不多,顶多就出一张专辑就没有然后了,创作缺乏可持续性,也就是说曾经愤怒了曾经发泄了曾经叛逆过了。这点跟港台一些常青树是缺乏可比性的。摇滚乐在中国乐坛的昙花一现,证明了这种艺术风格在中国大地还没有适合他们持续、健康生长的土壤,这无形造就了玩摇滚的人的压力,加上长发披肩、作品激进、行为异于常人,给人一种不是正经人的社会观点,这种片面的认知,更让摇滚圈的人对现实持悲哀的心态,当然,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实力,用这种社会片面度的评价泄愤到作品上,也许就是个经典。我曾看过一部关于反映北京地下摇滚圈的视频,吃的住的跟流浪汉的差不多,但他们在坚持自己有一天会出人头地,事实上多年后,我也没在任何渠道见到那些地下摇滚人有成名的,他们的未来注定是悲凉的。也许在某个工地上、某条工厂的流水线上、某个地下通道的卖唱人群中能见到那些执着追求梦想的年轻人。因为,没有钱就没有持续追求理想的动力,必定会屈服于现实。

老鹰帖子里说的旭日阳刚,我听说两人最近又组成两人组准备重出江湖,但江湖早已不是他们认知的江湖了,他们的成名,赖于互联网造星运动的巅峰时期,现在再想轻而易举登上关注度焦点的山顶,太天真。

很多玩音乐的人,把自己的目标提高到我就要成功、我就要让自己的作品大街小巷传唱,那么这些人注定会失败,因为现实不会让一个人轻松成功,窦唯在成名前做什么?一个不知名的歌舞团吹笛子、崔健还是某单位的小号手、许巍还在地下室玩命练吉他、齐秦是混迹街上的烂仔、王杰是搬运工、出租车司机。。。没有经历的沉淀,哪能写出深刻的作品?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6-30 16:44 |显示全部楼层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30 15:52
玩摇滚的人未必有什么深刻性,但是优秀的,流传下来的摇滚作品必然有他的深刻性。这个说法应该不矛盾。
...

有些摇滚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典的东西太少,刚好在平庸的一堆里成为鹤立鸡群的那个,当聚光灯都聚焦在,某一个点后,就成为经典了。这跟那个时段给予人们娱乐的东西太少,不像现在娱乐渠道琳琅满目,连电视都没人看了,你再想靠某个作品一跃成为经典实在太难。目前还在玩摇滚坚持摇滚的人,还是八九十年代的那些摇滚老炮,人才青黄不接才是真正的问题,但老炮逐渐老去,也就代表中国的摇滚乐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摇滚并非是柴米油盐这些不可或缺的东西,它只是个精神粮食,没有摇滚还有民歌、没有民歌还有民谣、没有民谣还有流行口水歌。。。总之,给予人们娱乐的精神粮食太多了,当你摇滚圈再也无法写出让人们一听就能爱上的作品,谈何的认同?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我们讨论的还是原来的那帮人那些作品。起码在这十来二十年,我没听到过一些令人过耳不忘重复播放的摇滚作品,当然这只是针对我个人,也许我也很久没关注过这方面的东西孤陋寡闻了。

从刚开始对摇滚乐的迷恋,到对乡村音乐的情有独钟,我觉得我个人的欣赏角度已经产生极大的变化,从崇尚呐喊、嘶吼到喜欢听一些曲调优美、带有点淡淡悲伤的音乐,这种爱好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变的,比如我在开车的时候放一些经典的摇滚作品,我的小孩就极力反对关闭,改放他们喜欢的音乐,但那些音乐在我看来就是噪音,正如我跟朋友去迪吧,大厅里放的那些所谓的嗨歌,我就认为是垃圾,但不妨碍别人边喝酒边摇头晃脑扭屁股。

张楚是靠《姐姐》一鸣惊人的,包括《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旋律也比较好听,他、窦唯、何勇、唐朝乐队去香港红磡开演唱会的时候,唱了这两首歌,《蚂蚁蚂蚁》连我这种摇滚发烧友都听不下去,但别人却说很深刻,我不知如何作答,连听都听不完全,怎么去理解它的深刻?郑钧的《灰姑娘》在我看来已不属于摇滚了,属于轻轻吟唱的抒情歌曲,但因为是郑钧这个摇滚歌手标签的加持,也变成摇滚歌曲。郑钧成名后,也没有再写出诸如《回到拉萨》这种让人一听就难忘的经典作品,我总感觉这些音乐人功成名就后,在音乐上就已经堕落了,经典无法复制。

目前还活跃的摇滚音乐人中,许巍的作品却越来越经典,他能持续活跃在摇滚界的顶点,一个是确实作品可以,再一个是他没有坚持非摇滚不可,这种识时务的理念转变,反而令他成为乐坛常青树。

对目前中国的摇滚乐来说,几乎可以用“摇滚已死,有事烧纸”这话来概括,当然我也希望中国的摇滚乐能东山再起,出更多的经典,只是,现在的人口味已经变得很高很高了,除非真的是绝顶作品,否则在娱乐圈也是沧海一粟。。。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6-30 17:07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我讨论偏向于摇滚土壤这方面了。如果要理解作品是否深刻,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传唱度,窦唯离开黑豹后出了两张个人专辑,第一张还稍微好点,但最后那张《山河水》,窦唯自我认为可能很深刻,写的是自我音乐,但对听众来说,这已经跟念经差不多了,没法深刻。我总觉得,如果想摇滚乐风生水起,还是得有这类型音乐的土壤,当崔健在春晚上《一无所有》成名后,主流媒体就用排斥的方式把这种音乐拒之门外,那么已经表明,这种音乐类型在中国已经没有市场了。中国不像国外,只要有人追捧的就不会反对不会故意抬高门槛更或关上大门,连电视剧的演员露多少胸脯都要管控的地方,你说摇滚乐这种小众化的类型能得到多少推广?当玩音乐的人越来越少,百花齐放的盛况也就只能出现在梦里,假如摇滚乐像乒乓球普及度那样,相信再深刻的作品都会有。其实这跟足球一样了,当一米七左右的梅西成为世界顶级球星时,中国有足球天赋的人可能在开拖拉机。


而且摇滚乐怎么都是年轻人、而且还带有愤世嫉俗、叛逆的年轻人追捧的东西,深刻与否,并不可能长期伴随他们的成长,久而久之,自然就会被那些人弃之门外。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6-30 17:25 |显示全部楼层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30 17:16
所谓经典太少说,可能也要分开看。文革时期的京剧样板戏或者寥寥的几部电影被社会尊为经典,这个时候说他 ...

如果那些音乐人用太曲高和寡、不接地气的方式去创作作品,那么最终被社会淘汰是很好理解的,但,貌似这些人更接地气呀,因为他们很多人在成名之前就生活在最底层,哦,难道就因为生活好过了才再也创作不出经典作品?我是挺怀念九十年代各种风格音乐打架年代的,摇滚人起码曾经有过自己的春天,当黑豹的李彤都手握装了枸杞的保温杯时,他们的摇滚情怀注定已经老去。我还看到唐朝乐队参加商演的视频,曾经亚洲第一嗓的丁武已唱不起来了,音乐还是那个音乐,人还是那个人,但味道已经没有了纯粹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