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榕树下 阿狸帖子读后感
查看: 304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狸帖子读后感 [复制链接]

主楼
发表于 2022-12-12 12: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修心之法最简单,适合我这种不看书的人,可直接跳过理论,直指人心。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12-12 12: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先生的事上磨容易学到真刀实枪。除此之外,孔孟庄老理论太多,若从理论入手,太累。无入静观心经验的话,很难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2-12 12: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2:24
不看书的人不要去批评没看过的书

不批评。对我来说,看理论太多,一没时间,二怕洗脑。主客观都不适合,故选禅宗和阳明先生事上磨修心之法。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12-12 12: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儒释道修心之法,个人感觉都有相通之处。问心最重要,看书太多,从理论学术角度,当然好。但从禅宗角度,悟一样得马上扔一样,否则被理缚。
愣严经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2-12 12: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入静到一定程度,或者说长期问心,就可以看懂一些典籍。刚开始是看不懂的,所以,我是主张问心为主,看典籍检测对照。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12-12 12: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以前阿哩的文章,我是看不懂的,问心一年,再看他的文章,明白如白话。包括他在文章中流露出的个人思想。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12-12 12: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2:43
这不也是看书吗,还以为拜了师父:)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没看什么书,认真说的。口头称天涯的一位版友为师,他不肯承认。有指点过我,但也很少打交道。
关于理论: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这句话,我很认同。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12-12 12: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2:43
这不也是看书吗,还以为拜了师父:)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没看什么书,认真说的。口头称天涯的一位版友为师,他不肯承认。有指点过我,但也很少打交道。
关于理论: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这句话,我很认同。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12-12 12: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2-12 12:49
对,看典籍是 印证。

问心是证

:)也可能为自己不看书找借口,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12-12 12: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2:52
觅心不可得,你又问得哪个心呢

我不会打机锋哦:)想想还是如实回答算了:问的是本来的自己。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12-12 13: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论金 发表于 2022-12-12 13:04
你还是着急了点。

我修心并未完工,漏洞很多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12-12 13: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2 13:05
本来无一物,哪来的自己

这句话,在入静到庄子的物我两忘时,才是这个样子。但这个样子,得落到脚下。信解真空,行契幻有。本来无一物,按坛经,得被发去舂米哦:)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12-12 13:1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论金 发表于 2022-12-12 13:11
学佛讲究一个路口,走错路就会永远错下去的。
谈心,问心,要警惕你问的是什么心。
俗人问心,往往问的 ...

你有此担心,理解。正常的空,是空有不二的空,不是断灭空。空有不二的空,会生出仁心,产生心戒,不会为恶的,因为过不了心这一关。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12-12 13: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午休,有空再杠,安~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12-12 18:36 |显示全部楼层
论金 发表于 2022-12-12 13:24
吃完糖,说糖甜的。
和听人说糖甜,自己理解了,也说糖甜的。
这是不同的。

问的是什么心,我好象有写过一篇关于四句教的,复制过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2-14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2-12-13 22:42
最后一句赞。儒学确实不否定欲望,把利摆在合理的位置即可。但基督教和佛学同渊源何解?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在别人帖子看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12-14 11:48 |显示全部楼层
窍以为养心得否定欲望。。但儒学的治世,不会否定欲望,不了解人的欲望,治不了世。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12-14 13:24 |显示全部楼层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4 13:22
欲是天生的原始的力,否不否定,它都在那里。儒释道,没有哪家是否定欲望的,清心寡欲,是要把力量集中起 ...

经云: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如果摆脱了身见,才可能摆脱知见。知见脱落的时刻,才可能产生心流一样的东东,或许不是心流,而是自性观照。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12-14 13:26 |显示全部楼层
欲望,只是身见的一部分。摆脱身见,甚至连五感都要丢掉。如果没达到这一步,不可能有自性观照或心流。没达到这一步,都是用知见,而知见,是有局限性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12-14 13:29 |显示全部楼层
【欲是天生的原始的力,否不否定,它都在那里。】所以古人说:吾患有身。
欲望死的那一刻,人心死。人心不死,道心不生。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12-14 13:32 |显示全部楼层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4 13:30
没有什么可摆脱,只是将染污的尘垢错认作身心罢了

一直在尘垢中,总要有一次见到本来面目,总要有一瞬间,摆脱身见。然后才可能真正明白。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12-14 13:37 |显示全部楼层
无蕊 发表于 2022-12-14 13:34
人一般都是认贼作子,不肯稍稍难为一下自己:)

摆脱身见后,身体的欲望,不难克制。经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12-14 13:38 |显示全部楼层
午休了,有空再杠,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