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无益也开 [2022]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座有兰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帐] 无益也开 [2022]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2-7-30 21:08 |显示全部楼层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2-7-30 20:29
宋廷对文臣士族宽和有加,对拥兵自重的将军可是绝不手软的。。。。

自己的江山怎么来的,总不能又这样丢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2-7-30 21:1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2-7-30 21:28 编辑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2-7-30 11:02
兰贵人啊,这是要参加20大的节奏

这啥称呼啊   

向大鹅汇报一下近期的阅读作业,基本在看这一段历史,笔记就不交了。现在看书基本就是闲翻。
推荐其中的《变局》,原因是史料多,我看书不看喜欢别人告诉我结果与判断,夹带个人私货的,我比较抗拒。《变局》我最喜欢的是他提供了许多我无法查阅到的史料,同时时间性考证也相对科学。不知道大企鹅你看过这本书没有?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2-7-30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一水天涯 发表于 2022-7-30 20:46
你们聊历史,我就看,记不住多少也能长点见识

刚刚封闭培训回来,人都关傻了,我得先玩会去。么么。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2-7-30 21:2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2-7-30 21:31 编辑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2-7-30 21:26
这堆里还是缺了一本:《文化大革命史》。可能还有别的名字,作者就不用多说了。

  这本应该很早就看过   是Y先生的那本么?

另外截掉了一部分吧  不然  别人可能以为我是个妖怪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2-7-31 11:0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2-7-31 21:30 编辑
一水天涯 发表于 2022-7-30 21:39
你的思维方式我是懂的,也明白你所说,虽然之前我并没有把两件事联系起来。

那种非黑即白任由感情支配 ...

我走网的态度你还不知道么,天塌下来,我戳窟窿玩。。要不是你的回复,我还不乐意去回那么清楚。

当事件描述与我的知识储备发生冲突时,我很难做到视而不见。但我不固执,如果说在其后的叙述中,UP主能解开我的问题,我一定认,但目前没有。

这件事的关键点不在这里,关键点是相信的人和质疑的人干上了。质疑的人嘲笑相信的人无知,相信的人反驳质疑的人无聊。这有必要么,让相信的去相信,让质疑的人去质疑,不可以么?

事实是,相信的人传播了一份美好,质疑的人继续各种挑刺,两者把这个视频的点击率不断推高。前天我在《事件解读》中曾经写到,第一步赞美,第二步深扒,第三步应该是算钱。按目前的3000多万的播放量,仅纯播放收入应该在3万左右,这还不包括外延收入,例如随手看了他的其他视频,广告商的介入以及粉丝量的增加带来的UP位置前移。目前,UP主已经称,将视频收入3000多给了二舅。相信质疑的人依然不会买帐。因为每一个质疑帖,点击量必然大于赞美帖,所以,这事还会持续。但从效果来看,赞美让二舅得了名,质疑让二舅手得了钱。从这个点上来说,UP主的帖没什么问题,他在发现一个感动到他的故事时,把他记录下来然后传播出去,同时还赚点养家糊口的钱。有什么不可以?唯一让我遗憾的是,当大家想帮助二舅时,他把人给藏了,说是不让打扰清静。这一穷二白又极其乐观的老人,这么多苦难都过来了,还怕当网红?让他当一次又如何?至少得问问二舅乐意不乐意?

这依然不是重点,在事件解读一文的最后,我将此次事件评为某站危机公关的成功案例,可以载入舆情化解教材。二舅的故事具备了两个非常需要的东西:一是典型性,二是质疑性,促使这次运作极其成功。就目前来看,基本已经将某站从可能闭站整顿的困境中解救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有人问我,二舅的价值是多少?我说,至少50个亿。

和银行事件,唐山事件以及刚刚的工信事件相比,二舅这事真的只在娱乐事件之列,那天是培训无聊之至,又恰好和某人在聊这个事,才会解闷式的发了那段话。。其实就是一个逻辑推理练习,再者就是UP主说话太满。。我一时没忍住,就一时得瑟。好吧,我错了。。不过,后来我再想想,特么我还是上了他的当。在网络营销中有个术语叫“置放嘈点”,就是故意争议点,让你来驳。这个UP主是资深博主,这次走红不在他预料之中,但怎么能让热度持续他还是懂的,这话摆明了就是让大家不信这个邪,大家来玩找茬游戏。。这样一想,我还是上了他的当,又去把视频看了一遍,业余的到底干不过专业的啊!!

ps:@某人  答应你简单写写,这跟帖就算交作业吧。事件逻辑分析汇报完毕,你看看是否自洽。。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2-7-31 13:24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2-7-31 12:50
跟着你沾仙气呢

之所以喜欢书屋,是因为这里能找到秉持相同观念的人
之所以热爱书屋,是因为这里能找到容纳不同观点的人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2-8-1 15: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2-8-1 16:04 编辑
一水天涯 发表于 2022-8-1 15:24
嘿嘿,我现在已经尽量少去戳窟窿了,主要这个世间本来就窟窿太多,漏洞百出,补都补不过来,但我喜欢跟你 ...

余诗人的这篇文字我今天看了,其实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女人真是聪明啊。这篇稿子借二舅的事一来表达了自己的很多观点,摆脱了前阵子事件对她的阴影,也算是一种重新复出,更重要的是回应了7月31日发生的事,两人的做法是高下立见。至于那人,我真是一个字都不愿意提。我评判概念里有两种标准,一是无论我赞美还是质疑,底线一定是我认可这人或者这事,我才会去研究,愿意去写写;另外一种就是不参与评论的,简单点说就是根本不想去理会。

那篇文字我上午看了,我在文章上点了个赞。诗人对于文字的驾驭与生活的态度,我都没太大质疑。一个女人靠自己,活成这样,说到哪都值得点赞。但对于她在一些关键事件与具体选择上,我不表示认同,是资本要求,还是本人选择,我无法考证。那天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时,我是这么表述的,她是人,不是神,法律许可范围内,她有选择任何做法的权力,包括秀她的快乐,但同时,其他人也有表示认可或者质疑的自由。

我知道你是非常喜欢她的,我对她,文字部分欣赏,做人部分不欣赏。其实这样更稳妥,过于把一个人神化了,当她出现问题时,你容易受伤;而我,一直把这类人放在一个“人”的范围里去看,所以,当他们出现一些缺点或者问题时,我还是能接受。简单点说,她红时,我是这样看他;她黑时,我还是这样看她。

另外,一个事实也不得不承认,她后面是有资本在操纵运行的。我那天大概帮她算了一下她目前的身价,大概在1000万左右,说句实话,只要存在资本运作,她就不可能完全自我。所以,我对任何一个网络红人,都持保留意见。我更愿意纯纯地去看她的文字,她很懂得运用文字触动内心。我唯一担心她的,就是容易激动,她有许多粉,也有许多黑。原则问题上一旦出错,那会被资本毫不留情地抛弃。

说到通透,亲爱的,遭遇上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人之所以遮掩,是因为还有许多放不下与舍不得。当她遇上她的放不下时,不是也不管不顾了么。。只不过是我们善意地想,至少她爱过了。她内心的苦恼与后悔,谁又知道呢?

那篇文字里,知道最后让我点赞的是什么原因么?是好像在最后一段,她说:那样的日子我是过不了的。。。大赞!!

=====
累洗了。。也就你能让我打介么多字。。。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2-8-3 08:3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2-8-3 12:11 编辑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一一二舅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3-1-24 15:06 |显示全部楼层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3-1-24 14:09
文史可鉴,源远流长。。。

吃吃地笑,我都忘记了这个帖子了,又拾掇回几篇废话。。乐不可支。。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3-1-24 15:07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再补一篇,2022年写的最后一篇字。。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3-1-24 15:1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3-1-24 15:42 编辑

考证一个字


晴日无事,闲翻,看到放翁先生的《幽居》,中有一句“一编蠹简晴窗下,数卷疏篱落木中。”挺喜欢,
但亦有惑:疏篱为何用“卷”,于是翻查,这首诗的所有记载,都是“数卷”,为什么是数卷,却无解释。去查《放翁词编年笺注》,无此一首。《剑南诗稿》80多卷,不想查。。。(题外:他和那个下江南的主,谁写的诗多?)
  
于是再查,终于在一处,编者作了个注释:“原校:一作掩”。意思是,也有地方写的是“掩”
  
掩?数掩疏篱?似乎也不通,但掩有“遮蔽”之意,用一种状态来形容所见景致,有点类似现代文里的“通感”,似乎比”卷“贴切些。而且依稀记得放翁用过这个”字“来形容篱笆一类的植物。

于是再再查,发现类似诗句。

如 《舍东四咏 其一 疏篱》中有“数掩围柴荆,王维画不成。”一句;《与邻翁登山亭》中有“数掩槿篱围夕照,一间茅舍背阴崖。”一句;《山园晚兴》中有“过雁一声寒霭外,短篱数掩夕阳中。”

一天翻查下来,发现放翁在诗中用“掩”来形容“篱”类植物的,达数十余首,而用“卷”来形容“疏篱”的,却仅《幽居》一首。

且,“掩”的写法几乎是放翁的专利。在他之前,未查到任何一个诗人,以掩为量词,说文里,掩亦未有此意,可见应该是其独创。而在其之后,也少有人用,可查到的有南宋方岳诗《山中》:“数掩断篱春且住,莫随芳草遽天涯。”,诗《观梅》:“苍烟乔木野人家,数掩山篱一径斜。”等几首,方岳与放翁是同时代人,方较陆略晚出生,这样用法可以推断为受放翁先生影响,方岳之后,这种写法也就基本消失了。

至此,“一编蠹简晴窗下,数卷疏篱落木中。”一句存疑,有可能:“一编蠹简晴窗下,数掩疏篱落木中。”

从“掩”到“卷”,如何误传,是否也可能就是“卷”,还需要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证。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3-1-24 15:1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3-1-24 15:44 编辑

继续从另一外角度考证,如果反证法推导出卷的不稳定性。那么还需要从正面证明“掩”的存在性。

如果两个角度都能说通,这个可能性就更大一些。但证明正确永远比证明错误要难得多。所以,人世间批评家多,实干家少。

这个角度资料的查询工作相对更复杂一些,但感谢现在的网络,给予了我们广阔的资料记忆。

从几步入手

首先得知道放翁写“卷”与“掩”是个什么写法?运气不错,在他的《自书诗卷》中同时出现了“卷”与“掩”字。

(陆游《自书诗卷》纸本 31X701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我们放大局部分看

访隐者不遇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右起列二行二)
笛声尚斤人已遯,日啜薄糜终不贬。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近诗一(右起列二
四),为五七郎书。嘉泰甲子岁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赠猩猩毛笔 ,时年八十矣。



又查阅了放翁的其他字帖,卷与掩的写法基本类似,也就是说,原作上如果说“掩”字成立,中间必然有其他误传的可能。

于是再查,发现卷字在个别书法家的帖里写成“捲”,其中著名的有几位。一位是陆游的顶头上司宋高宗。徽宗高宗干事业不成,但确实是书法高手。在高宗的《暮春三月诗帖》中,找到了“卷”字写成“捲”的例子。值得一提的是,似乎他是第一位将“卷”字就写成了“捲”,在此之前,尚未查到这样的写法。附全诗: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 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卷(右起列六一)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宋元宝翰--宋高宗赵构书法赏析《暮春三月诗帖》,绢本48.7x7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但是,宋高宗的“捲”,是楷书。稍稍注意还是能和“掩”进行区别的。但到了明朝,”捲“字的行草写法,就和掩字有些相似了。我们来看唐解元的《自书诗》,恰好这诗里也同时出现了“掩”和“卷”。





明日梧桐金井,游子风尘蓬梗。红罗斗账,斗账新霜冷。掩(右起列三四)翠屏,斜身背着灯,灯前壁上形怜影,此际如何捱到明。





一帘飞絮和风卷(右起列二行九),芳菲可怜,相思苦缠。



铜壶漏滴,孤枕四更头。罗袖卷(右起列二行三)春寒,对飞花,泪眼漫。无心拈弄闲箫管,尘迷镜鸾,愁埋枕山。



再如一代书法大家文徵明,他著名的《渔父词十二首》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湖上杨花(右起列三行五)雪涛,湖鱼出水掷银刀,春浪急,晚风高,前山欲雨且迥桡。


这时候的“捲”是不是和“掩”极为相似了。


说实话,看到这个字时,我这不安份的心又起了疑惑,这个地方到底是“捲”还是“掩”?一惑未解,又生一惑。





无论从诗词角度,还是从书法习惯上来看,是不是存在这么一种可能。“数卷短篱落木中”一句,放翁的原句本来可能是“掩”,但由于掩的这种用法非常小众,加之以后的书法演变,“掩”字被后人抄录成了“捲”,然后又被误认为“卷”,直到今天。

权当一种猜测吧!

结稿。。20221218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3-1-24 18:19 |显示全部楼层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3-1-24 16:55
哈哈,我常常故作深沉状,掩卷沉思,原来有此一解。读古文我从来都是不求甚解,大概齐的干活。
我的古汉语 ...

这话我理解为,如果不引用那些古文,那就是极有意思的好文。。。
你家老师真会夸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