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文评小调:与刘创兄弟论论长短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2-4-12 22:44
标题: 文评小调:与刘创兄弟论论长短
本帖最后由 杨逍逍 于 2022-4-12 23:34 编辑



      今天晚上看了刘创兄弟的《人闻》,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真是一个不错的杂货铺子啊。在这里,好话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拜读拜读。

      在我看完之后,想给刘创兄弟提那么一丢丢的建议,也希望能为他的写作事业带来那么一丢丢的推进。那就是,我发现他在写散文随笔时,会不由自主的使用一些超长的长句,该现象在《活葬》一篇中尤为突出,已略显病态。我担心的是,这已成为刘创兄弟的创作习惯。

      我也喜欢长句,华丽丽的长句容易形成一种浓墨重彩的鲜明笔调,阅读时也能造就朗朗上口一泻千里的流畅语感,比如你们刚读过的这两句。因为长句有更多的修饰,但没有更多的顿挫。就像饱和攻击的柯秋莎,连绵不绝的火力输出适合作者某种情绪的抒发,同时在读者的意念中闪现出一道道流光四溢的暗夜烟花。呃,装的有点过份了。

      基于以上原因,长句更适合于散文,因为散文更需要修饰和抒发。对于较为讲究的作者来说,在他们下笔之时,脑海中就在默默的进行遣词造句,其本质就是在进行无声的朗诵,因此,作者对语感的敏感性要高于读者的敏感性。长句流畅、华丽且有气势的语感要优于短句,这使得有些作者容易形成一种优先选择长句的习惯。

      当然,我说的长句主要指可选择的、修饰性词语较多的句子,对于某些因语法需要而产生的长句,属于结构性长句,不在此列。

      但长句太多或过长,读者就会产生负担,会累岔屁。无论是眼睛还是大脑的信息接收习惯,都需要进行及时的休息和停顿;尤其是视觉接受信息的速度要快得多,而大脑对文字的解析速度会慢一些,两者并不同步,句子太长会形成信息堵塞;这就是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之一。一口气唱不完一首歌,句子太长噎不死人但能晕死人。不夸张的说,有时候下半句还没看明白,上半句的内容就已经忘记了。此时,文字的信息传递功能就出现了紊乱。我们很不习惯看低劣版本的外国名著,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低质量的翻译容易出现一些结构性长句,读来累人。

      此现象在《活葬》中较为明显。因为作者在创作时已经习惯、甚至偏爱这种语感,故而在成文之后的复盘阅读中也不易察觉出来。对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及时分段、精简词语的方式进行矫正,形成更舒缓有效的输出。对于刘创兄弟的这个小习惯,我在此斗胆指出来,希望对他的创作有所裨益。

      最后,有谁把标题中的“长短”会错意了?发鼻屎一枚。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2-4-12 23:06
本帖最后由 杨逍逍 于 2022-4-12 23:23 编辑


随便划拉划拉,寻幽探微,触类旁通。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4-12 23:06

作者: 养生丸    时间: 2022-4-13 00:00
蛮好。

作者: 晏晏    时间: 2022-4-13 13:24
异人呢?还等着看外星生物是如何侵入越来越多地球人类身体的。
作者: 轻言    时间: 2022-4-13 14:46
好吧,广告成功,准备去杂谈读九爷的《人闻》。这种热心很难得,九爷该含笑了
作者: 雁过无声    时间: 2022-4-13 16:57
喜欢看高手过招,受益匪浅。也去读一下《文闻》。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2-4-13 17:44
晏晏 发表于 2022-4-13 13:24
异人呢?还等着看外星生物是如何侵入越来越多地球人类身体的。



先打会架。打架是写小说当中的休息,写小说是打架当中的休息。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2-4-13 17:45
雁过无声 发表于 2022-4-13 16:57
喜欢看高手过招,受益匪浅。也去读一下《文闻》。



哈哈,挺好。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2-4-13 20:33
我怕看外国人的文字,就是句式太长,一句话几十个字,看到后面忘了前面,给阅读造成膈膜。
汉语很优秀,特别是古汉语,言简意赅,需要修饰附丽,宁可另起一句。
作者: 重山    时间: 2022-4-15 23:39
欣赏,小说写得也精彩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