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消失的农具 [打印本页]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0 20:45
标题: 消失的农具

在农村,有很多的农具,没有了踪影。

看着绵绵细雨,我想到了种水稻的日子。每年到了收早稻的时候,都会下雨。在没下雨的那几天,我割了早稻,就着太阳在田里晒干、捆好,然后再用沖担把稻谷带草挑回去。

我拿着牛角冲担,一头深深刺进稻谷草里,然后用右手臂端起来,左手压在另一头,再把沖担的另一头再刺进一捆稻谷草里,就这样,一只手臂端,一只手托,一头高一头低地一摇晃,稻谷草就上到了肩膀上。

这挑稻谷草不能像举重那样硬举上肩,虽然只有百来斤,却都是一头上一头下的晃上肩的。巧劲,不能硬举,那样会很累。这一挑就是一天,还得挑着走回来。我挑着走最远的路是近两里路,来回十五分钟,就是小跑步。那时,我就在想:说什么健步如飞,还不是压得步履踉跄的一种掩饰。因为挑在肩上没法歇,只能从左肩膀换到右肩膀,再右边换左边不停地换。种地多的人肩膀都会磨烂。

为什么叫“冲担”?古时战士戌边,不是平时种地,战时入伍吗?碰上土匪抢粮、敌人袭击,这农具就可以做兵器,冲锋陷阵,因为是扁担的衍生物,所以叫“沖担”。他是用有弹性的、带弧形的桑树做成,两头是尖尖的铁套头。

沖担做成牛角形很好看,挑在肩膀上一上一下的颤动,有节奏,肩膀也可短时休息。但是,新手千万不要用,没有掌握技巧,沖担会翻转、会打脸、上面的挑子也会滑落下来。看见有人说“打脸”,我就想到沖担打脸。我开始就给沖担打脸了,父亲就给我做了一天平坦的沖担,不颤动,挑在肩膀上就一直是重的。

沖担,是一个时代产物。它圆润的担身,是无数次用手抚摸、掌握出来的。上面浸润的汗水和泪水,冲刷得担尖锃亮。随着收割机的出现,它退出了历史舞台。它见证了农村的贫穷和落后,对那一代人是提醒,对新一代是启迪。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0 20:46
本帖最后由 周不通 于 2021-4-20 20:48 编辑

牛角沖担,历史痕迹。
作者: 凶猛老狐狸    时间: 2021-4-20 20:50
消失的岂止是农具,中国农业在消亡。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4-20 20:59
第一次见,见过扁担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4-20 20:59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4-20 20:50
消失的岂止是农具,中国农业在消亡。

用了电脑快不会写字了

作者: 大玲小芳    时间: 2021-4-20 21:00
木有见过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1-4-20 21:02
这个帖子好
老农具可以做摆设
我们小镇上的饭馆
就是用老式工具装饰的
油灯。老烙铁,弓锯,刨子等等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0 21:05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4-20 20:50
消失的岂止是农具,中国农业在消亡。

没那么严重。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0 21:10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4-20 20:59
第一次见,见过扁担

好吧,哪天我把家里的各种扁担拍出来给你看。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0 21:11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4-20 20:59
用了电脑快不会写字了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0 21:13
大玲小芳 发表于 2021-4-20 21:00
木有见过

鱼叉,见过没有?鱼叉只有一个头,这是两个头。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0 21:15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21-4-20 21:02
这个帖子好
老农具可以做摆设
我们小镇上的饭馆

是这种刨子?中国人的开设?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1-4-20 21:22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0 21:15
是这种刨子?中国人的开设?


现在成老古董了


作者: 大玲小芳    时间: 2021-4-20 21:26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0 21:13
鱼叉,见过没有?鱼叉只有一个头,这是两个头。

鱼叉玩过,带倒刺的,还在河里叉起过三斤多重的鲶鱼。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1-4-20 21:56

农作方式变化很大,工具随着变化。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4-20 22:04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0 21:10
好吧,哪天我把家里的各种扁担拍出来给你看。

好啊,博物馆拍过农具{:4_139:}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4-20 22:05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0 21:15
是这种刨子?中国人的开设?

刨木头的见过

作者: 暮霜晓阳    时间: 2021-4-20 22:09
冲担打脸,好形象啊!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1-4-20 22:11
劳动人民的智慧~
作者: 李熙    时间: 2021-4-20 22:12
一些传统的农具消失了,这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1-4-21 06:51
你们那里还有晒垫、石磙、箢箕、箩筐吗?

前几年找朋友收集了几样老农具,很多跟我小时候看到的不一样。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1-4-21 06:55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0 20:46
牛角沖担,历史痕迹。

你这冲担我拿走了。

我见过中间是木头两头是铁尖的冲担,你这个看起来都很重。



作者: 三拳    时间: 2021-4-21 08:18
学习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4-21 09:09
农耕时代过去了,工业文明席卷一切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19:34
暮霜晓阳 发表于 2021-4-20 22:09
冲担打脸,好形象啊!

肩膀和脸挨得近啊!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19:35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21-4-20 22:11
劳动人民的智慧~

那是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19:37
李熙 发表于 2021-4-20 22:12
一些传统的农具消失了,这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19:43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1-4-21 06:51
你们那里还有晒垫、石磙、箢箕、箩筐吗?

前几年找朋友收集了几样老农具,很多跟我小时候看到的不一样。 ...

晒垫真的很少见了,现在都是油布,去田地打菜籽铺在地里。
禾场上晒稻谷根本不垫东西,禾场是水泥地了。

石磙还有,箢箕,箩筐都可以用。特别是箩筐,结婚的去下聘礼都用它装鱼、肉、酒什么的。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19:45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1-4-21 06:55
你这冲担我拿走了。

我见过中间是木头两头是铁尖的冲担,你这个看起来都很重。

中间是木头,两头是铁尖,多年不用,上面蒙灰了。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19:46
三拳 发表于 2021-4-21 08:18
学习

知道就行 ,学了没用武之地。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19:48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4-21 09:09
农耕时代过去了,工业文明席卷一切

嗯,这是贫穷落后的证物。目前不知道起诉谁。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19:51
大美丽 发表于 2021-4-21 12:58
这些我都见过,我小时候背了好多年背篓,但是挑不了东西,肩膀会很痛

还有一种最早的打稻子的大木箱工具 ...

比我们先进,那是微型脱粒机。
我们是稻谷连草直接挑回来,在禾场用牛拉着石磙碾压下来的。

作者: 吾二悟    时间: 2021-4-21 19:58
那种刨子,小时候我家也有。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19:59
吾二悟 发表于 2021-4-21 19:58
那种刨子,小时候我家也有。

就是现在没有了呗。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1-4-21 21:57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1 19:51
比我们先进,那是微型脱粒机。
我们是稻谷连草直接挑回来,在禾场用牛拉着石磙碾压下来的。

大美丽说的是打谷机,算半自动,中间的圆轴上装满倒U型铁齿,圆轴两端装了齿轮和链条,原理与自行车相似,脚踩动踏板圆轴转动,谷子就掉进围桶。我小时候见过木头做的榜桶,大小与打谷机相似,全靠人两手抓一把稻谷举过头顶对着固定的木圆轴用力打下去,这是最原始的榜桶。你说的脱粒机是后期的一种需要用电才可以带动的机器,因脱粒机脱出来的稻谷会把谷壳打破,稻谷不易保存,没多久就淘汰了。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1-4-21 22:00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1 19:43
晒垫真的很少见了,现在都是油布,去田地打菜籽铺在地里。
禾场上晒稻谷根本不垫东西,禾场是水泥地了。 ...

晒垫估计有竹子的山区还村在。

打糍粑的对窝子还有不?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22:15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1-4-21 22:00
晒垫估计有竹子的山区还村在。

打糍粑的对窝子还有不?

这些石头疙瘩一时不会消失,石磨我家只有上半部分。
风车,水车,犁,耙,耖,这些木制品都没有了。磙也没有木架子了。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1-4-21 22:17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1 22:15
这些石头疙瘩一时不会消失,石磨我家只有上半部分。
风车,水车,犁,耙,耖,这些木制品都没有了。磙也 ...

农具展览厅,地方上有没有?

作者: 凶猛老狐狸    时间: 2021-4-21 22:48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0 21:05
没那么严重。


给你举个例子吧,在河北农村,很多河流断流,比如说河朔地区的母亲河滹沱河,或者沙河。


那么浇地的水从何而来呢?大概30年了吧,都是地下水,随着中国电力的充足,机井水浇地是常态。但这又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到了可怕的地步,不能再抽取地下水了,你知道现在河北农村的农业用水从何而来呢?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23:00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1-4-21 22:17
农具展览厅,地方上有没有?

没人重视,没有。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23:01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4-21 22:48
给你举个例子吧,在河北农村,很多河流断流,比如说河朔地区的母亲河滹沱河,或者沙河。

南水北调工程还待提高。   

作者: 凶猛老狐狸    时间: 2021-4-21 23:06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1 23:01
南水北调工程还待提高。


你说的不对,正是因为南水北调,河北的水都供应了京津和内蒙,造成了河北无水。

我可以告诉你河北农业用水的现状,就是无水!河北很多农村,只允许生活用水,不允许农业用水,在有些县,甚至没有工业用水。

没有水,你告诉我中国的农业在哪里?当然水,只是其中一个要命问题,至于种子、农药问题、农业人口问题。。。不用我告诉你吧。所以我说,中国的农业是不可持续的,是正在消亡的农业,理解了么?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1-4-21 23:23
这东西做兵器还得好好练练才行,毕竟是弯的,发力和正常兵器不太一样,我觉得一般没接触过,没好好练习过的使不好。你那里还有没有流传下来关于这种农具做兵器的练习套路啥的?就像板凳拳之类的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23:32
老剑 发表于 2021-4-21 23:23
这东西做兵器还得好好练练才行,毕竟是弯的,发力和正常兵器不太一样,我觉得一般没接触过,没好好练习过的 ...

这都传下来好久了,最开始应该是直的,然后慢慢演变,就会变异成弯的。套路有也你保留一手,我也保留一手,没落了。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23:35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4-21 23:06
你说的不对,正是因为南水北调,河北的水都供应了京津和内蒙,造成了河北无水。

我可以告诉你河北农 ...

皇城脚下会有这样严重的事?
我们这边没有,只是在田里劳作的以60为主,70和50的为辅。还有十年,这代人回动不了,新政策会出来。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21-4-21 23:40
我舅家里还有那种打稻子的风车一样的东西
那个叫啥来着?
小时候每回农忙的时候不是热么,那个一摇就有风
有一回我舅使用途中,我傻不拉叽的站风口去蹭凉,出来稻谷打的我生疼
作者: 凶猛老狐狸    时间: 2021-4-21 23:48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1 23:35
皇城脚下会有这样严重的事?
我们这边没有,只是在田里劳作的以60为主,70和50的为辅。还有十年,这代人 ...


你们那边的种子,有多少是进口的?如果不打农药,你能保证你的粮食高产么?这些农药渗入水源和土壤,你知道对环境的摧毁性有多大么?还有滥用抗生素问题,转基因问题。。。

粮食的进口量越来越大,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到了严重依赖国际粮食市场的地步。因为国家粮价常年低迷,导致国内农业无利可图,如果不出台保护政策,不加大农业研发的力度,中国农业的消亡是迟早的事,就像你的扁担一样。

你不害怕么?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23:51
拍岸浪 发表于 2021-4-21 23:40
我舅家里还有那种打稻子的风车一样的东西
那个叫啥来着?
小时候每回农忙的时候不是热么,那个一摇就有风 ...

就是风车,分离谷和渣,用手摇的。

打稻谷的叫脱粒机,用脚踩得 。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1 23:57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4-21 23:48
你们那边的种子,有多少是进口的?如果不打农药,你能保证你的粮食高产么?这些农药渗入水源和土壤,你 ...

这个谁有空去研究统计?

去江苏一个月,那边都是老板们把农户的田收了制做种子,农户没有田种。不能让种子杂。

外国的农业不是也要打药水?


作者: 凶猛老狐狸    时间: 2021-4-22 00:06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1 23:57
这个谁有空去研究统计?

去江苏一个月,那边都是老板们把农户的田收了制做种子,农户没有田种。不能让 ...


你的问题是根本,真正优良的种子,对农药的依赖性没那么强,而我们国产所谓的良种,抗病害的能力巨差,所以我们中国农业日益沦为化学工业。

农业良种的垄断性是巨强的,全世界最优良的种子,其实就控制在两三个企业手里,这不仅对中国农业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对美国、欧洲和全世界都是威胁,但是美国政府对这些农业巨头毫无办法,无能透顶。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1-4-22 00:26
不通的文字有很质朴的乡土气息,不浮夸,不做作,很真诚,很难得,很珍贵
作者: 特有学问    时间: 2021-4-22 08:48
留着,每一件都是一段历史。
作者: 三拳    时间: 2021-4-22 10:29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1 19:46
知道就行 ,学了没用武之地。

对,知道一下
隔天又忘记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cn/) Powered by Discuz! X3.1